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心得体会300字(5篇)

时间:2023-08-03 20:30:02 来源:网络

篇一: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心得体会300字

  

  大学生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心得体会300字

  大学生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心得体会300字今天,我们站在天安门广场,紧贴着祖国的心房。今天,我们歌颂人民英雄的荣光,见证如他们所愿的梦想。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心得体会300字大学生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辞中的一声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催人奋进、振奋人心。总书记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是最好的表达、最好的承诺,广大青年必须矢志不变、用心践行。

  提升“我”的觉悟。回望来时路,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阶级便开始有了觉悟,主动扛起复兴图强的大旗,顽强求索、奋勇向前。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共产党人走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自身的思想觉悟,铁心跟党走、矢志勇担当。中国青年必须以史为鉴,不断提升“我”的觉悟。要深“学”,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心掌握贯彻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要深“思”,不停留于理论知识表面,注重学习成果转化,在真懂真学真用中不断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要深“悟”,从历史脉络中感悟“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从现实逻辑中感悟发展进程的大势所趋,从美

  好生活中感悟风雨与共、复兴图强的力量。

  端正“我”的态度。信念决定方向,态度决定成败。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传承弘扬好伟大的建党精神,需要端正“我”的态度。只有每一个小我,都心中有大我,胸怀天下、一心为民,才能在本职岗位上为民办事解忧,才能用辛苦指数换取幸福指数。要时刻站稳群众立场,深刻认识权力来自于人民,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找准前进方向,走好为民服务之路。经常深入村屯、深入群众,放下身段、不摆架子,把群众当朋友、当家人、当老师,善于汲取群众智慧,善于凝聚群众力量,从思想深处多向群众学一点、多帮群众想一点、多为群众做一点。

  拿出“我”的作为。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拿来说的,是要见诸行动,才能见到实效的。青年一代作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应主动接过新时代的“接力棒”,用积极作为、实干担当书写青春华章。保持甩开膀子的干劲。坚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脚踏实地,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争取“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了就成”。保持逢山开路的闯劲。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寻方法、找答案,敏锐迅速地发现问题、头脑清醒地正视问题、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较真碰硬地解决问题,在问题中发现机遇、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充分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保持坚毅笃行的拼劲。任何时候任务情况下,都要勇担善为。不因事小而不为,实打实地干

  好职责范围内的每一项工作,以“拼搏赶超”为笔,书写“忠诚干净担当”的品格。

  广大青年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落于实际行动中,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断提升“我”的觉悟、端正“我”的态度、拿出“我”的作为,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心得体会300字大学生2青春用来干什么,初心如磐是什么,这是年轻干部必须要剖释清、明根源、晓去向的课题。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此番殷切嘱咐,字字如珠玑,句句入心,言言入耳,深受鼓舞。

  以“心”为台,做党和人民的贴心干部。当前,以人民为中心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是时代使然,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干部恪守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心头,牢牢把握住保障民生和凝聚民意这个着力点,这不是一项可止于表面的造景式工程,需要年轻干部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心系于民的情怀持热心、用真心、尽全心。心中有群众、肩头有

  责任,做好民生工作的关键在于能够以民说民评为标准、民盼民愿为标、民声民情为抓手,在一言一行中,做到联系群众要热心、推进工作要虚心、解决问题要尽心;于一举一动,擦亮公仆本色,诠释人民公仆为人民的深刻内涵;借一来一往,矢志追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为民境界。

  以“实”为基,做党和人民的实绩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成事一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捷报奋人心,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催人奋进,作为干部队伍中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年轻干部要勇于实打实、硬碰硬,发挥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作用。要干在实处,注重具备扎实深厚的理论素养,把强化理论学习和知识储备更新结合起来,并用于实践指导,将大事做稳妥,把小事做精致。要务实笃行,切实端正为民服务的态度,始终保持一诺抵千金、一步一脚印的精神状态,以真心换得民心,把工作抓在实处。要争求实效,自觉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稳序落实上下实工,在增进福祉上见实效,不弃微末,不舍寸功,做到利民之举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既增信心,又暖人心。

  以“勤”为径,做党和人民的有为干部。年轻干部当有一腔热血,向阳而生、逐光而行。首先,要脑勤多想想,“好学深思,必知其义”,年轻干部要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分析形势、思考问题、谋划思路,进而加深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要把规划想深层一点、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把成效做更实一步,坚持在全域统筹中守成创新,进而实现大的进步。其次,要嘴勤多问问。向

  书本求知、向经验求学,已是年轻干部入职必学第一课。从身边的人和事来看,工作中不乏有“活地图”式的领导前辈,生活中更甚有“十年磨一剑”的珍贵经验,往往进取求教者受益,细致聆听者惬意,熟化运用者更为游刃有余。年轻干部要把善问、会问、敢问转变成一种本能,将所知、所感、所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练成一种本领,通过把本能的东西发挥好,把本领的方面提升深化,成为群众认可的党员干部。再次,要腿勤多跑跑。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越是群众意见多、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年轻干部越要走到田间的泥巴路,坐在农家的小板凳,聊出群众的关切事,身入更要心至,真正把存在的矛盾搞清搞透,将各项工作做实做好。此外,要笔勤多写写。工作节奏紧,落实标准高,广大年轻干部身处“吃劲”岗位,要成为站起能做、坐下能写的有两把刷子式干部,这是成事之基,更是谋事之要。

  面对工作的任重繁杂,各种心态千变万化,或心浮气躁,或随遇而安,身处这个主阵地,正确的态度是,将梦想与奋斗相连,始终保持一颗责任心和进取心,待习得腹有诗书气自华,亦凝练多得一丝魄力和担当。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心得体会300字大学生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辞中的一声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催人奋进、振奋人心。总书记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是最好的表达、最好的承诺,广大青年必须矢志不变、用心践行。

  提升“我”的觉悟。回望来时路,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阶级便开始有了觉悟,主动扛起复兴图强的大旗,顽强求索、奋勇向前。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共产党人走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自身的思想觉悟,铁心跟党走、矢志勇担当。中国青年必须以史为鉴,不断提升“我”的觉悟。要深“学”,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心掌握贯彻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要深“思”,不停留于理论知识表面,注重学习成果转化,在真懂真学真用中不断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要深“悟”,从历史脉络中感悟“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从现实逻辑中感悟发展进程的大势所趋,从美好生活中感悟风雨与共、复兴图强的力量。

  端正“我”的态度。信念决定方向,态度决定成败。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传承弘扬好伟大的建党精神,需要端正“我”的态度。只有每一个小我,都心中有大我,胸怀天下、一心为民,才能在本职岗位上为民办事解忧,才能用辛苦指数换取幸福指数。要时刻站稳群众立场,深刻认识权力来自于人民,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找准前进方向,走好为民服务之路。经常深入村屯、深入群众,放下身段、不摆架子,把群众当朋友、当家人、当老师,善于汲取群众智慧,善于凝聚群众力量,从思想深处多向群众学一点、多帮

  群众想一点、多为群众做一点。

  拿出“我”的作为。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拿来说的,是要见诸行动,才能见到实效的。青年一代作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应主动接过新时代的“接力棒”,用积极作为、实干担当书写青春华章。保持甩开膀子的干劲。坚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脚踏实地,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争取“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了就成”。保持逢山开路的闯劲。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寻方法、找答案,敏锐迅速地发现问题、头脑清醒地正视问题、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较真碰硬地解决问题,在问题中发现机遇、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充分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保持坚毅笃行的拼劲。任何时候任务情况下,都要勇担善为。不因事小而不为,实打实地干好职责范围内的每一项工作,以“拼搏赶超”为笔,书写“忠诚干净担当”的品格。

  广大青年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落于实际行动中,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断提升“我”的觉悟、端正“我”的态度、拿出“我”的作为,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篇二: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心得体会300字

  

  关于改善民生的心得体会

  改善民生工作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同民生直接相关。只有科学发展观落实好了,民生问题才能解决好;只有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我们民政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紧紧抓住学习实践活动这一难得的机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切实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思想观念,转化为工作思路,凝聚为工作动力,落实为政策措施,转变为体制机制,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

  一、改善民生是民政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明确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发展的大局。以人为本的崭新理念,彰显了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倾心关注和改善民生的坚定意志,更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美好希望。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让我国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成为了过去几年党中央执政理念中的一个鲜明特征;“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逐渐深入人心,民生问题被量化纳入政府考核监督机制,各级官员的政绩观正从GDP坐标向“民生本位”转变;财政支出结构、调控方式的深刻变化,逐步从生产建设型财政转向公共财政,一系列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改善百姓生活、有利于维护老百姓根本利益的措施民生举措的密集推出,看病、上学、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民生问题逐步破题。

  民政是为民之政,是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能部门,最能体现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民政工作的业务多元,包括救灾救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等等,但集中到一点就是“为民”,都属于民生的基础,抓住了“为民”,就是抓住了民政工作的灵魂和精髓。民政工作的对象主要包括“三个群体”,即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众,当他们有了困难,要找的第一个部门就是民政部门,要找的第一个干部就是民政干部,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利民之意、为民之举,很多方面是通过民政干部传递到这“三个群体”手中。民政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抓住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关键环节,就抓住了民政工作发展的牛鼻子。民政部门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不仅仅是关系到民政部门自身形象,更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我们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和今后的工作中,必须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把“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民政工作核心理念落到实处,把“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职责落到实处,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民政工作的职能作用在紧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实践中得到全面提升。

  二、改善民生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民生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以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为标志,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在城市,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在农村,保障面逐步扩大。救助对象的认定从依据社会身份到依据贫困程度转变,救助资源的运用从零散到综合转变,救助程序从随意、粗放型到规范、精细型转变,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积极扶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明显加快。在老年人社会福利方面,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新格局。在儿童社会福利方面,全面落实了养育、教育、医疗、康复、住房、就业等各项政策。借助彩票公益金和社会慈善力量,对孤残儿童和困难家庭残疾儿童,积极组织实施了“明天计划”、“蓝天计划”等一批手术康复项目和儿童福利机构建设项目。

