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布置(6篇)

时间:2023-07-29 19:00:02 来源:网络

篇一: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布置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

  摘要:作业有助于延伸、拓展教学价值,其设计和实施质量,“从某种角度上会直接影响课程目标的达成,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与学生的完满发展”。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不能为了作业而作业,而要将其视为本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堂学习实现有机联系,通过作业促进学习体验与探究,推动学生的道德成长。

  关键词:小学道德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

  1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原则

  1.1立足教材,凸显实践性

  生活是落实素养的平台,实践是提升素养的关键。教师应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情境,将教材知识学习融入实践情境中。一方面,从生活情境中挖掘实践情境元素;另一方面,将实践情境元素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性元素,创新性设计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迁移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将知识内化为素养。总之,教师要以课标教材为根基,立足学生的实际能力,对作业进行实践性创新,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提升认知,通过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综合运用,发展核心素养。

  1.2尊重差异,体现层次性

  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与生活经验不尽相同,因此,实践性作业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因生而定,注重作业的可行性。在作业评价方面,教师要以“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为出发点,看到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以及同一个学生在不同评价维度的不同表现。精心设计反馈环节,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功能。在作业形式方面,不应单纯拘泥于书面形式,而应设计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的作业,在注重共性的同时,体现对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旨在准确把握学生的发展水平,以分层进阶的设计思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使其真正参与道德学习,实现道德成长。

  1.3以生为本,关注主体性

  每个学生主体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认知风格、学习动机各不相同,因而实践性作业设计必须顺应学情,以生为本,兼顾学生主体的不同需求。道德与法治课程倡导设计“自定义”作业,给予学生自由选择作业的权利。教师要让实践性作业更具针对性和弹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引导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飞得更快,飞得更高;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跳一跳摘到桃子,树立学习信心。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表达。学生主体完成的“自定义”作业就是学生的“作品”,每个学生都可以运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完成作业,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2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研究

  2.1注重创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有效设计提供保障。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学生对于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因此教师要自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积极做到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一年级上册“吃饭有讲究”一课教学为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设计生动有趣的游戏,邀请班级中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与蔬菜,并提前准备好相应的食物头饰。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别介绍自己所代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通过这种生动活泼的表演形式,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还能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更好的课堂教学样态。

  2.2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认知能力与智力水平不够成熟。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需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使作业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以教材四年级上册“这些事我来做”一课教学为例,这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并懂得父母劳动的辛苦,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学会感恩。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同学洗碗的图片,并告诉学生对于生活中的这些事情,只要自己敢于尝试,动手去做,都能做得很好。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叠衣服比赛,并制定详细的比赛规则: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叠衣服比赛,获得小组第一名的学生参与最终决赛,决赛获胜者将获得表彰,通过比赛帮助学生学会将衣服叠得更快更好。比赛结束后,教师还要告知学生做家务不仅能减轻大人的负担,在自己动手劳动的过程中,还能获得成就感与幸福感。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与本课相关的实践性作业,如让学生在放学之后,尝试帮家长做一些诸如扫地、擦桌子以及叠被子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还可以帮助家长揉揉肩膀,舒缓疲劳。

  2.3注重完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对实践性作业的重视程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学评价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有效提升学生对实践性作业的重视程度,教师就需要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最大程度地发挥实践性作业的积极作用。在具体评价过程中,教师既要时刻掌握学生实践性作业的完成情况,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表现,从创新意识与参与程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在评价中既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样才能使评价过程更加客观公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教学为例,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学生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后,对垃圾污染有了一定的直观感受,但对垃圾的危害性认识尚不足,也缺少垃圾分类与将垃圾变废为宝的意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出示各种垃圾图片并提问:这些垃圾你都见过吗?你还见过哪些其他垃圾?遇到这些垃圾时该如

  何处理?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在各组中推荐出一名学生代表,与全班学生分享交流讨论结果。最后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并逐一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客观评价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积极勇敢地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学会垃圾分类,并充分发挥想象力探讨如何让垃圾变废为宝。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环保意识,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实践性作业的有效性。

  2.4立足于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实践性作业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中,教学目标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设计实践性作业的基础与前提。因此,为进一步提升实践性作业的效果,教师要立足教学目标,注重实践性作业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所表现出的差异性更为明显,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接受能力,注重实践性作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发挥每一名学生的不同优势。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道德与法制课程的目标不仅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还要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最大程度地发挥实践性作业的作用,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庆龙.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主题实践性作业设计中彰显劳动教育[J].教书育人,2021,(31):28-29.

