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民政低保复审意识形态【3篇】

时间:2023-08-27 18:20:03 来源:网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政低保复审意识形态【3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民政低保复审意识形态【3篇】

民政低保复审意识形态3篇

【篇一】民政低保复审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工作督查巡视巡察知识点

目录

01习 近 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1-10条) 1

02关于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12-28条) 5

03习 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基本知识(29-100条) 17

01习 近 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1-10条)

1.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013年8月19日,习 近 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2.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013年8月19日,习 近 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3.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2014年2月24日,习 近 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

4.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2014年2月27日,习 近 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5.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2014年10月15日,习 近 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6.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2015年12月11日,习 近 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7.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2016年2月19日,习 近 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8.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2016年2月19日,习 近 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9.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016年11月30日,习 近 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10.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2017年10月18日,习 近 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1.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要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要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要压实压紧各级党委(党组)责任,做到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 近 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02关于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12-28条)

12. 文件依据

2015年10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办发〔2015〕52号);

2015年12月12日,省委办公厅印发《湖南省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湘办发〔2015〕53号);

2016年1月15日,市委办公室印发《关于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郴办发〔2016〕3号);

2016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厅字〔2016〕44号);

2017年10月26日,省委办公厅印发《湖南省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湘办发〔2017〕58号)。

13.总的原则和“四种责任”

总的原则:党管意识形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

“四种责任”:党委(党组)领导班子负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党组)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党委(党组)其他成员“一岗双责”。

14. 党委(党组)领导班子主体责任内容

主体责任也称为“正面清单”。中办发〔2015〕52号文件列出8个方面内容,湘办发〔2015〕53号文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3个方面内容,郴办发〔2016〕3号文件采用了湘办发〔2015〕53号文件列出的11个方面内容,责任内容如下:

(1)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

(2) 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

(3)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

(4)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

(5)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6)领导、组织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处置;

(7)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做好知识分子的团结引导服务工作;

(8)选优配强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

——湘办发〔2015〕53号文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3个方面内容:

(1)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

(2)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管理;

(3)加强对国有文化企业经营方向的指导和把关。

15. 党委(党组)书记责任要求

“三带头”“三亲自”,即应当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抓思想理论建设,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

16. 党委(党组)分管领导责任要求

协助党委(党组)书记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

17. 党委(党组)其他成员责任要求

抓好分管部门、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

18. “六个纳入”

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党的纪律监督检查范围,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纳入党委政府绩效考核,纳入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

19. “四个一同”

意识形态工作要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20. 工作格局

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21. 党委宣传部门责任

作为各级党委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履行指导、组织、协调、督查和抓好落实的职责,切实担负起牵头抓总、指导协调的作用。

22. 纪检机关责任

应当把落实党中央、上级党委和同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决策部署情况,纳入执行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监督检查范围。

23. 党委组织部门责任

应当把意识形态工作情况纳入干部考核,列入干部任前考察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评价使用的重要依据;
列入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

24. “建制度、学制度、用制度”活动

2017年3月19日,市委宣传部下发《关于开展“建制度、学制度、用制度”活动推动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地生效的通知》(郴宣发〔2017〕6号),要求各级党组织建立健全责任明确、程序严密、有效管用的九项工作运行机制和九项阵地管理制度,推动六大意识形态阵地责任单位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机制,做到用制度机制管人管事管导向,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细落小落实。

25. 九项工作运行机制

(1)建立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定期报告机制。各级党委(党组)每半年向上级党委专题汇报意识形态工作,并书面报上级党委宣传部门;
各级党委常委会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向全委会报告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党组)班子成员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

(2)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传达贯彻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讨工作,督办任务落实,加强部门统筹协调。

(3)建立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机制。各级党委(党组)要成立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小组,每年开展两次以上专题研判。

(4)建立舆情风险评估机制。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批审核前,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舆情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

(5)建立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处置机制。出现重大负面舆情或意识形态事件时,党委(党组)书记第一时间部署,分管领导应当及时处理,相关责任单位积极参与,及时有效处置,避免延误发酵。

(6)建立意识形态情况通报机制。各级党委(党组)要定期在本地本单位党员干部范围内通报意识形态领域情况;
及时向上级党委报告本地本单位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情况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7)建立意识形态工作教育培训机制。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必学内容,每年不少一次;
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
纳入党校主体班教学的重要内容。

(8)建立意识形态工作督查考核机制。每年对本地区意识形态工作开展一次专题督查,将督查结果报同级党委,并报上级党委宣传部门。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9)建立意识形态工作问责机制。对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有市委《实施方案》规定的“负面清单”15种情形之一,视情节轻重,由上级党委实施问责。党委宣传部门可以向实施问责的党委、纪委提出问责建议。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问责情况,应当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

26. 九项阵地管理制度

(1)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应急处置制度。突发事件发生后,按照《郴州市突发事件新闻应急处理工作流程》(郴宣发〔2015〕9号)要求,事发地县市区委宣传部和涉事市直单位要做好信息报送(事发半小时内电话报市委宣传部,2小时内报新闻通稿)、应急响应、后勤保障、舆情会商、舆情监控、记者管理、新闻发布等工作。

(2)建立媒体记者采访接待管理制度。针对外来记者的采访,按照《中共郴州市委宣传部关于新闻媒体采访接待管理暂行办法》(郴宣电〔2017〕1号)要求,市直单位和县市区委宣传部要及时报告市委宣传部,按照要求做好接待安排、采访安排、服务管理等工作。

(3)建立新闻发布申报审批制度。市直单位和县市区召开新闻发布会或举办有新闻发布性质的活动,需填写好《郴州市新闻发布会报批表》,提前3个工作日到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按程序审批,登记备案。

(4)建立社科理论类论坛备案审批制度。严格执行《中共郴州市委办公室 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社科理论类论坛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郴办字〔2016〕24号),建立论坛报批、审核报告人、现场监督、责任追究等管理机制;
举办社科理论类论坛,必须事先经过本单位党组织批准,提前10个工作日报本级党委宣传部门登记备案审批。

(5)建立社科团体和资助研究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对社科研究机构和社科类社会组织管理,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业务指导监督。建立境外资金和非政府组织资助研究项目申请审批制度,严禁合作开展涉及敏感问题和重要资源信息的研究项目。银行要对境外资金和非政府组织提供的资金流向进行监管并及时报告。

