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9篇

时间:2023-07-10 12:50:03 来源:网络

篇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篇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

  新课程标准于2006年启动修订,2007年年底出修订稿,经调查研究、中外比较、听取意见,至2011年4月基本定稿,2011年11月正式颁布。2012年3月,新教材编写工作启动,教育部门的直接领导,中央领导的关怀指导,学科专家的审查支持,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大力配合,2016年秋自七年级开始全国统一使用部编新教材。

  一、新课标的修订背景及原则

  修订背景。时间在变,形势在变,导致要求要变,德育课程要发挥意识形态功能,公民教育功能。学生变化,思想变化,导致教育要有针对性;理论变化,提法变化,教育要有时代感。变是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思想不僵化,不犯自由化,就要保持政治敏锐性。有定力、不随波逐流就要扬弃不合时宜的,与时俱进,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修订原则。完善标准,保持大结构不变,注重局部调整、精益求精。

  紧跟时代步伐,强调价值观引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

  二、新课标强调的教育理念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

  此次课程标准修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变迁、科技发展和青少年成长需求,更加生活化的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改变学校教育中生命价值失落、生命话题缺失的状况,建立以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本的德育课程价值观,真正体现为学生道德与精神成长服务。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命教育、公民意识教育

  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价值观较量新态势;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多元、多样、多变出现了思想意识的新特点,需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正确的导向。对党和国家的评价和态度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正确的导向对老师也提出了要求,教师必须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加强了关于生命探索教育,生命是独一无二的、短暂、顽强和脆弱的,生命的价值在于生命的延续,生命的延续在于奉献和创造,要悦纳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加强了公民意识教育,一是强化法制教育,总的目标是建设法治体系、法治国家,重大任务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法制教育的内容要树立规则意识,崇尚宪法权威,学会法治思维,崇尚公正理念。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强调公民与国家主人意识、群己关系,平等观念、规则意识、责任意识,道德行为、法制观念

  (三)“三维目标”统整,注重情感体验,道德实践

  此次课标修订,高度认同、尊重德育课程的情感性、体验性、行动性等学科特性,进一步明确和强调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对思想品德形成的特殊价值,要求教师关注初中生青春期的认知与情绪情感特征,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景促使学生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另外,还要求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以提高学生道德实践能力。

  (四)重视代际间、同伴间互动,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变

  此次修订强调基于生活的道德教育,也强调德育资源的开放性、丰富性。提倡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利用资源,包括师生间、同伴间、亲子间的互动交流,包括走向社区、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议题,使学生不断扩展关切心、关爱心,发展社会性认知和公共精神。

  (五)重视大中小学德育课程衔接,合理减轻学生负担

  修订工作,特别留意与小学高年级及高中政治课程在目标、内容上的衔接,避免出现彼此断裂、互不衔接、简单重复、错位倒挂等问题,尽可能充分根据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建设课程,特别关注初中作为一个中间学段的特殊性,在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安排上注意承前启后,基于生活逐步增强思想性,为高中学段做准备。对与小学高年级及高中课程在内容上有明显不必要重复或放置不当的知识点及其要求,本着减负的精神,做了删减。

  三、具体修订内容的简要介绍

  (一)课程性质表述的变化

  课程性质的表述,有三个维度:(1)课程基础,基于初中学生生活;(2)课程目的,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3)课程类型,综合型课程。课程标准的修订,对课程性质中“思想性”特点,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宪法中“五爱”来概括教育内容。对“人文性”特点,强调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对“实践性”特点,强调以生活为基础,强调践行在学生品德形成发展中的作用。对“综合性”特点,强调不仅内容要整合,而且不同生活要整合,知情意行各环节要整合,教学目标要整合。

  (二)课程目标的变化

  此次修订,对课程总目标做了新的论证和调整,明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课程目标价值导向,在总体方向上明确课程主要任务和终极目标分别为:“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和“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新课标要求达成情感、知识、能力三维目标,重教学生做人。立德树人,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学生全面发展,要尊重知识的力量,帮助学生掌握与其息息相关的知识,又要突出能力培养,让学生长真本事、有参与社会活动的实际能力,更重视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做好人。让学生做好人,“好”表现在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崇尚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恪守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放眼教育的终极价值:为学生幸福奠基,帮助学生过幸福生活。

  (三)课程内容的重要调整

  1、“成长中的我”部分重要修订

  (1)增加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青春期的美好之处

  2、“我与他人和集体”部分重要修订

  (1)要求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

  (2)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

  3、“我与国家和社会”部分重要修订

  (1)积极关注青少年成长的新环境,现代媒介的影响

  (2)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的内容

  (3)补充“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部分内容

  4、朱小蔓老师提到的变动

  彰显生命教育的主题由一条增至三条;突出法治教育的内容,增加要点,设置法治专册;通过法治、公共生活、公共精神教育强化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媒体素养教育,网络改变世界,网络令人无奈。会用网络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自我保护、自我约束,信息节食等;加强文化传统教育,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互鉴,突出全球意识。

篇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

  

  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完全解读(一)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第一部分

  课程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2.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

  3.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

  4.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5.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6.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

  (二)能力

  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2.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

  3.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

  4.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5.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6.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三)知识

  1.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理解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2.了解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知识,认识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

  3.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4.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5.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

  一、成长中的我

  (一)认识自我

  课程内容

  1.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1.青春期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

  (1)身体外形的变化。

  (2)内部器官的完善。

  /12(3)性机能的成熟。

  2.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身体充满能量。②我们拥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对成长充满强烈渴望,感觉生活拥有无限可能。

  (2)消极影响: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使我们产生矛盾和困惑。

  3.悦纳生理变化有何意义?

