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教师倦怠的特征8篇

时间:2023-07-20 14:10:03 来源:网络

篇一:教师倦怠的特征

  

  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症状

  教师是社会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职业,教书育人,也是教师们最主要的任务。当然,教师虽然有着比较大的责任,但是很多教师在从教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倦怠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教师职业倦怠。而教师职业倦怠也是可以通过一些症状表现出来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知识!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

  1.职业倦怠症心理表现:害怕或者故意避免参与竞争,失去工作乐趣,对办公场所有强烈排斥感甚至恐惧感,长期处于挫折、焦虑、疲惫、沮丧、焦躁状态,对工作任务产生厌倦和抵触。

  2.职业倦怠症生理表现: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缺乏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嗜睡、失眠、吃不下饭、呕吐、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全身酸疼、内分泌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多种生理现象。女教师还会出现生理紊乱、月经失调等。

  3.职业倦怠症行为方面:心理上的倦怠直接反映在行为上,表现为对工作敷衍了事,情绪波动大,缺乏进取心,工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领工资。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不良影响

  1.教学效果下降

  教师的身心倦怠,对学生的教育能力会无形中降低,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方法变得机械,工作效率低,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2.人际关系紧张

  情绪上充满忧郁和攻击性,人际关系变得疏离,矛盾增多。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来对待学生,实则是一种身心疲倦,压力增大后所产生的“危险信号”。

  3.造成自我身心伤害

  教师的职业倦怠会造成自身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轻则消极态度和恶劣情绪明显,重则会引起神经衰弱甚至精神崩溃,最终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职业认同感产生高原反应

  一般来说,工作十多年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感,太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引起其矛盾心理,使之产生对职业的抵触情绪,导致拒绝的消极

  心理发生。

  2.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同教育投入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加教师的精神压力

  独生子女与就业难的现状,使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中,再由学校转嫁到教师身上。节假日和晚上加班产生的寂寞感,身心投入量与教学成绩不成正比使不少教师苦不堪言。

  3.教育环境的暗示作用

  教师职业的传统观念,诸如蜡烛精神、春蚕精神等,都以牺牲为其本质要素,这样的观念只会给教师带来消极的暗示作用,让教师感觉职业的无奈。

  分享一段话:

  教师是什么样的人比他教什么更重要。

  教师是什么样的人比他教什么更重要。

  --教育家卡尔

  明格

  --教育家卡尔·明格

  教育家卡尔

  教师不一定懂教育,懂教育不一定会运用!

  教师不一定懂教育,懂教育不一定会运用!

  懂心理学未必会运用心理学,未必会自助助人!

  懂心理学未必会运用心理学,未必会自助助人!

  每个学生和教师,每个学生和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心身健康的人

  首先要成为一个心身健康的人?!

  一个摆脱情绪困扰的良方:

  合理情绪疗法

  艾里斯认为,“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

  的看法困扰着。

  的看法困扰着。”

  所有的不合理信念概括起来都有三个特征:

  一是绝对化要求(包括完美主义倾向)总是想“应该如何”“必须如何”。

  二是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三是糟糕至极。(一般的负性事件也能感受为是灭顶之灾)

篇二:教师倦怠的特征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解决方法

  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因为长期从事单一工作而产生的心理上、精神上的消极现象,其出现和存在是必然的。那么教师的职业倦怠有哪些表现呢?如何解决?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1、职业热情、兴趣消失,消极应付工作。工作缺乏激情,消极敷衍,丧失职业理想,无成功追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首先,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说:“唉,什么时候放假;唉,明天又要上课了;唉好累啊”等。其次,教师都懒于出课,“未老先衰”。学校安排教师上公开课,避之不出。中年教师说“年龄大”而主动“退位让贤”,青年教师称“自己经验不足,不敢担此重任”。结果往往是学校硬摊给青年教师。在各种课堂教学及观摩、竞赛中,来回就是那几个熟悉的身影,且青年教师居多,而一些拿过证件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不再登台亮相。再者,做老师时间长了就会有一种感觉: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那种豪情壮志逐渐消失,希望桃了满天下的激情消失了,不少教师安于现状、平淡无为,久而久之成为了教书匠,甚至有些教师进入学校和教室就有一种厌恶感,看到学生就感觉到头痛,产生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想法。

