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推进教育改革【合集】

时间:2023-08-28 18:40:03 来源:网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推进教育改革【合集】,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高推进教育改革【合集】

高推进教育改革5篇

第一篇: 高推进教育改革

改革办学体制推进教育改革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改革办学体制推进教育改革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改革办学体制推进教育改革  不断加快教育市场化、民营化的进程,促进民办教育的大力发展,是解决当前教育困境的现实选择。这些年,由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进,社会各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努力,我市的民办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市民办学校已发展到682所,在校学生达到12万多人,占全市在校学生总数的14.66%,办学规模上千人的学校有20多所,民办教育总资产达到7.69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教育总量。民办教育的大发展,有效地部分解决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弥补了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足,弥补了办学体制单一所造成的缺陷……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的民办教育仍处于低水平、“原生态”状态,表现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发展不快,步履维艰。主要问题:一是比例失调。我市现在民办教育的主体是学前教育,全市682所民办学校中,属幼儿教育的办学机构达542所;
二是学校规模普遍偏小。全市民办学校校均在校学生仅180人,校均占地面积仅3亩;
三是应重点发展、突破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发展缓慢。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仅27所,在校学生16000人,仅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2.3%。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我认为,除了民办学校自身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起点低、缺乏严格管理、个别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等问题外,市委、政府对民办教育重视还不够,研究少、支持不足、引导不力是制约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社会办大教育”、“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新观念  利用非国家财政教育经费发展民办教育,既可以缓解国办教育经费紧缺的矛盾,又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同时,民办教育具有市场经济特点的运行机制,对我国传统教育是一种冲击,也是一种推动,这有利于深化国办教育体制的改革。政府应该将民办教育的发展纳入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逐步建立起基本满足社会需求的民办教育体系。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从思想上真正解放思想,以适应民办教育大发展的形势,理顺民办教育的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支持和管理。在政府的领导下,尽快建立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具体指导的工作机制,为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适宜的条件。要广泛宣传,大力营造鼓励、支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舆论氛围。社会各界、政府各部门要象支持国办教育一样支持民办教育。要全面树立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典型,重奖发展民办教育有功的人士,不仅要树民办教育的典型,还要树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典型,在全市形成一个“人人都来关心、支持民办教育”的良好环境。  二、从明晰教育产权入手,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我市的民办学校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由单一民间机构或个人举办的,这类学校是我市民办教育的主体;
在公办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多种投资主体合作举办的。  根据我市教育资源分布的现状,应大力推进以公办学校转制为重点发展民办教育的改革。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公办教育系统,而由于长期历史经验的积累,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公办学校。如何适当地利用公办教育资源,加快民办教育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政策选择。现阶段,适当扩大公办学校转制的规模,是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公办学校转制的重点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需要提高民办教育的份额,在加快新建民办学校发展的同时,部分公立学校的转制或部分新建高中按民办机制运作,也应该成为一条重要的途径。而义务教育阶段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教育的需求,也可以通过一部分公办学校的转制来满足。从这样的现实出发,在今后一个时期,公办学校的转制可以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新领域。这项改革在我市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目前,正面临制度选择和制度创新的问题。现在公办学校进行的各种类型的转制改革,在产权关系方面大多不甚清晰:转制的学校,其校产仍属国家所有,校长和教师亦属国家编制,主要的经费来源和开支按民办教育机制运作。这种体制的优点是利用公办教育资源吸纳民间资金,节省政府投资,又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而问题是它占了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两头的资源和政策优势,同独立举办的民办学校之间是一种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因此,需要从产权关系入手做出制度选择:既可以从所有权上实行转制,即从所有权到资金来源、学校管理均转变为民办学校运作;
也可以在学校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采取由财团法人或社团法人承办的形式,按民办机制运作,要规定在承办期间国有资产不流失,增值部分可按国有资产和学校法人资产各占一定比例认定,这类学校的发展有可能完全转制为民办学校,也有可能成为公办学校的一种特殊的管理模式。推进公办学校的转制,目前面临诸多方面的阻力,特别是转制学校内部的阻力,但如果把它作为公办学校的一种特殊的管理模式来运作,阻力将会小得多。国家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把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那么,我认为,用这一指导原则来指导教育体制改革也同样是可行的。在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允许“混合型”学校的发展,这将有利于推动当前我市的教育体制改革。