  (1)促进心理健康。

  (2)促进健康成长。

  (3)体会青春期的美好。

  (4)平稳度过青春期。

  4.如何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1)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2)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

  (3)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

  (4)在追求外在美的同时,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5.如何追求内在美?

  (1)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

  (2)懂得珍惜美好事物;

  (3)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

  (4)提高道德素养,丰富审美体验;

  (5)陶冶情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6.中学生如何促进生理与心理协调发展?

  (1)正确认识和悦纳生理与心理变化。

  (2)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各种力量调节矛盾心理。

  (3)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4)调控情绪,保持乐观心态等。

  1.2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1.青春期的心理卫生常识有哪些?

  (1)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2)正确处理男女同学关系,克服闭锁心理,养成开朗性格。

  (3)理智对待青春叛逆。

  (4)积极应对挫折,敢于应对人生中的困难等。

  2.青春的美好体现在哪些方面?

  (1)青春期的变化带给青少年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

  (2)青少年拥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对成长充满强烈渴望,感觉生活拥有无限可能。

  (3)青春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我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为我们的成长带来无限可能。

  3.如何体会青春美好?

  (1)做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好少年。

  /12(2)正确认识和促进生理与心理协调发展。

  (3)客观全面认识自己。

  (4)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等。

  4.青春期矛盾心理的主要表现、产生原因?

  (1)主要表现:①反抗与依赖;②闭锁与开放;③勇敢与怯懦。

  (2)产生原因:①认知能力得到发展;②自我意识不断增强;③情感世界愈加丰富。

  5.如何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1)青春期产生矛盾和困惑是正常现象。

  (2)这些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契机。

  (3)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6.如何克服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1)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

  (2)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

  (3)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接纳和调适矛盾心理。

  (4)自我调节,做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7.心理矛盾自我调节的具体方法:

  ①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②参加体育活动。③自我暗示。④自我解嘲等。

  8.如何调控心理冲动?

  (1)保持乐观、积极心态。

  (2)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遇事冷静、有主见。

  (3)与异性朋友建立健康、正常的友谊关系。

  (4)多与父母、老师、同学沟通。

  (5)多读书、多运动,提高自身修养。

  (6)掌握心理调控的方法,如理智克制、换位思考、合理宣泄、自我暗示等。

  1.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

  活动建议:1.3讨论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之间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游戏观念。

  1.学习压力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1)表现:因为学习感到担心、紧张、焦虑等。

  (2)产生原因:学习新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父母、老师以及自我的期望过高;学校等考试排名;升学压力等。

  2.学习压力的影响。

  (1)积极影响: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为我们的学习带来动力,激励我们进步。

  (2)消极影响:如果压力过大,则会降低我们的学习效率,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3.如何正确认识和面对学习压力?

  (1)对学习压力的认识:产生学习压力是正常的。九年级除了学习新的知识,还要对以往学习进行总结梳理,这对我们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阶段,我们还要迎接升学、就业的挑战。这时,有一些学习压力,感到担心、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

  /12(2)我们要正确面对学习压力,调整心态,把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4.缓解学习压力的几种方法。

  (1)转移注意力。可以听一听舒绥的音乐,以缓解内心的压力。

  (2)保持身体放松。可以尝试深呼吸,让身体放松下来。

  (3)自我暗示。经常提醒自己“我能做好”。

  (4)保持适度紧张。产生适度的紧张和焦虑是正常的,我们要学会与这些情绪和平相处。

  5.厌学情绪的表现。

  (1)轻度厌学表现为孩子不喜欢或者不想学习,如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时偷工减料等。

  (2)中度厌学表现为孩子经常性逃课或者逃学,完全逃避学习,不想待在教室,不想面对老师等。

  (3)重度厌学发展为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厌学症,出现动机、品德、个性上的问题,如对学习存在着恐惧心理,或者存在极度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根本与学习无缘。

  6.克服厌学情绪的建议。

  (1)挖掘厌学情绪的根源,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给学生“老师看得起我”的感觉,为以后的教育和转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4)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

  7.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

  (1)面临的考试很重要,或考试难度过大。

  (2)他人、自己的过高要求超过了个人实际能力。

  (3)仅以考试成绩判断个人的价值。

  (4)心态不好,患得患失。

  8.如何克服过度考试焦虑?

  (1)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

  (2)实事求是调整自我期望。

  (3)增强自身实力,做好考前准备。

  (4)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9.正确的学习观念。

  (1)地位: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2)内容: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

  (3)范围: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生活即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4)表现:接受和掌握;探究和发现;体验和感悟。

  (5)态度:①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②学习伴随我们的成长,学习没有终点。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10.学习的意义?