  2、得过且过;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等等。每个教师都再慨叹,很忙,很累,班主任甚至没有太多时间去管理班级,没有时间备课、批改作业和好好辅导学生。问其理由,都忙于做各种材料,忙于学校的各种检查等。教师个人情绪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工作上不求上进,甚至产生放弃做教师、“不愿上班”、“能马上退休就好了”的消极想法,更有甚者“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认为“学校不公正,同事不友好,学生不听话”,经常处于疲劳、易怒、紧张等消极情绪,进而带来了婚姻和家庭问题。

  二、解决方法

  1、认可职业倦怠的正常性,积极应对,并同时注意接纳自己、关爱自己。其实,谁关心自己也不如自己爱自己,应付压力最好办法就是关爱自己,保持身心健康。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休息的时候休息,是自己时刻保持一种愉悦的精神状态。自我解压,微笑面对。工作中竞争是正常而不可避免的,多数时候我们个人要去改变环境是十分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自己应主动做出一些调整才是更加务实的做法:如,花一点时间去休息和享受家庭生活,明了自己对事业、对家庭的责任;花一点时间独自反省、思考和计划,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花一点时间去读读书、听听音乐,舒展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些都是有效的办法。

  2、坚持每天锻炼,保持身心的舒适和愉悦。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这个理念大家都

  懂,可是每天真要我们拿出一小时锻炼,确实很难。怎么办,为了自己的健康,就要挤时间。身体好了,心情自然也会好。没有好的身体,就没有好生活!

  3、教育管理要“以人为本”,要对教师心身健康高度关注,学校引导,改变现状。古往今来,教师一直被誉为“蜡烛”、“春蚕”、“人梯”等等,牺牲自己,奉献自己,教师享受生活的权利、享受物质条件的需要、追求生命质量的权利一度被忽视。因此,学校引导应坚持“以人为本”,为教师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少一份埋怨,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指导,要尊重和关心教师,大力改善教师待遇,为教师提供强大的物质和精神保障,让教师以积极的心态投身教育教学。学校要努力让教师工作得幸福。作为学校,要想方设法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让教师们感到在这所学校工作是幸福的。要舍得投入,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考查的机会;要公平公正绩效考核,真正实现多劳多得;要多给认真工作的教师提供讲课、表彰的机会;要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奖罚分明这些工作,学校都在努力实施着,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要想使教师热爱并献身于自己的职业,必须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舆论宣传,促使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为教师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使教师心情舒畅,预防一些心理疾病。

  4、热爱本职工作。尽管教师每天从事的都是教育教学工作,然而教育教学本身是极具创造性,不仅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动态的,而且所面对的学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在这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中,每一天都不可能是单一重复的。教师就应该不断开拓与探究,以唤起自己的工作热情。从这一点来讲,作为教师,千万不要作茧自缚,只关注生活中机械重复的一面,而忽视动态变化、生动活泼的一面。

  5、不断充实自己。不少教师出现倦怠心理是由于不适应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发展的新特性。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很好地接受并适应新课改。因而通过学习来更新自己内在固有的认知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适应是当务之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工作是否有效的一种主观体验,能够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产生实际的感受,是使自己不断受到鼓舞、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的重要基础。主要有教育教学的成绩、教育科研的成果、学生成才的人数、社会家长对自己的评价等等。及时调整心态,树立人生目标。有许多政策不是我们能左右的,我们也不可能逃离当地教育,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改变自己。常年累月重复同样的工作,如果没有一点改变,人不可能不生厌倦。因此,我们需要给自己的人生确定新目标,把教育当作事业来做,让每年都有个奔头儿。

  6、尽量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

  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近些年,国家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然而,由于全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庞大,教师工资的增长过于缓慢。现有的工资并不能适应当地物价房价的增长速度。国家应该加大工资的倾斜力度,多向贫困偏远山区投入,真正落实“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承诺,让广大教师无经济上的忧虑,安心工作。这些年,作为学校,也在致力提高教师福利待遇,但投入也不可能太多,并不能真正改善教师的经济状况,所以还需国家加大绩效工资的投入,实现教育均衡