第二篇: 高推进教育改革

正视教育现状、推进教育改革,持续提高教育质量

——商南县高级中学表态发言

近年来,在商洛市教育部门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引领下,商南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使商南这个商洛市面积倒数第一,人口倒数第二的国家级贫困县成为全市教育强县。但由于诸多原因,商南高中在提高教育质量进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直接制约了处于巅峰时期的教学质量持续稳步发展。

一、当前提高教育质量面临的困境

1、我县初中在校学生数急剧锐减影响高中招生质量,生源竞争导致学校发展生态的恶化。

商南县现有人口23万,排在商洛市六县一区倒数,近几年来,初中在校学生数人数急剧减少,由五年前的近5000人锐减到现在的不足2500人,初中毕业人数的逐年减少直接导致我校高中生源的紧张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逐年下降。以2013年为例,全县初中毕业生不足2500人,而我校招生计划达1100人,录取分数线位居全市同类学校后位,导致高中招生质量下滑。

同时,由于家长和孩子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每年中考成绩靠前的考生,进省城西安就读名牌高中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再加上西工大学附中和西安高新一中等名校面向全省选拔优等初中毕业生,使得优等毕业生大量流向外地直接导致学校发展生态的恶化。

2、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冲击着校园甚至社会,导致学生及其不再把考取大学当做是改变命运的平台。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直不容乐观,不少学生一毕业即待业,让花费巨资供孩子读书的父母大失所望,甚至后悔不已。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早早弃学打工的年轻人却十分“出息”,不仅找工作相对容易,而且薪酬直逼甚至超过应届大学毕业生。这种尴尬现实,不仅打击了高中学子们的求学热情,也在广大乡村甚至城市底层催生了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很多期望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家长认为,与其花费数万元培养一个将来连工作都找不到的大学生,还不如让孩子读完初中就外出打工挣钱。于是,新“读书无用论”渐渐在校园有 “抬头”的趋势,一些凭借优异成绩考到我校的学生,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不再把考取大学当做是改变命运的平台,在校迷茫彷徨,怕吃苦,无追求,为了寻求精神寄托,再加上人生观、世界观不成熟,导致他们吸烟、上网、早恋以及佩带手机进校园,损害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冲击考风学风,引发诸多不安全事件。

3、教师队伍整体结构不容乐观,制约着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由于我校高中教育质量和高考综合排名在2000年前后一直处于巅峰时期,导致学校想方设法和其他人口大县的兄弟学校展开超越自我的高考竞争,直接导致一线教师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心理压力大,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管理学生外,还要承受关于考试成绩排名、升学率评比等等的考核。经常早上6点20分到学校,一直忙到深夜,疲惫不堪,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加之工作繁琐,一些教师出现了热情消退厌倦冷漠的心态。再加上这几年我校招聘了近百名免费师范生壮大了教师队伍,虽然他们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热情,但由于缺乏教学实践经验,胜任教学还需时日。全体教师虽然总量满足教学需求,但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也使得有些学科教学还显得薄弱。凡此种种,都不利于教学全面发展。

4、教学方法落后,课堂效率不高,直接影响到初中教学质量。

个别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不注重挖掘教材、不重视常规管理。课前备课不充分,甚至照搬现成的教案。课堂上高投入、低产出,一讲到底或“满堂问”,缺乏互动和交流,学生“问题意识差”等等,导致学生学习被动,心理压力太大,从而导致厌学现象。