(6)建立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制度。发现重大敏感网络舆情后,根据《郴州市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理工作流程》(郴宣发〔2015〕9号)要求,涉事的县市区委宣传部或市直单位应在30分钟内电话或短信报告市委网信办。按照舆情监测、分析研判、舆情报送、应急处置等链式工作流程,做好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加强网络评论工作,抢占舆论制高点。

(7)建立新媒体登记备案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市委网信办对市本级政务、社会、商业类微信、微博、客户端、网站等新媒体进行登记备案;
县市区委宣传部对所属地新媒体进行登记备案。新媒体要建立总编辑负责制、信息内容管理审核制度(“三审制”)、总监带班的应急响应及值班制度、跟帖评论管理制度、后台技术管理制度、用户注册管理制度、采编及审核人员管理制度、举报受理工作制度等八项制度,严把政治导向关。

(8)建立新媒体管理巡查制度。组织开展网络生态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对全市政务、社会、商业类微信、微博、客户端、网站等新媒体定期组织巡查,对违反《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违规开展网络评选、发布政治类有害信息、虚假信息、低俗信息、“标题党”等行为加大整治力度,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9)建立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问责制度。对违反《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八条规定的“负面清单”九种情形之一的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依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和《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实施问责,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各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问责建议。

27. 六大阵地管理

(1)新闻舆论阵地:坚持党管媒体原则,落实新闻工作通气会制度、新闻稿件“三审”制度、新闻从业人员管理制度、采编与经营“两分开”制度。

(2)文化文艺阵地:加强郴州境内各类出版物和文艺作品的管理,坚持始终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落实选题把关、节目审查和图书期刊、音像制品审读等制度。加强网吧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严厉打击各种非法出版物,封堵境外政治性有害出版物向我市渗透。加强辖区内各类演艺场所、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陈列馆、展览馆等文化阵地管理,确保展演内容积极健康向上。

(3)社科理论阵地:加强对社科研究机构和社科类社会组织以及思想文化类学会协会等社团组织的管理,做好社科类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动全市社科类社会组织100%建立党组织、100%开展党的活动。按照“谁组织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市级和市直部门单位、人民团体、市属以上企事业单位举办的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的管理。加强对境外资金和非政府组织资助研究项目的管理,严禁合作开展涉及敏感问题和重要资源信息的研究项目。

(4)网络阵地:做大做强网上正面思想舆论,提高网上议题设置能力和舆论引导水平。切实加强网络涉郴信息管控,重点管好具有新闻舆论和社会动员功能的新媒体,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切实加强网上热点事件和有害信息的监督处理,深入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专项清理行动,严密防范网上意识形态渗透。

(5)学校阵地:加强辖区内各高等院校和党校(行政学院)以及市属各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各类民办学校的教学管理,做好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6)宗教阵地:加强辖区内宗教团体、宗教场所及宗教教职人员的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反邪教工作,防范邪教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

28. 责任追究

追责情形也称为“负面清单”。对党委(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追责情形,中办发〔2015〕52号文件规定了10种情形,湘办发〔2015〕53号文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5种情形,郴办发〔2016〕3号文件采用了湘办发〔2015〕53号文件规定的15种情形。

03习 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基本知识(29-100条)

29. 党的十九大主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0.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1.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2. 习 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3. 习 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精辟概括的“八个明确”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之中。

“八个明确”:

(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十四条”基本方略: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4)坚持新发展理念;

(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34. 习 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定位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35. 新的历史方位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五个定位”

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7.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8.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39. “两个伟大革命”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社会革命,党的自我革命。

40. “三个基本”

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41. “四个意识”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42. 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43. “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4. “四个伟大”

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4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46.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47. 建设“五大文明”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48.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9.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0. 全面小康“六个更加”

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51.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3. 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54. “七大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55. “三大攻坚战”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56. “三去一降一补”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57.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58.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

农村土地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

59.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人民当家作主。

60.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依法治国。

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项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2. 全面依法治国“三个坚持”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

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个坚持”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6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6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6. 保障和改善民生“七有”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67. 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

68.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目标

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

69. 脱贫攻坚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

70. 二0二0年脱贫攻坚目标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71. 生态文明建设方针

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72. 生态系统保护“三条控制线”

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

7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

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74. “三大历史任务”

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75. 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76.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77. 党的建设“5+2”总体布局

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78. 党的“四自能力”

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79. 增强党的“四力”

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80. “四大考验”“四大危险”

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81.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82. 党的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83. 党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84. 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

85. 党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86. 党的性质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7. “四个服从”

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88. 党的“六大纪律”

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

89. “两学一做”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90. “三严三实”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91. 好干部标准

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92. 严厉整治“四风”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93. 党内政治生活“四性”

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94. 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和目标

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95. “三清目标”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96. 反腐败斗争“三坚持一坚决”

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

97. 党内四大监督

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同级相互监督,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

98. 青年“三有”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99. 干部队伍建设“四个坚持”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

100. 增强“八大执政本领”

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篇二】民政低保复审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直以来,我院有着紧跟中央意志,服务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流是好的,自中央两学一做工作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素质得到极大提高,思想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警官院校和青年学生特点,我们认为,我校意识形态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不适应的问题。 

  1.学校各级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与首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不适应 

  西北地区位置相对闭塞,受外来文化冲击较小,这使得西北地区高校思想工作人员相对麻痹,不重视高校学生及自身的意识形态工作,外来文化特别是敌对势力的渗透影响日趋复杂,一些美剧、韩剧中的辱华、反华成分没有得到有效剔除。在这方面,高校各级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与面临的严峻形势仍不适应。 

  2.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与新形势下的任务要求不适应 

  由于长期以来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视有所欠缺,表现在工作上就是体制、机制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与不断提高的工作要求不适应。一方面,在学校总体工作中,意识形态工作没有上升到突出地位,存在平时看不出来、关键时刻跟不上去的现象;
另一方面,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局面没有形成,存在意识形态工作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 

  3.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与青年学生的需求不适应 

  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教师队伍年轻化程度不断提高。由于年轻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相对欠缺,而我系教师队伍又是以年轻教师为主,直接导致他们在强化思想育人方面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年轻化程度高,其中辅导员队伍绝大多数是毕业5年以内的30岁以下的年轻人,由于他们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际工作经验,导致其面对年龄差距不大的青年学生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足。 

