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心得医学生(10篇)

时间:2023-07-09 18:30:03 来源:网络

篇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心得医学生

  

  学习中医的心得感想范文(精选5篇)

  学习中医的心得感想范文

  篇1我是学中医出身的,如果你是想进医院,拿医师资格证,成为一个中医临床医生的话不防自考去实现,但是现在的就业形式对自考来说是不太合适的。

  如果你是为了兴趣,并不以此作为谋生手段的话,我可以推荐几本书你看:

  首先是《中医基础理论》这是必看的,这是基础,是你踏入中医殿堂的铺垫。

  必须认真的掌握。

  其次是《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些是临床基础,也是必看的。中医基础血扎实了,学这些可以比较轻松,尤其是诊断。学中医其实就像走路,一条道,分几条岔路,等你完全掌握之后你会发现任何一条岔路都能帮你达到目的地。

  再次就是中医的各个临床应用的了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等,值的一提的是《针灸学》很有用的,就算给自己保健也是不错的。

  最后如果想拓展,学习古代的中医专著则《医古文》要看,前人的精华太多了,如:《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丹溪心法》《景岳全书》《脾胃论》等都可以看的。

  学习中医的心得感想范文

  篇2众所周知,传统的中医学教学方法单一,抽象思维多,形象思维少。要想提高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怎样来提高西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以往当西医学生开始接触中医时,觉得很玄,难以理解,甚至难以置信。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其次,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记忆、考试的简单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很快把所学知识置之脑后,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契机。最后,教材的内容不能满足当前需要,内容多而课时少等因素也影响着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日益普及的今天,西医院校中的中医教学大多仍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以“填鸭式”的满堂灌为主。这显然与当今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不相适应。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5]。多媒

  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空前的发展,使我们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传统的课堂以板书及口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图象、动画等多种方法的教学模式,从而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学习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

  例如讲授诊法中舌象时,各种舌象的图片往往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这时候展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教学,往往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研究表明[6]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采用电教、多媒体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难以理解的理论变成具体而直观的形象化教学,常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

  总之,与西医学相比,中医学因其完整的理、法、方、药系统而形成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教学中应让学生们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构建整体与辨证思维模式,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课堂上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发散的、联系的、触类旁通的学习和思维方法,是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的最现实可行的思路,其中具体的、可行的教学方法还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在西医院校,要使中医教学与西医教学有机结合,进而对学生的思维模式产生积极影响,为学生提供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充分了解中西医学思维互补、方法互参的优势,促进我国医学的创新和发展。

  学习中医的心得感想范文

  篇3数千年来,造福于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繁衍,也为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当前中医、中药和针灸在大部分国家占有一席之地,利用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研究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渐成趋势。

  通过这次与沈绍功先生的交谈以及对他的访问,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医之路的曲折艰难,中医发展的流长、博大精深,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发扬传承中医精神的意志和决心。

  沈绍功,男,汉族,1939年5月出生,系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六年制医疗系,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从事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曾任中国中医科

  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肿瘤病房负责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冠心病急症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医急诊杂志副主编,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所特聘顾问。承担并参与国家中医肿瘤、心脑血管病等多项攻关课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老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受中医熏陶,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切为了临床,疗效才是硬道理”。他主张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反对死啃书本也反对没有理论的盲目实践,有理论、有实践并能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才能称得上是医学家。

  老注重医学传承,平等待人,他认为中医药的生命力在基层。

  多年来,他注重基层医生特别是乡村医生的医学教育培养,不辞辛苦,毫无保留的传授沈氏家族积累的诊疗经验,在业界得到肯定,受到广大基层医生的尊崇和爱戴。

  二十多年来,我所走过的学医道路,是艰苦的,曲折的。总起来有以下体会

  (一)要学好中医,必须打好两个基础。首先是古文基础,最低要求能认识,文言文能断句。再就是中医基础,如《内经〃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白文要选读,药性、方歌、脉诀、经络歌诀要熟读,有了这两个基础,才能继续深入下去。

  (二)要多看几种好的参考书。我在读高中的时候,老师教我读古典医着是不错的,但是指导我看的参考书,只限于汪切庵、陈修园两家,这就太局限了。后来我在中医大时所看的参考书,就使我的眼界开阔多了,因而获益不少。

  (三)要多跟几个好的老师,因每个老师各有他的长处。比如,有的老师长于伤寒;有的老师长于温病,有的长于杂病,有的长于妇科,有的长于儿科。根据各老师辨证用药的特点,取其所长,为我所用,这就大有好处。但这个条件如不具备,也可自学成材。

  (四)学医要有坚强的意志,朝斯夕斯,持之以恒。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前途,要看到光明,要提高自己的勇气。在顺利的时候,又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刻苦学习,继续前进。我在学医过程中,学习情绪曾有几次大的起落,教训是很深刻的。

  (五)在医疗作风方面,对同道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对病人无论工人、农民、领导干部,都要一视同仁,详细诊察,不得草率。有时病人情绪急躁,要求过高,也只能耐心说服,体谅病人。但也不能迁就病人,投其所好。更不能乘人之危,向病家需索财物,这是起码的医德。

  我现在已经是一名大三的杏林学子,我以自己身在湖南中医药大学这个中医情结深厚的学府而感到骄傲自豪,我更为遇到这么多医学精湛的中医老师而欣喜,我将在这片热土中继续挥洒激情,为中医大的明天,为中医学的未来继续前行。

  学习中医的心得感想范文

  篇4在上个星期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了中医的神奇与奥秘。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学跌宕起伏,保有顽强的生命力,直到现在仍然作为中医的理论基础指导防治疾病。

  中医是世界上唯一存续数千年而又拥有系统理论的医学,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建立在“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等学说之上。其中,“阴阳”与“五行”纯属中国哲学的范畴;“经络”、“穴位”、“气相”、“血相”又是观察不见到的,因而显得有些“神秘”。至于中药,往往是原材入药,又常常是多药配伍,因而其药理是一种综合效应。

  中医不像西医的直观、线性的思维方式,它我一种抽象的、综合的思维方式。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都是抽象的,需要靠灵性去领悟,需要靠想象去意会,需要靠感觉(即望、闻、问、切)去判断,中医尽管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纳入“五行”之中,但绝不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恰恰是将它们作为一个

  相互制衡的有机系统,完整地统一看待。中医尽管将人体的前后、表里、虚实、寒燥等分别划归“阴”、“阳”两大范畴,但不仅不将其割裂,反而特别强调“阴阳调和”。中医不是针对疾病的直接原因采取对抗性措施,而是强调“扶正祛邪”,即扶持和维护人体自身所具有的正常功能以排除各种不正常的干扰。

  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绝不是浅尝辄止就能领悟得到,需要长久的积累和接触,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学习中医的心得感想范文

  篇5在炎炎的烈日下,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暑假。每一年的暑假都是令我们兴奋而又期待的时候,以前我们总是早早就计划着暑假该去哪里玩,而现在我已经是一个大学生了,将近两个月的暑假不能只顾着玩,要好好利用。于是我决定找一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一来可以增加社会经验,拓宽知识面;二来可以锻炼自己与人的交际能力。

  暑假回到家之后,和爸妈商量了一下,选择了一家离家比较近的小型药店。在去药店之前,心里很忐忑,毕竟自己的专业知识很少,害怕会被拒绝。见到药店老板后,我向老板表明了我来这工作主要是为了积累经验,工资多少不重要。老板很爽快的答应了,安排我第二天来上班。

  第二天我早早就来到了店里,开始了我的社会实践。我先熟悉了一下药店的环境,虽然这是一家不大的药店,但药品的种类还是挺齐全的。由于我还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专业知识甚少,还没有资格出售药品,所以在药店里我只做一些简单地工作。经过两三天的摸索,药柜上的药品我已经差不多都认识了,对每种摇所对应的疗效也有了一些了解。药品大致分为Rx(非处方药)、OTC(处方药)、保健品、特殊管理药品。而常被购买的药品,如感冒药、消炎药、胃药等则放在方便拿取且显眼的位置上,所有药品都是标明价码,按区域内商品摆放及分区分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药店的流程已经滚瓜烂熟了。每当店里的销售员忙不过来时,我也可以上前向顾客推荐介绍一些顾客想要的药。每次我都是很小心翼翼的,深怕出一丝纰漏,每当我拿不准主意的时候,我都会问问店长,以确保万无一失。虽然每天回到家全

  身都像散架似的,很累很累,但是我的勤奋得到了店里各位阿姨的赞赏和老板的肯定,我的心里是充实又快乐的。

  慢慢地,在药房里,让我感触最深的便要数每天匆匆的过客们。他们大多面带焦虑,或面带病容。总之,形形色色的面孔每天不断地变换着,药店仿佛是人生的大看台,上演着各种喜怒哀乐的剧情。虽然每天早九到晚五的工作,时间很漫长,甚至有时站到腿一阵一阵的酸痛,但是只要听到顾客不经意间对我态度的赞扬,一切的隐忍都烟消云散。

篇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心得医学生

  

  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心得体会

  现在的中医教育模式很难出中医。本科阶段中西比例六比四,本意是好的,想让培养出的医生具有现代医学知识,更好的造福群众百姓;但是实际上,医学生本科教育都为五年,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只是辅助学学,一带而过,这就造成中医学生在相当的时间内,中西医都学的不深入、不扎实,虽然说时间是挤出来的,但作为医学生五年时间是很紧张的。而且中医博大精深,西医知识也如此,能学习到的知识有限。

  研究生教育呢,从15年改革全面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研究生教育,从以前的七年制变成现在的八年制。研究生三年基本都是在不同的科室轮转,本意也是好的,想让医生全面学习医学知识,配合国家政策下基层,为祖国人民造福,但实际上由于社会各种原因,毕业后并不想去基层,各种保障跟不上,为了希望留在更好的城市拼搏,也就造成恶性循环,大家都去三甲大医院而不愿意去基层医院。这种制度也有其不足之处,就是对本专业的学习掌握太少,三年时间只有不到六个月在自己所选择研究的科室;其次呢,由于现在医患关系、医疗制度等各方面原因,研究生上手术的机会比较少,更多的是每天收病人、写病历、整理病历、帮医生跑腿等活,研究生没有寒暑假,完全按照医院的安排走,越来越多的医学生感到迷茫,当然呢全国前几的医学院校还是按照更高层次的目标来培养人才。而中医呢,完全按照西医院校的培养模式进行,也是实行规范化培训,再加上现在中医院西化比较严重,因此对于中医研究生来说更多的从事西医的工作,不过没有手术而已,每周半天的跟师时间,学到的有限,再加上规培起早贪黑剩余的时间更少了。因此中医按照现行的制度,研究生、博士根本培养不出人才。最后只能是披着羊皮的狼。

  研究生导师,面临着断代或者青黄不接,说的极端点已经是了。自认为最好的医生,应该是二十世纪初出生的那代人,继接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西医的传入,形成中西碰撞交融。或者说,时代变了,在那种环境下才能更好的出人才,现在社会环境很难出现了。现在的教学中医院导师,很少有大师风范了,更多的运用现代医学,对于中医知识也是略知皮毛,因此培养出中医师更难了。大多数靠自学了,而由于中医的特殊性,师承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民间中医显得非常重要了。因此,建立起适合中医的培养模式迫切需要。

  从现行体制来说: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么多年没有碰上自认为非常厉害的医师。大多数都是中西药一起使用,具体作用不得而知。举几个例子:心身科主要治疗失眠的病人,都是中西药并用,有患者坚持要服中药,被告知起效慢,最后也是中西药并用。轮转过不少科室,几乎都是中西药并用,很少有单独使用中药治疗的。也有人说,中西药并用疗效更好,但这种说法很难有比价好的验证。也可能见识太少,没见过多少疑难杂症。另一方面,从医生的水平来谈,每天门诊病人很多,上午三十个号最少,一小时看八个病人,每个人也是七八分钟,留给医生思考的时间太少了,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有快速准确的辩证。总之,在教学中医院找到一位有深刻中医功底的医生太少太少了。因此,如何将师承、民间中医、研究生教育融入到一起是很大的难题。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医院实行事业编制,当你踏进去基本就不会失业了,除非遇到升职称需要一些硬性条件,最安稳的职业不为过。医教研是每个医生的至高境界,可是又有多少医生能做到呢?不管中医院还是西医院,医生的生活都是很累的,需要慢慢熬。对于科研,西医院进行的相对比较多,中医院在这方面可能进行的不是很多。有安稳的生活,每天看看病人,过过日子何必把自己弄的那样累,我想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因此,逐渐去事业编也在进行,但是也有相对的不足,比如事业编和非事业编的工资、社保会差比较多,如何形成一种比较好的考核方法是个难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不能以工作量、绩效为标准。

  从现代化及本身来说:

  争论一直不休。如果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搞清楚中药的作用机理,就会逐渐走上“废医验药”的道路,而这与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每个人制定个体治疗方法相矛盾。从七十年代开始,中药的现代化在不断进行,单味药的研究容易进行,分析每味药材的含量、作用机理等。不是每个人想研究都可以进行的。单味药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果,比如康莱特注射液,从薏苡仁中提取;榄香烯注射液,从郁金中提取,肿瘤科的病人常使用。可能这种路线更为大家所理解。话说回来,现代医学所使用药中,许多也是从植物中提取,最后研究机理为人类所使用,比如达格列净,最开始从太平洋岛国发现,经过数十代人的努力,最终成为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验方许多,从经济角度、迫切性考虑,选择出具体的研究方剂又很难;研究还是从现代医学角度进行,研究具体的分子生物信号通路,还是另寻一套研究标准方案。

  中医理论的深奥、未实施标准化,不像现代医学或者从小的教育那样,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更多的是一种经验之谈,“不传之秘在于量”,所以其发展会有很大的阻碍。举个例子,标准化。许多方面都需要标准化,常见的舌苔黄、白色,当然也有染苔黑苔,对于黄白只是感官的认识,到底什么是黄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那么黄色代表1白色代表0,在0和1之间的又是什么颜色?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标准,这就造成传播的困难。针灸穴位,大多数以骨度分寸来定位,实际操作时很难确定到准确位置,扎的深浅也是个大致范围,等等。由于种种原因,疗效的认可也有一定的争论,所以更多地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治疗有效果,“神医、好医生”,治疗效果不明显,可能是患者的原因。具体情况也说不清楚。