  (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

  (2)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

  (3)在学习成长的同时,也能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4)学习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11.为什么让学习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学习是青少年的权利,也是责任和义务,更是适应未来的必备能力。

  /1212.如何体味学习的苦与乐?

  (1)学习中有快乐,也有辛苦。

  (2)学习是多方面的,学习是一个过程,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从中感受到乐。

  (3)当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能体验到学习的美好。

  13.怎样积极面对当下的学习?

  (1)高度重视、积极投入,调整心态,完成当下校园学习任务。

  (2)坦然面对九年级的学习压力,克服担心、紧张、焦虑现象。

  (3)学习是青少年的权利,也是责任和义务,更是适应未来的必备能力。让学习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14.怎样学会学习?

  (1)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4)要我们扬长避短,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15.为什么要在实践中学习?

  (1)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与外部世界打交道,了解客观实际,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锤炼自己,丰富经历,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质。

  (2)青少年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会遇到许多困惑,要在实践中逐步解决,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升。

  16.怎样在实践中学习?

  (1)重视实践,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增强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能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

  17.我们为什么要终身学习?

  (1)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2)学习没有终点。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18.如何做到终身学习?

  (1)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

  (2)终身学习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主动学习、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方式、坚持不懈、培养敏感性等。

  19.成就动机。

  含义: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会努力去克服困难,尽力达成目标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具有这种动机因素的学生,就能刻苦努力,战胜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取得优良成绩。

  20.中学生应该如何培养正确的成就动机?

  (1)坚定梦想,并为之不懈努力。

  (2)培养生命的韧性,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

  (3)实现自我超越,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战胜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等。

  21.运用成就动机的有关知识劝说厌学的同学。

  (1)学习是苦与乐交织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会充满着快乐。

  (2)学习中克服困难、战胜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生活

  /12态度。

  (3)学习获得好的成绩会给个人带来成就感。

  (4)完成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会让自己感到更加有价值。

  22.如何理解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之间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关系?

  (1)过度沉迷游戏活动,会影响身心健康,耽误学习时间。

  (2)适度的游戏活动,可以提高智力,增强学习合作能力。

  (3)有些游戏活动本身就是学习的表现。

  (4)应学会把握游戏活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做到在学中玩、玩中学等。

  23.如何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游戏观念?

  (1)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压力,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

  (2)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珍惜受教育机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3)增强抗诱惑能力,避免沉迷游戏,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4)分清主次,将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做到在学中玩、玩中学等。

  1.4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活动建议:1.4分组交流当情绪冲动或低落时的表现,和老师一起讨论如何利用倾诉、转移、换位、自我宽慰等方法,合理调节情绪。

  1.人的情绪有哪些类型?

  (1)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2)复杂情绪:害羞、焦虑、厌恶、内疚等。

  2.情绪的影响因素:①个人的生理周期。②对某件事情的预期。③周围的舆论氛围。④自然环境等。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

  3.情绪的作用。

  (1)各种各样的情绪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情绪的作用非常神奇,影响我们的观念和行动。

  (2)积极作用:情绪可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适度的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突发事件。

  (3)消极作用:情绪可能让我们因挫折而止步不前,也可能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影响人际交往,甚至因为无法控制消极情绪做出违背道德甚至违法的事。

  4.青春期的情绪特点:①情绪反应强烈。②情绪波动与固执。③情绪的细腻性。④情绪的闭锁性。⑤情绪的表现性。

  5.认识青春期情绪特点的意义?

  (1)青春期的情绪特点体现了青春的活力,它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2)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彩。

  (3)学习积极面对负面情绪,同样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

  6.为什么要正确表达和调节情绪?

  (1)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会影响周围的人。

  (2)情绪的表达不仅与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关,而且关乎人际交往。我们要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3)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7.合理调节情绪的作用是什么?

  (1)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2)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做情绪的主人。

  /12(3)有助于帮助同学和家人改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

  8.怎样调节情绪?

  (1)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享受喜悦和快乐。

  (2)调节情绪常用的方法有: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训练等。

  (3)运用情绪调节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帮助同学、家人改善情绪,使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

  9.调节情绪的方法:

  (1)改变认知评价:转换另外一种心态去看问题。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转移注意:有意识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环境、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如:到郊外散步,听轻音乐。

  (3)合理宣泄:在合适的场合痛快地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如:哭一场,放声喊叫,向朋友倾诉,做运动。

  (4)放松训练:让自己从紧张的状态中松弛下来。如:深呼吸,冥想。

  (5)倾诉:将不良感受向亲朋好友老师倾诉。如:情绪不好时与老师家长沟通。

  (6)换位:即换位思考。如:朋友失败时不理睬自己,要换位理解。

  (7)自我宽慰:劝慰自己调整心态。如:没考好宽慰自己,已经努力了不后悔或吸取教训也是好事。

  10.怎样调节愤怒情绪?

  (1)与信赖的长者交流。

  (2)自我提醒。

  (3)运用“我感到愤怒,是因为……”的表达方式。

  (4)寻找一种适合自己排解愤怒的活动形式。

  (5)写一封信等。

  11.如何安慰他人?