5、学校大规模改造以及软硬件设施升级,负债累累,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为了打造一流的校园环境,学校最近几年投入了7000多万元新建了桃李园、文昌阁、体育运动场、实验大楼、学生餐厅和学生公寓,改造了文化广场、、操场、四栋教学大楼,在每个教室安装了先进的触摸式教学一体机,除了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一部分资金之外,其余的都靠学校自己解决,因此学校负债3000多万元,财务陷入困境。

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

面对以上困境,新一届领导班子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力求挖潜增效,改革创新,持续提高教育质量。

(一)、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抓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激励教师德能勤绩创优、提升课程实施水平上求突破。

1.加强教师的敬业勤业奉献精神的教育和引导,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一是克服教师的职业惰性,教学案提前备好,作业及时反馈,试题自己命制,现代教学手段有效运用,不拖堂,不补课,不用一把标尺衡量所有的学生。二是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如上操、课外活动、班团队会和大型集会。三是严禁教师高高在上讲课,教师要随时巡视学生,特别是关注并辅导学困生,使学困生随时感到老师的关爱、关怀、关照,从而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四是改变教师不放心不放手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调控能力,通过互助合作探究,学会知识,会学知识,掌握技能,达到目标。激励教师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教学境界。

2.加强教师岗位练兵活动,要求、督促和激励教师大练基本功。学校积极为教师配置足够的练功用具,敦促教师写规范字,说精炼准确的普通话,自觉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应用。定期举办书法、演讲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

3.加强师徒帮教活动,认真落实“结对子”、“师徒制”的“青蓝工程”,造就一流的教师队伍。对新上岗的教师实行见习培训和拜师学艺,以加速成长,实现“一年入门,三年过关,五年胜任”的目标。各组有具体的活动计划、内容、活动总结,要有“师徒课”的交流记录和教研组的听课记录,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和责任感,提升“青蓝工程”名师帮教工作的实效,使教师队伍和学校教育管理同步协调发展。

4.加强教法学法的研究与落实。所有教师要把学法指导渗透到一切教学过程之中,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在可用教学时间有所增加的情况下,要控制学科上课时间,改革粗放式教学,不打“疲劳仗”。安排一些自习课,给学生多一些消化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会自习,养成自习的习惯。要充分利用新高考不同“组合”给分层教学带来的有利条件,在教学要求、时间安排和习题训练等方面切实做到分层教学,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二)、坚持以生为本,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上求突破

1.激发学生内驱力。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多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多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多给学生尝试和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经历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使学生学得有效、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进而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加强学生学法指导。要认真研究学法,科学设计教、学案。要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研讨去读书;
教会学生抓住问题重点、关键和本质去观察;
教会学生自己探索、寻找解决疑难问题的办法;
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实践,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切实提高学生自学、互学、帮学能力,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3.突出合作探究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探究知识的内在联系,自主解决问题。教师要加强合作探究过程的指导,科学组建合作小组,合理安排探究内容,对确有困难的适时加以指导和帮助,在生生、师生合作探究中,营造师生和谐、合作共享、充满智慧、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氛围,力促师生整体奋进。

4.突出当堂达标。教师要按照“以学为主”的教学原则,确立当堂达标的教学方法,或先学后教、或自学辅导、或分组合作、或精讲精练、或探究体验、或讲练结合、或展示交流等等。要按照作业布置的相关要求,做到精选精练,坚决杜绝题海战术、机械重复和照搬现成资料,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

(三)、以促教育优质发展为目标,培优补困,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上求突破

1.培养名优学生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教育学生重视课外发展。优生一般都会自主学习。优生本身就是巨大的学习资源,优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学习效率就可以成倍地提高。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严格要求优生,就像优秀教练员对待奥赛选手一样,经常挑他们的毛病,只有平时对学生严格要求,战时才能打硬仗。平时就要以清华、北大的标准要求他们,高考时才不会失误。教育学生,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优生成为名生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最重要的靠自己努力,这是谁也不能代替的。

