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有哪些5篇

时间:2023-08-17 12:30:02 来源:网络

篇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有哪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具有广度地展开教学工作,是当前在教学改革中理应重视的新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在新课程标准条件下,将信息技术融合进传统教学中,将会大大地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也使教学的评价更加客观,可测。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学生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仍然是渠道,但应逐步从传统的教学手段型向现代教育手段型转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表现出无穷魅力,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网络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它们既能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化零为整,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其内力,因而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动脑、动手接受教育,既学到知识又减轻学生负担。

  教学媒体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既是教师的辅助工具,又是学生的理解工具。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去理解教材中的事物,达成知识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目标,我们必须充分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低耗、高效、优质”地提升教学质量服务,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信息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利用多媒体系统的声音、图像压缩技术可在短时间内传输、储存、提取或表现大量的语音图形、图像、活动、画面信息。此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具有易操作、使用方便、交互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网络教学的应用,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的角色中摆脱出来,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成为学生的协助者、导航者。因为网上资源丰富,具有共享性、无限性、适时性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源,补充了传统教学中信息仅来源于教师教材的局限,使学生能够不受时空限制,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将信息实行筛选、消化、吸收使学生有了更为自由广阔的学习环境。网络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现实价值

  (一)促动教学内容更新。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教育要想发展就要迎合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量大、知识结构丰富等特点。特别是教学内容与网络的融合,能够有效实现知识共享,达到最新知识的迅速传播,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多元化发展,给予学生传播知识的全面性与权威性。

  (二)教学方式生动,擅长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想象力与创造力。在传统的教学中配以模型、挂图、黑板、书本的教学道具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讲解与说明,很难达到最正确效果。而用现代信息技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从传统的死记硬背改变成了对知识的理解接受,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想像力与创造力。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决定了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要给学生传

  授知识,靠传统的教学方法,速度慢、范围有限,限制了信息量的扩张。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化地传播知识,培养出基础厚、知识面广的全面人才,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速度快,知识量大而不乱,广泛而不偏的特点,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四)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现代教育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教材,具有易保存、直观等特点。而且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便于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一)更新观点,促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作为教学的两个主体,在教学中他们分工明确,教师要在既定的目标下完成课程教学,知识传授;而学生则要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成为一个好的接受者。那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因为大多教师存有授人以渔的观点,教师也就当之无愧地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主要角色。不难理解在这样传统的观点中,教师基本的形式采取满堂灌,而学生在教师的授课中,角色相对次要,也就导致整个教学活动难以适合知识的更新,信息的量变,学生在思想意识上认为教学是教师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学方法得到了改进,教师的教学任务由简单的传授,转变成了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一改以往光讲理论、讲书本的方法,而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推动教学进程。所以在新时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要更新观点,双方主动成为教学中的主要元素,形成互动。

  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实行知识的引导,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手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任务也就主动地转变成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水平,自觉地完成教学活动中与教师的配合。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创新的原动力。我们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非常浓厚,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挖掘和表达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趣味性、娱乐性等魅力,来吸引、引导学生。正如我们常说的“打铁要趁热”。不能让学生在没有兴趣之后再来想办法,在选择教学软件时要注意操作难度、内容等要适当。

  (三)提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即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方法,通过一些手段去理解、掌握知识。在教学中,能够把学习的目标、任务通过网络发给学生,学生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与任务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来完成学习。从而受到启发,对所学知识加以整理和延伸,形成自己特有的东西。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灵活分析问题的水平。因为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只能以学生“做”为主,注意“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作者赞同有些人的观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在课堂上一句话都不说。”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采用任务驱动法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

  (四)注重学生学习中的合作。因为学生知识水平严重不均衡,合作学习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提升教学效果。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如班级聊天室、QQ、BBS等工具实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学习中,让学生带动学生,学生协助学生,鼓励学生聪颖而出,积极思考。

