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谈一谈为什么要坚定信仰信念信心(4篇)

时间:2023-07-31 11:50:02 来源:网络

篇一:谈一谈为什么要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新时代青年?部更要坚定信仰信念新时代青年?部更要坚定信仰信念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柱。在新时代,坚定信仰信念,最重要的就是要不忘初?,始终践?。党的百年奋?历程和伟?成就是我们增强信仰信念最坚实的基础。信仰信念是精神之钙,丰富我们青年?部精神世界。纵观我党发展史,从抗?战争初始到新中国成?再到改?开放?今,如果没有共产主义的信仰,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哪能有我们现在???民的幸福?活,?怎么能有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批??批的仁?志???不在向我们彰显信仰的?量,只有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不断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梦想?努?。只有坚定的信仰信念才能让我们青年?部有底?有?量丰富??精神世界的同时积蓄?量不断成长。信仰信念是星星之?,点燃我们青年?部?作激情。信仰信念就如星星之?,激发我们每个青年?部的希望,为我们每个?点燃梦想的?花。每个?都在??的?作岗位上始终如?的坚持着坚守着,?过前辈?过的路,看过前辈经历的风景,才能体会他们为了事业为了?作所付出的艰?。?敢,?个倾尽??兑现了“把荒漠变良?”的誓?。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青年?部需要致敬的?党员,诸如此类的优秀党员还有许多,不为虚?缥缈的荣誉只为了为?民服务的信念,只为了完成?个共产党员的使命。只有坚定信仰信念,才能强化我们青年?部的使命感,在??的?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信仰信念是指路明灯,指引我们青年?部?畏向前。谁的??不迷茫?我们青年?部也不例外,不过不?怕我们有党的光辉引领,有优秀的前辈作为楷模,我们能不断地汲取前?的动?,化困难为动??路向前。信仰信念就是指路明灯指引我们前进的?向,就像?暗中前?的航船,有了指引?向的灯塔,乘风破浪抵达?的地。青年?部在?作中要坚定信仰信念,拒绝诱惑抗住压?,勇往直前?有所为。青年?部要牢记信仰信念,并始终如?的不断践?。

篇二:谈一谈为什么要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坚守信仰坚持信念坚定信心

  坚守信仰坚持信念坚定信心

  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捍卫者

  一、坚守信仰,常修为政之德

  信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决定着人生发展的方向。人一旦树立了信仰,也就树立了价值罗盘和人生航标。那我们共产党人的信仰是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仰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一个共产党员,信仰缺失,理想缺位,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变质、贪婪、堕落和腐化。回看那些落马党员干部的腐败轨迹,腐败行为的发生,无一不是把共产党人的信仰抛到了九霄云外,“骨头”变软了,最后滑向犯罪的深渊。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必须坚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政治灵魂,才能永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目标。赶考路上,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我们又该如何扭住“总开关”,坚守崇高信仰,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一是要补精神之钙。坚定的理想信念从来不会自发产生。修炼“金刚不坏之身”,首先要学好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切实以理论上清醒保证信仰上坚定。当前,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并与读经典学哲学结合起来,切实掌握认识和分析问题的锐利武器,提高明辨是非美丑的实际能力,始终保持不可动摇的政治立场和不可撼动的政治定力。

  二是要树党员之魂。现在,我们有些党员干部忘记了共产党员的特殊身份,党龄往上涨、党性往下滑。党员意识淡薄,是党员思想上的“水土流失”、精神上的“麻痹颓废”,任其发展、危害甚大。我们每位同志都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不能忘了入党誓言、不能忘了党员标准、不能忘了党员义务,要经常想一想当初入党为什么、现在为党做了什么、将来给党留下什么,真正以实际行动为党员这一称号增光添彩。

  三是要立道德之本。德是百行之首、立身之基。毛主席讲,“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可见,党员干部讲道德,既是立身做人的需要,也是党的事业的需要。然而道德塑造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长期积淀,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把道德修养作为终身课题,用德给言行上把锁、加道岗,以德律己、以德砺行、以德服人,切实当好全体干部职工的精神向导和道德模范。