  曾见过,肿瘤病人患病看中医,看过一定疗程,去西医院治疗而错过最佳治疗期,老伴愤怒说“我恨死中医了,要不然有治愈的希望,现在都晚期扩散了”;见过,服用中药致肝肾不可逆损害的病人;也见过,面瘫病人经过针灸治疗好转的案例;还见过,马应龙痔疮膏、同仁堂槐角丸治疗痔疮,而省去手术的麻烦。当然并不是一无是处,如何发掘中医的优势病种也是一大难题。什么病用中医治疗有效,什么情况不仅有效而且比用现代医学治疗更高效。转移到“治未病”方向来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像西医院一样,现在三甲中医院设立各个科室,分科越来越细,越来越失去自己的特色。希望中的中医院应该是二级,没有住院部,只有门诊看中医的,不带其他夹杂的。

  大家争论的同时,不妨想想办法,为其发展建言献策。

篇三: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心得医学生篇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心得医学生

  

  中医药心得体会

  中医药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药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药心得体会1在开始进行大三学期的选修课的选择时,我看到了中医药膳这门课程,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其实最开始我选择中医药膳课的原因是因为我很爱吃,“民以食为天”嘛。但当我真正开始上课之后,我更相信我做的选择是正确的。

  周俭老师为我们讲的都是一些易于制作的,贴近生活的药膳方子,都是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而做的,使我学到了很多养生的方法,原来好身体是可以吃出来的。很多人以为食疗和药膳是同样内容、同样目的的一门学科,因为它们都是通过食物来调理机体,但是二者也有着不同之处。食疗是以纯食品为原料,以保健为目的的一种方式。而药膳是以食品和药品共同制作,主要目的是防病治病。可以说中医药膳学包含了药膳和食疗两方面的内容,但更偏重于药膳。中医药膳学注重调理,没有峻药猛药,只要长时间坚持服用,一般都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随着中医药膳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人们的生活,目前社会上对中医养生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各地都陆续出现了以药膳为主题的餐厅,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了药膳这种防病治病的方式,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药膳方子被研究出来,应用到更多人的生活中,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吃饭就达到治病、防病、养生的目的。

  通过对中医药膳的学习,使我掌握了不少滋补养生的食谱,现在我也能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药膳方子。以后我就可以针对自己和家人不同时候的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药膳调配,可谓终身受益。但是药膳方子也需要有一定的原则。药膳方子一定不能犯中药禁忌。既然药膳是通过将药材与食材相结合而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那么就不能对

  人体有任何害处,如果一个药膳方子中的药材互犯禁忌,那药膳就不是治病的药了,而是“致死”的药!当然,这是最为严重的后果,但如果药物犯了禁忌,是一定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那么你通过药膳养生的目的就事与愿违了。其次药膳还一定要能够平衡阴阳,因为食用药膳的目的就是要养生,如果一个药膳方子不能平衡阴阳,那么服食久了就会导致体质阴阳失调,这样就得不偿失了。药膳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将体质内有失偏颇的阴阳二气通过食材的药理作用进行调和,最终达到平衡的状态。中医药膳的目的还在于调理脏腑、扶正祛邪,将药材融入食物中,通过日常三餐,慢慢作用于患者,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患者体内的邪气就会逐渐被食物中的药材祛除,疾患也会慢慢的治愈。通常人们很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别人说吃了这个好,自己就跟着吃,而没有考虑是否适合自己。中医药膳要讲究三因制宜,即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是说不同的人体的素质禀赋、体质强弱、性格类型各不相同,各人之嗜好也不一样,即使在同一人体,于一生中各个时期其体质及血气盛衰也有所变化。

  进行药膳方子的制作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区别对待,采取最适宜的药膳方案。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的人,其饮食宜忌有所不同。不同形态的人,其饮食宜忌也有差异。例如体胖的人多痰湿,适宜多食清淡化痰的食物:体瘦的人多阴虚,血亏津少,所以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物。因地制宜的意思是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自然条件、人文情况均不一样,因而人们的饮食习惯、体质以至所患疾病亦各有异。在选用药膳方子的时候,也必须注意到地域的不同,相应地选取适应当地特征的药材、食材。最后就是因时制宜,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整体,自然界有寒、热、温、凉四时不同的气候,食物也有不同的四性、五味,人们日常生活饮食要与气候相适应,才能调养机体,健身防病。比如春天气候渐暖,饮食既不能过温,也不能过寒。当选择平淡清补的食品,如蛋类、山药、萝卜等。夏天气候炎热,人体水分蒸发过多,津液耗伤,消化功能减弱,加之贪食生冷,极易引起消化不良,日常生活应减少肉食,宜选择清热生津,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类、粥类、蔬菜、西瓜之类。秋天气候渐凉而干燥,人们胃

  肠功能经过夏天的耗损逐渐增强,但不宜过食荤腥油腻,防止胃肠负担过重,应选择平补生津润燥之品,吃饭的时候配合乳制品、蛋类、梨、苹果、香蕉和蜂蜜等食品。冬天气候寒冷,食宜温补,增强御寒能力,如配食牛、羊、鸡肉之类,适当佐些辛辣调味之品,但不能过多,以免生痰助热。这些都是制作药膳方子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黄帝内经》一书中说:早在20xx多年以前,《黄帝内经》一书中说:五谷为养,五“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食之,以补精益气。”果为助,《神农本草经》收载了许在古代,药物和食物是分不开的,多治病与养生皆宜的品种,如大枣、薏苡仁、芝麻、山药、药膳,古代称为“食疗”莲米、核桃、龙眼、百合、蜂蜜等。药膳,古代称为“食疗”、食治”食补”“食治”“食补”等。我国著名医药学家,如张仲景、孙思邈、、孟诜、陈直、忽思慧、李时珍、王孟英等,都曾对药膳有过,论述。如孙思邈在《千金方》一书中设药膳专篇《食治门》“”认为: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忽,深刻地阐述了养生之道,思慧曾著药膳专著《饮膳正要》特别是饮食与保健的辩证关系。陈直曾著老年保健专著《养,“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也。老奉亲书》说:人若能知其食性,中医药心得体会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逐步由世界大国迈入世界强国。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中国开始注意到文化软实力对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于是,作为中华民族灵魂和精神支撑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更得到了高度重视。而高校作为传播和创新文化的重要机构和场所,有责任也有必要将其应用于教育之中。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和发展。抛弃传统,就等于丢掉根本,等于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丧失文化的特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我们应当怀着温情和敬意自豪地对待。

  中医药学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科学性和伦理观,横跨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蕴藏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优秀的高级中医药人才须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立足于中医药学的人文特质,突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亮点。同时,中医药文化中所蕴涵的中国古代天人文化,人文文化和大一统文化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国学贯穿到中医药的教育中来,是中医药院校德育教育可行的思路之一。

  一、国学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国学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表达着丰富的中国文化思想。教育的本质是文化与人的双向建构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也是一种以文化形态、方式、方法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德育的文化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德育与文化应当紧密结合,不断创造和更新,实现德育和文化两个维度的发展。国学教育与高校德育实际上也存在交互关系和内在契合之处。

  (一)化人育人的作用

  国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蕴藏丰富。中华文化被称为伦理型文化,这种文化以经典为形式得以保存,因而国学中充盈着丰富的、直至如今也极具现实意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无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还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人格精神,抑或孝悌忠信等伦理襄永、爱国爱家的民族精神,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均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说,国学可以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和资源,能够更好地滋养和支撑高校德育。

  高校德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让大学生成为德与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成为富有民族精神、思想道德水平较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大学生。尤其是,要强化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促进大学生实现民族自强,就必须从传统中、历史中找到支撑。从这一意旨上来讲,国学的特性决定了它能够为高校德育提供助力。国学与高校德育,统一于教化和培育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二者统一于化人与育人的要求与实践中。

  (二)文化传承的作用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固有的传统与根本。数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着广泛影响力、强大凝聚力的精神力量,其中的精华部分凝聚了袓先的智慧和力量,这些智慧一般集中体现在历史流传下来的伟大经典之中。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进取的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让广大中国人接受优良道德道德传统、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要求。因此,实现文化的传承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题中之义。

  如今的高校不仅是知识的寓所,更是引领文化的力量。大学生是时代的未来,一定要树立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大学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实现民族精神财富的传承和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自觉和民族文化自信。“这些因素的传承和弘扬不能不依靠德育,应该说德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弘扬和培养一种民族意识、民族精神。”高校德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部分,是国学所承载的传统文化能够获得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高地。在高校德育之中贯穿国学,使得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通过这一方式得到更广泛的认识、接触、理解和接受。换言之,高校德育是国学发挥作用、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将国学与高校德育相结合,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要求。

  总而言之,国学与高校德育统一于开展高校德育、教化大学生的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德育通过对国学内容的检验、选择和教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传递道德知识、哲学知识等知识形态的文化,也传递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规范形态的文化,还传递情感、态度、信仰和各种文化心态、社会风尚等多形态的文化,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二、传承中医药文化在德育教育教育中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师国学承模式变为院校培养,中医药院校为我国培养国学了大量高等中医药人才。时至今日,高等中医国学药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想日趋成熟,然而国学令人费解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发展起国学来的中医药却要摆脱自身的"理论基础及其架国学构,追求科学实证,日渐式微的原典理论已经成国学为人们对古典文化神坛的祭品,处处可见的“中国学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等光怪陆离的文化标国学旗无论是在中医最高学术机构,还是在人们的国学普通生活之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熟语,在此国学语境下的背离传统、背离经典的任何言论和行国学为都是对当下受众的误导,也是对中医原旨的国学玷污和嘲弄。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在着力国学中医药现代化的同时,应把中医药文化教育放国学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紧密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国学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不断提高中医药学生的综国学合素质。

  (一)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国学成部分

  自从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和发展。所谓文化,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国学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国学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药学发生、发育和发国学展的思想母体和动力源泉,科学与人文的成功国学交融是中医药学的基本特质。中医药学是中国国学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宝库,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国学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医学史上,许多文明古国国学都有过自己的传统医学,但是,历尽几千年的沧国学桑,目前硕果仅存且承传不绝的只有中医药学。国学数千年来,中医的实效性作用并没有因年湮代国学革而削弱,一代又一代承前启后的经验积累使国学她超越了时空局限而更臻完善,其关键的原因国学即在于她的文化性遗传,在于她具有先进文国学化的合理内核。

  (二)高等中医药院校德育教育要突出中医国学药文化特色

  大学不仅要培养专门人才,而且国学应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国学应培养具有优良综合素质的人才。各高等学校国学要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国学人才观,明确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质量人才国学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9]。因此,大学教育承国学载

  着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务。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国学学的基本功能,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国学命,研究文化是现代大学全部活动的基础。

  中医药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国学的重要基地,进行中医药文化教育理应成为中国学医药院校的基本职能,理应成为中医药院校德国学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是国学中医药院校的基本职能,弘扬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学医药院校的神圣使命,而创新中医药文化则是国学中医药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毋庸置疑,在市场国学经济条件下,中医药学要继承、创新,中医药院国学校要发展、强壮,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不容忽国学视。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就是市场。高等中医国学药院校的人才培养在重视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国学同时,更应注重中医药文化教育,以中医药文化国学丰富中医药学生德育教育。

  三、中医药院校学生国学德育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加强国学素养的培育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文化认同”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是人们在一个民族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对本民族有意义事物的肯定性体悟。文化认同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而大国学的范畴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国学,学习国学对建立学生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觉性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中医药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传统文化的熏陶,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国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继而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在7年0月的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素养必然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心以及文化认同感。

  (二)提高国学素养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提高国学素养离不开国学教育,毕天璋提出“我们暂时可以界定为以国学为核心内容的,旨在传承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学术传统,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而中医学本身和传统文化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医学就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儒道等学说思

  想都影响了中医学的文化背景,而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才能够更好的理解中医理论中的精华。而国学中的经典无疑会帮助学生增强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质,例如读《论语》可以让学生知礼、知仁义,懂得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读《孟子》可以提升学生内心的道德感、提高社会责任感;读《庄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豁达洒脱;读唐诗宋词在让学生感受审美愉悦同时诗意的体悟人生,学习国学可以让我们心灵中有诗意,记忆中有历史,思考中有哲理。

  总之国学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既是响应中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和学术界“国学热”的回应,更是高校德育自身不断改革和提升的应有之义。国学中包含的精华和优秀资源,能够为中医药高校德育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新的力量。

  中医药心得体会3有幸在正安学院参加了一期中医基础理论的课程,无法用言语形容学习感想。因为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充斥着内心。从18岁学习中医药到中途转针灸专业,可能是开悟较慢,也可能是意识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太晚,但好在我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不曾放弃,直到找到。可以说直到近两年才开始感受着中医学的魅力,在这场学习的革命中我似乎意识到,我是在以学习中医的形式来进行着这场生命的“修行”。有幸!必将加倍珍惜!正安,优秀的老师,带领着一群零基础的中医爱好者进入神秘、无涯的美丽中医世界,怎一个cool字了得!两天的课程,似乎给我开启了另外一条路来体悟中医:学中医不必太过教条、死板地遵循教科书,而是在生活中感悟,从而达到触类旁通。那么感悟是什么?答案是:用心。我的导师说过:“每一个专业,学到精深,都是对人生的修炼,每一个人是通过不同的事情来历练自己的。”我想,我该是中医药这条路上的修行者

  如何认识中医?学习中医?怎么走好这条路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有种担心,在正安这个高平台上,我的“非零基础”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10多年的学习路程,耳濡目染地“正规”学习中医,是一种幸运。但也因为受过那么多年“学院派”理论体系的影响,思路不

  免局限、偏激,兼容并包的空间领域越来越小,突然扭转很多想法、思路不容易。在课上我提出了这个问题:“我怎么走好这条中医的路?”也是这个问题让我有切入点的去“享受”两天的课程。