  [2]何碧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路径探索[J].文理导航(上旬),2021,(06):68+87.

  [3]高玲.回归生活视域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J].福建教育,2021,(12):27-29+57.

篇二: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布置

  

  《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思路

  语文、数学、英语老师们是怎么设计作业的呢?大都不用自己设计,有现成的练习册、试题、习字册、课课练。自己布置无非是抄抄写写,针对考试要点去做点练习。其实这样的作业也需要改革,作业作为育人的一个途径,不能是对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升,更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必备品德、关键能力、价值观念)。所以我们道德与法治的作业设计要遵循这样的思路:

  一是了解国家政策的基本要求是设计好作业的前提。在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前,教师要充分解读国家政策,把握作业的基本要求,提高理性认识。

  二是转变作业观念,加强对作业的认识。作业的基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同时,完成作业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性、责任心、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是整体看待作业问题,优化作业全过程。作业是教学系统组成的一部分。在布置道德与法治作业时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做到教学评一体华。

  四是作业设计突出针对性和实践性,提高作业质量。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提升能力。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作业是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根据诊断结果,改进自己的教学。

  五是创新作业批改、反馈形式。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评价方式,充分运用激励性短语评价、图表符号评价、表情评价,使用个性化印章盖章等,这样用新颖时尚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的认同感。

  那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如何设计作业,提高作业质量呢?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始终铭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业设计应围绕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素养为主,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深入挖掘教材知识点,抓住重点和难点,使作业尽量与课上知识点对应。在“双减”政策落实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在降低作业数量的同时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把控好课堂教学节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避免在课堂上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实现作业质量和教学质量增效。

  我们可以通过深挖教材、链接生活、关注热点、整合资源等措施来精心设置行为作业,帮助学生找到提升道德素养的途径,进而达到让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品质,并成为持久的道德行为的目的。

篇三: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布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实施策略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使学生受到良好道德与法治思想方面的熏陶,让他们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拥有优秀的道德品质、法冶观念和家国情怀,并且得到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方面的发展。而教师要想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只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是难以满足需求的,所以,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老师还需要给初中生布置具有较强实践性特征的课后作业,鼓励他们利用亲自实践、亲身体验的方式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了解,并使其拥有更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本文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要求,探究教师布置实践性作业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初中作业;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要充分调动自身的创新思维意识,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优化作业内容,还能有效激发初中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的兴趣,使其能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任务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知识运用能力。另外,教师在制定作业内容时,还要考虑到作业设计的视角,要把现实生活元素巧妙的融入其中,并且,要理清作业的梯度,从而创新出更新颖、更有锻炼意义的实践性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思路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落实学科教学要求,还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学科综合实践能力。

  一、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初中教师在设计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实践性作业时,要科学的把日常生活元素融入到作业内容中,使理论性知识与现实生活实现有效的融合,以此来增强实践性作业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初中生由于自身的认知能力、所处的生活环境、原有的思想基础等方面各有不同,所以,在学习能力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对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性作业之前,需要对班级学生的生活观念、认知水平、理解能力进行一定的了解,然后再根据这些要素对作业内容进行设计和制定,从而使其能

  够真正改善学生的生活思想,提高他们对理论概念的感悟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这节课为例,教师在教授同学们这节课的知识之后,就需要根据教材知识点进行实践性作业的布置。教师为了让初中生明白什么是家,让他们深切体会到家庭中的亲情之爱,让他们透彻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之情,就需要创建一些带有生活化和实践性特点的作业。比如,让学生给父母做一顿饭,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静静聆听父母的往事,带领父母进行体育锻炼、教父母如何上网等等。初中生通过参与此类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偶深切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还能加深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关爱之情,从而更加明白什么是亲情之爱,要如何维护亲情之爱。

  二、理清作业梯度,实现自然过渡

  实践性作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要想更好的完成这类作业,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此,教师为了减轻同学们完成课后任务的压力,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就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进行作业内容的调整,使作业设计呈现出梯度性的特点,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各层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自然的知识过渡,还能有效扩展实践活动的覆盖面,提高作业完成的质量。初中生本身就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所以,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群体学生的特征设计不同的作业完成目标,要为他们提供具有梯度性特点的能力历练平台,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的适合性。