  总之,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因而,要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的现象,就必须多管齐下,从社会、学校、领导、自身等多方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好的效果,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并非易事,需要多方努力,关键还是要从政策、管理等多方面尽可能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教师负担,让老师们找回职业幸福感。

篇三:教师倦怠的特征

  

  教师职业倦怠

  所谓“职业倦怠”现象,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的情绪、疲惫的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一般把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分为三个维度: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价值感衰落。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个体因长期未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应付工作中的挫折,处理各种矛盾冲突而导致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职业倦怠难出现在医疗护理、教育等与人关系密切的行业中。教师工作就是一种助人行业,须要遭遇和处置繁杂的人际关系,调查说明,这就是一种抵挡压力最少的职业之一。因此,教师就是职业倦怠的多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教师无法成功应付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就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以产生的心肌梗塞状态,就是人在过度烦躁时而启动心理防御机制的外在整体表现,典型症状就是工作满意度高、工作热情和兴趣的失去以及情感的疏远和冷漠。

  国外对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研究发现,教师体验到职业倦怠之后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这除了对自己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外,还会对学生的发展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由于职业倦怠,个人、家庭、组织及社会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理论上通常把职业倦怠分成三个维度:情绪心肌梗塞、回去个性化和成就感减少,以情绪心肌梗塞为其核心成分。教师职业倦怠存有三种典型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一就是长期情绪上的倦怠感,整体表现为精疲力竭,易怒绝望,对生活与工作冷漠乐观。二就是人格解体,显著整体表现为对教育对象的婉拒采纳,侮辱和缺少冷静甚至麻木不仁。三就是较低的成就感,工作常深感力不从心,低效率或违宪,他们不再存有积极探索的热情与活力,很少资金投入精力回去提升教学质量。

  所谓情绪衰竭,指的是在一段时间里,个体工作一天后总是感觉精疲力竭,第二天一起床,想到又不得不面对新的一天的工作就感到.无力和疲惫,被工作搞得焦头烂额、无法应对,感觉自己枯竭了。职业枯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征,主要表现在工作热情消失了,尔后表现出许多情绪上的特点。比如,烦躁、易发脾气、易迁怒于人、对人冷漠无情、麻木不仁、没有爱心,甚至沮丧、抑郁、无助、无望,直至消沉。这些情绪情感上的极度疲劳状态就是情绪衰竭。严重的时候就发展成为抑郁症。

  情绪心肌梗塞这种烦躁状态长期持续下去,个体就可以整体表现出来一些消极、冷漠的犯罪行为。其特征就是以冷漠的态度回去看待自己周围的人,甚至就是看待自己非常亲近的人,包含家人或者一些好朋友。这些人整体表现出来多疑、怨恨,同时对别人充满著了一种批判性。比如说,看待学生就像是看待没生命的物体-样,对学生越来越铁石心肠,真的不关心学生出现什么事情。这样的一些犯罪行为反应就是回去个性化。

  由于在工作中力不从心,屡屡受挫,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就会逐步降低。个体对工作的效能感降低和对自己消极评价的增长,就是成就感降低的表现。主要表现是,个人的成就感下降,同时自我效能感、自我评价也在降低,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做好工作。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和评价也在下降,觉得工作没有意思,工作变得非常机械化,然后出现一系列工作的问题。这样一种挫败感会使职业人减少心理上的投入,不再去付出努力,会出现消极怠工,甚至出现离职或者转行的倾向。

篇四:教师倦怠的特征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为:工作缺乏激情,消极敷衍,丧失职业理想,无成功追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等等。

  作为学校一名中层管理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师职业倦怠在许多教师身上都有所表现。如:总有少数教师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迟到早退;部分教师对待问题学生缺乏应有的耐心,简单粗暴;对学校安排的公开课、竞赛任务,认为是给自己找麻烦,不愿意接受;要求撰写业务学习笔记,下载敷衍;不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乐意办有偿培训班;对待绩效考核,毫不在乎……