  首先: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见地”,就是要对自己身体出现的现象,生命本质、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能正确的面对自己和将来的病人。

  其次:理解“象”。在生活中找寻“答案”,大自然告诉了我们所有的解决办法,没有发现、开启的,只是我们不知晓、无法感知到罢了。但并不代表答案没在那里。

  三:尽量用古人的思维方式想问题,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意识”,建立起来很困难,但也要迫使自己回溯到以前去体会。

  四:中医是一种生活态度,用中医的理念影响生活,同样:生活中的经历更能深刻地体验中医。活里顺境时,学会告诉自己,这是人生曲折的缓冲。在逆境时候,也要告诉自己,这个时候正好磨练心境,人生用功正在此时。

  似乎觉得中医之路刚刚开启,不徐不疾,稳步的前进吧!感恩让我有幸来体会这次课程的所有人。

  中医药心得体会4尊敬的xx老师:

  您好!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医药膳食疗法》这门课程。这门课程是同学推荐选读的。

  她说,老师是一个很幽默的人,又能够学到东西,而且不点名(嘻嘻)。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才发现原来食疗是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的。

  《黄帝内经》强调“饮食有节”、“五味调和”的养生方法,以补精益气,防止早衰。唐代名医孙思邈《千金方〃食治篇》中明确指出:“为医者当洞查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遗疾者,可谓良工。”由此可见,中医食疗的确是具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的。

  食疗,在我国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从西周到明清历代都有大量的药膳食疗著作,论述十分精辟,形成了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构成

  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在中医药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放在药疗、针灸等疗法之首。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药膳食疗在治疗中的应用。

  与我而言,从一个不专业的角度去理解,药膳,它把中药跟食物(甚至有些材料既是中药又是食物)混合在一起烹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比较喜欢每次课第二部分,也就是视频教学的部分。

  在这个部分,每次都介绍很多家常药膳的做法,让我们有机会去试试。这应该是对我最大的吸引力了,我是一个很喜欢吃东西的人。而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视频的演示,极大地勾起了我的动手欲望。平常在宿舍会自己煮简单的“药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上次端午回家,我做了一道“泥鳅炖豆腐”,就是根据老师上课演示的视频做法来做的。但是比较遗憾的是,老妈买回来的泥鳅,是在摊子上已经宰杀好的,因此可能会影响口感和新鲜度吧

  当我炖好端给老爹老妈的时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中医食疗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来的,单单只以一个学期的学习是不够的。虽然我现在所接触到的只是一点儿皮毛,但足以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尤其我是一个很喜欢吃东西的人,中医食疗让我对“食”这个观念又有了一个新的转变。”?

  我真的很感谢中医食疗学这门课,感谢李恩庆老师,激发我产生了这个想法。

  根据我自己上课的上些感受,我想给李恩庆老师提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李恩庆老师以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希望xx老师以后能多讲一些跟男生日常有关的一些知识。在这个学期,老师讲了很多女生生理时期等等的保健方法,我在女朋友生理期的时候熬汤水给她,很感激您呢。但是关于男生的知识,貌似比较少。

  2、对于北方的同学而言,很多人都不适应南方的水土和饮食,希望李恩庆老师有机会能讲讲有关于南方饮食的问题,比如说在南方吃什么东西容易上火,有什么药膳可以改善水土不适应的症状等等。

  3、希望李恩庆老师能多讲一些利用宿舍条件就可以制作的膳食,因为我经常感到总有冲动想在下课后就做一下在课堂上学到的药膳,但是由于宿舍烹饪条件的简陋,而只能纸上谈兵。

  4,希望李恩庆老师能够加强每节课跟同学的互动。每次上课,第一节课您一直在传授知识,第二节课进行视频教学,作为学生总觉的自己参与度不够。希望老师能够创造机会让我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最后,感谢李恩庆老师的细心教导,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对这门课程受益终生的。

  中医药心得体会5为进一步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的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工作的优势与作用,推进中医药知识、中医药技术、中医药服务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促进我院对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等工作顺利开展,xxxx年我院计划将加大力度,继续组织实施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项目,全面提高我院医师运用传统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基本达到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的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培养建设出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乐于奉献、临床实践技能较强、适才适用的(中医)医生队伍。并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培训体系,现特制定本工作计划如下:

  一、培训组织管理

  由我院科教科负责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统一实施,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督查考核;并组织省级中医药专家及桐乡市中医学会专家强化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业务指导。按计划具体实施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活动,结合开展的头针、铍针的应用,中草药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等工作,科学统筹基层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活动,推进农村中医药工作深入发展、全面提高我院的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

  二、培训项目对象

  培训对象为全院的在职医师。xxxx年新招聘的医生将参加下半年

  的培训。

  三、培训内容要求

  培训内容分三块:

  一是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

  二是国家中医药局编印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的内容;

  三是海宁市中医院推广的适宜中医药技术项目;xxxx年培训工作重点围绕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的乡村医生应知应会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强化培训中医诊疗技能和适宜技术项目,达到学以致用要求,确保每个在编医师均达到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

  四、培训工作实施

  培训形式以讲座和自学为主,辅以集中辅导。根据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要求,制订培训措施,4月底前将培训活动计划上报桐乡市卫生局。培训实施中严格自学考核制度,全年不少于150学时;并在医院集中安排辅导(每周4学时、共40学时)。12月15日前全面完成培训任务。12月底由科教科组织对培训人员进行抽考和检查,并将培训考核结果列入每位医生年度工作考核中。

  中医药心得体会6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坚持以中医药为主的办院方向,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使医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综合实力持续强劲提升,医院门诊量80万人次、出院病人2万人次、自制制剂年销售1500万元。

  一、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形成特色优势明显的专科体系。

  在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方面,我院确立了以重点中医临床专科建设为龙头,以名牌带动中医药发展的战略;以二级分科建设为拓展,树立做精做优中医专科的理念;以专病建设为特色,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途径。在现有肛肠、针灸、心内、皮肤四个省级重点专科的基础上,加大妇科、骨科、内分泌、微创外科等科室的建设,近年来,我们加强“神农堂”建设,做实中医继承工作,把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融入于医院建筑与环境建设中,将神农堂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医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造就了一批名老中医,他们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医院最宝贵的财富,我们组织力量充分挖掘整理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通过名医带徒、跟师学习,继承了名老中医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制定了一批协定处方,开发了专科制剂,不断丰富中医药学术理论,提高科研水平,近四年,医院在学术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省、市级课题18项。另一方面,加强技术协作,推广适宜技术,不断引进吸取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现代医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中医药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每年举办针灸、推拿、敷贴、手法正骨等简、便、验、廉适宜技术培训班十期以上,不仅提高了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更突出了中医药特色和文化特色。

  二、中医临床科室能注重中医特色优势的建设与发挥。

  目前我院有一批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专病门诊。每个病区都建立了单病种中医的诊疗常规。辨证论治优良率、中医治疗率逐年上升。中医的康复中心、亚健康治疗中心为功能障碍性病人的恢复期、康复期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随着医院整体实力的提高,医院把重心放在多发病、疑难病、急危重病等病种上,在临床治疗中倡导“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提高中医药在治疗中的参与率,医院制订了中医干预政策,明确规定了外科在收治病人过程中要有中医治疗方法和手段,对病人的会诊、术前讨论都要请中医人员参加等。同时医院重点加强制剂中心建设,使制剂中心成为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的显著特征,目前已生产二十种剂型,94个品种使医院真正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的新格局,不仅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也促进了中医药特色优势可持续发扬。

  三、重视中医的急诊工作。

  由于近年来医院整体实力的增加,中医的急诊技术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成为市内的120急救分站,在急诊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对一些疑难病例疗效特独之优势,逐步改变了中医“慢郎中”的形象。提

  高了医院的声誉和知名度。对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病人,采用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核心,以中药扶正,益气健脾利湿、养阴、活血等方法,配合西药治疗。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采用自拟的“祛瘀生新止血方”治疗,疗效显著。生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中药制剂在急症病人中的使用,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

  四、坚持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医院不断完善中医护理常规和操作作规程,加强中医护理质量的管理和提高。对护理队伍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与培训。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都进行不少100学时的中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重点中医专科和整体护理病区开展了独具特色的中医护理。在各病区将中医护理知识编入《病员手册》,作为康复和辅助治疗的指导。

  中医药心得体会7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矗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我院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现将一年来我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我院中医药文化建设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进一步增强我院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从我院实际出发,制定了《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领导组织,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育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我院独具的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

  二、开展医院文化建设

  (一)价值观念体系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念,在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培育方针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1、发展战略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确定了“科技兴院,树立品牌,患者之上,关爱生命”发展战略,不断强化技术含量,引进现代化的诊疗设备,营造专科特点,打造专科优势,为每一位患者提供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充分体现中医特色的医疗服务。

  2、确立了“文明行医、亲情服务、廉洁自律、人诚勤和”的服务理念,把维护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尊重人、关心人、感动人,通过开展以“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次详细的入院介绍、一张舒适的病床、一壶热水、一个整洁的环境”的活动,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的服务。

  3、医院宗旨坚持“真诚关爱、信守承诺、规范服务、科学管理”的宗旨,推动医院文化建设,行风建设,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4、医院精神弘扬医院“团结勤奋、敬业严谨、创新立业、博爱济世”精神,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机统一。

  5、院歌:集中集体智慧,编写了院歌,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中医人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医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和人民群众健康的希望,要团结自强,拼搏向上,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用爱心点燃生命的太阳。

  (二)行为规范体系在完善医院行为规范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我们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以及《员工守则》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使其言行、举止、思维、诊疗工作无不体现中医药文化的内涵,鼓励各科室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科室文化。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促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升。

  中医药心得体会8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走完了大一的第一学期。此时此刻,回头看

  看走过这一学期所留下的脚印,想想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一学期里学到了些什么,问问自己这一学期忙碌过吗,有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然而有时候连自己都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答案,只知道大学和初高中真的不一样,除了期中期末要考试之外可以说什么都不同,这个时候靠的全是自己,生活,学习,以及各个方面,而这个时候最离不开的就是学习方法了,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可以让我们节约很多时间,节省更多的精力,而利用这些时间和精力我们又可以做更多事,这也许就是所说的高效率吧!而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方法。

  我们都知道,《中医基础理论》是大一上学期很重要的一门学科,而且这也是中医学的基础,所以打好基础比什么都重要。也许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这门课很枯燥,又或许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老师幽默的讲课方式为枯燥的课堂增添了不少的乐趣,不管怎么样这门学科的重要性都是不可忽略的,虽然我们已经结束了对于它的学习,但是对学习方法地谈论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一、了解中医发展

  绪论部分讲解了中医学的科学属性,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需要掌握的内容并不是那么多,所以只需要对四大经典有一定的了解,当然这也是作为一名中医学生应该知道的,也许学习中医这些都是需要背下来的,但在这门学科中我们需要掌握的就只是了解而已,同时金元时期的“金元四大家”对中医理论和实践有突破性创新为中医学的发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所以这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点,当然还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于这部分知识没有更好的其他方法,只有靠多花时间读一读,背一背,当然时不时的复习也是很重要的。

  二、从中医到哲学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有关世界本原和发展变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法。这部分内容深奥而且没有条理性,学好这部分知识需要的是有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然而世界观是思维方式的基础,它为人们认识和把握外部世界提供了思维背景和认识框架,从而决定了人们的四维空间和思维内容。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看更多的相关书籍从而去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人的世界观以及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自己对内容的足够了解和熟悉再加上老师生动的讲解,这看似深奥的中医哲学相信也不在话下了。

  三、深入个体

  想必学中医的我们知道精、气、血、津液、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而藏象学说中所说的五脏六腑以及奇恒之腑又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内脏器官,所以针对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做的是深入个体,将每一个个体的基本概念、生理机能、生理特性以及个体之间的关系都整理出来,这样就能够有清晰地条理,以便我们掌握。

  四、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学习医学无非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救死扶伤,为人类出去病痛,让世人都拥有健康的身体,幸福的生活。而疾病源于生活,是生活中一些因素引起的,病因的种类很多,如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均可导致发病而成为病因,而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或者有的不那么常见,但是这都不妨碍我们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所以当我们将病因与生活一一对应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病因其实很好掌握。而病机部分需要我们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再结合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以及精、气、血、津液、神,相信如果我们能将哲学、藏象部分学好,那么病机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以上便是我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心得体会了,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最后我还想说一句我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对你学的内容有足够的兴趣,相信你一定会学好的。

  中医药心得体会9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体魄健全的身体。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我们也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在追逐梦想的途中,我们不想让身体上的因素作为前进途中牵绊。所以我们要懂得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身体。之所以选这门课,或多或少有这方面的原因吧。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学会了注重细节,学会了用心去对待生

  活。同时这门课也让我懂得了“求人不如求己”。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收获知识,也收获了一种态度,一种作为大学生应具备的生活态度!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也已发了我对生活习惯的思考。生活中应该养成一种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学习中医药与保健的同时,也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自身所生存的这个大环境,我想那些能拯救人命药材都是来自大自然,而随着人们生活的快节奏,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不由得引发我们对自身的思考,要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保护那些可贵的资源。

  建议:这门课的讲授整体还是挺好的,但唯一想跟老师说的是课堂上应让同学多些时间,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掌握课堂内容。

  设想:作为中文专业的学生,从教育与体系来看,我国的中等医药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的社会状态中,应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医药知识,以适应如此快节奏的生活。同时也可以把它扩展到更大领域,这种领域可以是跨国际的。在扩展的同时也可做到中西结合。

  建议:应积极宣传与普及中医药知识,让更多人明白“求人不如求己”。把这门课作为每个家庭的必修课,这样既能有益与健康,又能继承这种优良的传统。同时也满足了了广大群众对医疗全方位的要求,也促进了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另外,我觉得中医药与保健应作为我们每位大学生的的必修课,这样既能让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途中有足够的原动力,同时也可让我们大学生全面成才。

  中医药心得体会10时光飞逝,三年弹指一挥间,回望来时路,心中有很多感慨;现将20xx年以来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格管理,有效协调