  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会

  顺民心方能聚民力。从根本和长远来看,惠民生方能顺民心。保证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坚持经济增长。两会”只有不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时增进人民福祉,才干化民力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耐久动力,中国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才是有本之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会拥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得到怎样解决,今年的两会”恰逢“十二五”开局的历史节点。新五年的民生蓝图”又将如何就此展开,给“两会”注入了更深内涵,寄予了更多期待。也就是说,民生问题是最大焦点。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期待,已经从GDP财政收入转到普通个体如何得到更多实惠,如何实实在分享改革发展效果上来。面对这样的诉求,执政者兑现“今年给老百姓办的第一件实事”将是未来更多、更大保证和改善民生行动的开端。

  进入新世纪,实事求是地讲。中国用10年时间完成了GDP翻两番,连续逾越意、英、法、德、日,成为世界经济规模第二大国,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历史性改变。而与此同时,一些和睦谐问题也摆在面前:房价攀升,物价走高,收入分配不尽如人意等。可以说,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现象依然突出,社会事业还存在不少欠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领域仍有很多难题待解,特别是与20XX年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相比,与亿万人民不时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相比,民生任务还很繁重,必需下更大气力予以保证和改善。20XX年,国GDP达397983亿元,人均GDP达29748元,同期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既为保证和改善民生打下了物质基础,也让满足人民合理的民生诉求、实现社会公平,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

  黄金发展期往往与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的凸显期、高发期相生相伴。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一方面。意味着改革正逐步进入“啃硬骨头”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大量的新问题新矛盾扑面而来。处

  于社会高速转型期的公众,也加速分化为不同的利益群体。另一方面,随着公民意识、权利意识的不时觉醒,中国开始进入所谓“税感”时代。从围绕个税起征点的继续热议,车船税草案征求意见时的广泛参与,再到社会舆论对小小“馒头税”高度关注,无不体现出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为自己争取利益,积极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人们对改革发展的社会预期普遍提高,对分享改革发展效果的要求明显增强的时代大背景下,执政者只有以更鲜明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回应民心所思所盼,让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真正体会到民生的继续改善,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干够实现。

  中国的社会矛盾主要是发展过程中因利益诉求引起的人民内部矛盾,当下。解决好了民生问题,社会矛盾很大水平上也就迎刃而解。要把民生问题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就是要走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之路,就是要在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上下功夫。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决民生问题就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就是最大的政绩。

  关于改善民生的心得体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能使人民群众在保增长中得到实惠,又有利于实现保增长的目标。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但是,仍有不少民生问题需要解决。今年南方部分地区的冰冻雨雪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灾后重建十分紧迫。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又给我国经济带来严重冲击,经济出现下滑,部分企业困难,财政增收减缓,就业压力增大。这些都会给群众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增加改善民生的压力。越是困难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具体体现,也是扩内需保增

  长的有效途径。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保增长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在保增长中得到更多实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当务之急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不仅要扩大投资,也要扩大消费。进一步改善民生,将明显促进消费的扩大,带动经济增长。

  中央高度重视改善民生,近年来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造福百姓。这次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把改善民生放在了突出位置。4万亿元投资中,有一半多的投资涉及民生方面;具体安排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改善民生又作出一系列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实实在在做好各项改善民生的工作,让人民群众共享保增长的成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下大气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明年的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吸纳更多就业。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鼓励具备条件的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积极创造条件安排好其他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群众后顾之忧。保障城乡困难家庭基本生活。加快灾后重建,安排好灾区群众过冬生活。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工作。

  今年即将过去,元旦、春节将至。灾区群众怎么样?困难群众怎么样?人民群众有哪些困难急需解决?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把中央改善民生的政策落到实处,把党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

篇三: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心得体会300字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篇1)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文明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生态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尤为重要,如何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生态,“两山论”中给出了最优解答,为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既让绿水青山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又利用经济发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将绿色生态当作最宝贵的财富,主动做绿色发展理念的“宣讲员”,以植树节、世界地球日等节日为契机,深入社区、校园、乡村,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凝心聚力,为祖国绿水青山增姿添彩,自觉做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者、保护者。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人民根本福祉,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赋予广大党员干部的神圣使命。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保护绿水青山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争做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者,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归根结底取决于每个人的实际行动,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党员干部要起好带头作用,从自己和亲朋好友做起,积极倡导和践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一次性用品,坚持绿色出行,参与造林绿化,认种认养认捐,将生态文明、绿色生活延伸到家庭和社区,以多种方式参与绿色生态建设,擦亮美好生活底色,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呵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生态建设在改善民生中的重要地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党员干部要认真倾听、积极回应,让绿色中国成为“参天大树”,让老百姓在“参天大树”之下嬉笑乘凉。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增进民生福祉,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以绿色生态为基底解决污染治理难题,切实做守护生态的卫士,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生活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需要,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绿色发展更有以人为本的“温度”。同样,绿色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作为七十五亿之一的我们,要积极参与到环保运动中,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大自然因你我的呵护而更加美好。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篇2)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生命的摇篮,是宇宙间唯一一颗有生命的星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生物在繁衍,形成了今日生机盎然的大好局面,我们人类成了万物之灵。

  在远古时代,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还有各类丰富的资源,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我们更应该自理利用,把地球打扮得更加美丽。然而,却不然,人类在提高自身生活水平和科技发展的同时,不顾一切的破坏地球、破坏自然,使他遍体鳞伤: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大量的野生动物被捕杀……每天有55000公顷森林从地球上消失、15000万吨工业烟尘滞留在大气中、排放2—3立方公里工业废水、100多种生物灭绝、1400万公顷土地被沙漠吞噬……大家看看,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头顶的天空不再那么蓝了,脚下也不再是一方净土了。人类究竟是聪明还是愚蠢?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水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环境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够了!够了!我们人类是该好好反思一下了!地球与自然母亲太慷慨啦!一切都奉献给我们,我们却回报了什么?1998年,他们终于恼羞成怒,用特大洪灾给人类敲响了一次警钟。如果我们仍然执迷不悟,长此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篇3)

  当人类第一次乘坐飞船从太空中回望地球时,不禁被它的美丽惊呆了——这颗被梦幻般蔚蓝色的海洋包裹着的椭圆形星球,就是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据天文学家推算,人们所处的银河系中,大约有100万个星球可能像地球那样,拥有水并孕育着生命。但是,时至今日,人类还是没有发现哪个星球真正存在着生命。所以,地球这颗拥有海洋、陆地、岛屿,拥有森林、草原、飞禽走兽,拥有风霜雨雪、四季更替变换的星球,是目前人们人类所知道的并拥有唯一一块宇宙绿洲,也是人们人类唯一的家园。在这人类的伊甸园里,大自然赋予人们诗情画意般的美景:茂密的树林,清清的河水,绿茵茵的草地,盛开的花朵,自由飞翔的鸟儿……然而长期以来,人类为了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忽略了自然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许多发展是通过掠夺自然,甚至是“断子绝孙”的做法来实现的。严酷的现实告诉人们,如果人们现在还不提高环保意识,不尊重自然,不以实际行动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大自然将会惩罚人类!试想,如果没有了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就没有了蔚蓝色的天空,没有了鸟语蝉鸣合奏出的悦耳“和谐音符”,没有了清澈的湖水和美丽的天鹅,艺术

  家还能够找到“美”的创作灵感吗?像《天鹅湖》那样荡人心魄的芭蕾舞还会出现吗?

  严酷的现实告诉人们,人类只有做到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减少或消除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人类社会才能持续发展。同学们,让人们以人类的良知,人类的灵魂之“爱”去亲近大自然,保持大自然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篇4)

  当清晨第一屡阳光撒进你的房门的时候,你或许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可是,那时自然之神送你的第一声问好,这声问好很清晰。很温馨。

  推开窗户,小鸟不停的再那放声高歌,你知道它的目标是谁吗?呵呵。戴玉强!清新的空气弥漫再四周。看啊,花儿的笑容绽放再你眼前,小草的脸庞浮现再你眼前,大树的腰杆直立再你眼前。这时。你是否再感叹自然的美好。

  天上的小鸟再无忧无虑的歌唱,它是否正在金色大厅里用甜美的声音奏出美妙的交响:鱼儿再水里自由自在的游玩,它是否正在水立方里完成最美舞步:熊猫再山上轻轻松松的啃这鲜嫩的竹笋,那它又在干什么呢?你想象一下下吧!

  抬起你的头,你的目光就锁定再了前面这一片大草地,草地上,一只小羊再安静的吃着新鲜的嫩草,它的眼神里充满了平静,眼眸里有这种说不出的安详,它和放牧员很友好。一只蝴蝶张开它美丽的翅膀,飞呀,飘到了一朵美丽的牡丹上,牡丹张开它美丽的臂膀,欢迎这一只小蝴蝶。小蝴蝶亲吻牡丹,感谢它,牡丹绽开甜美的笑容。蝴蝶和牡丹很友好。鱼儿在蓝色的水里。轻轻的游着,尾鳍摆动,轻轻的给湖水挠痒痒,湖水受不住,便抱住它,不让它乱动。

  此时,我们,也就是生物中的人,在用一双神奇的眼看这一切,眼里满是喜悦,眼眸里波光粼粼,慈祥。我们张开我们的怀抱,迎接清新的空气,迎接美丽的花朵,迎接可爱的小草,迎接自由的小鱼,迎接美丽的蝴蝶,迎接华贵的牡丹,迎接最恬美的笑容,迎接绽放美丽笑容的自然。

  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这样,关系就是一张恬美的笑容。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篇5)

  蓝天白云,我们都喜欢碧波荡漾的湖水,我们都有喜欢清山绿水的自然风光,我们向往着童话里的森林。可是如今我们喜欢和向往的一切正在受到我们人类的威胁。人类总是在想,反反复……

  我们都喜欢机灵调皮的动物,我们都喜欢蓝天白云,我们都喜欢碧波荡漾的湖水,我们都有喜欢清山绿水的自然风光,我们向往着童话里的森林。可是如今我们喜欢和向往的一切正在受到我们人类的威胁。

  人类总是在想,反反复复的在想,天天都在想,什么时候能灭绝蚊子,怎么能灭绝蚊子,可是我们考虑过没有,灭绝了蚊子,就等于灭绝了吃蚊子的蜘蛛,灭绝了蜘蛛就等于灭绝了吃蜘蛛的壁虎,慢慢地就会影响到整个自然界,进而影响到我们人类的正常生活。让我们再也听不到小鸟的欢唱。

