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收费(8篇)

时间:2023-07-23 14:40:03 来源:网络

篇一: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收费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案

  专业资料

  第一章

  前言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1996年8月29日);

  2、《中华人民国矿山安全法》;

  3、《中华人民国安全生产法》;

  4、《##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5、《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发〔2011〕184号);

  6、《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发〔2010〕146号);

  7、《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发[2010]119号);

  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国土资厅函[2011]574号);

  9、《绿色矿山公约》;

  10、《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第三批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国土资厅函[2012]423号);

  第二章

  矿山现状

  矿以保护环境、资源利用和社区和谐作为绿色矿山建设的工作核

  专业资料

  心,以绿色生态助推五沟矿发展的理念为引导,积极探索和践行绿色矿山建设之路,在依法办矿、规管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和企业文化等九大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矿格按照《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建矿,矿产资源开发活动按照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较好地完成了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指标,2009年、2010年、2011年采区回采率分别为80.4%、82.3%和81.6%,均高于当年国土部门的核定值,并在国同类地质条件下煤炭开采中处于先进水平。同时,在资源综合利用面坚持探索,开展了含水层下矸充填开采试验研究工作,可将主采煤层10煤层开采设计留设的60-91m的防水煤岩柱,缩短到18.5m以,全矿井可盘活呆滞煤量3155万吨,可延长矿井服务年限40年,有效减少塌陷对耕地的破坏,避免矸对地表生态环境的破坏。据不完全统计,每采出1万吨煤造成3至4亩的塌陷,沉陷有时甚至达8亩,矸每万吨占地0.8亩,如果矿山全部采用充填开采计,按矿井目前年产150万吨,每年将减少450亩耕地的破坏,对实现矿区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矿煤质属于可选性为较难选~极难选,为提高洗(选)精煤回收率,矿开展了大量的洗(选)工艺改造,主要有优化煤泥重介工艺项目,项目实施后精煤产率提高1.08%,每年可多产精煤39.75万吨。

  专业资料

  二、土地复垦和环境治理

  矿遵循“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在开采过程中,配合地政府对地表产生沉陷区进行复垦。截至2011年底,矿区采空塌陷影响面积约298hm2,最大塌陷深度3m,其中耕地面积为272.25hm2,住宅用地面积为25.75hm2。主要因位于工业广场北部的首采区(南一区)的10煤层的开采,形成面积545589m2的采空区引起地表塌陷。塌陷区村庄已完成异地搬迁安置,对搬迁的家、家老村址562亩已复垦完毕。面积272.25hm2的耕地已按有关规定交纳土地补偿费,其中,塌陷深度0.01~1.5m面积共155.807hm2,具备复垦条件的11hm2已协助当地复垦成耕地,交给当地居民继续耕种;3hm2塌陷深度1.5~3.0m的积水区具备复垦条件,矿已协助当地整理成塘,剩余113.443hm2的塌陷积水区待复垦。下一步将加大复垦力度,对受影响供电线路、道路、河堤等进行修复、加固。

  同时,矿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建立9960m3/d的矿井水、1200m3/d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采用D1000型花岗岩水膜除尘工艺对锅炉消烟除尘,除尘效率达96%以上。废水、废气排放均达到相关标准。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加大资源的循环利用,洗(选)煤废水重复率达100%。矿区绿色率占可绿化面积的80%以上。

  三、和谐社区建设

  矿以“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为宗旨,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深入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为主题的帮扶活

  专业资料

  动。建立企地沟通模式,对采煤塌陷地的破坏的青苗进行了丈量和补偿、塌陷区搬迁、土地复垦等各项工作稳步进行,形成了符合五沟特色的企地沟通机制。

  矿坚持不断的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做大、做强、走远,追求卓越,基业长青”的发展愿景,建立“集团---矿(子公司)---科(区、团队)---班组---个人”五级相互支撑的愿景体系,依据愿景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以此激励员工,凝聚员工的思想,使企业部形成强大合力,形成符合矿发展的企业文化。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对照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存在以下四面的问题:

  一、绿色矿山理念需要进一步加强

  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真正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已成为矿山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要把建设绿色矿山的理念贯彻于矿山生产建设的始终,从矿产勘查、矿山规划、建设、开采、选冶、加工,直至矿山闭坑、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全过程,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实施格的科学管理,实现资源充分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环境、安全生产、社区和谐和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矿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矿将把绿色矿山建设贯穿与日常生产经营之中,以级绿色矿山的标准来衡量日常工作,专业资料

  加大绿色矿山的宣传力度,让矿井生产经营者,甚至每一员工都了解绿色矿山、认识绿色矿山,使全矿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绿色矿山的建设中。

  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在绿色矿山建设中,资源综合利用表现在一面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另一面则是从根本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矿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偏复杂类,矿井开采技术条件为复杂,地质勘察阶段预计组合断层19个,但在2008年投产以来的生产活动中,南一采区和南二采区实际揭露的断层条数远高于设计值,采区褶曲和断层极为发育,对生产和资源回收造成了较为重的影响。矿虽已经积极开展采区工作面优化设计、矸充填开采等手段,最大程度上的回收了矿产资源,减少开采矸、废的排放。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矿将采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通过与高校、院所联合攻关、引用新技术等手段,在提高资源回收率、矸综合利用、瓦斯治理、废水循环使用、提高洗(选)精煤回收率等面,有计划、分步骤地建设一批重点项目,通过这些重点项目的建设提高矿井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仍需进一步推进

  煤炭开采地表的破坏主要是因采空区引起的地表塌陷,而塌陷达到稳沉一般还需3~4a时间,矿2008年才正式投产,因此,矿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要进一步科学制定复垦计划,采取超前复垦等动态

  专业资料

  预复垦相结合的治理法。另外,矿在绿色矿山创建过程中针对废水、废气、塌陷区生态恢复等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下一步矿山将继续加大对瓦斯综合治理、矿井水的循环使用、矸的综合利用相关工作。同时,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直接经济效益差的工程,因此,矿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多筹集资金,积极争取级绿色矿山建设等各项专项资金,确保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足额的资金保障。

  四、进一步加强和谐社区和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谐社区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矿将以文化建设为主线,着力推行精细化管理、企业文化建塑、员工培训的“三位一体”的煤炭企业管理新模式,根据流程需要设置、优化组织机构,既要结果也关注过程,强调协同和整体(1+1>2),大幅提高组织效率。同时,矿将以绿色矿山建设为契机,推行绿色生态助推五沟矿发展的文化理念。同时,矿将立足关爱企业职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惠民工程,积极做好搬迁新址的配套设施建设,使搬迁新社区成为优美、舒适的美好家园,进一步加强与地沟通机制,努力构建企地和谐的长效机制。

  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式战略要求和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加速转型、夯实煤、煤化工发展基础的战略部署,围绕级绿色矿山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以安全生产为主线,以保护

  专业资料

  生态环境、降低资源消耗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保障,将矿山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资源环境和经济环境与采矿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级绿色矿山的建设推进矿发展式的转型,实现五沟矿发展的资源、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保证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坚持绿色开采,科学优化采矿设计、采场布局,应用充填开采采煤法,不断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重抓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加大对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改造,加大对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实现矿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

  二、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不断加强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重建,大力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三、坚持科学办矿、科技兴矿,加强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领域的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矿科技进步与创新水平;

  四、坚持矿山发展与社区繁荣共赢,加强企地共建合作,加强惠民工程建设,积极投身于社会和谐建设中,通过开展项目合作和多种形式的活动,努力实现企业发展的双赢;

  五、加强绿色矿山建设长效机制建设,将绿色矿山建设纳入矿山日常生产系统中一并管理,建立和完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责任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构建体现矿自身特色的专业资料

  绿色矿山发展模式。

  第三节

  规划目标

  一、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格遵守《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绿色矿山公约》,绿色矿山建设遵照级绿色矿山建设的九条标准,以实现矿资源利用集约化、开发式科学化、企业管理规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为总体目标,积极推行“三位一体”的煤炭企业管理新模式和绿色生态助推五沟矿发展的崭新理念,有序推进、分步实施,构建资源、环境和社会效益相协调的矿山发展模式,建立绿色矿山建设长效机制,力争通过三年时间的建设,将矿打造成国一流的绿色矿山企业。

  2、阶段性目标

  近期目标(2012年~2014年):按照级绿色矿山的建设要求,结合自身发展特征,开展矿级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对照级绿色矿山基本条件和相关指标要求,在分析现有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成果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真实施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社区和谐规划建设任务,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类工程、科技攻关类工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类工程以及和谐社区建设类工程,科学、合理、有序的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力争2014年底前完成绿色矿山创建的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并通过国土资

  专业资料

  源部的评审验收。

  中期目标(2012年~2016年):在开展级绿色矿山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巩固绿色矿山创建取得的成果,不断总结、提高、完善,继续实施绿色矿山建设,构建绿色矿山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2016年底完成绿色矿山建设的预期性指标。

  发展展望(2012年~2021年):继续巩固绿色矿山创建取得的成果,将“资源利用集约化、开发式科学化、企业管理规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的绿色矿业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的全过程,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很好地统一起来,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显着提高,矿山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矿区土地复垦水平全面提升,矿山企业与地和谐发展,实现矿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

  二、规划期指标体系

  矿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案目标分为3年近期目标、5年中期目标和10年发展展望,根据各阶段发展目标,针对绿色矿山建设的9个面,矿制定了规划期指标,详见表3-1。

  表3-1矿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案目标

  规划目标

  指标名称

  采区回采率

  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提高洗(选)精煤的回收率

  综采机械化水平

  2021年

  指标(现状)

  (近期)

  (中期)

  (展望)

  类型

  81.6%-99%82.0%1%100%82.3%1%100%82.3%1%100%预期

  预期

  预期

  2011年

  2014年

  2015年

  专业资料

  综掘机械化水平

  选矿废水重复利用率

  矿井水重复利用率

  煤矸综合利用率

  原煤生产电耗

  科技创新投入占企业总产值比例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企业文化建设与社区和谐发展

  土地复垦率

  绿化面积占可绿化面积的比值

  98%100%75%11.96%25.92kwh/t1.0%60%80%100%100%78%18.59%25.69kwh/t1.2%80%97%100%100%90%19.70%25.19kwh/t1.3%85%98%100%100%90%20%25.19kwh/t1.5%90%98%预期

  约束

  预期

  预期

  预期

  约束

  预期

  预期

  安全生产培训次数

  36454545预期

  ※矿山土地复垦率:已复垦土地面积与可复垦土地面积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第四章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案任务

  第一节

  矿产资源高效开发与合理利用

  一、强化采区建设,优化生产布局,合理开发煤炭资源

  根据矿区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和集团公司发展战略,规划期,应合理布置生产区域,保证矿煤炭资源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确保矿山开采可持续性,确保15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矿编制了2012年~2015年回采工作面生产接替计划,具体见表4-1。

  专业资料

  二、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先进生产工艺,推行资源科学化开采,大力提高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

  重视技术改造,结合实际,鼓励创新,不断优化设计,向现有系统挖潜增效;引进工作面齿轨卡轨车等先进设备,实现采掘全部机械化;规划期,继续实施矸充填开采绿色开采项目,对CT103、CT102回采工作面实施矸充填开采,提高了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又综合利用煤矸,有效地防止了地表塌陷;对正在开采的CT101充填工作面进行充填及沿空留巷技术管理的优化、创新研究,不断优化矸充填工艺,最大程度的回收煤炭资源;

  针对矿山以往开采揭露的断层情况与预计不同,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的实际情况,开展断层防水煤柱合理留设研究,通过煤柱的合理留设,即保证回采的安全,又最大程度的回采资源,避免资源浪费。规划期,完成F16断层防水煤柱留设研究;

  根据实际生产的情况,不断优化选煤工艺,提高资源回收水平,规划期,根据即将开采的7煤煤质与前期开采的10煤煤质不同,完成选煤厂高灰高煤泥条件下煤泥水系统的适应性研究,提高精煤洗(选)回收率1%以上。

  三、坚持“三废”治用兼顾,加大资源的循环使用。

  转变传统废弃物处置模式,变“治”为“用”,变“废”为“宝”。开展煤矸充填开采,置换出更多的资源;开展矿井水循环使用项目,计划在规划中期,完成选煤厂直接利用井下污水以及洗水闭路循环,专业资料

  实现行业“一级闭路循环”。

  第二节

  矿山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

  一、加强矿山环境风险监测,加大环境灾害应急预警机制建设

  矿地处皖北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主要地质环境风险由开采沉陷和矸堆引起。开采沉陷造成地表径流变更,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特别是地表常年积水,造成耕地绝收,矿将定期对塌陷区情况进行监测,对矿山充填开采项目,建立岩移观测站,开展充填开采地表环境损坏评价;定期巡视矸山,加强矸山边坡管理,加大矸综合利用力度。

  二、矿山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规划

  三、进一步开展矿区绿化工作

  矿矿区绿化以构建矿区立体绿化为目标,用草坪、花坛、绿篱、常青树、落叶乔木和灌木等构成宜人的空间层次;在生产区“见缝插绿”地栽培小灌木和草坪;在主、副井绞车房、压风机房、动筛车间和选煤厂主厂房等处的生产噪声较强,种植具有吸声效果的树种;在矿井工业场地场界外,进矿道路附近密集种植大量的乔木,使得规划期矿区绿化率达到预期的指标。

  第三节

  科技创新

  一、加大科技投入

  认真贯彻“以科技促生产、以科技保安全、以科技增效益”的工

  专业资料

  作宗旨,矿将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面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力度,推广应用“四新”技术,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创效活动。加大科技创新研发资金投入力度,每年投入资金不低于企业总产值的1%;进一步完善各事业部创新工作室创新激励机制,强化创新工作室创新能力。

  二、建立产、学、研发平台,培养科技人才

  深入开展与高校、研究院的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研发平台。针对矿井的实际问题,与高校、研究院联合攻关和技术开发,引进、消化和吸收各种理论和技术为矿所用,为矿绿色矿山建设所用。规划期,将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开展《矿含水层下矸充填开采项目》;与##理工大学联合开展《五沟选煤厂高灰高煤泥条件下煤泥水系统的适应性研究》、《矿西翼三采区多阶段放水试验及灰岩富水性评价》;与科技大学联合开展《矿F16断层防水煤柱留设研究》;与中煤科工集团研究院联合开展《矿三采区10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等,以科技促发展,以科技促管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绿色矿山发展的引领作用,实现矿煤炭资源的科学化利用。

  三、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把“科技兴矿”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并每两年举行一次科技大会,总结过去,表彰先进,编制科技大会成果汇编手册。加快成果转化,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科研攻关不断向深层次

  专业资料

  发展。

  第四节

  节能减排

  一、工艺设备优化、节能

  发展节能减排,构建完整的矿山循环经济产业链,努力促进“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传统生产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淘汰落后产能,推广机电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引进新型磁选机,脱介筛筛板改造,新型浮选药剂使用,浮选工艺完善,探究生产过程控制减少电耗等,逐步实施,到2020年,努力实现选煤厂吨煤生产成本降低10%,吨原煤生产电耗逐年下降。

  二、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

  提高废弃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加强对废水、瓦斯、煤矸等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较少污染物排放;为确保矿山废水排放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加强对矿山建设的9960m3/d矿井水及1200m3/d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同时,在规划期中期,开展《选煤厂直接利用井下污水以及洗水闭路循环的实现的研究》,提高矿井水的循环利用水平;加强锅炉消烟除尘设备水膜除尘器的维护,确保其稳定运行,确保排放的废气排放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第Ⅱ时段二类区标准。

  继续开展矸充填工程,规划期,对CT103工作面、CT102工作面实施矸充填开采,实现每年充填开采消耗煤矸20万吨以上的目标。

  专业资料

  同时,进一步探索其他矸综合利用其他途径,加快现有矸山的处理,力争消耗生产产生的全部煤矸,实现煤矿开采无废或少废排放。

  第五节

  社区和谐建设

  一、进一步完善企地协调磋商机制

  进一步加强与矿区边居民的协调沟通,建立良好的企地磋商协调机制,利用企业自身优势加大企业与地项目往来,努力寻求双共赢的项目合作模式,积极带动地经济发展,加深企地之间的融合。

  二、持续开展惠民工程,创造和谐社区环境

  加强对企业员工的人文关怀,同时,妥善做好镇区居民搬迁的安置工作,对塌陷区搬迁的居民进行妥善安置;及时完成搬迁新址征地及道路征地约2400亩,并对新村址回填、平整压实达到设计标高;对新村址沟、塘按有关技术要求进行处理,满足建房基础的质量要求;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建设搬迁新址建设,水、电、道路等辅助设施及时安装到位,将搬迁新址打造成为花园式社区,让搬迁居民的生活质量较原来大幅度提高;对开采影响围的青苗及时补偿到位;进一步加强对失地困难农民和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第六节

  企业文化建设

  加强矿山部绿色矿山建设宣传,将绿色矿业的理念贯穿于矿山日常生产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绿色矿山建设考评机制;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和安全条例;定期开展培训教育,增强员工专业技能水平;拓展企业文化,按照绿色矿山的建设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性,科学、专业资料

  合理、有序的开展绿色矿山企业文化建设,使矿朝着“开采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的绿色矿山道路前行。

  第五章

  重点工程

  矿根据级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案目标和工作任务,按照绿色矿山建设的标准统筹安排和部署,重点落实以下四大类工程:

  表5-1重点工程项目情况一览表

  序工程类别

  号

  为阶段性项目,下一步将含水层下矸充填开采1资源综合利用类

  西翼中煤组瓦斯抽采2及综合治理工程

  环境治理3类

  复垦及河堤修复工程

  选煤厂高灰高煤泥条2012~4科技攻关应性研究

  类

  三采区10煤层煤与5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

  2013年

  开展采区工程建设。

  2012~为阶段性项目,下一步将件下煤泥水系统的适2013年

  工程名称

  起止年限

  备注

  2011~继续开展全矿井其他采区2015年

  的矸成功天开采

  2013~

  提高回采上限项目

  2016年

  2012~

  南一、南二采区土地2013年

  专业资料

  F16断层防水煤柱留6设研究

  西翼三采区多阶段放2012~2013年

  为阶段性项目,下一步将开展采区工程建设。

  2012~7水试验及灰岩富水性2013年

  评价

  和谐社区8建设类

  村建设项目

  2014年

  ##整体搬迁新址新农2012~为阶段性项目,下一步将开展采区工程建设。

  第一节

  资源综合利用类工程

  一、资源综合利用类工程Ⅰ

  (一)

  工程名称

  含水层下矸充填开采提高回采上限项目。

  (二)

  工程容

  矿主采煤层10煤,煤质为优质焦煤,该煤层上覆盖272.9m左右的厚松散含水层,特别是其底部平均厚20.7m的第四含水层,直接覆盖在开采煤系露头之上,对煤系地层直接进行渗透补给,给浅部煤层的安全开采构成了明显地威胁。在矿井初步设计中,留设了60~91m的防水煤岩柱,压煤3664.4万t,资源损失重。

  为进一步开采第四含水砂层下的10煤资源,提高呆滞资源采出率,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矿开展矿含水层下矸充填开采的研究和试验工作,以期最大限度地安全采出防水煤岩柱所压覆的煤炭资源,项目以CT101为试采工作面,成功后分采区逐步实施充填开采,专业资料

  最大程度上地回收煤炭资源。项目主要容如下:

