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难点,困惑及对策建议(3篇)

时间:2023-07-10 11:20:03 来源:网络

篇一: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难点,困惑及对策建议

  

  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政府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会计人员素质难以适应新会计制度要求,新制度要落地,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新会计制度实施需要具体的会计人员来进行业务处理。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目前存在非会计专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无会计证人员兼任会计岗、原有老会计对新准则把握不准等多种情况。虽然会计主管部门多次下发文件,要求会计持证上岗,但是上述问题仍然存在。

  (二)固定资产折旧做法值得商榷,最新政府会计准则要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需要计提折旧,按照要求xx年1月1日新制度实施,事业单位之前购买的固定资产进行补提折旧。政府出台此项要求出发点是好的,可以摸清资产家底,但实际上会造成资产大幅减少却实际上都在用,反而无法真实反映资产真实情况。这种折旧方式会急剧降低拥有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利于反映资产真实情况。

  (三)平行记账不是平等记账,这种记账方式好处是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编制财务报告,预算会计编制决算报告,各司其职,能满足更加多元的信息需求。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核算较以往复杂、对人员素质要求高,涉及到现金的业务需要做两个分录,会计管理成本提高。一直以来学术界都提到要把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进行结合,这种做法就是把已有的核算方法中便于提供信息的部分抽离出来。

  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建立更加完善的资产账务处理模式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不必考虑成本与利润,因此折旧也应该体现事实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为办公资产,资产的磨损程度低,大部分资产修复再使用成本低廉,因此在用资产有使用价值时或有可恢复价值时,完全不必计提折旧或是可以研究延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期限,不能简单以企业用成本调控利润的方式来计提折旧。

  2、强化责任,组织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学习与培训工作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及时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优化。规范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及资产管理。对资产进行清查,特别是用好资产管理软件,以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做好往来款项、固定资产、存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资产管理。

  一是争取做到各时点都能计算出各单位生均、师均及各单位占地、占房、占固定资产、耗材消耗的报表,通过对比分析以发现浪费现象或管理漏洞,也能进一步指导下期预算。

  二是在资产采购预算编制前查看“家底”,防止资产浪费,使预算编制更具针对性。

  三是能对资产使用频率进行统计,把资产使用频率与绩效结合起来,就可进一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3、有利于事业单位廉政建设杜绝腐败

  事业单位一定要把决算报告还有资产负债表等等收入费用表提供出来,这是政府会计准则还有会计制度最为基本的要求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够反应出来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状况还有自己的流量等等数据。政府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不仅仅提供决算报告,还要提供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在内的财务报告,全面反映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政府部门的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对象,不仅仅是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还有广大的民众。企业财务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尤其是对资金的使用公开,有利于了解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和运行效率,加强了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由此保证了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减少腐败的发生。

  4、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

  单位应在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前做好清查,全面梳理单位资产负债。很多事业单位在日常资产管理中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例如,长期无法收回的应收应付账款、长期投资、待处理的盘亏盘盈固定资产等等,应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并及时进行会计账务处理,真实反映单位资产负债情况,“摸清家底”,为施行新制度提供可靠依据。由于新制度下基建账并入大帐,应及时清理未办理决算手续的基建项目,按照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分类将基建会计科目正确合理的并入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

  5、建立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为主,预算会计为辅的记账形式

  平行记账属于改革进行性中,并没到改革到位。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并存在企业核算中也有例可循,这就是现金流量表,它反映的就是企业现金收付的业务,预算会计实际上也是一个现金流量的一个反映,我们现在的双系统记账,完全就是难以摒弃已经成熟的预算会计模式,但预算会计模式又不能完全反映各方对报表数据的需求。解决方法应该是建立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为主,预算会计为辅的记账形式,用备查账簿形式体现预算会计要求。面对不同信息使用者的情况,再由会计人员进行分析加工,做出对应信息使用者的配对信息。

篇二: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难点,困惑及对策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是能够适应当时预算管理的需要,但在整个财务管理过程当中,不能够做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更加直观、更全面的了解,甚至无法准确的计算行政机构的运行成本以及绩效状况。根据财政部财会[2017]25号文件要求,2019年1月1日起,中国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要改变原本实行的各种会计制度,统一的实行《政府会计制度》。新制度的有效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本文剖析新旧制度衔接以及新制度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新旧制度衔接时固定资产补提折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是否能够适应《政府会计制度》,如何能准确的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等,提出见解,希望能对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问题对策