  现在我们大量的砍伐树木、毁林造田、毁田造房,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以前茂密的森林,绿油油的森林,充满了小鸟欢唱的森林、充满了小动物们欢笑的森林,现在已经变成了荒芜人烟的沙漠,清新的空气变得浑浊,汽车的尖叫嘀嘀叭叭。干旱、沙尘暴、泥土流失、温室效应、全球气温变暖的报道到铺天盖地。

  工业是越来越发达了,生活是越来越好了,由此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我们没有去想好及时妥善的后处理,乱扔、乱堆垃圾的现象到处可见。小河里、湖泊中、大江里漂浮的、沉淀的各种垃圾让我们失去了清流澈的小河,甘甜的泉水。

  人类呀,我们破坏了大自然,这就是大自然给了我们一个沉得的打击,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报复。让我们不要再去伤害美丽的大自然,让我们不要再去伤害无辜的小动物,让我们与大自然和平共处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篇6)

  几乎所有的鸟兽都会避开凶残的鳄鱼。但牙签鸟却同鳄鱼友好相处,鳄鱼也从不伤害这种小鸟,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鳄鱼需要牙签鸟的帮助,鳄鱼上了岸,张开大嘴,牙签鸟便会在鳄鱼嘴里跳来跳去,清除鳄鱼口中的食物残渣。这样既填饱了牙签鸟的肚子,又为鳄鱼清理了口腔,真是一举两得。有时,牙签鸟干脆在鳄鱼栖居地营巢,好“近水楼台先得月”,又好像在为鳄鱼站岗放哨,一有风吹草动,它们就一哄而散,使鳄鱼做好准备。因此,它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瞧,这不是大自然中动物互帮互助,和平相处的例子吗?也许你会说,这也许只是少之又少的例子罢了!不!

  犀牛鸟在犀牛又嫩又薄的皮肤皱褶之间清理一些趁虚而入的吸血蚊虫,让犀牛觉得很舒服,还帮助嗅觉,听觉迟钝的犀牛尽快发现敌人,做好防御的准备。

  牙签鸟与鳄鱼,犀牛鸟和犀牛,论体型,论种类,它们可是八竿子打不着。但它们却零距离地全心全意为对方服务,与对方和平相处,是多么令人意外!连动物都能做到和平相处,何况我们呢?同学之间想请你帮个忙,借些东西,你能抛开自己的利益,帮助别人吗?生活中,与周围的人偶尔吵嘴,闹不愉快,你能“退一步海阔天空”吗?遇到需要帮助的,你能扶老携幼,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小雷峰吗?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建立起你,我,他之间的和谐桥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篇7)

  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要重视起环境保护。

  森林被人们成为地球上“绿色的金子”,是地球上保护生态平衡很重要的一部分。

  资料显示地球上有2/3的陆地被森林覆盖,森林面积达76万公顷。地球因为森林而年轻。但是人类太贪婪了,因为树给人类带来了好处,便疯狂的砍伐树木。现在仅热带森林每年就要减少1700万公顷,照这样下去人类迟早要被自己的指智慧所毁灭。

  世界上的大气层也严重遭受碰坏。人们一直以为地球的天空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一直把对环境污染极大的废气、废水送到空中。大家认为世界这么大,这些垃圾算什么呢?汽车、工厂排放废烟、废气,污染了大层,使我们的母亲—地球得了肺癌。工厂将有毒的废水排入小河中,严重的污染了水资源。现在可供人类也能用的水还不到地球水的0。3%,可是人们还在放肆的浪费水资源。

  由于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造成了土壤流失,世界每年约损失124亿多吨!因为土壤流失,水资源缺乏,许多的田地沙漠化。全就越有3600万平方公顷沙漠化了。我家门前也常常刮沙尘暴天气,弄得灰头土脸。

  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在一棵小树,献一份爱心,让我们停止对地球母亲的破坏吧!让我们为母亲披上绿色的衣裳吧!不要在过度的排放废烟、废气、废水了,换地球母亲一个健康。不要在肆意破坏了,母亲已经发怒了,地震、洪水……就是对人类的报复。不要在肆意破坏了,要不然,终究有一天,我们会被自己的智慧所反噬。那样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液体很可能是自己的泪水。不要再犹豫了,让我们一起保护家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篇8)

  风吹过草原现牛羊,雄鹰在天空翱翔,一望无际的茂密森林,其中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

  盛夏刚过,暖暖的秋风拂过脸面。手捧着金色封面的《沙乡年鉴》,一页一页地翻着,那翻书的声音巧妙地和风声融合在了一起。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可是手中的书却是凉凉的.,书中的内容让人有些凉意。

  这本书讲述的是:奥尔多·利奥波德先生在美国的沙乡、田野的所见所闻——人类与自然从和谐到不和谐的转变过程。

  他在上面写道:“我对于狩猎有一种天生的狂热。我有三个儿子,他们小的时候整天和我的鸟玩儿,有时拿着木枪在空地上来回奔跑。可是当他们长大后,山中可能不会再有鹿的声音;夜幕降临的沼泽地里,也许再也不会有野鸭和水鸭的嘎嘎声;晨曦中,也许再也不会有风吹过鸟儿翅膀的声音。当黄昏的微风

  拂过古老的北美白杨树林,当银灰色的阳光洒在古老的河流上,温柔地笼罩在宽广的棕色沙洲时,假如没有大雁的音乐伴奏,他们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而这一切环境的改变,都源于人类的无知与自私。

  比如说为了保护大型食草动物,去消灭狼和狮子,结果,鹿和赤鹿大量增加,几乎将草地全部啃光。比如说为鼓励猎人猎杀动物,修建了许多道路,野地因此不断被道路分割。作者感慨到:“如果我们永远无法做到与土地的完美协调,那我们永远无法获得绝对的自由。”是啊,我们原本应当与自然完美结合的。

  事实上,甚至连原始文明也与野生动物有关:水牛不仅为住在平原上的古印第安人提供了食物,也对他们的建筑、服饰、宗教、语言、艺术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过去是这样,现代依然如此。

  但是,人类因为对大自然的了解不足,从而以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可事实真是这样吗?在《海洋》这部纪录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因为鱼翅好吃,所以每年都有许多人大量地捕杀鲨鱼,甚至有些人捕了鲨鱼之后,只将它的鱼鳍割下来,将没有鱼鳍的鲨鱼重新扔回大海,让其自生自灭。就这样,一只误入人们布下的“死亡陷阱”的鲨鱼,它付出的代价不但是死亡,更是生不如死的煎熬。因为没有鳍,它不能动弹,被人类“残废”后鲜血融入海水中,而其它的动物在它身上啄食。人类啊,为什么不去体会一下一个生物坐以待毙的感觉!海洋生物会越来越少,珍稀动物濒临绝迹。

  有些人请客吃饭时,点了不下几千块钱的饭菜,可实际上只吃了十分之一也不到。事后为了显得大方,不打包,将食物全倒进垃圾桶。据统计,每年剩

  下的饭菜足以给两亿人吃上一年,这是因为有些人不知道什么是饥饿。在柬埔寨,每天都会有许多小朋友出来讨糖吃,见到旅客,就跑过来问:“姐姐,有没有糖果?”

  有些家庭、小孩一年四季不是开暖气就是用冷气;有时用起餐巾纸来就象天天吃饭一样平常,动不动就抽几张抹抹嘴、擦擦鼻;洗头时让水哗哗地流过;一边刷牙一边让水流淌着;开完会随手就将喝了一两口的“农夫山泉”扔进了垃圾桶……砍树不用一分钟吧?抽出一张纸,更无需一秒钟吧?水似乎是多得不得了的吧?而事实是水的流失已加快了全球的沙漠化。森林的生长周期是多么的漫长。

  种.种事例说明,人类离不开自然,可却不爱惜它。许多看似平常的小事,造成的结果却是我们的未来不再有鸟语花香,不再有风景如画。曾经,大自然养育了我们,如今,依然带给我们快乐与富足。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将地球当做自己的第二个母亲,呵护她身上每一寸土地呢?如果,我们可以时刻想着节水省电节约能源,时刻想着爱护动物保护环境,是否可以期待地球早日脱掉“枯黄的外衣”,重披绿色的盛装呢?“保护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来吧,让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一起营造我们美丽的家园吧。因为——我们也是地球的一部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篇9)

  当动物们憧憬着美好的明天时,一只魔爪正伸向它们,当白云正享受蓝天时,黑色的“杀手”近在其眼前,当大自然正悠闲地睡着,做着美梦时,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梦断人间。

  人类------这一切恐怖的制造者,正在摧残着自然界的一切,他们击碎的是大自然的梦,也是自己的梦。

  当那只怀着小羊的藏羚羊母亲沉重的跪下时,那支枪仍会射击,流出的是血,失去的是心;当母牛仰天长鸣时,鞭子仍在继续,击溃的是肉体,也是一颗欲望之心……

  美梦已断送人间,而恶梦仍在继续。

  为了研究出为什么唱歌,人类杀死了2000多只小鸟,“它低着头唱歌,脑袋就掉下来了!”鸟儿的梦也断在人间。

  人类是大自然的,但大自然不是人类的。人,应该是最理智的动物,而现在,人,是最可怕的动物。

  不仅仅是动物的梦在破灭,资源也在被人类无情地摧毁。

  本来就不算充足的水资源正在大幅度地减少,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水越来越少,当一种可再生资源在不断减少时,不知道留给人们的会是多大的创伤。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它的消失留给人类的是一个巨大的感叹号,它警告着所有的人。

  它的美丽无可比拟,碧波荡漾,林木茁壮,胡杨曾是一个个整装待发的士兵,保卫着罗布泊,给罗布泊增添一份生气,一丝魅力,野鸭三五成群在水中嬉戏。

  可是,当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肆意“改变”和“吸食”罗布泊,在罗布泊上大举破坏时,罗布泊,成了流干了眼泪的戈壁。

  黄沙满天,飞沙走石,“大荒孤烟直”的悲凉毫无掩饰地暴露在所有人眼里,胡杨几乎全部消失,留下的也只是歪斜的老弱残兵,罗布泊的上空,一只鸟也没有,显得阴森恐怖,格外沉寂------这,就是现在的罗布泊。