  (1)为他做些体贴的事。

  (2)做耐心的听众。

  (3)设身处地向他表示理解。

  (4)帮助他转移注意。

  12.怎样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1)学会控制情绪,放松自己。

  (2)经常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3)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宽广胸怀。

  (4)热爱生活,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5)勇敢面对挫折。

  (6)拓展兴趣爱好,开阔视野。

  13.情感的分类。

  (1)基础性情感:如:安全感。

  (2)高级情感:如:道德感。

  (3)正面的体验:如:爱的情感。

  (4)负面的体验:如:恐惧感。

  (5)两方混杂的体验:如:敬畏感。

  14.情感与情绪的关系。

  /12(1)联系:①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②对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比较稳定的倾向,就可能产生某种情感。

  (2)区别:①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多变的。②情感则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15.情感的作用。

  (1)我们通过情感来体验生命、体验生活;同时,情感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2)在社会生活中,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3)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

  (4)情感与想象力、创造力相关。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

  (5)情感的积累和发展,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体现。

  16.怎样正确认识美好情感?

  (1)含义: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让我们身心愉悦,逐渐丰富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美好情感。

  (2)作用:美好情感表达着我们的愿望,促进我们的精神发展。

  (3)获得途径: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

  17.怎样创造正面的情感体验?

  (1)完成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

  (2)帮助他人。

  (3)走进博物馆或大自然。

  (4)欣赏艺术作品等。

  18.怎样正确看待负面情感?

  (1)含义:给我们带来不舒服、不愉快的负面感受的情感。

  (2)作用:体验负面感受尽管不那么美好,但对我们的成长也有意义,可以丰富人生阅历,使生命变得更加饱满丰盈。

  (3)正确态度:我们要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从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不断成长。

  19.如何正确认识负面情感?

  (1)生活中某些负面的情感体验尽管不那么美好,但对于我们的成长也有意义。

  (2)体验负面感受未必是坏事,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饱满丰盈。

  (3)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也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不断成长。

  20.怎样传递情感正能量?

  (1)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影响环境。

  (2)在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传递美好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

  (3)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感受,使我们的生命更有力量,周围的世界也因为我们的积极情感而多一份美好。

  21.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传递情感正能量?

  (1)我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用热情和行动来影响环境。

  (2)在他人表达情感时,我们要给予回应。

  (3)我们还可以加强与他人的情感交流等。

  22.高尚情操的表现有哪些?

  (1)热爱祖国情感。

  (2)热爱关心集体情感。

  /12(3)责任感和正义感等。

  1.5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活动建议:1.5搜集“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事例,讨论应该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1.挫折的含义。

  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2.面对挫折的不同反应。

  (1)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

  (2)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

  (3)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4)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3.挫折的影响。

  (1)消极影响:

  ①挫折可能会让人产生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负面情绪。

  ②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2)积极影响:

  ①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部分。

  ②得意时挫折使我们更清醒;失意时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4.怎样战胜挫折?

  (1)以积极态度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2)发掘自己生命的力量,提高生命承受力、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

  (3)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意志。

  (4)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

  (5)掌握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5.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1)欣赏、培养幽默感。

  (2)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

  (3)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

  (4)关心、帮助他人。

  (5)培养某方面的兴趣等。

  6.战胜挫折的事例。

  ①贝多芬:耳聋后完成《命运交响曲》;②张海迪:半身瘫痪后在轮椅上完成学业和创作。

  7.先进人物战胜挫折的事例给我们的启示。

  (1)直面挫折,战胜挫折。

  (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养成自信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自强不息。

  (4)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121.6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1.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哪些?

  坚强的意志,高雅的情操,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等。

  2.意志的含义。

  意志是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人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倾向。

  3.情操。

  (1)含义:是以人的社会需要为中介、以某种思想和社会价值为中心的高级情感。它是由情绪、情感和思想观念等复杂心理成分综合形成的。

  (2)分类: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三种高级的社会情感。

  4.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如何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

  (1)明确提出锻炼意志的任务;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4)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5)树立远大志向,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等。

  5.怎样陶冶情操,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1)对生活有热爱的心,对生活有积极的态度和美的感受。

  (2)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正确对待从众和好奇心理。

  (3)要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4)培养学习和劳动习惯,积极参加集体生活,丰富文化生活。

  (5)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杜绝盲目从众。

  6.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表现?

  (1)爱动脑筋,爱观察,爱提问。

  (2)有钻研精神,喜欢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善于集中精神,排除干扰。

  (3)学习有计划,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经常使用工具书、参考书;喜欢阅读,有意识地拓宽知识面。

  (5)今日事,今日毕;等。

  7.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2)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4)将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坚持在实践中学习等。

  8.正确的劳动观念有哪些?

  (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2)职业有分工,劳动都光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值得尊重。

  (3)劳动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4)劳动能磨砺意志,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青少年如何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懂得劳动最光荣,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12(2)从小事做起,从自我服务做起,不要家长包办等。

  (3)积极参加班集体劳动,做好值日工作。

  (4)积极参加公益性劳动。

  (5)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劳动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10.良好的生活态度有哪些?