  4.传统工作方法与日益发展变化的网络新媒体不适应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人们获取资讯的手段和交流、交往的方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年学生接受新事物速度快、能力强,迅速成为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益者,他们借助于虚拟空间获得的信息和服务已经远远超过现实空间。而我们在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采取的主要方法仍然是借助于课堂、讲座、会议、活动等传统方式,这些方式所传达的信息容量有限、形式相对呆板,工作的时效性必定大打折扣。 

5.警察专业学生不能很好地达到警察的政治水平要求

作为我院最大的警官类系部,担负着为学院培养合格警官类学生,为社会培养警察后备力量的重任,而目前,在学生的警务技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的同时,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看齐意识还有待提高,学生学习党的知识的积极性不高,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有着抬头的趋势。警察作为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的主要力量,不但要求较高的警务技能,更要求高超的政治素质和奉献精神,而目前在这方面的工作还相对不足。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 

  阵地意识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保障,掌握主阵地是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的关键。从现实和虚拟的角度来说,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应该包括有形空间阵地和虚拟空间阵地两大类,我们必须在这两个方面做好阵地建设。 

  1.巩固有形空间阵地 

  有形阵地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传统阵地。从现实空间上来说,高校的所有场所都是我们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阵地,也都会发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但是,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明确工作的着力点,也就是要在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发力,牢牢掌控主要矛盾,才能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基本任务的完成。 

  一是用主流价值观的各种实现形态和现实载体强化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物质空间,也是接受教育的场所,环境在学生成长中具有直接、实时、贴近的影响,发挥环境育人功能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手段。要认真研究主流价值观的实现形态和现实载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学校优良传统等浓缩固化,并用雕塑、标语、校训、文化墙、宣传栏、校史展等形式表现出来,在校园、教室、饭堂、运动场、宿舍楼宇等场所张挂,使学生在充满主流价值观的环境中受到熏陶。 

  二是强化课堂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文化素质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活动和人格魅力。这其中,两课和业余讲座等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当前,必须明确,在讲授涉及思想及意识形态领域方面内容的课堂教学,特别是两课教学时,必须以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为根本要求,决不允许散布与此相违背的错误理论,并以此作为教师的根本要求和课堂纪律,加强课堂的严格管理。 

  三是加强对传统媒体的管理。校报、校刊、杂志、校园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作为舆论的喉舌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的生存受到挑战。但是,其对大学生的影响仍然不能低估,由于其受众较多,一旦出现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是巨大的。当前,部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部门受人员编制限制,把校刊、校园广播、电视等交给学生,由他们负责承办,这使得学校对这些阵地的管理弱化,监督缺失。面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峻形势,学校必须加强传统媒体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不发生问题。 

  2.拓展虚拟空间阵地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运用,网络新媒体等虚拟空间正在逐渐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战场,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使之成为我们的主阵地。 

  一是采取措施提升校园网的教育功能。校园网作为学校对外发布信息、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手段已经成为学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离不开校园网,对校园网的依赖程度很高。但是,校园网在发挥教育功能方面存在教育资源不足、新闻点击率低等问题。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校园网的作用,要容纳汇集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包括网络公开课、教学名师讲堂等,使校园网成为师生接受教育的阵地,要采取措施提高校园新闻的点击率,使校园网成为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渠道。 

  二是创建并用好网络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当前,微信、微博等互动交流平台深受青年学生喜爱,绝大多数学生使用这些新媒体方式获取信息、交流沟通,新媒体的使用对学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对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但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做好工作的机遇。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先后建立了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党支部和班级为单位建立了微信群,定期发布工作信息,随时与学生互动交流,使新媒体成为深入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平台。 

  畅通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渠道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畅通主渠道,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全校各部门和院系共同参加、上下协调一致、政令畅通的工作格局。 

  1.学校领导班子在意识形态工作上要高度一致 

  学校领导班子作为学校工作的领导核心,对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决定性作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于校级领导班子明确职责,统一认识,协调一致。 

  一是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学校党委要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班子成员特别是书记校长,要切实提高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自觉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工作来抓。坚决杜绝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二是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顶层设计。学校领导班子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每年研究制定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和教职工宣传思想工作要点,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经费支持方面提供保障。 

  三是班子成员要明确工作责任。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明确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工作职责,把日常分管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有机结合,把促进分管工作与监督检查分管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有机结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2.学校各部门在意识形态工作上要明确任务 

  建立意识形态工作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关键是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通过统一的工作部署和协调一致的工作步骤,同时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工作考核范围,使全校各部门在意识形态工作上形成合力。 

  一是党委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党委宣传部门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本部门一项重要工作加以落实,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协调部署各部门开展工作、统一协调配置全校宣传思想工作资源、检查督促考核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对日常宣传思想工作进行管理等方式,代表党委牵头做好全校意识形态工作。 

  二是落实各部门各学院工作任务。要根据学校总要求,明确各部门各学院意识形态工作要求,使意识形态工作成为各部门各学院的分内工作;
要把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总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学院工作任务中去,每年检查考核各部门各学院意识形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3.意识形态工作运行上要形成闭环 

  当前,导致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任务明确了、工作部署进行了,但是对工作落实情况缺乏检查督促,对意识形态阵地,包括讲座、课堂、网络等的运行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对突发事件的发生缺乏良好的反馈、报告、纠错机制。因此,要重点开展反馈纠错机制建设。 

  一是加强校园管理。依托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部门,依靠成熟的校园安全稳定巡查机制和技防手段,明确工作职责,对校门、校园公共场所等加强巡查监控,发现问题快速处置并及时上报,有效杜绝意识形态阵地失控现象。 

  二是加强业余时间课堂活动管理。建立并严格落实讲座报告审批制度,凡是邀请校外人员到校内举办讲座、报告、论坛、学术沙龙等活动,主办部门须提前登记报告主管部门,按程序由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举办。举办过程中,主办部门须全程参加,不允许出现办而不管的现象。 

  三是加强网络管理。以青年教师、学生工作干部、学生党员骨干为主要力量,建立网上宣教队伍,针对校园网、学生点击率较高的网站和交流互动平台,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问题,开展网上宣传教育。 

  依靠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力军 

  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于建设政治敏感性强、思想政策水平高、业务精通的骨干队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全校性的工作,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但是,教师队伍、干部队伍、学生思政队伍和学生党员队伍无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力军。充分相信和依靠他们,采取措施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意识形态工作水平,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出路。 