  自然界中一切的一切都被人类无情剥削。

  如果我是最后一只蓝鲸,我会用泪水撕裂痛苦的记忆;如果我是最后一个湖泊,我会用身躯淹没人类的罪记,如果我是最后一滴水;我会用行动抨击人类的梦;如果我是最后一个人,我会为失去的东西叹息……

  当人们真正提高警惕,自然界将重新定义;当人们保护自然,恶梦永远成为过去;当人们与动物和谐相处,一切都会美妙至极。

  我们不为自己挖掘坟墓;我们不让一切梦断人间。

  不要让最后一滴水变成我们的眼泪;不要让我们也梦断人间。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篇10)

  大自然是伟大的,生态是复杂的,生命是奥妙的,而我们了解得太少了,尚不及"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地球是丰富多彩,物象万千的。一根草,一棵树,一个动物,一个群体,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都是自然不断进步的结果。天生的动物,天生的植物,天生所有的植物,天生所有的生命都是有用的。它们的存在就说明有用。一看到森林,就向想到母木材;一看到河流就想到发电;一看到草原,就向想到牛羊肉和羊绒衫;一看到动物,就向想到能不能吃,能不能用,能不能入药。

  珍惜动物是社会的财富,我们必须保护。一些虽很常见,但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我们同样应该爱护。植物也是人类的朋友。植物能够帮助人们净化空气,减少噪音,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真是为人类做了不少贡献。

  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国还建立了不少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就地保护野生濒危动物。

  大自然是我们可靠的朋友,它们无时无刻陪伴着我们。人类和大自然互相依存,共同构成和谐的自然界。我相信信息+创造=21世纪。

篇四: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心得体会300字

  

  2022年观看一带一路心得体会(通用13篇)

  2022年观看一带一路

  篇1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将秉承丝路精神,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将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第一要义,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不限国别范畴,不搞封闭机制,所有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都可以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一带一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发展规律,契合全球共同需要,彰显人类共同梦想,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有效途径。一年多来,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60多个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中国作为倡议者,正以实际行动推动相关国家共建“一带一路”。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深入阐释“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

  中国政府与部分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与一些毗邻国家签署了地区合作和边境合作的备忘录以及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推进RCEP谈判、东亚经济共同体和亚太自贸区进程;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发起设立丝路基金。

  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于20xx年3月28日正式公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丝路基金顺利启动,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稳步推进。这些早期收获标志着“一带一路”已经从概念发展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向我们展现了“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我们相信,只要相关各国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实现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让各国人民共享合作成果,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2022年观看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篇2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传统、文化基因和宗教信仰,选择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国家无论大小,选择何种道路,经济发达与否,都是平等的国际社会主体,只有彼此尊重、相互包容、休戚与共,才能走向共同发展与繁荣的美好明天。但令人遗憾的是,冷战结束20多年来,冷战思维依然存在,一些国家推行价值观外交,制造不和谐声音。与此同时,人类通向共同繁荣的道路上仍存在重重障碍: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仍在不断拉大;贫困问题突出,全世界仍有约12亿绝对贫困人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增强,气候变化、疾病传播、恐怖主义等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等等。应当说,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也更有条件朝共同繁荣的目标迈进,而“一带一路”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

  “一带一路”倡导包容发展的理念,强调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作的原则,在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基础上,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构建多领域合作体系,打造多层次合作格局,发展多渠道合作框架,开辟一条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资源禀赋、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开展平等合作、共享发展成果的有效途径,为最终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创造条件。在全球经济整体低迷的背景下,建设“一带一路”将为世界提供一种全新的发展构架和合作模式,它不仅是一条贸易通道,更将成为一条为全球繁荣创造新机遇、激发新活力的增长通道。

  “一带一路”建设中意义重大。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还是处于沙进人退的状态。中国从20xx年开始,已率先做到人进沙退、我们十多年实现了土地沙化的逆转。过去中国是沙化很严重的国家。九十年代,大概每年要扩展3436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到了现在不但实现了平衡,而且每年缩减1980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共建“一带一路”实际上就是一个全球治理的新模式,中国讲生态文明,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非常大的成绩,可以让世界各国参考,防沙治沙这些年中国的主要成

  绩体现在:一、沙化面积持续减少、沙化程度持续减轻。根据统计,近些年中国已经治理了20多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这是了不起的成绩。

  与20xx年相比,流动沙地减少7282平方公里,半固定沙地减少了12841平方公里,固定沙地增加了15506平方公里,露沙地减少8722平方公里,沙化耕地增加3905平方公里,就是说由流动到半流动到固定,这是一个治理过程。二、这些年我国沙区的植被状况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从20xx年我们监测沙区的植被盖度在17.63%,到20xx年已经提高到18.33%,上升了0.7个百分点。特别是内蒙古草原植被盖度增加了5.94个百分点。三、沙尘天气明显减少、沙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沙区承载着我国林果业产量的1/3,大概每年有5300多万吨的林果、干鲜果品。另外,沙区人民近十年每年农民的收入以18.6%的增长速度增加。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贫困人口已经从20xx年的5143万减少到了1597万、贫困率从40.7%减少到12.4%,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2022年观看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篇3三年多以来,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普遍响应,取得的成绩超出预期。5月14日至15日将在京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次论坛的召开,更显示出“一带一路”建设的蓬勃生机和广阔前景。

  不过,面对“一带一路”推进中出现的困难与挑战,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各种质疑。那么,为什么我们有理由对“一带一路”建设抱有更大的信心?为什么“一带一路”建设必然会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赞赏和支持?此次“论坛”将为这些疑问提供最好的答案。

  从世界七大洲五大洋的地理视角看,“一带一路”建设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极其深刻的、相互关联的重塑世界经济地理的革命,缩短经济距离,增加经济密度,提高经济效益,不仅将加快中国国内不同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发展大趋同,还将推动欧亚非大陆各国经济一体化和共同发展,进而大力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提高全球经济增长、贸易增长、投资增长、消费增长等潜力。

  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五通”是基本手段,“共商共建共享”是工作原则和方法论,缩小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差距、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则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一带一路”向世界宣告中国将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有助于中国从全球视野考虑价值链供应链,构建海陆统筹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大智慧需要大担当。中国倡导并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体现了中国促进区域和全球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智慧,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它一定也必将证明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优秀民族的行列已为期不远,中国的崛起一定会给世界不一样的惊喜。

  2022年观看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篇4“尽管距离‘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心区域较远,新西兰对‘一带一路’仍然很感兴趣。新西兰的许多企业都可以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它们都认为‘一带一路’将带来新的商机。”新西兰驻华大使麦康年不久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一带一路’契合经济全球化大势,为沿线国家孕育共同繁荣的新机遇和合作空间。”

  今年4月,新西兰约翰·基带着约40位新西兰商界领袖访华。“这已经是他第六次访华了。可见我们对新中关系的未来很有信心!”麦康年说,访问期间,新西兰初级产业部与中国农业部签署了新中两国的农业合作协议,以进一步加强新中乳品行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新西兰是第一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第一个与中国签署并实施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也是第一个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的发达国家。20xx年10月,中新两国的自贸协定签署后,中国人可以用更实惠的价格买到新西兰的奇异果、奶粉和樱桃,到新西兰留学、旅行和投资也更方便。

  乳制品业是新西兰的支柱产业,中国是新西兰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地。据新西兰驻华大使馆提供的数据,20xx年,新西兰的乳制品出口总额约为135亿新西兰元(1新西兰元约合4.4元人民币),其中,乳制品的对华出口额就达27亿新西兰元左右,占20%。“中国‘全面二

  孩’政策是新西兰乳制品生产商面临的巨大商机,两国乳制品相关企业可以加强合作。”麦康年说。

  中国企业并不只是盯紧新西兰的奶牛,其投资还包括初级产品、航天、废物处理、电影项目、医疗管理软件等。“中国企业在赴新西兰投资前,应该对新西兰的法规环境有一定了解。可以先在新西兰找到合适的伙伴,通过伙伴了解新西兰的特殊情况,进而提高投资成效。”麦康年建议说。

  城市之间更多走动,民众的心就会贴得更紧。目前,中国已有至少30个城市同新西兰的各城市结成了“姐妹城市”。中国是新西兰第二大海外游客来源地,仅次于澳大利亚。近年来,每年到新西兰度假的中国游客人数增长40%。

  麦康年认为,新西兰的旅游资源丰富,值得中国企业加大投资。“电影《指环王》是在新西兰拍摄的,《金刚》《阿凡达》《霍比特人》等也是在新西兰拍摄或后期制作的。这些电影带火了新西兰的影视产业,创造了巨大利润。”麦康年还介绍说。

  20xx年,新西兰与中国政府设定了新的目标:到20xx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300亿新元。麦康年对此非常有信心——“基于从20xx年到目前为止两国经贸的增长状况所做的判断,这个目标可以如期实现。”

  2022年观看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篇5“‘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主席全面总结了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的丰硕成果。“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说明,这一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4年,致力于战略对接、优势互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得以实现;从陆海空通道、信息高速路到铁路、港口、管网,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合作广泛开展,人们往来频繁,心与心的距离拉得更近。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推动着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增进了亿万人民的民生福祉,为人们带来沉甸甸的获得感。

  在演讲中,主席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阐述了当今世界的发展大势和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怎样减少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以互联互通为着力点,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打造多元合作平台,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要开辟一条人类社会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实现共赢和共享发展。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当今世界的很多难题,深层原因都在于发展不足。在发展问题上,各国相互依存,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一带一路”建设之所以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应者云集,就是因为它找到了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回应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正如主席所说,“一带一路”建设,是历史潮流的沿续,也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抉择。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一再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协调合作是必由之路。主席以4年来的丰硕成果向世界表明,“一带一路”建设通过打造发展这把金钥匙,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了新能量,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方案,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找到了新路径。

  “人类历史始终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遇相知中向前发展。”过去,戈壁的阵阵驼铃、海洋的点点云帆,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大交流。今天,沿着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一带一路”建设也必将成为21世纪的伟大叙事,书写人类历史更壮丽的篇章。

  2022年观看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篇620xx年2月1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学习了解,我对“一带一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在20xx年9月和10月由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