3学习方法教育方面,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学习方法指导,给予学生自己观察、思维、实践的自由和权利,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和探究;
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档案,搞好错题过关;
定期开展学生学习反思活动,倡导学生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及时总结、反思学习得失,积淀学习经验,纠正不足,对学生的学习反思笔记等定期展示、评比与交流。在继续转化潜能生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优秀生、特长生的培养力度,定期召开优秀学生会、优秀学生家长会,聘请优秀学生、优秀家长向全体学生、全体家长介绍学习和家教经验。

4.每位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优生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从高一抓起,逐步建立起“全体学生——优秀学生——尖子学生(竞赛生)”分层教学、辅导体系;
学校出台对竞赛及成绩优异学生的表彰奖励办法,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崇尚先进,追求卓越”的学习活动。

(四)、以养成教育为平台,狠抓学生品德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上求突破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主要将继续落实三大教育,作好五个德育抓手。

一是继续落实常规教育,二是落实特长教育,三是落实专项教育。

五个德育抓手为:一抓德育队伍。本学年学校调整了班主任队伍,选拔有爱心、会做事、肯做事的教师充实德育队伍,同时我们继续加强德育队伍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常识培训。

二抓德育活动:德育必须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内化。团委积极配合政教处,开展好理想前途教育、感恩教育、争做文明学生、控烟、禁带手机进校园等活动。

三抓德育阵地:利用晨会、广播、橱窗、黑板报、标语等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注重德育阵地建设。

四抓德育文化:文化是学校的精髓沉淀,一个成功的德育离不开良好德育环境的营造,良好环境的营造可以形成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我们将设法让墙壁说话,让绿树传情。

五抓德育特色:重视学校特色活动教育,特长教育是活力。学校依据学生的特长爱好,组建体育班和艺术班,在健康的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素质。

各位领导和同仁们,在今后工作中,我校将认真总结得失,借鉴兄弟学校先进的经验,克服不足,再添措施,再鼓干劲,全力搞好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指正!谢谢!

第三篇: 高推进教育改革

怎样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学的改进,特制定本方案,特定于宜昌市举办“和美课堂”宜昌市首届小学数学名师高效教学“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学习。

现具体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一)组织机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素质教育研究所

(二)实施机构:和美经典教育科技中心 中基德研(北京)科学发展研究院

(三)学术支持:《中国教师》杂志社

二、活动特色

主题亮点一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全国课赛经典课例再现,名师新课、经典课例面授、解读及报告分析。

主题亮点二 :新颖、清晰、明了的课程教学形式,“同课异构”通过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充分体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打开教学思路,彰显教育教学个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主题亮点三 :把握课堂动向,剖析课堂教学手段。现场评课、辩课、互动交流即时探究,提升课堂教学手段。

主题亮点四 :明确细致的课程安排体系,对系列教学全方位展示,阅读课、习作课等名师专项课例。

主题亮点五 :携手经典课例,浸润和美课堂。充分展示名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创造个性品质得到和美发展的课堂手段。

三、活动时间

(一)数学名师 “同课异构”观摩会:5月22日-24日(22日全天报到)

(二)报到地点:报到及会议行程路线见具体报到通知

四、参会对象

小学数学教研员;
小学校长、副校长及小学数学优秀教师等。

五、专家名师简介(排名不分前后)

吴正宪 著名特级教师,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小数室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数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贲友林 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课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成员,“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青年教师新秀”;

强震球 江阴市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市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在全国第八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多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江西教育》、《福建教育》、《江苏教育研究与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

顾志能 著名特级教师,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用书》编写、培训专家组成员,曾获“浙江省特级教师”、“国家课程实验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曾获全国课赛一等奖;

周卫东 著名特级教师,现任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党支部书记,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应邀在全国20多个省市执教示范、观摩课近300节,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近300篇。

