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林业生态系统的效益8篇

时间:2023-07-20 20:10:02 来源:网络

篇一:林业生态系统的效益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

  林业既是一项产业,又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生态和社会效益,它肩负着向人类提供丰富的林产品,以及维护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当前,人们更加关注的问题是林业生态效益究竟有多大,如何用

  货币化形式正确评价?下面就aaa省省情与林情实际,充分借鉴国内

  外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币场价值法对aaa省林业生态效益进行

  计量评价,并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林业生态效益内函

  森林是生态建堤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制氧、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防风固沙等生态效益。

  涵养水源效益: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主要表现为截留降水、涵蓄土

  壤水分、补充地下水、抑制蒸发、调节河川流量、缓和地表径流、改

  善水质和调节水温变化等。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大

  涵养水源能力,洪水季节可以蓄水防涝、干旱季节可以供水抗旱,故

  波誉为“绿色水厍”。据研究表明,森林土壤根系空间达Im深时,1hm2森林可贮存水200-2000m3,平均比无林地能多蓄水300m3。据日本相关研究,3333hm2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100万m3的水库,美国环保署统计资料显示,森林拦截了该国2/3的降水。据有关调查,25-.

  .年的天然林,每小时可吸收降雨量150mm,草地及裸露地每小时仅为

  10mm及5mm。据不完全统计,林地涵养水源能力为裸露地的7倍。

  固土保肥效益:森林保育土壤的效能主要表现为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防沙治沙、防灾减灾(如山崩、山体滑坡或泥石流)

  等。茂密的森林凭借庞大的树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不但截留天然降

  水,还可有效地减轻雨涌对土壤的直接冲击;同时,林地下强壮庞大

  的根系在土壤中形成网络,与土壤牢固地盘结在一起,从而降低水土

  流失造成的土壤及各种养分损失的固土保肥作用。据张嘉宾的测定分

  析,即使是微小的细根,也有很强的固持土壤能力,平均直径只有

  0.8mm粗的细根,具有固持13kg土壤能力。森林一般可减少地表径

  流和土壤冲刷的70%-80%,同时也大大减少了矿物水土流失、肥力

  下降、水利工程淤积等。

  改良土壤效益:森林植物每年有大量的凋落物和死根,在水、土、光、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分解与矿化,将逐渐形成有机质、N、P、K等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吸收利用。森林以上的自肥作用,极

  大减少了人们培育森林施肥投八,固碳制氧效益:森林在生长过程中,不仅林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并固定空气中的co2,而且通过凋落物转化为有机质将部分co2存贮在

  林地土壤内。这一功能对于人类社会、整个生物界以及全球大气平衡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据统

  计,全球现有森林总储碳量1146Gt,约占土壤和植被所储存碳的46%,-.

  .且能以各种形式储存,从而有助于缓和全球的温室效益。

  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各类生物物种提供繁衍生

  息的场所,而且还为生物及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形成提供了条件。据

  研究表明,由全球生物多样性产生的经济效益每年约为3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价值(约33万亿美元)的11%。

  净化环境:一是树叶树枝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能分泌黏性油

  脂和汁液等,所以能吸附、粘着一部分粉尘,从而可以降低大气中的含尘量:二是森林还可以依靠生态系统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吸

  收、过滤、阻隔、分解等生理生化过程将人类向环境排放的部分废气

  物利用或作用后,使之得到降解和净化,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从

  而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三是许多树木和植物都能分泌杀菌素,能够

  很好的杀死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有害生物;四是森林还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有效地减轻噪声污染和磁波辐射。

  防风固沙效益:森林是风的强大障碍,可以有效地减低风速和改

  变方向。当风经过森林时,一部分进入林内,由于树干和枝叶的阻挡

  以及气流本身的冲撞、摩擦,将气流分成许多小涡流,小涡流彼此摩

  擦、消耗,使风力逐渐降弱,风速降低:另一部分被迫沿林缘上升,超过森林,也了—部分能量,使风速降低。据测算,一条疏透结构的防风林带,其防风范围在迎风面可达林带高度的3-5倍,背风面可

  达林带高度的25倍。在这段范围内,风速可降低约40%-45%。

  二、国内外开展林业生态效益评价情况介绍

  -.

  .

  历史上各国各地居民无不竭力掠夺森林,榨取木材,而忽视森林

  的生态效益;或者虽然知道森林具有环境保护功能,还是为7眼前的-.

  .经济利益而置全局的长远的生态效益于不顾。为此,世界不少国家的林业科学工作者对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大量的定量测试

  计算研究。

  ㈠国外研究情况

  据前苏联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资料,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释放

  氧气10.7t,吸收二氧化碳13t,从大气中吸收尘埃35t,并且能分

  泌大量抗生素,使林内空气的含菌量大大低于无林地,按当时的价格

  计算,每公顷森林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司折合1604卢布,生态效益

  的经济评价值可占森林总效益的3/4,而木材产值仅占l/4。

  日本对森林涵养水源的生态效益也做出了经济评价。据估算,全

  日本森林涵养水源量为2.3×1012t,按建水库的费用来折算,得出

  森林在涵养水源方面使社会受益的经济价值为16100亿日元。1978年,日本全国森林生态效益的经济评价值为231300亿日元,超过全

  年国家总预算的金额。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评价

  值占森林总效益的96%,而木材产值仅占4%。

  还有一些国家进行了类似的评估测算。芬兰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

  评价值为530亿马克,木材产值为170亿马克,分别占森林总效益的76%和24%。美国的研究结果表明,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评价值和木材

  产值分别占森林总效益的90%和10%。

  ㈢国内研究情况

  我国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货币化评价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迅速,目

  前已有多个省、币、县已开展了该项研究,并测算出了相应的生态效-.

  .益产出价值。例如,经测算,北京环境价值2119.88亿元,其中涵养水源价值1107.92亿元,保育土壤价值4.35亿元,固碳制氧转化太阳能36.40亿元,净化环境价值675.73亿元,防护林的环境价值16.26亿元,景观价值9.98亿元,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部分)269.24亿元;

  海南岛每年环境效益估算值为5529.59至27016.57亿元,另又有人

  估算其生态效益每年产出价值293.39亿元;广东省计算年森林的总

  服务价值为372亿元,其中松林单位面积价值2500.56元/hm2.a,常

  绿淘叶林11484元/hm2.a,黑龙江省生态效益产出价值58234亿元。

  三、评价方法介绍

  现采用市场价值法评价aaa省林业生态效益。市场价值法是指对

  有市场价格的生态系统产品和功能进行估价,通过市场来体现生态系

  统服务的价值的一种方法,该法先定量地评价某种生态服务功能的效果,再根据这种效果的币场价来评估其经济价值。根据正负生态效益

  可分为两类,分别是环境效益评价法和环境损失评价法。涵养水源、固碳制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采用环境效益评价法,首先计算出该种生

  态服务功能的定量值,再运用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子价格”计算其出

  总价值。如涵养水源的定价可根据水库工程的蓄水成本计算.co2固

  定价可根据工业固定co2的市场价格进行测算等。固土保肥效益采用

  环境损失评价法,首先测算森林生态系统破坏后造成的土壤流失量、生产力下降的损失、土壤中营养元素(N、P、K等)的损失量,再运

  用替代工程法计算其总价值。

  -.