  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丝绸之路既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当代中国文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自信和复兴的有效方法,是大国崛起所依托的时代精神。

  “一带一路”构想与“中国梦”的理念相辅相成。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在思想上,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普通公民,我时刻通过各种途径关注国家和国际的动态

  在学习上我,认真学习每一科专业课课程和选修课程,取长补短,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课业,我还广泛涉猎其他专业知识,不断开拓视野,为日后迈向工作岗位做准备。

  在工作上,时刻都不忘本身的职责所在,认真完成领导老师安排的工作。

  生活中,我朴素节俭,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尊敬师长,平时积

  极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融洽和睦地相处,尽自己所能来帮助与需要帮助的人。

  课余时间,我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社团活动,积极锻炼身体,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注意克服本身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以上是我近期在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情况。

  2022年观看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篇7“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千余名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这注定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度拓展与政策沟通具有里程碑意义。

  3年多的时间,一个由中国提出的倡议、行动,逐渐形成广泛国际合作共识。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相关国家在发展的旗帜下聚合起来,既让一些欠发达国家看到了脱贫致富、实现现代化的新希望,也让一些遭遇发展困境的发达国家捕捉到了深化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契机。在这一倡议下,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共同合作,推动市场多元化,营造互惠新格局,让中国梦与世界梦深度融合、密切关联,成为沿线各国人民筑梦前行的纽带。

  20xx年底,第71届联合国大会决议首次写入“一带一路”倡议,获得193个会员国一致赞同。今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344号决议,呼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应邀出席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基于全球共同繁荣的理念提出的,与联合国的目标高度契合,联合国方面希望将“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行“联姻”。这无异于是在强化中国梦与世界梦的融合与共为。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一系列“中国智造”正逐步进入沿线国家民众

  的日常生活,为解决民生难题贡献中国方案。在创新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梦丝路,为这条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互鉴之路不断注入新动能。

  独行快,众行远。期待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能够成为凝聚“命运共同体”共识、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对接的新起点、新航程,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2022年观看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篇8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发表了演讲,支持“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普京称,“一带一路”建设是被及时提出的、前景光明的倡议。“提出的包括能源、基础设施、交通和工业在内一体化倡议是一个创举,为世界树立了一个典范”,普京说道。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将俄罗斯视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中俄于20xx年5月签署了“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联合声明。这对于促进欧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对接本质上是经贸合作的对接,即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的对接以及双方共同推进建立自贸区的对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5月12日在俄《劳动报》发表署名文章《“一带一路”——深化中俄合作的新平台》。文章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战略对接已取得早期收获,为中俄务实合作开辟新的广阔空间。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则认为,欧亚经济联盟建设与“一带一路”的对接有利于优化双边贸易结构。“为此,我们应该把贸易结构从商品贸易转向投资贸易,发展长远的合作项目,商品贸易可以被包括在这些项目中。只有这样,贸易合作才能走的更远。‘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框架下的合作也正在向这样的合作模式转变”,杰尼索夫大使说。

  作为欧亚经济联盟的另一个参与国,白俄罗斯作为地处欧亚大陆多条道路交汇之处,在构建欧亚交通走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白俄罗斯积极支持,并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推动欧亚大陆桥建设,扮演着重要的枢纽角色。中白工业园更

  被寄予“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的厚望。20xx年5月12日,主席在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陪同下考察中白工业园,见证首批入园企业获颁入园证书,并在工业园发展蓝图上签名。曾表示,要把中白工业园建设作为合作重点,将园区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和双方互利合作的典范。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经贸投资、跨境工业园区建设之间,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牵一发动全身的关系。“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实际上是经贸、务实合作的对接,以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低迷已困扰全球多年,世界亟需一个新型的国际经贸合作机制来引领全球经济健康发展。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恰逢其时。作为负责任、有担当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

  自助者天助,自救者天救。中国为重振全球经济搭建了新的平台,“一带一路”不只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给“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带来了可预见的发展机遇和共同的经济繁荣,欧亚地区的“筑梦空间”指日可待。

  2022年观看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篇9从世界地图上看,一条贯穿欧亚大陆,向东延伸至海的经济带熠熠生辉。“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增长、实现区域一体化注入古老的东方智慧。

  因为连接,世界正在变小。

  在中国,资源与负荷中心分布不均的矛盾由来已久,广阔的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如何将它们发出的电能送到上千公里外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互联势在必行。特高压的诞生,为城市间能源流动提供了现实路径。

  从西到东,由北至南,电力的交换描绘出中国经济版图的独特景象。以特高压为通道,西部的清洁能源输送到中东部地区,不仅大大促进了中国清洁能源的开发与消纳,带动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为东部地区绿色发展带来契机。

  “我们都知道,电压越大,运输中的损耗就越小。如果没有特高压,不可能有这么长距离的电力输送。这是对国家做了非常大的贡献,应该说,也是对全世界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家骐说。

  在世界版图上,能源资源与需求中心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样存在。在亚洲,各国经济增长加快,电力需求旺盛,清洁能源开发意愿强烈。经济发达的欧洲地区却面临着电力设施老化、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在非洲,清洁能源的丰富性与当地缺电、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打通我国走向全球的通道。”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在能源领域,当前我们已经具备了长距离电力运输的能力,借助正在发展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西部用不完的电力,可以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输送到南亚地区,这也为全球清洁能源的互联互通打开了一条路。”

  2022年观看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篇10一、一带一路的概念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xx年9月和10月由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二、时代背景

  丝绸之路是张骞于西汉(公元前220xx年―公元9年)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智慧、勇气和汗水开拓了连接亚欧非大陆各文明的人文、贸易交流通路,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同铸就了辉煌的古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液中,成为了中国参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的重要依托。

  进入21世纪,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xx20xx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覆盖中国西部9个省区及中亚、西亚、高加索地区甚至南亚相关国家;同年10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时又倡议“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中国由海路与东亚、东南亚、南亚乃至欧洲、非洲国家的合作,这两个倡议合并简称为“一带一路”。党的xx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与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标志着“一带一路”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xx年年会开幕式当天,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三、丝路新图

  打开世界地图可以发现,“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都将使我国与周边国家“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无论是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从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型升级的角度看,都有利于沿线各国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

  四、一带一路会影响我们什么?--几个热频词

  命运共同体:亚洲梦

  “70年来,亚洲国家逐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从相互封闭到开放包容,从猜忌隔阂到日益增多的互信认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博鳌亚洲论坛20xx年年会开幕式上,主席的主旨演讲,准确深刻地总结了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历程和成果,引起高度共鸣。一切发展都应是包容的发展,不应落下任何一个群体,“命运共同体”充分体现了亚洲国家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高度认同和积极作为,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已成为亚洲国家的强烈共识,成为共同的“亚洲梦”。

  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在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必须是“领头雁”,中国也有能力承担起这样的角色。党的以来,出访中有一半以上的足迹留在了亚洲国家,与世界各国领导人谈到“命运共同体”的话题不少于10次。其中,借用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符号,承载中国梦、和平发展和大国责任的“一带一路”,不仅是一国实现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地区乃至全球实现繁荣的必然选择,更关系到全民的共同福祉。

  “一带一路”:从构想走进现实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主席关于“一带一路”的精彩论述获得国际舆论高度热议,“丝路热”由此掀起高潮。“一带一路”是实现“命运共同体”梦想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后,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目前,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

  了积极态度。截至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已增至57个,“朋友圈”不断扩大。在此之前,丝路基金已经顺利启动,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在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有了早期收获,从构想走进了现实。

  经济新常态:中国自信

  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中国经济的发展没有唯一的答案。但的表态却令人振奋和鼓舞:“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将继续给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增长、投资、合作机遇。”“中国将同大家一起,共同驱动亚洲发展的列车,不断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中国崛起大势不可阻挡,这就是中国的自信。

  五、“一带一路”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改变?一是有利于探寻经济增长之道。“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二是有利于改革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一带一路”在我国国内段覆盖了中西部的大多数省份,让广大中西部地区由原先的“内陆腹地”变成现在的“开放前沿”,为中西部地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契机。

  三是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一带一路”为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过剩产能化解提供了广阔的战略迂回空间。东部地区受污染治理、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我国的部

  分产能过剩或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出去,可以为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留出必要的发展空间,既可以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四是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一带一路”战略的宏大程度前所未见,初始阶段具有较多“构想”色彩还有很大的解释空间。要在关注外部空间和机遇的同时,坚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以内部调整和改革来强制度、增效率、促公平,标本并治,灵活、有效地形成和把握行业、地域或市场重点,确保该战略规划的具体实施能够达成预期的政策目标,保证国家健康、长远、稳定发展。

  风起扬帆正当时,四海同心逐新梦。"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中国愿意与沿线国家一道,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再现古丝绸之路曾经的荣耀与辉煌,共同铸就团结、发展、繁荣、文明的希望之梦。

  2022年观看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篇11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涉及沿线30多个国家及20多个国内省市自治区,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轨迹,呈现出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金融产业合作、人文交流、生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进展。

  曾经跋涉大漠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横渡重洋的海上丝绸之路,缔造了东西方合作交流的辉煌历史。但随着世界版图发生巨变,丝绸之路渐渐沉寂下去。

  数百年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随着这一倡议的实施,沿线各国正在为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而共同努力。

  历史学家认为,信件写于公元320xx年或320xx年,那时从洛阳、长安到和田、喀什,再到撒马尔罕、巴格达,以及大马士革和伊斯坦布尔,这些城市早已发育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个贸易中心。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被评价为促进全球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全片采访了50多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各界人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片中接受采访时说:

  “我认为在当今非常重要的是要找到能将人们联合到一起的目标。

  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许多人的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正在带给更多人幸福感。