  在学习九年级上册《我们的梦想》这节课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考能力创建梯度性作业。比如,教师先按照不同的层次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然后再给每组布置不同的实践性作业,如,第一组要根据老师给出的时政新闻和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谈一谈对新时代的理解;第二组要结合老师提供的现实案例和自身的理想规划,探究怎样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两份作业一份是结合生活实际感悟时代的特征,一份是结合真实案例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教师通过布置这种梯度性实践作业,能够更好的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借此实现更有效的知识巩固。

  [2][1]

  三、创新操作形式,突出训练品质

  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可以有多样化的呈现形式,对此,教师在进行具体内容设计时既要考虑到作业的新颖性,又要考虑到学生的适合度。例如,教师可以把以往的书面作业改成电子作业,把以往的生活观察作业改成实地考察作业,把问卷调查作业改成信息搜集作业,还可以把生活案例展示作业改成情境演绎作业。这些新颖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激起初中生的实践兴趣,还能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并借此提升作业完成的质量,突出实践训练的品质。

  以八年级上册《合理利用网络》课程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知识点给同学们布置情景剧作业。在剧情中,有的学生扮演沉迷游戏的人,有的学生扮演在网络平台学习的人,还有的学生在网上追剧,同学们通过观看情景剧能够更直观的明白合理利用网络的意义,从而增强他们科学使用网络的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布置实践性作业时,要考虑到作业的实用性、合理性、科学性和适用性,要让同学们通过完成作业增强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并借此提升他们的道德思想意识。

  参考文献:

  [1]詹少华.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31):113-114.

  [2]蔡丽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性作业的价值与实施策略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1(23):105-106.

  [3]金光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策略[J].智力,2021(24):120-121.

  [3]

篇四: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布置

  

  管理 德育/德育之窗师生协同合作、共同参与活动,来拉近二者间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例如,班主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展现自身个性的班会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要讨论的话题,自己主持、自主参与。当中,班主任主要负责准备和整理资料,为参与者,而不是组织者。通过这样一次有意义的班会活动,不仅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而且师生之间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创新设计◆南京郑和外国语学校

  束 燕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包含丰富内容,这对增进师生感情、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增加班级凝聚力与向心力无疑大有助益。同时,也极大程度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二)树立“生本”意识,服务学生实际需要上文提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班主任往往忽视这一点,在进行班级管理事务时,漠视学生主体地位,缺少“为生服务”的意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更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以服务学生需要为主,因为他们面对的对象,服务的对象,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班主任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管理理念,真正做到“生本教育”,服务学生。(三)尊重个体差异,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现行教育体制下一个突出的问题在于教学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了一个个性缺失、千篇一律的个体。这一现象极为严重,且与新课改理念冲突,与素质教育初衷相悖。小学作为人的一生的起步阶段,也是人格塑造发展的基础阶段,若在该阶段就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班主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异同点,再进行因材施教,因材评价,评价的方法也不能简单地通过等级划分的方式进行,要依据不同个体的不同特点,科学制定与之相应的评价标准,以此来帮助学生认识不足,争取进步。四、总结综上,作为教育的起步阶段,小学教育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乃至未来的发展,为此班主任教师应当深刻意识到自己任重道远,正确使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班级管理,关注每一位学生个体,重视其个性化发展,这是新时期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认真探索、研究、分析的重要课题。参考文献:[1]李渺,喻平,唐剑岚.中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0,(4).[2]曹小娟.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1410/2019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精选作业设计角度、接轨学生生活认知、理清作业设计梯度、创新作业操作形式,校准教学引导切点、提升实践操作效益、扩大实践面积,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实践能力。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创新设计【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0C-0014-02进行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为学生布设一些实践性作业任务,这无疑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实际锻炼的机会,对全面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帮助。在具体设计时,教师要注意精选设计角度、接轨学生生活认知、理清题目梯度、创新作业形式、校准教学引导切点,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实效性,突出训练成效。书面作业是传统教学思想的一贯追求,教师要打破传统意识束缚,对实践性作业有全新追求,这样才能形成有效教学方略,提升学生学科基础能力。一、精选设计角度,校准引导切点道德与法治引入实践性作业内容,教师要注意精选设计角度,学生接受度更高,实践性活动效果会更好。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调查,为教学设计提供更多参数。首先是教材分析,教师深潜到教学内容之中,对实践活动相关内容进行深度发掘,为学生准备更多实践性作业设计角度。其次是对学生学习基础展开多重调查,以提升学生接受度。学生学力基础存在差异性,教师要正视学生群体差异的存在,给不同群体布设不同实践活动内容,无疑能够有效提升教学适配性。精选设计角度,教师要对作业内容进行多重筛选,充分考虑多种制约因素,以便形成崭新训练启动力。例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丰富的社会生活》,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教师姚充分考虑学生接受实际,为学生准备选择性实践任务:活动一,讨论内容:人离开社会群体是否可以单独生存?同桌互动讨论学习。活动二,通过网络查询信息,搜集一则成功者的故事,注意突出人与社会的关系。活动三,写一篇演讲词,围绕“人与社会的关系”展开,阐述人与社会不可分的关系。三个活动任务,任选两个形成课堂作业。学生拿到活动任务后,积极展开筛选,并自觉展开活动操作。经过一番操作,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相关作业任务。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多个活动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这些活动与学生学习认知有更高契合性,教师进行教学引导也显得很从容,这说明教师的实践性作业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切准学生心理展开实践性作业设计,体现鲜明的学科特点,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形成的学习认知会更为深刻。二、接轨生活认知,提升实践效应设计实践性作业时,教师要注意接轨学生生活认知,以提升实践性作业的适配性。学生生活环境、生活认知、思想基础、学习悟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性,教师要对学生生活观念、生活认知基础有一定了解和把握,对接学生生活思想展开实践性作业设计,无疑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实效性。“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创新设计,要体现对学生生活认知