  三年来,在护理部和科主任的领导下,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科室工作尤其是护理工作中身先士卒,大胆管理,认真落实医院和科室的各项工作制度,保证了科室工作稳步进行。积极配合主任做好医护协调工作,引导大家做好医护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一些摩擦和

  矛盾,增强了科室凝聚力,使中医科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医生护士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工作,也为病人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病区住院环境。

  二、狠抓护理业务培训

  作为一个中西医结合内科综合科室,我们科面临病种杂,疑难杂症多,护理专科性不强的难题。而与之对应的是:中医科的12名护士,仅有一名是中西医结合护理大专毕业,其余(包括我作为护士长本人)都是西医护理专业毕业,在学校仅了解到简单的中医基础知识;在西医“专科护士”培训不断深入发展,专科护士特点和优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中医科护士没有特定的专业知识和发展方向,这在一程度上影响了这个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也给病区护理工作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现实,我果断决定:从我做起,全员培训。采取业务讲课和业务查房相结合的方式,发动科主任和医生参与,对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系统的常见内科疾病知识进行培训,对中医基础知识和常用技能系统培训,甚至对一些普外科和骨科疾病的保守治疗、护理知识,也进行了培训。一年的系统培训下来,考核结果表明,护士对上述各系统常见疾病都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不仅提高了她们的业务技术水平,也极大的增强了护士对自身、对科室发展的信心。此后,我又采取日常强化的方式,不断结合病房现有病例强化培训过的知识,终于打造出了一支技术过硬、有中医特色的护理队伍。

  三、尝试文化管理,力求做出特色

  多年的护士长经历,使我深切的体会到:对于一个团队而言,规范其行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其思想,升华其内心世界,要让“护士长管理”这个外因,通过护士“个人素质”的内因起作用。为此,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护士排班表上,每周送她们一句人生、职场感悟;举办“天使心语”小板报;利用早会给她们讲一些励志、哲理等小故事,引发她们对人生、对事业的思索。潜移默化之中,我们中医科的护士,人文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我终于打造出了“我用人文知识改变护士——护士有效管理自己——护理工作质量提高”的良

  性链条。近几年,不仅中医科的护理文化建设搞得风生水起,而且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在省市历次检查中,我们中医科以收费规范著称,每次都迎接收费检查,没有给医院丢过一分。09年的行风评议检查中,中医科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服务,更是赢得了参检专家的肯定和赞扬。

  四、注重服务细节,提高病人满意度

  比如说,在对病人的健康教育方面,多数科室的做法是,单纯依靠护士口头宣教,但我通过长期以来的观察,发现了一个弊端:护士说得少了,内容涵盖不全,说得多了,因为时间有限,就会说得快而没有重点,这样,病人根本记不住。为此,我把入院宣教的内容列了一个提纲,作为护士口头宣教的内容,而把详细内容输入电脑,护士在做提纲挈领的宣教后,把详细的资料发于病人,这都起到很好的效果。类似的还有“鼻饲知识宣教”、“痰培养标本留取方法”、“尿培养标本留取注意事项”等等等等。这种口头和书面相结合的宣教方法,不仅有助于病人掌握,也节省了护士大量时间,因此深受大家欢迎。

  五、不断学习总结,提高自身素质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认真做好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同时,我坚持学习新知识,不断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于20xx——20xx年参加了荷兰西客国际的心理咨询师培训,并于20xx年5月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考试,有望在8月份获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20xx——20xx年积极参与科室科研项目,20xx年参加了河南省PICC资质培训班;三年来,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综合类文章4篇,在我院院刊上发表诗歌1篇,散文两篇。

  六、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尽管,回首往事,我可以毫无愧色的说:我没有虚度任何一寸光阴;面对我的病人我的科室,我也能够坦然的说,为了你们,我一直在努力!但是,面对自己,我深知工作中还有很多的缺憾,比如,科研是护理工作前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我们中医科的护理科研项目至今还是空白;再比如,有时候,过于严厉的要求,我甚至看到过护

  士的眼泪和无奈。

  因此,展望未来,我的努力方向是:1、力争在护理科研方面有所突破;2、宽严结合,让自己的管理方式更加成熟。

  中医药心得体会11经过5天的入学教育学习,我意识到自己真正进入了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生。现在的我,认识了高中与大学的不同,更好地适应了大学生的角色,更好地接纳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对大学新生活从不安焦虑到充满期待,对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向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大学是我们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不适应与挫折,只有端正心态,在学习的同时,调节自己,使自己能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不被困难打倒,迎难而上,敢于钻研,才能有所成就。同时要保持与同学间的和睦关系,友善待人,主动帮助他人,遇事多商量多倾听,与朋友分享快乐与烦恼,学会社交,学会适应新环境。

  同时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严格要求自己,绝不能放松懈怠。不要虚度年华,做好人生规划。大学学习绝不会轻松,我们要有自强不息,刻苦钻研的精神,才能学好针推。针推不仅学习的是书本知识,更要注重实践,小针灸大临床,时间才能出真知。要端正学习态度,学习是为了自己,不要耽误自己的人生。另外要找准学习方向,把握学习目标,立“志”,把握“神”。

  我很高兴自己能加入北中医这个大家庭,针推学院这个大家庭,班级这个家庭,通过学习,我更加认识到在这里,我和我的班级、学院、学校都是一体的,作为集体的一员都应该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遵守集体的规则,同时努力为集体的荣誉而奋斗。因此我们要有规则意识,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遵守规则,遵守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

  在学习之余,也要努力锻炼身体,养成强健的体魄,增进身心健康,提升个人修养。

  在李志刚教授的针道薪火中说道,“重经典,跟名师,国际化”。

  作为针道青年,应该做到“四有”,智慧的头,善良的心,灵巧的手,会说的嘴。针灸推拿作为中医学的重要技术与文化,要求我们学子不仅要掌握技术,更要研读经典,熟读经典,体悟经典,将《黄帝内经》等熟记于心。跟随名师,传承老师的技术,同时更要学会推陈出新,总结传统经验,开创新技术新方法,打开新思路,将针灸推拿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相结合,就如全息医学,使针灸推拿更加精准专业。更重要的是,针灸推拿作为中医走出国门的重要部分,需要我们这些新的针道青年投入更多的精力,能让更多病人减少痛苦,也让针灸推拿被更多的人认识,被更多人接受,被更多人喜爱。传承并创新,推动针灸推拿事业的发展与国际化是当代针道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在开学第一课中,我认识到在这次疫情中,中医文化发挥出的巨大力量,北中医人发挥出的巨大力量,除了作为一名北中医人的骄傲、感动,我们更要吸取这次疫情的经验教训,发扬中医学,从古老传统中提取更多精华。中医作为一门博大精深有着悠久历史的学门问,在新时代,要在我们手中成为服务现代人民的有力武器,成为增强中国力量的强大力量。

  最后,我会永远牢记“只要精诚动天地,何愁针砭不通神”。

  中医药心得体会12我于7月24日——8月5日有幸来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首先感谢院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和为我们搭建与上级医院交流的平台,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为期两周的学习让我深切感受到该院先进的管理模式、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气息等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内容,现将学习中的所见所得汇报如下:

  一、良好的护患关系

  我在第一周的周一至周三护理部派我在针灸病区学习了三天,这三天里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每天护理人员在查房或接待新入院的患者时都会对患者有一个亲切的称呼,比如“张阿姨!攥住我的手!看看肌力恢复的怎么样了”、“李大爷昨晚睡的好吗?”等等,在更换液体的闲暇时护理人员便和患者及家属像亲朋好友一样

  的沟通和指导,叮嘱并协助他们一定要两小时就翻身拍背、多活动患者的肢体和按摩、清洁等工作。其实一个简单的称呼便可以拉近护患的关系!也同样可以取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以及口碑!这样良好的氛围必定可以促进沟通、减少护患矛盾,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护士良好的仪容仪表

  在学习期间,和护理部的各位老师去各科室查房的过程中,看到各科室的护理人员规范的言行举止及得体的仪容仪表我很受启发,礼仪能表达护理人员的文化素质,间接反应一个医院的文化底蕴,打造护士完美社会形象可树立医院行业口碑,护理服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打针、输液、发药等单纯的护理工作,而是越来越注重为病人提供全身、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护士各种服务除行业技术外,言行举止也是充分体现对病人的关心、照顾的重要体现。

  三、全院学习氛围比较浓厚

  在学习期间,看到护理部设专职的督导老师在认真的完成院内的各项培训,全院护理人员均积极参与,科内的专科培训科室护士长也认真完成,不应付,实效性强,我也很受感动,要想提高医院的软实力,就必须注重人才培养、梯队建设。

  四、先进的管理模式、人性化的服务。

  该院各科室护理人员配备相对充足,全院三十多个科室均开展了责任制整体护理,患者住院期间的整个过程都会有一名固定的责任护士负责各项护理,让患者感觉到我有问题该找谁,让责任护士明白我的患者我负责的一种服务模式。

  五、团队积极向上、团结合作。

  护理部是由13人组成的工作团队,三级层级管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工作状态精神饱满。

  通过学习之后我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加强护理人员礼仪沟通方面的培训,注重培训实效,监督各科室严格落实。

  2、加强内涵建设,对各层级护理人员中西医基础理论及技能严格

  培训考核,监督各科室科内专科培训的落实,培养护理人员学习热情,为护理人员积极创造各种外出学习机会。

  3、积极和院方沟通,逐年增加一定数量的护理人员,争取各科室均能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以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更好的开展。

  4、协助并督促各科室在科内原有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基础上在开展1---2项中医护理技术。

  5、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各方面素质,用所见所学的联系本院实际情况带动护理队伍快速健康发展。

篇五: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心得医学生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1中医内科学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系统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在这学期的中医内科学课程中,我们又再一次深入系统研究和学习了临床各常见中医内科疾病,收获颇多,在此,将自己对于应该怎样学习这门学科的一些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多多诵读经典

  中医学根植及生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土壤,从神农尝百草谱《神农本草经》,到黄帝岐伯问答出《黄帝内经》;从仲景演《伤寒论》、《金匮要略》,到孙思邈《千金方》;从金元各大家齐鸣,到明清温病各家学派学说,数千年来,古人们前仆后继,不断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宝库。

  中医学经典古籍浩如烟海,这都是前代医家留给后世学者的宝贵医学财富,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研究,其理论学说及临床诊治思维方法对于如今仍然有重大的临床价值。我们作为研究生更要以严谨的态度去深入学习和诵读,通过多多诵读经典条文,不断充实自身理论基础,从而能更加全面的以中医角度去认识疾病、疾病病因病机及发展转归,更能博采众方,取各家之长,取前人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更好的指导当代的临床实践。

  二、辨证论治乃重中之重

  辨证论治是为中医学之精髓及独到之处,“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首先,对疾病的辩病及辩证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第一步,其尤为关键,其辩病及辩证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后续的治则、治法,是取得临床疗效与否的先决条件,所以对于疾病的诊断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重点,更是学习的难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要想辩好证,我们必须全面分析病情,掌握病证病机特点,全面及灵活运用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环境、情志、饮食起居、体质等影响因素,全面而准确的作出诊断。

  在明确诊断后再根据病因病机及中医理论确定治疗的治则治法,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我们必须通过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辨清疾病的`标本、主次、轻重缓急,还需谨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正邪斗争,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疾病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病理特点,因此必须把握其动态变化,分阶段进行治疗。在治疗时更应注重理论指导实践,以临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拘泥于理论,刻板遵循条文,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从患者角度考虑,权衡利弊,以取得最大临床意义为目的。

  三、勤于总结与思考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重点学科,也是难点学科,其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学科基础上,内容繁多是学习和记忆难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对各疾病和证型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相似病症之间的对比和鉴别以加深对各证型的理解和记忆。除了学习和记忆基础证型外,我们应多思考,学会对于变证的诊治及临症加减运用,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拓展和学习和认识疾病。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也是我们中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学好的临床学科,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和实践,只有我们将理论的知识打牢固,才能在日后的临床中去更好的实践、运用和发展。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2我是中医科医生,这次参加了中医培训,感悟非常多,下面是我的心得体会:

  中医学由于在形成的初期引入了当时最先进的哲学思想——朴素唯物主义,并沿用至今,形成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气机升降为主体,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为外壳的理论体系,具有灵活多变的思辨性和高度的整体概括能力。另外,许多人有这样的印象,患者和中医大夫之间的关系往往好于与西医大夫之间的关系,甚至亦医亦友。许多研究也证实,中医传统的诊疗模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传统中医具有许多区别于西方医学的特色,其理论形式反映出独特的人文属性。中医学以其强烈的人文属性成为最能反映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一种形式。

  中医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识中医、了解中医、学习中医,必须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儒家、道家、佛家文化,特别是道家思想,因为中医学“天人合一”的基本思维方法更接近道家祟尚自然的思想。中医学认为“形气相感,形神合一”,人的意识形态、意念活动对自身及周围事物产生影响。学习传统文化,体悟自然之道,正是为了修养心性,静心体悟自然之道、中医之理,以平静纯净心行医,方可能成为医德医术均上的好中医。

  中医理论源于生活实践,在临床教学中要多联系生活,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在病因病机教学中,可采取“取类比象”、“形象

  思维”的方法,结合日常生活,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风、寒、暑、湿、燥、火的致病特点。如风邪致病特点,风的性质“动”→风邪致病特点(阳邪、善行、数变、百病之先导)→临床表现(动摇不定、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震颤、拘挛、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举一反三。