  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单纯未受到影响的文化,所以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我们要抱着‘以史为鉴’的眼光去回顾历史,并以此来展望我们的未来,比如未来的经济发展、繁荣。同时,也要找到联结不同人的共同之处。”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称赞:“一带一路”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构想,它将亚洲、中亚、欧亚以及欧洲的一些重要国家联系得更加紧密。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院国际经济研究部主任葆拉·苏巴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伴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新形象一起出现,有助于平衡地区发展,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2022年观看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篇12新的历史时期,主席准确把握国际秩序深刻调整、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建设"一带一路",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克时艰、共创辉煌。这充分展示了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姿态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表明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与义务,为世界和平、繁荣与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一带一路"建设将以政策沟通为重要保障。我们将本着求同存异理念,积极推动沿线各国构建多层面的政策交流机制和联动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协商研究确定有利于深化区域合作的制度安排,探索建立"一带一路"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共同编制合作规划或签署合作备忘录,促进政治互信,深化利益融合,努力形成合作"最大公约数"."一带一路"建设将以贸易畅通为重点内容。我们将与各国一道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努力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

  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推动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促进各经济体间发展自由贸易关系,形成覆盖"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风起扬帆正当时,四海同心逐新梦。"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中国愿意与沿线国家一道,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再现古丝绸之路曾经的荣耀与辉煌,共同铸就团结、发展、繁荣、文明的希望之梦。

  2022年观看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篇1320xx年2月1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学习了解,我对"一带一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在20xx年9月和10月由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思想上,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普通公民,我时刻通过各种途径关注国家和国际的动态在学习上我,认真学习每一科专业课课程和选修课程,取长补短,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课业,我还广泛涉猎其他专业知识,不断开拓视野,为日后迈向工作岗位做准备。在工作上,时刻都不忘本身的职责所在,认真完成领导老师安排的工作。生活中,我朴素节俭,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尊敬师长,平时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融洽和睦地相处,尽自己所能来帮助与需要帮助的人。课余时间,我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社团活动,积极锻炼身体,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注意克服本身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篇五: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心得体会300字

  

  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学习心得

  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学习心得(五篇)

  一项项举措落地生效,支撑起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学习心得【篇1】

  件件爱民事,浓浓民生情——一股股暖流在白山松水间激荡。

  怀揣爱民之意,心系民生之情。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施政之要,千方百计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想方设法不断改善民生,交上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优秀答卷。

  滋养两岸,水利建设浇灌幸福之花

  初冬,寒意阵阵,市区段浑江河床上却是热火朝天——十几台挖掘机挥舞着巨大手臂,挖地基、清淤泥,几百名建筑工人忙碌不停,绑钢筋、支模板。我市实施浑江北岸改造工程,推进江河治理,新建美丽堤坝,用一江绿水滋养白山人民,让两岸美景扮靓百姓生活。

  营造优美环境,是提升百姓幸福感的有效途径。市委、市政府实施2750米、总面积19.6万平方米的城市景观工程。长白山大街彩色混凝土慢行系统、208米长的漂浮喷泉、2700米的红景天栏杆、具有长白山特色的植物绿化……全方位、立体式景观打造,让岸美、水绿、景美的浑江景观带即将呈现,一幅市民水边游、百姓景中乐的美丽图景徐徐展开。

  有了外在影响,更需内在滋养。随着旅游中心城市扩容,曲家营水库“一处水源供全城”的供水系统难免局促,矿泉城的百姓,期盼喝上清冽甘甜的矿泉水。群众的期盼,施政的责任。市里一方面加大曲家营水库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投资治理引水隧洞渗漏,防止点源、面源污染,恢复植被,保证群众用水安全;一方面加快西北岔水源建设,从根本上破解城市用水短缺的困扰。经过建设者紧张奋战,目前,西北岔水利枢纽工程已完成投资3亿元,年底前正式蓄水,用不了多长时间,市区群众将用上清冽甘甜的矿泉水。

  不仅如此,市委、市政府还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市区环境治理,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环境。曾几何时,浑江部分河道淤阻严重,裸露的河道布满了垃圾,隆起的沙石使浑江变成了“悬河”,“一江十河”的治理成为白山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4月,我市实施“一江十河”整治:建设“梯级平湖”,增添人文景观,打造带状公园;河道清淤总长35公里,浑江干流、支流板石河、库仓沟河、黑卧子河等防洪能力显著提升,“一江十河”清起来、美起来,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带状公园,更变成城市一道亮丽风景线。

  全市近年来完成水利基础设施投资25亿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4万亩……有了水的滋润,山城绿起来、美起来,环境好起来了。

  弱有所扶,脱贫攻坚让无力者有力

  拔穷根、摘穷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

  民之所期,政之所向。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实施“五个一批”工程,集中力量突破攻坚难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组织、资金、督查考评、舆论宣传等保障措施,明确脱贫攻坚主攻方向,缜密安排部署,推动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前两天,58岁的杨凤春和56岁的杨凤玉兄弟俩容光焕发,在朴素而隆重的婚礼现场,哥俩高兴得眼泪都要掉下来。赶来参加婚礼的乡亲对记者说,这老哥俩的幸福来得不容易,要不是这几年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怎么可能年过半百还能娶到漂亮贤惠的`媳妇。浑江区三道沟镇二道沟村曾是出了名的贫困村。镇政府为村民争取每亩1300多元的补贴资金,长春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帮扶,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和村民发展五味子种植,市农委的专家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杨氏兄弟也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今年收入达到了18万元。生活变好了,爱情的种子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原本单身的老哥俩先后结上了良缘,相约同一天举行婚礼,开始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全市上下用“绣花功夫”,深入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省、市、县共选派164名业务精、视野广、能力强的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任第一书记。

  组成414个扶贫工作队共3424名干部驻村包保帮扶,533个部门(单位)万名党员干部对全市397个行政村2.4万贫困人口进行结对帮扶。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挨家挨户走访调查;他们与村干部及村民座谈,共同协商发展规划;他们千方百计,筹措扶贫资金;他们扶贫济困,用自己的行动赢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奔向小康。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全力推进160个产业扶贫项目,重点抓好116个特色种植养殖、6个光伏产业、31个重点村旅游扶贫等项目,切实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易地搬迁,挖断穷根——今年前三季度,主体完工5个,购房安置也已全面开展,力争年底136户317人全部实现入住,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扶贫扶智,提升素质——教育扶贫全覆盖。继续健全义务教育保障制度。持续做好免除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等工作,坚决避免出现因贫辍学等现象。

  医疗帮扶,消除因病返贫——落实政策,织好医疗保障网;落实好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5%、达到85%,大病保险起付线下调50%,建立一人一策12037人,组建家庭医生团队352个,新农合为424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补偿金额1065万元,为全市贫困人口筑牢医疗保障防线。

  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不落一人——加快推进低保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相衔接,对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低保提标。

  变“大水漫灌”式投入为“精准滴灌”,变“撒胡椒面”式帮扶为“靶向治疗”,脱贫路上的硬骨头被一一啃下。

  面貌一新,改善环境扮靓百姓生活

  从“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化理念到“五化工程”推动城市“洗脸、洗澡”,再到“三高速两高铁三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从打通断头路到老旧小区风貌改善,到亮化工程再到每天17小时常态保洁;从正在改造的长白山大街到加紧建设的彩虹广场,再到市区多座桥梁竣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步伐加快,白山的百姓,亲身体验

  到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市区出行环境更畅通——着力解决困扰群众出行的难点问题,实施了喜丰路、东台路、红旗街、北滨江街、长白山大街西段等路段的畅通工程,七八年未通的断头路不再困扰群众,直接解决城南1万余户居民出行难的问题。实施浑江大街和长白山大街2个东延项目,城市形成一条滨江街走廊,极大方便广大群众出行。

  群众居住环境更舒适——把解决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作为重中之重,启动了建市以来最大规模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对市区老旧小区662栋楼及弃管楼房进行改造,受益居民约3.5万户,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城市休闲环境更优美——按照通透性,可进入性、连续性和亲民性的原则,科学规划实施浑江两岸景观带提升项目。起源广场铺装维修,恢复喷泉、水池、水系安装硬质玻璃通道,提升改造后的浑江两岸景观带,崭新的城市风貌展现在自山人民面前。

  城市小区管理更规范——深入研究城市管理的新经验,重点解决物业管理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科学确定了物业小区管理的工作原则和目标,出台了建市30多年来的首个小区物业管理实施办法和配套考核标准,为实现城市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城市净化水平稳步提升——“抠死角、干细活、出精品”,开展了城市净化攻坚月、爱国卫生月活动和城市净化提升月等活动,启动了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程,打造浑江大街、通江路等14条标准化街道,新建公交候车亭27座,主街路保洁时间长达每天17个小时。

  城市绿化工程效果明显——开展绿化攻坚月等活动,累计栽植乔木6500余株、灌木3万株、花卉23万株。先后对物业小区、弃管小区进行了绿化,对北线电厂绿地、长白山大街铝轮毂绿地、修正桥绿地、华山南路与南线交汇处进行了绿化建设,大幅度提升城市绿化景观效果。

  城市亮化工程又添新景——完成一期公建楼体和楼形亮化设计方案,开工建设公建楼体及楼形亮化、棚户区新建街路路灯及江堤景观路灯安装、主街路路灯改进等一批市区亮化工程,提高主街路段照明

  设施标,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

  城市美化工程务实展开——“一江十河”整治提升工程稳步实施,对城市出入口,北、西、南惠民广场三个出口进行景观提升工程,老旧小区及弃管楼节能宜居项目已实施改造13个小区205栋,赢得了老百姓的一致赞誉。

  温暖,让人难以忘怀;感动,使人铭记心间。一件件惠民喜事接踵而至,一张张笑脸在阳光下绽放,一件件爱民之举在白山崇山峻岭间传递。

  改善民生,永无止境。白山全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飙高、一路奏凯。

  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学习心得【篇2】

  近年来,我省一直保持财政支出七成左右用于民生。今年,财政用于与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方面的民生投入,占总支出的比重接近80%。

  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一直领跑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其中,城市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4700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0420元,增长6.7%。

  更难得的是,辽宁的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前三季度,全省环境质量达标率达78.9%,同比改善3.4%。生活饮用水达标率达96.9%。

  这一组组温暖人心的数字背后,是百姓不断攀升的“幸福指数”。

  创业做“乘法”,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经过几轮的笔试、面试,大学生宋立强终于找到心仪的工作,沈阳一家知名的上市企业与他签订了工作协议。