  (五)时刻实行教学反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是在学习教学过程中持续审查自己,进而培养自己持续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苏霍姆林斯基对广大教师谈到:“假如学生不理解某种知识,假如他的思维犹如笼中之鸟无援地颤抖着,那就请你们留意反省一下自己的工作。”对教师来说,反思极为重要,只有对自己的行为深刻反思,才能使教学水平更进一步。教师应多学习,多思考,能够通过撰写教学日志、博客、教学随笔等形式来反省自己的教学工作;也能够用BBS论坛,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看法、观点积极思考,总结教学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四、科学而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最优化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要紧扣优化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这个中心,恰当选用、规范操作,最大限度协调兼顾好资源建设和利用之间的关系;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教学媒体与学生认知规律之间的关系;教材的支撑作用与媒体的辅助性之间的关系;感性学习与理性思考等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有效服务于教育教学。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进一步学习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现代教育传播媒体与教育

  理论结合的具体问题,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要求,克服和纠正一些意识偏差和操作缺陷,用好、用实、用活和用巧现代信息技术。

  五、结束语

  新世纪,是以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为工作和生活的基础,企业、事业、政府机构的运作都极大地依赖于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特别依赖于辅助决策、辅助设计系统。而企业、科研、教育、政府和社会各个机构的管理人员必须实行专门的信息技术的教育与培训。所以,信息技术的教育与培训应该成为现在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利用计算机实行信息资源管理和辅助设计、辅助教学、辅助决策是每一个学生都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应该从现在起在小学、中学和大学普及计算机信息检索与处理的知识和技能,应该将利用计算机在网络环境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的技能培训列入学生的必修课程。

篇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有哪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也不例外。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信息技术的应用已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本文就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合理结合,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节省教学时间,扩大课堂容量。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预先设计好的课件,我们能迅速地多角度展示教学内容,而改变以往先板书、后空泛讲解的低效程序。同时,在展示方式上一改过去只有抽象文字,取而代之以图文结合体,使同学们利用图片展示的鲜明形象深刻理解和记忆板书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可更大程度地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看不见的感情冲击力,兴趣在学习中是最活跃的因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多媒体教学使图片与文字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事物直观化,把枯燥的知识形象化。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投影机、电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构建成操作性强、效果好的教学设计新模式,把书本的静态描述变成动态的多媒体教学,使形、声、图完美地统一在一起,图文并茂,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学生纷纷展开讨论,发言积极,气氛活跃。这样就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愉快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优势多多,但是,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也难免存在有诸多不足之处。例如:课堂内容过多,运用多媒体呈现信息的速度过快,学生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讲解;过于夸大多媒体教学的功效,用屏幕来代替黑板的所有功能;滥用、误用各种媒体,分散了学生注意力,抑制了学生的思维;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出于种种原因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鉴于以上原因,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我认为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学习并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和技能。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熟练,就越能发挥它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反之则有可能因人为操作不当,或不能及时排除意外的非操作性故障而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干扰了正常的上课秩序。因此,教师自身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要进行多次的实验,结合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总结,不断创新。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书本相结合,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备课,就是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因此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仍然需要以教材为主,深研教材,适时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然而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而非主导,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选取得当,不能太多,太花,信息量也不能过大,否则将淡化重点难点,形成了为赶时髦,摆花架子,或喧宾夺主、或画蛇添足的不良后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紧扣教材,熟悉教材,吃透教材,选择多媒体资料和制作课件必须

  以课本的相关内容为依托,课件重点难点要突出,考虑问题要全面、周到,选取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和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解决书中的疑点、难点,使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并且学有所获。

  (三)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要把教师的主导性与电教媒体的辅助性处理好。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信息技术只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一种工具,是我们多种教学手段里的一种。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课堂影响力以及整洁的板书等都是任何一种现代教学手段无可替代的。因而我们不能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依赖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教学方式,避免整节课单纯地去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避免教师整节课一味站在教师机前操纵鼠标,而应根据该堂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教学手段,适时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创造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营造出富有生机、充满蓬勃朝气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碰撞,熏陶和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表达兴趣,从而达到课堂教学预期的目的。

  (四)加强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管理,提高电教设备的利用率。

  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师、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教师,学生也应加强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方面知识技能的学习。因此,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修建机房,配置设备,以推广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从而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优势,推动教育教学又好又快地发展

  教无定法。总之,在今天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大势所趋,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适当地应用信息技术的各种手段。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仍处于辅助地位。因此,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做好最充分的课前准备,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篇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有哪些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学过程引进信息技术,使之形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是大势所趋,势在必然的。这种必然性导致人们提出了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有机整合的要求。