  1.加强教师队伍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建设 

  教师直接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是学生思想学业进步的导师,广大教师是意识形态工作中最重要的力量,加强教师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建设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和基础。要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宣传思想工作,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要强化教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他们在思想上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认识;
要加强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切实增加他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要采取措施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使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提高学生思政队伍和党员队伍的责任意识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直接面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专职工作队伍,学生党员队伍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学生思政干部和学生党员生活在学生中间,他们了解学生思想学习各方面的情况,他们既是受教育的对象,更是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最前沿的工作者。因此,要使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真正切合实际,确保有的放矢,当务之急是提高学生思政队伍和党员队伍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意识。要引导和教育学生思政队伍明确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事关培养合格人才的大局,做好这项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要着力培养学生党员队伍的政治敏锐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3.提高干部队伍意识形态工作管理能力 

  高校干部队伍承担着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任务,是学校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和落实者。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无小事,也没有重要不重要的部门之分,全体干部都承担着意识形态工作的职责。当前管理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够、敏感性不强、政策水平不高的问题是存在的,多数干部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宣传部门的事情,对意识形态工作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的情况也很普遍。因此,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在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要通过大规模培训,使干部队伍充分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规律、突出问题表现以及政策要求,依据意识形态工作组织管理体制机制,旗帜鲜明、合法依规开展意识形态管理工作,使学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纳入正常健康的轨道。(张德玉 作者系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

【篇三】民政低保复审意识形态

第四章 政治意识形态

提出问题:

什么是政治意识形态?

各种政治意识形态所强调的主题、理论与原则是怎样?

各种政治意识形态如何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呢?

如何理解意识形态的兴起与衰落呢?

政治意识形态可能终结吗?

讲解提要:

什么是政治意识形态?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的要素;
(二)古典自由主义;
(三)现代自由主义

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要素;
(二)家长式保守主义;
(三)新右派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要素;
(二)马克思主义;
(三)社会民主主义

其他政治意识形态传统

法西斯主义;
(二)无政府主义;
(三)女性主义;
(四)生态主义;
(五)宗教基本教义派

意识形态的终结?

一、何谓政治意识形态?

从使用的角度看,目前政治意识形态越来越趋向于中性的看法,其一般指涉一种脉络可循的社会哲学或世界观。然而长久以来,政治意识形态被视为用来充当一种政治武器,并用来攻击和批判敌对的原理或学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的特征在于其欺骗性与虚伪的特性:用来迷惑被剥削阶级并无视所有阶级社会最根本的阶级矛盾。在他看来,有必要区分科学与意识形态(注:他认为自己的论证是科学的)、真理与虚伪之间的差异。不过,后来到了列宁、葛兰西(Gramsci)那里,他们不仅使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也采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等足以使马克思自己感到困惑的词汇;
到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出现了独裁的体制,波谱(Karl Popper)、额兰(Hannah Areendt)等人将意识形态视为社会控制的机制。特别到了冷战时期,西方国家使用该词将其视为一种思想上“封闭”的共产主义体系,其指责对方垄断对真理的诠释,拒绝容忍不同的意见和想法;
自由派人士主张开放、容忍,自然拒绝自由主义被当作意识形态来加以看待;
而保守派人士因为主张世界大部分超乎人类心灵理解的范围,宁可主张将保守主义描述成一种立场、一种心灵的态度(Attitude of mind),并将自己的信念定位在经验主义、传统与历史上。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以一种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看待意识形态这个词汇的特点,而将意识形态视为一种行动取向(action-orientated)的信念体系,其是由一组彼此相关的观念汇集而成,并以某些方式来指导或刺激政治的行动。

二、主要的意识形态

(一)自由主义

任何对意识形态的探讨,都必须从研究自由主义开始。自由主义的政治原理早在300多年前就逐步发展起来,到了19世纪初期,其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政治信条。其是封建主义瓦解的产物,其最早是一种政治理念,透过反对专制主义与封建特权建立宪政与代议制政府;
到了19世纪初期,自由主义发展出某种资本主义的经济信念,主张自由放任,抨击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这成为19世纪古典自由主义的精髓;
而到了19世纪以降,一种社会主义式自由主义开始浮现,倾向主张社会福利和经济干预(自由左派),对其的强调成为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诉求的显著特色。

自由主义的要素:个人主义;
自由;
理性;
平等;
容忍;
同意;
宪政

个人主义----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一直被视为自由主义的核心要素。其反映出人类的个别性无比重要,而反对任何社会或集团的宰制。既然自由主义认为个体具有不同的特色,因此其目标就是要建构一个个人可以滋生与发展的社会,每个人皆可以尽最大努力,来追求其认定的“良善”:允许个人做出符合自身道德要求的决定。

自由-----自由(Liberty)一直被视为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即此价值被赋予比平等、正义或权威更高的优先性。这源自于对个人的信念,以及确信每个人都能够依照其喜好或选择来行事。不过自由主义主张“法治内的自由”,因为他们承认某人的自由可能威胁到其他人的自由,自由应该有其限度----个人应该有最大程度的自由,但必须使其他人同样享受同样的自由。

理性-----自由主义认为世界有个理性的结构,这可以通过人类理性的运作以及严谨的探讨来挖掘;
其相信进步,并确信人类有透过理性的辩论和讨论,而不是诉诸血腥和战争来解决分歧的能力。

平等-----个人主义隐含着基础点平等的信念,即相信个人根据道德的价值,至少是“生而平等”。其表现了自由主义对平等权利和资格的重视,其尤其表现在形式上的法律平等和政治平等(例如一人一票)。自由主义认为,由于个人并不具备相同的能力和工作意愿,其并不坚持社会的平等或所得的平等,他们强调的是机会的平等(“竞争点上的平等”):提供所有人同等的机会去克服他们不平等的潜在因素。因此,其支持“才能统治”的原则,个人的奖赏应该大约反映其聪明才智再加上后天的努力。

容忍-------自由主义相信容忍同时是个人自由和社会富裕的屏障。其相信多元主义容许在道德、文化和政治上存有差异,这是正面而且健康的心态;
其还相信对立观念与利益之间有达到平衡或自然调和的倾向,因此总会抑制因观念不同所导致的水火不容的冲突。

同意------在自由主义的观念中,权威与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因此,政府应该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之上。这一原则促使自由派人士皆支持代议政治与民主政治。在他们看来,权威源自于“在下位者”,并且是其正当性的基础。