  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寻找原因,以便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结合文章中的观点,加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职业收入过低。

  一谈到职业倦怠,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会这样讲:“一个月就那么点工资,强勉养家糊口,还要求你做这做那,老师们不烦才怪呢!能敷衍去完成就不错了。”这话说的一点都不过分。自古以来,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并被定下了“乐守清贫、甘于奉献”的行为准则。在世人眼中,教师就应该是精神上的富有者,物质上的贫困者。然而,教师是人不是神,需要物质生活,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权力。特别是当今物质横欲的社会,看到别人有房和车,腰缠万贯,教师心理难免失衡,心想自己从事的是培养祖国未来和希望的职业,有什么理由独守清贫?于是,当面对

  国家发放的不到2000元的工资,面对日益增长的物价时,对生活前景充满忧虑,对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也就失去了信心。

  二、教师多重角色,身心疲惫。

  在学校从事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大量付出自己的体力、脑力、情感。回到家里还要处理家务,照顾家人,这让许多教师感到体力不支,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整天和几十个学生打交道,有些教师难免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中,对家人大发脾气,牢骚满腹,影响家庭和睦。更有少数家人,不理解当教师的家属在学校辛苦付出,不愿意让其为那么点成绩“拼命”,为了家庭团结,一些教师尤其是女教师宁愿选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贤妻良母足矣。

  三、应试教育导致精神压力大。

  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仍然没有变革。考试仍然是以卷面分数论英雄。而学生的分数又与教师的众多利益挂钩,如:绩效工资、职称晋升、评优表模等等。中考和高考的升学压力让老师们喘不过气,如今,这种升学压力又蔓延到小学,导致为了综合指数和名次,教师不得不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师生都苦不堪言。

  四、行政干预过多,教师工作压力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也是教师份内的事。“备课、教学、批改作业、辅导差生、讲公开课”这些常规工作何尝不是教师们梦寐以求的事?然而如今教师们平日忙碌的事务并不是那么单纯。许多行政部门都可以向教育安排工作,而这些工作都

  需要教师去办理。例如办理学生保险、代收各类费用、整理迎检档案、分发学生奶、对家长进行培训、参加文体竞赛等等。这些工作都是教育教学之外的事务,有些工作是短期的,有些确是贯穿整个学期,加重五了、教个人师价的值不工容作易得负到担肯定。。一所学校里,能够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教师虽然也在努力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讲县级以上优质课、受到上级表彰的机会可能轮不到他们身上。许多教师也意识到这一点,认为搞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就行了,不需要争抢什么,于世无争。由于自身的价值很难有机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所以丧失了刚参加工作时的激情和理想,不再有成功的追求。

  六、教育不均衡,挫伤工作积极性。

  教育均衡涉及许多方面。无论是学校的硬件环境,还是教师的工资待遇,还是地方教育政策,我们当地和其它大中型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在一些大城市的公立、私立学校,教师工资可能就是我们这边好多倍。另外,那边对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管理不像内地严格。因此,内地不少教师为了提高工资待遇,纷纷前往私立学校。要知道出去打拼的教师都是十分优秀的人才,造成了当地人才的流失。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勇气和条件走出去,只能苦守着当地教育。看着别人拿着优厚的报酬,工作积极性难免会受影响。

  七、社会风气影响教师的上进心。

  眼下,网上资源丰富、“卡五星”之风严重影响教师的专业

  成长。和每天读书半小时的教育专着相比,打麻将具有更强的诱惑。要求教师撰写教育叙事,备导学案,部分教师会选择在网上下载,网络的便利让人学会了敷衍。想当年,没有网络,没有卡五星,课要自己手写,课件要自己设计制作,下班后没有多的娱乐方式,会选择看看业务杂志。也只有在那几年,人的工作能力才真正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以上分析不知是否在理,字里行间可能透露了些许无奈和抱怨。不管怎样,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是需要正视和解决的。俗话说:“带病的大夫如何给病人看病?”教师教学没有激情,工作没有创新,精神萎靡不振,对待任务敷衍了事,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要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需要多方努力。