  “选择留在沈阳就业,一直是我的梦想,我希望能把所学知识贡献给这座城市。”这位来自黑龙江的大学生对未来充满期待。

  宋立强所在的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学院共有527名应届毕业生,截至目前,已经有114人与用人单位签约,就业率达21.6%。机械学院副院长张娜告诉记者,由于近两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人才需求减少,就业工作略显艰难。但学校早谋划、早动手,从目前就业率看,仍好

  于去年同期。

  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一周一通报”制度,将就业工作目标纳入工作实绩考核体系,实行通报、问责和约谈,省大学生就业局局长刘铸认为,这些政策的出台,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大学生的稳定就业。

  提前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行动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一项项惠及高校毕业生的好政策密集出台,正点亮几十万大学毕业生的新希望。

  省就业局统计,截至8月末,全省举办近4600场招聘会,提供了57.7万个就业岗位信息,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0.16%,在辽就业率为63.36%;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2.1万人,就业率为93.71%。

  就业是民生之本,经济增速放缓,就业仍要“快马加鞭”。

  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指引和路径设计,为扩大就业畅通了渠道,确保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为此,我省将监测企业户数从1200户扩大到5000户,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薪酬变化和用人数量变化作为失业监测的重要内容,并规定一次性裁员超过200人必须上报。

  从去年开始,沈阳市就已经在全市选取了10家企业试点,向不裁员少裁员企业发放稳岗补贴。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受益企业之一,去年10月份申请了稳岗补贴后,12月份就得到补贴130万元。

  为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省政府出台了进一步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将符合条件的离岗失业人员纳入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对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劳动者实施“一对一”精准就业帮扶,使34.3万名灵活就业人员和公益性岗位人员稳定就业。安置零就业家庭1217户、1220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一面是帮助就业困难人员找岗位,一面还要做大创业的“乘法”,一人创业带动一群人就业。截至9月末,全省创业孵化基地达336家,入驻企业9520户,带动就业8.8万余人;扶持创业带头人1.1万人,带动就业6.7万人。

  好政策激发出活力,全省就业人数不降反升。前三季度,全省城

  镇新增就业41.9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04.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8%,低于4.5%的年度控制目标。

  民生保障加强,“幸福指数”攀升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老百姓的心头之痛。省委、省政府下大力气破解这道难题。

  11月初,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记者遇到正在开药的张桂芬老人时,她高兴地介绍医改带来的实惠:“政府现在的政策真是好,看病、买药省了一大笔钱。”

  在农村,69岁的西丰县房木乡农民刘云鹏参加的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他告诉记者:“我患心脏病多年,属于特病报销范围。按照政策,不仅可以在定点医院报销80%,还可以进行二次报销。算下来,自己掏的钱并不太多。”

  困难群体的保障如何呢?“我们家的低保又涨了,现在每月能领700多元钱。”沈阳市沈河区大西街道低保户韩铁男心存感激。不仅有低保金,韩铁男还开始享受当地针对低保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政府给掏钱,为他瘫痪在床的儿子上了医疗保险,“孩子出生就是重度脑瘫,有了医保,真是解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啊!”

  以年4月1日我省出台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为基点,医改工作全面向纵深推进。截至目前,95家县级公立医院和36家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81%。

  20_年12月,省政府出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施方案,明确参保人因患大病而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按规定支付后,由大病保险对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费用补偿不设封顶线。到“十三五”末期,最终实现全省农村全部参合农民大病保险起付线调至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内。

  今年,一个个利好消息接踵而至。20_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40元,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医疗费用全口径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5%和60%,全民医保体系进一步健全。

  按照6.5%的总体水平,我省为601.4万名企业退休人员提高了基本养老金标准,并同步提高了86.7万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

  老金,新增加的养老金已于今年9月底前发放到位。在普调的基础上,适当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予以倾斜照顾。

  投入带动消费,反哺经济发展

  安居才能乐业,住房是每个家庭最大的牵挂,也牵动着省委、省政府的目光。

  作为率先在东北乃至全国进行棚户区改造的省份,辽宁棚改的脚步从未停歇。1至9月份,全省棚改开工13万套,棚改货币化安置9.64万户,货币化安置比例达74.2%,超过国家要求年底前达到50%以上的目标;棚改房基本建成13.45万套。

  对来沈阳打工近20年的福建人陈顺平来说,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棚改房,而且孩子今年还在沈阳参加了高考,并被辽宁的一所高校录取,可谓喜上加喜。

  为促进教育公平,我省认真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有近30万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

  新常态下,民生投入更有反哺经济发展之效。百姓殷实的家底,促进着消费市场的繁荣。

  今年国庆黄金周,全省消费市场增势强劲,1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增长8.8%,各地旅游市场火爆,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2.9%。金融业、信息服务业、交通物流业、商贸流通业都呈现积极向好的局面。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继续提高,预计突破50%,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提升。

  我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投资,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新支点,是民生投入与经济发展相互拉动、彼此给力的新印证。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凸显的正是新常态下省委、省政府的民生定力与民生情怀。

  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学习心得【篇3】

  古浪是一个40万人口的贫困县,水资源稀缺、风沙干旱一直是困扰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民生问题更是该县干部群众关心的头等大事。古浪县在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不断变革和调整的发

  展大局中,高度关注民生,着力构建社会救助体系,迈开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步伐。近两年来,县上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配套资金900多万元,优先保障了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落实,使党的惠民政策如一缕和煦的春风吹暖了广大群众的心。

  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困难群众喜上眉稍

  沿着蜿蜒曲折的乡村公路走进黄羊川镇最偏远的西窑村,一条十几米宽的干河沟横亘在眼前,河沟两边散居着十几户农家,一伙大人小孩正围在村中央农户的院墙上看农村低保提标扩面评议结果,个个喜不自禁。这次提标扩面,西窑村所有绝对贫困家庭已全部享受农村低保,以此为标志,全县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

  古浪于1月实施农村低保,全县有1.6万多名困难群众率先享受这一惠民政策,1月、7月两次提标扩面后,低保人数扩大到3.08万人。今年1月起再次提标扩面,保障标准由年人均685元提高到728元,月人均补差达到52元,低保人数扩大到6.2万人,实现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全覆盖。与此同时,该县城市低保标准在152元的基础上提高10%,达到167元,5420名城市低保对象人均补差标准提高15元,达到111元。城乡贫困群众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群众无不对党的惠民政策拍手称赞。

  五保供养呈现亮点——孤寡老人老有所养

  走进古浪县土门中心敬老院,一排排崭新的平房瓦红墙白,在绿树的衬映下显得落落大方。院内五保老人有的在吹拉弹唱,有的在娱乐室门前廊阴里下象棋,个个衣着整洁、悠闲自得。五保老人均两人一间房,室内用带有淡蓝色条纹的pvc吊顶,花色瓷砖铺设地面,显得宽敞明亮。60多位五保老人在这里组成了一个幸福和睦的大家庭。这是古浪县投入使用的第六个农村敬老院。

  近年来,古浪县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将符合五保条件的2589名孤寡老人、孤寡残疾人和孤儿全部纳入了五保范围,五保供养标准也先后两次提标,达到每人每年1400元。为了改善五保对象的生活条件,该县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扩建干城、民权、西靖敬老院,新建海子滩、裴家营、土门敬老院,统一购置了卧坐具及其他生活用

  具,全县敬老院集中供养人数达到370人。计划投资960万元的古浪中心敬老院在县城新区奠基动工,成为该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亮点工程。

  在加强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该县大力加强敬老院规范化管理,采取“定编制、定待遇、不定人”的办法,聘用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29人,按院长月工资550元,服务人员月工资500元的标准落实了工资待遇,敬老院各项经费由敬老院设立专账,指定专人管理,有效提高了管理服务水平。

  危房改造惠及千家——特困家庭住有所居

  站在西靖乡平原村北面的沙丘上南眺,半山腰一孔孔废弃的土窑洞与山前一排排崭新的砖瓦房形成鲜明的对照。20,民政部门在该村实施受灾群众建房项目和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项目,使6户病残家庭告别土窑洞,入住新瓦房。

  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是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之一,古浪县精心组织实施这一惠民工程,民政部门逐村逐户排查摸底,对长期居住在土窑洞、茅草房、土坯房等危房中,且无自我改造能力的特困家庭建档立卡,纳入建房计划。年,为320户特困家庭户均补助6000元,完成危房改造。安排4200多特困户实施危房改造,惠民工程惠及更多特困家庭。

  医疗救助彰显特色——病残家庭甜在心里

  古浪县于实施农村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实施城市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20_年对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采取重大病与常见病救助相结合,病前、病中、病后救助相结合,全额补助与差额补助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了制度创新,扩大了救助覆盖面,提高了救助水平。该县黄花滩乡麻黄台村的管生荣,患有严重心脏病,20_年病情逐渐加重,巨额的医疗费用使原本衣食无忧的四口之家不堪负重,民政部门及时给予医疗救助,分病中和病后两次救助医疗费1.5万多元,解决了医疗和生活难题,拂去了笼罩在他们心头的阴影。像管生荣这样得到及时救助的家庭不胜枚举,全县自实施医疗救助制度以来,累计救助大病患者2734人次,救助资金410多万元,还为2万多名特困群众资助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资金120多万元,受助对象无不嬉笑眼开。

  救灾机制逐步完善——灾区撑起一片蓝天

  进入古浪县南部山区,到处是种植地膜洋芋的农民,一片一片地膜犹如一浒浒白色的涟漪。走进田间地头,只见地膜下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似乎在向人们展示耕耘的希望。古浪已连续多年遭受严重干旱,这两年县上把推广地膜洋芋作为干旱山区发展旱作农业,抗灾自救的主要措施,民政部门安排抗旱救灾资金400多万元,并组织采购调运救灾洋芋、小麦籽种,扶持旱作农业发展,全力抗旱救灾,为3.4万多重点受灾群众撑起了一篇蓝天。

  近年来,古浪县把提高灾害应急处置、防灾自救和灾后救助能力摆上县乡两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修订了《古浪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分项预案,制定了《古浪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健全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大灾害预警预报机制、抗灾减灾综合协调机制、重大灾情部门会商机制、救灾资金保障机制和救灾物资储备机制。“5·12”地震灾害发生后,迅速作出应急反应,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02万人,为951户、2970名“三孤”、“三无”人员发放临时生活补助金322.9万元、补助粮134吨。同时,组织开展“情系灾区,奉献爱心”募捐活动,全县干部群众为地震重灾区捐款190多万元。卓有成效的救济救灾工作成为古浪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