  1、项目科研成果

  本项目由矿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攻关,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数值计算、工业性试验、现场测试等综合法,开展了:1)充填开采系统设计;2)矸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3)矸井上下运输运输系统设计;4)充填开采关键配套设备选型设计;5)矸充填开采工艺设计;6)充填开采矿压监测及分析;7)充填开采地表沉陷监测及分析;8)垮落带、导水裂隙带高度变化监测案设计、监测及分析等8项子课题的研究,并以CT101工作面为试验工作面并取得了成功,研究结论为:通过矸充填开采解决了采煤工作面的采空区充填问题,能有效缓解开采活动对岩层的破坏程度,可置换出水体下压占的呆滞煤炭资源。据初步估算,采用矸充填开采水体下压煤,可将开采上限提高至基岩强风化带底界,将防砂煤柱留设由矿井初步设计中60~91m缩短至18.5m以,可使矿能多采出煤炭3155万t,可延长矿井服务年限40年。虽然矸充填在我国已经获得成功应用,但类似矿这种含水层下长壁矸充填开采技术实践在国仍属首次。

  2、试验工作面开采情况

  (1)试验工作面概况

  本工程以CT101为试验工作面,CT101工作面位于矿南一采区东翼,工作面原设计上限标高为-300m,现设计上限标高为-255m,工作面走向长2337m;倾斜宽60~150m。煤厚0.4~4.66m,平均

  专业资料

  3.3m,工业储量159.2万吨,可采储量119.4万吨。

  10煤层直接顶板为浅灰色粉、细砂岩,厚约5.8m左右;局部地段会出现伪顶:为少量薄层状泥岩,厚约0~2.3m左右。直接底板为泥岩,含碳质,厚1米左右。老底为条带状粉细砂岩(互层),10煤下约25米为11煤层位,10煤层下距组一灰间距为54.4~68.34m,平均59.35m。工作面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层与向斜构造较多;工作面主要充水水源为10煤层上覆的新生界松散含水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和底板灰岩含水层,根据该工作面浅部开采区域四含、三隔的分布规律及其含、隔水特性,依照“三下”采煤规程水体采动等级的划分,确定CT101工作面浅部松散含水层中的第四含水层应属Ⅱ类水体,可以进行留设防砂煤岩柱设计,即不允垮落带顶点波及该含水层。工作面煤层顶板覆岩类型应属于极软弱~软弱覆岩类型。

  (2)工作面充填开采案

  整个CT101工作面分两段开采,第一段走向长395m,工作面切眼长度98m(煤壁间),采用后退式一次采全高走向长壁开采法,全部密实矸充填采空区管理顶板;第二段工作面长度60~150m,均采用后退式一次采全高走向长壁采煤法,自然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工作面采用MG300/730-WD型采煤机落煤,采用SGZ800/630双电机双中心链刮板输送机运煤,顺槽采用SZZ800/200机。选用液压支架型号为ZC8000/18/38型液压支架,顺槽端头由单体液压支柱及铰接梁支护。

  专业资料

  工作面主要参数:采高3.5m;面长98m(中段150m、外段60m);工作面走向长2337m(其中矸充填段395m);矸充填段工作面日推进2.4m,垮落法开采段日推进7.2m。

  工作面规划充填开采生产能力为1500t/d,150m长壁开采5000t/d。

  CT101工作面浅部基岩面标高为-236.5m,风氧化带厚度为15m;采用综采矸充填采煤技术需要的防砂安全煤岩柱高度为6.5m;正常垮落法开采需留设防砂煤岩柱高度为20.2m。由此可以确定该区域充填开采上限标高为-243.0m,正常垮落法开采上限标高为-256.7m。因该区域风氧化带厚度为15m,并考虑到本工作面是皖北矿区乃至全用综采矸充填技术提高开采上限的第一个试采工作面,为确保该工作面开采安全稳妥进行,增大其安全系数;同时也为保证采出煤炭质量不受风化影响,确定其开采上限标高为-255m,充填开采下限为-300m,充填开采长度为395m。重新界定后的CT101综采矸充填工作面防砂煤岩柱实际厚度为18.5m;比按《规程》计算的多留了12m;较按1013工作面实测数值所需留设煤岩柱多留设了12.2m,接近正常全部垮落法开采需留设的防砂煤岩柱高度。因此,在此开采上限采用综采矸充填采煤是安全可行的。截至目前,CT101工作面已成功多回采煤资源18.79万吨,提高了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3、后续工作面实施计划

  规划期,矿将继续开展CT101工作面矸充填开采,同时将此技术

  专业资料

  应用到CT103、CT102工作面的开采,充填开采工程实施主要容包括:

  (1)充填开采案

  ①回采工艺

  工艺式: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作业式:“三八制”,两班出煤与充填,一班检修。每班2刀,全天4个循环;

  充填式:“两采一充”,每进两刀煤进行一次充填;

  进刀式:割三角煤端部斜切进刀;

  循环进尺:0.8m。

  ②采空区矸充填工艺

  充填支架除具有普通支架相同的支护工作面顶板的作用外,还具备支护充填采空区顶板的功能,并安装有捣实机构以完成对采空区的充填与捣实。后部充填运输机中槽开天窗式,并用支架后部的吊环吊起,每架四个悬挂点,在支架箱体滑槽滑出800mm的推进步距,每隔一架设置一个天窗放矸,滑槽两侧安装两个后千斤顶,可以同步打开或关闭天窗。图5-1、图5-2为矸充填刮板输送机及其布局图。

  图5-1矸充填刮板输送机布局图

  图5-2矸充填刮板输送机

  割煤和充填是同步进行平行作业的,其流程是:工作面每割完一排,支架前移后溜后移,到达预定位置后,开始从机尾向机头充填,专业资料

  整个工作面同时打开三个投料口,当第一个投料口充满后关闭捣实后依次往第二、第三个投料口投料捣实,依次类推。当一排全部充满并捣实后,停止第一轮充填,然后将后溜前移动一个步距,由捣实机构把碴推到指定位置接顶,全部捣实后,再进行下一循环。如图5-3所示。

  图5-3采空区矸充填示意图

  (2)矸运输及充填系统初步设计

  ①井上矸供应系统及投料井

  井上矸供应系统如图5-4所示。

  a、投料井的结构:投料井采用垂直立井,投料直径为Φ1000mm,深度为135m,设计相同规格的两个,其中一个备用。并设一个Φ325的通风。

  b、井筒钢管结构:采用Φ1000mm×12mm的无缝钢管,钢管与钻之间隙用200#水泥砂浆灌注,一面固定钢管,另一面防止地下水进入管。

  c、缓冲装置:投料井底设一机械式缓冲装置,通过弹簧减缓冲击,经刮板输送机将矸送上皮带输送机。

  图5-4井上矸运输系统

  ②井下矸运输案

  运输路线:投料仓→投料运输巷→工作面回风顺槽→充填工作面。

  专业资料

  运输设备:井下运输巷采用四部SD-800胶带输送机,其中顺槽中采用中间轮驱动的可伸缩胶带输送机,将矸直接运上液压支架尾梁下的充填刮板输送机。

  如图5-5、图5-6所示。

  ③井下掘进矸运输案

  充填矸由各采区掘进工作面通过矿车运输至南一采区运矸车场,经翻车机卸载→运矸刮板输送机→破碎机→矸仓→矸运输胶带输送机→工作面回风顺槽胶带输送机→1011工作面架后矸充填刮板输送机→采空区。

  ④充填工作面的矸运输及充填

  运输设备:充填刮板输送机,采用经过改装的SGB730/200型刮板输送机。

  运输式:充填刮板输送机悬挂在支架尾梁下,通过槽板上的漏矸将矸落下。

  压紧式:当矸堆积到一定高度后,下刮板可对矸进行铺平,在反作用力下将溜槽抬起,并通过支架后的液压铲板将矸推满采空区,并进行夯实。

  图5-5井下矸运输系统

  图5-6顺槽矸运输系统

  (3)项目主要工程量

  CT103、CT102充填开采工作面巷道开拓、充填钻等施工工程量

  专业资料

  2630米,主要设备技术参数见表5-2。

  (三)项目实施年限

  2011年~2015年;分期开展,其中CT101工作面2011年~2012年,CT103工作面2012年~2014年,CT102工作面2014年~2015年。

  (四)项目负责部门

  项目的承担单位为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

  (五)投资金额

  矿含水层下矸充填开采试验研究经费概算(不包括工程费用),其总费用2.5亿元,其中工程费用2.4亿元;设备购置安装900万元,其中部分设备可重复使用;其他费用100万元。

  (六)预期效益

  1、经济效益:CT101、CT103、CT102工作面通过充填开采后,合计可多回采煤炭资源65万吨,10煤层常规综采的吨煤成本为323元,吨煤销售价格为650元;预计CT103工作面采用综采矸充填技术比常规综采需增加吨煤成本约130元/t。由此可以估计,多产生的销售产值为4.2亿元,直接经济效益为1.28亿元。

  2、社会、环境效益:矸充填开采避免了矸对地表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矸地面排放和堆积对耕地的侵占,消除矸自燃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矸充填能够大幅度减轻地表塌陷,保护地面建筑物和农田,实现矿区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专业资料

  在我国矸充填已经获得成功应用,但类似矿这种含水层下长壁矸充填开采技术实践仍属首次。本项目的实施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奠定了技术和实践基础,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二、资源综合利用类工程Ⅱ

  (一)工程名称

  西翼中煤组瓦斯抽采及综合治理工程

  (二)工程容

  1、背景介绍

  矿矿井煤层自上而下有5、71、72、81、82及10煤层,矿井西翼中煤组煤层为72、81、82煤层,可采储量约400万吨,。根据《矿西翼采区开拓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报告》,分煤层预测结果如下:5、71、10煤无突出危险性,72、81、82煤具有突出危险性。另外根据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试验室鉴定72、81煤层为突出煤层,82煤层距离81煤层较近,平均只有7m,82煤层按突出煤层管理。

  目前,矿井西翼采区10煤层正在开拓中,中组煤层瓦斯含量高,打钻存在喷、夹钻等突出预兆,具有突出危险。三条下山已经揭过中组煤72、81、82煤层,各煤层实测瓦斯压力分别为1.9MPa、1.7MPa、0.45MPa,瓦斯含量分别为10.03m3/t、8.5m3/t、3.65m3/t。“十二五”期间矿井西翼采区只开采10煤层不涉及中组煤层的开采,10煤层作为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需要考虑中组煤层卸压瓦斯抽采及利用。

  专业资料

  2、瓦斯治理实施案

  (1)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瓦斯治理案

  矿井主采煤层72、81、82赋存及中组煤层瓦斯含量高,具有突出危险;下组煤10煤赋存稳定,目前开采南一采区围无突出危险;南二及西翼采区预计突出危险小。从接替及瓦斯治理综合分析,通过开采下组煤10煤来保护中组煤为最佳案。有10煤的区域,优先开采10煤层对中组煤进行保护,然后开采72煤对81、82煤层进行保护,并对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采区巷道布置、开采法及瓦斯治理工程进行系统优化设计。

  ①远距离穿层钻抽采卸压瓦斯

  矿井开采10煤层作为下保护层时,通过底抽巷及穿层钻抽采远距离被保护层卸压瓦斯,消除被保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为被保护层的安全采掘创造条件,见图5-1。

  图5-1岩层移动及穿层钻抽采瓦斯原理图

  ②地面钻井抽采采动区卸压瓦斯

  矿井第四系地层厚度51.7~91.6m,平均74.2m,煤系地层无较大的含水层,有较理想的施工地面钻井的条件。地面钻井抽采瓦斯法原理是在被保护层工作面对应的地面施工一大直径钻,钻穿透被保护层,在保护层开采过后,被保护层煤层瓦斯得到卸压,在地面直接抽采被保护层的卸压瓦斯,降低瓦斯含量,消除突出危险。地面钻井抽采采动卸压区瓦斯,见图5-2示。

  专业资料

  图5-2地面钻井抽采被保护层采动卸压瓦斯示意图

  地面钻布置在沿煤层倾斜向距保护层工作面回风巷50m左右的位置,在倾向上只需布置一个钻。钻的有效抽采半径在考察之前按200m计算,根据工作面的走向长度确定被保护层工作面所需的地面钻井数量。

  ③未保护区及煤柱影响区两级“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技术

  矿井通过远距离下保护层10煤层开采保护71、81、82煤层,对于保护区域利用地面钻与穿层钻消除保护区域的突出危险,对于未保护区域采用工作面顺层钻消除其突出危险,对于特殊未保护与煤柱影响区域采用条带顺层钻消除其条带的突出危险。则未保护区域工作面顺层钻瓦斯抽采设计案平面见图5-3,特殊未保护与煤柱影响区域煤巷条带顺层钻瓦斯抽采设计案平、剖面见图5-4。

  图5-3被保护层工作面未保护区域顺层钻瓦斯抽采设计案示意图

  —平面图

  b—剖面图

  图5-4未保护区顺层钻煤巷条带瓦斯抽采设计案平、剖面示意图

  3、瓦斯治理专题研究

  针对矿井开采远距离下保护层10煤,中组煤联合开采治理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必须加强科研工作,不断完善矿井瓦斯治理案,形成适合矿井的瓦斯治理技术体系。

  (1)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专业资料

  矿10煤层位于中组煤72、81、82煤层下平均垂距103.1、90、80m,相对层间距(平均层间距与保护层采高之比)为27m、23.6m、21m,属远距离下保护层,煤层之间岩性为砂岩、砂泥岩互层、粉砂岩、泥岩,该条件下保护效果与参数、首采10保护层工作面瓦斯涌出及被保护72煤层瓦斯抽采法与合理时空参数等诸多问题,有待系统、深入研究。

  ①中组煤被保护围72、81、82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

  ②开采远距离下保护层10煤层时,被保护层中组煤瓦斯治理案;

  ③10煤顶板抽采巷道合理层位确定;

  ④中组煤卸压瓦斯抽采钻合理时空参数的确定;

  ⑤地面钻井抽采采动卸压区瓦斯可行性论证;

  ⑥

  试验考察保护层开采结合瓦斯抽采72煤的保护效果与参数;

  ⑦

  保护层开采煤柱影响区被保护层突出治理案研究与试验。

  (2)地面钻井抽采采动卸压区瓦斯治理技术

  地面钻井采动卸压抽采是美国瓦斯抽采技术中应用最为成功的法之一,在澳大利亚的多矿井应用;近年来我国铁法、、也都成功地对该法进行了应用。该法通常是从地面向开采层上施工直径为300~450mm的垂直钻,终位置一般距开采层顶板5~10m,当顶板垮落后,即可利用钻井从具有大量裂隙的冒落带抽采瓦斯。

  ①地面钻井抽采10煤层采动卸压区瓦斯总体案;

  专业资料

  ②地面钻井位置、直径、间距、负压的设计与优化;

  ③地面钻井的施工工艺与固井技术研究;

  ④地面钻井抽采采动卸压区瓦斯效果考察。

  (3)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瓦斯赋存规律及瓦斯动态预警

  矿煤层瓦斯基本参数相对来说比较欠缺,应对煤层的瓦斯基本参数进行测定,在不同采区、标高分别设点对不同煤层的瓦斯基本参数进行测定,分析矿井瓦斯赋存规律,为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提供基础。

  ①选取不同区域有代表性地点测定各煤层瓦斯基本参数;

  ②分析矿井各瓦斯地质单元的瓦斯赋存规律;

  ③绘制矿井瓦斯地质图。

  (4)门快速揭煤综合技术

  针对矿西翼采区中组煤层瓦斯压力高、瓦斯含量大,突出危险性重等特点,采区开拓巷道揭穿71、81、82煤层采用门揭煤水力化防突措施快速揭穿突出煤层。按照安全工程原理建立了以合理布置巷道与开挖工艺、工序为基础的“四位一体,五步配套”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对于突出煤层,采用如下门揭穿煤层综合防突技术:

  ①用2~3项单一局部性复合防突技术措施来高效消除突出危险;

  ②为避免或减少打钻突出危险性及喷事件,采用变径施工、风

  专业资料

  水联合排渣(岩段大水力排渣、煤段小风力水雾化排渣)工艺;

  ③通过高压扩钻杆沿钻轴向向运动形成对整个钻的径向连续扩,扩大钻直径,提高钻的抽排瓦斯量和抽排效果。

  (5)采掘工作面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的研究

  研究矿井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敏感指标与突出危险性的明显相关性,并能克服测试误差显着区分突出危险与非突出危险。矿井不同煤层的不同区域,其预测指标敏感性及其临界值可能不同。随着开采深度等增加,高地应力、高瓦斯及高温、高强度开采等条件与浅部开采条件发生变化,工作面突出预测技术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矿井采掘工作面必须针对不同煤层的瓦斯地质构造单元、开采技术条件,在充分研究矿井瓦斯地质、突出特点及规律基础上,通过专题研究确定不同瓦斯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下的敏感指标临界值用于指导安全生产。

  ①分析矿井突出主控因素,总结、分析矿井突出特点及规律;

  ②常规的钻预测指标临界值考察确定;

  ③工作面煤层结构稳定性(软分层厚度、煤层破坏类型及其结构指数等)辅助预测指标现场考察试验;

  ④试验瓦斯动态涌出预警,利用矿井瓦斯监控系统计算工作面瓦斯涌出动态指标V30,研究其敏感性及其临界值。

  (6)开采自燃煤层防治自然发火技术

  五沟矿7煤、8煤和10煤均为II类自燃煤层,通过对煤层自然

  专业资料

  发火机理研究,为矿煤层自然发火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依据,研究、试验工艺流程如下:

  实验室实验

  建立数学模型

  现场试验

  验证模型

  调查研究影响自然发火因素

  防灭火效果考察

  现场实施防灭火措施

  设计合理的防灭火措补充完善防灭火措施

  ①煤层自然发火机理研究

  在五沟矿采取煤层煤样,采用升温氧化气体产物测定法、煤吸氧量吸氧速度测定法、煤自燃倾向性测定法、煤样的物理化学分析法、硫化矿物测定法等进行实验研究,建立数学模型及解算法,提出任楼煤矿煤层自然发火规律和建立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法,为矿井煤炭自然发火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依据。

  ②采空区自燃“三带”研究

  采用示踪气体对采空区风流流场监测,确定采空区自燃“三带”和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并研究工作面推进速度、自燃潜伏期之间的关系。

  ③自然发火防灭火措施

  通过对开拓、开采式、煤层开采顺序等研究,确定适合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合理开采式和参数,同时结合通风系统的调整,减少采空区漏风。确定适合矿条件有利于自然发火防治的工作面合理布置参数

  专业资料

  和通风参数。研究以黄泥灌浆、凝胶和三相泡沫灭火材料和注氮相结合的自然发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防灭火密闭快速封闭技术和防灭火临时快速密闭设备。通过试验,形成一整套防治自然发火综合治理体系,通过采用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合理调整开采顺序、井巷布置和通风式,采用灌浆和注氮等措施,消除矿井自然发火事故。

  4、瓦斯治理实施规划

  “十二五”期间,矿2011年~2015年可采煤层采掘接替情况,根据不同煤层瓦斯参数与煤层可抽系数(取值围0.35~0.5,根据五沟矿区煤层透气性系数,取值0.45,被保护层的可抽系数大于该取值围)结合煤层瓦斯规划抽采率计算出年度回采(保护)煤层瓦斯地质储量与可采储量;然后根据矿井瓦斯规划利用率计算得出矿井分年度瓦斯利用量;计算结果见表5-5。

  表5-5矿年度采掘(保护)煤层瓦斯地质储量与可抽储量

  项

  目

  瓦斯地质储量(Mm3)

  瓦斯规划抽采率(%)

  瓦斯可抽储量(Mm3)

  瓦斯规划利用率(%)

  瓦斯规划利用量(Mm3)

  2011a000002012a000002013a0.672450.302500.1512014a4.788502.394551.322015a5.206502.603601.56假设按照1m3瓦斯完全燃烧发热量为39.7MJ,瓦斯锅炉热利用率取值围为0.5~0.9,该处取0.7,因此,瓦斯锅炉1m3瓦斯产生有