  1、尽量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近些年,国家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然而,由于全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庞大,教师工资的增长过于缓慢。现有的工资并不能适应当地物价房价的增长速度。国家应该加大工资的倾斜力度,多向贫困偏远山区投入,真正落实“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承诺,让广大教师无经济上的忧虑,安心工作。这些年,作为学校,也在致力提高教师福利待遇,但投入也不可能太多,并不能真正改善教师的经济状况,所以还需国家加大绩效工资的投入,实现教育均衡。

  2、及时调整心态,树立人生目标。俗话说“如果你改变不了世界,你就改变自己。”否则你就是痛苦的。有许多政策不是我们能左右的,我们也不可能逃离当地教育,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改变自己。常年累月

  重复同样的工作,如果没有一点改变,人不可能不生厌倦。因此,我们需要给自己的人生确定新目标,把教育当作事业来做,让每年都有个奔头儿。例如:今年,我要把班级管理好,形成一个什么特色;我要在学校讲一节公开课;我要有一篇文章发表等等。当某一件事情做成了,得到了领导的赏识,自己会充满惊喜。

  3、学校要努力让教师工作的幸福。作为学校,要想方设法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让教师们感到在这所学校工作是幸福的。要舍得投入,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考查的机会;要公平公正绩效考核,真正实现多劳多得;要多给认真工作的教师提供讲课、表彰的机会;要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奖罚分明……这些工作,学校都在努力实施着。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并非易事,需要多方努力,关键还是要从政策、管理等多方面尽可能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教师负担,让老师们找回职业幸福感。

篇五:教师倦怠的特征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近年来,国际上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已延伸到教学领域。大多数学者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上已达成以下一些共识,即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有效解决工作压力的一种反应。并且认为,教师在经历职业倦怠时有以下三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

  长期的情绪上的倦怠感

  处在职业倦怠状态的教师常常整体表现出来疲劳感,胆小易怒,容忍度高。并且在情绪上缺少热情与活力,存有一种心肌梗塞、绝望美感,且对诸如早晨必须下班下班等事情整体表现出来恐惧或失望。有时还可以深感无趣,空虚,真的自己无法给他人以任何东西,并对生活冷漠,乐观。情绪上处在疲倦状态的教师对学生也可以发展一种消极、鲁莽甚至嘲讽的态度。

  教师人格的解体的表现之一就是减少接触或拒绝接纳学生;将学生视为没有感情的事物;用带有蔑视色彩的称谓称呼他们;用标签式语言来描述个体学生。不仅如此,对同事也常常持多疑妄想的态度。

  教师们已经开始感觉到在他们的工作中不再存有什么应该回去搞。教师步入教师职业原本期望能协助学生以获取科学知识,同时也对社会产生积极主动影响。当教师们感觉他们无法给学生的生活增添更大变化,而他们的职业所增添的诸如金钱、社会普遍认可等投资回报也少之又少时,很多教师就产生了较强的自卑感。他们与同期毕业入机关的同学较之,真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差距甚远;与下海成“大款”的昔日同学较之,更真的寒酸。当较低的成就感与前两种职业倦怠的感觉混合在一起时,它们就可以大大减少教师工作的驱动力,这时失利就可以沦为一种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学家将之称作“学者型的无力感”。

  那些经历着职业倦怠的教师通常在个人生活质量方面也都限于较低的水平,他们经常旷课,对于教学,也很少投入精力去努力提高。相反,他们会花大量时间去寻找新的职业。在健康方面,他们易于发脾气,经常控制不住自己去毁誉他人或一些事物,而且,还会经常陷入因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失眠等亚健康状态。

  总之,上述整体表现充分反映出来陷于职业倦怠的教师的消极的心境和态度,而且这种倦怠感也已广为影响至教师个体的各个层面。不仅如此,由于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个体、教育事业以及整个社会都代价了相当大的代价。

篇六:教师倦怠的特征

  

  教师职业倦怠的特征

  (1)精疲力竭型:这类教师在高压下的表现是放弃努力,以减少工作的投入秋求得心理平衡。

  (2)狂热型:这类教师有着极强的成功信念,能狂热地投入工作,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使他们的这种热情通常坚持不了太长时间,整个信念系统突然塌陷,最终屈服于精力耗竭。