  一、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意味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从而使学生的乐学落到实处。多媒体技术既能让学生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而对教师来说在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能有效地实现精讲,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计算机等多种媒体技术,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让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还可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完成了“教师+课本+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2、抽象的说教变形象的演示,是多媒体教学的最主要的特色。

  由于多媒体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所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生活化、清晰化,拟人化,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使得在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能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教学已由讲授型向创新型过渡发展。它不仅仅是教师操作,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它可以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形象表现出来,还可以使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更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把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可见,恰当地选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来辅助教学,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因为网络教学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目前在Internet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比如在英语课堂上,我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由过去的被迫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Internet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时间和传播周期。并且形式更加生动,方法更加简便,范围更广,效率更高。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地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之间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所学的知识也更全面多样,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搜集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有机统一在一个时空平台上,借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教学,要应用于教学,使之既能增加教学良性效应,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比如在观念的更新、整合的手段及整合的能力等方面,呈现出来的问题也很多。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复杂性来看,这一过程是对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并使之与课程进行整合能力的考验,提高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教师是实施“整合”的主体,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是实施“整合”的主体,我自己在观念和自身对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不够,不能很好地成为整合的主体。有时认为麻烦或怕麻烦不愿意使用信息技术,还有的因为自身信息技术能力不够,导致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流畅地使用信息技术。那么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有怎样的实际表现呢?首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其次,要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现在有很多学校都购置了计算机、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根据所教学科内容在互联网上用IE浏览器查阅教育教学资料、制作CAI课件对所教学科进行有效整合。教育的信息化一个重要方面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作为主体的教师就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和有关的操作技能,因此教师应成为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者、自觉应用者和主动适应者,积极学习、自觉应用信息技术,并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用信息技

  术”的过程中消除畏惧感,逐步树立学习―→应用-→适应信息技术的信心,形成终身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2、教师要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及学科特点,不断提高教学整合的手段与能力。

  课程整合就是将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应用到课程中,使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科书、讲义、粉笔和黑板中解脱出来,对教师而言,则是走向现代教学的开端。但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也并非轻而易举。现在有些教师对所教的学科教学目标虽然了解,但对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去突破教学中用语言无法描述的情景、用信息技术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较好在完成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把握。所以说课程整合不仅要求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本学科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还须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注意积累,想方设法获取各种有用的信息,如有目的地经常上网搜寻信息或阅读有关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电子读物,对信息源的了解越多越好,要能从一般人不易察觉之处发现那些隐含的信息,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另外,教师还要不断提高对相关信息的整合能力,能够创造性地策划、处理和加工所获得的信息,如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撰写课件脚本,同时能从实际出发,考虑利用信息的最有效方式,体现崭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要能经常根据获取的教育教学的最新信息,组织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策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处于“否定之否定”的状态,对于特别适合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媒体辅助教学的课程内容,比如在教学中将美术、音乐课中的欣赏课等,要及时纳入到课件制作的范围,并尽可能地制作成相关的课件用于教学,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

  3、教育的信息化教师最终要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培养。

  注重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教师面对教育信息化要注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向信息社会的人才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就是信息能力,它是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是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是实现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教育信息化应将每一位学生的信息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

  在信息化社会里,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地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就会有被信息淹没的危险。比如有的学生在网络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时,收集了大量的信息,面对这些信息却不知道从何处开始,不知道哪些信息对自己学习有用处;出现不同的观点时哪些信息是对的哪些又是不对的;找到了自己所需要信息该怎样进一步处理;导致不能在这节课中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教师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引导和指点学生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教育的信息化就是要求教师最终要着眼于学生这些信息素质的培养。让其转化成为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只有这样,此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才可以加快提高

  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避免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中出现误区

  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随着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解和能力的不同,在整合的过程中出现了比如由原来的“人灌”变“机灌”、为了整合而整合等各种误区。假如教师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领会整合的实质和精髓,整合时目标不够明确,忽略了年龄和学科特点,那整合将出现整而不合的现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无从谈起。

  1、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并不是说放弃其他教学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并不断为教育教学提供更为强大的支持,但功能强大的信息技术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教育技术价值的消亡。教师不能为了要用信息技术而在教学过程中盲目地加入这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甚至连简洁清晰的板书在一节课中也都没有了。教师在通过教学设计不断整合信息技术的新功能的同时,应结合本校与本课堂的教学实际,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与其他传统的教学