  专业资料

  效热量为27.8MJ。由表5-5可以看出,2011~2012年矿井不规划瓦斯利用工程。2013~2015年矿规划建立瓦斯锅炉利用工程,根据各年度瓦斯规划量,产生有效热量分别为4.2×106MJ、3.7×107MJ、4.3×106MJ。

  (三)项目实施年限

  项目计划起止时间为2013年~2016年。

  (四)项目负责部门

  项目的负责部门主要承担单位为矿。

  (五)投资金额

  项目的预计的投资费用共计10722万元,具体如下:

  1、7煤瓦斯治理工程如下:

  地面钻井:6个,每个费用大概400万,共计2400万。

  顶板抽放巷:6890m,每米费用大概8000元,共计5512万。

  抽放钻:522000m,每米平均费用大概35元,共计1827万。

  抽放管路:φ500mm共计1100m,费用176万,φ325mm共计23770m,费用240万。

  费用共计:10155万元。

  2、8煤瓦斯治理工程如下:

  抽放钻:162000m,每米平均费用大概35元,费用合计567万。

  (六)预期效益

  专业资料

  1、经济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西翼中煤组瓦斯得到了综合治理后,采区开采回收率按照81%计,可回采煤炭资源324万吨,煤炭价格按照600元/吨计算,可实现销售收入19.44亿元,经济效益显着,同时,提高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延长了矿产服务年限。

  2、社会、环保效益:瓦斯的主要成分甲烷,是杀伤力最大的温室气体,甲烷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是二氧化炭的21倍,其破坏臭氧层的能力为二氧化炭的7倍,因此减少进入大气的瓦斯量,具有显着的环境效益。瓦斯属于清洁能源,加以利用,不直接排放大气,减少了环境的污染,与火力发电相比,不产生废渣,减少废渣占地与污染。据资料显示,若每年回收利用1亿m3瓦斯,相当减少排放CO21.5Mt,减少烟尘1350t、SO2288t、废渣5850t,有利于大气环境的改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本项目的实施,对矿井西翼中煤组瓦斯抽采后,建立瓦斯锅炉利用工程,不仅释放的7煤8煤煤炭资源,同时对改善环境质量非常有利。

  第二节

  环境治理类工程

  一、工程名称

  南一、南二采区土地复垦及河堤修复工程。

  二、工程容

  矿地处皖北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矿业活动形成的采空区将造成地表沉陷,造成地表径流变更,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特别是地表常年积水,造成耕地绝收。矿积极

  专业资料

  探索绿色开采,实施矸充填开采的同时,定期对塌陷区情况进行监测,并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开展土地复垦工作,同时,对受影响的河堤、输电线路等公共设施,矿出资予以加固、修复。

  1、土地复垦流程

  矿根据矿井具体情况,土地复垦工作流程如下:

  矿土地复垦工作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部分:

  (1)地表下沉形成塌陷区,导致耕地破坏,不能耕种,需进行土地复垦。地下开采结束后需要一段时间地表才能达到稳沉。对于已达到稳沉的塌陷地,可以利用国外成熟的复垦技术进行复垦使之达到可供利用状态。截至2011年底,矿共有塌陷区面积4039.6亩,最大塌陷深度约3.0m,积水区面积约1896.0亩。根据开采计划,规划期2012年~2014年预计塌陷区面积约为10990.4亩,具备复垦条件807.9亩,矿将协助当地政府计划完成复垦646.4亩,土地复垦率80%。随着煤矿资源开采和塌陷区域围、深度的延伸,矿将按照“边生产、边治理”,具备复垦条件一块就复垦一块,持续、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使土地复垦率2006年和2021年分别达到85%和90%以上的目标。

  (2)部分河堤下沉受到损坏,亟需修复。

  当地河堤均为就地取土筑成,受井下开采影响容易发生大幅度沉降,如不对其进行修复,进入汛期后极易出现决堤,将会给百姓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所以河堤修复工作必须提前进行。本次规划

  专业资料

  对矿近期目标期间开采影响的河堤围做出分析,划出将会发生大幅度沉降的河堤区段并计算出区段长度。

  (3)地表下沉导致村庄房屋受到破坏,部分房屋无法居住,村庄亟需搬迁。为了避免出现危及百姓生命安全的事件发生,部分受到地下开采影响较重村庄,需及时搬迁。如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搬迁的村庄,应做好房屋修缮及安全避险工作。本次规划对矿近期规划期间开采影响到的村庄做出分析,并结合矿上村庄搬迁计划,综合得出矿近期规划期期间的村庄搬迁规划。

  2、河堤修复工作

  项目的主要恢复治理容主要如下:

  (1)白尤沟复堤的长度为1440m,预计工程量为60486m3;

  (2)清沟复堤的长度为1720m,预计工程量为54180m3;

  (3)沟、沟复堤的长度为3090m,预计工程量为97335m3;

  (4)取土用地的面积为106亩;

  (5)塌陷区的涵闸3座。

  三、项目实施年限

  矿山对白尤沟、清沟、沟、沟复堤和取土用地,涵闸以及设计、监理等项目,预计2012-2013年完成。

  四、项目负责部门

  项目的负责部门主要承担单位为矿。

  专业资料

  五、投资金额和预期效益

  1、投资金额

  项目的预计的投资费用共计1445.321万元,具体如下:

  (1)白尤沟复堤的预算费用为229.824万元;

  (2)清沟复堤的的预算费用为205.884万元;

  (3)沟、沟复堤的的预算费用为369.873万元;

  (4)取土用地的的预算费用为389.74万元;

  (5)设计与监理的预算费用为100万元;

  (6)塌陷区的涵闸的预算费用为150万元。

  2、预期效益

  环境治理是合理利用土地、增加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的一项重要措施,可改善矿区及矿区附近的生态环境,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有利于改善工农之间关系,保障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第三节

  科技攻关类工程

  一、科技攻关类工程Ⅰ

  (一)工程名称

  五沟选煤厂高灰高煤泥条件下煤泥水系统的适应性研究。

  (二)工程容

  根据五沟矿井井下开采计划,五沟矿前期开采10煤层,该煤层

  专业资料

  煤层厚,原煤灰分较低,煤泥含量适中,选煤厂投产初期原煤灰分只有28%左右。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从2014年开始矿井将逐步开采7煤层,从临近矿井生产情况看,7煤层煤质差,煤泥含量较10煤大,矸易泥化,煤泥灰分增高,届时对选煤厂的煤泥水系统的适应性将是一个峻的考验。从五沟矿近来洗选高灰原煤生产情况来看,五沟选煤厂主选系统通过调节二段旋流器的底流口、浮选系统通过控制药剂制度,可以保证选煤厂的入洗能力和产品质量稳定,但系统的粗精煤泥仅是通过弧形筛脱水回收并未进行分选,由于其产率及灰分大幅提高,重介精煤背灰重,降低了最终精煤综合回收率。系统中中粗尾矿环节由于能力富余大,能够回收浮选后的中粗煤泥,而细煤泥通过两台压滤回收,就目前情况来看回收能力不足,经常造成二段浓缩机压耙,从而影响选煤厂正常生产。本项目拟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试验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高灰分高煤泥条件下的粗煤泥分选及细煤泥回收问题。

  项目研究的主要容如下:

  ①选择适合本厂粗煤泥的处理设备

  目前五沟选煤厂粗煤泥环节仅是通过弧形筛简单回收后根据其灰分情况掺入精煤或者中煤中。设计初期原煤灰分低,设计初期由于煤泥灰分低,完全可以掺入精煤中,而不引起精煤产品质量的变化。随着煤质变差,该部分煤泥灰分已变得很高,如掺入精煤中则必然引起重介精煤背灰,如掺入中煤中,则损失该部分煤泥中的低密度精煤,必然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本研究对五沟的煤质及工艺进行详细研

  专业资料

  究,根据分析结果

  对该部分煤泥是否分选进行详细论证,找出适应质适应处理设备,并对设备性能进行详细研究,以对生产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②五沟选煤厂细煤泥特性研究

  a、煤泥水特性研究

  采集五沟矿原煤及矸样,采用XRD,SEM等现代分析手段进行矿物组成成分的量化分析,根据矿物成分特性分析其泥化特点,从而从源头了解高泥化煤泥水特点;采取选煤厂实际生产过程中煤泥水进行性质分析,包括-5μm的含量、浓度、粒度组成、细粒表面电位、电导率、硬度等性质等进行量化分析,为建立煤泥水特性指标与药剂用量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

  b、高泥化煤泥水处理药剂及工艺的研究

  在掌握高泥化煤泥水特性的基础上,开展适合高泥煤泥水处理药剂的研究;选择优化煤泥水絮凝剂、助滤剂、凝聚剂的种类和用量,建立煤泥水特性与絮凝剂、助滤剂、凝聚剂用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研究不同价位凝聚剂对表面电位的影响规律;试验优化,筛选出有效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助滤剂,明确助滤剂的种类、有效含量、离子度及分子量等指标;进行絮凝剂、凝聚剂、助滤剂的加药点进行优化选择,需考虑到水流速度、加药点间隔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不同煤泥水浓度下絮凝剂、凝聚剂、助滤剂的使用制度;研究确定药剂与煤泥水之间混合强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规律;进行高泥化煤泥水处理

  专业资料

  工艺的优化选择。

  (三)工程实施年限

  项目实施的具体时间见表5-6:

  表5-6项目实施时间

  时间

  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

  2012年6月至五沟选煤厂

  2012年10月

  2012年11月至五沟选煤厂

  2013年2月

  2013年3月至2013年5月

  煤炭工业设计研

  地点

  五沟选煤厂

  试验规模

  进度目标

  资料收集、原煤泥实验室试验

  ##理工大学

  系统分析

  粗煤泥分选设备工业性实验

  性能研究

  煤泥水系统工业性实验

  综合性研究

  研究报告撰写

  究院

  (四)工程负责部门

  项目的承担单位为皖北煤电集团,负责煤质资料收集,提供工业性试验,试样采样;煤炭工业设计研究院:工艺系统理论研究,试验计划编制,报告撰写。

  项目的协作单位为##理工大学,负责工艺系统理论研究、设备性能研究、试验室试验、报告撰写。

  (五)投资金额和预期效益

  1、投资金额

  专业资料

  本项目目前正处在科研阶段,科研费用为295元,具体见表5-7。

  表5-项目预算明细表

  序号

  12345678费用名称

  人工费

  差旅费

  中间试验费

  研发成果论证费

  研发成果评审验收费

  管理费

  设计、资料费

  合计

  金额(万元)

  3568666305518295备注

  2、预期效益

  项目实施后,可保证选煤厂处理能力和产品质量稳定,确保洗水闭路循环。争取提高精煤回收率1%,按选煤厂入选150万吨∕年,精煤售价1500元吨计,可增加销售收入2250万元/年。

  二、科技攻关类工程Ⅱ

  (一)工程名称

  三采区10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

  (二)工程容

  采用现场考察、实验室研究、理论分析等综合研究手段,依照合同规定的研究容和规定、标准,制定符合现场条件的研究案,科学、专业资料

  有效跟踪考察试验数据,准确分析得出科研成果,为其瓦斯治理与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根据有关规选取三采区现场有代表性地点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以及取煤样送研究院瓦斯信息与救灾实验室测定煤质工业分析、真假比重、隙率、瓦斯放散初速度△P、煤的硬度系数f等参数,等测定基本参数,按照标准、规定,科学、客观对矿井三采区10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鉴定结果能够作为指导安全高效防突。项目的主要研究容如下:

  1、调研矿区及矿井10煤层瓦斯地质、开拓开采及其瓦斯灾害等情况;

  2、现场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不少于5个测点),测定矿三采区10煤层煤层瓦斯压力;

  3、现场考察三采区10煤层破坏类型;

  4、实验室测定三采区10煤层瓦斯放散初速度Δp、煤的坚固性系数f;

  5、矿井三采区10煤层(走向向北至F16断层及五沟断层,东及东南以F3断层为界,倾斜(-610m~-300m标高)的突出危险性鉴定。

  (三)项目实施年限

  项目的研究时间:2012年1月~2012年12月。

  (四)项目负责部门

  专业资料

  项目的承担单位为##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矿,主要负责提供技术资料;矿井及试验区的地质、开采、瓦斯、通风及设计所需的技术资料;提供有代表性和有条件的地点,按考察需要配备熟悉地质、通风的技术人员和考察工人,按受托提交的案组织试验案,负责试验工程施工,负责测试考察仪器仪表的准备及相关数据资料的收集,参与技术总结报告的编写。

  项目的协作单位为中煤科工集团研究院,主要负责实施案的制定,现场研究设计,实验室研究;现场技术指导并参与试验考察研究;编写技术报告;对承担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保密。

  (五)投资金额和预期效益

  1、投资金额

  项目科研经费共计215万元,不包括工程费用,详细费用见表5-8。

  表5-项目预算明细表

  序号

  123456费用名称

  人工费

  差旅费

  中间试验费

  研发成果论证费

  管理费

  设计、资料费

  金额(万元)

  25849402822备注

  专业资料

  789科研设备维修费

  其他费用

  合计

  8352152、预期效益

  通过开展“三采区10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项目研究,鉴定结果可以指导三采区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瓦斯治理技术,节省不必要的工程投入及仪器设备,具有显着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研究成果可为五沟矿安全生产提供依据与技术支撑,可在本矿井及恒源公司乃至其它类似条件推广应用,应用前景广阔。

  三、科技攻关类工程Ⅲ

  (一)项目名称

  矿F16断层防水煤柱留设研究

  (二)项目容

  皖北煤电集团矿井田属于煤田临涣矿区,呈南端狭小,北端宽阔的近三角形展布。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轴向由中北部的南北向渐变为南部的北西向的向斜,向斜的轴部呈反S形,其间发育有次一级的背斜。向斜西翼地层走向NW~近SN,南端仰起,地层转为近EW向,东翼地层走几NE。地层倾角一般10°~20°褶皱的轴向在矿井的南部发生旋扭,为NE-NNE向。由于多期构造运动迭加的结果,区东西向大断裂和北东向大断裂纵横交错,形成了多近网状的断块构造。由于断层切割所致,矿井的中部被抬起;北部在五沟断层和F14专业资料

  断层之间以及南部F8断层和F9断层之间形成两个断陷。全井田共发育组合断层19条,均为正断层。其中落差大于等100m的断层7条,小于100m而大于等于50m的断层1条,小于50m而大于等于30m的断层3条,小于30m的8条。断层的展布向以近北东向为主,仅北部边界五沟断层为近东西向,且集中在井田的北部。F16断层为正断层,位于测区西北部边界,错断5煤-奥灰,走向NEE,倾向SSW,倾角70°,落差30-150m,区延展长度2.24Km,地震解释断点52个,其中A级断点27个,B级断点18个,C级断点7个,地震控制程度可靠。

  因此皖北煤电矿与科技大学共同合作开展矿F16断层防水煤柱留设研究项目,合理确定出矿F16断层安全防水煤岩柱尺寸,既能保证生产安全,又不至于因防水煤柱留设过大而造成优质煤炭资源的浪费。

  项目的主要研究容包括:

  1、基础资料分析。首先对矿大的地质背景进行阐述,根据地质背景总结出五沟井田的断层构造一般特征。然后结合现有三维地震资料、钻探资料、井下揭露资料对F16断层进行具体分析,必要时进行补充勘探,根据资料结合井田构造规律确定出F6断层的位置、落差、破碎带性质及其富水(导水)规律等;

  2、根据含断层底板的采场支承压力的分布特征,建立垂直(平行)于断层面推进采场的岩体解析力学模型,对断层塑性破坏机理进

  专业资料

  行阐述。并结合矿地质条件和F16断层具体特征参数,计算出F16断层不同断层煤柱尺寸条件下的断层面活化情况,总结出力学模型推导出的煤柱留设规律;

  3、应用大型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断层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建立底板断裂-渗流耦合计算模型,补充理论推导中未考虑的影响因素,诸如断层破碎带性质、工作面宽度、推进速度、煤层采厚、底板水压等,分析以上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断层活化规律及所需合理煤柱尺寸。

  4、断层两侧常常会有一定距离的附生裂隙带存在,这些裂隙的存在会加大所需安全防水煤柱的尺寸,但是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数值模拟,都难以解决这一问题。课题组根据自发研制的“前端泄漏式多回路注(放)水(气)精确采样系统”积累了数十年的观测资料,并根据观测结果对岩体破碎状态进行了分级,根据F16断层具体形态设计现场观测钻,利用“前端泄漏式多回路注(放)水(气)精确采样系统”对其进行观测,根据观测结果参照分级标准确定断层附生裂隙带的宽度。

  5、总结F16断层活化规律,确定出合理安全防水煤岩柱尺寸。

  (三)项目实施年限

  项目进度安排具体如下:

  1、2012.02~2012.06基础资料分析。结合现有三维地震资料、钻探资料、井下揭露资料、补充勘探资料及现场探测,确定出F16断

  专业资料

  层的位置、落差、破碎带情况及其富水(导水)规律、附生裂隙发育形态等参数,描绘出F16断层的具体形态;

  2、2012.07~2012.0建立垂直(平行)于断层面推进采场的岩体解析力学模型,并结合矿地质条件和F16断层具体特征参数,计算出F16断层不同断层煤柱尺寸条件下的断层面活化情况,总结出力学模型推导出的煤柱留设规律;

  3、2012.09~2012.1基于底板断裂-渗流耦合计算模型的FLAC3D数值模拟分析;

  4、2012.11~2012.12课题总结、鉴定。

  (四)项目负责部门

  项目的承担单位为##矿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项目的整体组织与实施;现场工业试验的组织和实施,参与试验案研究;组织验收。

  项目的协作单位为科技大学,主要负责理论分析研究,编制现场工业试验案,进行技术指导和现场实测;编制试验报告。

  (五)投资金额和预期效益

  1、投资金额

  科研项目的总费用为327.6万元,具体费用见表5-9。

  表5-项目预算明细表

  序号

  1费用名称

  人工费

  金额(万元)

  1备注

  专业资料

  23456789差旅费

  中间试验费

  研发成果论证费

  研发成果评审验收费

  管理费

  设计、资料费

  其他费用

  合计

  9723812.61228327.62、预期效益

  项目总体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断层防水煤柱留设研究是目前几乎每个矿井都要面临的问题,合理煤柱的留设对充分利用和开发煤炭资源,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供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该项目的研究成果的成熟应用将对类似断层防水煤柱的留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必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四、科技攻关类工程Ⅳ

  (一)项目名称

  矿西翼三采区多阶段放水试验及灰岩富水性评价

  (二)项目容

  矿开采煤层深度为-380m(南一采区10煤)和-440m(西一采区7煤),底板太灰水的静止水位标高为11.288m,水压为4~

  专业资料

  4.5Mpa,而且10煤底与群一灰之间厚度平均47.2m,部分地段由于断层错动,隔水层变薄甚至使含水层与煤层对接。因此,矿10煤层底板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太灰水患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2007年5月21日,相邻的界沟煤矿在开采10煤时发生太灰突水,导致矿井停产,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查清西翼三采区10煤层底板灰岩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富水性特征,须通过开展西翼采三区多阶段的底板灰岩放水试验工程,获取大量的试验数据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手段和法,综合评价底板灰岩水的富水性特征、预测安全开采条件下的采区涌水量,为下一步的该采区灰岩水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本项目研究、试验容为:

  1、整理、分析矿区围的地质及水文资料以及矿井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综合分析以往井田和西翼采区的10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组灰岩厚度及奥系灰岩含水层特征参数;

  2、开展西翼三采区的放水试验设计、整理分析和总结放水试验成果;

  3、系统观测试验阶段的地下水动态特征,查明试验围水文地质条件、计算组灰岩含水层参数:

  4、利用结合连通试验,查明不同灰岩含水层(组)之间的水力联系特征,探查采区围断层的导、阻水性;