  .四、aaa省森林资源现状

  据aaa省“十五”期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土地总面积25042.0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5939.6万亩,占国土总面积63.7%,活立木蓄积35357.2万立力米,森林覆盖率达60.05%。林业用地面积按地类划分,有林地13075.5万亩,占林业用地的82.0%,疏林地

  208.1万亩,占林业用地的l.3%,灌木林地1778.5万亩,占林业用

  地的11.2%,未成林造林地475.5万亩,占林业用地的3.O%,无立木

  林地204.6万亩,占林业用地的1.3%,宜林地191.6万亩,占林业

  用地的1.2%,苗圃地5.0万亩,辅助生产林地0.8万亩。林业用地

  面积按林种划分,商品林7779.6万亩,占林业用地的48.22%,公益

  林8160.0万亩,占林业用地的51.8%。

  五、评价方法与结果

  目前,我省还未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态效益监测体系,有关森林生

  态效益评价的具体经济指标欠缺人。为此,在没有完备资料的情况下,本文主要利用与我省气候条件和植被类型相类似的相关指标进行大

  致估算。

  ㈢涵养水源效益

  (1)计算方法

  森林土壤的贮水效益(元)=森林面积(hm2)×水价(元/t)×

  [森林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荒山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x林

  地平均土层深度(m)×lOOOOt/hm2;-.

  .

  森林枯落物的蓄水效益(元)=森林面积(hm2)×水价(元/t)

  ×水容重(t/hm2)=水价(元/t)×水层厚度(mm)×1枯落物水层厚度(mm)=[浸泡24小时后的带水枯落物重(g)-枯落物干重(g)]×10/样方面积(cm3)

  调洪补枯效益(元)=森林面积(hm2)×

  区域年平均降水量(mm)×有林地与无林地径流系数之差×10(水资源单位为毫米转化成吨/

  公顷的系数)×水资源的综合价格(元/m3)

  森林净化水质效益(元)

  =森林面积(hm2)×(年降水量(mm)

  ×l0)×

  森林覆盖率×(1—林冠截留率)×净化水质单价(元/m3)

  (2)相关经济指标

  森林上壤蓄水效益:据王水安对湖南各类森林土壤的非毛管孔隙

  度量测,得其平均数为:杉木林13.35%;核类14.10%,阔叶类16.1%竹林15.99%,灌木林11.67%,另荒山4.05%(aaa)。土壤平均厚度

  取值为0.6m,单位储水成本取值为0.67元/t。

  森林梢落物的蓄水效益:依据森林类型内各小样方(小样方面积为20cm×20cm)内的森林枯落物的有关数据统计计算,得其单位面积水容重为:杉木类40.18t/hm2,松类60.33t/hm2,阔叶类72.03t/hm2,单位储水成本取值为0.67元/t。

  调洪补枯效益:aaa省年均降水量1640mm,有林地与无林地径

  流系数之差为0.27,水资源的综合价格0.3元/m3,包括灌溉、工业

  和生活用水等。

  净化水质效益:树冠一般可以截留降雨量的15%-30%,取平均-.

  .值林冠截留率为22.5%。森林净化水质为0.1元/m3。

  (3)评价结果

  经初步测算,aaa省森林涵养水源效益年产出总价值量为251.27亿元,其中森林土壤的蓄水效益价值量40.41亿元,森林枯落物的蓄

  水效益价值量3.74亿元,凋洪补枯效益价值量131.55亿元,净化水

  质效益价值量75.58亿元。详见附表1。

  ㈢固土保肥效益

  (1)计算方法

  森林固土总量(t)=单位蓄积固土量(t/m3)×森林总蓄积(m3)

  国土效益(元)=挖取泥费用(元/t)×坡地侵蚀的泥沙进入河

  道的比例×无林地比有林地多流失的泥沙量×有林地总面积

  保肥效益主要根据固土量中含K、P、N的量进行计算。

  (2)相关指标

  根据aaa省相关资料显示,aaa省从1988年至1996年森林蓄积净增长436×104m3,水土流失量减少374.31×104t。假设森林蓄积净

  增长量与水土流失量正相关,则司推测森林蓄积净增长1m3可减少水

  土流失量0.8585t。

  挖取1吨泥沙币场价格为10元,坡地侵蚀的泥沙进八河道的比

  例为80%。

  经过对森林土壤养分的测定,每吨土壤中N、P、K平均含量分-.

  .别为1.055×10-2、6.718×10-4和3.8855×10-4t。

  将每吨土壤中N、P、K含量折合成化肥碳胺、过磷酸钙、氯化钾,分别为3.617×10-2t、8.863×10-3t、7422×10-2t。目前每吨碳胺、过磷酸钙、氯化钾币场价分别为560元、400元和700元。

  (3)评价结果

  aaa省国土保肥效益年产出总价值为104.28亿元,其中国土价格为28.53亿元,保肥价值为75.75亿元。详见附表2。

  ㈢改良土壤效益

  (1)计算方法

  改良土壤效益(元)=∑各树种单位制肥效益(元/hm2)×该林种全省总面积(hm2)

  (2)相关指标

  引用广东省相应指标,阔叶林平均制肥效益为343元/hm2.a,针叶林平均制肥效益为72元/hm2.a。

  (3)评价结果

  经计算,全省改良土壤效益年产出总价值为17.76亿元,其中阔

  叶林制肥效益为13.45亿元,针叶林制肥效益为4.31亿元

  。详见附表3。

  (四)固碳制氧效益

  森林固碳制氧效益包括固碳效益和制氧效益。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大量O2。

  CO2(264g)+H2O→葡萄糖(180g)+O2(192g)

  -.

  .

  ↓

  多糖(162g)

  根据上述方程式,林木每年产生162g干物质可吸收264CO2,释放192gO2,即每产生1t干物质可吸收1.63CO2,释放1.2tO2。

  (1)计算方法

  林木干物质平均年生长量=活互木蓄积年增长量X1.25×干物

  质折换率

  固碳效益(元)=1.63×干物质年增长量(t)×工业固碳成本

  价格(元/t)

  制氧效益(元)=1.2×干物质年增长量(t)×工业制氧成本价

  格(元/t)

  (2)相关指标

  据“十五”期aaa省二类调查数据显示,aaa省森林年生长量为

  3400万m3。计算公式中1.25为现实林分树枝、树根和林木年生长量

  是林木年生长量的1.25倍。常规林木干物质折换率为45%。工业固

  碳平均成本为310.09元/t,工业制氧平均成本420.6元/t。

  (3)评价结果

  据统计,aaa省森林固碳制氧效益年产出总价值为193.2亿元,其中国碳效益价值为96.67亿元,制氧效益价值为96.53亿元,洋见

  附表4。

  ㈤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包括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森林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基

  -.