  二、坚持信念,常立奋进之志

  哲学家康德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个是头顶的星空,一个是心中的道德。对共产党人来说,头顶的星空,是信仰;而心中的道德,便是信念。信念是信仰的外在保障,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有了坚定的信念,我们就会坚持追求、永不言倦;有了坚定的信念,我们就会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救死扶伤是医生坚持的信念,传道授业是教师坚持的信念,保家卫国是军人坚持的信念。正是信念的支撑,进一步推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要做到坚持信念、常立奋进之志,从你我而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要为党尽忠。忠诚不是空洞口号,为党尽忠不是虚幻的、缥渺的、遥远的,而是现实、直接的、具体的,它体现在“四个全面”的重任上,体现在对岗位职责的敬业奉献上。我们要在风险考验面前敢冲锋、重大任务关头敢担当,以奋进状态狠抓各项工作求实落实。二要为民尽心。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第一追求。能否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时刻谨记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要为职尽责。“在其位,谋其政”,作为党员干部,要时时刻刻把自己的职责铭记于脑、牢记于心。我们要牢固树立“无功就是过,不进就是退,平庸就是错”的思想,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既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又当好推进建设发展的“拓荒牛”。

  三、坚定信心,常存为先之念

  信心是对信仰、信念的自觉体认与坚守。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曾经说过,“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向所底乎。”信心是激发干劲、做好工作的力量源泉、动力所在。而我们的信心是

  从何而来?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并鲜明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与之相对应,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也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归结起来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这种自信建立在活生生的实践之上,展示了中国人的底气、志气和勇气。我们要自觉增强“三个自信”所传递的志气、底气和勇气,更要将其当作一种真理性的认识,真正转化为更加坚定的政治信仰,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更加主动的工作实践。

  其次,让我们从自身思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如何坚定信心,增强自信,率先垂范,发挥表率作用。第一,精神状态要好于人。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一点精神什么事情都无从谈起。尤其是领导干部,应该要干出点名堂来,创出点业绩来,吃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韧之苦,吃得了“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冲劲、闯劲、拼劲、韧劲。第二,能力素质要高于人。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就要做到对上当好参谋,对下做好服务,对外搞好协调,对内带好队伍。“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正其心”。党员干部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才能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第三,自身要求要严于人。20岁时,曾国藩立志修身,改名“涤生”,意谓洗涤改过重生。为了“涤生”,曾国藩一生都在用几近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用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更有信心做好分内事、当好领路人。

  信仰是一种方向,信念是一种执着,信心是底气。坚守正确的方向,坚持前行的执着,坚定为政的底气,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捍卫者

  所谓的公,就是社会或社会利益,就是单位;所谓的私,就是个

  人或个人利益。个人的私立在任何时候都要受到限制,不是谁想干嘛就干嘛。在当前形势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有个别党员干部由于缺乏必要的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素养不高,党员宗旨意识淡漠,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危机意识和服务意识大大降低,在面对利益诱惑之下,个人私欲在逐渐膨胀,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松懈,对待公与私的问题上,天平倾斜,心理扭曲,公的概念模糊甚至消失,导致逐渐走上贪污腐化的道路。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无不时刻在提醒着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在对待公与私的关系上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因一时的私欲而断送其一生的前程。当然,在可能的条件下,满足个人正当合理的要求,可以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大公无私、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操。在公与私利益关系发生矛盾的时候,要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公共利益,以公为重、以公为先、舍私为公。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职工、为社会、为单位多做好事。

  如何正确对待义与利的关系。义与利具有统一性,义与利又有对立的一面。有的时候、有的情况下,义与利不能同时兼得。但是义与利并并不是针锋相对、水火不相容的。在实际生活中,具体情况虽然比较复杂,但只要分清公利和私利,权衡大利和小利,就不难找到道德把握的界限。问题在于当遇到利益冲突时如何对待,以什么原则来解决冲突。