  5、测试10煤底板隔水层的岩力学参数,评价底板的工程地质条

  专业资料

篇二: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收费

  

  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

  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

  一、现状与形势

  广东省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接处,分布有南岭成矿带、武夷成矿带和粤西-桂东成矿带3条重点成矿区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禀赋居全国中等水平。发现矿产共148种,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01种,矿产地1932处。有色金属、稀有稀土金属及建材非金属等矿产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与开发利用基础。能源矿产、部分大宗矿产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高。金属矿小型矿床多,贫矿与共伴生矿多,控制程度低。

  2016年,我省采矿业产值1069.52亿元,矿产开发带动规模以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总产值11254.79亿元。截止2016年底,全省有效采矿权总数1633个,以开采铁、铜、铅、锌、金、银、高岭土、陶瓷土、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石矿、地热、矿泉水等矿种为主。

  当前部分金属矿山生产规模小,采选工艺较为落后,资源利用水平低,矿业发展结构不尽合理。亟需通过逐步淘汰落后采选工艺,积极引导矿业企业提升集约节约开发水平,推进矿产品深加工,提高矿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竞争力,亟需加快推行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绿色发展模式,引导矿山企业自觉投入绿色矿山建设,促进资源开发利用效

  大中型矿山比例(%)

  20矿山“三率”水平达标率(%)

  90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面积(公顷)

  4100四、重点任务

  (一)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对金属、非金属(不含采石场)、采石场、地热和矿泉水四类矿山制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和考核评分标准,明确矿山环境面貌、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现代化矿山建设、矿地和谐和企业文化形象等绿色矿山建设考核指标,逐步完善后形成我省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二)分类指导,协调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新立采矿权出让过程中,出让机关对照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和相关标准,在出让合同中明确开发方式、资源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土地复垦等相关要求及违约责任,推动新建矿山按照绿色矿山标准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鼓励生产矿山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推动矿山升级改造,逐步建成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矿地和谐的绿色矿山。

  大中型矿山企业应当率先申报绿色矿山,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三)突出重点,建设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选取韶关市仁化县、河源市连平县两个矿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建设我省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编制实施矿产资源规划及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全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打造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生态优良、矿地和谐、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绿色矿业发展样板区。

  (四)生态优先,绿色勘查。从矿产勘查这一源头抓起,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摒弃“成果至上”、“先破坏后治理”等落后的传统勘查理念和方式。注重事前管控,事中事后及时治理。

  按照“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要求,推进勘查技术方法创新,重点研究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勘查适用工程手段,强化物化探无损地表技术运用,消减山地工程工作量。推广应用“以钻代槽”、“一基多孔、一孔多枝”定向钻探等先进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对地面自然生态的扰动和破坏。严格执行绿色勘查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监督评估体系和制度,进一步优化勘查实施方案的勘查评价手段,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和机制,确保绿色勘查得到贯彻落实。

  五、进度安排

  我省力争到2020年,建设2个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250个绿色矿山。依据各地级以上市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矿山数量,地热、矿泉水、大中型矿山比率,将我省绿色矿山建设目标任务分解给各地级以上市(见附件),各地级以上市按照建设目标任务,合理安排本辖区绿色矿山建设进度。

  六、政策措施

  (一)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用好地质矿产调查评价资金,对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内内符合条件的项目适当倾斜。绿色矿山可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优先安排中央和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项目和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奖励资金项目。建立奖励制度,奖励达标的绿色矿山。

  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范围内,持续进行绿色矿山建设技术研究开发及成果转化的企业,符合条件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依法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实行矿产资源支持政策。对实行总量调控矿种的开采指标、矿业权投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优先向绿色矿山安排。符合协议出让情形的矿业权,允许优先以协议方式有偿出让给绿色矿山企业。

  (三)保障绿色矿山建设用地。按照《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管理规定》、《广东省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

  法》的有关规定,将绿色矿山建设所需项目用地纳入规划统筹安排,并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保障新建、改扩建绿色矿山合理的新增建设用地需求。

  对于采矿用地,依法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后,可以采取协议方式出让、租赁或先租后让;采取出让方式供地的,用地者可依据矿山生产周期、开采年限等因素,在不高于法定最高出让年限的前提下,灵活选择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实行弹性出让,并可在土地出让合同中约定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

  支持绿色矿山企业及时复垦盘活存量工矿用地,并与新增建设用地相挂钩。将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与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矿区土壤污染治理、土地整治等工作统筹推进,适用相关试点和支持政策;在符合规划和生态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将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增加的耕地用于耕地占卜平衡。

  对矿山依法开采造成的农用地或其他土地损毁且不可恢复的,按照土地变更工作要求和程序开展实地调查,经专报审查通过后纳入年度变更调查,其中涉及耕地的,据实核减耕地保有量,但不得突破各地控制数上限,涉及基本农田的要补划。

  (四)创新绿色金融扶持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研发适合绿色矿山建设的绿色信贷产品。支持在绿色矿山

  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领域发行绿色债券融资。将绿色矿山信息纳入企业征信系统,作为银行办理信贷业务和其他金融机构服务的重要参考。

  支持政府性担保机构探索设立结构化绿色矿业担保基金,为绿色矿山企业和项目提动增信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成立各类绿色矿业产业基金,为绿色矿山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推动符合条件的绿色矿山企业在境内中小板、创业板和主板上市以及到“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挂牌融资。

  七、组织保障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主动作为。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明确工作机构和人员经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主动与各有关部门协调联系,构建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抓好工作落实。

  (二)分工协作,协调推进。省国土资源厅会同财政、环境保护、质监等有关部门负责我省绿色矿业发展工作的组织推进,确定绿色勘查示范项目,制定绿色矿山建设地方标准,明确配套政策措施,组织市县两级加快推进绿色勘查、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

  市县国土资源、财政、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具体落实,严格依据工作方案,提出具体工作措施,督促矿山企业实施绿色勘查,建设绿色矿山,做好日常监督管理。

  (三)强化监督考核。着重建立社会监督、政府抽查、守信奖励、失信惩戒的监管机制。及时公开绿色矿山名录,纳入企业征信体系,享受相应鼓励政策,接收社会公众的监督,对未履行采矿权出让合同中绿色矿山建设任务的,相关采矿权审批部门按规定及时追究相关违约责任。省国土资源厅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各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绿色矿山建设任务,制定绿色矿山建设考核办法,对各市年度绿色矿山建设进展及成效进行评估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分配土地年度计划指标的参考。

  (四)资金保障。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协调地方财政等部门,安排工作经费,用于开展绿色矿山评估、考核等工作,积极推进辖区内绿色矿山建设,完成建设任务。

篇三: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收费

  

  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实施“矿业富市”战略,切实做好全市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促进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和《x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为指导,以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加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为重点,全面规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工作,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二、工作原则

  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要求,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治理”原则,统筹规划,试点先行,整体推进,实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由末端治理向开发全程分解治理转变。

  三、工作目标

  从x年开始,力争用1年时间完成试点矿山治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研究形成配套绿色矿山建设的激励政策。到x年基本实现“矿产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闭坑矿区生态化”目标,促进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四、工作任务

  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统筹做好新建(改扩建)矿山、生产矿山和关闭矿山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绿色矿山建设目标。

  (一)新建矿山。新建矿山须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功能建设和《x市矿产资源规划》要求,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和条件,严格矿山准入管理,在充分论证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效地质环境保护措施,避免和减轻矿山开采对大气、水资源、耕地、草原、森林等生态系统不利影响和破坏程度的前提下,科学合理进行新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制订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二)生产矿山。引导生产矿山采用合理的开采方式、开采技术和工艺,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鼓励矿山企业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对开发利用工艺、技术和设备不符合有关要求的矿山逐步关闭。按照“谁开发、谁破坏、谁治理”原则,严格落实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主体责任,依法收缴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对具备分期治理条件的矿山,支持企业依据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要求,开展单体或局部环境恢复治理,最大限度降低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三)关闭矿山。对废弃关闭矿山进行科学评价,编制治理规划,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经费支持。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全国工商联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国土资源领域的意见》,按照“谁投资、谁治理、谁受益”原则,对废弃砖厂、沙金过采区、露天煤矿等废弃矿坑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废弃矿山环境治理,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五、实施步骤

  (一)编制规划阶段。根据绿色矿山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针对新建矿山、生产矿山和关闭矿山不同情况,从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保护耕地和矿山地质环境等方面出发,重点突出废弃矿山治理,明确具体工作任务、进度和措施等,科学编制绿色矿山建设规划。

  (二)实施治理阶段。根据绿色矿山建设规划,重点对生产和关闭矿山实施治理,确保生产矿山达到建设要求,重要自然保护区、景观区、居民集中生活区周边和重要交通干线、河流湖泊直观可视范围内较突出的废弃矿山得到治理。

  (三)总结完善阶段。总结经验做法,建立完善的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形成绿色矿山建设配套激励政策。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务局、市煤管局、市安监局为成员单位的x市绿色矿山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二)强化标准建设。逐步完善分地域、分规模、分类型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和有关管理办法,研究探索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依法制定准入条件,为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三)强化责任落实。结合实际情况和矿山特点,抓好绿色矿山建设责任落实,认真做好绿色矿山建设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

  (四)强化协调配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合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五)强化依法行政。各有关部门按照工作职能,结合绿色矿山建设目标和任务,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实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登记制度,加强对矿山设计、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等工作审查,严厉打击破坏矿山地质环境行为。

  (六)强化舆论宣传。采取送法入矿、现场讲解等措施,宣传国家、省有关政策法规,引导矿山企业依法依规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做好绿色矿山建设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政策舆论氛围,征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真正做到“护我环境、惜我资源、利我地方、惠我群众”。

篇四: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收费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章

  前言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1996年8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5、《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发〔2011〕184号);

  6、《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发〔2010〕146号);

  7、《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发[2010]119号);

  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国土资厅函[2011]574号);

  9、《绿色矿山公约》;

  10、《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第三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国土资厅函[2012]423号);

  第二章

  矿山现状

  矿以保护环境、资源利用和社区和谐作为绿色矿山建设的工作核心,以绿色生态助推五沟矿发展的理念为引导,积极探索和践行绿色矿山建设之路,在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和企业文化等九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矿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建矿,矿产资源开发活动按照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较好地完成了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指标,2009年、2010年、2011年采区回采率分别为80.4%、82.3%和81.6%,均高于当年国土部门的核定值,并在国内同类地质条件下煤炭开采中处于先进水平。同时,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坚持探索,开展了含水层下矸石充填开采试验研究工作,可将主采煤层10煤层开采设计留设的60-91m的防水煤岩柱,缩短到18.5m以内,全矿井可盘活呆滞煤量3155万吨,可延长矿井服务年限40年,有效减少塌陷对耕地的破坏,避免矸石对地表生态环境的破坏。据不完全统计,每采出1万吨煤造成3至4亩的塌陷,沉陷有时甚至达8亩,矸石每万吨占地0.8亩,如果矿山全部采用充填开采计,按矿井目前年产150万吨,每年将减少450亩耕地的破坏,对实现矿区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矿煤质属于可选性为较难选~极难选,为提高洗(选)精煤回收率,矿开展了大量的洗(选)工艺改造,主要有优化煤泥重介工艺项目,项目实施后精煤产率提高1.08%,每年可多产精煤39.75万吨。

  二、土地复垦和环境治理

  矿遵循“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在开采过程中,配合地方政府对地表产生沉陷区进行复垦。截至2011年底,矿区采空塌陷影响面积约298hm2,最大塌陷深度3m,其中耕地面积为272.25hm2,住宅用地面积为25.75hm2。主要因位于工业广场北部的首采区(南一区)的10煤层的开采,形成面积545589m2的采空区引起地表塌陷。塌陷区内村庄已完成异地搬迁安置,对搬迁的孙家、胡家老村址562亩已复垦完毕。面积272.25hm2的耕地已按有关规定交纳土地补偿费,其中,塌陷深度0.01~1.5m面积共155.807hm2,具备复垦条件的11hm2已协助当地复垦成耕地,交给当地居民继续耕种;3hm2塌陷深度1.5~3.0m的积水区具备复垦条件,矿方已协助当地整理成塘,剩余113.443hm2的塌陷积水区待复垦。下一步将加大复垦力度,对受影响供电线路、道路、河堤等进行修复、加固。

  同时,矿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建立9960m3/d的矿井水、1200m3/d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采用D1000型花岗岩水膜除尘工艺对锅炉消烟除尘,除尘效率达96%以上。废水、废气排放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加大资源的循环利用,洗(选)煤废水重复率达100%。矿区绿色率占可绿化面积的80%以上。

  三、和谐社区建设

  矿以“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为宗旨,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深入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为主题的帮扶活动。建立企地沟通模式,对采煤塌陷地的破坏的青苗进行了丈量和补偿、塌陷区搬迁、土地复垦等各项工作稳步进行,形成了符合五沟特色的企地沟通机制。

  矿坚持不断的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做大、做强、走远,追求卓越,基业长青”的发展愿景,建立“集团---矿(子公司)---科(区、团队)---班组---个人”五级相互支撑的愿景体系,依据愿景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以此激励员工,凝聚员工的思想,使企业内部形成强大合力,形成符合矿发展的企业文化。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对照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绿色矿山理念需要进一步加强

  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真正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已成为矿山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要把建设绿色矿山的理念贯彻于矿山生产建设的始终,从矿产勘查、矿山规划、建设、开采、选冶、加工,直至矿山闭坑、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全过程,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实施严格的科学管理,实现资源充分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环境、安全生产、社区和谐和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矿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矿将把绿色矿山建设贯穿与日常生产经营之中,以国家级绿色矿山的标准来衡量日常工作,加大绿色矿山的宣传力度,让矿井生产经营者,甚至每一员工都了解绿色矿山、认识绿色矿山,使全矿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绿色矿山的建设中。

  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在绿色矿山建设中,资源综合利用表现在一方面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另一方面则是从根本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矿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偏复杂类,矿井开采技术条件为复杂,地质勘察阶段预计组合断层19个,但在2008年投产以来的生产活动中,南一采区和南二采区实际揭露的断层条数远高于设计值,采区内褶曲和断层极为发育,对生产和资源回收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矿虽已经积极开展采区工作面优化设计、矸石充填开采等手段,最大程度上的回收了矿产资源,减少开采矸石、废石的排放。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矿将采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通过与高校、院所联合攻关、引用新技术等手段,在提高资源回收率、矸石综合利用、瓦斯治理、废水循环使用、提高洗(选)精煤回收率等方面,有计划、分步骤地建设一批重点项目,通过这些重点项目的建设提高矿井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仍需进一步推进

  煤炭开采地表的破坏主要是因采空区引起的地表塌陷,而塌陷达到稳沉一般还需3~4a时间,矿2008年才正式投产,因此,矿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要进一步科学制定复垦计划,采取超前复垦等动态预复垦相结合的治理方法。另外,矿在绿色矿山创建过程中针对废水、废气、塌陷区生态恢复等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下一步矿山将继续加大对瓦斯综合治理、矿井水的循环使用、矸石的综合利用相关工作。同时,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直接经济效益差的工程,因此,矿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集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等各项专项资金,确保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足额的资金保障。

  四、进一步加强和谐社区和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谐社区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矿将以文化建设为主线,着力推行精细化管理、企业文化建塑、员工培训的“三位一体”的煤炭企业管理新模式,根据流程需要设置、优化组织机构,既要结果也关注过程,强调协同和整体(1+1>2),大幅提高组织效率。同时,矿将以绿色矿山建设为契机,推行绿色生态助推五沟矿发展的文化理念。同时,矿将立足关爱企业职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惠民工程,积极做好搬迁新址的配套设施建设,使搬迁新社区成为优美、舒适的美好家园,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沟通机制,努力构建企地和谐的长效机制。

  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要求和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加速转型、夯实煤、煤化工发展基础的战略部署,围绕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以安全生产为主线,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资源消耗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保障,将矿山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资源环境和经济环境与采矿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国家级绿色矿山的建设推进矿发展方式的转型,实现五沟矿发展的资源、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保证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坚持绿色开采,科学优化采矿设计、采场布局,应用充填开采采煤方法,不断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重抓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加大对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改造,加大对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实现矿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

  二、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不断加强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重建,大力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三、坚持科学办矿、科技兴矿,加强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领域的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矿科技进步与创新水平;

  四、坚持矿山发展与社区繁荣共赢,加强企地共建合作,加强惠民工程建设,积极投身于社会和谐建设中,通过开展项目合作和多种形式的活动,努力实现企业发展的双赢;

  五、加强绿色矿山建设长效机制建设,将绿色矿山建设纳入矿山日常生产系统中一并管理,建立和完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责任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构建体现矿自身特色的绿色矿山发展模式。

  第三节

  规划目标

  一、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绿色矿山公约》,绿色矿山建设遵照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的九条标准,以实现矿资源利用集约化、开发方式科学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为总体目标,积极推行“三位一体”的煤炭企业管理新模式和绿色生态助推五沟矿发展的崭新理念,有序推进、分步实施,构建资源、环境和社会效益相协调的矿山发展模式,建立绿色矿山建设长效机制,力争通过三年时间的建设,将矿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绿色矿山企业。

  2、阶段性目标

  近期目标(2012年~2014年):按照国家级绿色矿山的建设要求,结合自身发展特征,开展矿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对照国家级绿色矿山基本条件和相关指标要求,在分析现有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成果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真实施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社区和谐规划建设任务,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类工程、科技攻关类工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类工程以及和谐社区建设类工程,科学、合理、有序的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力争2014年底前完成绿色矿山创建的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并通过国土资源部的评审验收。

  中期目标(2012年~2016年):在开展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巩固绿色矿山创建取得的成果,不断总结、提高、完善,继续实施绿色矿山建设,构建绿色矿山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2016年底完成绿色矿山建设的预期性指标。

  发展展望(2012年~2021年):继续巩固绿色矿山创建取得的成果,将“资源利用集约化、开发方式科学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的绿色矿业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的全过程,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很好地统一起来,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矿山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矿区土地复垦水平全面提升,矿山企业与地方和谐发展,实现矿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

  二、规划期指标体系

  矿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目标分为3年近期目标、5年中期目标和10年发展展望,根据各阶段发展目标,针对绿色矿山建设的9个方面,矿制定了规划期指标,详见表3-1。

  表3-1矿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目标

  规划目标

  指标名称

  采区回采率

  提高洗(选)精煤的回收率

  综采机械化水平

  综掘机械化水平

  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选矿废水重复利用率

  矿井水重复利用率

  煤矸石综合利用率

  原煤生产电耗

  科技创新投入占企业总产值比例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企业文化建设与社区和谐发展

  土地复垦率

  绿化面积占可绿化面积的比值

  指标(现状)

  (近期)

  (中期)

  (展望)

  类型

  81.6%-99%98%100%75%11.96%82.0%1%100%100%100%78%18.59%82.3%1%100%100%100%90%19.70%82.3%1%100%100%100%90%20%预期

  预期

  预期

  预期

  约束

  预期

  预期

  2011年

  2014年

  2015年

  2021年

  25.92kwh/t25.69kwh/t25.19kwh/t25.19kwh/t预期

  1.0%60%80%1.2%80%97%1.3%85%98%1.5%90%98%约束

  预期

  预期

  安全生产培训次数

  36454545预期

  ※矿山土地复垦率:已复垦土地面积与可复垦土地面积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第四章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任务

  第一节

  矿产资源高效开发与合理利用

  一、强化采区建设,优化生产布局,合理开发煤炭资源

  根据矿区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和集团公司发展战略,规划期内,应合理布置生产区域,保证矿煤炭资源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确保矿山开采可持续性,确保15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矿编制了2012年~2015年回采工作面生产接替计划,具体见表4-1。11二、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先进生产工艺,推行资源科学化开采,大力提高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