  (1)开朗乐观,积极向上。

  (2)工作、学习、生活顺利时,高兴但不自满。

  (3)身处逆境时不悲观,继续努力进取。

  (4)与人交往诚实守信、平等待人、与人为善。

  11.如何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

  (1)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并能保持积极心态。

  (2)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懂得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3)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4)锻炼良好的个性心理和人际交往品质。

  1.7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活动建议:1.7从“我心目中的我”“同学心目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给自己画像,反思和分析评价的差异,找出前进的方向。

  1.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

  (1)促进自我发展。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2)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2.怎样正确认识自己?

  (1)从生埋、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2)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3)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3.客观的自我评价的作用。

  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4.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1)他人评价的作用: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2)对待他人评价的态度: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对待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5.接纳自己。

  (1)原因:每个人在性格、兴趣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随着对自己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自我形象也会越发清晰。

  (2)要求:

  ①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包括自己的优点、不完美、性格、身材、相貌以及自己的现在与过去。

  ②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11/126.如何做到欣赏自己?

  (1)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独特、优点、努力、奉献。

  (2)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而是成长道路上面对压力与挫折的自我鼓励与自我奋进。

  (3)欣赏自己的同时,我们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欣赏他人。

  7.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1)要扬长避短。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2)要主动改正缺点。改正缺点的过程就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3)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4)做更好的自己是一个过程。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8.如何激发自己的潜能?

  (1)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

  (2)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

  (3)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等。

  9.如何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1)接纳自己,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善于发现自己的潜能,为自己的优点、长处喝彩,勇于接受并改正自己的缺点、不足或缺陷,(2)学会塑造自己完善自我形象:①提高自我控制能力;②善于从别人身上吸取优点;③勇于接受挑战;④从社会需要和自身出发,确立成才目标。

  10.多角度给自己画像。

  示例:

  自己:有理想;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文明守纪;接受能力强,尤其是理科能力。

  同学:热情大方,乐于帮助同学,自制力强;学习自觉性强,理科成绩优秀。是同学们的榜样。

  老师:热爱集体,善于组织集体活动;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家长:对人有礼貌,孝顺体贴;能自觉做好自己的事,学习刻苦。是个好孩子。

  12/12

篇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

  道德与法治课

  课程标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部颁布的一份教育标准,旨在规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进行探讨。

  一、课程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能够自觉遵守法律、尊重他人、勇于担当、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让他们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原则,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违法行为。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3.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和品德塑造,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课程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两个方面。道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2.社会公德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公德的内涵和重要性,培养

  -1-

  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个人品德教育,让学生了解个人品德的内涵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自律、诚信、勤奋等品质。

  4.家庭美德教育,让学生了解家庭美德的内涵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和爱心。

  法治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法律知识教育,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原则,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违法行为。

  2.法律意识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权威和作用,知道如何依法维权,避免非法维权。

  3.法治精神教育,让学生了解法治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三、教学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问题、案例等方式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体验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亲身体验、感受社会现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习、进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评价体系

  -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体系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内容为主。具体评价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技能方面,评价学生对道德和法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价值观方面,评价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否正确,是否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情感态度方面,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否积极向上,是否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公德心。

  4.实践能力方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3-

篇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

  

  山东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

  山东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是山东省教育厅为了更好地推进道德与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制定的一项课程标准。

  该标准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崇尚文明礼仪,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法治知识、法治能力和法治态度”为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为要求,以“培养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为核心。

  该标准提出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指导性的指导方针,以促进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的培养。

  山东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出台,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学生的法治素养,提升学生的法治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文明礼仪,促进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篇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新的道德与法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社会的安全和繁荣依赖于道德与法治的建立。当前,学校在教育领域正在努力推进对道德与法治的应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2021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了教育目标、课程内容和重点,为学校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指导。

  标准第一部分就教育目标作出明确的规定,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接受道德与法治的系统学习,从而懂得道德与法治的基本内容和原则,明白司法机构的职能和服务,强化残疾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并促进学生终身受教育的发展。

  标准第二部分规定了课程内容,涉及道德文明、政治社会、经济社会、环境及风险社会、公民法治与司法、国际道德与法治、残疾保护、安全教育、公共法治和社会法等内容,重点强调公民素质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此外,标准还指出了推动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实践的必要性,如做社会实践、参加各种公民实践活动等,以此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深化他们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强化道德文明意识。

  标准第三部分提供了学校的一些指导意见,指出要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们做社会实践,参加各种公民实践活动,在课堂上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模拟课程,等等。最后,标准要求学校应该教育学生,让他们学会尊重宪法,尊重法律,尊重权利,保护他人的权利,创造文明和谐,和谐友爱的校园。

  -1-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1》旨在推动学校努力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满足社会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要求,为学校提供更加新颖完善的指导。以较高的素质满足社会的需要,为全社会创造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环境,为实现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

篇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

  2022版课程标准颁布后,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逐渐改革,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互动,共同探讨、交流经验、增加实践。

  一、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描绘了育人蓝图,增强了思想性,系统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了科学性,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强了时代性,注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增强了整体性,注重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配合;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课程实施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主要变化与突破

  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修订主要变化与突破体现在:凝练了五大核心素养;指向核心素养落实的课程目标;基于课程核心素养的结构化内容组织与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坚持素养导向的教学建议以及基

  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与考试命题六个方面。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推进由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了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强化公民意识教育;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会享有自己的公民权利和义务;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强化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对教学理论和方法的革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双向互动共同成长。

  三、课程性质与理念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坚持教师价值引领和学生主体构建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

  合的育人机制;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四、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

  本次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体现在:观念的突破;育人方式的改革;评价方式的改变以及教育知识体系和研修方式的改变四个方面。

  2022版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是一盏指路灯,它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方向,我们教育工作者跟着新课标的方向前进,实现专业发展的远航!