  总之,与西医学相比,中医学因其完整的理、法、方、药系统而形成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教学中应让学生们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构建整体与辨证思维模式,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课堂上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发散的、联系的、触类旁通的学习和思维方法,是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的最现实可行的思路,其中具体的、可行的教学方法还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在西医院校,要使中医教学与西医教学有机结合,进而对学生的思维模式产生积极影响,为学生提供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充分了解中西医学思维互补、方法互参的优势,促进我国医学的创新和发展。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3本人在参加了七天多的医院岗前培训,认真汲取了多位院长和主任的指导教育后,获益良多。短暂的培训虽然结束了,可是在培训过程中获得的心得体会却深深地影响了我,特别是对敬畏生命,关爱病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医者仁心,作为医务工作者就必须以为患者服务为己任,从点滴做起,使之融入生活。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是我们一生的信仰。而医者仁心的内涵就是手持仁术,胸怀仁心,心系患者。肩负救死扶伤重任的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时刻铭记希波克拉底的铮铮誓言,时刻铭记白求恩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先贤们的声音还在耳边时时鸣响,我们已经奋起前进的脚步,向着新时代更高的目标前进。

  “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精神,闪烁着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光芒,树立了新时代救死扶伤、病人至上、热情服务、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和职业道德。也正是“手持仁术,胸怀仁心,心

  系患者”的新时代体现。医者仁心要求我们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水平,真正做到乐群敬业、厚德怀仁,做维护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当前我们中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一年一个新台阶,我们忘不了医院里的中医前辈们。是你们展现了中医学术的博大精深和救死扶伤的人格魅力;是你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视医院为家,风里来雨里去,一心一意赴在工作上,为医院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忘不了工作在最前线,温柔大方又能干的护士天使们,不分天寒酷暑而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美丽的双手塑造了那温情感人的世界。我们忘不了每一位母亲、妻子和女儿,你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舍小家保大家,时刻谨记在心的,不是家庭,而是一名医护人员肩上的责任。有时候,医务工作者也会被推到医患矛盾风口浪尖上,面对太多的不理解,充满了无奈;有时候,也会因为工作强度太大,不知不觉间变得烦躁和脆弱;有时候,也会因为家人的抱怨和不满,偷偷流下难受的泪水。但是,无奈过后,是你们不变的微笑;辛劳过后,是你们执着的坚持;泪水擦干,依旧奋斗在最前线。是你们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此真诚地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医务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捍卫了“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手持仁术,用过硬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胸怀仁心,热情周到的对待每一位患者;维护医院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

  回首以往,我们将深深铭记探索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奋斗历程;放眼未来,我们将迎难而上,让红十字放射出更加璀璨耀眼的光芒。而作为20xx届中医院的新同志,应该跟上时代的节拍和步伐,以传承创新精诚的气魄,用更加饱满的热情去投入到明天的工作中,展现出我们别样的风采。

  怀着激动与自豪的心情,我很荣幸地成为医院队伍中的一员。面对全医院甚至全社会的期待,我们医务工作者必须以十二分的精神来工作,以100分的满足来上交这份生命的答卷。虽然岗前培训时间很短,但是我从中学到的知识却是终生受益的。我们会永远谨记冰心老

  师的话,将“仁爱之心”肩负在左,同情之心担当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杖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47月,笔者有幸成为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学术继承人,师从中医耳鼻咽喉科名家熊大经教授。回顾跟师学习经历,感触颇深。

  领导重视,严格管理

  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启动以来,得到了xx省中医药管理局、xx中医药大学等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级领导经常现场检查、督导师承工作,并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师承学习的日常管理,形成了导师和学生时间交叉、背靠背等等严格的阶段与年终考核机制。虽然管理考核严格,但管理部门也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跟师条件、跟师氛围。

  精于学术,勤于思考

  在入师之前,笔者曾作为博士研究生跟随熊大经教授学习三年。但跟师学习则完全不同,其特点是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使中医药学术得以传承发扬。

  笔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反复经历“跟师临床实践、中医理论学习、总结提高、独立临床实践”的过程,在反复的临床历练和体会总结中不断提高、不断进步,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博士学习经历的基础上“择一点而精”的升华。笔者领悟到博士阶段的学习重在“全而博”,师承的学习重在“精而深”。因此在跟师期间,笔者才能逐步学会带着问题去思考、领悟老师的思路,进而融入自己的临证思维当中。

  言传身教,体悟中医

  进入师承学习以来,老师为人处事的点点滴滴、豁达开阔的胸襟、大医精诚的医德,都使笔者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学好中医,首先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做到“仁心、仁德、仁术”,这也是中医学的核心精神。

  老师经常告诫:“中医是文化,需要感悟、需要思考、需要践行。”笔者按老师的要求,重新学习《古文观止》等著述,尝试着从多方面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学会了在提高自身文化底蕴的同时体悟和享受中医之魅力。

  在学习中,笔者还感受到,中医同中国的其它传统文化一样,强调“大智慧,大胸襟”,是在不断吸收、不断融合、不断发展的。在医学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做一个纯纯粹粹的中医人,不等于排斥其它医学,只要是有用的、能促进中医学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我们都应该吸收,但吸收绝不等于全盘接受,吸收的前提是不能动摇中医的根本,而是应该以中医的核心准则、基本理论去融合、运用这些新知识、新手段。

  尊崇经典,融会贯通

  尊崇经典、重视经典,是中医教育的传统,历史上的中医教育,不论是私人授徒,还是官办学校,四大经典等医学名著始终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材。师承学习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读经典、诵经典”。在跟师期间,笔者发现“经典”和“临床”之间有一道很好的桥梁,那就是我们的指导老师,准确地说是指导老师的临床思维——运用经典理论分析老师临床思路,或透过老师的医案可加深对经典条文的理解。

  坚持临证,保证质量

  跟师期间,笔者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坚持每周3个半天的跟师临床学习和2个半天的独立门诊临床实践及3个半天独立病房临床实践,边学习、边体会、边应用,在临床中学习、体会、分析、总结老师的临床经验。

  论文的撰写、心得收获都离不开跟师临床实践,只有静下心来,踏踏实实跟师,才能有所得。而且,跟师不仅仅是简单的上门诊、抄抄方,还必须在思路上紧跟老师,随时比较老师处理和自己思考的不同之处,想到问题,随时记录,下来之后反复揣摩,实在理不清头绪时再请教老师,老师一点拨,顿觉茅塞大开。

篇六: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心得医学生

  

  2023年中医药心得体会(精选12篇)

  中医药心得体会

  篇1时光飞逝,三年弹指一挥间,回望来时路,心中有很多感慨;现将以来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格管理,有效协调

  三年来,在护理部和科主任的领导下,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科室工作尤其是护理工作中身先士卒,大胆管理,认真落实医院和科室的各项工作制度,保证了科室工作稳步进行。积极配合主任做好医护协调工作,引导大家做好医护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一些摩擦和矛盾,增强了科室凝聚力,使中医科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医生护士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工作,也为病人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病区住院环境。

  二、狠抓护理业务培训

  作为一个中西医结合内科综合科室,我们科面临病种杂,疑难杂症多,护理专科性不强的难题。而与之对应的是:中医科的12名护士,仅有一名是中西医结合护理大专毕业,其余(包括我作为护士长本人)都是西医护理专业毕业,在学校仅了解到简单的中医基础知识;在西医“专科护士”培训不断深入发展,专科护士特点和优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中医科护士没有特定的专业知识和发展方向,这在一程度上影响了这个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也给病区护理工作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现实,我果断决定:从我做起,全员培训。采取业务讲课和业务查房相结合的方式,发动科主任和医生参与,对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系统的常见内科疾病知识进行培训,对中医基础知识和常用技能系统培训,甚至对一些普外科和骨科疾病的保守治疗、护理知识,也进行了培训。一年的系统培训下

  来,考核结果表明,护士对上述各系统常见疾病都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不仅提高了她们的业务技术水平,也极大的增强了护士对自身、对科室发展的信心。此后,我又采取日常强化的方式,不断结合病房现有病例强化培训过的知识,终于打造出了一支技术过硬、有中医特色的护理队伍。

  三、尝试文化管理,力求做出特色

  多年的护士长经历,使我深切的体会到:对于一个团队而言,规范其行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其思想,升华其内心世界,要让“护士长管理”这个外因,通过护士“个人素质”的内因起作用。为此,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护士排班表上,每周送她们一句人生、职场感悟;举办“天使心语”小板报;利用早会给她们讲一些励志、哲理等小故事,引发她们对人生、对事业的思索。潜移默化之中,我们中医科的护士,人文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我终于打造出了“我用人文知识改变护士——护士有效管理自己——护理工作质量提高”的良性链条。近几年,不仅中医科的护理文化建设搞得风生水起,而且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在省市历次检查中,我们中医科以收费规范著称,每次都迎接收费检查,没有给医院丢过一分。09年的行风评议检查中,中医科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服务,更是赢得了参检专家的肯定和赞扬。

  四、注重服务细节,提高病人满意度

  比如说,在对病人的健康教育方面,多数科室的做法是,单纯依靠护士口头宣教,但我通过长期以来的观察,发现了一个弊端:护士说得少了,内容涵盖不全,说得多了,因为时间有限,就会说得快而没有重点,这样,病人根本记不住。为此,我把入院宣教的内容列了一个提纲,作为护士口头宣教的内容,而把详细内容输入电脑,护士在做提纲挈领的宣教后,把详细的资料发于病人,这都起到很好的效果。类似的还有“鼻饲知识宣教”、“痰培养标本留取方法”、“尿培养标本留取注意事项”等等等等。这种口头和书面相结合的宣教方法,不仅有助于病人掌握,也节省了护士大量时间,因此深受大家欢迎。

  五、不断学习总结,提高自身素质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认真做好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同时,我坚持学习新知识,不断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于——参加了荷兰西客国际的心理咨询师培训,并于5月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考试,有望在8月份获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积极参与科室科研项目,参加了河南省PICC资质培训班;三年来,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综合类__4篇,在我院院刊上发表诗歌1篇,散文两篇。

  六、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尽管,回首往事,我可以毫无愧色的说:我没有虚度任何一寸光阴;面对我的病人我的科室,我也能够坦然的说,为了你们,我一直在努力!但是,面对自己,我深知工作中还有很多的缺憾,比如,科研是护理工作前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我们中医科的护理科研项目至今还是空白;再比如,有时候,过于严厉的要求,我甚至看到过护士的眼泪和无奈。

  因此,展望未来,我的努力方向是:1、力争在护理科研方面有所突破;2、宽严结合,让自己的管理方式更加成熟。

  中医药心得体会

  篇2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走完了大一的第一学期。此时此刻,回头看看走过这一学期所留下的脚印,想想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一学期里学到了些什么,问问自己这一学期忙碌过吗,有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然而有时候连自己都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答案,只知道大学和初高中真的不一样,除了期中期末要考试之外可以说什么都不同,这个时候靠的全是自己,生活,学习,以及各个方面,而这个时候最离不开的就是学习方法了,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可以让我们节约很多时间,节省更多的精力,而利用这些时间和精力我们又可以做更

  多事,这也许就是所说的高效率吧!而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方法。

  我们都知道,《中医基础理论》是大一上学期很重要的一门学科,而且这也是中医学的基础,所以打好基础比什么都重要。也许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这门课很枯燥,又或许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老师幽默的讲课方式为枯燥的课堂增添了不少的乐趣,不管怎么样这门学科的重要性都是不可忽略的,虽然我们已经结束了对于它的学习,但是对学习方法地谈论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一、了解中医发展

  绪论部分讲解了中医学的科学属性,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需要掌握的内容并不是那么多,所以只需要对四大经典有一定的了解,当然这也是作为一名中医学生应该知道的,也许学习中医这些都是需要背下来的,但在这门学科中我们需要掌握的就只是了解而已,同时金元时期的“金元四大家”对中医理论和实践有突破性创新为中医学的发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所以这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点,当然还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于这部分知识没有更好的其他方法,只有靠多花时间读一读,背一背,当然时不时的复习也是很重要的。

  二、从中医到哲学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有关世界本原和发展变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法。这部分内容深奥而且没有条理性,学好这部分知识需要的是有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然而世界观是思维方式的基础,它为人们认识和把握外部世界提供了思维背景和认识框架,从而决定了人们的四维空间和思维内容。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看更多的相关书籍从而去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人的世界观以及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自己对内容的足够了解和熟悉再加上老师生动的讲解,这看似深奥的中医哲学相信也不在话下了。

  三、深入个体

  想必学中医的我们知道精、气、血、津液、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而藏象学说中所说的五脏六腑以及奇恒之腑又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内脏器官,所以针对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做的是深入个体,将每一个个体的基本概念、生理机能、生理特性以及个体之间的关系都整理出来,这样就能够有清晰地条理,以便我们掌握。

  四、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学习医学无非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救死扶伤,为人类出去病痛,让世人都拥有健康的身体,幸福的生活。而疾病源于生活,是生活中一些因素引起的,病因的种类很多,如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均可导致发病而成为病因,而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或者有的不那么常见,但是这都不妨碍我们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所以当我们将病因与生活一一对应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病因其实很好掌握。而病机部分需要我们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再结合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以及精、气、血、津液、神,相信如果我们能将哲学、藏象部分学好,那么病机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以上便是我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心得体会了,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最后我还想说一句我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对你学的内容有足够的兴趣,相信你一定会学好的。

  中医药心得体会

  篇3经过5天的入学教育学习,我意识到自己真正进入了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生。现在的我,认识了高中与大学的不同,更好地适应了大学生的角色,更好地接纳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对大学新生活从不安焦虑到充满期待,对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向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大学是我们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不适应与挫折,只有端正心态,在学习的同时,调节自己,使自己能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不被困难打倒,迎难而上,敢于钻研,才能有所成就。同时要保持与同学间的和睦关系,友善待人,主动帮助他人,遇事多商量多倾听,与朋友分享快乐与烦恼,学会社交,学会适应新环境。

  同时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严格要求自己,绝不能放松懈怠。不要虚度年华,做好人生规划。大学学习绝不会轻松,我们要有自强不息,刻苦钻研的精神,才能学好针推。针推不仅学习的是书本知识,更要注重实践,小针灸大临床,时间才能出真知。要端正学习态度,学习是为了自己,不要耽误自己的人生。另外要找准学习方向,把握学习目标,立“志”,把握“神”。

  我很高兴自己能加入北中医这个大家庭,针推学院这个大家庭,班级这个家庭,通过学习,我更加认识到在这里,我和我的班级、学院、学校都是一体的,作为集体的一员都应该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遵守集体的规则,同时努力为集体的荣誉而奋斗。因此我们要有规则意识,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遵守规则,遵守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