  (3)低挑战型:对于这类教师而言,工作本身缺乏刺激,他们觉得以自己的能力来做当前的工作是大材小用,因而厌倦工作。他们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对工作敷衍赛责,并考虑换其他工作。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教师职业倦怠可以划分为心理、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1、职业倦怠症心理表现:害怕或者故意避免参与竞争,没有竞争热情;逐渐失去工作乐趣,对办公场所有强烈排斥感甚至恐惧感;长

  期处于挫折、焦虑、沮丧状态,情绪波动很大,逆境下容易焦躁;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的厌倦,对业务指标缺乏动力;工作过程中极易产

  生疲累感,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

  2、职业倦怠症生理表现: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缺乏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吃不下饭甚至是呕吐的情况;已经出现一些慢性疾病或者疾病征兆;工作效率降低,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甚至出现机能性工作障碍。经常产生疲劳感,失眠、食欲不振、喉咙嘶哑、背痛、头晕,以致全身酸疼,内分泌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多种生理现象出现。女教师还会出现生理紊乱、月经失调等。在认知方面,感到工作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将其看作是枯燥的机械重复的琐碎事务,觉得前途暗淡,没有希望;在情感方面,对工作失去兴趣,厌倦,情绪波动大,经常感觉抑郁、焦虑和烦恼等;表现在意志方面,在工作中碰到困难就躲,不愿钻研。

  3、职业倦怠症行为方面:心理上的转变直接在行为上有所反映,表现为对工作敷衍了事,情绪波动大。由于经常感到压抑、焦虑,普遍对工作缺乏进取心,纯粹是为了工资而来上班。

  生理症状

  1、长期疲劳

  2、肌肉紧张

  3、躯体失调(多汗、心跳过快过缓、内分泌失调等)

  4、精神紧张(失眠、多梦、情绪暴躁等)

  5、决策技能的降低

  6、信息处理能力下降

  7、时间知觉失调

  8、劳逸控制失调

  社会症状

  1、对工作敷衍了事

  2、社会退缩、人际关系敏感

  3、抱怨与玩世不恭

  4、降低效能

  5、家庭中的关系不和谐

  心理症状

  1、否认或责备

  2、愤怒与压抑

  3、偏执性、强迫症状

  4、自我贬损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不良影响

  1、教学效果下降

  教师的身心与疲劳过度,对学生的观察、教育能力就会在无形之中降低,对学生的心理援助,管理指导等精神维持能力也会随之变得低下,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方法的不灵活或出现失常现象,在工作上变得机械,工作效率低,工作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2、人际关系紧张

  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离,退缩,摩擦增多,情绪充满忧郁和攻击性。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学生,实则

  是一种身心疲倦,压力增大后所产生的“危险信号”。教师心理疾病

  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有时会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3、造成自我身心伤害

  教师的职业倦怠会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轻则是教师的消极态度和情绪表现明显,重则会因不良心理状态而引起神经衰弱,或因不堪压力而导致精神崩溃,最终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对同事不愿理睬,对学生冷漠,经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

  4、教师职业倦怠将会导致教师队伍的高流失率,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国家教育事业及整个社会的发展。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源于两方面因素,即内在的心理原因与外在的社会原因。主要原因如下:

  1、职业认同感产生高原反应。一般来说,工作十来年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感,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的。一个老师说:同一篇文章讲了无数遍,真的感觉很乏味,几十年就这么过来了,实在无奈得很。对生活富有激情的内心追求与客观情况的差异,往往会引起一个人的矛盾心理,使之产生对职业的反抗情绪,导致拒绝感与平淡感的消极心理发生。

  2、内心原有的对职业的认识与现实新近提出的社会认识产生矛盾,而引起的消极抗拒心理。社会在发展,对职业本质属性的认识也在发展,特别是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新的思想观念正在猛烈地冲击着教师们所坚守的那些固有的职业的基本特性,每一个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产生新的压力。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积极适应,则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对职业的反叛。