篇八: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

  

  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4篇

  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4篇

  道德是一个汉字,拼音是Dà;odé一种是社会意识形态;2.道德;三是老子《道德经》的省名;四是指僧人和道士的功夫和魔法。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文章4篇

  ,欢迎品鉴!

  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综合性本课程设计体现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

  实践性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开放性本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课程评价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不以单一指标评价学生的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

  二、课程基本理念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本课程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系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二)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

  (三)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本课程强调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是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社会坏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要素的交互作用实现的。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点面结合的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面是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每一个生活领域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在不同年段层次不同,螺旋上升。

  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2、初步认识自我,掌握一些调整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方法。

  3、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

  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5、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

  (三)知识

  1、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了解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规则、法律对于保障毎个人的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影响。

  3、知道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

  4、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了解一些我国历史常识,知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了解影响我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5、初步了解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事件,知道不同环境下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懂得不同民族、国家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和地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二)通过创设多样化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教师首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同时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

  应该注意到,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教学前,教师应对学生的生活坏境、家庭背景有所了解,并通过观察、聊天等调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提供多样化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的机会。

  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学生之间经验的差异,鼓励学生与拥有不同经验和观点的同伴、教师和其他人开展交流、讨论和对话,分享经验和感受。

  例如,在学习诚实守信时,不能仅仅呈现诚实守信的正面例子,可以适当呈现不诚实守信而获得利益的事例,让学生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并且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或身边的人在这方面所遇到的不同情况和感受,对不同情况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和探讨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学会根据情境作出恰当的判断和行为选择。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主学习既包括学生个体的独立探究和思考,也包括学生与同伴合作开展的学习和探究。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提示方法和步骤,避免放任学生进行盲目而低效的探究活动。例如,学生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课外学习和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充实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同时将课内学习延伸至其它学科的学习或校内外其它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既不能因为没有所谓的考察与调查的条件和资源,将教学局限于课堂传授,也要避免制作高成本的课件或教具,以及开展华而不实的社会调查等活动。教师要根据实际条件,就地取材,创造性地发掘和利用学校、家庭、社区、媒体已有的资源,以及购物、旅游、访友等机会,引导学生适时地开展体验、考察、调査、制作、游戏等活动,通过学生熟悉的材料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的距离。

  例如,可以让学生在平时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注意观察某类公共设施的分布、使用情况和变化,并做简单的记录,经常性地利用班会或课前几分钟相互交流和提问。在学习相关课程内容时,就可以提取这些积累的调查成果设计教学。

  在学习有关本地区变化和发展的内容时,提前数周让学生收集家里或亲友家的旧物,听取旧物的拥有者讲述其来历。如果旧物拥有者允许,可将旧物拿到学校分类展示;不便拿到学枚的,可以拍照、录音。教学时可以围绕某一类旧物,按使用或出产的年代分类,比较它们的差异和变化,让学生从中体会社会的变化。

  在学习其它国家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家庭、学校和商店里的进口商品或品牌,在世界地图上寻找这些商品或品牌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位置,从学生熟悉的商品或品牌切人,学习某个国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家或地区的地理、历史、经济方面的知识。还可以结合奥运会、世界杯等国际性活动,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收集和学习主办国或地区的地理、历史知识和风土人情,以及该国或该地区与我国的联系。

  为此,教师平时就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与其它教师和相关部门沟通,并养成读报、收听收看新闻和通过网络收集信息的习惯,用剪报、摄影等方式积累素材。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收听收看新闻、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习惯。可以通过开展诸如每日两分钟轮流播报新闻或见闻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

  (五)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方式多样,如阅读、讨论、辩论、参观、调查、访问、游戏、角色扮演、模拟活动、两难问题辨折,以及撰写报告书、制作图表等,每一种活动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价值。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加以选择,最大程度地发挥每―种教学活动的效用,而不宜在一节课内展现多种教学活动方式。教师要对以下几种教学活动方式加以重视。

  1、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身体的各种感官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体验学习的种类多种多样,大体可以分为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不在于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

  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2、探究学习。探究学习重要的是通过探索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探求知识的学习方式,形成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对于学生来说,探讨和把握获得探求结论的方式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知识结论更有价值。探究学习包括发现问题,设立假说,收集信息、资料、数据,处理数据,验证假说等步骤,整个过程必须为学生留下思维和行动的足够空间,不能将过程和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探究学习经常需要经历和体验失败,最终结果的有无、正确与否,不是评价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