  对于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个人一定要完全服从组织,组织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但事情往往事与愿为,有些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表率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欠缺,对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斤斤计较,拈轻怕重,或者挑挑拣拣,这些都是每个党员今后所要加强的地方。

  总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牢记自己举起拳头面对党旗庄严宣誓的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心端正了,行为自然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如何站稳党和人民立场一、要充分认识“站稳党和人民立场”的重要意义。站稳党和人民立场是党性的本质要求、是人民性的具体体现、是党的宗旨的基本内涵。二、站稳党和人民立场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要时刻在心中划清公与私的红线,时刻拿好丈量公与私的尺子,恪守公与私的底线。二是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要把无私奉献,为党和国家、为人民谋利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功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三是处理好“官”与“商”的关系。官员与商人不能“勾肩搭背”,也不能因“避险”而疏于往来,懒得服务甚至拒绝服务,为官不为;企业更不能投机取巧,靠权钱交易,谋取自己发展之需。三、要自觉站稳党和人民立场。领导干部要讲政治,心中有党。要把牢政治方向,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态度坚决;要强宗旨,心中有民。做工作要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敢担当,心中有责。做到心中有责,要有担当精神,对突出矛盾要有责任意识,要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存敬畏,心中有戒。只有对人民心存敬畏,对权力的神圣性心存敬畏,才能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篇三:谈一谈为什么要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为什么要坚持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历来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国际敌对势力也千方百计向我们渗透其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因而在一些党员、干部和青年中出现了理想信仰动摇的问题。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同心同德地把我们的党和国家引向光明的未来,我们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认识正确信仰观的科学性和现实性。

  信仰与迷信

  有人认为信仰就是迷信,这是一种混淆是非的糊涂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信仰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第一,实践性。人的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人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实践使人从必然中获得自由,不仅使人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而且使人的精神不断升华。正是实践,使人超越了动物意义上的繁衍和进化而提升为人。实践活动是人类自我超越的基础,也必然是人的信仰产生和存在的基础。第二,社会性。马克思、思格斯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马克恩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81页)信仰也是人的一种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因而也是社会的。正是在社会实践中,人的社会意识逐渐积淀为一种“内在精神模式”,为人的全部行为确定动机和目的,制约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离开社会性,就无法认识信仰的实质,而只能从“先

  天”或“先验”中寻找信仰的根据,这不可避免地要坠人谬误的深渊。第三,神圣性。信仰不同于一般的信念,它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据“统摄”地位。正是由于这种“统摄”的高度凝聚作用,使得处于信仰中的人和对象结成一种神圣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神圣性是人的精神通过自我超越进人一种崇高状态的体现。信仰的神圣性,要求信仰者对特定的信仰对象全神贯注、倾情投入、恒久专一,这些都是信仰在态度和情感方面的独特表现。

  信仰与迷信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建立在“相信”的基础上的。但是,正确的信仰的“信”与迷信的“信”却有着本质的不同。第一,相信的精神基础不同,就是“凭什么相信”不同。正确的信仰,是“凭理性相信”,是经过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理性思考和批判后的相信。而迷信,则往往是没有经过知识思考和理性批判的盲目崇拜和相信。所以,越是知识浅薄、懒于思考、缺乏理性批判的人,就越容易陷入迷信。第二,相信的对象不同,就是“相信什么”不同。正确的信仰不同于朴素的信念,它是对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相信,是对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理想的相信。惟其如此,正确的信仰总是拒绝庸俗的功利诉求,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而迷信,无论是巫术、占卜、算命,还是观相、降神、偶像崇拜,它们的对象都有神秘的色彩,都是经不起科学检验的超自然、超社会现象,或者说,迷信者赋予了对象许多凭空想象出来的虚幻的色彩,所以是先“迷”而后信。第三.相信的层次不同。“相信”可划分为“可信”和“确信”两个层级。“可信”就是信仰对象要经得起信仰主体的理性思考和批判,即能回答出“为什么