宪政-------虽然自由主义认为政府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捍卫者,但他们经常觉察到政府可能沦为暴君而伤害个人的危险。因此,其相信有限政府(limited government)的概念。而这个目标可以通过分散政府的权力来加以达成,其是通过政府各机构之间的制衡(checks and balance)以及载有人权条款的法典或成文宪法来规范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古典自由主义------ 古典自由主义的核心主题,可说是个人主义的一种极端形式。人被视为自私的、追求自我利益的以及大部分是自恃的动物。就国家或所有形式的政府干预而言,古典自由主义并不抱持强烈支持的态度。从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来看,国家仅须履行最小干预或“更夫”(nightwatchman)的功能,而将其角色限定在保护公民免于其他人的侵扰;
就经济自由主义的形式而言,其观点奠基于深信自由市场的机能,并相信当政府无所作为,经济运作得就最得当。因此,其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放任的资本主义:捍卫私有财产、主张保障个人自由、允许经过个人的努力来决定其成功与否以保证社会正义。有时,称其为“消极自由”(negative liberty):不干预,或不对个人施加不必要的束缚。

现代自由主义------- 现代自由主义对于国家的干预,则抱持较为同情的态度。事实上,在美国,“自由主义”一词大致被视为隐含着对大有为政府而不是对小而美政府的支持。这种转变乃是源于他们认为工业资本主义是造成新形式的不正义,使大多数人臣服于捉摸不定的市场因素之下。在弥尔以及所谓的新自由派思想家格林(T.H.Green, 1836--1882)、艾布豪斯(L.T.Hobhouse,1864--1929)、郝布森(J.A.Hobson,1858--1940)等人的影响下,造成人们对自由抱持广泛且“积极的”(positive)看法。积极自由主义的观点提供了社会或福利式自由主义的基础,其承认国家干预,特别是在社会福利方面干预的必要性,认为这会扩大自由的范围,以保护个人免受社会罪恶的侵害,因为该类罪恶将破坏个人的生存。现代自由主义放弃放任式资本主义的信念,大部分是受到凯恩斯(J.M.Keynes)的启发,其认为唯有受管理或管制的资本主义体制,并将主要的经济权责置于国家的手上,才能维系成长与繁荣。不过,尽管如此,现代自由主义对政府干预的支持是有条件的。其关心那些没有能力帮助自己而处于恶劣情势的弱者,但其目的在于提升他们的能力,使他们能对所处的环境负起责任,并做出正确的抉择。

(二)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的观念与原理首先出现在18世纪末以及19世纪初期之际。保守主义源于对经济和政治快速变迁的恐惧----例如伯克(Edmund Burke, 1729--1797)之对于法国大革命。在尝试抗拒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与民族主义所引发的压力时,保守主义总是站在捍卫传统的社会秩序和社会价值的阵营中。不过,欧洲大陆的保守主义与英美保守主义有着显著的差异。前者诸如梅斯特(Joseph de Maistre,1753--1821)这种保守主义相当专断而且反动,其排斥任何改革的观念;
而后者是在英国与美国生根的伯克思想,其“变革是为了保存”(change in order to conserve)的信念经常被认为是更精密、更有弹性且最后被认为是成功的保守主义形式。应该说,保守主义接受了积极自由主义有关社会福利的计划,不过,自从1970年代以来,由于保守主义内部新右派的崛起,其受到严厉的批评。后者反对国家干预并抨击家长式作风,新右派在保守主义阵营中,其诉求相当大程度上颉取自古典自由主义的主张和价值。

保守主义的要素

1、传统---- 保守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是“渴望保持现状”,其与肯定传统的优点,尊重旧有习惯与历久弥新的制度紧密关联。其反映了过去智慧的积累,其有促进社会稳定和安全的优点,而给予人一种社会与历史的归属感。

2、实用主义-----基本上保守主义强调人类理性的局限性,其认为这种局限性由于我们生活的世界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因此,抽象的原理与思想性的体系总不被保守主义信任,其认为信念是根植于经验与历史:相信行动是实际的环境与确切的目标所塑造,也就是由其“运作方式”来决定。

3、人类的不完美性------保守主义对于人类本性的看法,一般都是悲观的。其认为人类是有限的、依赖的、追求安全的动物,其倾向于熟悉的、已经尝试的事物,因此渴望生活在稳定与有秩序的社群中。其认为人类具有自私、贪婪以及权力欲望,因此。犯罪与社会失序的根源是个人而非社会。所以,保守主义认为维持秩序依赖强势的国家以及严刑厉法。

4、有机论------保守主义认为社会并非基于人类巧思所精心设计的人为产物,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有机的整体,或活生生的实体。社会的整体并不仅仅是个人的集合体而已,共同的价值和文化对社会的维系与社会的团结被视为是重要的。

5、阶级性------在保守主义看来,社会位置和地位的排列,是自然并无可避免的,这自然反映在不同角色和职责的扮演上-----例如雇主与劳工、老师与学生、父母与子女,从这个角度看,阶级化与不平等的现象并不会导致冲突,因为透过彼此交叉与重叠的职责,社会就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保守主义看来,如果人的生活际遇大部分由机运与出身背景来决定时,幸运与拥有 特权的人更应该承担特定的职责,来照顾不幸的人。

6、权威------在一定程度上,保守主义认为权威是“由上而下的”,并为那些缺乏知识、经验与教育水平的人提供领导、指导与支持,以协助其依其自身的利益正确地行事。在保守主义那里,自然贵族的观念曾经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但现在,权威与领导权通常被视为基于经验和技能所获得的。

7、财产------保守主义将财产所有权视为必要的,因为其给予人们安全感,以及使人们独立于政府之外,财产权鼓励人们遵守法律并尊重别人财产。在其看来,财产所有权涉及到责任与义务。其是财产的看管者,继承上一代并使未来子孙受惠。

家长式保守主义

家长式保守主义是传统保守主义一支,其可以追溯到狄斯累利(Benjamin Disraeli, 1804--1881)的早期著作,其与有机论、阶级化权威具有紧密关联,并汲取谨慎与纪律两大要素。后来形成托利党人(Tory)的立场基础:其认为承担职责是享有特权的代价,赞同一个有凝聚力且稳定的社会结构。其屏弃放任式资本主义与国家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1945年后,欧洲大陆的保守主义者也做出了相类似的结论:其主张“基督教民主政治”的原理,例如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CDU)所发展的“社会市场”的哲学:主张市场的策略,以发扬私人企业与自由竟争的优点,但也兼顾社会的策略,用来促进社会大众的利益。