  德育之窗/管理 德育的观照方面,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基础进入实践操作之中,给学生带来的心灵触动会更为剧烈。“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生活认知有太多接轨点,教师要注意找准教学切点,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教学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形成学科认知。如《网络改变世界》,初中学生对网络信息技术有特殊情结,日常生活中运用网络已经成为常态操作行为,在设计作业时,教师重点体现在反思方面:第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能够给人们带来便利,也可以给人们带来伤害,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发言稿,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阐发你的观点。第二,在小组内讲述网络应用故事,突出一个主题,说明网络改变世界的事实。不妨展开多重信息搜集,选择最为典型的案例进行展示。第三,结合自身网络运用体验,拟定几条网络应用标语,说明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便捷或者危害,要求人们正确运用网络。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设计,都是围绕学生生活认知展开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性训练,往往能够形成丰富的学科认知基础。学生对网络应用有丰富的经验,自然是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有效提升了训练效度。三、理清作业梯度,扩大覆盖面积实践性作业有一定难度系数,教师要针对学生学力基础不同作出相关调整,体现作业设计的梯度性,扩大实践活动的覆盖面。课堂教学有多种教学目标,作业设计也要体现观照性,教师在实践性作业创设中进行科学调度,为不同群体学生提供不同学习历练平台,对全面提升学生学科能力有一定帮助。学生学力呈现个体差异性,实践能力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在作业布设时,结合学生学习认知基础展开教学操作,自然能够提升教学适合性。实践性作业讲究可操作性,在具体设计时,教师要对实践活动操作条件有清晰的认知。在教学《遵守规则》相关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布设了实践性作业:同桌两个人展开互动训练,自行创编一段情景剧,自主设计脚本,自行展开排练,在班级内公开演绎。围绕遵守公共秩序进行创编,可以表彰先进,也可以讽刺破坏规则的行为,通过角色演绎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有特别高的参与兴趣,根据教师布设快速展开思考和讨论,形成了情景剧操作方案。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对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出针对性指导,促使学生自然找到演绎的感觉。课堂展示正式开始,教学让学生以抽签形式决定出场演绎的名单,并组织学生展开现场评价活动,给学生演绎增加一些气氛。在这个活动操作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而且能够形成丰富的体验感知。这个实践活动有极高的覆盖面,什么样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为更多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四、创新操作形式,突出训练品质实践性作业有多种呈现形式,在具体设计时,教师需要给出针对性选择,以提升教学适合度。例如,生活案例展示不妨改成课堂演绎形式,书面作业不妨改成电子作业,生活观察不妨改为实地观察,社会调查不妨改为信息搜集,这些做法都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实践展开教学布设和创新,都能够有效突出训练品质,让学生在多重训练操作中形成学科能力。创新实践性作业的操作形式要求教师要对最为先进的作业形式有深入了解,这样才能给出契合性设计。在学习《尊重他人》时,教师为学生准备的实践性作业是: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尊重他人,还需要尊重什么呢?展开生活搜集,结合你的见闻讲述一个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案例,可以以书面形式进行呈现。学生进入作业操作环节,很快就获得一些学习信息。有学生讲述自己与家里宠物和谐相处的故事,也有学生介绍家人如何爱护花草的经历,还有学生为我们展示从信息渠道搜集到的故事内容,说明人类与大自然应该和谐相处。教师利用故事讲述形式展开作业启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想启迪,学生对生活、对世界、对自然的见解和认知从不同角度获取,教师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其学习认知的形成变得更为具体而有形。学生对实践活动有选择性,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认知,契合学生实践实际需要作出选择性设计,自然能够成功调动学生训练的思维。初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内容有特殊情结,因为与其思想和生活有太多的接轨点,自然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反馈。在布设实践性作业时,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需要作出有针对性的设计。实践性作业强调互动和操作,教师要对作业内容和操作形式有一定把握,让学生自觉进入实践活动之中,这样才能顺利形成学科认知基础。参考文献:[1]吴雨花.瞄准学生需要践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行为作业[J].名师在线,2019,(4).[2]史学冬.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刍探[J].成才之路,2019,(6).(上接6页)习动机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受多种多样的因素影响,所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非一日之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需要一系列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地探索,无论到何时都要明确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把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放到教育教学中的关键位置。参考文献:[1]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喻国华.普通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郑雪.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徐春艳.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心理效应解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陆登庭.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J].高等教育研究,1998,(4).[6]蔡卡宁,莫岸洪.大学生学习动力现状分析与对策——基于肇庆学院的实证调查[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5,(12).1510/2019