  .因多样性。由于目前生物多样性价值货币化计量研究还不很成熟,下

  面只根据黑龙省野生动植物核算标准对物种多样性进行简易核算。

  (1)计算方法

  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元)=单位面积价值(元/hm2)×有林

  地面积(hm2)

  (2)相关指标

  采用黑龙江省测算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价值的相关指标进行估算。黑龙江省野生植物午允收量为108.6元/hm2,动物增殖量为36.6元/hm2,即野生动植物年增值145.2元/hm2。假设森林生态系统在每年为人类创收145.2元/hm2情况下,其系统依然能够保持稳定,则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单位面积价值×有林地面积。

  (3)评价结果

  经测算,aaa省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部分)年产出总价值14.38亿元。详见附表5。

  (六)净化环境效益

  绿化植物具有吸收污染物,阻滞粉尘,杀除细菌,降低噪声及释放负氧离子等功能。由于掌握的相关指标有限,现只估算净化SO2和滞尘效能价值。

  (1)计算方法

  净化环境效益(元)=∑单位面积各树种吸收SO2总量(t/hm2)×该树种面积(hm2)+∑单位面积各树种滞尘总量(t/hm2)×该树种面积(hm2)-.

  .

  (2)相关指标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阔叶林对SO2吸收能力为

  88.65Kg/hm2,针叶林平均吸收SO2,能力215.60Kg/hm2,每削减lSO2的投资成本为600元。据研究,针叶林的滞尘能力为33.20t/hm2,阔叶林的滞尘能力为10.2Kg/hm2,削减粉尘成本为170元/t。

  (3)评价结果

  经测算,全省净化环境效益(部分)年产出总价值为10.23亿元,其中吸收SO2效益价值为982亿元,滞尘效益价值为0.40亿元。详

  见附表6。

  由于森林具有的生态功能十分复杂,目前全球对森林生态效益价

  值评估还处在探索阶段,虽然世界都已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但评估

  具体内容与技术方法至今没有统一。为此,本文只对生态效能大,相

  关技术较为成熟的内容做了仞步估算。即aaa省森林生态效益年产出

  总价值为591.10亿元,单位面积价值3283.89元/hm2.a。其中涵养水源价值251.27亿元,占全省森林生态效益总价值40.5%;固土保肥价值104.28亿元,占17.7%;改良土壤价值17.76亿元,占3.0%;固碳制氧价值193.20亿元,占32.7%;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部分)14.38亿元,占2.4%;净化环境价值(部分)10.23亿元,占1.7%。

  六、社会效益评价

  森林资源的社会效益是指森林对于人这一主体的生存发展所起的作用,它的内容包括森林对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存发展所起的影响,-.

  .以及森林对主体的进步与发展起作用的客体的影响。它包括精神和文化价值,游憩、游戏和教育机会,对森林资源接近程腰,森林经营和决策中公众的参与,人类健康和安全,文化价值等。下面我们只对森林社会效益中森林游憩价值进行估算。

  2003年aaa省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3407.2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7.47亿元。

  aaa省旅游业主要为红色和绿色两大旅游,假设绿色旅游业占总收入的50%,发生在游憩资源利用上的总量占10%,则森林游憩价值为9.87亿元。

  七、结论

  考虑到aaa省生态、经济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可以认为每年森林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即生态效益)产出价值大体保持恒定。所以,利

  用上述各项价值量进行贴现(假设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服务周期

  20年。另外,历史上贴现率的范围为0-200%,我们按10%进行贴现),求出全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部分)为5339.16亿元,单位面积价值29662.0元/hm2。其中涵养水源价值2232.34亿元,占全省森林生态和社会效益总价值41.8%;

  固土保肥价值926.45亿元,占17.4%;改良土壤价值157.7亿元,占3.0%;固碳制氧价值1716.35亿元,占32.1%;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部分)127.76亿元,占2.4%;净化环境价值(部分)90.89亿元,占1.7%:森林游憩价值为87.6亿元,占1.6%。洋见附表7。

  -.

篇二:林业生态系统的效益

  

  关于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介绍

  关于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介绍

  【摘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具有调节气候、修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多种功能。随着人类社会的开展,生态环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人类的居住环境日益恶化,森林生态系统在支撑和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充分的显现出来,正确认识和核算森林生态效益越发重要。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存在,为经济社会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补偿提供了充分的、现实的和必要的依据;如何根据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建立合理的补偿标准,是现今社会保护和开展森林生态的关键。政府在2001年底正式启动了森林生态效益试点工作,现主要有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和退耕还林工程,这些工作为其他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态效益

  森林价值

  一、森林生态效益及其价值的根本内容

  森林生态效益概念和种类

  森林生态效益,是指在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所及范围内,对人类有益的全部效益。于振伟等认为森林生态效益,是指在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所及范围内,对人类有益的全部效益,它包括森林生态系统中生命系统的效益、环境系统的效益、生命系统与环境相统一的整体提供的整体效益以及由上述客体存在而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所有效益;郎奎建等把森林生态效益定义为:森林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对生命和环境组成地球生物圈提供直接和间接的有利人类的,具有使用价值和“公共商品〞特征的森林修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小气候、净化大气等公益效能。森林的生态效益往往不能直接用货币的形式来计量,但可以通过间接的形式来计量,因而人们也将森林的生态效益称为间接经济效益或间接利用价值。

  本文认为森林生态效益是指森林资源具有的生态效用性和森林生态功能被社会利用产生的效果性的效益总和。森林生态效益具体包括森林修养水源、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固碳持氧、净化大气、消除噪声、减轻水旱灾、保护野生生物、增加旅游效益等多个方面。候元兆等根据国家“九五〞攻关专题“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效益观测与效益评价技术研究〞文本,界定森林有修养水源、保持水土、抑制风沙、改善小气候、吸收二氧化碳、净化大气、减轻水旱灾害、消除噪声、游憩资源、野生生物保护十种生态效益。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概念

  森林资源总价值等于它的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及存在价值之和。森林直接使用价值主要指它的木材价值,由市场直接计量。后面三种属于非直接使用价值,它们根本上是市场失灵的。存在价值主要是由生物种群生存权定义的价值,这种在生存权意义上的价值是不能经济计量的,至于选择价值更不好进行经济计量。所以从目前来讲森林资源总价值主要由它的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构成。本文中所指的森林生态效益价值主要是森林资源中具有间接使用价值特征的森林生态效劳价值。

  二、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研究的意义

  森林具有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随着人类对生态需求的不断增加,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不断提高,并大大超过森林直接经济效益。开展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主要表达在以下几方面:

  有助于提高社会公众对森林重要性的认识。森林生态功能是强大和多方面的。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计量的实现,可以将森林具有的生态效益以货币量形式公诸于社会,巨大的效益转化成具体的货币数量,这可使人们对森林生态效益及其产生的对环境的巨大影响作用的认识更具体、更形象,同时也更具说服力,从而进一步引发社会公众对生态建设状况的关注,培养他们树立生态环境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并引导他们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林业和生态建设。