第四篇: 高推进教育改革

大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大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彰显了 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勇气、直面问题的政治智慧, 也使我们感受到中国改革发展的方向更明确、 道路更清晰、 目标更坚定, 举措更系统。

全省教育领域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大力推进综合改革,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 三中全会教育改革举措具有重大意义 《决定》 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摆在重要位置, 改革力度大, 措施实, 充分体现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一) 改革是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育事关千家万户, 与老百姓的联系十分紧密。

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从教育领域开始启航的。

35年前, 高考制度的恢复, 教育战线率先开启了我国改革的序幕。

30 多年来的成就和经验表明, 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当前, 教育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也面临着深层次的体制制约和矛盾障碍。

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起点上,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不仅能够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促进教育体系自 身 完善, 能够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 高质量教育需求提供可靠保障, 而且能够配合党的各项事业, 协同攻关, 为经济社会发展、 实现两个百年 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

(二) 深化教育改革任务明确。

《决定》 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清晰的把握和全面的部署, 用三段话明确了 三大核心内容。

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立德树人, 是此次改革的总目 标。

《决定》强调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积极为多样化、 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

第二,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是此次改革的关键。

《决定》 明确提出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 学生考试多次选择、 学校依法自主招生、 专业机构组织实施、 政府宏观管理、 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 从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起步, 到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再到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 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特别是试行普通高校、 高职院校、 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 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 的弊端, 扭转应试教育倾向。

第三, 推进管办评分离, 是此次改革的重点。

《决定》 推进中央向地方放权、 政府向学校放权, 通过建立管办评分离 制度, 明确各级政府责任, 推进学校分类管理,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发挥社会参与作用, 形成政事分开、 权责明确、 统筹协调、 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三) 深化教育改革亮点突出。

《决定》 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有很多新的重大突破, 至少有十大突出亮点:

亮点一, 推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 这是进一步破解择校难题、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重大举措;
亮点二, 招考相对分离、 学生考试多次选择, 这是推行分类考试、 综合评价、 多元录取 的进一步深化;

亮点三, 全国统考减少科目, 这有望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亮点四, 高考不分文理科, 目的是要更好地培养 综合性、 复合型人才;

亮点五, 外语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这对真正打破一考定终身具有重要意义;

亮点六, 实行普通高校、 高职、 成人高校学分转换, 真正彰显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终身学习、 人人成才 的理念;
亮点七, 委托社会组织开展评估监测, 这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管办评分离,真正构建政府管教育、 学校办教育、 社会评教育 的新格局;

亮点八,实行院士退休退出制度, 这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 整合创新资源以及优化学科布局;

亮点九, 推进学校去行政化, 这有利于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

亮点十, 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促进计划, 这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新举措。

二、 我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思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 反映了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教育领域以改革推动发展、 提高质量、 促进公平、增强活力的总体思路。

对照中央的任务要求, 我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应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一) 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

立德树人是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总目标。

充分利用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的优势, 大力开展适合学生特点、 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体验活动, 把德育贯穿于育人的各个环节。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学全过程, 形成爱学习、 爱劳动、 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 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进一步营造重视体育和美育的制度环境。

(二) 促进教育公平的改革。

完善奖、 贷、 助、 补、 免政策, 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的有效机制, 逐步缩小区域、 城乡 、 校际差距。

通过建立县管校用 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 积极推进县域内或片区内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学区一体化管理等方式, 统筹城乡 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切实破解择校难题。

改革基础教育评价方式, 改变以升学率论英雄 的传统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系统。

逐步建立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 打造和形成办学特色。

(三)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

制订职业院校的整合规划, 着力解决当前我省职业教育的散、 小、 差 问题, 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办学水平高、 办学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

制定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的政策, 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建立健全全省职业学校学籍管理信息系统, 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学籍管理, 规范职业教育办学行为。