  重视技术改造,结合实际,鼓励创新,不断优化设计,向现有系统挖潜增效;引进工作面齿轨卡轨车等先进设备,实现采掘全部机械化;规划期内,继续实施矸石充填开采绿色开采项目,对CT103、CT102回采工作面实施矸石充填开采,提高了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又综合利用煤矸石,有效地防止了地表塌陷;对正在开采的CT101充填工作面进行充填及沿空留巷技术管理的优化、创新研究,不断优化矸石充填工艺,最大程度的回收煤炭资源;

  针对矿山以往开采揭露的断层情况与预计不同,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的实际情况,开展断层防水煤柱合理留设研究,通过煤柱的合理留设,即保证回采的安全,又最大程度的回采资源,避免资源浪费。规划期内,完成F16断层防水煤柱留设研究;

  根据实际生产的情况,不断优化选煤工艺,提高资源回收水平,规划期内,根据即将开采的7煤煤质与前期开采的10煤煤质不同,完成选煤厂高灰高煤泥条件下煤泥水系统的适应性研究,提高精煤洗(选)回收率1%以上。

  三、坚持“三废”治用兼顾,加大资源的循环使用。

  转变传统废弃物处置模式,变“治”为“用”,变“废”为“宝”。开展煤矸石充填开采,置换出更多的资源;开展矿井水循环使用项目,计划在规划中期,完成选煤厂直接利用井下污水以及洗水闭路循环,12实现行业“一级闭路循环”。

  第二节

  矿山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

  一、加强矿山环境风险监测,加大环境灾害应急预警机制建设

  矿地处皖北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主要地质环境风险由开采沉陷和矸石堆引起。开采沉陷造成地表径流变更,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特别是地表常年积水,造成耕地绝收,矿将定期对塌陷区情况进行监测,对矿山充填开采项目,建立岩移观测站,开展充填开采地表环境损坏评价;定期巡视矸石山,加强矸石山边坡管理,加大矸石综合利用力度。

  二、矿山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规划

  三、进一步开展矿区绿化工作

  矿矿区绿化以构建矿区立体绿化为目标,用草坪、花坛、绿篱、常青树、落叶乔木和灌木等构成宜人的空间层次;在生产区“见缝插绿”地栽培小灌木和草坪;在主、副井绞车房、压风机房、动筛车间和选煤厂主厂房等处的生产噪声较强,种植具有吸声效果的树种;在矿井工业场地场界外,进矿道路附近密集种植大量的乔木,使得规划期内矿区绿化率达到预期的指标。

  第三节

  科技创新

  一、加大科技投入

  认真贯彻“以科技促生产、以科技保安全、以科技增效益”的工作13宗旨,矿将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方面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力度,推广应用“四新”技术,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创效活动。加大科技创新研发资金投入力度,每年投入资金不低于企业总产值的1%;进一步完善各事业部创新工作室创新激励机制,强化创新工作室创新能力。

  二、建立产、学、研发平台,培养科技人才

  深入开展与高校、研究院的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研发平台。针对矿井的实际问题,与高校、研究院联合攻关和技术开发,引进、消化和吸收各种理论和技术为矿所用,为矿绿色矿山建设所用。规划期内,将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开展《矿含水层下矸石充填开采项目》;与##理工大学联合开展《五沟选煤厂高灰高煤泥条件下煤泥水系统的适应性研究》、《矿西翼三采区多阶段放水试验及灰岩富水性评价》;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开展《矿F16断层防水煤柱留设研究》;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联合开展《矿三采区10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等,以科技促发展,以科技促管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国家绿色矿山发展的引领作用,实现矿煤炭资源的科学化利用。

  三、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把“科技兴矿”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并每两年举行一次科技大会,总结过去,表彰先进,编制科技大会成果汇编手册。加快成果转化,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科研攻关不断向深层次发14展。

  第四节

  节能减排

  一、工艺设备优化、节能

  发展节能减排,构建完整的矿山循环经济产业链,努力促进“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传统生产方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淘汰落后产能,推广机电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引进新型磁选机,脱介筛筛板改造,新型浮选药剂使用,浮选工艺完善,探究生产过程控制减少电耗等,逐步实施,到2020年,努力实现选煤厂吨煤生产成本降低10%,吨原煤生产电耗逐年下降。

  二、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

  提高废弃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加强对废水、瓦斯、煤矸石等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较少污染物排放;为确保矿山废水排放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加强对矿山建设的9960m3/d矿井水及1200m3/d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同时,在规划期中期,开展《选煤厂直接利用井下污水以及洗水闭路循环的实现的研究》,提高矿井水的循环利用水平;加强锅炉消烟除尘设备水膜除尘器的维护,确保其稳定运行,确保排放的废气排放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第Ⅱ时段二类区标准。

  继续开展矸石充填工程,规划期内,对CT103工作面、CT102工作面实施矸石充填开采,实现每年充填开采消耗煤矸石20万吨以15上的目标。同时,进一步探索其他矸石综合利用其他途径,加快现有矸石山的处理,力争消耗生产产生的全部煤矸石,实现煤矿开采无废或少废排放。

  第五节

  社区和谐建设

  一、进一步完善企地协调磋商机制

  进一步加强与矿区周边居民的协调沟通,建立良好的企地磋商协调机制,利用企业自身优势加大企业与地方项目往来,努力寻求双方共赢的项目合作模式,积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加深企地之间的融合。

  二、持续开展惠民工程,创造和谐社区环境

  加强对企业员工的人文关怀,同时,妥善做好镇区居民搬迁的安置工作,对塌陷区搬迁的居民进行妥善安置;及时完成搬迁新址征地及道路征地约2400亩,并对新村址回填、平整压实达到设计标高;对新村址内沟、塘按有关技术要求进行处理,满足建房基础的质量要求;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建设搬迁新址建设,水、电、道路等辅助设施及时安装到位,将搬迁新址打造成为花园式社区,让搬迁居民的生活质量较原来大幅度提高;对开采影响范围内的青苗及时补偿到位;进一步加强对失地困难农民和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第六节

  企业文化建设

  加强矿山内部绿色矿山建设宣传,将绿色矿业的理念贯穿于矿山16日常生产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绿色矿山建设考评机制;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和安全条例;定期开展培训教育,增强员工专业技能水平;拓展企业文化,按照绿色矿山的建设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性,科学、合理、有序的开展绿色矿山企业文化建设,使矿朝着“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的绿色矿山道路前行。

  第五章

  重点工程

  矿根据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目标和工作任务,按照绿色矿山建设的标准统筹安排和部署,重点落实以下四大类工程:

  表5-1重点工程项目情况一览表

  序号

  工程类别

  工程名称

  起止年限

  备注

  为阶段性项目,下一步将继续开展全矿井其他采区的矸石成功天开采

  1含水层下矸石充填开2011~2015资源综合利用类

  采提高回采上限项目

  年

  2环境治理类

  科技攻关类

  西翼中煤组瓦斯抽采2013~2016及综合治理工程

  年

  3南一、南二采区土地2012~2013复垦及河堤修复工程

  选煤厂高灰高煤泥条件下煤泥水系统的适应性研究

  17年

  2012~2013年

  5三采区10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

  F16断层防水煤柱留设研究

  西翼三采区多阶段放2012~2013为阶段性项目,下一步将年

  开展采区工程建设。

  62012~2013为阶段性项目,下一步将年

  开展采区工程建设。

  7水试验及灰岩富水性评价

  2012~2013为阶段性项目,下一步将年

  开展采区工程建设。

  8和谐社区建设类

  ##整体搬迁新址新农2012~2014村建设项目

  年

  第一节

  资源综合利用类工程

  一、资源综合利用类工程Ⅰ

  (一)

  工程名称

  含水层下矸石充填开采提高回采上限项目。

  (二)

  工程内容

  矿主采煤层10煤,煤质为优质焦煤,该煤层上方覆盖272.9m左右的厚松散含水层,特别是其底部平均厚20.7m的第四含水层,直接覆盖在开采煤系露头之上,对煤系地层直接进行渗透补给,给浅部煤层的安全开采构成了明显地威胁。在矿井初步设计中,留设了60~91m的防水煤岩柱,压煤3664.4万t,资源损失严重。

  为进一步开采第四含水砂层下的10煤资源,提高呆滞资源采出率,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矿开展矿含水层下矸石充填开采的研究和试验工作,以期最大限度地安全采出防水煤岩柱所压覆的煤炭资1源,项目以CT101为试采工作面,成功后分采区逐步实施充填开采,最大程度上地回收煤炭资源。项目主要内容如下:

  1、项目科研成果

  本项目由矿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攻关,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数值计算、工业性试验、现场测试等综合方法,开展了:1)充填开采系统设计;2)矸石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3)矸石井上下运输运输系统设计;4)充填开采关键配套设备选型设计;5)矸石充填开采工艺设计;6)充填开采矿压监测及分析;7)充填开采地表沉陷监测及分析;8)垮落带、导水裂隙带高度变化监测方案设计、监测及分析等8项子课题的研究,并以CT101工作面为试验工作面并取得了成功,研究结论为:通过矸石充填开采解决了采煤工作面的采空区充填问题,能有效缓解开采活动对岩层的破坏程度,可置换出水体下压占的呆滞煤炭资源。据初步估算,采用矸石充填开采水体下压煤,可将开采上限提高至基岩强风化带底界,将防砂煤柱留设由矿井初步设计中60~91m缩短至18.5m以内,可使矿能多采出煤炭3155万t,可延长矿井服务年限40年。虽然矸石充填在我国已经获得成功应用,但类似矿这种含水层下长壁矸石充填开采技术实践在国内仍属首次。

  2、试验工作面开采情况

  (1)试验工作面概况

  本工程以CT101为试验工作面,CT101工作面位于矿南一采区1东翼,工作面原设计上限标高为-300m,现设计上限标高为-255m,工作面走向长2337m;倾斜宽60~150m。煤厚0.4~4.66m,平均3.3m,工业储量159.2万吨,可采储量119.4万吨。

  10煤层直接顶板为浅灰色粉、细砂岩,厚约5.8m左右;局部地段会出现伪顶:为少量薄层状泥岩,厚约0~2.3m左右。直接底板为泥岩,含碳质,厚1米左右。老底为条带状粉细砂岩(互层),10煤下约25米为11煤层位,10煤层下距太原组一灰间距为54.4~68.34m,平均59.35m。工作面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层与向斜构造较多;工作面主要充水水源为10煤层上覆的新生界松散含水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和底板灰岩含水层,根据该工作面浅部开采区域四含、三隔的分布规律及其含、隔水特性,依照“三下”采煤规程水体采动等级的划分,确定CT101工作面浅部松散含水层中的第四含水层应属Ⅱ类水体,可以进行留设防砂煤岩柱设计,即不允许垮落带顶点波及该含水层。工作面煤层顶板覆岩类型应属于极软弱~软弱覆岩类型。

  (2)工作面充填开采方案

  整个CT101工作面分两段开采,第一段走向长395m,工作面切眼长度98m(煤壁间),采用后退式一次采全高走向长壁开采方法,全部密实矸石充填采空区管理顶板;第二段工作面长度60~150m,均采用后退式一次采全高走向长壁采煤方法,自然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工作面采用MG300/730-WD型采煤机落煤,采用SGZ800/6302双电机双中心链刮板输送机运煤,顺槽采用SZZ800/200转载机。选用液压支架型号为ZC8000/18/38型液压支架,顺槽端头由单体液压支柱及铰接梁支护。

  工作面主要参数:采高3.5m;面长98m(中段150m、外段60m);工作面走向长2337m(其中矸石充填段395m);矸石充填段工作面日推进2.4m,垮落法开采段日推进7.2m。

  工作面规划充填开采生产能力为1500t/d,150m长壁开采5000t/d。

  CT101工作面浅部基岩面标高为-236.5m,风氧化带厚度为15m;采用综采矸石充填采煤技术需要的防砂安全煤岩柱高度为6.5m;正常垮落法开采需留设防砂煤岩柱高度为20.2m。由此可以确定该区域充填开采上限标高为-243.0m,正常垮落法开采上限标高为-256.7m。因该区域风氧化带厚度为15m,并考虑到本工作面是皖北矿区乃至全国采用综采矸石充填技术提高开采上限的第一个试采工作面,为确保该工作面开采安全稳妥进行,增大其安全系数;同时也为保证采出煤炭质量不受风化影响,确定其开采上限标高为-255m,充填开采下限为-300m,充填开采长度为395m。重新界定后的CT101综采矸石充填工作面防砂煤岩柱实际厚度为18.5m;比按《规程》计算的多留了12m;较按1013工作面实测数值所需留设煤岩柱多留设了12.2m,接近正常全部垮落法开采需留设的防砂煤岩柱高度。因此,在此开采上限内采用综采矸石充填采煤是安全可行的。截至目前,CT101工作面21已成功多回采煤资源18.79万吨,提高了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3、后续工作面实施计划

  规划期内,矿将继续开展CT101工作面矸石充填开采,同时将此技术应用到CT103、CT102工作面的开采,充填开采工程实施主要内容包括:

  (1)充填开采方案

  ①回采工艺

  工艺方式: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作业方式:“三八制”,两班出煤与充填,一班检修。每班2刀,全天4个循环;

  充填方式:“两采一充”,每进两刀煤进行一次充填;

  进刀方式:割三角煤端部斜切进刀;

  循环进尺:0.8m。

  ②采空区矸石充填工艺

  充填支架除具有普通支架相同的支护工作面顶板的作用外,还具备支护充填采空区顶板的功能,并安装有捣实机构以完成对采空区的充填与捣实。后部充填运输机中槽开天窗式,并用支架后部的吊环吊起,每架四个悬挂点,在支架箱体滑槽内滑出800mm的推进步距,每隔一架设置一个天窗放矸石,滑槽两侧安装两个后千斤顶,可以同步打开或关闭天窗。图5-1、图5-2为矸石充填刮板输送机及其布局22图。

  图5-1矸石充填刮板输送机布局图

  图5-2矸石充填刮板输送机

  割煤和充填是同步进行平行作业的,其流程是:工作面每割完一排,支架前移后溜后移,到达预定位置后,开始从机尾向机头充填,整个工作面同时打开三个投料口,当第一个投料口充满后关闭捣实后依次往第二、第三个投料口投料捣实,依次类推。当一排全部充满并捣实后,停止第一轮充填,然后将后溜前移动一个步距,由捣实机构把碴推到指定位置接顶,全部捣实后,再进行下一循环。如图5-3所示。

  图5-3采空区矸石充填示意图

  (2)矸石运输及充填系统初步设计

  ①井上矸石供应系统及投料井

  井上矸石供应系统如图5-4所示。

  a、投料井的结构:投料井采用垂直立井,投料孔直径为Φ1000mm,深度为135m,设计相同规格的两个,其中一个备用。并设一个Φ325的通风孔。

  b、井筒钢管结构:采用Φ1000mm×12mm的无缝钢管,钢管与钻孔之间孔隙用200#水泥砂浆灌注,一方面固定钢管,另一方面防止地下水进入管内。

  23c、缓冲装置:投料井底设一机械式缓冲装置,通过弹簧减缓冲击,经刮板输送机将矸石送上皮带输送机。

  图5-4井上矸石运输系统

  ②井下矸石运输方案

  运输路线:投料仓→投料运输巷→工作面回风顺槽→充填工作面。

  运输设备:井下运输巷采用四部SD-800胶带输送机,其中顺槽中采用中间轮驱动的可伸缩胶带输送机,将矸石直接运上液压支架尾梁下的充填刮板输送机。

  如图5-5、图5-6所示。

  ③井下掘进矸石运输方案

  充填矸石由各采区掘进工作面通过矿车运输至南一采区运矸车场,经翻车机卸载→运矸刮板输送机→破碎机→矸石仓→矸石运输胶带输送机→转载工作面回风顺槽胶带输送机→1011工作面架后矸石充填刮板输送机→采空区。

  ④充填工作面的矸石运输及充填

  运输设备:充填刮板输送机,采用经过改装的SGB730/200型刮板输送机。

  运输方式:充填刮板输送机悬挂在支架尾梁下,通过槽板上的漏矸孔将矸石落下。

  24压紧方式:当矸石堆积到一定高度后,下刮板可对矸石进行铺平,在反作用力下将溜槽抬起,并通过支架后方的液压铲板将矸石推满采空区,并进行夯实。

  图5-5井下矸石运输系统

  图5-6顺槽矸石运输系统

  (3)项目主要工程量

  CT103、CT102充填开采工作面巷道开拓、充填钻孔等施工工程量2630米,主要设备技术参数见表5-2。

  (三)项目实施年限

  2011年~2015年;分期开展,其中CT101工作面2011年~2012年,CT103工作面2012年~2014年,CT102工作面2014年~2015年。

  (四)项目负责部门

  项目的承担单位为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

  (五)投资金额

  矿含水层下矸石充填开采试验研究经费概算(不包括工程费用),其总费用2.5亿元,其中工程费用2.4亿元;设备购置安装900万元,其中部分设备可重复使用;其他费用100万元。

  (六)预期效益

  1、经济效益:CT101、CT103、CT102工作面通过充填开采后,25合计可多回采煤炭资源65万吨,10煤层常规综采的吨煤成本为323元,吨煤销售价格为650元;预计CT103工作面采用综采矸石充填技术比常规综采需增加吨煤成本约130元/t。由此可以估计,多产生的销售产值为4.2亿元,直接经济效益为1.28亿元。

  2、社会、环境效益:矸石充填开采避免了矸石对地表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矸石地面排放和堆积对耕地的侵占,消除矸石自燃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矸石充填能够大幅度减轻地表塌陷,保护地面建筑物和农田,实现矿区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我国矸石充填已经获得成功应用,但类似矿这种含水层下长壁矸石充填开采技术实践仍属首次。本项目的实施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奠定了技术和实践基础,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二、资源综合利用类工程Ⅱ

  (一)工程名称

  西翼中煤组瓦斯抽采及综合治理工程

  (二)工程内容

  1、背景介绍

  矿矿井煤层自上而下有5、71、72、81、82及10煤层,矿井西翼中煤组煤层为72、81、82煤层,可采储量约400万吨,。根据《矿西翼采区开拓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报告》,分煤层预测结果如下:5、71、10煤无突出危险性,72、81、82煤具有突出危险性。另外根据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试验室鉴定72、81煤层为突出煤26层,82煤层距离81煤层较近,平均只有7m,82煤层按突出煤层管理。

  目前,矿井西翼采区10煤层正在开拓中,中组煤层瓦斯含量高,打钻存在喷孔、夹钻等突出预兆,具有突出危险。三条下山已经揭过中组煤72、81、82煤层,各煤层实测瓦斯压力分别为1.9MPa、1.7MPa、0.45MPa,瓦斯含量分别为10.03m3/t、8.5m3/t、3.65m3/t。“十二五”期间矿井西翼采区只开采10煤层不涉及中组煤层的开采,10煤层作为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需要考虑中组煤层卸压瓦斯抽采及利用。

  2、瓦斯治理实施方案

  (1)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瓦斯治理方案

  矿井主采煤层72、81、82赋存及中组煤层瓦斯含量高,具有突出危险;下组煤10煤赋存稳定,目前开采南一采区范围无突出危险;南二及西翼采区预计突出危险小。从接替及瓦斯治理综合分析,通过开采下组煤10煤来保护中组煤为最佳方案。有10煤的区域,优先开采10煤层对中组煤进行保护,然后开采72煤对81、82煤层进行保护,并对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采区巷道布置、开采方法及瓦斯治理工程进行系统优化设计。

  ①远距离穿层钻孔抽采卸压瓦斯

  矿井开采10煤层作为下保护层时,通过底抽巷及穿层钻孔抽采远距离被保护层卸压瓦斯,消除被保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为被保护层的安全采掘创造条件,见图5-1。

