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4年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座谈会上交流发言

时间:2024-08-10 14:00:02 来源:网络

.b1{white-space-collapsing:preserve;}.b2{margin:0.7875in0.5902778in0.7875in0.5902778in;}.p1{text-a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座谈会上交流发言,供大家参考。

2024年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座谈会上交流发言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市考察时强调,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也指出,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践表明,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才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我市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需进一步强化理论认知,立足本土实际,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实现更高质量的新发展。借此机会,我谈几点浅见,以供大家参考。

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攻关,筑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雄厚根基。强化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攻关,不仅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一要大力实施基础研究行动计划,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未知领域,遵循科学规律,立足**基础优势,聚焦生命科学、数学科学、物质科学等基础研究重点领域,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市级自然科学基金、行业部门联合基金、重点企业联合基金、重点区域联合基金等多层次基础研究资助体系,稳定支持原创性、颠覆性和交叉性研究。二要针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加速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基础技术与共性技术、重大关键技术、未来前沿技术协同发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三要加强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增强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对接能力,全面构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合体系,建设一批中试平台与概念验证中心,建设一批创新型企业孵化基地,为产品创新成功搭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桥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从而更好提升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承载能力。

推动科技创新与市场应用双轮驱动,扩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发展空间。基础研究提供深厚的理论基础,而市场运用则将这些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和产品并应用于市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科技创新衍生出新兴产业。一要争取国家实验室**基地落地,着力建设**实验室**实验室等“**实验室”,重点围绕“2+6+X”产业集群加快部署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持续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健全制造业技术创新矩阵体系。二要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动态,精准识别技术前沿趋势,预测与评估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突破点和机遇,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对科学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进行匹配、分析和筛选,为技术合理转化提供科学指导。三要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中,发挥全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要紧扣“416”科技创新布局,围绕未来科技创新的突破点,产出更多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扩大在国内外市场的推广应用,为新技术新产品迭代创造市场空间。

推动科技人才与产业人才复合,建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精锐队伍。增强科技人才与产业人才的复合性,不仅可以涵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也可激发企业家的开拓进取精神,从而把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对接到创新链、产业链各个环节中,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发展。一是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构建科技产业复合型人才培育体系,改革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交叉学科发展引导机制,自主培养高水平、多层次复合型人才。二是深入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全球顶尖人才引进“渝跃行动”,大力实施院士带培计划,推动院士工作站扩容提质增效,以更大力度、更大诚意、更实举措引进培养“高精尖缺”人才。三是拓展科技人才和产业人才交流互动的发展通道,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突出创新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推动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全面协调,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支持力度,推动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全面协调,不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一要紧跟科技与产业的发展前沿进行全盘谋划,围绕前期中期后期每一个环节进行系统施策,营造鼓励试错和大胆求索的创新友好型生态,在全新的科技领域和产业赛道中实现突破,确保**在未来全球科创版图和经济格局重塑进程中占据先机。二要构建“自由探索”和“军团作战”相结合的科研组织模式,对于不确定性较强、处于“无人区”的基础科研工作,要充分赋予科研人员自主权,落实科研经费包干制,优化科研项目评价机制,为科研人员“解绑减负”。三要落实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科技投入体系,发挥财政资金、税收补贴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中的重要作用,发挥专业性银行、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在机构研发和企业孵化中的攻坚作用,多渠道增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投入,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保障。

以上发言,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会上 生产力 座谈 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座谈会上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