(四) 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

坚定不移地实施我省高等教育一个目标、 两大转变、 五个一流 的改革发展思路, 创新高等教育培养模式, 促进高校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强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加快建设一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习实训基地, 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五) 探索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

这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关键环节。

这些改革包括:

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

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完善职业院校分类招考, 扩大中职高职对接培养, 实行注册入学。

探 索推进普通高校统考减少科目、 不分文理科、 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加快推行普通高校、 高职院校、 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 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健全招考监督机制, 深入实施考试招生阳光工程。

(六) 加强管理体制的改革。

旨在构建政府、 学校、 社会之间新型关系, 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建设依法办学、 自主管理、 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强化政府教育督导, 委托社会组织开展基础教育评估监测, 并逐步向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延伸。

进一步发挥政府教育统筹作用, 完善教育中介组织的准入、 资助、 监管和行业自律制度。

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加快推进高等学校一校一章程 建设, 探索建立多方面代表参加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度。

健全普通中小学校的校务会议、家长委员会制度。

(七) 完善办学体制的改革。

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 全社会积极参与、 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通过设立专项教育基金, 并完善财政、 税收、 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 出资办学。

健全完善基金奖励和捐资激励制度, 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方法。

三、 我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初步安排 中央关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点难点已经清晰, 改革的思路已经明确, 关键是将这些思路、 任务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改革举措, 要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 在全省教育系统形成共识, 合力攻坚, 全力推进, 确保我省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抢占先机、 赢得主动。

一是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 配合我省 1+N 改革措施出台, 深入开展调研, 加强与教育部沟通协调, 结合我省实际, 尽快制定《江西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明确我省教育综合领域改革的路线图、 任务书、 时间表, 《实施意见》 力争在 2019 年元月份出台。

二是尽快出台支撑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配套措施, 初步设想在 2019年上半年, 研究出台 4 个改革配套措施――《江西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江西省促进教育公平实施意见》《江西省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实施意见》《江西省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管办评分离实施意见》, 力争我省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率先在全国取得突破。

三是以国家和省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为抓手, 加快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探索。

目前, 重要的是抓紧抓好我省承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7 大项、 19 个子项目和省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10 大项、 130 个子项目的实施, 加强对试点项目督促检查, 激励引导, 争取试出成果, 试出示范, 加强宣传推广, 继续保持我省教育改革以点带面、 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

第五篇: 高推进教育改革

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摘要]:文章就学校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应试教育”下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的分析,提出以教学观念更新为先导,以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为切入口,完善体育器材、场地等设施,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创造一个良好“素质教育”环境,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体育教学的新要求。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体育教育; 改革

一、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素质教育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针对应试教育,着眼于社会长期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而提出的教育思想作进一步拓展,其在素质教育中独特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己任,以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一)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

通过学校体育的作用,有利于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加速血液的循环和对氧的吸收能力,促进身体各个部分平衡发展,使机体形态端正、体格健壮;
有利于促进机体生理机能功能发育;
有利于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提高顽强生存和生活能力。据了解,在一些学校里,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仅短短的十分钟,就有不少的学生晕倒。现在学校的学生近视、驼背、体格瘦小的举目可见。没有健壮的身体,要做好现在和以后的工作只能是有心而无力。

(二)促进心理发展

通过体育的教学、训练、竞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勇于克服困难、胜不骄败不馁的性格。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团结协作精神等。

(三)传授体育文化知识

通过体育理论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现代化健身理论和方法,并对体育的本质和体育的体会有充分的理解,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提高能力

通过体育教学,学生能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经过长期的锻炼,可以增强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以其观察、鉴物应变等能力。这表明学校体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担负重要的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体育教学是学生学习,发展基本途径,是体育工作者的中心场所,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学的主渠道。在党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指导下,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还依然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单一化