  有助于运用经济手段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森林生态效益具有显著的外部经济性,价值补偿无法通过正常的市场途径得以完全实现,森林所有者缺乏保护经营的经济动力,从而制约了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影响了生态环境建设。为到达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补偿,以解决森林的外部效应和市场失灵问题。因此开展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研究,是运用经济手段特别是通过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前提和根底性工作。

  有助于建立综合的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系统。对森林等自然资源进行核算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的根底。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自然资源核算的研究和试验,在可持续开展经济政策中应建立资源核算的理论,新的核算体系将成为协调经济开展与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和保护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开展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研究,也是建立综合的经济与环境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对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推进林业可持续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构建具有良好结构和功能的森林生态体系。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研究也是实施林业建设的重要工作根底。只有在确认了森林生态系统带给人类的价值高于林业建设的投入时,人们才会认识到林业建设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只有充分认识不同类型森林的结构、功能及其效益,才能根据不同的社会需要和经营目的实施林业建设,构建具有良好结构和功能的森林生态体系。因此,开展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研究,认识不同森林类型的价值,对更好地指导人们参与林业建设、构建比拟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课题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于振伟,陈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J].中国林业企业,2003.

  【3】郎奎建等.林业生态工程10种森林生态效益计量理论与方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

  【4】候元兆.森林环境价值核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篇三:林业生态系统的效益

  

  试述林业的三大效益

  一、什么是林业的三大效益

  林业的三大效益是指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发挥利用树木的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功能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经济效益一是指对林木本身的直接利用,如采伐树木、采摘果实、利用树的药用价值等;二是指对林木的间接利用,如利用树林的生态作用来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社会效益主要是指通过协调发展林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林业的经济效益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在经济方面,森林资源身兼林业再生产的劳动对象和生产资料两重身份,是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为社会提供木质产品和非木质产品,满足工业生产、建筑建设和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需求,林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森林的经济效益可概括为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两大类。直接经济效益主要来自木材、药材、苗圃、果实的生产以及公园旅游收入等;间接经济效益主要来自于遮阳和防风带来的能源节省,防火、贮水保土和净化环境所带来的损失减少,绿地所带来的财富增值,以及环境改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等。

  三、林业的生态效益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量最大、类型最多、结构最复杂、稳定性最高、生态功能最为强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维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承担着维持生态环境、调节气候、保护国土安全等重要功能和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远比它的林木直接经济价值大得多。然而,由于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致使人们过度利用甚至是破坏森林资源,一方面导致林业内部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现象”,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因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而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重大后果。深刻的教训促使人们认识到,林业必须走生态化道路,才能实现林业乃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细化生态发展目标

  一要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在天保工程区内,保护天然林就要严格管理商品材,执法部门要严厉打击民用材串换成商品材。特别是对国家级重点公益林要按照重新调整区划的保护级别实行禁伐、限伐和动态管理,对国道、省道、高速公路两旁、岩石裸露区、陡峭山坡等处省级公益林也要实行禁止或限制性采伐。二要抓好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湿地、石漠化保护项目和退耕还林后续、长防林项目,同时抓好补植补造,加强管护,确保成林。三要抓好城区的绿化质量,提高城郊绿化率。建设环城镇绿化圈,构筑城市生态屏障,加强地区的资源保护,加大封山育林和封育补植力度。四是抓好生态示范点建设。

  2.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对很多人,尤其是农民来说还是个盲区,各级政府及土地、林业、水利等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民众的环保宣传力度,提高环境意识,让群众明白: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走生态林业之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现代化林业的根本出路。否则,只顾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虽然得到了暂时的好处,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能是得不偿失。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活生存的重要条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也就是保护人类本身。

  3.林农结合

  林农结合是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在同一土地经营单位上组建以林业为主体,林、农、牧、渔等多种产业相结合,生物种群在时空上多层次,时间上多序列,实现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的多维、高效、持续稳定的复合生态系统。从经济上看,这种生产系统收益高、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从生态方面看,林农结合系统在空间上是多层次的立体结构,在时间上是合理套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更有效地提高光能和土地资源利用率及产出率。

  4.造林规模化和多样化

  因地制宜,宜林植树,选择当地适宜的树种种植。从提高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经济效益出发,成片造林力度明显提高。片林建设以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型林地为

  主。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有的以发展苗木养林,有的以发展经济果林养林,林农还可以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效益。

  生态林业应是以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为指导,建立多功能、多目标、多层次的森林生态经济系统,达到生态经济总体效益最高,实现资源持续稳定,满足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多种需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既能维护生态环境质量又能高效产出林业产品,统筹兼顾生态、经济与社会三大效益,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现代林业发展模式。

  四、林业的社会效益

  在社会方面,茂密的森林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陶冶情操、提高健康水平,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现下比较流行的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旅游热。此外,林业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林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增加山区农民收入,为农民提供致富的途径,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森林的社会效益归纳起来,一是旅游休养的最佳场所;二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三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四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大规模发展生态林业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人们生

  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加快造林绿化是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示范引导,进一步调动群众的造林积极性,同时抓产业促进增收,保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要互相支撑、有机统一,走现代林业发展道路。

篇四:林业生态系统的效益

  