  2图5-1岩层移动及穿层钻孔抽采瓦斯原理图

  ②地面钻井抽采采动区卸压瓦斯

  矿井第四系地层厚度51.7~91.6m,平均74.2m,煤系地层无较大的含水层,有较理想的施工地面钻井的条件。地面钻井抽采瓦斯方法原理是在被保护层工作面对应的地面施工一大直径钻孔,钻孔穿透被保护层,在保护层开采过后,被保护层煤层瓦斯得到卸压,在地面直接抽采被保护层的卸压瓦斯,降低瓦斯含量,消除突出危险。地面钻井抽采采动卸压区瓦斯,见图5-2示。

  图5-2地面钻井抽采被保护层采动卸压瓦斯示意图

  地面钻孔布置在沿煤层倾斜方向距保护层工作面回风巷50m左右的位置,在倾向上只需布置一个钻孔。钻孔的有效抽采半径在考察之前按200m计算,根据工作面的走向长度确定被保护层工作面所需的地面钻井数量。

  ③未保护区及煤柱影响区两级“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技术

  矿井通过远距离下保护层10煤层开采保护71、81、82煤层,对于保护区域利用地面钻孔与穿层钻孔消除保护区域的突出危险,对于未保护区域采用工作面顺层钻孔消除其突出危险,对于特殊未保护与煤柱影响区域采用条带顺层钻孔消除其条带的突出危险。则未保护区域工作面顺层钻孔瓦斯抽采设计方案平面见图5-3,特殊未保护与煤柱影响区域煤巷条带顺层钻孔瓦斯抽采设计方案平、剖面见图5-4。

  图5-3被保护层工作面未保护区域顺层钻孔瓦斯抽采设计方案示意图

  2—平面图

  b—剖面图

  图5-4未保护区顺层钻孔煤巷条带瓦斯抽采设计方案平、剖面示意图

  3、瓦斯治理专题研究

  针对矿井开采远距离下保护层10煤,中组煤联合开采治理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必须加强科研工作,不断完善矿井瓦斯治理方案,形成适合矿井的瓦斯治理技术体系。

  (1)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矿10煤层位于中组煤72、81、82煤层下方平均垂距103.1、90、80m,相对层间距(平均层间距与保护层采高之比)为27m、23.6m、21m,属远距离下保护层,煤层之间岩性为砂岩、砂泥岩互层、粉砂岩、泥岩,该条件下保护效果与参数、首采10保护层工作面瓦斯涌出及被保护72煤层瓦斯抽采方法与合理时空参数等诸多问题,有待系统、深入研究。

  ①中组煤被保护范围72、81、82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

  ②开采远距离下保护层10煤层时,被保护层中组煤瓦斯治理方案;

  ③10煤顶板抽采巷道合理层位确定;

  ④中组煤卸压瓦斯抽采钻孔合理时空参数的确定;

  2⑤

  地面钻井抽采采动卸压区瓦斯可行性论证;

  ⑥

  试验考察保护层开采结合瓦斯抽采72煤的保护效果与参数;

  ⑦

  保护层开采煤柱影响区被保护层突出治理方案研究与试验。

  (2)地面钻井抽采采动卸压区瓦斯治理技术

  地面钻井采动卸压抽采是美国瓦斯抽采技术中应用最为成功的方法之一,在澳大利亚的许多矿井应用;近年来我国铁法、淮北、淮南也都成功地对该方法进行了应用。该方法通常是从地面向开采层上方施工直径为300~450mm的垂直钻孔,终孔位置一般距开采层顶板5~10m,当顶板垮落后,即可利用钻井从具有大量裂隙的冒落带抽采瓦斯。

  ①地面钻井抽采10煤层采动卸压区瓦斯总体方案;

  ②地面钻井位置、直径、间距、负压的设计与优化;

  ③地面钻井的施工工艺与固井技术研究;

  ④地面钻井抽采采动卸压区瓦斯效果考察。

  (3)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瓦斯赋存规律及瓦斯动态预警

  矿煤层瓦斯基本参数相对来说比较欠缺,应对煤层的瓦斯基本参数进行测定,在不同采区、标高分别设点对不同煤层的瓦斯基本参数进行测定,分析矿井瓦斯赋存规律,为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提供基础。

  ①选取不同区域有代表性地点测定各煤层瓦斯基本参数;

  ②分析矿井各瓦斯地质单元的瓦斯赋存规律;

  3③

  绘制矿井瓦斯地质图。

  (4)石门快速揭煤综合技术

  针对矿西翼采区中组煤层瓦斯压力高、瓦斯含量大,突出危险性严重等特点,采区开拓巷道揭穿71、81、82煤层采用石门揭煤水力化防突措施快速揭穿突出煤层。按照安全工程原理建立了以合理布置巷道与开挖工艺、工序为基础的“四位一体,五步配套”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对于突出煤层,采用如下石门揭穿煤层综合防突技术:

  ①用2~3项单一局部性复合防突技术措施来高效消除突出危险;

  ②为避免或减少打钻突出危险性及喷孔事件,采用变径施工、风水联合排渣(岩孔段大孔水力排渣、煤孔段小孔风力水雾化排渣)工艺;

  ③通过高压扩孔钻杆沿钻孔轴向方向运动形成对整个钻孔的径向连续扩孔,扩大钻孔直径,提高钻孔的抽排瓦斯量和抽排效果。

  (5)采掘工作面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的研究

  研究矿井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敏感指标与突出危险性的明显相关性,并能克服测试误差显著区分突出危险与非突出危险。矿井不同煤层的不同区域,其预测指标敏感性及其临界值可能不同。随着开采深度等增加,高地应力、高瓦斯及高温、高强度开采等条件与浅部开采条件发生变化,工作面突出预测技术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矿井采31掘工作面必须针对不同煤层的瓦斯地质构造单元、开采技术条件,在充分研究矿井瓦斯地质、突出特点及规律基础上,通过专题研究确定不同瓦斯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下的敏感指标临界值用于指导安全生产。

  ①分析矿井突出主控因素,总结、分析矿井突出特点及规律;

  ②常规的钻孔预测指标临界值考察确定;

  ③工作面煤层结构稳定性(软分层厚度、煤层破坏类型及其结构指数等)辅助预测指标现场考察试验;

  ④试验瓦斯动态涌出预警,利用矿井瓦斯监控系统计算工作面瓦斯涌出动态指标V30,研究其敏感性及其临界值。

  (6)开采自燃煤层防治自然发火技术

  五沟矿7煤、8煤和10煤均为II类自燃煤层,通过对煤层自然发火机理研究,为矿煤层自然发火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依据,研究、试验工艺流程如下:

  实验室实验

  建立数学模型

  现场试验

  验证模型

  调查研究影响自然发火因素

  防灭火效果考察

  现场实施防灭火措施

  设计合理的防灭火措补充完善防灭火措施

  ①煤层自然发火机理研究

  在五沟矿采取煤层煤样,采用升温氧化气体产物测定法、煤吸氧32量吸氧速度测定法、煤自燃倾向性测定法、煤样的物理化学分析法、硫化矿物测定法等进行实验研究,建立数学模型及解算方法,提出任楼煤矿煤层自然发火规律和建立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方法,为矿井煤炭自然发火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依据。

  ②采空区自燃“三带”研究

  采用示踪气体对采空区风流流场监测,确定采空区自燃“三带”和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并研究工作面推进速度、自燃潜伏期之间的关系。

  ③自然发火防灭火措施

  通过对开拓、开采方式、煤层开采顺序等研究,确定适合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合理开采方式和参数,同时结合通风系统的调整,减少采空区漏风。确定适合矿条件有利于自然发火防治的工作面合理布置参数和通风参数。研究以黄泥灌浆、凝胶和三相泡沫灭火材料和注氮相结合的自然发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防灭火密闭快速封闭技术和防灭火临时快速密闭设备。通过试验,形成一整套防治自然发火综合治理体系,通过采用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合理调整开采顺序、井巷布置和通风方式,采用灌浆和注氮等措施,消除矿井自然发火事故。

  4、瓦斯治理实施规划

  “十二五”期间,矿2011年~2015年可采煤层采掘接替情况,根据不同煤层瓦斯参数与煤层可抽系数(取值范围0.35~0.5,根据五沟矿区煤层透气性系数,取值0.45,被保护层的可抽系数大于该取33值范围)结合煤层瓦斯规划抽采率计算出年度回采(保护)煤层瓦斯地质储量与可采储量;然后根据矿井瓦斯规划利用率计算得出矿井分年度瓦斯利用量;计算结果见表5-5。

  表5-5矿年度采掘(保护)煤层瓦斯地质储量与可抽储量

  项

  目

  瓦斯地质储量(Mm3)

  瓦斯规划抽采率(%)

  瓦斯可抽储量(Mm3)

  瓦斯规划利用率(%)

  瓦斯规划利用量(Mm3)

  2011a000002012a000002013a0.672450.302500.1512014a4.788502.394551.322015a5.206502.603601.56假设按照1m3瓦斯完全燃烧发热量为39.7MJ,瓦斯锅炉热利用率取值范围为0.5~0.9,该处取0.7,因此,瓦斯锅炉1m3瓦斯产生有效热量为27.8MJ。由表5-5可以看出,2011~2012年矿井不规划瓦斯利用工程。2013~2015年矿规划建立瓦斯锅炉利用工程,根据各年度瓦斯规划量,产生有效热量分别为4.2×106MJ、3.7×107MJ、4.3×106MJ。

  (三)项目实施年限

  项目计划起止时间为2013年~2016年。

  (四)项目负责部门

  项目的负责部门主要承担单位为矿。

  (五)投资金额

  项目的预计的投资费用共计10722万元,具体如下:

  341、7煤瓦斯治理工程如下:

  地面钻井:6个,每个费用大概400万,共计2400万。

  顶板抽放巷:6890m,每米费用大概8000元,共计5512万。

  抽放钻孔:522000m,每米平均费用大概35元,共计1827万。

  抽放管路:φ500mm共计1100m,费用176万,φ325mm共计23770m,费用240万。

  费用共计:10155万元。

  2、8煤瓦斯治理工程如下:

  抽放钻孔:162000m,每米平均费用大概35元,费用合计567万。

  (六)预期效益

  1、经济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西翼中煤组瓦斯得到了综合治理后,采区开采回收率按照81%计,可回采煤炭资源324万吨,煤炭价格按照600元/吨计算,可实现销售收入19.44亿元,经济效益显著,同时,提高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延长了矿产服务年限。

  2、社会、环保效益:瓦斯的主要成分甲烷,是杀伤力最大的温室气体,甲烷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是二氧化炭的21倍,其破坏臭氧层的能力为二氧化炭的7倍,因此减少进入大气的瓦斯量,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瓦斯属于清洁能源,加以利用,不直接排放大气,减少了环境的污染,与火力发电相比,不产生废渣,减少废渣占地与污染。35据资料显示,若每年回收利用1亿m3瓦斯,相当减少排放CO21.5Mt,减少烟尘1350t、SO2288t、废渣5850t,有利于大气环境的改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本项目的实施,对矿井西翼中煤组瓦斯抽采后,建立瓦斯锅炉利用工程,不仅释放的7煤8煤煤炭资源,同时对改善环境质量非常有利。

  第二节

  环境治理类工程

  一、工程名称

  南一、南二采区土地复垦及河堤修复工程。

  二、工程内容

  矿地处皖北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矿业活动形成的采空区将造成地表沉陷,造成地表径流变更,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特别是地表常年积水,造成耕地绝收。矿积极探索绿色开采,实施矸石充填开采的同时,定期对塌陷区情况进行监测,并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开展土地复垦工作,同时,对受影响的河堤、输电线路等公共设施,矿出资予以加固、修复。

  1、土地复垦流程

  矿根据矿井具体情况,土地复垦工作流程如下:

  矿土地复垦工作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部分:

  (1)地表下沉形成塌陷区,导致耕地破坏,不能耕种,需进行土地复垦。地下开采结束后需要一段时间地表才能达到稳沉。对于已36达到稳沉的塌陷地,可以利用国内外成熟的复垦技术进行复垦使之达到可供利用状态。截至2011年底,矿共有塌陷区面积4039.6亩,最大塌陷深度约3.0m,积水区面积约1896.0亩。根据开采计划,规划期2012年~2014年预计塌陷区面积约为10990.4亩,具备复垦条件807.9亩,矿将协助当地政府计划完成复垦646.4亩,土地复垦率80%。随着煤矿资源开采和塌陷区域范围、深度的延伸,矿将按照“边生产、边治理”,具备复垦条件一块就复垦一块,持续、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使土地复垦率2006年和2021年分别达到85%和90%以上的目标。

  (2)部分河堤下沉受到损坏,亟需修复。

  当地河堤均为就地取土筑成,受井下开采影响容易发生大幅度沉降,如不对其进行修复,进入汛期后极易出现决堤,将会给百姓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所以河堤修复工作必须提前进行。本次规划对矿近期目标期间开采影响的河堤范围做出分析,划出将会发生大幅度沉降的河堤区段并计算出区段长度。

  (3)地表下沉导致村庄房屋受到破坏,部分房屋无法居住,村庄亟需搬迁。为了避免出现危及百姓生命安全的事件发生,部分受到地下开采影响较严重村庄,需及时搬迁。如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搬迁的村庄,应做好房屋修缮及安全避险工作。本次规划对矿近期规划期间开采影响到的村庄做出分析,并结合矿上村庄搬迁计划,综合得出矿近期规划期期间的村庄搬迁规划。

  32、河堤修复工作

  项目的主要恢复治理内容主要如下:

  (1)白尤沟复堤的长度为1440m,预计工程量为60486m3;

  (2)清沟复堤的长度为1720m,预计工程量为54180m3;

  (3)胡沟、张沟复堤的长度为3090m,预计工程量为97335m3;

  (4)取土用地的面积为106亩;

  (5)塌陷区内的涵闸3座。

  三、项目实施年限

  矿山对白尤沟、清沟、胡沟、张沟复堤和取土用地,涵闸以及设计、监理等项目,预计2012-2013年完成。

  四、项目负责部门

  项目的负责部门主要承担单位为矿。

  五、投资金额和预期效益

  1、投资金额

  项目的预计的投资费用共计1445.321万元,具体如下:

  (1)白尤沟复堤的预算费用为229.824万元;

  (2)清沟复堤的的预算费用为205.884万元;

  (3)胡沟、张沟复堤的的预算费用为369.873万元;

  (4)取土用地的的预算费用为389.74万元;

  3(5)设计与监理的预算费用为100万元;

  (6)塌陷区内的涵闸的预算费用为150万元。

  2、预期效益

  环境治理是合理利用土地、增加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的一项重要措施,可改善矿区及矿区附近的生态环境,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有利于改善工农之间关系,保障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第三节

  科技攻关类工程

  一、科技攻关类工程Ⅰ

  (一)工程名称

  五沟选煤厂高灰高煤泥条件下煤泥水系统的适应性研究。

  (二)工程内容

  根据五沟矿井井下开采计划,五沟矿前期开采10煤层,该煤层煤层厚,原煤灰分较低,煤泥含量适中,选煤厂投产初期原煤灰分只有28%左右。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从2014年开始矿井将逐步开采7煤层,从临近矿井生产情况看,7煤层煤质差,煤泥含量较10煤大,矸石易泥化,煤泥灰分增高,届时对选煤厂的煤泥水系统的适应性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从五沟矿近来洗选高灰原煤生产情况来看,五沟选煤厂主选系统通过调节二段旋流器的底流口、浮选系统通过控制药剂制度,可以保证选煤厂的入洗能力和产品质量稳定,但系统内的粗精煤泥仅是通过弧形筛脱水回收并未进行分选,由于其产率及灰分大3幅提高,重介精煤背灰严重,降低了最终精煤综合回收率。系统中中粗尾矿环节由于能力富余大,能够回收浮选后的中粗煤泥,而细煤泥通过两台压滤回收,就目前情况来看回收能力不足,经常造成二段浓缩机压耙,从而影响选煤厂正常生产。本项目拟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试验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高灰分高煤泥条件下的粗煤泥分选及细煤泥回收问题。

  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选择适合本厂粗煤泥的处理设备

  目前五沟选煤厂粗煤泥环节仅是通过弧形筛简单回收后根据其灰分情况掺入精煤或者中煤中。设计初期原煤灰分低,设计初期由于煤泥灰分低,完全可以掺入精煤中,而不引起精煤产品质量的变化。随着煤质变差,该部分煤泥灰分已变得很高,如掺入精煤中则必然引起重介精煤背灰,如掺入中煤中,则损失该部分煤泥中的低密度精煤,必然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本研究对五沟的煤质及工艺进行详细研究,根据分析结果

  对该部分煤泥是否分选进行详细论证,找出适应质适应处理设备,并对设备性能进行详细研究,以对生产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②五沟选煤厂细煤泥特性研究

  a、煤泥水特性研究

  采集五沟矿原煤及矸石样,采用XRD,SEM等现代分析手段进行矿物组成成分的量化分析,根据矿物成分特性分析其泥化特点,从4而从源头了解高泥化煤泥水特点;采取选煤厂实际生产过程中煤泥水进行性质分析,包括-5μm的含量、浓度、粒度组成、细粒表面电位、电导率、硬度等性质等进行量化分析,为建立煤泥水特性指标与药剂用量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

  b、高泥化煤泥水处理药剂及工艺的研究

  在掌握高泥化煤泥水特性的基础上,开展适合高泥煤泥水处理药剂的研究;选择优化煤泥水絮凝剂、助滤剂、凝聚剂的种类和用量,建立煤泥水特性与絮凝剂、助滤剂、凝聚剂用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研究不同价位凝聚剂对表面电位的影响规律;试验优化,筛选出有效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助滤剂,明确助滤剂的种类、有效含量、离子度及分子量等指标;进行絮凝剂、凝聚剂、助滤剂的加药点进行优化选择,需考虑到水流速度、加药点间隔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不同煤泥水浓度下絮凝剂、凝聚剂、助滤剂的使用制度;研究确定药剂与煤泥水之间混合强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规律;进行高泥化煤泥水处理工艺的优化选择。

  (三)工程实施年限

  项目实施的具体时间见表5-6:

  表5-6项目实施时间

  时间

  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

  2012年6月至2012年10月

  地点

  五沟选煤厂

  ##理工大学

  五沟选煤厂

  试验规模

  实验室试验

  工业性实验

  进度目标

  资料收集、原煤泥系统分析

  粗煤泥分选设备性能研究

  41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

  2013年3月至2013年5月

  五沟选煤厂

  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

  工业性实验

  煤泥水系统综合性研究

  研究报告撰写

  (四)工程负责部门

  项目的承担单位为皖北煤电集团,负责煤质资料收集,提供工业性试验,试样采样;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工艺系统理论研究,试验计划编制,报告撰写。

  项目的协作单位为##理工大学,负责工艺系统理论研究、设备性能研究、试验室试验、报告撰写。

  (五)投资金额和预期效益

  1、投资金额

  本项目目前正处在科研阶段,科研费用为295元,具体见表5-7。

  表5-项目预算明细表

  序号

  12345678费用名称

  人工费

  差旅费

  中间试验费

  研发成果论证费

  研发成果评审验收费

  管理费

  设计、资料费

  合计

  金额(万元)

  3568666305518295备注

  2、预期效益

  42项目实施后,可保证选煤厂处理能力和产品质量稳定,确保洗水闭路循环。争取提高精煤回收率1%,按选煤厂入选150万吨∕年,精煤售价1500元吨计,可增加销售收入2250万元/年。