  相信”。“可信”正是信仰中的理性因素。所谓“确信”,就是在“可信”的基础上,信仰主体情感上的高度投入和行为上的身体力行,即“真的相信”。形成正确的信仰的关键,不是“确信”而是“可信”。当然,仅是“可信”而没有进一步上升到“确信”,也不能形成正确的信仰。正确的信仰,要求的是“可信”和“确信”的统一。而迷信,则往往凭借一时的“激情”和盲目冲动,仅形成一种主观意志上的“确信”。它缺乏的是“可信”,更谈不上“可信”与“确信”的统一。第四,相信的效果不同。正确的信仰,通过“相信”积淀心智、凝聚情志,从而成为个人的精神支柱,成为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它持久而专一,深沉而稳定。而迷信,要么随着“激情”的涌动而“走火入魔”、极度狂热,甚至产生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要么,随着“相信”背后的特定利益的转换和消解,“激情”消失、神情颓丧.它飘忽而短暂,浮浅而迷乱。中国古人所说的“有信无智长愚痴,有智无信增我慢”,就是最好的描述。

  人生信仰和社会理想

  信仰的形态纷繁复杂,除了可以分为非宗教信仰与宗教信仰、科学信仰与非科学信仰外,我们还可以从信仰主体的角度,将其划分为个人人生信仰与社会理想信仰。把握好人生信仰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信仰观。

  人生信仰,是个体对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人生的状态和归宿等等的把握。人是生活在意义世界之中的.人每时每刻都必须追问和关怀自己生活的意义.都必然对自己的存在和生活进行“意义”的设定,以便给自己的行为提供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这就形成了个人的人生信仰。社会理想信仰,则是特定民族、国家、政党或社会民众对特定社会理想的把握,它表达了社会民众对社会发展前景的向往与关怀。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理想信仰往往成为社会或国家的特定政治信仰。社会理想信仰,对政党而言,构成政党的奋斗纲领;对国家而言,它构成特定意识形态的核心;对民族而言,它构成凝聚国民心智的民族精神。因此,一个政党如果没有信仰,就等于没有共同奋斗的目标和思想基础,就难以凝聚全党的智慧和力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信仰,就无法用明晰的国家意志来统一国民的思想;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信仰.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甚至走向衰落。

  看来,人生信仰与社会理想的主体是不同的,前者的主体是个人.后者的主体则是群体,是政党、民族、国家。当然,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信仰的主体往往是交叉和重叠的。一

  方面,社会无非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另一方面,个人并非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个人既是人生信仰的主体,同时作为政党、国家、民族的一员,又是社会理想的一个主体。

  真正的人生信仰和社会理想不是机械照搬、强行灌输的结果,它的形成是一个自觉的主动的过程,同时,也只有自觉、主动形成的信仰才能激发出主体的巨大精神力量。少年英雄刘胡兰之所以会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英雄壮举,正是由于她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而这一信仰就是她自己的生活环境造就的,是在她对共产党、对共产主义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是单纯的迷信,是无法激发出她那巨大的视死如归的革命勇气的。

  真正的正确的人生信仰之所以是一个自觉、主动的过程,还在于它是依据社会理想进行的选择。在一定意义上,个人信仰是一个人的“私事”,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信仰的自由。但是,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正确,不仅可以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而且能够积极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反之,理想信念错误,不仅贻误个体的人生,而且于社会无益,甚至会成为历史的罪人。要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就必须超越个体自我狭小的圈子,就不能局限于个人的自我发展,就不能满足于自我的实现,而必须着眼于“大我”,立足于大多数人乃至全人类。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依据科学的社会理想来确立自己的人生信仰,把个人信仰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这样树立的理想信仰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出主体自身的创造力量,这样的人生才会充实和幸福。马克思在17岁时对此就已有认识:“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性;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1卷第459--460页)