  引言

  《政府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制度拥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直以收付实现制作为基础,这种核算方式反映了预算收支的实施情况,但不能准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成本以及财务状况。且各行政事业单位原本的会计制度也都不尽相同,如行政单位实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统计时往往无法统一,由此,会计信息之间的可比性就比较差,会计报告质量相对不高。为了适应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需求,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有效的提高会计信息管理的质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自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实行内部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以及人员素质储备等方面夯实基础,确保《政府会计制度》的顺利有效的实施,本文结合政府会计改革的要求和《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的工作实践,浅谈几点思考1]。

  1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固定资产管理有待改善

  伴随着财政部《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发布与有效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会计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变化。《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在制度转换日补提以往年度折旧,后续结合固定资产使用情况,按一定年限、方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计入相关成本费用。但是,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不是很高,对《政府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有一定制约。行政事业单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固定资产划转、调拨等环节手续不全;待报废固定资产数据未及时核实,也未及时完成报废申请和审批;固定资产定期盘点未执行或流于形式。一定程度上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家底不清、情况[不明,致使不利于准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进行会计核算2]。

  1.2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

  原行政事业单位所实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收付实现制操作简单,需要的会计核算技术少。而《政府会计制度》实行平行计账,即对同一笔经济业务既要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计账也要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计账。这就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绝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长期在体制内工作,接触的都是简单的收付实现制,业务范围和新知识面非常窄,只熟悉自身的领域,专业经验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就难以应对。另外《政府会计制度》的实际应用尚处于摸索研究阶段,很多方面尚需不断调整、完善,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运用中会产生许多问题,增加了财务人员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因而降低了工作积极性。

  1.3“平行记账”导致工作量增加

  《政府会计制度》实际在平行计账。会计应具备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双重职业技能,财务会计通常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则采用收付实现制。对于预算管理过程中的现金收支的业务,单位在采用财务核算的同时进行预算核算,也就是说,对于预算管理中包含的同一项现金收支业务,既要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又要按照收付实现制核算,形成"双分录"的形式。这两种会计制度标志着以往单

  一制度的预算会计模式将被打破,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具有一定的平行性,全面、清晰地反映了单位的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平行记账"能够全面准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但这无形中就将工作量增加了近一倍,而且新制度提到,对于其他业务,只需要财务核算,实际上,这增加了新制度执行的难度,在新制度下一笔经济业务首先要区分的是——是否需要进行双分录计账?然后才是具体如何计账的问题,因此在数量与难度均增加的情况下,而会计工作人员不增加的情况下,导致了工作量成倍增加。

  1.4会计信息管理存在问题

  《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给财务管理带来的很大变化,与此同时,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严格的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是提高会计核算准确性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也是财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的有效依据。在信息化技术浪潮推动下,会计信息管理工作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对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衔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和运用提出高要求,但是实际工作中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技术运用很低,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在实务工作中,一些财务人员需要面对海量的会计科目,进行繁杂的会计核算,各式各样的填报系统、统计系统、审批系统等工作,经常面临对同一数据源的多次重复录入工作、以及对同一事项的多次审批申报工作等。这样的状况即增加工作量、又增加错误概率,对财务数据缺乏灵活采集及联动运用的管理,往往是财务相关科室在负责此项工作,其他科室不配合不理解,导致很难将单位整体有效联动起来,对新制度的推行带来制约。

  2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应对措施

  2.1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构建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在于满足现代财务管理的需要,提高政府公共支出的管理水平,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并提供重要的政策支持。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为《政府会计制度》的顺利执行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一方面,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部门作为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实行固定资产由专门人员管理,明确管理职

  责;完善固定资产划转、调拨等手续;及时核实报废固定资产数据,完成报废手续;严格的执行对固定资产定期盘点的制度,定期核查各类资产,以确保实际资产价值与账面资产价值保持一致;加强固定资产对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固定资产的数量、取得成本、使用状况等清晰明了,为后续期间固定资产核算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3]。

  2.2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政府会计制度》实行伊始,这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各主管部门以及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相关财务人员进行新旧制度衔接培训,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相关财务人员进行新旧制度衔接培训,但是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很多财务人员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又严重欠缺,对新政策的分析理解更是不透彻,仅停留在政策表面,这样执行的新制度肯定是有问题的。虽然新制度已经执行至今,行政事业单位还应继续加强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及综合素养,以适应新制度的要求;财务人员在日常进行账务处理时也应该勤思索、多动笔,对于遇到的问题在知其然的同时还要知其所以然;地方财政部门、各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应该创造沟通交流的平台,定期组织财务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分享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集思广益,通过交流解决问题、提升能力,通过单位、个人、集体之间的相互碰撞,有效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为政府会计制度的后续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2.3加强宣传引起领导重视完成工作