  工具、数字化教学资源和非数字化教学资源之间优势互补,综合运用,发挥整体效益。

  2、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不能忘记学科特点

  选择信息技术“整合”不是把学科教学整合到信息技术中,而是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学科教学中去支持学科教学。学科不同,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不同。技术的作用在于“如虎添翼”,但用得不好,可能会使学生只关注结果而淹没了思维的过程,所以信息技术要用在那些没有了它就难以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适时、适度、适量地选择信息技术,创设教师、学生以及信息技术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

  3、学生和教师在整合过程中主导与主体地位的误解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中,教师是教学进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这种传承多年的主宰课堂的教学方式为我国广大教师普遍接受。而现在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全权控制为新型教学环境下尽量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回归。这是大部分教师能达到的学生主体作用时的理解。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于是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让他们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同时面对网络上的浩瀚资源,有不少的学生会迷失方向,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任务,而是沉迷于局域网内的游戏,聊天,谈些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不但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字化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连传统教学中教学任务的完成,必要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人格魅力的熏陶都等丢失殆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监控与督促。教师要定位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尤其是中小学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自制力有限,那么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为主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主导地位就更加重要了。

  4、重活动形式,轻活动效果

  课堂中的教学活动要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所有的教学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在设计学生的活动更要准确地体现教学重点,且能体现出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的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参与后达到意义建构的程度即活动效果。然而很多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花了很多力气设计的活动,只重视活动形式,而忽视了活动效果。

  5、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误导

  在信息时代,学生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接受知识,获取信息,思考评价,解决问题。正确的数字化学习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一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网络信息容量巨大,同时也良莠不齐,有的只是对某一问题的观点罗列,有的则带有片面性甚至误导性,那么这种数字化学习的能力培养就要求学生能够站在较为客观的立场进行分析,再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做出相应的判断。但有的教师只是提出“从网站找出一条信息来表达或证明你的观点即可”。这种引导学生分析学习资料的思维方式就带有误导。它易使学生人云亦云,甚至以偏概全,有碍其正确判断,有理有据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如果教师连逻辑思维,辩证思维都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训练的话,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更无从谈起了。

  教学内容是繁多的,信息技术手段更是不断更新的,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这一模式的内容是丰富的,意义是深刻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成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过程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篇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有哪些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顺应这一信息化发展的潮流,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特别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在中小学课堂中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形式

  1.专门的工具型教学软件的合理运用

  工具型教学软件不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内容,而是提供一个展示、处理某类教学内容的平台,教师、学生可以利用这一工具来解决自己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几何画板”是当前应用非常广泛的工具型教学软件,利用这一工具,学生可以很方便地绘制各种几何图形,测量长度、角度等参数,而且可以对图形做各种操作,比如伸缩、旋转等。通过这些操作,学生可以研究和发现图形中的各种内在关系。其他很多学科也都有一些可以利用的工具型软件,比如化学中的专用绘图软件CHEWIND。另外,一些教育软件商还专门为不同学科的教师开发了电子备课工具。

  2.一般的工具软件在教学中的运用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一般的工具软件也可以用在教学中,比如文字处理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数据库软件等等。Powerpoint是教学中常用的工具软件,教师可以用它制作电子教案,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黑板来演示自己教学的提纲和内容。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等)可以用在语文的写作课上,学生可以利用Word等进行写作和修改,可以进行编辑排版。在进行英语写作时,Word等还具有拼写和语法检查的功能,对学生的写作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另外,也可以在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课上让学生用Word撰写研究报告等。数据库、电子表格等软件可以用在自然科学研究或社会调查中,进行数据的管理和处理分析。比如,在学习中国人口问题时,教师不是直接向学生讲解中国的人口现状和人口政策,而是给学生提供中国人口数量发展的原始数据、世界人口发展的资料、中国及世界的耕地面积数据等,让学生通过电子表格软件建立相应的数据表,绘制中国和世界人口发展的曲线,分析中国人口发展的趋势及面临的问题。