  在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古浪县还制定了面向城乡低保边缘家庭、因病、因灾和意外事故致贫家庭的.临时救助制度,有效组织开展社会捐助活动,使社会救助体系更趋完善。去年至今,全县用于救济因病、因灾和意外事故致贫家庭的资金达380多万元,面粉60万公斤,城乡困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火烤。

  社区服务日臻完善——和谐之音奏响山城

  夕阳西下,古浪县城中心绿地广场杨柳依依、华灯初放,优美的音乐喷泉喷起高高的水雾,使人顿感无比的凉爽。音乐喷泉周围,一百多名中老年妇女排着整齐的队伍,踏着轻盈的步履翩翩起舞,这是

  社区组织的中老年健身秧歌队正在表演健身舞蹈。

  近年来,古浪县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强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建成了老年人活动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成立了中老年文化艺术团、音乐协会、书画协会、秧歌队、社火队等社会组织,依托老年人活动中心、县城中心绿地广场、龙泉公园、文化馆及社区活动场地,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活动,小小山城洋溢着和谐温馨的气息。

  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学习心得【篇4】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都是党和政府要努力去实现的关键小事,也是民生大事。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因此,我们在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这十二字要求上,更主要的是要“守为民服务的初心,担惠民利民的使命,找民生保障的差距,抓发展为民的落实”。

  近年来,我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对老百姓来说是一种福音。区委、区政府从现在开始谋划如何促进公共服务的优质均衡的问题,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走在前列的,但仍然存在城乡差异大、服务质效低、群众不满意等一些问题。下一步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进一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这是我们抓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这其中包括了外来人口的民生问题。外来人口尽管占用了我们不少的公共资源,但在整个的发展历程中,外来人口确确实实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建筑工程、环卫保洁等方面,外来人口干的多是最脏、最类、最苦的活,他们也为我们这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包容的姿态、更开放的胸怀、更友善的眼

  光来考虑外来人口的民生问题。

  二、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做好公共服务的谋划。谋划包括了规划和计划,要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民生保障,首先要提前做好宏观上的调研,根据调研的数据进行一个系统的规划,提前做公共产品,包括医疗、教育、就业、养老机构的布点规划等等。像我们这样一个1200多平方公里的大区,公共服务的顶层规划更多的应该按照区块着手,而不要机械地以镇街的行政区划着手。比如在美丽乡村和山水文旅融合的规划上,还是应该从全区的大方位来考虑。同时,我们说的均衡不是平均,不是“一刀切”,比如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的规划和保障方面,比如社保资金的统筹方面,要考虑地域差异性和群众的实际需求,做好更科学、更系统、更前瞻的规划。

  三、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我们在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时,要坚持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把人民需不需要、满不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这一点上讲,我们要通过“周三夜访”、“三服务”、民主协商等等多种渠道加强调查研究,健全完善群众实际需求和公共服务供给的互动和反馈机制,尽量不要做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二是我们要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尽管我们区的财政资金比较雄厚,但政府花钱的地方很多,还是应该量力而行,不要做过多过高的承诺,不要包打天下,要积极鼓励民众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生活品质。比如在垃圾分类工作上,政府不能越俎代庖,一味地花钱买服务,还是应该要最广泛地发动群众,全民参与,做好源头分类。

  四、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要做好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政府不要大包大揽,发挥社会力量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协同作用,市场能做的交给市场做,市场不能做或者不愿意做的可以交给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也不愿意做的由政府来做。比如要积极鼓励民资办医疗机构、办学校、办养老院等等,政府要牵头建立统一规范、公开透明的公共服务大市场,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政府更多发挥规则制定人和监管人的作用。

  五、进一步优化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这个服务意识是广义的概

  念,不仅仅是转变服务态度的问题,而是要更高层次上提高服务效率的问题。一是要创新服务模式,要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打通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简化程序,方面群众办事。二是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在做优服务大厅的基础上,更多地开发线上服务,现在就要谋划即将到来的5G时代的线上服务,这一点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尝试,需要的是更深入的宣传和更广泛的参与。三是要高度重视镇街、村社在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中的重要作用,因为镇街、村社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这个作用不可替代。

  各位领导,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工作,开拓创新,向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学习心得【篇5】

  辽宁省保障和改善民生调查报告

  冬日,在铁岭市西丰县营厂乡,65岁的农民周典贵站在自家院子里,看着丰收的粮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现在政策好,农民收入连年看涨,像我这样超过60岁的,每月还能有85块钱的养老金,得了病还能报销,知足啊!”

  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而民生改善却在不断提速。

  近年来,我省一直保持财政支出七成左右用于民生。今年,财政用于与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方面的民生投入,占总支出的比重接近80%。

  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一直领跑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其中,城市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4700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0420元,增长6.7%。

  更难得的是,辽宁的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前三季度,全省环境质量达标率达78.9%,同比改善3.4%。生活饮用水达标率达96.9%。

  这一组组温暖人心的数字背后,是百姓不断攀升的“幸福指数”。

  创业做“乘法”,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经过几轮的笔试、面试,大学生宋立强终于找到心仪的工作,沈阳一家知名的上市企业与他签订了工作协议。

  “选择留在沈阳就业,一直是我的梦想,我希望能把所学知识贡献给这座城市。”这位来自黑龙江的大学生对未来充满期待。

  宋立强所在的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学院共有527名应届毕业生,截至目前,已经有114人与用人单位签约,就业率达21.6%。机械学院副院长张娜告诉记者,由于近两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人才需求减少,就业工作略显艰难。但学校早谋划、早动手,从目前就业率看,仍好于去年同期。

  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一周一通报”制度,将就业工作目标纳入工作实绩考核体系,实行通报、问责和约谈,省大学生就业局局长刘铸认为,这些政策的出台,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大学生的稳定就业。

  提前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行动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一项项惠及高校毕业生的好政策密集出台,正点亮几十万大学毕业生的新希望。

  省就业局统计,截至8月末,全省举办近4600场招聘会,提供了57.7万个就业岗位信息,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0.16%,在辽就业率为63.36%;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2.1万人,就业率为93.71%。

  就业是民生之本,经济增速放缓,就业仍要“快马加鞭”。

  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指引和路径设计,为扩大就业畅通了渠道,确保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为此,我省将监测企业户数从1200户扩大到5000户,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薪酬变化和用人数量变化作为失业监测的重要内容,并规定一次性裁员超过200人必须上报。

  从去年开始,沈阳市就已经在全市选取了10家企业试点,向不裁员少裁员企业发放稳岗补贴。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受益企业之一,去年10月份申请了稳岗补贴后,12月份就得到补贴130万元。

  为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省政府出台了进一步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将符合条件的离岗失业人员纳入就业政策扶持

  范围,对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劳动者实施“一对一”精准就业帮扶,使34.3万名灵活就业人员和公益性岗位人员稳定就业。安置零就业家庭1217户、1220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一面是帮助就业困难人员找岗位,一面还要做大创业的“乘法”,一人创业带动一群人就业。截至9月末,全省创业孵化基地达336家,入驻企业9520户,带动就业8.8万余人;扶持创业带头人1.1万人,带动就业6.7万人。

  好政策激发出活力,全省就业人数不降反升。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1.9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04.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8%,低于4.5%的年度控制目标。

  民生保障加强,“幸福指数”攀升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老百姓的心头之痛。省委、省政府下大力气破解这道难题。

  11月初,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记者遇到正在开药的张桂芬老人时,她高兴地介绍医改带来的实惠:“政府现在的政策真是好,看病、买药省了一大笔钱。”

  在农村,69岁的.西丰县房木乡农民刘云鹏参加的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他告诉记者:“我患心脏病多年,属于特病报销范围。按照政策,不仅可以在定点医院报销80%,还可以进行二次报销。算下来,自己掏的钱并不太多。”

  困难群体的保障如何呢?“我们家的低保又涨了,现在每月能领700多元钱。”沈阳市沈河区大西街道低保户韩铁男心存感激。不仅有低保金,韩铁男还开始享受当地针对低保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政府给掏钱,为他瘫痪在床的儿子上了医疗保险,“孩子出生就是重度脑瘫,有了医保,真是解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啊!”

  以4月1日我省出台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为基点,医改工作全面向纵深推进。截至目前,95家县级公立医院和36家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81%。

  月,省政府出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施方案,明确参保人因患大病而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按规定支付后,由大病

  保险对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费用补偿不设封顶线。到“十三五”末期,最终实现全省农村全部参合农民大病保险起付线调至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内。

  今年,一个个利好消息接踵而至。20,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40元,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医疗费用全口径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5%和60%,全民医保体系进一步健全。

  按照6.5%的总体水平,我省为601.4万名企业退休人员提高了基本养老金标准,并同步提高了86.7万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新增加的养老金已于今年9月底前发放到位。在普调的基础上,适当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予以倾斜照顾。

  投入带动消费,反哺经济发展

  安居才能乐业,住房是每个家庭最大的牵挂,也牵动着省委、省政府的目光。

  作为率先在东北乃至全国进行棚户区改造的省份,辽宁棚改的脚步从未停歇。1至9月份,全省棚改开工13万套,棚改货币化安置9.64万户,货币化安置比例达74.2%,超过国家要求年底前达到50%以上的目标;棚改房基本建成13.45万套。

  对来沈阳打工近的福建人陈顺平来说,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棚改房,而且孩子今年还在沈阳参加了高考,并被辽宁的一所高校录取,可谓喜上加喜。

  为促进教育公平,我省认真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有近30万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

  新常态下,民生投入更有反哺经济发展之效。百姓殷实的家底,促进着消费市场的繁荣。

  今年国庆黄金周,全省消费市场增势强劲,1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增长8.8%,各地旅游市场火爆,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2.9%。金融业、信息服务业、交通物流业、商贸流通业都呈现积极向好的局面。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继续提高,预计突破50%,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提升。

  我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投资,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新支点,是民生投入与经济发展相互拉动、彼此给力的新印证。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凸显的正是新常态下省委、省政府的民生定力与民生情怀。

推荐访问: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心得体会300字 福祉 心得体会 增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