  在学习之余,也要努力锻炼身体,养成强健的体魄,增进身心健康,提升个人修养。

  在李志刚教授的针道薪火中说道,“重经典,跟名师,国际化”。作为针道青年,应该做到“四有”,智慧的头,善良的心,灵巧的手,会说的嘴。针灸推拿作为中医学的重要技术与文化,要求我们学子不仅要掌握技术,更要研读经典,熟读经典,体悟经典,将《黄帝内经》等熟记于心。跟随名师,传承老师的技术,同时更要学会推陈出新,总结传统经验,开创新技术新方法,打开新思路,将针灸推拿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相结合,就如全息医学,使针灸推拿更加精准专业。更重要的是,针灸推拿作为中医走出国门的重要部分,需要我们这些新的针道青年投入更多的精力,能让更多病人减少痛苦,也让针灸推拿被更多的人认识,被更

  多人接受,被更多人喜爱。传承并创新,推动针灸推拿事业的发展与国际化是当代针道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在开学第一课中,我认识到在这次疫情中,中医文化发挥出的巨大力量,北中医人发挥出的巨大力量,除了作为一名北中医人的骄傲、感动,我们更要吸取这次疫情的经验教训,发扬中医学,从古老传统中提取更多精华。中医作为一门博大精深有着悠久历史的学门问,在新时代,要在我们手中成为服务现代人民的有力武器,成为增强中国力量的强大力量。

  最后,我会永远牢记“只要精诚动天地,何愁针砭不通神”。

  中医药心得体会

  篇4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坚持以中医药为主的办院方向,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使医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综合实力持续强劲提升,医院门诊量80万人次、出院病人2万人次、自制制剂年销售1500万元。

  一、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形成特色优势明显的专科体系。

  在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方面,我院确立了以重点中医临床专科建设为龙头,以名牌带动中医药发展的战略;以二级分科建设为拓展,树立做精做优中医专科的理念;以专病建设为特色,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途径。在现有肛肠、针灸、心内、皮肤四个省级重点专科的基础上,加大妇科、骨科、内分泌、微创外科等科室的建设,近年来,我们加强“神农堂”建设,做实中医继承工作,把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融入于医院建筑与环境建设中,将神农堂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医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造就了一批名老中医,他们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医院最宝贵的财富,我们组织力量充分挖掘整理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通过名医带徒、跟师学习,继承了名老中医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制定了一批协定处方,开发了

  专科制剂,不断丰富中医药学术理论,提高科研水平,近四年,医院在学术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省、市级课题18项。另一方面,加强技术协作,推广适宜技术,不断引进吸取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现代医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中医药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每年举办针灸、推拿、敷贴、手法正骨等简、便、验、廉适宜技术培训班十期以上,不仅提高了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更突出了中医药特色和文化特色。

  二、中医临床科室能注重中医特色优势的建设与发挥。

  目前我院有一批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专病门诊。每个病区都建立了单病种中医的诊疗常规。辨证论治优良率、中医治疗率逐年上升。中医的康复中心、亚健康治疗中心为功能障碍性病人的恢复期、康复期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随着医院整体实力的提高,医院把重心放在多发病、疑难病、急危重病等病种上,在临床治疗中倡导“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提高中医药在治疗中的参与率,医院制订了中医干预政策,明确规定了外科在收治病人过程中要有中医治疗方法和手段,对病人的会诊、术前讨论都要请中医人员参加等。同时医院重点加强制剂中心建设,使制剂中心成为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的显著特征,目前已生产二十种剂型,94个品种使医院真正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的新格局,不仅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也促进了中医药特色优势可持续发扬。

  三、重视中医的急诊工作。

  由于近年来医院整体实力的增加,中医的急诊技术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成为市内的120急救分站,在急诊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对一些疑难病例疗效特独之优势,逐步改变了中医“慢郎中”的形象。提高了医院的声誉和知名度。对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病人,采用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核心,以中药扶正,益气健脾利湿、养阴、活血等方法,配合西药治疗。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采用自拟的“祛瘀生新止血方”治疗,疗效显著。生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

  液、鱼腥草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中药制剂在急症病人中的使用,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

  四、坚持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医院不断完善中医护理常规和操作作规程,加强中医护理质量的管理和提高。对护理队伍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与培训。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都进行不少100学时的中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重点中医专科和整体护理病区开展了独具特色的中医护理。在各病区将中医护理知识编入《病员手册》,作为康复和辅助治疗的指导。

  中医药心得体会

  篇5ICU工作最平凡的是为患者提供生活护理。护士充当了一个多变角色:似子女般的照顾,似父母般的诱导,似朋友般的倾听……,由于ICU环境的特殊,家属不能陪伴,因此对待患者,给予关爱,给予安慰,给予家一样的温暖是每一位ICU护士天天重复的工作。

  ICU里患者病情较重,病情的观察至关重要。深夜,依然在病床旁,看着心电监护上数值的变化,液体的输注情况,患者的睡眠情况,每两小时的翻身拍背,做好肺部的护理,注意吸痰,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是ICU护士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ICU工作强度大,压力也大,跟普通病房有很大的区别。首先随时会有抢救,紧急气管插管,面罩加压通气,医生一声令下,配合抢救,抽药推药,按压除颤,紧张的争分夺秒。

  其次重病人集中在一起,一位抢救患者的工作强度似于三或四位病情轻的患者。今年的三月,可为是黑色的三月,不仅重病人的压床还有心外集中手术,姐妹们全部加班,三点一线的工作着,就这样大家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人提出我

  家有事,我家宝宝生病,我太累了……不能加班。而且还主动加班让其他需要帮助的姐妹休息。

  另外,由于封闭式的特殊医疗环境,护士扮演多种角色,所以责任感倍重。

  这个月我的工作是主班与治疗的学习,看似轻松并不轻松,每天的拿药、退药、术前宣教、请领物品、仪器的保养与维护、仪器的消毒……所有的所有都是为特护护士的工作准备着。有人把治疗护士比作管家,我看一点也不过。主班的工作更是不能马虎不的,这与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息息相关,也是他们的敏感话题,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主班老师在有重病人时还会提出护理工作的重点,指导我们的工作。

  就在这黑色的三月我们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扶持着走过了忙碌的季节。

  中医药心得体会

  篇6有幸在正安学院参加了一期中医基础理论的课程,无法用言语形容学习感想。因为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充斥着内心。从18岁学习中医药到中途转针灸专业,可能是开悟较慢,也可能是意识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太晚,但好在我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不曾放弃,直到找到。可以说直到近两年才开始感受着中医学的魅力,在这场学习的革命中我似乎意识到,我是在以学习中医的形式来进行着这场生命的“修行”。有幸!必将加倍珍惜!

  正安,优秀的老师,带领着一群零基础的中医爱好者进入神秘、无涯的美丽中医世界,怎一个cool字了得!两天的课程,似乎给我开启了另外一条路来体悟中医:学中医不必太过教条、死板地遵循教科书,而是在生活中感悟,从而达到触类旁通。那么感悟是什么?答案是:用心。我的导师说过:“每一个专业,学到精深,都是对人生的修炼,每一个人是通过不同的事情来历练自己的。”我想,我该是中医药这条路上的修行者

  如何认识中医?学习中医?怎么走好这条路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有种担心,在正安这个高平台上,我的“非零基础”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10多年的学习路程,耳濡目染地“正规”学习中医,是一种幸运。但也因为受过那么多年“学院派”理论体系的影响,思路不免局限、偏激,兼容并包的空间领域越来越小,突然扭转很多想法、思路不容易。在课上我提出了这个问题:“我怎么走好这条中医的路?”也是这个问题让我有切入点的去“享受”两天的课程。

  首先: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见地”,就是要对自己身体出现的现象,生命本质、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能正确的面对自己和将来的病人。

  其次:理解“象”。在生活中找寻“答案”,大自然告诉了我们所有的解决办法,没有发现、开启的,只是我们不知晓、无法感知到罢了。但并不代表答案没在那里。

  三:尽量用古人的思维方式想问题,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意识”,建立起来很困难,但也要迫使自己回溯到以前去体会。

  四:中医是一种生活态度,用中医的理念影响生活,同样:生活中的经历更能深刻地体验中医。活里顺境时,学会告诉自己,这是人生曲折的缓冲。在逆境时候,也要告诉自己,这个时候正好磨练心境,人生用功正在此时。

  似乎觉得中医之路刚刚开启,不徐不疾,稳步的前进吧!

  感恩让我有幸来体会这次课程的所有人。

  中医药心得体会

  篇在开始进行大三学期的选修课的选择时,我看到了中医药膳这门课程,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其实最开始我选择中医药膳课的原因是因为我很爱吃,“民以食为天”嘛。但当我真正开始上课之后,我更相信我做的选择是正确的。

  周俭老师为我们讲的都是一些易于制作的,贴近生活的药膳方子,都是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而做的,使我学到了很多养生的方法,原来好身体是可以吃出来的。很多人以为食疗和药膳是同样内容、同样目的的一门学科,因为它们都是通过食物来调理机体,但是二者也有着不同之处。食疗是以纯食品为原料,以保健为目的的一种方式。而药膳是以食品和药品共同制作,主要目的是防病治病。可以说中医药膳学包含了药膳和食疗两方面的内容,但更偏重于药膳。中医药膳学注重调理,没有峻药猛药,只要长时间坚持服用,一般都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随着中医药膳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人们的生活,目前社会上对中医养生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各地都陆续出现了以药膳为主题的餐厅,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了药膳这种防病治病的方式,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药膳方子被研究出来,应用到更多人的生活中,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吃饭就达到治病、防病、养生的目的。

  通过对中医药膳的学习,使我掌握了不少滋补养生的食谱,现在我也能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药膳方子。以后我就可以针对自己和家人不同时候的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药膳调配,可谓终身受益。但是药膳方子也需要有一定的原则。药膳方子一定不能犯中药禁忌。既然药膳是通过将药材与食材相结合而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那么就不能对人体有任何害处,如果一个药膳方子中的药材互犯禁忌,那药膳就不是治病的药了,而是“致死”的药!当然,这是最为严重的后果,但如果药物犯了禁忌,是一定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那么你通过药膳养生的目的就事与愿违了。其次药膳还一定要能够平衡阴阳,因为食用药膳的目的就是要养生,如果一个药膳方子不能平衡阴阳,那么服食久了就会导致体质阴阳失调,这样就得不偿失了。药膳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将体质内有失偏颇的阴阳二气通过食材的药理作用进行调和,最终达到平衡的状态。中医药膳的目的还在于调理脏腑、扶正祛邪,将药材融入食物中,通过日常三餐,慢慢作用于患者,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患者体内的邪气就会逐渐被食物中的药材祛除,疾患也会慢慢的治愈。通常人们很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别人说吃了这个好,自己就跟着吃,而没有考虑是否适合自己。中医药膳要讲究三因制宜,即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因人制宜是说不同的人体的素质禀赋、体质强弱、性格类型各不相同,各人之嗜好也不一样,即使在同一人体,于一生中各个时期其体质及血气盛衰也有所变化。

  进行药膳方子的制作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区别对待,采取最适宜的药膳方案。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的人,其饮食宜忌有所不同。不同形态的人,其饮食宜忌也有差异。例如体胖的人多痰湿,适宜多食清淡化痰的食物:体瘦的人多阴虚,血亏津少,所以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物。因地制宜的意思是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自然条件、人文情况均不一样,因而人们的饮食习惯、体质以至所患疾病亦各有异。在选用药膳方子的时候,也必须注意到地域的不同,相应地选取适应当地特征的药材、食材。最后就是因时制宜,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整体,自然界有寒、热、温、凉四时不同的气候,食物也有不同的四性、五味,人们日常生活饮食要与气候相适应,才能调养机体,健身防病。比如春天气候渐暖,饮食既不能过温,也不能过寒。当选择平淡清补的食品,如蛋类、山药、萝卜等。夏天气候炎热,人体水分蒸发过多,津液耗伤,消化功能减弱,加之贪食生冷,极易引起消化不良,日常生活应减少肉食,宜选择清热生津,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类、粥类、蔬菜、西瓜之类。秋天气候渐凉而干燥,人们胃肠功能经过夏天的耗损逐渐增强,但不宜过食荤腥油腻,防止胃肠负担过重,应选择平补生津润燥之品,吃饭的时候配合乳制品、蛋类、梨、苹果、香蕉和蜂蜜等食品。冬天气候寒冷,食宜温补,增强御寒能力,如配食牛、羊、鸡肉之类,适当佐些辛辣调味之品,但不能过多,以免生痰助热。这些都是制作药膳方子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黄帝内经》一书中说:早在多年以前,《黄帝内经》一书中说:五谷为养,五“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食之,以补精益气。”果为助,《神农本草经》收载了许在古代,药物和食物是分不开的,多治病与养生皆宜的品种,如大枣、薏苡仁、芝麻、山药、药膳,古代称为“食疗”莲米、核桃、龙眼、百合、蜂蜜等。药膳,古代称为“食疗”、食治”食补”“食治”“食补”等。我国著名医药学家,如张仲景、孙思邈、、孟诜、陈直、忽思慧、李时珍、王孟英等,都曾对药膳有过,论述。如孙思邈在《千金方》一书中设药膳专篇《食治门》“”

  认为: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忽,深刻地阐述了养生之道,思慧曾著药膳专著《饮膳正要》特别是饮食与保健的辩证关系。陈直曾著老年保健专著《养,“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也。老奉亲书》说:人若能知其食性,中医药心得体会

  篇尊敬的__老师:

  您好!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医药膳食疗法》这门课程。这门课程是同学推荐选读的。她说,老师是一个很幽默的人,又能够学到东西,而且不点名(嘻嘻)。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才发现原来食疗是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的。《黄帝内经》强调“饮食有节”、“五味调和”的养生方法,以补精益气,防止早衰。唐代名医孙思邈《千金方〃食治篇》中明确指出:“为医者当洞查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遗疾者,可谓良工。”由此可见,中医食疗的确是具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的。

  食疗,在我国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从西周到明清历代都有大量的药膳食疗著作,论述十分精辟,形成了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构成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在中医药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放在药疗、针灸等疗法之首。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药膳食疗在治疗中的应用。

  与我而言,从一个不专业的角度去理解,药膳,它把中药跟食物(甚至有些材料既是中药又是食物)混合在一起烹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比较喜欢每次课第二部分,也就是视频教学的部分。在这个部分,每次都介绍很多家常药膳的做法,让我们有机会去试试。这应该是对

  我最大的吸引力了,我是一个很喜欢吃东西的人。而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视频的演示,极大地勾起了我的动手欲望。平常在宿舍会自己煮简单的“药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上次端午回家,我做了一道“泥鳅炖豆腐”,就是根据老师上课演示的视频做法来做的。但是比较遗憾的是,老妈买回来的泥鳅,是在摊子上已经宰杀好的,因此可能会影响口感和新鲜度吧

  当我炖好端给老爹老妈的时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中医食疗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来的,单单只以一个学期的学习是不够的。虽然我现在所接触到的只是一点儿皮毛,但足以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尤其我是一个很喜欢吃东西的人,中医食疗让我对“食”这个观念又有了一个新的转变。”?