  生态绿化现代园艺2013年第10期森林生态效益分析杨毅拓佰勤(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劳山林业局716000):森林资源是一种全方面可利用的、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它包括林地、林木及其空间范围内生长着的一切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其生产及发挥作用的自然环境因素。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森林的生长、分布现状,森林生态的特征,及其多种生态效益分析,最后提出了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各项措施。:森林;生态效益分析;措施1我国森林生长和分布现状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和台1.1我国森林生长现状据第七次森林资源调查,湾山地及东南丘陵,我国广大的西北地区则森林资源我国森林面积有19545.22万hm2,森林覆盖率为贫乏。据统计,现今全国平均森林覆盖率为12.0%,其20.36%。其中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49.13亿m3,森林蓄中以台湾省为最高,达70%。森林覆盖率超过30%的积量为137.21亿m3。另外,在我国大陆范围内,仅林地有福建(62.9%)、江西(60.5%)、浙江(60.5%)、黑龙江、湖面积为30378.19万hm2,森林面积19333万hm2,活立南、吉林等6省,超过20%的有广东、辽宁、云南、广西、木总蓄积量为145.54亿m3,森林蓄积量为133.63亿陕西、湖北等6省区,超过10%的有贵州、安徽、四川、m3。就天然林和人工林两个方面来说,天然林面积为内蒙古等4省区,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多在10%以11969.25万hm2,天然林蓄积量为114.02亿m3,人工下,而新疆、青海不足1%。林方面在近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保存面积达到了针对我国森林资源缺乏的现状,我们要准确掌握6168.84万hm2,人工林蓄积量19.61亿m3,在全球范森林资源所能实现的各种生态效益,以便充分地加以围内,我国人工林面积已居世界首位[1]。利用。1.2我国森林分布简述我国幅员辽阔,但是森林2森林生态的特征资源少,森林覆盖率低,地区差异很大。全国绝大部分2.1森林地理和气候特征我国东北地区的森林资长较好的重要因素,及时修剪可以抑制草坪杂草开花害。在春季返青前和秋季草坪草停止生长前各浇水1结籽,使杂草失去繁衍后代的机会,而逐渐消除。修剪次,且要浇足浇透,这对草坪草的返青和越冬十分有不及时会造成草坪枯草层发生、退化草坪,难以修复。利。3.1.2控制修剪量。原则上每次修剪量不能超过草长的3.3科学施肥1/3,修剪应选择晴朗天气进行,不能带有水分,否则易施肥一般与浇水密切配合进行,以防使用不当对引发病害;修剪次数根据草坪草的生长量和留高而定,草坪造成损伤。夏季氮肥不宜过多,一般生长季节宜施如修剪高度留6cm,草高9cm时就要修剪。同一块草氮、磷、钾肥复合肥10kg/667m2,在修剪后、喷水前施坪,每次修剪应更换方向,避免同一地点同一方向重复用。如条件允许可施用有机肥,多在草坪休眠期施用,修剪,使草坪产生定向生长的趋势,时间久了草坪生长一般667m2施1000~1500kg,每隔2~3年施用1次。有会变弱,易引进土壤板结。机肥的施用,能改善土壤的疏松度和通透性,且有助于3.1.3草坪草屑处理:若草坪有病害或是草叶太长,2013年第10期现代园艺生态绿化源主要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东北所处寒温带和温带,主要的树种为针叶林和阔叶林;西南地区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的高山峡谷地区,该地区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影响,呈现出海洋湿润气团,森林类型和树种繁多且复杂;南方地区森林资源分布比较均匀,主要集中在武夷山和南陵山地区,南方为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树种主要为常绿落叶林和雨林;东部和西北、华北地区为我国的少林地带,这些地区大部分处于温带,天然林资源非常少,主要是人工绿化带和人工种植林,树种多为落叶林和针叶林。2.2森林生物学特征森林类型不同所涵养的生物种类也不尽相同,包括各类植物、野生动物、地下和地上微生物、菌类等等。但总体来说,森林中所包含的生物量非常巨大,品种和种类繁多,值得人类世代研究。3森林生态效益多种功能分析3.1森林净化环境效益森林在净化环境功能方面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由于树叶、树枝的特有结构,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能分泌黏性油脂和汁液等,这些特性能帮助树体吸附、粘着一部分空气中的粉尘,可降低大气中的含尘量;二是森林还可以依靠自身整个生态系统具有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吸收、过滤、阻隔、分解空气的废弃物,使之得到降解和净化,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从而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三是许多树木和植物都能分泌杀菌素,能够很好地杀死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有害生物;四是森林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减轻噪声污染和磁波辐射[2]。3.2森林涵养水源效益森林还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截留降水、涵蓄土壤水分、补充地下水、调节河川流量、抑制蒸发、改善水质、缓和地表径流和调节水温变化等方面。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最大涵养水源的能力,洪水季节森林可以蓄水防涝,干旱季节可以供水抗旱,所以被誉为“绿色水库”。据有关资料显示,森林土壤根系空间达1m深时,1hm2森林可贮存水量为200~2000m3,平均比无林地多蓄水达300m3。据日本相关研究,3333hm2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100万m3的水库。美国环保署统计资料显示,森林拦截了国2/3的降水。据有关调查,25年的天然林,每小时可吸收降雨量150mm,草地及裸露地每小时仅为10mm及5mm。据不完全统计,林地涵养水源能力为裸露地的7倍[3]。3.3森林保持水土效益森林保持水土的效能主要表现为减少土壤侵蚀、防沙治沙、保持土壤肥力、防灾减灾(例如山崩、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在森林中,茂密的树体凭借着自身庞大的树冠,其产生的深厚枯枝落叶层不但可以截留天然降水,还可有效地减弱雨滴对土壤的直接冲击;同时,林地下强壮庞大的根系在土壤中形成网络,与土壤牢固地盘结在一起,从而降低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及各种养分损失的固土保肥作用。在研究者张嘉宾的测定分析中,树木的根系包括微小的次生根,具有很强的固持土壤能力,平均

篇五:林业生态系统的效益

  

  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摘要

  目前,随着世界各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进展,其综合效益后评价的作用正逐步得到重视,综合效益后评价工作正逐渐得以加强,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后评价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已成为热点研究领域。本文就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综合效益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

  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ResearchonthebenefitevaluationofforestryecologicalengineeringprogressAbstract:Atpresent,withthedevelopmentofworldforestryecologicalengineeringconstruction,thecomprehensivebenefitevaluationfunctionisgraduallygettingattention,comprehensivebenefitevaluationisgraduallystrengthened,theoryandapplicationofComprehensiveBenefitPostEvaluationofforestryecologicalengineeringhasbeenahotresearchfield。

  Inthispaper,forestryecologicalengineeringcomprehensivebenefitevaluationindexsystem,evaluationmethod,comprehensivebenefitanalysis.Keywords:Forestryecological;Engineeringbenefitevaluation;Indexsystem;Progressofresearch]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1.林业生态工程目的是根据生态经济学的原理,有效地将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效益分配在森林与环境之间,通过人的调节作用,使其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2]。

  进入21世纪,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选定、可行性研究、规划、审核、实施、等各环节工程都得到了加强和规范。特别是“九五”、“十五"期间国家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了一大批林业生态工程。“十一五”期间,许多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的林业生态工程已经或即将建设期满,这些林业生态工程是否取得了预期效益,都需要通过评价加以确定。

  林业生态效益评价又称为林业生态效益后评价,主要指对已实施或完成的林业生态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评价,以确定工程建设体现出的综合效益、综合效益发挥的程度以及后续发挥潜力的大小等:从微观角度看,它是对单个林业生态系统的分析评价;从宏观角度看,它是对整体社会经济活动情况进行的评价和反思。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主要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的内容;我国开展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发挥评价工作强大的监督功能、并与林业生态工程前期评价、中期评价结合在一起,形成开放的循环抑制系统,建立工程决策、投资、建设、管理等各方面的评价监督机制,从而提高过程管理效率,实现林业生态工程效益最大化;通过效益评价工作,总结工程建设的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完善已建林业生态工程,指导在建工程,改进待建工程规划,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实现生态系统效益最大化的目的;根据效益评价结果。对其可持续发挥程度进行预测判断,并对完善经济社会系统的管理体系提出合理化建议,实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综合效益最大化[2].1。关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指标体系是一个反映林业生态工程功能客观存在的抽象系统。它具有系统的一般特性,诸如整体性、有序关联性、有序层次性、动态性、目的性等,又具有它的自身特性,如:空间性(或叫地域性)、随机性、分散性,指标界限的模糊性、动态性中的时滞性等,加上目前研究深度与广度的限制造成的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要成功地提出一整套综合效益指标体系必须选择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性方法,并首先要研究指标体系的构成,因为结构决定了系统的功能。

  根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不同分类方法来介绍指标体系的构成.比较常见的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生态指标和经济指标分类法。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要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用综合指标体系全面衡量、系统评价。以生态经济指标群来划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不同的林业生态工程及不同的评价目的,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不一样.许多学者对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我国林业生态工程主要有: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工程。对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的研究都是[从以上几类生态工程出发,根据不同的生态工程,其评价的体系方法都会有其独特性3].