  3、问题解决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是使学生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学习、研究并尝试提出某种解释问题或解决问题方案的学习方式。问题解决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寻求解决或解释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综合地、关联地、多角度地、切合实际地分析和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关心社会的态度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问题解决学习没有固定的学习步骤,而且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实事,通过提出问题、查询资料、访问调查,提出有针对性与合理性的解决问题方案,在学习过程中,伦理的、道德的、对社会价值观和人的行为方式的思考与判断必然贯穿始终。

  4、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是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民主意识的途径,提供了开展探究学习所必需的交流平台,小组有多种组合方式。要根据学习任务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可以座位相近或住家相邻的学生组成小组,也可按照兴趣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相同或任务相同的学生组成小组,应特别重视不同特长、性格、学习兴趣和成绩的学生混编为一组。小组成员的人数不宜过多,以4~6人为佳。教师应关注学困生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帮助他们融入小组学习,同时指导其它学生接纳和帮助这些同学。教师应指导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平等讨论,并让每个学生轮流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活动、交流和汇报,使小组学习成为培养学生平等民主意识与合作交往能力的过程。

  二、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积极促进学生发展,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道德和社会认知、判断、行为,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评价应以本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从毎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注意认知和操行相统一,综合性和简约性相统一,显性表现和隐性品质相统一,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

  (二)评价的目标和内容

  本课程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主要包括:

  1、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

  2、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收集、整理、分折资料的能力和方法,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

  3、学习结果。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考査其是否能够落实教学目标、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激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并有所进步。

  (三)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本课程倡导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评价方式。其主要的评价方法有:

  1、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2、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3、达成水平评价。按照本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学年及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通过纸笔测验、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本课程不排除纸笔测试方式,但反对考査死记硬背的知识或刻意追求难度,以及将学生的品德用卷面成绩衡量的做法。

  4、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析。

  5、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引导与帮助学生对自己和同伴在学习中的表现及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学习结果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毎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评价方式方法。

  (四)评价的实施和反愦

  1、评价要真实、可信、公正、客观。注意积累能真实反映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如学生的作品、作业等,将日常观察和定期考查相结合。

  2、评价要注重知行统一。将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有机结合。

  3、评语既要简要、精练,又要注意差异性、针对性。评价结果要能够反映出毎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与变化。

  4、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并对评价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帮助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评价结果的反馈应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反思。

  三、教材编写建议

  1、教材编写应以本标准为依据,应准确、完整地反映本标准的理念和要求。

  2、课程内容的条目、顺序与教科书内容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内容编排可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螺旋上升。

  3、教材编写要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整合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并通过设置若干学习主题,展现不同的学习视角和问题视角。

  4、选材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心理需求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和实际生活需要,凸显学习内容的思想性和科学性。

  5、教材内容与呈现方式应有利于学生采用体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为学生的尝试、体验和实践活动留有空间。

  6、教材的呈现方式要适合学生的阅读、审美习惯和接受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7、教材编写应考虑不同地区,尤其是农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适当拓展相关内容,选择贴近当地生活的素材。

  8、教材中的教学活动设计应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方案,供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选择。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的资源是多样的,课程资源的利用应为教学服务,力求切合实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当做到:

  1、有效整合和利用校内资源

  教科书以及教学所需要的教学参考资料、其它各类图书、教学用具(包括地球仪、挂图等)、音像资料、教学软件、校内环境设施和校园网络、图书馆等是学校中基本的资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并加以利用。

  可以结合少先队活动、主题班会、课外活动小组、文体活动、校本课程等,丰富和拓展本课程的内容。

  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2、因地制宜利用社区环境资源

  社会公共设施和场所,如商店、纪念馆、博物馆、公园、少年儿童活动中心、文化体育场馆、校外教育基地以及区域自然景物、人文景观等是需要因地制宜地充分加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3、合理利用和挖掘多种社会资源

  学校师生、家长、社区人员以及周边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是重要的资源。本地区的民风民俗、传说故事、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例,国家和地区的一些重要事件或突发事件等,也是需要教师关注并加以整理、开发的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要注重利用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杂志等信息媒体。

  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极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但当前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没有将其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認真加以改进。

  一、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比较单一

  做好新课标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优化教学目标,但从当前一些教师来看,在教学目标方面还比较单一。比如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还没有深刻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也没有将其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以及素质教育观进行有效结合,应试教学思想仍然存在;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还没有从培养学生实践意识、探索意识、创新意识等诸多方面进行教学设计,直接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比较单一,还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这已经成为制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教师重视,并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加以改进。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当前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教学方法创新,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比如个别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没有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教学理念,因而导致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和引导,特别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不够到位,导致学生尽管在知识上有所收获,但却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还有一些教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师不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甚至很多教师采取说教式、理论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此外,互动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方法以及调查研究等方面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三)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对于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健全和完善的教学体系具有很强的保障性。但目前一些教师在构建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方面不够到位,比如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信息化教学体系相对比较薄弱,在推动互联网+教学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教育信息化水平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多媒体PPT技术、希沃白板技术以及微课等的应用不够到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不够完善还表现为,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特别是走教案的教学模式相对较多,在培养学习兴趣,以及应用生活化教学等诸多方面不够系统等等。

  二、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优化教学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同时还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优化教学目标,重中之重的就是要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平台,教师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战略思维,通过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创新,努力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整个教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学活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要针对学生道德与法治存在的薄弱环节,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要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切实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同时也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服务意识、团队精神以及遵章守纪意识。