篇五: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布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布置与设计策略

  概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效的作业,它们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在进行实践后,化为己用,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与价值取向,养成良好品质习惯。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实例,浅谈看法和思考。

  中学是奠定学生终生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新编《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在中学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新课改后,《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设计有效作业,重视实践行为,旨在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创新精神,使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成长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受到教育的学生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行为实践中,知行统一。然而,基于目前的中考、高考制度,许多学生甚至一些教师都认为,考试分数才是学习受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仅重视题海战术,对学生的性格发展、创新与实践不够重视。因此,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作业的革新实践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学生品格与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养成好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也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作业布置与设计的目的不再是考试分数,更重要的在于学生价值取向与性格养成的引导激励。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概述

  作业被认为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学生在课堂后有无进行学习、取得怎样的效果,都会由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反馈。课堂作业是教师在教学后进行当堂布置,如口头提问、习题训练、实践操作等,使学生加深对课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进行调整、指导与纠正。而课外作业则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独立完成,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和复习。

  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殊性,这是一门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学科,除理论教学外,学生同样应当进行社会实践,通过实践经历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然而,仍有些师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够重视,课程内容设置十分不合理,教学方法、作业布置、批改与指导脱离实际。结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事例,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的布置、批改与指导做出分析与思考。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布置、批改与指导现状

  1.布置情况

  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的布置既能幫助学生巩固加深课堂学习的成果,又有助于学生自省自查,有效、有用的作业需要用心的设计。然而,根据走访与问卷调查,作为作业布置者与设计者的教师及作为完成者、参与者的学生和家长,对如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的满意程度并不如意,普遍较低。受访者普遍认为大部分布置的作业流于形式,学生仅将其视为“任务”“负担”,行为缺乏兴趣与主动性。家长与学生认为,这类作业对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养成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作用并不明显,收效甚微。但同时,这三类人群均认为,道德与法治作业有实施的必要性,对其抱有很大期望。

  此外,对作业布置类型的调查显示,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大多为课后练习与配套练习,仅仅是课本知识的延伸,作业内容千篇一律,而涉及行为实践、社会实践的作业布置少之又少,作业内容单一、一致。而作业布置频次方面,大部分受访家长和学生认为目前实践作业布置偏少,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至于作业内容的设计也应当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实际,科学合理。

  “老师布置的社会实践类作业太少,这种作业形式有意思多了。周末或者假期的时候,不要让孩子们待在家里死读书,出去做做事情、见识一下世界。磨炼自己,绝对要更好。”

  ——某家长

  “出去做公益活动肯定要比待家里背书要好啊,像是去孤儿院、养老院帮忙什么的,都挺好!”