新右派

新右派实际就是通常所称乎的新自由主义,其经由自由市场经济学家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和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以及哲学家诺慈克(Robert Nozick)等人的著作发展而成。其核心要素是市场与个人。其坚持无干预的资本主义将带来效率、成长与普遍的繁荣。其对私人企业的偏爱胜过于国营企业或国有化政策。秉持“私有是好的,公有是坏的”信念,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说:“没有任何东西比社会更令人担忧,只有个人及其家庭才是真实的”。其相信自助、个人责任心以及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

新保守主义

新保守主义重申19世纪保守主义的社会原理。其相当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为新右派中保守的一支。其想要的是重新树立权威、回归传统的价值,特别是与家庭、宗教和国家相关的观念。在其看来,权威是确保社会稳定的凭据,因为其有助于纪律与敬重,而共通的价值与文化则被认为有助于社会团结并创造出文明的社会。其反对纵容,事实上,当中的许多人是昔日的自由派人士,其不满肯尼迪与约翰逊时期所推动的激进改革,担忧出现多文化与多宗教社会,其被认定是冲突的导火线,并是不稳定的温床。这种立场与偏狭的民族主义有所关联,他们质疑移民政策和影响力日益增加的超国家组织(如联合国和欧洲联盟)。

(三)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平等主义者和“掘地派”,以及摩尔的《乌托邦》,甚至柏拉图的《理想国》(Republic),但一直到19世纪初期,社会主义的政治原理才逐渐形成。社会主义最早期的形式,倾向于具有基本教义、乌托邦与革命的特质,其目标想要废除以市场交换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取而代之以重视平等观念的、基于共同财产权的社会主义国度。在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马克思,其观念提供了20世纪共产主义的基础。

然而,自从19世纪末期以来,出现了社会主义改革派,其主张逐渐将工人整合到资本主义社会,透过改善工作环境和提高工资,以及成立工会和社会主义政党,主张采取“议会路线”,其思想有两个来源:具有人文传统的伦理式社会主义,其与欧文、莫里斯等思想有关;
另主要是由伯恩斯坦(Edward Berste0in)所发展的修正主义式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 里,社会主义运动可以分成两大阵营:由列宁所奉行的、自称为共产主义者的主张暴力革命的社会主义;
以及主张渐进改革的,以及在现行宪政架构中运作的社会民主主义。上述两种社会主义在20世纪末都遭遇到空前的危机,最具戏剧性的事件就是欧洲共产主义政权的崩溃,但是社会民主主义不断修正其传统的原则,以至于有人认为其已类似于现代自由主义。

社会主义要素

1、社群-----社会主义的核心观念是 将人类视为社会的动物,突出社群的重要性,阐明个人认同的程度是由社会互动,以及其在社会团体和集团成员身份来决定。

2、博爱-----由于社会主义者认为人类分享共同的人性,这鼓励了社会主义者对合作的偏爱多过竞争,对集体主义的支持高于个人主义。

3、社会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其将平等置于所有价值之首位。其强调的平等是一种结果的平等(equality of outcome),从而不同于现代自由主义的机会平等(equality of opportunity)。

4、需求-----社会主义对平等的态度就反映出其相信物质的效益应该根据需求来进行分配,而并非仅以能力或工作为基础。所谓“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5、社会阶级----社会主义经常与某种形式的阶级政治发生联想。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在消除经济与社会上的不平等,或是缩小各阶级的实质差距。

6、共同所有权----社会主义与共同所有权的关系,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有人将之视为社会主义本身的目标,有人仅将之当作促成更广泛平等的手段。不过,现代社会主义则似乎摆脱了前者那种偏狭的共同财产所有权的观念。

(四)马克思主义

就理论的架构而言,马克思主义在支配着现代西方文化和知识内涵的“自由主义式理性主义”之外,提供了另一条思路。有关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历来有很多不同,有人把其称为经济决定论者,有人把其称为人道社会主义者。马克思主要是想揭露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本质,而不是一味地从伦理学的角度去批判资本主义。马克思的观念与学说大部分是通过马克思生前的好友恩格斯、德国社会主义者考茨基(Karl Kautsky,1854-1938)以及普列汉诺夫所发扬,而在死后,吸引很多信徒。有人认为教条式马克思主义(通常被称为辨证唯物论者)后来成为苏联共产主义基础。

1、马克思主义要素:历史唯物论;
辩证法的历程;
异化;
阶级斗争;
剩余价值;
无产阶级革命;
共产主义

历史唯物论---其被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辩证法的历程----马克思根据黑格尔的观点,相信历史的变迁动力是辨证的,是一种由对立力量之间的互动,导致较高阶段的发展。在其唯物论的观点中,这一模式意味着历史的变迁是由于“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所引起,反映在阶级对立当中;
异化---在马克思早期的著作中,异化(alienation)是其核心。在其看来,在资本主义之下,异化劳动沦为纯粹商品以及工作变成非人性活动的一个历程。从这个观点来看,劳工将逐渐在其劳动过程与劳工伙伴中,日益感到疏离,最后使他们自己沦为不再是具有创造力且合群的存在者。因此,其认为非异化的劳动才是人类圆满与自我实现的根本源头;
阶级斗争;
剩余价值;
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晚年也思考到和平过渡至社会主义的可行性问题);
共产主义。

2、教条式马克思主义:在实践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前苏联共产主义的经验密切联系。尤其是列宁与斯大林。西方普遍认为,20世纪共产主义之最佳解释方式,是将之视为马列主义,亦将列宁主义的原理和理论加以修饰,而形成所谓的教条式马克思主义。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在于革命政党与先锋队理论,这反映了其担忧无产阶级受到资产阶级观念的蛊惑而无法理解其革命潜能,仅发展出“工会意识”:一种想改善工作和生活情境而不推翻资本主义的想法。列宁将无产阶级专政过渡到共产党专政,其组织建立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上;
后来为了塑造苏联的社会,斯大林创造出教条式的共产主义模式,其中包括:社会主义祖国原理(无须国际革命缔造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高度集中化以及政治上的高压。