  理想与现实

  在当前.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人生信仰?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这就是说.共产主义理想既是我们党的共同社会理想,也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应该确立的人生信仰。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它从诞生之日起,就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引的社会理想就是共产主义。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其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就是要使每一个人都获得幸福和全面发展,而共产主义就是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全面自由发展的理想社会。

  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选择。无论是在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正是共产主义理想,凝聚了中国社会的先进人物,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斗志和工作热情,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设的成功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0页)历史已经证明,没有共产

  主义理想,就没有中国的今天。同样,没有共产主义理想,也不会有中国的灿烂明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仍然需要共产主义理想来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和创造性。

  共产主义理想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奋斗终生。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东西方的思想家们都曾经提出过关于未来社会的种种设想,如柏拉图的“理想国”、莫尔的“乌托邦”、《礼记》中提出的大同社会等,但是所有这些设想都仅仅停留于“应然”,都缺乏现实的根基,因而都是空想。与此相反,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则考察了人类的整个历史,总结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发展规律,并用它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得出了人类社会必将走向共产主义的结论。也就是说,共产主义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依据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一个科学的结论。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说:“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92页)同时.共产主义理想不仅是合规律的,而且也是合目的的,就是说,它符合人的价值追求。人,不论作为个体还是群体,所追求的无非是自身的全面发展。而共产主义理想就是一个人能够获得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一个人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示的社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未来社会的人称为“有个性的人”。进一步讲,共产主义理想既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客观发展方向,又凝聚了人类的价值诉求和良好愿望,它把真理与价值、合规

  律性与合目的性完美地统一了起来,所以是我们为之奋斗终生的伟大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把理想与现实、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共产主义理想是信仰的超越性与实践的现实性的统一。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有长远的目标,也要有阶段性目标;不仅要有远大的理想,而且要脚踏实地,做好当前的工作。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同时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全党同志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也就是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可以时刻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向前;另一方面,共产主义理想并非虚无缥缈、遥不可及,我们每天做的工作就是在朝这个理想前进。正是由于有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共产主义理想才能够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信仰,才能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篇四:谈一谈为什么要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为什么要坚定理想信念

  为什么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呢?因为一个没有理想信念的人,是心灵荒凉的人;一个没有理想信念的民族,是前程暗淡的民族,理想信念的坚守可以改变个人与世界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的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样的理想,既博大深邃,又简约朴实;既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又忠实地代表着人民;既是远大的,又是与现实紧密相连的。她是党的旗帜,是党员的灵魂,是凝聚和鼓舞人民的号角,也是我们党员干部成长、作为、进步、奉献的人生指南、精神支柱、动力源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对共产党人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选择了党,就是选择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只有牢固树立了这样的理想和信念,我们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胸怀大志、心胸开阔、坦荡大气,才能有高境界、有高智慧,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才能勇于奉献、顽强奋斗,才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工作状态,创造最佳业绩,实现幸福人生。

  第一,胸怀崇高理想,对事业,就会充满激情,全力投入。树立了远大崇高的理想,就能够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看待和思考自己的岗位职责,就能有使命的光荣感、工作的豪迈感,就能够充满干劲、坚

  韧不拔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就能够心情愉快地接受组织上交给的每一项任务,认真做好经手的每一件事情,这样,也就比较容易干出成绩,取得成功。反之,激情就难以保持长久,状态就难以不出现衰退。

  第二,胸怀崇高理想,对群众,就能骨肉情深,真诚为民。有了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幸福生活的远大理想,就能把自己的命运同群众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就能以群众之苦为苦,以群众之忧为忧,以群众之乐为乐。就能像雷锋那样,将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就能像孔繁森那样,将热爱人民视为爱的最高境界。自己为群众付出了许多艰辛劳苦,赢得了群众的拥护信任,自己就会得到莫大的欣慰。反之,如果胸无大志,把个人的利益摆在群众之上,就难免不懈怠,就难免不烦恼。

