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街道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3篇

时间:2023-08-28 14:30:02 来源:网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街道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3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街道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3篇

街道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3年学习发言材料3篇

第一篇: 街道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3年学习发言材料

全面强化党章意识 推进企业深化改革

权有勇

(2016年7月22日)

根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第二次专题学习研讨具体安排,针对党委中心组学习研讨课题,个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把握要点学好党章,着力提升思想境界

《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的根本大法,是管党治党的总遵循,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总章程,它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认真学好党章是全面唤醒党章意识的基础和先导。一要通读全篇,掌握重点。党章对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大纲和重大方针政策,对党员权利和义务,对党的制度和各级党组织的行为规范,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对党的纪律等均做出明确规定,要对这些重要内容全面了解和掌握,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二要结合讲话,融会贯通。要重点学习党章总纲部分关于指导思想、奋斗纲领和重大方针政策的有关规定,尤其要把学习党章和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系列重要讲话对党章中所包含的党的理论、纲领、宗旨、路线方针政策、重要主张和重要制度都做了深刻阐述,要多方面结合起来,坚持深入学、认真学、反复学、系统学,才能更准确、更深入地领会其精髓要义。三要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深刻把握“两个先锋队”的本质和使命、党员的神圣使命和特殊的政治职责,掌握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六项基本条件,只有学深悟透,保持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担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用实际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才能切实把党章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落到实处。

二、牢固树立党章权威,着力强化行为自觉

尊崇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这是每个党员的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是党员就必须自觉认同党的先进性、体现党的先进性、维护党的先进性,里子面子都像个党员的样子。一要严格按照党章要求严守党的纪律。尤其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章中对党员及党的干部,既有明确的义务要求,也有禁止性的规定,党规党纪是党章的延伸和具体化,这些都是党员干部严格自律的戒尺,是广大党员应当严守的纪律和规矩。二要严格执行党章关于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做到“四个服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党员干部尤其要做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的表率,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推动科学发展、密切联系群众、加强道德修养、严守党的纪律等方面为广大党员作表率。三是要严格执行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组织生活的各项规定。我们党在95年的奋斗历程中,积累了全面从严治党管党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优良传统作风。这些制度和优良传统作风,能否继续保持和发挥积极作用,切实解决当前部分党员信仰缺失、精神迷茫,思想不入党、行为不像党员等问题,这与党内组织生活是否健全、是否经常、是否严肃有很大关系。在这次学习教育中,党中央根据党章内容对“三会一课”、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都做了明确要求。实践中应将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严格执行起来、认真开展起来,使党的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管理严起来、实起来,发挥应有作用。

第二篇: 街道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3年学习发言材料

   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

根据这次研讨会的安排,下面我作个重点发言,恳请提出批评指正。

在今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总结了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壮阔历程和丰硕成果,提出了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结合人大自身实际,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方面下气力。

1、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马克思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我国建立和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必须坚持宪法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像马克思那样,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2、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3、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国家机关必须由社会主人变为社会公仆,接受人民监督。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加切实、更有成效地实施人民民主。确保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真实的民主权利,让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4、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要坚持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要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第三篇: 街道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3年学习发言材料

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材料6篇

  第一篇一、回顾过去,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台阶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深入推进城乡建设,承载能力有效提升。


  三着力扩大有效投入,发展后劲切实增强。


  四积极深化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五致力保障改善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促进机关效能提升,自身建设不断强化。


  二、展望未来,倾力打造全面崛起的新新一届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创新驱动,四化同步,大力推进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科教兴市、文化立市、生态靓市,展示更大手笔,实施更大项目,培育更大产业,推进更大征迁,推动更大建设,改善更大民生,赢得更大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努力建设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态优美、温馨和谐的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重振雄风,再创辉煌,为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奠定坚实基础。


  新一届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一加快结构优化升级,夯实经济增长基础。


  二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打造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


  三加快四化同步进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


  五加快打造文化强市,突出文化引领作用。


  六加快社会民生建设,营造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确保今年,奋力开启跨越赶超的新征程一做强产业、企业、园区,推动工业提速增效。


  坚持扩张总量与调整结构并举,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并重,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齐抓,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二突出商贸、物流、旅游,实现服务业提档升级。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建项目、强集聚、增规模、优结构,推动服务业突破性发展。


  三聚力县域、农业、乡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以四化同步为引领,大力实行重点设施向县域延伸、重大产业向县域布局、重要项目向县域倾斜,促进县域和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四强化投资、引资、融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坚持把扩大投资与招商引资、搞活融资结合起来,把促进即期增长与支撑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增加有效投入,为加速崛起注入强劲动力。


  五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做大做优中心城市。


  突出滨水、生态、文化、服务等特色要素,坚持精品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着力扩大规模、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


  六深化改革、创新、开放,构筑体制机制优势。


  以改革激发活力、创新引领发展、开放带动跨越,加快形成符合实际、推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加速崛起的原动力、驱动力、竞争力。


  七注重文明、服务、融合,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提升文明水平,彰显文化特色,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文化凝聚人心、以文化汇集力量、以文化推动跨越。