  我真的很感谢中医食疗学这门课,感谢李恩庆老师,激发我产生了这个想法。根据我自己上课的上些感受,我想给李恩庆老师提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李恩庆老师以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希望__老师以后能多讲一些跟男生日常有关的一些知识。在这个学期,老师讲了很多女生生理时期等等的保健方法,我在女朋友生理期的时候熬汤水给她,很感激您呢。但是关于男生的知识,貌似比较少。

  2、对于北方的同学而言,很多人都不适应南方的水土和饮食,希望李恩庆老师有机会能讲讲有关于南方饮食的问题,比如说在南方吃什么东西容易上火,有什么药膳可以改善水土不适应的症状等等。

  3、希望李恩庆老师能多讲一些利用宿舍条件就可以制作的膳食,因为我经常感到总有冲动想在下课后就做一下在课堂上学到的药膳,但是由于宿舍烹饪条件的简陋,而只能纸上谈兵。

  4,希望李恩庆老师能够加强每节课跟同学的互动。每次上课,第一节课您一直在传授知识,第二节课进行视频教学,作为学生总觉的自己参与度不够。希望老师能够创造机会让我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最后,感谢李恩庆老师的细心教导,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对这门课程受益终生的。

  中医药心得体会

  篇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体魄健全的身体。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我们也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在追逐梦想的途中,我们不想让身体上的因素作为前进途中牵绊。所以我们要懂得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身体。之所以选这门课,或多或少有这方面的原因吧。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学会了注重细节,学会了用心去对待生活。同时这门课也让我懂得了“求人不如求己”。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收获知识,也收获了一种态度,一种作为大学生应具备的生活态度!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也已发了我对生活习惯的思考。生活中应该养成一种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学习中医药与保健的同时,也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自身所生存的这个大环境,我想那些能拯救人命药材都是来自大自然,而随着人们生活的快节奏,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不由得引发我们对自身的思考,要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保护那些可贵的资源。

  建议:这门课的讲授整体还是挺好的,但唯一想跟老师说的是课堂上应让同学多些时间,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掌握课堂内容。

  设想:作为中文专业的学生,从教育与体系来看,我国的中等医药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的社会状态中,应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医药知识,以适应如此快节奏的生活。同时也可以把它扩展到更大领域,这种领域可以是跨国际的。在扩展的同时也可做到中西结合。

  建议:应积极宣传与普及中医药知识,让更多人明白“求人不如求己”。把这门课作为每个家庭的必修课,这样既能有益与健康,又能继承这种优良的传统。同时也满足了了广大群众对医疗全方位的要求,也促进了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另外,我觉得中医药与保健应作为我们每位大学生的的必修课,这样既能让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途中有足够的原动力,同时也可让我们大学生全面成才。

  中医药心得体会

  篇1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矗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我院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现将一年来我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我院中医药文化建设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进一步增强我院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从我院实际出发,制定了《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领导组织,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育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我院独具的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

  二、开展医院文化建设

  (一)价值观念体系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念,在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培育方针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1、发展战略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确定了“科技兴院,树立品牌,患者之上,关爱生命”发展战略,不断强化技术含量,引进现代化的诊疗设备,营造专科特点,打造专科优势,为每一位患者提供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充分体现中医特色的医疗服务。

  2、确立了“文明行医、亲情服务、廉洁自律、人诚勤和”的服务理念,把维护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尊重人、关心人、感动人,通过开展以“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次详细的入院介绍、一张舒适的病床、一壶热水、一个整洁的环境”的活动,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的服务。

  3、医院宗旨坚持“真诚关爱、信守承诺、规范服务、科学管理”的宗旨,推动医院文化建设,行风建设,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4、医院精神弘扬医院“团结勤奋、敬业严谨、创新立业、博爱济世”精神,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机统一。

  5、院歌:集中集体智慧,编写了院歌,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中医人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医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和人民群众健康的希望,要团结自强,拼搏向上,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用爱心点燃生命的太阳。

  (二)行为规范体系在完善医院行为规范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我们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以及《员工守则》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使其言行、举止、思维、诊疗工作无不体现中医药文化的内涵,鼓励各科室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科室文化。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促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升。

  中医药心得体会

  篇1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逐步由世界大国迈入世界强国。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中国开始注意到文化软实力对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于是,作为中华民族灵魂和精神支撑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更得到了高度重视。而高校作为传播和创新文化的重要机构和场所,有责任也有必要将其应用于教育之中。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和发展。抛弃传统,就等于丢掉根本,等于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丧失文化的特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我们应当怀着温情和敬意自豪地对待。

  中医药学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科学性和伦理观,横跨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蕴藏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优秀的高级中医药人才须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立足于中医药学的人文特质,突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亮点。同时,中医药文化中所蕴涵的中国古代天人文化,人文文化和大一统文化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国学贯穿到中医药的教育中来,是中医药院校德育教育可行的思路之一。

  一、国学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国学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表达着丰富的中国文化思想。教育的本质是文化与人的双向建构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也是一种以文化形态、方式、方法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德育的文化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德育与文化应当紧密结合,不断创造和更新,实现德育和文化两个维度的发展。国学教育与高校德育实际上也存在交互关系和内在契合之处。

  (一)化人育人的作用

  国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蕴藏丰富。中华文化被称为伦理型文化,这种文化以经典为形式得以保存,因而国学中充盈着丰富的、直至如今也极具现实意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无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还

  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人格精神,抑或孝悌忠信等伦理襄永、爱国爱家的民族精神,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均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说,国学可以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和资源,能够更好地滋养和支撑高校德育。

  高校德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让大学生成为德与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成为富有民族精神、思想道德水平较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大学生。尤其是,要强化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促进大学生实现民族自强,就必须从传统中、历史中找到支撑。从这一意旨上来讲,国学的特性决定了它能够为高校德育提供助力。国学与高校德育,统一于教化和培育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二者统一于化人与育人的要求与实践中。

  (二)文化传承的作用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固有的传统与根本。数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着广泛影响力、强大凝聚力的精神力量,其中的精华部分凝聚了袓先的智慧和力量,这些智慧一般集中体现在历史流传下来的伟大经典之中。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进取的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让广大中国人接受优良道德道德传统、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要求。因此,实现文化的传承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题中之义。

  如今的高校不仅是知识的寓所,更是引领文化的力量。大学生是时代的未来,一定要树立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大学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实现民族精神财富的传承和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自觉和民族文化自信。“这些因素的传承和弘扬不能不依靠德育,应该说德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弘扬和培养一种民族意识、民族精神。”高校德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部分,是国学所承载的传统文化能够获得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高地。在高校德育之中贯穿国学,使得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通过这一方式得到更广泛的认识、接触、理解和接受。换言之,高校德育是国学发挥作用、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将国学与高校德育相结合,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要求。

  总而言之,国学与高校德育统一于开展高校德育、教化大学生的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德育通过对国学内容的检验、选择和教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传递道德知识、哲学知识等知识形态的文化,也传递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规范形态的文化,还传递情感、态度、信仰和各种文化心态、社会风尚等多形态的文化,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二、传承中医药文化在德育教育教育中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师国学承模式变为院校培养,中医药院校为我国培养国学了大量高等中医药人才。时至今日,高等中医国学药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想日趋成熟,然而国学令人费解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发展起国学来的中医药却要摆脱自身的理论基础及其架国学构,追求科学实证,日渐式微的原典理论已经成国学为人们对古典文化神坛的祭品,处处可见的“中国学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等光怪陆离的文化标国学旗无论是在中医最高学术机构,还是在人们的国学普通生活之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熟语,在此国学语境下的背离传统、背离经典的任何言论和行国学为都是对当下受众的误导,也是对中医原旨的.国学玷污和嘲弄。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在着力国学中医药现代化的同时,应把中医药文化教育放国学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紧密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国学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不断提高中医药学生的综国学合素质。

  (一)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国学成部分

  自从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和发展。所谓文化,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国学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国学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药学发生、发育和发国学展的思想母体和动力源泉,科学与人文的成功国学交融是中医药学的基本特质。中医药学是中国国学传统文

  化中的一个宝库,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国学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医学史上,许多文明古国国学都有过自己的传统医学,但是,历尽几千年的沧国学桑,目前硕果仅存且承传不绝的只有中医药学。国学数千年来,中医的实效性作用并没有因年湮代国学革而削弱,一代又一代承前启后的经验积累使国学她超越了时空局限而更臻完善,其关键的原因国学即在于她的文化性遗传,在于她具有先进文国学化的合理内核。

  (二)高等中医药院校德育教育要突出中医国学药文化特色

  大学不仅要培养专门人才,而且国学应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国学应培养具有优良综合素质的人才。各高等学校国学要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国学人才观,明确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质量人才国学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9]。因此,大学教育承国学载着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务。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国学学的基本功能,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国学命,研究文化是现代大学全部活动的基础。

  中医药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国学的重要基地,进行中医药文化教育理应成为中国学医药院校的基本职能,理应成为中医药院校德国学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是国学中医药院校的基本职能,弘扬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学医药院校的神圣使命,而创新中医药文化则是国学中医药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毋庸置疑,在市场国学经济条件下,中医药学要继承、创新,中医药院国学校要发展、强壮,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不容忽国学视。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就是市场。高等中医国学药院校的人才培养在重视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国学同时,更应注重中医药文化教育,以中医药文化国学丰富中医药学生德育教育。

  三、中医药院校学生国学德育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加强国学素养的培育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文化认同”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是人们在一个民族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对本民族有意义事物的肯定性体悟。文化认同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而大国学的范畴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国学,学习国学对建立学生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觉性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中医药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传统文化的熏陶,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国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继而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在7年0月的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素养必然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心以及文化认同感。

  (二)提高国学素养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提高国学素养离不开国学教育,毕天璋提出“我们暂时可以界定为以国学为核心内容的,旨在传承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学术传统,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而中医学本身和传统文化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医学就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儒道等学说思想都影响了中医学的文化背景,而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才能够更好的理解中医理论中的精华。而国学中的经典无疑会帮助学生增强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质,例如读《论语》可以让学生知礼、知仁义,懂得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读《孟子》可以提升学生内心的道德感、提高社会责任感;读《庄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豁达洒脱;读唐诗宋词在让学生感受审美愉悦同时诗意的体悟人生,学习国学可以让我们心灵中有诗意,记忆中有历史,思考中有哲理。

  总之国学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既是响应中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和学术界“国学热”的回应,更是高校德育自身不断改革和提升的应有之义。国学中包含的精华和优秀资源,能够为中医药高校德育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新的力量。

  中医药心得体会

  篇12我于7月24日——8月5日有幸来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首先感谢院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和为我们搭建与上级医院交流的平台,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为期两周的学习让我深切感受到该院先进的管理模式、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气息等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内容,现将学习中的所见所得汇报如下:

  一、良好的护患关系

  我在第一周的周一至周三护理部派我在针灸病区学习了三天,这三天里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每天护理人员在查房或接待新入院的患者时都会对患者有一个亲切的称呼,比如“张阿姨!攥住我的手!看看肌力恢复的怎么样了”、“李大爷昨晚睡的好吗?”等等,在更换液体的闲暇时护理人员便和患者及家属像亲朋好友一样的沟通和指导,叮嘱并协助他们一定要两小时就翻身拍背、多活动患者的肢体和按摩、清洁等工作。其实一个简单的称呼便可以拉近护患的关系!也同样可以取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以及口碑!这样良好的氛围必定可以促进沟通、减少护患矛盾,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护士良好的仪容仪表

  在学习期间,和护理部的各位老师去各科室查房的过程中,看到各科室的护理人员规范的言行举止及得体的仪容仪表我很受启发,礼仪能表达护理人员的文化素质,间接反应一个医院的文化底蕴,打造护士完美社会形象可树立医院行业口碑,护理服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打针、输液、发药等单纯的护理工作,而是越来越注重为病人提供全身、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护士各种服务除行业技术外,言行举止也是充分体现对病人的关心、照顾的重要体现。

  三、全院学习氛围比较浓厚

  在学习期间,看到护理部设专职的督导老师在认真的完成院内的各项培训,全院护理人员均积极参与,科内的专科培训科室护士长也认真完成,不应付,实

  效性强,我也很受感动,要想提高医院的软实力,就必须注重人才培养、梯队建设。

  四、先进的管理模式、人性化的服务。

  该院各科室护理人员配备相对充足,全院三十多个科室均开展了责任制整体护理,患者住院期间的整个过程都会有一名固定的责任护士负责各项护理,让患者感觉到我有问题该找谁,让责任护士明白我的患者我负责的一种服务模式。

  五、团队积极向上、团结合作。

  护理部是由13人组成的工作团队,三级层级管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工作状态精神饱满。

  通过学习之后我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加强护理人员礼仪沟通方面的培训,注重培训实效,监督各科室严格落实。