  第三,胸怀崇高理想,对名利,就能淡然处之,不为所累。有了远大理想,心中就总是装着未来、装着事业、装着人民,这样,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看重了,对自己的名利、地位,就会看得淡了,就不会为一时得失所烦恼,为名位高低所困扰。埋怨客观不会快乐,抱怨领导不会轻松,忌恨同志不会开心,这样也难出佳绩,如此就

  不能幸福。惟有大志在胸,淡化自我,把忠诚奉献给党,把真情献给群众,把诚恳献给同志,把智慧献给组织,把投入献给事业,把修养留给自己,才能取得良好业绩,才能赢得组织的信任、同事的支持、群众的认可,也才能有大的作为。

  第四,胸怀崇高理想,对权力,就能心存敬畏,正确行使。牢记崇高事业在肩,就能够深刻洞悉权力所承载的使命、担负的责任,就

  能够以戒慎恐惧、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权力、行使权力,充分发挥权力推动事业、服务人民的作用,取得令组织和群众满意的业绩。就不会计较权力的大小,就不会在意岗位是否“风光”,就不会以权谋私,跌入困境。

  第五,胸怀崇高理想,对成绩,就能一分为二,不图虚荣。懂得我们的事业是无比宏大的,是千百万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就能在党领导的人民群众伟大创造中看清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对自己不吹不抬;就能在党的事业长远发展中看清个人贡献是微不足道的,对成绩不骄不矜;就能够将成绩作为继续奋斗的动力,而不是负重前行的包袱;就能够永不满足地在工作中不断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实实在在的成绩。党的目标那么远大,事业那么宏大,人民的福祉那么重要,怎么还能做表面文章,怎么还能到处吹嘘自己,抬高自己?

  第六,胸怀崇高理想,对现实,就能客观看待,勇于攻坚。胸怀远大理想就能成为始终奋发向上的乐观主义者,就能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现实,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实,就能够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改造世界、改造现实的使命,以远大的抱负投身实践,以坚强的意志推动现实一步一步地走向美好未来。现实永远不会是完美的,改造现实是共产党人的天然使命。抱怨现实,责难现实,毫无益处。对于现实中出现的一些棘手事、阴暗面,我们一定要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千万不要因为现实中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东西而干扰情绪,影响状态。要做到:坚信正义、坚持原则,看不惯、想得通,因势利导、有效斗争,尽力而为无贪求、量力而行争上游。用这样一种态度来应对,什么情况都不会影响我们的斗志。

  第七,胸怀崇高理想,对挫折,就能勇敢面对,无所畏惧。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遭遇不顺,遭受挫折。但只要有了远大的志向,就有了坚强的毅力,就能勇敢地面对困难、挑战和挫折,不被任何艰难所困,不为内心苦痛所摧,愈挫愈奋,愈干愈勇,始终以先锋战士的姿态,一往无前地开辟美好未来。

  第八,胸怀崇高理想,对同志,就能宽宏包容,紧密团结。为远大理想而奋斗,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胸怀崇高理想,就有了这样宽阔的胸襟和气度,对同志就能尊重关心、真诚相待、宽谅容让、和谐相处、支持维护、友善相助,就不会有亲有疏、搞小圈子。搞小圈子,是凝聚力不够的表现,是驾驭大局功夫不强的证明。团结才有力量,团结才能成就事业、实现理想。善于宽容、善于团结,既是高境界,也是大本事。

  第九,胸怀崇高理想,对人生,就能享受奋斗创造的快乐,就能体验为民谋利的幸福。有了远大崇高的理想,人生就有大追求、就有大支柱。为远大目标而拼搏,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再苦也不会觉得苦,再累也不会觉得累。相反,会时时有创造的激情,有奋斗的冲动。尤其是经过辛勤耕耘,艰苦奋斗,工作有了收获,事业有了发展,得到群众的赞扬,组织的认可,同事的鼓励,这样的成就感,这时的幸福感,可以说是十分灿烂的,不亲历是难以想象的。这样的人生,才是值得欣慰和自豪的。

推荐访问:谈一谈为什么要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信念 信仰 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