  财务工作有一定的专业性,会计制度的变更对于非财务专业出身的单位负责人一般是不了解工作性质及工作量的。加强宣传,鼓励会计和财务人员不断地学习自我提升,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水平,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会计工作所产生的风险。财政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争取本单位负责人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做好协调沟通,还要取得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在天时、地利、人和中完成此次会计制度变更工作。财务部门可以制度科学合理的绩效方案,明确工作职责,细分工作任务,设置奖惩条例,鼓励本部门会计人员。同时也可以从其他部门调入人员充实

  财务部门的财务力量,必要时也可以招聘一些综合能力比较高的人才进来,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这样可以有力的保障《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

  2.4提升会计信息保管及应用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供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对生成的会计信息的保管、使用也应进行标准化管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存储会计信息主要有纸质和电子两种存储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行政事业单位都应在会计档案的保管上制定具体的管理规则。确保所有会计信息都能安全、完整准确的被存储。政府会计主体包括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政府会计的主要经营活动是以寻求最广泛的社会效益为目标的,同时由于政府主体职能职责的特殊性也必须关注信息安全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强化会计信息的公开管理,在会计信息的使用上应设计标准化的流程,按不同层级使用者的需求建立与单位职能职责相适应的会计信[息披露规则和标准以及规范的使用流程4]。

  3结语

  随着我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体系也在日益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是,政府会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的完善财务会计的管理制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和资金使用管理。财务从业人员要正视挑战,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应该高度重视、转变观念、顺应潮流,如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有所进步,《政府会计制度》才能顺利执行,才能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5]。

  参考文献:

  [1]邹奎.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影响浅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0):50-51.

  [2]杨揽月,叶健.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国商论,2021(11).

  [3]郭菲.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经贸实践,2021(6).

  [4]王菁,高淑敏,候培佳.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8).

  [5]张严.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加强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管理[J].中国市场,2019(16):156+158.

篇三: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难点,困惑及对策建议

  

  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以及服务水平,新政府会计制度于2019年1月1日在我国开始实施。基于此,本文以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为背景,分析该项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以期更好地发挥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作用。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以往根据其所涉及业务的特殊性,设立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医院会计制度》等多项会计制度。这些会计制度因多行业制度并存,内容交叉,造成核算口径存在差异,最终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另外,行政事业单位以往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模式,虽然反映和监督了资金的收支执行情况,但不能准确、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效益。在行政事业单位由管控型向服务型转变之际,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亟需加以整改,以适应政府职能变革需求。

  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各行政事业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全面统一推进与执行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至今已两年多。在新会计制度推进过程中逐渐凸显一些较为典型的问题,如财务人员素养难以适应新会计制度要求、内控制度不完善、资产核算不准确等。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和完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

  二、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新政府会计制度采取“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会计核算模式,增加了内部财务人员工作的难度。这对内部财务人员而言,无论从思维模式还是从专业胜任能力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为了真实客观反映单位内部财务状况以及预算收支情况,监督项目间资源分配,实现成本管控,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双重会计核算基础。这就要求单位财务人员既要熟练预算会计制度,又要精通财务会计准则。然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长期以来采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管理模式,重收支轻成本。尤其是工作多年的老财务人员,因常年使用收付实现制,囿于思维的固化,核算理念一时难以转变。

  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在采用双重会计核算模式时,对同一笔现金收支业务需要进行平行记账,并在期末形成两大类财务报告。毫无疑问,这增加了财务人员处理业务的工作量。另外,新会计制度采用“3+5”的会计要素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分类确认,并计入相应会计科目。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具备丰富的从业经验和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将各类资产、负债、收入、费用以及支出等进行精准分类与归集。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有些财务人员学历不高,甚至是非财务专业出身。近年来,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制度的完善,虽然这一状况有所缓解,但新进人员财务经验不足。