  3、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值同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反差之间的矛盾,大大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独生子女社会加之就业难的现状,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再由学校转嫁到教师身上,教师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了。沉重负担使不少教师不堪重负,不得不牺牲一个个节假日或者夜晚的休息时间,这更加增添了教师的孤寂感。再加上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为不相称,教

  师的付出多,而学生的成效不显著,这又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长期如此,必然会使教师失去工作的热情。

  4、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往往造成教师内心的矛盾冲突。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着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与高考实际权重之间的矛盾差异,教育本质属性的规定性与广大家长的客观评价标准之间的矛盾差异,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与教育本身的价值标准之间的矛盾差异,这些矛盾大多又是不可调和的,这势必会极大地扼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创造性,使教师自我价值丧失,教师的合理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对所从事职业的倦怠。目前的基础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已经异化为升学教育,学生的分数成为评价教师的相当重要的指标,而至于学生良知的养育、人格的熏陶、责任感的培养等软性指标,则很难进入教师的评价系统,这往往会给教师的心灵造成沉重的伤害。

  5、教育环境的暗示作用。教师职业的传统观念,诸如蜡烛精神、春蚕精神等,都是以牺牲作为其本质要素,这样的观念只会给教师带来消极的暗示作用。如果一种职业非要以毁灭自己作为代价的话,那谁还愿意从事该职业呢?再加上周围许多教师的一生都是在高考的重压下消耗完了生命,这也给一些教师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感觉职业的无奈。

  6、部分教师自身的不良性格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但是,这些心理感受又会因人而异,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等无法排遣的教师,则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

  7、新型师生关系带来的挑战。

  将教师的压力源归纳为六类:

  工作压力,占44.06%家庭压力,占23.11%学校压力,占16.63%需求压力,占7.56%

  人际压力,占5.4%社会压力,占3.24%四、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教师倦怠的结果,对他们自己的工作会带来负面影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美国教育协会(NEA)主席麦克古瑞(W.Mc.Guire)感叹“一个重大的新的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学职业”,“倦怠的感觉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并预言“如果不能有效地纠正,那么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学生是教师倦怠结果的最终受害者,由于倦怠的产生,教师会从感情上远离学生,从心理上疏远学生,对学生冷漠、厌倦,实行“放羊式”教育,有的甚至视学生为宣泄的对象,动辄责怪、迁怒,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和行为等来对待学生。他们的心情及对生活的态度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毋庸置疑,倦怠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教师发展中的这种现象,积极探讨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1、正确认识职业倦怠。

  解决职业倦怠的关键在于个体应意识到职业倦怠并不是只在一生中发生一次的现象,“它可能一次又一次地潜进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学着识别自身职业倦怠的症状,并在危害产生之前捕捉到它,那么我们就能很快地恢复平衡,而不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时期”。因此,教师应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职业倦怠,正确认识倦怠的各种症状,以便及早解决问题。

  2、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

  “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有人曾比喻,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防止教师职业倦怠是至关重要的。

  职业倦怠来自于个人、组织与社会等方面。作为教师本人,更应清醒认识到倦怠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故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一个具有自信和耐压能力强的人是不容易倦怠的。再有以开放

  的态度来学习新的策略以便应对将来可能遇到的压力,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3、自我反省,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

  作为教师应了解到自己事业的可能与其限制性,而不能只是一味强调专业的自主性与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应承认自己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会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不要因为自己的现状与预期目标相差太大而产生理想的幻灭。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才能使教师消除那些事业上的迷思,做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古书上的圣贤。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要过高,许多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若学生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失望。其实学生是成长中的受教育者,自然有缺点。教师要热爱学生,多看其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这样不但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也有益于师生的心理健康。

  4、丰富生活,学会放松自己。

  放松是指身体或精神由紧张状态转向松弛状态的过程,当感到压力不断时,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的睡眠要好。除了日常的游泳、散步、做操、洗热水澡、听音乐,和家人或朋友聊聊天,去美容院换个发型,或给肌肤补充一些水份等松弛方法外(还可以学习放松训练技术来应付压力),在一旦出现焦虑性的心理障碍或抑郁性心理障碍时,不妨想办法休假几天,外出旅游,亲近自然。新鲜的空气,悦目的景色、鸟虫的鸣叫,将把心头的阴翌一扫而光。