学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掌握终生锻炼身体的科学知识、技能与方法,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并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通过体育教育的科学管理,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但是,我国学校体育长期以来一直停留在身体素质达标和竞技技术水平评价这一层面,严重地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忽视了对学生健康意识、健身习惯和健身兴趣的培养。这就导致了人们对学校体育教育产生认识上的错觉,甚至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厌学情绪,也就无法实现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建立。目前我国体育教学一般以教学班为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在一个教学班中,学生虽然接受同样的教育,但由于其体质、运动能力、社会环境、心理素质,对体育的认识程度与态度等存在个性差异,而将他们在统一的组织下学习、练习,过分强调了共性而忽视了个性的需要。体育教学的全体性应使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能得到同样的学习与锻炼。

(二)教师主导地位绝对化

传统体育教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学目标由教师制定,学生执行;
组织练习法由教师设计,学生机械仿效,每一步程序都是由学生按教师的指令运作的。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顺从的角色,老师不觉中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学生上课不感兴趣,这种状态下的学生造成“到大学毕业时,无论是体育观念,还是体育意识;
无论是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还是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等方面来评价,多数学生基本上学完丢光”。因此,推行体育素质教育,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需要与发展,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出发点。

(三)学校领导对体育重视不够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校的体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往往单纯为运动会的名次和高考成绩为标准。教师不顾大多数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偏重于运动技术教学,忽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只抓学校体育代表队的少数几个尖子运动员,以在运动会上夺取锦标为目的,以获得冠军的多寡作为评价体育工作的主要依据。体育老师的课不下功夫,得过且过,有的课毫无准备,随便应付;
有的长期以“放羊式”教学自足。这种学校体育教学被异化的现象令很多有识之士担忧。

(四)学校体育场地、器械不足

现时的学校体育重智轻体。学校体育工作得不到学校行政的有力支持,经费缺乏,场地、器材不足,很多学校连一个田径场也没有。在附近或校园中心的随意一块空地,老师一块秒表,一把皮尺来回上课例子常见,即使配备的器械也是陈旧或用不上场的,更加谈不上现在的快乐体育器械。“晴天一二一,阴天去自习”的现象处处皆是。

三、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首先,各类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提高素质教育的战略意识和紧迫感,在舆论导向、体育课程、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管理、评估等方面为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其次,提高对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要实施素质教育还要转变观念。总的是要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观念,育人观念,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观念。具体来讲,还要从目的观、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等方面做好转变工作,即从为升学服务、为比赛服务的目的观;
从只有升学的人才能成才、考上大学的人才是人才、运动尖子是人才的人才观,转变为指导全体学生各自成才的人才观;
从以考分、升学率、运动成绩、名次为评价标准的质量观,转变为以学生基本素质发展水平标准的质量观;
从重尖子轻全体、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启发,重讲授轻自学的教学观转变为面向全体、打好基础、发展能力、生动活泼、主动的教学观。

(二)大力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毛泽东曾指出:“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的问题”,实施素质教育的落脚点主要是课堂教学。俗语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没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培养不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教育的关键。首先,体育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强壮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各级师范院校体育系提高办学质量、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与理论,大量培养基础厚、适应广、素质高的复合型师资,定期接受培训,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
其次,体育教师要有进取意识,加强自学,结合实际情况,改善教学方法,对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再次,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和机会,多听多学习些教学技能好的教师课例,互相间进行教学观摩讨论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定期的自我改革教学形式和方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因地因校制宜地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建设,各级有关领导部门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各类学校的场地、器械建设,各校又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修旧利废,为开展体育教学创造物质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建国 吕树庭 董新光 《社会体育》人民体育 (2004-01出版) .

[2] 樊临虎 《体育教学论》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07出版) .

[3] 黄晓灵 白智宏 《体育教育心理学》西南师大 (2006-11出版) .

[4] 毛振明 陈海波 《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研究案例》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06出版).

[5] 毛振明 赖天德 《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著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03出版) .

推荐访问:教育改革 合集 推进 高推进教育改革【合集】 高推进教育改革 加快推进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