  二、科技攻关类工程Ⅱ

  (一)工程名称

  三采区10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

  (二)工程内容

  采用现场考察、实验室研究、理论分析等综合研究手段,依照合同规定的研究内容和国家规定、标准,制定符合现场条件的研究方案,科学、有效跟踪考察试验数据,准确分析得出科研成果,为其瓦斯治理与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根据有关规范选取三采区现场有代表性地点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以及取煤样送重庆研究院国家瓦斯信息与救灾实验室测定煤质工业分析、真假比重、孔隙率、瓦斯放散初速度△P、煤的硬度系数f等参数,等测定基本参数,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科学、客观对矿井三采区10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鉴定结果能够作为指导安全高效防突。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调研矿区及矿井10煤层瓦斯地质、开拓开采及其瓦斯灾害等情况;

  2、现场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不少于5个测点),测定矿三采区4310煤层煤层瓦斯压力;

  3、现场考察三采区10煤层破坏类型;

  4、实验室测定三采区10煤层瓦斯放散初速度Δp、煤的坚固性系数f;

  5、矿井三采区10煤层(走向方向北至F16断层及五沟断层,东及东南以F3断层为界,倾斜(-610m~-300m标高)的突出危险性鉴定。

  (三)项目实施年限

  项目的研究时间:2012年1月~2012年12月。

  (四)项目负责部门

  项目的承担单位为##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矿,主要负责提供技术资料;矿井及试验区的地质、开采、瓦斯、通风及设计所需的技术资料;提供有代表性和有条件的地点,按考察需要配备熟悉地质、通风的技术人员和考察工人,按受托方提交的方案组织试验方案,负责试验工程施工,负责测试考察仪器仪表的准备及相关数据资料的收集,参与技术总结报告的编写。

  项目的协作单位为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主要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现场研究设计,实验室研究;现场技术指导并参与试验考察研究;编写技术报告;对承担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保密。

  (五)投资金额和预期效益

  441、投资金额

  项目科研经费共计215万元,不包括工程费用,详细费用见表5-8。

  表5-项目预算明细表

  序号

  123456789费用名称

  人工费

  差旅费

  中间试验费

  研发成果论证费

  管理费

  设计、资料费

  科研设备维修费

  其他费用

  合计

  金额(万元)

  25849402822835215备注

  2、预期效益

  通过开展“三采区10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项目研究,鉴定结果可以指导三采区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瓦斯治理技术,节省不必要的工程投入及仪器设备,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研究成果可为五沟矿安全生产提供依据与技术支撑,可在本矿井及恒源公司乃至其它类似条件推广应用,应用前景广阔。

  三、科技攻关类工程Ⅲ

  (一)项目名称

  45矿F16断层防水煤柱留设研究

  (二)项目内容

  皖北煤电集团矿井田属于淮北煤田临涣矿区,呈南端狭小,北端宽阔的近三角形展布。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轴向由中北部的南北向渐变为南部的北西向的向斜,向斜的轴部呈反S形,其间发育有次一级的背斜。向斜西翼地层走向NW~近SN,南端仰起,地层转为近EW向,东翼地层走几NE。地层倾角一般10°~20°褶皱的轴向在矿井的南部发生旋扭,为NE-NNE向。由于多期构造运动迭加的结果,区内东西向大断裂和北东向大断裂纵横交错,形成了许多近网状的断块构造。由于断层切割所致,矿井的中部被抬起;北部在五沟断层和F14断层之间以及南部F8断层和F9断层之间形成两个断陷。全井田共发育组合断层19条,均为正断层。其中落差大于等100m的断层7条,小于100m而大于等于50m的断层1条,小于50m而大于等于30m的断层3条,小于30m的8条。断层的展布方向以近北东向为主,仅北部边界五沟断层为近东西向,且集中在井田的北部。F16断层为正断层,位于测区西北部边界,错断5煤-奥灰,走向NEE,倾向SSW,倾角70°,落差30-150m,区内延展长度2.24Km,地震解释断点52个,其中A级断点27个,B级断点18个,C级断点7个,地震控制程度可靠。

  因此皖北煤电矿与山东科技大学共同合作开展矿F16断层防水煤柱留设研究项目,合理确定出矿F16断层安全防水煤岩柱尺寸,既46能保证生产安全,又不至于因防水煤柱留设过大而造成优质煤炭资源的浪费。

  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基础资料分析。首先对矿大的地质背景进行阐述,根据地质背景总结出五沟井田的断层构造一般特征。然后结合现有三维地震资料、钻探资料、井下揭露资料对F16断层进行具体分析,必要时进行补充勘探,根据资料结合井田构造规律确定出F6断层的位置、落差、破碎带性质及其富水(导水)规律等;

  2、根据含断层底板的采场支承压力的分布特征,建立垂直(平行)于断层面推进采场的岩体解析力学模型,对断层塑性破坏机理进行阐述。并结合矿地质条件和F16断层具体特征参数,计算出F16断层不同断层煤柱尺寸条件下的断层面活化情况,总结出力学模型推导出的煤柱留设规律;

  3、应用大型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断层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建立底板断裂-渗流耦合计算模型,补充理论推导中未考虑的影响因素,诸如断层破碎带性质、工作面宽度、推进速度、煤层采厚、底板水压等,分析以上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断层活化规律及所需合理煤柱尺寸。

  4、断层两侧常常会有一定距离的附生裂隙带存在,这些裂隙的存在会加大所需安全防水煤柱的尺寸,但是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数值模拟,都难以解决这一问题。课题组根据自发研制的“前端泄漏式多4回路注(放)水(气)精确采样系统”积累了数十年的观测资料,并根据观测结果对岩体破碎状态进行了分级,根据F16断层具体形态设计现场观测钻孔,利用“前端泄漏式多回路注(放)水(气)精确采样系统”对其进行观测,根据观测结果参照分级标准确定断层附生裂隙带的宽度。

  5、总结F16断层活化规律,确定出合理安全防水煤岩柱尺寸。

  (三)项目实施年限

  项目进度安排具体如下:

  1、2012.02~2012.06基础资料分析。结合现有三维地震资料、钻探资料、井下揭露资料、补充勘探资料及现场探测,确定出F16断层的位置、落差、破碎带情况及其富水(导水)规律、附生裂隙发育形态等参数,描绘出F16断层的具体形态;

  2、2012.07~2012.0建立垂直(平行)于断层面推进采场的岩体解析力学模型,并结合矿地质条件和F16断层具体特征参数,计算出F16断层不同断层煤柱尺寸条件下的断层面活化情况,总结出力学模型推导出的煤柱留设规律;

  3、2012.09~2012.1基于底板断裂-渗流耦合计算模型的FLAC3D数值模拟分析;

  4、2012.11~2012.12课题总结、鉴定。

  (四)项目负责部门

  项目的承担单位为##矿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项目的整体组织与实施;现场工业试验的组织和实施,参与试验方案研究;组织验收。

  4项目的协作单位为山东科技大学,主要负责理论分析研究,编制现场工业试验方案,进行技术指导和现场实测;编制试验报告。

  (五)投资金额和预期效益

  1、投资金额

  科研项目的总费用为327.6万元,具体费用见表5-9。

  表5-项目预算明细表

  序号

  123456789费用名称

  人工费

  差旅费

  中间试验费

  研发成果论证费

  研发成果评审验收费

  管理费

  设计、资料费

  其他费用

  合计

  金额(万元)

  189721383812.61228327.6备注

  2、预期效益

  项目总体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断层防水煤柱留设研究是目前几乎每个矿井都要面临的问题,合理煤柱的留设对充分利用和开发煤炭资源,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供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该项目的研究成果的成熟应用将对类似断层防水煤柱的留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必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49

篇五: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收费

  

  绿色矿山规划设计收费标准

  绿色矿山建设选矿设计价格,建设矿山企业管理,提高矿山采矿技术的安全管理,能够直接的使得施工人员以及管理者意识到安全生产在矿山采矿施工过程中的地位,更能够提高矿山采矿技术的革新。安全问题是现代各类生产过程当中的一个不会过时的话题,现阶段,仍然出现着许多矿山采矿事故,这些事故在施工管理方面和工人自身生活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适时加大施工人员以及管理者的安全意识,不只是现阶段矿山采矿行业的要求,也是保障工人生命安全的要求提高整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

  大数据建设是一项有序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以促进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正规有序,实现统合,搞好顶层设计。建立一套运行机制未来的大数据研究,将严重依赖于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平台建设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10万吨/年以上石膏矿石英矿或40万吨/年以上石灰石矿等建材矿山工程。30万吨/年以上磷矿硫铁矿或20万吨/年以上铀矿工程;45万吨/年以上煤矿工程或150万吨/年以上洗煤工程;60万吨/年以上有色砂矿或30万吨/年以上有色脉矿采选工程;60万吨/年以上铁矿采选工程。

  客土吹附将过筛腐殖土草纤维泥炭土缓释营养肥粘合剂保水剂水等混合材料用喷播机充分搅拌,然后通过喷播机将材料及种子送至坡面,喷附到预先固定在坡体上的铁丝网上。钉网针对石坡面情况采用“L”形Φ6~8或其它型号的钢锚钉或竹锚钉,锚钉长度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150~400mm。

  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原则,因地制宜因矿制宜,采取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态修复措施,分类施策,科学施工,避免造成新

  的生态损害。要安全,生态优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长江沿岸生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突出生态功能,进行系统性修复整体性保护。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兼顾生态景观建设。

  矿山建设选矿设计价格,建设矿山企业管理,系统对设备管理采用编码方式一对一的管理,及时更新设备的类别,数量等,同时增加的传感器分布图可以手动的调整传感器位置三设备管理可以人性化的设置目标地和目标可以人性化的设置目标地和目标设备的预警阈值,精准获得预警信息,同时查看当前和***预警数据,系统通过对数据处理让分析结果更加的直观和生动二预警分析和管。

  矿山建设选矿设计价格,建设矿山企业管理,智慧矿山,是指基于现代煤矿智能化理念,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工业互联网机器人化装备等与现代矿山开发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矿山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完整智能系统,实现矿井开拓采掘运通分选安全保障生态保护生产管理等全过程的智能化运行。1智慧矿山是什么?一智慧矿山是未来发展趋。

  矿山建设选矿设计价格,建设矿山企业管理,网上提出资质申请的企业,在“三库一平台”上查询申报件办理状态为“可取件”后,企业持《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可自行登录行政服务平台在申请事项列表“操作”栏处打印)法人授权委托书(经办人)及复印件原(属于新申请资质的企业不需提交)到广东***办事窗口领取办理结果或在网上提出申请通过邮寄的方式领取办理结果。(一)窗口办理流程办理流程12万吨/年以下石膏矿石英矿或48万吨/年以下石灰石矿等建材矿山工程。36万吨/年以下磷矿硫铁矿或24万吨/年以下铀矿工程。

  120万吨/年以下铁矿采选工程;可承担下列矿山工程(不含矿山特殊法施

  工工程)的施工二级资质可承担各类矿山工程的施工。一级资质承包范围根据建办市〔2018〕53号文件规定取消建筑业企业等级资质标准中关于持有岗位证书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标考核。

篇六: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收费

  

  绿色矿山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为扎实有序推进全省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严格矿产资源规划管理

  (一)切实落实《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按照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推动矿业发展,推动各类勘查开发活动向质量调整、内涵提升转变,统筹部署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调控矿产资源开发总量,优化矿业开发结构与布局。各地要认真编制并严格实施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总体要求,优化矿山开发布局,严守生态红线,合理设置矿业权。

  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研究制定新设矿山准入标准。严格资源储量和开采规模双控机制,新设矿山必须达到最低开采规模要求,符合矿山设计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采选冶技术先进、方法科学、安全合理,“三率”指标达标,满足矿山开发的生态环境准入条件,并具备经批准的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各地可因地制宜,适当提高新设矿山准入门槛,分矿种制定最低开采标准。

  -1-

  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环保厅,各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工作。有整合任务和潜力的市、县研究制定矿产资源整合方案,突出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做大做强资源型产业为目标,以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为主线,以矿业权调整重置为着力点,鼓励和支持矿山企业兼并重组,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推进矿山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培育“探采治一体化”矿业集团,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骨干,各类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产开发新格局,切实提高矿业综合竞争力。

  责任单位:有整合任务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全面实施绿色矿山建设行动

  (一)建立山东省绿色矿山标准体系。树立绿色勘查理念,调整优化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布局,推广绿色勘查技术工艺,严格落实勘查施工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立适合我省的绿色勘查标准体系,制定实施山东省绿色勘查技术规范。制定煤、金、铁、饰面石材、建筑石料、非金属、地热矿泉水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制定绿色矿山评估工作指南,明确矿山环境面貌、开发利用方式、综合利用、矿地和谐等考核指标要求,指导规范绿色矿山建设第三方评估工作。鼓励支持行业领先企业制定领跑者标准。

  -2-

  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质监局。

  (二)严格执行国家生态保护规定。加快推动绿色环保技术、工艺、装备升级换代,加大矿山生态环境整治力度,新建矿山全部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鼓励推进生产矿山加快改造升级,逐步达到绿色矿山标准。

  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环保厅,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积极推动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按照突出典型、打造亮点的思路,推进特色矿业开发、科技创新引领、布局结构优化、互联网+矿业、资源环境协调、资源惠民利民等主题示范,打造一批典型样板,示范引领我省绿色矿业发展。重点抓好莱州-招远金矿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郓城—巨野煤矿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临沂市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日照市五莲县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支持兖州矿业、新汶矿业、济宁矿业、招金矿业、山东黄金等建设绿色矿业企业集团。

  责任单位:有关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矿业集团。

  三、研究制定绿色矿山激励约束新机制

  (一)保障绿色矿山建设用地。将绿色矿山建设所需项目用地纳入规划统筹安排,并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保障新建、改扩建绿色矿山合理的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对于采矿用地,依法-3-

  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后,可以采取协议方式出让、租赁或先租后让,实行弹性出让,并可在土地出让合同中约定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支持绿色矿山企业及时复垦盘活存量工矿用地,并与新增建设用地相挂钩。

  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在用好中央资金的同时,统筹安排地质矿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重金属污染防治、土地复垦等资金,优先支持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内符合条件的项目。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范围内,符合条件并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依法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税务局,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建立绿色金融支持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绿色矿山建设,开展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环境恢复治理、重金属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探索设立结构化绿色矿业担保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成立各类绿色矿业产业基金,提供增信服务和资金支持。

  责任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监局、山东证监局、省财政厅,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落实矿产资源支持政策。对实行总量调控矿种的开采-4-

  指标、矿业权投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优先向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安排。新建矿山将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相关条件纳入采矿权出让合同,推动新建矿山按照绿色矿山标准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

  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建立绿色矿山项目库。将绿色矿山信息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作为银行办理信贷业务和其他金融机构服务的重要参考。

  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监局、山东证监局,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推动矿产资源全面节约与综合利用

  (一)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试点。扎实开展煤、铁、金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试点工作,以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矿产资源为目标,以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为基础,定期调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科学评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健全完善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激励约束机制,推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

  (二)建立省级先进适用采选技术推广平台和目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发展状况,建立-5-

  省级先进适用采选技术推广平台,发布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发挥导向和示范作用。引导矿产品精深加工,推进低品位、共伴生、难选冶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推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拉长矿业产业链,提升矿产资源开发综合效益。

  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经济和信息化委、煤炭工业局。

  (三)开展矿产资源全面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点建设。具有资源特色和矿业基础的县(市、区)围绕矿产资源生态开发、绿色发展,以打造产业为核心,推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开展示范点建设,总结推广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

  责任单位: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工作措施

  (一)建立联席会议。建立山东省绿色矿山建设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协调解决绿色矿山建设和绿色矿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由省国土资源厅厅长为总召集人,分管厅长为副总召集人,省财政、环保、质监、银监、证监等部门的分管领导为联席会议成员,业务处室负责同志为联络员,具体负责日常协调联系工作。

  (二)规范有序推进。一是各地按照全省绿色矿山建设总体-6-

  目标,分解落实年度目标。对2020年底未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不按要求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矿山企业,停止受理新的资源审批,限制申请各类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二是矿山企业全面落实绿色矿山建设主体责任,编制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进度安排和具体措施,完成绿色矿山建设任务或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的矿山企业,应对照标准进行自评,形成绿色矿山建设自评报告提交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三是各级国土资源、财政部门建立健全激励制度,对取得显著成效的绿色矿山择优进行奖励。四是绿色矿山企业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省级国土资源、财政、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不定期对纳入绿色矿山名录的矿山进行抽查。对不符合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和相关标准的,从名录中除名并公开曝光,不得享受矿产资源、土地、财政、金融、税收等各类支持政策。

  (三)强化监督考核。各级国土资源、财政、环境保护、经信、税务、质监、银监等部门加强信息共享互通,加大绿色矿山建设推进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对推进不力、推诿拖拉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不按规定履行义务的矿山企业,严肃查处,并向社会曝光。各市每年年底前将本地的绿色矿山建设进展情况、成效以及建设绿色矿山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年度工作报告,填报年度绿色矿山建设管理情况统计表,报送省国土资源-7-

  厅,由省国土资源厅汇总后向厅际联席会议报告并向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通报。

  -8-

篇七: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收费

  

  xxxxxxxxxxxxxxxxx金家庄建筑用

  白云岩矿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

  二〇一九年四月

  第一章

  前

  言

  一、矿山简介

  根据《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119号),及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建设目标要求,易县人民政府将我单位金家庄建筑用白云岩矿列入绿色矿山创建单位之一,公司对此高度重视,以“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绿色矿山,构建和谐家园”为指导方针,特组织人员编制了《xxxxxxxxxxxxxxxxx金家庄建筑用白云岩矿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

  xxxxxxxxxxxxxxxxx金家庄建筑用白云岩矿矿区位于易县县城21°方向15km处,行政区划隶属易县流井乡金家庄村管辖。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5°32′35″,北纬39°29′05″。矿区南距易县—张坊公路3.0km,有简易公路相连,交通方便。

  1.1开采范围

  矿山整合后于2016年10月21日重新换发了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号为:C1306002011097130118548,采矿权人:xxxxxxxxxxxxxxxxx,地址:河北省易县金家庄,矿山名称:xxxxxxxxxxxxxxxxx金家庄建筑用白云岩矿,经济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开采矿种:建筑用白云岩,开采方式:露天开采,生产规模:60.00×104m3/a,矿区面积:0.2246km2,有效期限:伍年,自2016年10月21日至2021年10月21日。开采深度:504m-260m。

  矿区范围由6个拐点坐标组成,其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具体如下:

  矿区拐点坐标一览表

  点号

  1980西安坐标系

  X

  4373502.64373475.64373267.64373267.64373057.64373057.6Y

  39374023.7339374777.7339374737.7339374317.7339374317.7339374023.73本次设计开采对象为矿区范围内的矿体。

  1.2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1)自然地理

  矿区位于太行山北段东麓低山区,属拒马河水系,地势北高南低.山峦起伏、树木稀少,基岩裸露。

  本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气温11.4C,7月份最热,最高气温达39℃,1月份最冷,平均-5.6℃,最低达-20℃,年平均降水量500.4mm,多集中在7--9月份,11月至次年3月为冰冻期。

  (2)经济概况

  当地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小麦。工矿业主要是采矿。近年来采矿业发展较快,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本区

  内水、电资源有保障,劳动力充足。

  1.3企业性质、隶属关系

  xxxxxxxxxxxxxxxxx金家庄建筑用白云岩矿行政区划隶属易县金家庄村管辖,法人代表:高岩,注册资本:叁仟万元整,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白云岩加工、建筑用白云岩矿开采;营业期限:2011年09月02日至2021年09月01日。

  二、编制依据

  2.1依据的批准文件和相关合法证明

  (1)易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于2015年11月19日换发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30633582426123B,有效期至2021年09月01日。

  (2)保定市国土资源局于2016年10月21日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1306002011097130118548,有效期至2021年10月21日。

  (3)易县发展改革局2016年6月1日颁发的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证号:易县发改备字[2016]40号。