  2.内控制度不完善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之前,行政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主要关注单位的收支和结余,内控制度相对较为宽松。新制度实施后,不仅要关注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还要关注其资产、负债等的真实状况,这需要财务部门与单位内部其他部门配合与沟通。而其他部门出于逃避责任的考虑,不愿意主动将信息传达给财务部门。另外,即使行政事业单位制定了相关内控制度,考虑到财务部门多为后勤服务部门,单位领导重视不够,故制度执行力不足。当财务部门需要其他部门提供业务信息时,可能得不到或者不能及时得到回复,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会计业务处理效率。如:资产管理部门若不配合财务人员,财务人员是无法及时获取资产在单位中的流转使用状况,将其准确地反映在会计报表中。

  3.资产核算不准确

  新政府会计制度增设了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等会计科目,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资产管理需求,对各类资产进行精细核算,以期全面体现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流转情况,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首先,资产核算不准确体现在对各类资产的初始确认。初始取得的资产到底计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等会计科目中的哪一类,这需要财务人员依据准则制度中各类资产定义进行确认。然而,尽管新政府会计制度定义了各类资产,但仍存在一些不明确的标准,导致同类资产在会计核算上分类为不同资产(即会计核算口径不一致),最终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混乱。如: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该定义未对“大批”从金额和数量上明确界定,导致实务判断中可能出现偏差。例如,一家行政事业单位于2020年购入一批移动硬盘(100个,单价400元),虽然其单价未达到1000元的标准,但属于使用年限超过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确认为固定资产;该单位因工作需要于2021年又采购了3个移动硬盘,此批移动硬盘可能因既不满足1000元的单价标准,又不满足大批同类的标准,不能将其确认为固定资产。

  其次,资产核算不准确体现在对资产的后续计量,尤其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与摊销。由于内控制度不完善,财务人员不能准确了解资产的权属、状态以及使用年限等,故虽然在每期期末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了折旧和摊销,但仅是流于数据形式,并没有准确核算资产的后续使用情况,起到对资产的管理作用。

  三、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养

  新政府会计制度变革不是对原有制度进行简单修补,而是将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引入已有的政府预算会计核算体系,是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给财务人员工作带来了挑战,需要财务人员在短时间内熟悉新政府会计制度内容。因此,加强对

  新政府会计制度准则的培训力度,细化培训内容,并在培训过程中加大对理论培训的验收考核,加快财务人员对新制度的理解和掌握。

  财务人员储备了充足的理论知识后,还要将其应用到日常会计核算里,使新旧政府会计制度交替在实务中得以衔接。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还需制定相关激励制度,调动财务人员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不断完善自身,以应对在实务中遇到的新问题。

  2.完善内控制度

  新政府会计制度规定对资产和负债等要进行初始和后续计量,以便实时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益。这就要求单位内各部门相互对接,将资产与负债信息及时上报给财务部门,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整合。财务人员将获取的各类资金收支和使用状况信息,运用专业知识和职业判断规整成相应的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提高财务部门的办事效率,同时也能达到实时监管国有资产状况的目的。如:固定资产的采购部门、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如何将其状况传递给财务部门,使得财务人员能够根据经济实质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累计折旧,动态反映固定资产状况。

  为了有效规范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需要进行职责分工控制。尤其对一些跨部门的经济业务事项,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避免不同部门或同一部门不同人员之间互相推卸责任。

  3.夯实资产核算基础

  在财务核算里,一项资产在单位的流转过程主要表现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故夯实资产核算基础主要从这两面着手。

  一方面,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需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在初始计量时合理确定资产分类。尽管新政府会计制度增设了资产核算科目,规定了资产确认标准,但对于一些资产的确认标准并不够明确,这就带来了资产初始确认问题,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如:大批同类且使用年限超过1年的物资是计入固定资产还是存货,需要明确界定标准。一项物资到底计入固定资产还是存货,应根据单位资产规模

  大小确定该批物资计入固定资产的金额和数量确认标准。可以规定使用年限超过1年、单价在200元以上的单批次在25件以上的物资确认为固定资产。另外,对于后续少批量购进的,在前期确认为固定资产的物资,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致性,仍应将其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确认。

  另一方面,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需根据单位资产的保管、使用情况,在后续计量时准确记录资产的折旧以及减值状况,反映各单位的资产、成本,提高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然而,单位资产的流转状况需要各部门沟通整合,将信息传达给财务部门,财务人员才能据实加以核算。因此,完善的内控制度是资产后续计量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谷云.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9(28):167.

  [2]李晓辉.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创新与管理[J].当代会计,2021(05):93-94.

  [3]马维宏.新形势下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0(05):66-67.

  [4]赵凤莲.基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的高校财务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21(14):41-42.

推荐访问: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难点 困惑及对策建议 难点 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