  (二)创新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科学的方法能够事半功倍。由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因而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言行是讲道德的,而且也要引导学生应用于具体实践当中,使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要更加高度重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对于法治教育来说,可以将社会上的不法行为作为反面案例,使学生了解违法的危害等等。要更加高度重视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都可以采取对分课堂的方式,在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之后,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三)完善教学体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学体系,努力使教学活动更具有规范化和系统性,同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时还要在趣味性方面实现突破,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大力推动互联网+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PPT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使其更具有直观性、演示性和趣味性,这就需要加入更多的音频、视频乃至Flash动画元素,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要在构建生活化教学体系方面下功夫,比如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孝文化,并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孝敬父母。要更加高度重视游戏化教学体系建设,比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游戏的方式进行,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理解更加透彻。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特别是要将其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进行有效结合,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积极探索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破解存在的问题,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重点要在优化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钟士艳.关于新课改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XX(4):67+79.

  [2]葛道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XX,4(16):39.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3]普绍.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XX(7):102-103.

  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开后学生实际的需要,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期的同伴关系,不仅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朋友之间亲密感也进一步增加。这一方面提高了中学生友谊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交友态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教材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对于法治教育来说,可以将社会上的不法行为作为反面案例,使学生了解违法的危害等等。要更加高度重视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都可以采取对分课堂的方式,在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之后,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三)完善教学体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学体系,努力使教学活动更具有规范化和系统性,同时还要在趣味性方面实现突破,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大力推动互联网+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PPT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使其更具有直观性、演示性和趣味性,这就需要加入更多的音频、视频乃至Flash动画元素,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要在构建生活化教学体系方面下功夫,比如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孝文化,并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孝敬父母。要更加高度重视游戏化教学体系建设,比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游戏的方式进行,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理解更加透彻。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特别是要将其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进行有效结合,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积极探索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破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

  解存在的问题,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重点要在优化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篇九: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那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针对《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又该如何解读,下面就针对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新教材的编写原则、新教材的呈现方式以及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等内容,为大家整理出这篇《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新课标的初衷

  新课程标准,把过去《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名称改为《思想品德》。改变了过去由知识系统构建课程,采用了以学生生活内容构建课程。提出适合新时期的德育理念,把学科课程改成综合课程。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的第一个依据是:“初中学生由小到大的生活环境

  新课标的第二个依据是:“初中学生由近到远的生活关系”

  一、新课程标准的修订

  2.新课标的修订

  2006年国家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工作,到2007年形成了初步的修订稿。2011年新课标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颁布。

  3.课标修订的原则

  (1)深入完善的原则;(2)与时俱进的原则

  4.修订后课标的变化

  (1)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推进由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

  (2)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3)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了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

  (4)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5)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6)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7)

  修订后课程标准,要求学会享有自己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8)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强化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9)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对教学理论和方法的革新。

  (10)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双向互动共同成长。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原则

  2.努力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综合性的原则

  二、新教材的编写原则

  3.力图实现思想品德课程功能的原则

  4.遵循青少年学习和发展规律的原则

  5.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原则

  1.教材的总体设计

  2.教材的呈现方式

  3.教材的逻辑进路

  4.教材基本意图

  5.教材的总体框架

  三、教材总体设计.呈现方式及意图

  四、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课程标准既是指导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准则,同时也为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依据。

  1.根据课程标准,我们要充分落实课程的思想性。

  2.根据课程标准,我们要深入理解本课程的特殊性。

  (1)目标的特殊性。(2)方法的特殊性。

  3.根据课程标准,应当明确本课程的四种基本的教学方式。

  4.本学科的四种教学方法是:讨论法、体验法、讲解法和实践法。(1)讨论法在课堂上的过程是:

  首先,由教师提出学生生活中与教学相关的问题,或学生关注的话题;

  然后,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再后,教师对于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进行评价,说出自己评价的依据;

  最后,教师对于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并强化主流的价值观点。

  (2)体验法是在课堂上:

  首先,由教师展示已经创设好的相关情境,这种情境多为用现代技术表现的现实事例;

  然后,让学生通过视听经历和感受情境中的内容,从体验中再进行感悟和思考;

  再后,让学生们在体验、感悟和思考基础上,发表自己的感言和认识;

  最后,教师对于学生发表的内容进行归纳,再提升到理性的层次,从而得出思想和观念性的认识。

  5.关于本学科的备课过程

  首先、认真研读本框题教材内容以确定此框题的教学要点。教学要点是本节课要进行的教学内容,不是其它学科所说的知识点。要准确确定教学要点,你要研读教材,还要结合学生实际,还要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实施。

  第二、构建课堂教学结构

  要把一节课的内容要分成几个部分或板块,板块的划分多是依据本框的教学要点。

  第三、确定各板块的教学方法和过程

  根据每个板块的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再根据前面讨论的教学方法,来确定教学过程。

  第四、撰写教案确定课堂上的重要语言。

  第五、制做课件和创设情境。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如果您想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方法,请您关注学习方法网,我们会为您提供更全面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推荐访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 法治 课程标准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