  2.2依据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主席令第65号,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第28号,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77号,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31号,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号,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主席令第74号,1996年8月29日第一次修正,2009年8月27日第二次修正);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主席令第70号,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2014年修订,主席令第13号,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9号,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9)《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主席令第60号,2002年5月1日起施行;2011年修订,主席令第52号,2011年12月31日起施行;2016年修订,主席令第48号,2016年7月2日起施行);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发[1987]第105号,1987年12月3日起施行);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起施行);

  (12)《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2004年1月13日起施行);

  (1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14)《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004年3月1日起施行);

  (15)《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6号,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1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6月1日起施行,2015年1月16日修正);

  (1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18)《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86号,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19)《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6号,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劳动部令第4号,1996年10月11日起施行);

  (21)《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8号,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2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2)52号文,2002年9月30号);

  (2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2010年7月19日);

  (24)《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0〕17号,2010年8月27日);

  (25)《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16号令,2008年2月1日起施行);

  (26)《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2012年6月1日起施行);

  (27)《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2012年6月1日起施行);

  (28)《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十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67号令,2014年6月20日);

  (29)《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70号令,2014年11月24日);

  (30)《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2015年2月28日起施行);

  (3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等四部规章的决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77号令,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32)《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2011年2月1日起施行,2015年修订,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77号令,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33)《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监总局20号令,2009年6月8日起施行;2015年修订,国家安监总局78号令,2015年06月29日起施行);

  (34)《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试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75号令,2015年7月1日起施行);

  (3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废止和修改非煤矿矿山领域九部规章的决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78号令,2015年7月1日起施行);

  (3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废止和修改劳动防护用品和安全培训等领域十部规章的决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80号令,2015年7月1日起施行);

  (37)《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2010年7月1日起施行,2013年8月29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3号第一次修订,2015年修订,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80号令,2015年7月1日起施行);

  (3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3号令,2006年3月1日起施行,2013年修订,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63号令,2015修订,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第80号令,2015年7月1日起施行);

  (3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40)《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建立和完善非煤矿山师傅带徒弟制度

  进一步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14〕70号,2014年7月15日);

  (4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发布金属非金属矿山禁止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二批)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5〕13号,2015年2月13日);

  (4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5〕68号,2015年6月30日);

  (4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宣布失效一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相关文件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6〕109号,2016年10月1日);

  (44)《关于宣布失效一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相关司函的通知》(管一函〔2016〕34号,2016年10月14日);

  (45)《河北省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实施办法》(省政府令〔2008〕第4号);

  (46)《河北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8]12号,自2009年2月1日起施行);

  (47)《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办字[2012]138号,2012年12月26日);

  (48)《关于做好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及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冀安监管一[2015]55号,2015年4月9日);

  (49)《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立即开展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带式输送机安全隐患重点治理工作的通知》(冀安监管一〔2016〕61号,2016年3月25日);

  (50)《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保定市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办字[2013]8号,2013年2月5日)。

  2.3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1)《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2)《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5)《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

  (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7)《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2-2008);

  (8)《矿山安全标志》(GB14161-2008);

  (9)《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10)《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1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

  (1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3)《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2009);

  (1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1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16)《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

  (1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18)《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

  (19)《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

  (2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

  (22)《低温作业分级》(GB/T14440-1993);

  (23)《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8196-2003);

  (24)《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2008);

  (25)《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2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27)《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

  2.4依据的主要基础资料

  (1)《xxxxxxxxxxxxxxxxx金家庄建筑用白云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河北柏特地质勘察有限公司,2016年4月);

  (2)《xxxxxxxxxxxxxxxxx金家庄建筑用白云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书,评审文号:保矿协评储字[2016]70号(保定市矿业协会,2016年5月20日);

  (3)《xxxxxxxxxxxxxxxxx金家庄建筑用白云岩矿整合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备案证明(保国土资备储[2016]37号,2016年5月25日);

  (4)《xxxxxxxxxxxxxxxxx金家庄建筑用白云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6年6月);

  (5)《xxxxxxxxxxxxxxxxx金家庄建筑用白云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意见书(冀碧保[2016]5号,2016年6月11日);

  (6)《xxxxxxxxxxxxxxxxx金家庄建筑用白云岩矿可行性研究报告》(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2016年9月);

  (7)《xxxxxxxxxxxxxxxxx金家庄建筑用白云岩矿安全预评价报告》(河北燕山安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16年10月);

  (8)设计人员现场收集的其他资料。

  第二章

  矿山现状

  一、矿业权现状

  该矿山为整合矿山,整合区涉及2个采矿权,xxxxxxxxxxxxxxxxx金家庄建筑用白云岩矿和易县华宇大地水泥制造有限公司大雁桥石灰岩矿。

  xxxxxxxxxxxxxxxxx金家庄建筑用白云岩矿,于2011年9月

  首次办理了采矿证,有效期限5年。由于该矿山变更法人代表,2014年1月重新办理采矿证,采矿证号:C1306002011097130118548,有效期限5年,自2011年9月27日至2016年9月27日,矿山采矿权人为xxxxxxxxxxxxxxxxx。矿区位于易县县城21°方向15km处,行政区划隶属于易县流井乡金家庄村管辖。

  易县华宇大地水泥制造有限公司大雁桥石灰岩矿,采矿权人易县华宇大地水泥制造有限公司,采矿许可证号C1306002010127120096179,有效期5年,自2011年8月14日至2016年8月14日。矿区位于易县县城250°方向12km处,大雁桥村东0.5km。由于在张石高速1000m范围之内列入“三区两线”整治。

  2016年2月河北铜源矿山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xxxxxxxxxxxxxxxxx金家庄建筑用白云岩矿整合方案》,该方案提出由xxxxxxxxxxxxxxxxx金家庄建筑用白云岩矿整合易县华宇大地水泥制造有限公司大雁桥石灰岩矿,注销易县华宇大地水泥制造有限公司大雁桥石灰岩矿,并在xxxxxxxxxxxxxxxxx金家庄建筑用白云岩矿原有基础上扩大矿区范围(由0.0729km2扩大至0.2246km2)和生产规模(由11.00×104m3/a扩至60.00×104m3/a),开采深度由280m-260m变为504m-260m。该方案通过评审。并于2016年6月12日经保定市

  人民政府同意(批准文号:保政函[2016]52号)。整合后统一管理,规模开采。

  矿山整合后于2016年10月21日重新换发了采矿许可证,采矿权人:xxxxxxxxxxxxxxxxx,矿山名称:xxxxxxxxxxxxxxxxx金家庄建筑用白云岩矿,经济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开采矿种:建筑用白云岩,开采方式:露天开采,生产规模:60.00×104m3/a,矿区面积:0.2246km2,开采深度:504m-260m。

  1、1矿山开采现状

  该矿山为整合矿山,矿山生产规模由11.00×104m3/a扩大为60.00×104m3/a,矿山之前为生产矿山,在矿区范围内形成两个大小不一的采场。CK1位于矿区东侧,目前未生产,最大边坡高度为10m,边坡角约61°,采场底部标高为310m,长52m,宽12m,采场面积539m2。CK2规模较小,位于矿区东南侧边界处,最大边坡高度为15m,边坡角约65°,采场底部标高为260m,采场长30m,宽15m。目前矿山生产采场位于矿区2号勘探线中部位置,采场采用分层开采,目前最大边坡高度为20m,边坡角约70°,采场底部标高为410m,采场长52m,宽25m。运输道路从矿区东侧进入,并已通至生产采场,运输道路全长约1025m,平均坡度8.95%,局部地段坡度较陡。

  目前矿区外南部已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民采采坑,采坑边坡最大高度为100m,坡度30°~70°,矿山运输道路局部路段自矿区外采坑底部通过,由于民采采坑未留设台阶,导致边坡较高较陡,对矿山道路运输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矿山应在道路开拓及整修过程中对此部分道路边坡进行处理。

  矿山目前生产采场采用孔径为100mm凿岩台车进行穿孔,2.1m3单斗挖掘机采装,50t自卸汽车运输,矿山开拓方式为公路开拓,道路宽5m。

  矿山现有破碎站及附属设施位于矿区南部200m处,5号拐点和6号拐点的下坡方向。

  矿山现有办公生活区位于矿区南侧,距离矿区边界400m,主要有办公室、值班室、职工休息室、职工食堂、档案室等,位于爆破警戒范围之外。

  目前,矿区内现有采场边坡稳定,但现状条件下现有运输道路局部坡度大,转弯半径小,矿山下步开采应严格按照设计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目前矿区地质条件良好,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征兆。

  1.2设计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做到安全、高效、低成本。在安全的前提下,使设计更加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

  结合露天矿山开采的特点及其地理位置采用成熟的工艺技术和装备,使矿山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较好水平。

  合理布置工程,在满足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辅助设施和生活福利设施从简设计,以节约投资,使设计的采矿工艺、装备水平符合地方办矿的特点。结合本地情况及其地理位置采用成熟的工艺技术和装备,使矿山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较好水平。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切实充分利用本矿资源。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少矿山开采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矿山开采完毕应采取恢复生态环境的措施。

  1.3矿山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1.3.1建设规模、工作制度

  根据采矿许可证批准的生产规模为60.00×104m3/a,本次设计矿山开采规模60.00×104m3/a(169.2×104t/a)。

  矿山采用间断工作制度,年工作日为300天,每天1班,每班8小时。

  矿山服务年限为15.4a。

  1.3.2产品方案

  矿山采矿产品方案为白云岩原矿,矿石块度≤500mm,经破碎加工后最终产品为建筑石料用白云岩碎石,粒度规格≤35mm。

  1.4设计利用资源量

  依据河北柏特地质勘察有限公司2016年4月提交的《xxxxxxxxxxxxxxxxx金家庄建筑用白云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止到2016年2月29日,矿区范围内累计查明建筑用白云岩矿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997.75万m3(2813.65万t),累计消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0.27万m3(0.76万t),保有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997.48万m3(2812.89万t)。

  矿区内的杨庄组底部石英砂岩为夹石层,根据夹石层化验报告(见附件),夹石层亦可全部作为搭配矿石进行利用,但不计入本次设计利用资源量。

  本次设计按照最低开采标高260m,最终边坡角50°在设计开采范围内圈定露天境界,利用水平断面法对露天境界内设计利用白云岩资源储量进行了计算。经计算露天境界内设计利用白云岩资源储量

  (333)941.25×104m3(2654.33×104t,矿石密度2.82g/cm3)。按3回采率98%计算,可采储量(333)为922.43×104m(2601.25×104t)。

  1.5采矿

  1.5.1矿山开采方式

  本次设计按照采矿许可证批准的开采方式及矿体赋存条件,确定采用自上而下露天台阶开采方式。

  1.5.2矿床开拓

  本矿山为山坡露天矿,设计采用公路开拓、装载机配合挖掘机装矿、矿用自卸汽车运输。

  1.5.3基建工程和基建期

  设计矿山基建工程量主要有:现有道路修整、新建运输公路、采准工程、边坡治理等。合计土石方工程量634303m3,基建期18个月。

  序号

  合计

  工程名称

  现有道路修整

  开拓运输公路

  采准工程

  边坡治理

  长度(m)

  工程量(m3)

  1493178213526276519312650000634303时间(月)

  4.57.56.118.备注

  同上述工程同时进行

  基建工程量表

  1.5.4采矿工艺

  矿石开采工艺为可分为:穿孔-爆破-铲装-运输。

  (1)穿孔作业

  根据开采技术条件、矿山现有设备及生产能力,设计仍然沿用矿山现有的凿岩台车进行穿孔工作,凿岩孔径100mm,倾角70°。

  (2)爆破作业

  设计矿山采用深孔爆破,采用粉状乳化炸药,非电导爆管孔间毫秒延期爆破。设计前排孔间距为3.6m,后排孔间距为4m,排距为3.6m,每次爆破量为1.00×104m3。

  爆破工作由民爆公司负责施工,爆破作业白天进行,根据爆破设计施工,确保爆破安全。

  (3)铲装作业

  设计矿山利用现有PC450-8型液压挖掘机进行装载作业。同时配备矿山现有龙工LG855B型装载机辅助装车、清理地面等。

  (4)运输工作

  设计运输工作采用7辆50t矿用自卸汽车运输。

  1.5.5采矿参数

  台阶高度10m;

  台阶坡面角:70°;

  最终边坡角:50°;

  安全平台宽度:4m;

  清扫平台宽度:7m(每隔两个安全平台设一个清扫平台);

  采场最小工作平台宽度:30m。

  1.5.6矿山机械

  矿山机电设备表

  序号

  名称

  凿岩台车

  挖掘机

  装载机

  矿用自卸汽车

  型号

  DL100RA2型

  PC450-8型液压挖掘机

  LG855B型

  TL853型

  数量/台

  备注

  11空压机

  振动给料机

  颚式破碎机

  圆锥破碎机

  反击式破碎机

  振动筛

  洒水车

  KS400M-13型空压机

  PE900×1200LB250B1800×140矿山设备均选用定型产品。

  1.5.7供电

  矿山各用电设备主要为破碎机、皮带机等生产设备,中断供电不会造成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对生产也没有重大影响,根据安全规程及《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2009的规定,矿山负荷定性为三级,对三级负荷可用一个电源供电。

  本工程设计现有破碎站2座,根据破碎站布置,矿山现有变电所3座,分别担负2座破碎站的供电任务。1#变电所靠近1#破碎站,主要包括变压器及低压配电室,可为1#破碎站的破碎设施等生产设备供电,同时兼顾矿山办公及生活、简单机修等生产辅助设施的供电任务。为方便操作,各设备加机旁操作箱或在启动柜上进行启停控制。低压配电室采用电缆进出线,变压器高压侧进线电缆经户外型真空断路器接于架空输电线末端终端杆。

  矿山1#变电所现有主变型号为S11-M-1250/10,容量1250kVA,室外设置,变电设施进行利旧。根据《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2009)规定,向移动式设备供电的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宜采用IT系统,向固定设备供电的配电系统接地宜采用TN-S型,破碎站设备均为固定型,故设计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采用TN-S型接地系统,满足安全供电要求。

  2#、3#变电所靠近2#破碎站,主要担负2#破碎站破碎设备的供

  电任务。变电所主要包括变压器及低压配电室。矿山2#变电所现有主变型号为S11-M-630/10,容量630kVA,1台,室外设置,变电设施进行利旧;现有3#变电所为箱式,主变型号为S11-M-630/10,容量630kVA,1台,于箱变变压器室内设置,变配电设施进行利旧。2座变电所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均采用TN-S型接地系统。

  破碎站各设备加机旁操作箱或在启动柜上进行启停控制。

  各变电所低压配电室安装GGD型固定式开关柜,开关柜向破碎设备电机的馈电线路采用电缆,放射式馈出。变电所低压母线主结线形式均采用单母线不分段结线。

  矿山采场内无用电设备,采场供配电方面不再涉及。

  第三章

  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及目标

  一、建设现状

  对照标准,经现状分析,我矿把以下方面做为目标和重点工作:

  1、加快采坑台阶治理,安全处理隐患

  2、实施废石堆、采矿破坏区等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

  3、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三、建设目标

  (一)目标

  根据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组织相应人力、物力、财力,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步伐,争取早日建成绿色矿山。

  (二)考核指标

  具体见附件1《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公司成立了绿色矿山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苏广勋

  组织成员:仵宗敏、张彬、李运奇、观秋风、王进德、贺立敏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科,由李运奇担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下组负责工程建设中的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工程管理和实施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进度安排、技术标准等,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按时完成规划建设目标。

  二、资金保障

  为确保绿色矿山建设,公司初期设立400万元绿色矿山建设专项资金,并保证专款专用,以保证绿色矿山建设顺利进行。项目实施前,根据项目做好财务预算,治理工程施工期间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做好每个分项工程的计量,根据工程进度及时拨付工程款,保证项目正常开展。

  三、技术保障

  为保证绿色矿山建设正在达到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资源消耗、追求可循环经济的目的,公司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同时提出凡是在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中有较大贡献者,公司通报表扬,并给予奖励。公司希望通过科技创新和工艺改进,不断降低对环境破坏程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绿色矿山建设水平,实现资源

  最大化利用的同时,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监督管理保障

  为确保绿色矿山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公司领导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规定对绿色矿山建设工作要严格按标准进行,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和部门进行检查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规范竣工验收,对实施的绿色矿山建设工程的数量、质量进行评价,总结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部分,对没有达到标准的,责令施工单位补充完善,直至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为准。

篇八: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收费

  

  创建绿色矿山的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市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切实加强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X省X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国土资源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X〕X号)等,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创建绿色矿山,以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矿地和谐为主要目标,通过政策激励,强化政策引导,落实企业责任,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绿色矿山创建活动。力争到X年完成一批示范试点矿山创建工作,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新模式、新机制、新制度,基本形成全市绿色矿山建设新格局,构建绿色矿山发展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要求,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保障矿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坚持规划统筹、政策激励、试点先行、整体推进,鼓励矿山

  企业先试先行,走绿色矿山发展道路,努力构建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

  坚持政府支持引导,营造有利于促进绿色矿山创建的政策、经济、社会等外部环境,推动绿色矿山建设。

  在矿山企业自愿申报基础上,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遴选出符合条件的矿山企业。

  三、任务要求

  (一)严格创建标准。申报绿色矿山的企业应当证照齐全,合法经营,按时、足额缴纳国家有关税费;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矿产资源规划最低开采规模要求和准入条件;有相关部门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土地复垦方案》和《矿山水土保持方案》,并按方案落实相关防治措施;近三年内未受到相关的行政处罚,未发生严重违法事件、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地质灾害,无因矿山企业主观原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纠纷。

  (二)明确创建程序。拟创建绿色矿山的企业应提交申报材料,经县区国土部门初审、市国土局复审后,矿山企业应结合实际编制创建方案并开展创建工作。完成创建任务的矿山企业要及时向县区国土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由县区国土部门现场核查并加注意见后上报市国土局。市国土局负责组织有

  关专家对矿山企业创建工作进行评估,提出初步验收意见,形成评估报告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省国土资源厅对创建省级绿色矿山的企业组织评审验收、公示无异议后授牌。

  (三)落实工作责任。市国土局负责全市绿色矿山创建日常管理工作,研究拟定全市绿色矿山创建评估验收标准,组织实施全市绿色矿山的评估和推荐工作;落实鼓励和支持政策,引导矿山企业按照绿色矿山发展模式建设和经营矿山,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的问题;指导矿山企业制定绿色矿山建设发展规划,从提高资源利用水平、节能减排、保护耕地、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和矿山地质环境、创建和谐社区出发,结合企业发展目标,明确创建工作任务、进度和措施;加强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配合,搭建绿色矿山建设交流与合作平台,为矿山提供经验交流和技术咨询服务。

  各县区国土部门要及时了解辖区内矿山企业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社区和谐等情况,做好绿色矿山创建动员、推选和监督管理,指导和督促企业自觉按照绿色矿山标准生产经营,积极开展创建工作。

  四、政策扶持

  落实中、省关于绿色矿山的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加快绿色矿山建设进程。经授牌的绿色矿山可优

  先申请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资金,取得资金支持,并按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费税减免政策。在资源配置和矿业用地等方面向达到绿色矿山标准的企业实行政策倾斜,依法优先配置资源和提供用地。符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申报条件的绿色矿山,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获得项目和资金支持。

  五、监督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县区国土部门要高度重视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工作计划进行部署,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部署,完善制度,认真做好绿色矿山创建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加强对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总结、宣传和推广,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二)强化监督管理。绿色矿山企业应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树立和保持企业良好形象,带动全市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市、县区国土部门要督促绿色矿山企业遵守矿产资源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依法处理矿山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实行动态管理。市国土局每三年开展一次绿色矿山复核工作,复核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按程序报请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取消其绿色矿山称号。

推荐访问: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收费 实施方案 矿山 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