3、现代马克思主义-----此指的是西欧发展出的高度复杂且分歧的马克思主义形式。其更多受到黑格尔观念的影响。其坚信经济与政治是交互作用的,以摆脱“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命题的束缚。其观点有时被称为新马克思主义,并不愿意将阶级斗争视为社会分析的起点与终点。其代表人物是早期的卢卡奇(Georg Lukacs, 1885--1971)(其是首先将马克思主义当作人文主义哲学来研究的学者)、后来的葛兰西(Antonio Gramsci)(其在《狱中札记》一书中,强调资本主义之所以一息尚存,不仅因为其经济的支配,而且由于政治与文化的因素,其将其称为意识形态的文化霸权),以及后来以阿多诺(Theodor Adorno)、霍克海姆(Max Horkheimer)、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后一代成员哈贝马斯(Juegen Habermas)等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其糅合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黑格尔的哲学以及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对20世纪60年代的新左派发挥了相当大的影响)。

(四)社会民主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缺乏如古典自由主义或社会主义基本教义派在理论上的一致性。如果说古典自由主义坚持市场,而社会主义坚持共同所有权的重要性,那么社会民主主义则主张市场与国家之间、个人与社群之间的均衡。其核心论点认为资本主义可以被接受是唯一增进财富的可靠动力,同时也希望财富能够依照道德而非市场原则来分配,此两者可以达到妥协。其更多地致力于实际的环境以及选举的胜利,而不是诉诸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其在20世纪初就被视为改革派的转向,其明显受到马克思主义修正派伯恩斯坦(Eduard Bernstein)的影响。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在于它对社会下层人士、弱势群体的关注,其颉取了社会主义怜悯心的信念以及自由主义积极自由与平等机会的诉求。无论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源头在哪里,其经常都是建立在福利主义、重新分配以及社会正义等基础之上。例如,二战结束之后的早期,凯恩斯主义式的社会民主主义大行其道,其明显想要透过国家干预来将资本主义“人道化”。不过,到了20世纪80与90年代,其日益受到挑战,其立场也更接近于基督教民主主义,而非传统的社会主义。这相当大程度上反映在其对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日益感兴趣,其认为,在面对市场的原子化与自利化的倾向,社群的重建日趋紧迫。在保卫社群的角度上,其隐含着保守主义的特质。也就是说,社会民主主义已不再充当社会转型的动力,而是成为义务与道德的捍卫者,并坚持维护现有的生活方式。

其他意识形态传统

(五)法西斯主义

如果说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社会主义是19世纪的意识形态,那么法西斯主义则是20世纪的产物。有人认为其是两次世界大战间的特殊现象。可以认为,虽然法西斯主义的信念可以回溯到19世纪末,但正式成形则是在一战及其后的时期,是当时战争与革命的有力混合。其代表是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独裁统治与德国希特勒纳粹党独裁统治。新法西斯主义与新纳粹主义则在20世纪末再度浮现,其与共产主义崩溃以及经济与政治不稳定的情景相伴随。

在很多方面,法西斯主义与法国大革命以来支配西方的政治思想观念与价值背道而驰。在他们看来,“1789已经消失”。诸如理性主义、进步、自由与平等之类的价值观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斗争、领导权、权力、英雄主义、战争等名词。从这个角度看,法西斯主义具有“反抗性格”(anticharacter)。其大部分是根据其所反对的对象来进行界定:反资本主义、反自由主义、反个人主义、反共产主义等。法西斯主义的核心命题在于民族共同体强有力地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团结力量大”的信念。因此,在其看来,个人微不足道,个人认同必须完全臣服于共同体与社会团体之下。法西斯主义者的理想是“新人”,其是一个英雄、有责任心、荣誉感与自我牺牲的动机,随时准备为其民族与种族的光荣而奉献生命,并对最高领袖表达百分之百的服从。

然而,并非所有的法西斯主义者的想法都是一致的。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实质上是国家主义的极端形式,建立在对“极权”国家绝对忠诚的基础之上的。法西斯主义哲学家杰蒂利(Gentile ,1875--1944)说过:“一切为国家;
没有任何人或事可以反国家以及自外于国家”;
而纳粹党大抵是以种族主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亚利安主义”与“反犹太主义”。

(六)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是所有政治意识形态中最不寻常的,其从未有赢得政权的记录,然而无政府运动却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早在20世纪初西班牙、法国、俄国与墨西哥,无政府主义的观念持续地成为政治辩论的焦点,挑战着传统所承认的法律、政府与国家是绝对必要的观念。其主要命题是其相信所有形式的政治权威,特别是国家的形式都是邪恶并没有必要的。无政府主义可以被视为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之交叉点:其同时以“超自由主义”与“超社会主义”的形式出现。

不同于自由主义的是,个人主义式无政府主义者如高德温(William Godwin)相信自由且理性的人类能够和平自动地处理他们的事务,政府是个不必要的压迫;
集体主义式无政府主义者强调人类追求社会团结的能力,乃是出于我们的群居性、社交性与合作性的本质。基于这一点,如法国的无政府主义者蒲鲁东(Pierre-Joseph Proundhon)提出的所谓“互助主义”的观念,他相信独立的农民、手工艺者等组成的小社群,只要能避免资本主义的不公正和剥削的现象,就能运用 公平且公正的交易体系来处理其生活;
而俄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如克鲁泡特金(Peters Kropotkin)主张无政府主义式共产主义(anarchocommunism)的形式,主张共同所有权、地方分权与自我管理。

(七)女权主义

世界上一直存有女性主义的期盼,有人把其回溯到古代中国。有关女性主义的完整政治理论,一直要到沃斯托拉克拉夫特(Wollstonecraft)出版《维护妇女权利》(A Vindication of Rights of Women)一书之后才日益成形。事实上到了19世纪40与50年代展开女性选举权运动之后,女性主义的观点才逐渐吸引人的注意,并构成第一波女性主义。20世纪初以后,西方国家陆续给予女性选举权,一度使得女性主义运动失去其核心目标与组织诉求;
第二波女性主义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其表现出更为激进有时是革命的要求。(女性与革命),有关妇女解放运动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女性主义的原理与理论众说纷纭,但有着共同的特征:渴望透过任何手段来促进妇女的社会地位,其最基本的命题是:社会充斥着以性别或性为特征的不公平现象;
以男性为主的权力结构可以而且应该被颠覆。