  农业总产值

  植物光能利用

  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

  植物总生产率

  单位面积林木生长量

  草场载畜指数

  单位面积鱼产量

  捕捞强度

  畜禽商品率

  土地肥力

  土地利用率

  水土流失率

  水面利用率

  土壤侵蚀模数

  土地生产率

  水土流失治理绿化造林面积占宜林地面积(%)

  土壤侵蚀量

  经劳动生产率

  生土壤沙化治理情济

  农业总收入

  态系

  盐碱地治理情系列

  农业纯收入

  列森林覆盖率

  指

  成本效果

  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标

  投资效果

  人均绿地面积

  人均主要农产品产量

  沼气普及率

  人均纯收入

  废弃土地复垦利用

  劳动消耗

  可更新无污染能源利用生产资料消耗

  农业劳动力日

  单位耕地面积产值

  自然灾害抗御能力

  单位山地面积产

  绿地面积占耕地面积

  单位睡眠产值

  单位面积有机

  耕地灌溉率

  图1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2。关于评价方法的研究

  关于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的评价已有很多学者队一些林业生态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后评价具有系统性、模糊性、多层次性和同一层次各因素的不同重要性的特点.目前,国内外关于森林效益的评价研究,根据其主要理论依据可分为两大类,即以经济学为主要理论依据的计量研究和以生态学为主要理论依据的定量评价研究[4]。

  2。1以经济学为主要理论依据的计量评价研究

  森林综合效益的经济计量是对效益价值量的估算和评价。关于森林综合效益经济计量的[方法,国内外有多种多样。国外的计量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效果评价法和消耗评价法

  5]。效果评价法是依据森林综合效能的利用程度,如在森林生态效能的影响下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水费的节约及损失的减少等,对森林生态效能作出评价,主要有四种方法:(1)商品价值法;(2)等效益替代法;(3)费用价值法;(4)还原价值法;从森林再生产费用的估计标准来看,这种方法又可分为成本法和产值法,成本法按计入成本的不同分为直接成本法、平均成本法、间接成本法和可比成本法,产值法按计入成本和利润的方法不同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的经济计量评价研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本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计量评价方法.邓宏海[6用马克思主义级差地租理论,建立了一个森林生态经济学系统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三种对森林综合效能进行经济评价的方法,即直接计量法、间接计量法和生态经济计量法。张建国

  [7-8]采用效果评价法,选择等效益物,对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等效能进行了定量评价,如以化肥价值代替土壤改良效益,用水库的修筑费代替森林涵养水源的效能等.但以经济学为主要理论依据的生态效益计量研究,大都通过对受益对象的调查进行,而对效益生产的机制一林木本身的情况(林分质量、林种、林分结构、布局等)研究不多,这样就不可能对林业生产起很好的指导作用.到目前为止,森林生态价值、社会价值还没有一个比较理想的计量评价方法,在林业生产实践中,对农田果园防护林的防护价值,水库集雨区森林的保持水土,延长水库寿命效益和加快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风景林和城市绿化建设等方面有待继续探讨。

  2.2以生态学为主要理论依据的综合效益定量评价研究

  森林的综合效益,就是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从生态经济系统的观点出发,以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效益为目的。许多研究者以生态学为主要依据,对生态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和定量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周庆生9]对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对各指标进行量化,得出生态经济指标的得分值;北京林大的孙立达、朱金兆等[10]提出了水土保持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这些研究结果大都是以一些合适的数学方法确定一个定量的生态效益指数或综合效益指数等,从而实现生态效益或综合效益的定量化,如崔清涛等(19%)用层次分析法对一个地区的防护林系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宫伟光[]等对防护林体系进行了区域性生态效益评价,朗奎建等

  11对林业生态工程10种森林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计量评价。刘勇,支玲,邢红等明确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后评价内涵,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三北工程第一阶段综合效益后评价为例,对林业生态工程其防风固沙效益、庇护农田效益、保护牧场权益等生态效益,其活立木储备效益、经济林产品效益、薪材生产效益等经济效益,及其社会效益评价进行了应用研究.3.关于综合效益的研究[1—2,11]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面广、评价的内容多,并且不同类型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也具有不同特征。但总体来看,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主要包括效益检测、效益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的建立、效益评价方法、手段和技术等

  多个方面。

  2。1水文生态效益

  林业生态工程通过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对降水的截流、蒸散、吸渗作用,减弱了地表径流速度,增加了土壤拦蓄量,同时改善了土壤结构和物理性质,提高了土壤的抗冲、抗蚀性能,加之植物的根系作用,综合表现为涵养水源、保土减沙和改善水质等效益。

  (1)植被冠层截留降水。该方法分别在各种林分的内外选择有代表性的标准水和空地作为长期观测对象。在所取得的标准木和林外空地放置雨量槽或雨量筒,测定每次降水量、降雨强度和降雨过程.林冠截留量I近似地表达为:I=P林内—P林外.式中I——林冠截留量;P林内—-林内降水量;P林外—-林外降水量。

  (2)枯枝落叶层水文生态作用。该方法包括枯枝落叶层蓄积动态(在林分内设置标准地沿对角线机械分布样方,收集其上枯落物,烘干后测得现存蓄积量,并随时间变化测定其分解率和分解量),枯落物抗冲试验研究(水槽法)以及枯枝落叶层阻延样流速度的相关方法。

  (3)林地土壤入渗。该方法包括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测定、野外入渗过程的测定(如单环水头法、双环入渗法),室内入渗过程的测定及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测定。

  (4)坡面径流与泥沙.根据观测地区植被的典型性和实验的对比性,选择实验标准地,布设坡面径流小区,观测每次产流产沙量和过程,分析计算场暴雨坡面产流产沙量,并和对照小区进行比较.2.2涵养水源效益

  国内外研究涵养水源效益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森林区域水量平衡方法;二是根据森林土壤的蓄水力和森林区域的径流量计算森林涵养水源量。