  八聚焦民生、民富、民本,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致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分享更多的发展成果。


  九致力惠民、便民、安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快建立更加完备、更高水准的公共服务和管理体系,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凝心聚力,不断锤炼善谋实干的新作风走创新崛起之路,增强创造力。


  提科学发展之能,增强战斗力。


  倡求真务实之风,增强执行力。


  践为民服务之本,增强亲和力。


  守清正廉洁之身,增强抵抗力。


  第二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中央一号文件共分7个部分,包括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等。


  1、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什么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2、怎样理解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集约化家庭经营与产业化合作经营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


  其特征是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


  集约化,是指以较多的资金、科技或劳动的投入,获取较多的产出,并获取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专业化,是指某一经济单位专门从事一种及与之相关品种的生产经营活动。


  它是社会分工加深和经济联系加强的客观历史过程。


  组织化,是指相对于分散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集中,是相对于有限的资源分散使用的一种整合,是相对于单个的农业生产经营者进入社会化大市场的一种拓展。


  社会化,是指在社会分工扩大和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基础之上,转变农业的生产与发展方式,将原本孤立、封闭、自给型的体系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开放型的商品性体系的过程。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集约化生产是目标,专业化管理是手段,组织化经营是路径,社会化服务是保障。


  农业集约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


  农业专业化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


  实现农业集约化和专业化需要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需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在组织化经营的覆盖下,分散生产和经营的农户也能够得到健全良好的社会化服务。


  3、怎样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
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措施有一是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


  二是安排部分财政投资项目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


  三是增加农民合作社发展资金。


  四是逐步扩大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规模。


  五是对示范社建设鲜活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兴办农产品加工业给予补助。


  六是对示范社开展联合授信。


  七是把合作社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并作为单独纳税主体列入税务登记。


  八是创新适合合作社生产经营特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九是建立合作社带头人人才库和培训基地。


  十是合作社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按农用地管理等。


  4、如何建设美丽乡村一号文件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任务。


  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怎么建设?浙江省已走在前边。


  其目标,一是加快发展农村生态经济;
二是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三是日益繁荣农村生态文化。


  其任务,一是实施生态人居建设行动;
二是实施生态环境提升行动;
三是实施生态经济推进行动;
四是实施生态文化培育行动。


  其工作措施,一是编制建设计划;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
三是增强科技支撑;
四是营造良好氛围;
五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第三篇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习近平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


  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要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


  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


  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简要概括为三个历史、两次革命、三个时期、三件大事、两次飞跃。


  三个历史奋斗史,即党领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探索史,包括理论探索、实践探索,即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
自身建设史,即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住风险、挑战的考验,发展壮大的历史。


  两次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而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
第二次革命是要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次革命在第一次革命的基础上,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三个时期1921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49年~1978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三件大事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建设,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改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两次飞跃其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次飞跃和成果,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同志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成果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它的形成和发展,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第五篇这次会议主要是宣布省、市委关于怀远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调整的决定,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开拓奋进,推动怀远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重振雄风、再创辉煌,重返全省第一方阵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借此机会,提三点要求第一,要时刻把思想行动统一到省、市委决定上来。


  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政治理念,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委决定精神上来,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维护全县团结稳定的大局,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让省、市委放心,让全县人民满意。


  第二,要争当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排头兵。


  实现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需要各县区、各行业、各部门共同发展。


  怀远是最大的经济体,处在的重要位置,总人口占全市的37,区域面积占40,粮食总产占46,但经济总量仅占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占19。


  可以说,没有怀远的大发展,就没有的真正崛起。


  希望怀远县以这次领导调整为契机,瞄准全省十强县,提高全市首位度,在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征程中争当排头兵。


  第三,要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带头作用,比着走、比着看、比着做、比着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表率。


  第六篇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方向、时间表等,并对改革做出系统部署。


  一、一个主题六条主线锁定改革大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6次三中全会都不同。


  尽管前几次三中全会也都聚焦改革,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的改革,而这次全会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等多方面改革。


  确定这样的主题,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相适应,也与当前改革形势相适应,在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总方向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全会提出了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反映着6个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


  以经济领域改革为例,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意味着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财税金融、土地制度、宏观调控等所有经济领域的改革,都要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主线来展开和推进。


  全会提出的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特定的主线和方向,不仅全面深化改革总的方向不会迷失,每个领域的改革也不会偏向。


  二、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火车头牵引作用虽然全会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但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强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牵引作用。


  《决定》确定的15个方面改革任务中,6个是经济,1个是与经济密切相关的生态文明体制,占了所有改革任务的近一半。


  之所以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是因为当前中国存在的最突出最根本问题还是发展问题。


  中国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阶段,下一步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风险,过去支撑快速增长的条件也在变化,只有加快经济领域改革才能释放更多发展动力。


  三、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革时间表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对于改革举措,社会上总有人担心难以落实到位。


  此次全会通过一些有力举措向外界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改革的决心,狠抓落实确保改革不放空炮。