至少有三种相对立的女性主义观点。第一种是沃氏与弗雷登(Betty Friedan)的自由主义式女性主义或称平等权的女性主义(equal-rights feminism);
第二种是社会主义式女性主义(socialist feminism);
第三种是激进式女性主义(radical feminism)。第一种倾向根据权利与机会的不平等分配,来了解女性的从属地位。其主要来自改革派人士,更关注公共领域的改革——即通过促进妇女在法律与政治上地位的平等,并提升她们的教育与职业水平,从而把妇女从家庭事务中解脱出来;
第二种基本上是在阐述妇女的从属地位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着重妇女在家庭或家务上所扮演的经济重要性,例如使男性免于负担家庭工作,培养和协助教育下一代资本主义劳工,以及扮演后备劳工的角色;
第三种并不立基于传统的政治原理之上,其相信性别区隔 是社会上最为基本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歧异的原因。在他们看来,所有社会都是以家父长统治为特征。米勒蒂(Millett)指出:“有一半的人口是女性,却由另一半男性人口所宰制”。因此,激进女性主义主张有必要进行一场“性革命”,一场将个人、家庭生活予以重新塑造的革命。其典型口号就是“身体就是政治”。其中更有少数的极端主义者将男性描绘为“敌人”,并主张将女性从男性社会中解放出来,有时此一立场以“政治女同性恋主义”(political lesbianism)的方式表现出来。

(八)生态主义

生态主义通常被视为一种新型的意识形态,其经常与20世纪末的生态或绿化运动联系在一起,不过,其根源应该被回溯到19世纪对工业化的反击。其反映的是对因为经济发展所导致的对自然世界的毁坏,表达的关切之意,并表达了对生活质量的下降以及人类能否能继续延续下去表达了担忧之情。其具体包括了生态社会主义(ecosocialism根据资本主义对利润的渴望,来解释环境恶化的原因)、生态保守主义(ecoconservatism认为环境与人类传统价值的保存与既有制度的期望密切相关)以及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其侧重男性权力体系下生态危机的起源,其认为针对自然环境运作的过程以及自然界而言,男性比女性迟钝)。

可以看出,生态主义实际上是在其他所有意识形态所采取的“人类中心论”的立场之外,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其并非将自然世界仅仅视为满足人类需求唾手可得的资源。透过阐述生态的重要性,生态主义或生态主义者们发展出一种生态中心论()的世界观,其指出人类只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而已。这个领域最重要的理论是洛夫拉克(Lovelock)所提出的“盖亚理论”(Gaia hypothesis),其形容地球是个活生生的有机体,主要关注其自身生存问题;
生态主义者中的其他学者对东方宗教所强调的道家和佛教的禅都表示敬佩之意。浅色(shallow)生态主义者或浅绿团体(light greens)等诸如此类的生态主义者们,都相信通过诉诸人类自身利益以及休戚与共的认知,可以说服人类采取更符合生态的政策和生活方式;
而深色(deep)与墨绿(dark greens)生态团体,则认为生态问题是最需要优先解决的政治议题,必须将生态体系的利益置于别的物质利益之上,这样才能保证地球与人类的生存。上述两种主张都可以在德国、奥地利以及1970年代以来在欧洲各国兴起的“反体系政党”(antiparty)绿党(Green Parties)中找到。

(九)宗教基本教义派

宗教与政治历来密切联系,彼此重叠,这似乎体现在重要意识形态传统的发展历程当中。伦理式社会主义(ethical socialism)建立在各种宗教教义的基础之上,并以基督教社会主义、回教社会主义形式出现。而基督新教伦理据称有助于塑造辛勤工作以及个人责任的形成,这种观点在古典自由主义中占有一席之地。

宗教基本教义派则大为不同。其将政治置于宗教教义的“天启式真理”()之下,再其看来,政治与社会生活应该以主要而且原始的宗教教义为基础而加以组织,至于其方式则要以代表真理的圣典中得到指示。

宗教基本教义派来自何方?为什么其在20世纪末又再次兴起?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将其视为一种暂时的现象,其是将现代社会或世俗文化修正成为其所习惯的方式;
第二种解释指出宗教基本教义派具有持久的重要性,并相信其是世俗主义(secularism)失败的结果,即后者难以满足人类对“教高”或神圣真理的渴望。

宗教基本教义派的形式曾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出现。在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基督教基本教义派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出现了“新基督教右派”(New Christian Right),其主要活动是反堕胎、以及推动将宗教祈祷仪式引入学校,呼吁恢复传统的家庭价值;
在以色列,犹太教基本教义派为了防止犹太人故土被新崛起的巴勒斯坦所占领而逐渐增加其影响力;
在印度,宗教基本教义派的发展是为了对抗西方世俗文化的扩散以及与锡克教和回教等不同的宗教影响力。当然,在所有其中,现代宗教基本教义派最具有政治重要性的就是回教基本教义派。这导致1979年的伊朗革命以及霍梅尼所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回教国家的建立。上述势力一度扩展到北非、整个中东以及部分亚洲地区,其中以伊朗境内的什叶派基本教义派最为强硬和虔诚,可以认为回教世界已经成为反西方主义的重要动力,并企图排斥宽容思想与物质主义,其特别受到发展中国家中都市穷人的支持。

三、意识形态的终结?

有关意识形态是否终结的争论似乎有三波与三种论点。第一波是20世纪50年代,由于法西斯主义的崩溃以及共产主义发展衰退的刺激,美国学者贝尔在其《意识形态终结了吗?论1950年代政治观念的穷尽》(The End of Ideology? On the Exhaustion of Political Ideas in the 1950s)一书中,指出意识形态的对立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因为大部分西方社会对经济的关注已经凌驾于政治之上,其注意到西方各大政党在意识形态上已经达成广泛共识,进而导致意识形态争论的结束;
最近的论点是由福山以及后现代主义者们提出。前者在其著作《历史的终结?》(The End of history?)一书中指出,现在政治意识形态已经无关紧要,自由主义式民主已经胜过其他对立的意识形态,并是最后的胜利;
后者主流意识形态或“宏大学说”只不过是正在流逝的现代化阶段的产物。不过,无论是所谓“意识形态终结论”、“历史终结论”还是“现代性消逝论”,似乎其主张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其论点似乎将意识形态再度点燃,那么意识形态到底是将终结?还是其发展是一种持续永恒的过程与主题呢?

思考题:

请区别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差别;

请区别新右派与新保守主义;

什么情形最有利于法西斯主义的崛起?

女性主义的流派与要点;

意识形态能终结吗?

读书目:

刘军宁:《保守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推荐访问:复审 意识形态 民政 民政低保复审意识形态【3篇】 民政低保复审意识形态 低保审核把关不严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