  (1)根据水量平衡法汁算森林涵养水源总量

  森林年水源涵养量=森林年总降水量—森林年总蒸散量

  森林年降水量=区域年降水量×区域森林覆盖率

  森林年蒸散量=森林年降水量×70%

  (2)根据森林土壤的蓄水力和区域径流量计算森林涵养水源量

  森林涵养水源量=林冠截流的降水量+枯枝落叶层的降水容量+森林土壤的降水储量

  森林土壤的降水储量=森林地域面积×土壤深度×非毛管孔隙度

  2.3土壤改良效益

  林业生态工程具有明显的改良土壤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

  采用土壤剖面调查和土样化验的方法.先挖土壤剖面,进行土壤调查,填写土壤剖面调查记录表,并按要求采土样。然后则是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包括土壤密度、孔隙度、土壤质地、水稳定性团粒结构。具体的测定可参照《土壤理化分析》和《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包括全N、全P、全K、有机质、水解氮、氨态氮、速效磷、缓效钾、速效钾、CaCO3、PH值.微量元素包括锰、铜、锌、铁、硼、钼.(2)土壤抗蚀抗冲

  根据不同类型防护林的分布,在实验区布设若干研究样地.在样地内分成0~20cm、20~40cm、40~60cm3个层次采集土壤剖面。样品带回室内,风干备用。同时,在现场测定有关土壤物理和力学性质.土壤抗蚀性测定:通过测定土壤团聚体在静水中的分散速度,以比较土壤的抗蚀性能,并大小,并用水稳性指数“K”表示。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其水稳性指数较高,抗蚀性较强;反之则小;土壤抗冲性测定:用一定坡度、一定雨强下,冲刷1g土所需的时间来表示土壤抗冲性能的强弱,即用As(Anti—scourability)表示.As值越大,土壤的抗冲性越强。

  (3)土壤抗剪作用

  土壤抗剪作用的研究目前一般采用应变控制式三轴剪切仪.试验原理:采用应变控制式三轴剪切仪,选用固结不排水方法剪切.选用0。5、1.0、1。5、2.0kg/cm2四级周围压力,测算出最大主应力差(?1—?2),根据库仑—摩尔强度理论,用图解法求出C、φ值。即通过试验测绘—组极限应力圆,并作这组圆的公切线,得试样的极限抗剪强度包线。该线与核轴的夹角内摩擦角为φ,在纵轴上的截距为凝聚力C。试验方法:采用承筒按预定的初始体积密度和含串根率制备试样,然后使试祥静置一定时间。试验时将试样装在压力室内,试样体积为96cm3,对试验施加各项平等的周围压力。按规定的速率对试样施加附加的轴向压力,使试样受剪,直至剪破。在剪切过程中同时测记试样的轴向压缩量,计算出相应的轴向应变?2,并绘制在该周压?3作用下的主应力差[(?1—?2)/2]与轴向应变?2的关系曲线,以该曲线上峰值作为该级周压?3作用下的极限应力图的直径。

  (4)防护林根系固土作用

  国外关于林木根系固土作用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早期的研究多借用农业上作物抗风倒的研究方法,即侧向或垂直向上整体拉拔对树木整体的侧向抗拉力或垂直抗拔力影响的研究,然后进行林木因土的整体评价。与此同时,为了克服野外实地测定易受的各种限制,一些学者借助丁室内实验,研制了各种模型,从理论上对根系的固土作用加以解释。

  2.4综合效益评价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1)政策性评估。该评估方法是森林主管部门根据经验对所辖区内的森林作出最佳判断而赋予的价值,其典型的方法有美国的阿特奎逊法和德国的普罗丹法。(2)生产性评估。该评估方法是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森林游憩的价值至少应该等于开发、经营和管理游憩区投入的成本,其典型方法的直接成本法和平均成本法。(3)消费性评估。该评估方法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森林游憩的价值至少应该等于游客游憩时的花费,其典型方法:游憩消费法。(4)替代性评估。该评估方法以“其他经营活动”的收益作为森林游憩的价值,其典型方法有机会成本法和市场价值法.(5)间接性评估。该评估方法根据游客支出的费用资料求出“游憩商品”的消费者剩余,并以消费者剩余作为森林的游憩价值,其典型方法有旅行费用法。

  4。关于各类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的研究

  4。1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投资最大、政策性最强、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为我国在世界生态建设史上写下绚烂的一笔。退耕还林工程就是从保护和生态环境出发,将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沙化,盐碱化,石漠化严重的耕地以及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恢复植被。对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综合效益的评价,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

  []马海芸,雍雅明,刘宗盛12以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榆中县为例,通过构建小尺度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估了该县韦营乡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姚盼盼,温亚利13以河北省承德市退耕还林工程为评价对象,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发,采用林业行业标准(LY/T1721-2008)和专家赋值法,对河北省承德]市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刘凯,胡开波,王守强等[14通过对规范指标筛选原则、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动态更新的指标库等方法实现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化的可行性的探讨,认为指标库可借鉴美国EBI指标体系管理及更新方法管理指标库。加强对我国效益评价体系的规范化研究,有助于实现工程管理的规范化、效益评价的准确客观性、不同时空研究的可较性等。采用指标库方法建立我国退耕还林效益评价体系的可行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宋志伟[15]以四川省天朝区退耕还林工程为例对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进行了研究。

  4。2防护林

  防护林是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所经营的天然林和人工林(林分指林木的内部结构特征)。是以防御

  自然灾害、维护基础设施、保护生产、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它是中国林种分类中的一个主要林种。在中国,根据其防护目的和效能,防护林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路林、护岸林等。

  []王晓慧,陈永富,陈尔学等16以山西省中阳县为试验区,利用遥感监测和地面调查所形成的工程进展基础数据,应用价值量对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计量,并在GIS支持下获得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图,为评价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质量和成效提供依[据,同时为开展生态补偿提供参考.惠淑荣,王岩,魏忠平等17]采用频度分析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方法来选择评价指标,用AHP层次分析法研究了适用于泥质海岸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

  4。3公益林

  森林的主体区划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块,公益林的具体定义就是为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18].叶龙华,易立飒,莫楚欣等[19]介绍了公益林的基本情况,重点阐述了广东省近年来公益林生态效益的研究成果,包括涵养水源效益、固土保肥效益、调节小气候效益、固碳释氧效益、净化空气效益、景观游憩效益及生物多样性效益,并对公益林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1]曹强。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136。

  [2]曹强.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概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1):221。

  [3]王礼先,王斌瑞,朱金兆等.林业生态工程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9.[4]彭培好。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的软系统方法论及其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3,12。

  [5]杨林译。森林公益效能的经济评价.国外森林公益效能计量研究,1983,l一10。

  [6]邓宏海.森林生态效能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林业科学,1985,2l(l):6l一67。

  [7]张建国等.福建森林综合效益计量与评价.生态经济,1994,(5):1-6.[8]张建国等。福建森林综合效益计量与评价.生态经济,1994,(6):10-16。

  [9]李周等.森林社会效益计量研究综述.北京林学院学报,1984,6(4):61-70。

  [10]孙立达,朱金兆。水土保持林体系综合效益研究与评价。北京:林业出版社,1995。

  [11]朗奎建等。林业生态工程10种森林生态效益计量理论和方法.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28(1):1—7.[12]马海芸,雍雅明,刘宗盛。干旱半干旱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效益综合评价——以榆中县为例[J]。草业科学,2012,29(9):1359-1367.[13]姚盼盼,温亚利.河北省承德市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4):47—53。

  [14]刘凯,胡开波,王守强等.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2,33(1):23-28。

  [15]宋志伟。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四川省朝天区退耕还林工程为例[D].西南林业大学,2010,5。

  [16]王晓慧,陈永富,陈尔学等.基于遥感和GIS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研究—-以山西省中阳县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1,31(5):171-176。

  [17]惠淑荣,王

  岩,魏忠平等.泥质海岸防护林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2):75—80。

  [18]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S]。2001.