  ——某学生

  2.批改情况

  在对《道德与法治》作业的批改情况调查中,受访者反馈,目前的作业批改大多是由教师进行的,对学生、家长的听取较少。基于目前作业布置单向、作业内容单一的现状,无论是教师批改、家长点评、还是学生自评互评,仅围绕本次作业,少有联系到实践中去,也并不关心学生能否将作业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例

  如,学生会在作业中写上“遵守规则、重视规则”,可在实际中未必能做到不乱扔垃圾、遵守排队秩序。作业的批改仅关注对错和成绩,却不重视教育的延续性,无法对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做进一步提升。

  3.指导情况

  学生完成作业并上交批改后,希望得到相应的指导。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指导情况的调查中发现,七成以上的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得不到基本的指导。课外作业通常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然而过分强调独立完成,一方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也令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无法求助,得不到指导。教师基本上可以参与到指导中,家长则处于缺席状态。之所以造成这一现象,根本是由于作业的布置与设计不够科学合理。

  三、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布置、批改与指导的建议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设计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作业的布置是单向的,每次都是老师布置下来,学生当做完成任务,没有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其次,作业的内容单一,大多采用课后练习和配套习题,不重视学生的差异性,也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此外,作业内容形式陈旧,基本上为选择、填空、材料分析题等老旧题型,少有重视活动性、实践性的作业。而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则不利于学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也不利于巩固和提高。

  基于以上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当做出以下几方面的改进。第一,作业的设计应当紧密联系生活,不应脱离家庭、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第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作业的设计应加强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之提高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作业布置时不应仅以书面作业的形式,更应重视实践行为,为学生增加社会实践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砺自我、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观。第四,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团队写作的强大,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的设计上,应当充分体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让学生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在改进作业设计后,也应当重视事后的批改与指导。在教学实施和完成过程中,教师、家长应多与学生交流谈心,积极了解他们的问题与疑惑,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对他们取得的成果收获给予点评和鼓励。

  四、结束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效的作业,它们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在进行实践后,化为己用,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与价值取向,养成良好品质习惯。综上可知,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的布置、批改与指导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应注意社会实践作业的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正确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田莉.初中思想品德行为作业设计原则[J].教育,2015(27).[2]夏宏志.行为作业的设计原则[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5(1).

篇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布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作业探究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不断优化升级。越来越多的生活元素和社会元素,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本内容中。加强实践性作业的设置,能够提升学科本身的应用性,促进学生与学科内容互动,使教学过程更加有趣。积极探究实践性作业的布置方式和布置重点,有助于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作业与传统作业有相似之处,更有不同之处。与传统作业相似的是,每一项实践性作业都不可能涵盖全部的学习内容。不同之处在于,实践性作业形式更为创新,更受学生喜爱,能够激发学生的知识巩固兴趣。作业设置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利用个人时间更好的消化知识。实践作业,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在确定实践作业的切入点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的主题。从初中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围绕学习内容的主题,梳理好重难点内容,让实践性作业最大程度上贴合课堂学习内容。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要考虑课堂内所学习的内容,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经历以及可使用的实践平台。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实践性作业的难易水平与学生个人学习水平相近。像在讲解“敬畏生命”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了解敬畏生命的原因和方法,促进学生正确处理与个人相关的生命问题。自觉珍爱个人与他人的生命,懂得生命至上的道理。这样的教学内容,对很多学生的人生有指导性作用。将敬畏生命作为实践性作业

  的主题,设计合理的实践性任务,有助于学生通过课内学习主题,接触更为丰富的相关知识。如果班级内的学生对生命相关的资讯感兴趣,教师可以设置调查类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在课下,围绕“敬畏生命”寻找青少年阶段敬畏生命或不敬畏生命的实际案例,对这些案例中的内容加以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敬畏生命的主题,组织一次辩论比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看法选择战队,利用课下时间完成相关素材的搜索。在下一次上课时,参与到辩论活动中来。这样的实践性作业,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也紧密结合了课堂教学内容的主题。只有抓住实践性作业的有效切入点,才能让作业的设计为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而服务。明确实践性作业的主题,便明确了作业设置的大方向。在主题之下,选择实践性作业的素材,也是一门作业设置的科学。教师要结合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需求以及道德与法治学科要传递的正确价值观念,收集不同的作业素材。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错误理解了创新的真实含义。在设置实践性作业时,完全抛开教学内容,一味追求创新。将课外材料,作为实践性作业的重点,这与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初衷是相悖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实践性作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内内容。以充分尊重教材内容为前提,搜索与之相关的课外素材。让学生结合实践性作业中的素材与资料,积极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内容,在成人看来较为浅显。但每一部分内容都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在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在选择实践性作业素材时,教师