  5、投入社会,广交朋友,寻求社会支持。

篇七:教师倦怠的特征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情绪衰竭。教师的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常常表现出情绪低落、烦躁易怒、抑郁、精神不振、缺乏热情与活力、对他人的容忍度和工作满意度降低等,教学工作中的成功及类似新课程改革的重大事件也较难引发工作的激情和热情,没有创新的欲望,仅满足于应付任务,甚至厌倦教学工作。

  其二是态度和行为冷漠。教师对学生缺失人性化的态度表现在:教师常常不愿接触学生,对学生冷漠、厌烦,常常用带有蔑视性的标签式语言来称谓和描述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将学生视为无生命的物体来看待。对同事疏远,逃避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是找借口,怨天尤人。

  其三是缺乏成就感。教师常常表现为对自己工作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工作胜任感和成就感下降。由于教学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家长、社会对教师期望的增加,学校、同事对教师关心支持不够,使很多教师体验不到工作的成就感与幸福感。这种情况导致教师重新评价工作的实际价值,重新考虑时间精力的投入与经济收入、地位荣誉等回报之间的关系。他们开始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既不能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令人满意的变化,也不能有效地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从而产生较强的无助感。工作失去动力和信心,开始减少工作投人,教学缺乏创新,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抱有消极、无奈、听之

  任之的态度,挣工资成了维持上班的唯一动机。

篇八:教师倦怠的特征

  

  教师职业倦怠的类型

  教师职业倦怠有不同的表现类型,公认的倦怠类型有:

  1、精疲力竭型

  这类教师在职前一般受到家庭的娇生惯养,在父母的呵护下相对“一帆风顺”,独立工作的能力在职前没有较好地培养起来。步入教师岗位且独立面对一堆复杂琐碎的教学和日常事务时,往往穷于应付。加上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学校追求升学率,要求教师无偿地加班加点。在工作高压下一般教师难以坚持下来,而是选择放弃努力,通过减少对工作精力的情感投入使自己达到心理和生理的调和、平衡。他们认为,不管自己工作得多么努力结果都同样令人失望,因而不再想信自己的行为能有助于目标的实现,有类似于“习得性无助”的心。这类教师一旦出现倦怠症状就较难恢复,因为这与教师的性、气质等内在特征紧密联系,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与这些内在特征相联系的倦怠症状就较难恢复,而且倦怠本身会得到自我强化,很可能由初级上升到中级,甚至发展到高级价段。200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有代表团提出教师上岗必须获得心理健康证书的议案,这可以让学校提前知晓教师的性格和气质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如不安排此类教师担任事务烦杂的班主任工作,只做学科老师),防止教师出现此类顽固的倦怠症。

  2、狂热投入型

  这类教师一般富有理想,而且有追求成功的极大渴求,能狂热地投入

  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若学校文化有人际关系网络能够成全此类教师的狂热发挥,则他们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能成就这种理想的学校环境毕竟不多,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相对僵化的考试评价体系之中,更是难觅这种宽松土壤。因此,这类教师之中的大多数人,他们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会产生巨大反差,拥有的热情通常坚持不了太长时间,当内心整个信念体系突然坍塌时,最终将会屈服于现实,变得随波逐流。

  3、能力富余型

  这类教师通常在走上教师岗位之前就具有灵活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专业素养较好,各方面的素质都比较出众。想对封闭,机械、单调的教师职业对他们而言,缺乏刺激。他们总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和修养,从事教师行业是“大材小用”“暴殄天物”。一段时间以后,开始对工作产生倦怠情绪,开始敷衍塞责。通常而言,这类教师会选择进一步深造,或者更换其他工作。能力富余型教师是一把双刃剑,他们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学校有待开发的一批重要的人力资源,只要学校领导适时地给他们派发任务,让他们不至于感到工作量太小和刺激太少,就可能收获一石二鸟之效;既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保持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又有效开发利用了学校的人力资源。

推荐访问:教师倦怠的特征 倦怠 特征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