  [19]叶龙华,易立飒,莫楚欣等。广东省公益林生态效益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3,115(4):109-1117

篇六:林业生态系统的效益

  

    1林业生态经济效益概述  林业生态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涵养水源,在雨水充沛的季节进行蓄水防涝,出现干旱时能够放水抗旱,为陆地生态系统提供丰富的水资源;二是防风固沙,在森林建设过程中能够有效抵挡大风带来的负面作用,将风速降至最低,将气流较大的冲撞力划分为较小的涡流,使得风力逐渐减小,避免大风携带沙砾侵入而出现沙漠化;三是固碳制氧,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经过这个循环过程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有助于净化空气;四是固土保肥,帮助土壤维持自身含有的营养物质,一旦出现较大的风雨能够避免水土流失,使得森林能够获得充分的营养物质;五是对环境的净化和保护,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生态系统,有效保护了森林中的多种生物,树木经过自身一系列的作用将空气中的废气和废物进行了降解净化,自身分泌的汁液也具有杀菌和吸附粉尘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噪音污染,充分保证了林区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2]。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对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林业建设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森林资源是最为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对林业建设进行指导,促进生态与环境和社会协调平衡发展。此外,还能够将林业的生态系统服务作用不断扩大化,推动森林资源承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推动扩大林业产业规模和发展空间,确保对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完善丰富林业发展的内涵,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需求。  2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措施  2.1分类经营。在某些偏远山区的林业发展过程中,很多人对林业经营的认识尚不充分,不具备经济意识和生态意识,无法将投入与产出进行平衡协调,使得人工林经营和天然林经营无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采取分类经营的措施之后,可以使得林业经济更加规范化和规模化,使得林业经济融入市场,解决公益林主体投入和收益的矛盾。以辽东地区为例,在实施分类经营之后,当地的林业分为了商品林和公益林,将部分天然林划分为公益林并禁止采伐,将人工林划分为商品林,在适当抚育之后进行采伐和运输[3]。2.2提高林业技术。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大大提高林业的生态经济效益,从而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以红松嫁接技术为例,红松是一种较为细腻轻柔的树木,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可以作为果材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树龄一般为200~300年,多者可达700年,在天然林中红松需要经过80年才能发育成熟,这种漫长的生长期为其发挥经济效益产生了阻碍,而运用红松嫁接技术后仅需要七八年就可以获得成熟的红松。另外,运用先进的林业生产技术还可以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效率,确保造林的成活率等,从而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获得丰硕的成果。2.3优化配置林木资源。在建构一个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时,首先要具备各种树木栽培的专业知识,了解各种植被之间的生态关系和生长情况。其次,人工林中不能只有树木,需要搭配灌木等植被形成一个复合人工生态群落,利用周围的环境来建构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确保单位面积获得可观的林木产量。例如,可在树木周围种植黄花菜和薯类植物,其不仅耐寒耐旱,而且根系较浅不会影响到树木吸收养分,通过复合种植达到了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2.4完善相关机制和规范。在林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手段来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一旦出现损害森林环境的情况就需要进行罚款,有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行为则实施奖励,这种奖惩机制能够有效激励市场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同时,应推动建立林业生态环境补偿的长效机制,并由横向逐渐往纵向深化发展,在政府的发展规划中增添生态环境的补偿项目,并对生态保护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建立对生态补偿机制的评估体系,通过该评估体系来对生态环境进行定量定性的评价[4]。  3结语  近年来,我国林业发展面临着林业资源分布不均和数量稀缺等问题,所以要通过建立林业生态补偿机制、提高林业技术和分类经营等措施来提高林业的生态经济效益,正确认识林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树立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林业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和创新科学技术和新兴林业技术,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传辉,伍健.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17(11):55-56.  [2]邱知.林业生态经济效益提升途径探讨[J].中国林业经济,2017(2):63-64.  [3]张华菊.营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5):71.  [4]李军超.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途径的探讨[J].水土保持通报,2013(6):56-59.  作者:张章高姿单位: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

篇七:林业生态系统的效益

  

  林业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

  林业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森林能够保护土地、水资源和野生生物的生存,为人类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林业建设能够恢复生态、减缓气候变化、提高环境质量,因此能够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将重点探讨林业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一、森林保护

  林业建设能够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当人类的发展不断加速,森林面积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环境质量不断降低。林业建设通过种植树木、抚育和管理森林,恢复森林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森林的抵御能力,抵御极端气候、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提高森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二、气候变化

  林业建设能够减缓气候变化。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吸收的二氧化碳能转化为有机物,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林木的吸碳作用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减轻全球变暖的危害。同时,林木的种植、管理和再生可以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通过生态系统服务来维持和改善环境。

  三、环境修复

  林业建设能够改善环境质量。林业建设能够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环境得到破坏,例如土地侵蚀、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林业建设能够通过绿化环境、增加植被、净化水源,修建各种生态保育设施等手段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加自然动态的可能性。

  四、经济可持续发展

  林业建设能够提高经济效益。林业建设的好处不仅在于环境保护,同时也在于提高农民的收益。林业建设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林业建设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社会财富,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保护生物多样性

  林业建设可以保护野生生物。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受到破坏。林业建设可以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安全的栖息地和丰富的食物来源。林业建设还能够保护珍稀濒危种的生存,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六、资源利用

  林业建设能够利用森林资源。林业建设可以促进森林的多用途管理,将森林资源利用持续发展之中。通过种植优质木材、果树和林下草药等,将林业发展引向质量、效益两相融合的新时代。林业建设能够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可持续发展。

  结论:

篇八:林业生态系统的效益

  

  植树造林的生态效益

  小编希望

  植树造林的生态效益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本文概述: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量最大、类型最多、结构最复杂、稳定性最高、生态功能最为强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维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植树造林的生态效益是什么呢?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发挥利用树木的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功能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植树造林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承担着维持生态环境、调节气候、保护国土安全等重要功能和作用。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远比它的林木直接经济价值大得多。然而,由于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致使人们过度利用甚至是破坏森林资源,一方面导致林业内部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现象”,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因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而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重大后果。深刻的教训促使人们认识到,林业必须走生态化道路,才能实现林业乃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细化生态发展目标

  一要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

推荐访问:林业生态系统的效益 生态系统 林业 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