  也要关注素材对初中学生的思想引导意义。像在讲解“悄悄变化的我”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通过生理和心理常识的传递,让学生了解青春期阶段所存在的矛盾心理和展现出的心理特征。引导初中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積极迎接全新成长阶段的到来。针对这一主题选择实践性作业资源时,教师要关注初中学生在这一主题下的真实学习需求。将课本中提及但细节不够充分的地方,以实践性作业的方式弥补,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更能让学生更精细的理解课本内容。在设置作业前,教师要准备好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变化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将这些作为课后实践作业的素材,引导学生在性别相同的小组内,完成相关内容的阅读对比个人的变化。分享自己现在的心理状态,大家共同倾诉个人烦恼,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安全稳定地度过青春期。这样的实践作业,不仅实现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目标,还让学生的青春期烦恼得以解决,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每一种形式的作业,都要主次分明,有重点,有指向。教师在课堂中传授道德与法治知识,大多以内容目标和技能目标为指引,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而实践性作业,则重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价值观的选择。因此,实践性作业的重点,应当放在学生的情感引导和态度转变中,其次关注学生对学习知识和学习技能的巩固。像在学习“在社会中成长”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丰富的社会生活情境为素材,共同探讨社会问题与生活问题的正确处理方式,提升学生亲社会的意识。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不仅限于课堂内。课堂外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的正确性,以及个人道德水平与法治观念形成带来的转变。借助实践性作业的布置,让课堂教学过程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有利于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效果的优化。“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分析对于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及教师减轻学习负担,而作为“双减”政策的主要实施者,具体到教师而言,做好政策的落实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决定政策的最终效果是不符合当前的教育模式。同时更加注重实际教学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改变,尤其是在做作业的设计方面,要求真正实现学生的减负。对于初中生而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整个学生的三观的正确树立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出现叛逆信息,在此阶段,做好学生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工作,结合学生的年龄及其学习特点,改革教研体系,优化作业设计,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还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其学生充分发挥主观积极性,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受到传统教学管理理到念模式下,深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学生而言,整个学习生涯中,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重要的关注点,这种单纯追求学习成绩的学习方式,大大降低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使其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因此,这种被动的学习往往达不到教育设置的标准,使其最终效果无法实现。同时,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能力和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常见考核方式,将成绩作为唯一的检测标准,对于考试成绩偏差的学生,通过多次练习的方式,采用题海战术,使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制约。这种单一的重复性的学习方式严重影响学生对道德课程知识的深度吸收,也大大限制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使其学生对于此课程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初中生而言,在布置道德与法治的作业时,老师统一设置作业,形式上的单一,造成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对于实际的作业完成情况有所不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进行分配作业,对于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而言,遇到困难的问题难以进行解决,造成作业时间比较长,占用了大量时间,更加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对学习感到厌恶,无法达到最佳的效果。教师这种一刀切的布置作业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教学的工作难度,减少了对于不同学生分别进行批改作业的工作量,但却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道德与法治学科重视学生培养学生的法治理念,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更是促进五育并举的重要巨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调整

  单元内容,进行知识重组,加强综合性、实践性的作业布置,以此引导学生加强自主探究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要重视作业延伸,除了要布置书面作业外,更要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更能提高学生的社会技能。其次,加强科学性与基础性相融合。教师布置单元作业时,要以新课标为基础,重视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素养的培养。具体来说,教师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单元作业完成情况,确保单元作业的完成度与学科教学进度能达到平衡,从数量、内容以及要求等不同方面展开,运用集体讨论的形式,这样设计和布置的道德与法治的作业才能真正发挥价值。最后,加强发展性和多样性共行。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生活元素体验,以此为学生设计更具实践性的单元作业,促使学生在特定情况下积极展开探究活动。对于初中生来说,合理的运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晚上作业练习,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单元作业、拓展作业、鼓励作业结合布置的作业,是符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措施。在布置道德与法治家庭作业时,教师应注重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提高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实现家庭作业和课堂一样具有学习价值和意义,课堂在于学生的对基本知识点的吸收,在于课本知识理论的教学,对于知识的深度掌握,还需要课下不断地练习和复习,这正是家庭作业要起到的实际效果。因此,家庭作业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如今,教师可将网络作为媒介进行作业的布置,再借助互联