  3.传感器在理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传感器用于实验教学在国外的理科教学中已经比较普遍。将计算机与一些传感器连接起来,便可以利用计算机很方便地进行科学实验。传感器可以精确地测量和传递实验中的各种变量,如温度、光强、速度、PH值、氧气浓度、电压、电流、压力等等。在进行实验时,实验的各种数据会实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时地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统计分析后,转化为图像、表格等形式呈现在屏幕上。比如把温度传感器放进一杯热水中,计算机屏幕上会出现一条正在逐渐上升的温度曲线,而且会在表格中具体显示温度的变化数据。这样一来,利用基于计算机的实验,不仅可以使传统教学中的定性实验得以量化,而且可以使原有的定量实验变得更为准确和精密。

  二、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结合的几点具体建议

  1.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目标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的目标也不同。我们应该对复种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根据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出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目标有多方面。探究信息技术与该课程整合的具体目标,确定该整合是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的哪些具体方面。

  2.先确定具体目标,然后再确定具体形式

  考评应该根据所确定的具体目标,选择整合的具体形式,决定是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老师课堂讲授还是支持学生自学,是利用个人计算机还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是利用教室网、校园网还是利用因特网进行学习等。

  3.分析教学内容,选定开发专题

  根据教学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整合和开发的内容,并形成一定的专题系列。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4.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

  在教学设计中运用信息技术时,要在教育教学理论和媒体传播理论的指导下,对各个专题进行多媒体组合的教学设计。利用多种媒体组合的超强作用对学习者形成有效的刺激,以达到教学效果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并保证整合过程中开发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符合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经济性和整体性的基本要求。

  5.选择开发平台,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

  根据课程的类型及整合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平台和合适的开发工具,编制出教学所需的教学软件等各种学习资源。在开发时要考虑软件的兼容性,并注意软件的总体形象。

  6.进行教学试验,总结教学经验

  利用所设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教学试验及研究,探索和总结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经验,搜集老师和学生和反馈信息,进一步改进教学。

  7.按照反馈信息修改完善不足之处

  按照反馈信息,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修改和完善。这种修改可能是对局部,也可能是对整体进行的。

  8.申报成果,推广应用

  整合进行到一定的阶段后,研究者可将整合和教学改革的设想、试用报告、所编制的教学软件等有关档案整理成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册,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鉴定。对经审定通过的教学成果应积极宣传,争取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应用。

  总之,在课程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必须要遵循科学、有效的原则,不能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积极探索出科学实用有效的教学设计模式,将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其预期的目标。

  (作者单位:河南省遂平县电化教育信息中心)

篇五: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有哪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变革。在当今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数字教育资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资源包括不同类型的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可以被数字化,便于保存、分类、检索和共享,这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丰富材料和资源。老师可以通过电子课件将教学内容更生动直观的呈现给学生们,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降低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工作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便于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活动,并优化教学过程及效果。利用课堂管理软件,教师可以轻松地记录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查询学生的成绩以及对每个学生进行管理。老师们还可以利用在线课堂管理平台,布置作业、发送消息、接收反馈等。同时,教师们可以使用教学记录管理系统,记录课堂上的问题,帮助改进下一次的教学计划。

  3.教学互动与信息沟通的增强

  网络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场所,使得教学可以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或在网上开设讨论版块,教师和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交流教学心得、面对课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习主动性等。这种交流方式的全球性质,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影响。此外,网络观看课堂录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同时也方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1.全面的学生信息管理

  数字化教学管理系统使得教师们可以轻松地查看学生成绩、考勤、行为等信息。同时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对学生绩点、成长状态进行动态管理,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状态和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自动化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自动考试、考生排名、智能评估等高科技手段不仅可以减轻管理工作的负担,也能够减少管理中的人工疏忽带来的错漏。此外,数字化分析工具能够帮助学校迅速地分析学生的需求、问题、需求,监控学校的资源、课堂工作、学生情况等,从而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做出决策、实现学校或机构的发展目标、优化教学流程。

  1.评价体系的建设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建立起更加科学透明和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利用数字化数据和高科技手段对学生的每一次考试、作业和试卷进行自动化评估,结合学生的跟踪表现、出勤率、成绩等因素,从而得到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

  2.教学过程的评价

  数字化英语阅读系统对学生的阅读量、成绩等方面进行持续监控,帮助教师及时排查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其它运用场景,如班级静态信息分析、学习情境分析、教师教学行为分析等,也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总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在当今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时代,其价值愈加凸显。今后,教育界也需要更加积极地融合信息技术,将其创新、应用及规范应用推向更高更远。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有哪些 信息技术 在教 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