  一是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监督落实。


  当前改革已到调整利益格局的攻坚期,仅靠一个部门推动全方位改革是很难的,需要一个高层次机构来把握大局做决策,统筹协调各方面,凝聚改革共识,落实监督检查,防止改革放空炮。


  二是鲜明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表。


  这意味着剩下的7年时间必须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这一时间表为各部门和地方设定了改革最后的边界和底线,表明这些改革任务是可检查、可评估、可落实的。


  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公报将过去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两字之变,意义十分重大,是《决定》最大的亮点和重大理论创新,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质的提升,也是未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


  为什么要改?一是抓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即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


  过去强调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基础性作用,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但都不能最大限度提高市场效率。


  此次两字之变,抓住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深层次的问题,意味着在配置资源问题上,其他力量如政府,可以影响和引导资源配置,但决定者只能是市场。


  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路线图。


  当下大家都在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公报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明确了下一步改革的突破口和路线图。


  未来所有经济领域改革都要以是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标尺。


  今年推动的一些改革,包括上半年经济增速下滑,外界都期待政府出手,但政府并没有动,就体现了要依靠市场发挥稳定经济的作用。


  三是抓住了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根。


  虽然30多年改革,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目前经济体制在很多方面都不完善,核心问题还是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过多、不合理干预太多。


  产能过剩、城市病严重、耕地占用过多、地方债风险、生态环境保护等,很大程度上都与政府干预过多有关。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是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根本。


  五、清楚界定了政府职能和作用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绝不是否定或弱化政府作用。


  现代经济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样重要,但作用的内涵不同。


  就资源配置而言,政府作用是引导和影响资源配置,而不是直接配置资源。


  同时,只有界定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政府不越位,才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解决目前政府职责越位、缺位、不到位并存的问题。


  《决定》清晰界定了政府职能和作用,可概括为5项职能,即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保护环境。


  六、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目标全会公报的一大亮点是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目标,这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和提法。


  过去我们说建设现代化,是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角度提出的,而新目标是从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丰富了中国现代化的内涵。


  国家治理水平是检验一种社会制度是否比较完善、比较定型的重要标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公报以社会治理取代社会管理,体现了主体的多元化。


  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就在于治理是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党、人大、政府、政协等多元主体一起进行国家的治理,而不是仅仅依靠一种力量,这是民主的一种表现。


  公报提出的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


  一个成熟的社会制度必须依靠法律。


  公报在不同领域列举了需要完善的制度,表明未来国家治理方式将是法治的,不再是简单命令式或单纯靠行政手段进行。


  七、界定中央和地方事权成财税体制改革重点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点明财税体制作为国家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历经近20年分税制改革,财税体制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如稀缺资源缺乏税制保护、税制不能更好发挥调节收入差距作用、地方缺乏税源只能靠卖地方式筹资……要破解这些问题,需要对财税体制改革进行总体设计,建立科学的财税体制。


  外界关注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与事权关系问题,中央是收事权还是放财权,全会提出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意味着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将会更加明确界定,并根据事权确定大体支出责任,实现财力和事权关系的总体平衡,在这一过程中今后应减少任意设置专项转移支付。


  八、不分老大、老二更加公平地对待各种所有制经济目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障碍,玻璃门、弹簧门,根子在于我们从思想上没有把非公有制经济放在与公有制经济同等的地位。


  全会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的一大突破和创新,就是更加公平地对待和认识各种所有制经济。


  一是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过去我们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作为补充,后来承认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加了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前提。


  十五大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没有与公有制经济放在一起讲。


  这次放在一起讲都是重要组成部分,十分鲜明,表明二者没有老大、老二之分。


  二是在保护产权、使用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法律保护、市场准入、依法监管等各方面,都强调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公平、公正、统一等关键词。


  三是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这不是新概念,但有新的内涵和定位。


  今后既要发展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也要鼓励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此外,《决定》在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改革方面也有很多新思路、新任务,下一步必将掀起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二波高潮。


  九、首次系统阐释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当前中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这背后有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的深层次制度原因。


  在这一问题上,政府不是干预太多了,而是干预太少了,不是政府越位而是远没有到位。


  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次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源头、过程、后果的全过程,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其改革方向、重点任务。


  源头严防的制度,就是在源头上防止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包括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等若干制度;
过程严管的制度,就是在发展和开发过程中,建立一套制度约束地方和企业行为,包括划定生态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等,充分发挥税收和价格的杠杆作用;
后果严惩的制度,就是要建立严格损害责任赔偿制度。


  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行为,过去的处罚很多是象征性的,无法弥补对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的长期损害。


  今后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地方领导要终身追究责任,对企业要严厉惩罚,让地方官员付出乌纱帽的代价,让企业付出真金白银,使之今后不敢再破坏生态环境。


  十、全面深化改革最终要让全体人民受益全会明确提出,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一指导思想表明,全面深化改革,最终必须让全体人民受益。


  公报已经明确了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改革思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新一届党中央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和进军号角。


  当前形势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引领国家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克服各种社会矛盾和风险,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推荐访问:理论学习 党工委 街道 街道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3篇 街道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3年学习发言材料 街道党工委理论中心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