  网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家庭作业的吸引力。比如,在教授《网络生活新空间》这一课时,教师可通过网络增加学生对法治课堂的深度理解,并以真实的案例进行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深度认识和理解。学生通过观看网络视频的方式进行总结,必要时可以写一篇观后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家庭作业,从而进一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学习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课本的理论属于一种虚拟的课程,其实质还在于应用到实践中,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社会的实践活动显得更为重要,课程主要的中心点在于良好道德的培养,增强法治观念。学生在学习阶段学好理论知识后,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指引学生不断向前。实践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比如,在《积极奉献社会》课程中,本课的主题思想在于个人对社会的奉献,教师只是课堂进行讲解,无法让学生体验奉献的实质。因此,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以一月为期限,要求学生每周进行一次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帮助他人,一来完成作业,这也是提高学生自身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此期间,学生可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实际活动,以此增强自身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并与他人分享成果期间的经历和感受,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通过实践活动后,学生能够加深对课程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并对于理论与实践

  给予同等重视。针对道德与法治科目的特殊性,教师应打破传统的单一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以书面作业为主、枯燥无味的作业方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本门课程主要在于强调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采用其他方式实现对知识点的巩固和理解。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课堂小品方式,实现多元化授课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对于课程中的课后作业进行场景还原,丰富课堂内容,创新作业形式,为进一步完善教学架构在作业设计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比如,在《诚实守信》一课中,教师可安排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本课的主题通过小品汇报的方式表现出来,坚持诚实守信为主线,表现方式不限,主要在于小品中角色的扮演进行内部合理的安排,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并规定一定的时间内可以进行不断练习和排练,同时规定时间点进行汇报,最终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同时,老师与学生代表可以针对不同小组的表演情况和质量,是否脱离主题的标准进行评比,对于本课堂中的优秀作品给予表扬和鼓励,并进行奖赏。在整个小品的表演过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科目的重要性,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感受道德与法治的真正力量。“双减”政策就是以降低学生学习负担为目的,尤其对于课下作业而言,关键在于一个度,为减轻学生课下作业的压力,减轻日常学习负担,科学合理的作业布置方式起着关键影响[4]。因此,在设置作业时,老师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方式,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每

  个学生的不同的学习特点,通过考试归类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使学生能力范围内能够顺利完成作业,进行科学合理布置,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注重作业的个性化和创新性设计。这种分层次的作业布置,更加方便了教学的有效管理。同时,教师可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线上作业的布置,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实现家长、教师与学生的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作业,保证作业的整体绩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对于作业的评价标准往往过于单一,只将纸面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这是不合理的。因此,教师要完善作业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学校可通过定期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心理健康评测等方式,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改变评价方式,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学习效果高质量要求。同时。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评价的标准,使学生充分体会到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此外,老师对学生的不断激励起着重大作用,对于学生而言,激励使其打开心扉,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学习充满激情,享受学习的快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各行业的工作带来便利,将其运用到教学中,不仅为学生创造了更加生动的学习环境,更能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布置一些电子作业,比如视频、音频录制、照片拍摄、信息共享等。电子作业的推出能较大的吸引学生操作的兴趣,减轻学生对作业产生的压力,从而实现“双减”政策的目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加强作业的延伸设计,引导学生透过知识展开对生活的思考,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式。比如,以“身边处处是法律”为主题,让学生联想生活实际,列举一些不良行为的表现,教师根据学生列出的不良行为引导学生展开调查,选用典型案例结合相关法律进行介绍,通过网络交互的形式加强交流。教师布置任务后,能引起学生的反馈。为了确保调查活动顺利进行,教师可设计具体的互动时间点,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在过程中加以指导,组织学生有序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做出评价,通过生活案例加法律运用对案例分析进行归纳总结,这样能增强学生互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生活案例中学习法律知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交互平台,并以此为学生设计学科作业,是一种创新。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可延伸到作业,教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加强作业设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论是从学生个体差异上来说,还是从学生学习态度上来说,都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初中生对网络有位感兴趣,网络信息技术也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常态,教师将作业渗透到网络中,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于此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转变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实现“双减”的“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目的[6]。“双减”政策下道德与法治的作业设计除了要保证质量外,教师要格外注重学科的创新探索,设计学科作业时要融合趣味性、互动性,以此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同时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初中学生的学业压力也比较重,对于作业较为敏感,教师要创新作业形式,推出多样灵活的作业任务,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综上所述,在国家“双减”政策下,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就需要在设计上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同时,在评价方面也需要做出改变,通过借鉴其他行业的优良经验,不断提高学生在道德方面的深度理解,将自己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推荐访问: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布置 作业 法治 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