  2、加强内涵建设,对各层级护理人员中西医基础理论及技能严格培训考核,监督各科室科内专科培训的落实,培养护理人员学习热情,为护理人员积极创造各种外出学习机会。

  3、积极和院方沟通,逐年增加一定数量的护理人员,争取各科室均能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以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更好的开展。

  4、协助并督促各科室在科内原有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基础上在开展1---2项中医护理技术。

  5、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各方面素质,用所见所学的联系本院实际情况带动护理队伍快速健康发展。

篇七: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心得医学生

  

  中医药心得体会(通用12篇)

  中医药心得体会

  篇1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走完了大一的第一学期。此时此刻,回头看看走过这一学期所留下的脚印,想想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一学期里学到了些什么,问问自己这一学期忙碌过吗,有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然而有时候连自己都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答案,只知道大学和初高中真的不一样,除了期中期末要考试之外可以说什么都不同,这个时候靠的全是自己,生活,学习,以及各个方面,而这个时候最离不开的就是学习方法了,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可以让我们节约很多时间,节省更多的精力,而利用这些时间和精力我们又可以做更多事,这也许就是所说的高效率吧!而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方法。

  我们都知道,《中医基础理论》是大一上学期很重要的一门学科,而且这也是中医学的基础,所以打好基础比什么都重要。也许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这门课很枯燥,又或许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老师幽默的讲课方式为枯燥的课堂增添了不少的乐趣,不管怎么样这门学科的重要性都是不可忽略的,虽然我们已经结束了对于它的学习,但是对学习方法地谈论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一、了解中医发展

  绪论部分讲解了中医学的科学属性,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需要掌握的内容并不是那么多,所以只需要对四大经典有一定的了解,当然这也是作为一名中医学生应该知道的,也许学习中医这些都是需要背下来的,但在这门学科中我们需要掌握的就只是了解而已,同时金元时期的“金元四大家”对中医理论和实践有突破性创新为中医学的发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所以这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点,当然还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整体观念

  和辨证论治。对于这部分知识没有更好的其他方法,只有靠多花时间读一读,背一背,当然时不时的复习也是很重要的。

  二、从中医到哲学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

  中医药心得体会

  篇2有幸在正安学院参加了一期中医基础理论的课程,无法用言语形容学习感想。因为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充斥着内心。从18岁学习中医药到中途转针灸专业,可能是开悟较慢,也可能是意识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太晚,但好在我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不曾放弃,直到找到。可以说直到近两年才开始感受着中医学的魅力,在这场学习的革命中我似乎意识到,我是在以学习中医的形式来进行着这场生命的“修行”。有幸!必将加倍珍惜!

  正安,优秀的老师,带领着一群零基础的中医爱好者进入神秘、无涯的美丽中医世界,怎一个cool字了得!两天的课程,似乎给我开启了另外一条路来体悟中医:学中医不必太过教条、死板地遵循教科书,而是在生活中感悟,从而达到触类旁通。那么感悟是什么?答案是:用心。我的导师说过:“每一个专业,学到精深,都是对人生的修炼,每一个人是通过不同的事情来历练自己的。”我想,我该是中医药这条路上的修行者

  如何认识中医?学习中医?怎么走好这条路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有种担心,在正安这个高平台上,我的“非零基础”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10多年的学习路程,耳濡目染地“正规”学习中医,是一种幸运。但也因为受过那么多年“学院派”理论体系的影响,思路不免局限、偏激,兼容并包的空间领域越来越小,突然扭转很多想法、思路不容易。在课上我提出了这个问题:“我怎么走好这条中医的路?”也是这个问题让我有切入点的去“享受”两天的课程。

  首先: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见地”,就是要对自己身体出现的现象,生命本质、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能正确的面对自己和将来的病人。

  其次:理解“象”。在生活中找寻“答案”,大自然告诉了我们所有的解决办法,没有发现、开启的,只是我们不知晓、无法感知到罢了。但并不代表答案没在那里。

  三:尽量用古人的思维方式想问题,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意识”,建立起来很困难,但也要迫使自己回溯到以前去体会。

  四:中医是一种生活态度,用中医的理念影响生活,同样:生活中的经历更能深刻地体验中医。活里顺境时,学会告诉自己,这是人生曲折的缓冲。在逆境时候,也要告诉自己,这个时候正好磨练心境,人生用功正在此时。

  似乎觉得中医之路刚刚开启,不徐不疾,稳步的前进吧!

  感恩让我有幸来体会这次课程的所有人。

  中医药心得体会

  篇3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矗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我院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现将一年来我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我院中医药文化建设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

  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进一步增强我院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从我院实际出发,制定了《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领导组织,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育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我院独具的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

  二、开展医院文化建设

  (一)价值观念体系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念,在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培育方针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1、发展战略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确定了“科技兴院,树立品牌,患者之上,关爱生命”发展战略,不断强化技术含量,引进现代化的诊疗设备,营造专科特点,打造专科优势,为每一位患者提供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充分体现中医特色的医疗服务。

  2、确立了“文明行医、亲情服务、廉洁自律、人诚勤和”的服务理念,把维护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尊重人、关心人、感动人,通过开展以“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次详细的入院介绍、一张舒适的病床、一壶热水、一个整洁的环境”的活动,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的服务。

  3、医院宗旨坚持“真诚关爱、信守承诺、规范服务、科学管理”的宗旨,推动医院文化建设,行风建设,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4、医院精神弘扬医院“团结勤奋、敬业严谨、创新立业、博爱济世”精神,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机统一。

  5、院歌:集中集体智慧,编写了院歌,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中医人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医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和人民群众健康的希望,要团结自强,拼搏向上,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用爱心点燃生命的太阳。

  (二)行为规范体系在完善医院行为规范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我们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以及《员工守则》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使其言行、举止、思维、诊疗工作无不体现中医药文化的内涵,鼓励各科室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科室文化。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促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升。

  中医药心得体会

  篇4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坚持以中医药为主的办院方向,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使医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综合实力持续强劲提升,医院门诊量80万人次、出院病人2万人次、自制制剂年销售1500万元。

  一、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形成特色优势明显的专科体系。

  在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方面,我院确立了以重点中医临床专科建设为龙头,以名牌带动中医药发展的战略;以二级分科建设为拓展,树立做精做优中医专科的理念;以专病建设为特色,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途径。在现有肛肠、针灸、心内、皮肤四个省级重点专科的基础上,加大妇科、骨科、内分泌、微创外科等科室的建设,近年来,我们加强“神农堂”建设,做实中医继承工作,把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融入于医院建筑与环境建设中,将神农堂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医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造就了一批名老中医,他们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医院最宝贵的财富,我们组织力量充分挖掘整理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通过名医带徒、跟师学习,继承了名老中医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制定了一批协定处方,开发了专科制剂,不断丰富中医药学术理论,提高科研水平,近四年,医院在学术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省、市级课题18项。另一方面,加强技术协作,推广适宜技术,不断引进吸取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现代医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中医药理论创新和技术创

  新,每年举办针灸、推拿、敷贴、手法正骨等简、便、验、廉适宜技术培训班十期以上,不仅提高了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更突出了中医药特色和文化特色。

  二、中医临床科室能注重中医特色优势的建设与发挥。

  目前我院有一批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专病门诊。每个病区都建立了单病种中医的诊疗常规。辨证论治优良率、中医治疗率逐年上升。中医的康复中心、亚健康治疗中心为功能障碍性病人的恢复期、康复期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随着医院整体实力的提高,医院把重心放在多发病、疑难病、急危重病等病种上,在临床治疗中倡导“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提高中医药在治疗中的参与率,医院制订了中医干预政策,明确规定了外科在收治病人过程中要有中医治疗方法和手段,对病人的会诊、术前讨论都要请中医人员参加等。同时医院重点加强制剂中心建设,使制剂中心成为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的显著特征,目前已生产二十种剂型,94个品种使医院真正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的新格局,不仅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也促进了中医药特色优势可持续发扬。

  三、重视中医的急诊工作。

  由于近年来医院整体实力的增加,中医的急诊技术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成为市内的120急救分站,在急诊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对一些疑难病例疗效特独之优势,逐步改变了中医“慢郎中”的形象。提高了医院的声誉和知名度。对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病人,采用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核心,以中药扶正,益气健脾利湿、养阴、活血等方法,配合西药治疗。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采用自拟的“祛瘀生新止血方”治疗,疗效显著。生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中药制剂在急症病人中的使用,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

  四、坚持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医院不断完善中医护理常规和操作作规程,加强中医护理质量的管理和提高。对护理队伍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与培训。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都进行不少100学时的中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重点中医专科和整体护理病区开展了独具特色的中医护理。在各病区将中医护理知识编入《病员手册》,作为康复和辅助治疗的指导。

  中医药心得体会

  篇5尊敬的__老师:

  您好!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医药膳食疗法》这门课程。这门课程是同学推荐选读的。

  她说,老师是一个很幽默的人,又能够学到东西,而且不点名(嘻嘻)。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才发现原来食疗是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的。

  《黄帝内经》强调“饮食有节”、“五味调和”的养生方法,以补精益气,防止早衰。唐代名医孙思邈《千金方〃食治篇》中明确指出:“为医者当洞查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遗疾者,可谓良工。”由此可见,中医食疗的确是具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的。

  食疗,在我国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从西周到明清历代都有大量的药膳食疗著作,论述十分精辟,形成了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构成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在中医药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放在药疗、针灸等疗法之首。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药膳食疗在治疗中的应用。

  与我而言,从一个不专业的角度去理解,药膳,它把中药跟食物(甚至有些材料既是中药又是食物)混合在一起烹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比较喜欢每次课第二部分,也就是视频教学的部分。

  在这个部分,每次都介绍很多家常药膳的做法,让我们有机会去试试。这应该是对我最大的吸引力了,我是一个很喜欢吃东西的人。而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视频的演示,极大地勾起了我的动手欲望。平常在宿舍会自己煮简单的“药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上次端午回家,我做了一道“泥鳅炖豆腐”,就是根据老师上课演示的视频做法来做的。但是比较遗憾的是,老妈买回来的泥鳅,是在摊子上已经宰杀好的,因此可能会影响口感和新鲜度吧

  当我炖好端给老爹老妈的时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中医食疗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来的,单单只以一个学期的学习是不够的。虽然我现在所接触到的只是一点儿皮毛,但足以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尤其我是一个很喜欢吃东西的人,中医食疗让我对“食”这个观念又有了一个新的转变。”?

  我真的很感谢中医食疗学这门课,感谢李恩庆老师,激发我产生了这个想法。

  根据我自己上课的上些感受,我想给李恩庆老师提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李恩庆老师以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希望__老师以后能多讲一些跟男生日常有关的一些知识。在这个学期,老师讲了很多女生生理时期等等的保健方法,我在女朋友生理期的时候熬汤水给她,很感激您呢。但是关于男生的知识,貌似比较少。

  2、对于北方的同学而言,很多人都不适应南方的水土和饮食,希望李恩庆老师有机会能讲讲有关于南方饮食的问题,比如说在南方吃什么东西容易上火,有什么药膳可以改善水土不适应的症状等等。

  3、希望李恩庆老师能多讲一些利用宿舍条件就可以制作的膳食,因为我经常感到总有冲动想在下课后就做一下在课堂上学到的药膳,但是由于宿舍烹饪条件的简陋,而只能纸上谈兵。

  4,希望李恩庆老师能够加强每节课跟同学的互动。每次上课,第一节课您一直在传授知识,第二节课进行视频教学,作为学生总觉的自己参与度不够。希望老师能够创造机会让我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最后,感谢李恩庆老师的细心教导,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对这门课程受益终生的。

  中医药心得体会

  篇6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逐步由世界大国迈入世界强国。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中国开始注意到文化软实力对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于是,作为中华民族灵魂和精神支撑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更得到了高度重视。而高校作为传播和创新文化的重要机构和场所,有责任也有必要将其应用于教育之中。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和发展。抛弃传统,就等于丢掉根本,等于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丧失文化的特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我们应当怀着温情和敬意自豪地对待。

  中医药学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科学性和伦理观,横跨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蕴藏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优秀的高级中医药人才须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立足于中医药学的人文特质,突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亮点。同时,中医药文化中所蕴涵的中国古代天人文化,人文文化和大一统文化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国学贯穿到中医药的教育中来,是中医药院校德育教育可行的思路之一。

  一、国学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国学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表达着丰富的中国文化思想。教育的本质是文化与人的双向建构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也是一种以文化形态、方式、方法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德育的文化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德育与文化应当紧密结合,不断创造和更新,实现德育和文化两个维度的发展。国学教育与高校德育实际上也存在交互关系和内在契合之处。

  (一)化人育人的作用

  国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蕴藏丰富。中华文化被称为伦理型文化,这种文化以经典为形式得以保存,因而国学中充盈着丰富的、直至如今也极具现实意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无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还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人格精神,抑或孝悌忠信等伦理襄永、爱国爱家的民族精神,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均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说,国学可以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和资源,能够更好地滋养和支撑高校德育。

  高校德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让大学生成为德与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成为富有民族精神、思想道德水平较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大学生。尤其是,要强化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促进大学生实现民族自强,就必须从传统中、历史中找到支撑。从这一意旨上来讲,国学的特性决定了它能够为高校德育提供助力。国学与高校德育,统一于教化和培育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二者统一于化人与育人的要求与实践中。

  (二)文化传承的作用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固有的传统与根本。数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着广泛影响力、强大凝聚力的精神力量,其中的精华部分凝聚了袓先的智慧和力量,这些智慧一般集中体现在历史流传下来的伟大经典之中。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进取的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实现优秀传统文化

  的传承和创新,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让广大中国人接受优良道德道德传统、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要求。因此,实现文化的传承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题中之义。

  如今的高校不仅是知识的寓所,更是引领文化的力量。大学生是时代的未来,一定要树立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大学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实现民族精神财富的传承和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自觉和民族文化自信。“这些因素的传承和弘扬不能不依靠德育,应该说德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弘扬和培养一种民族意识、民族精神。”高校德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部分,是国学所承载的传统文化能够获得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高地。在高校德育之中贯穿国学,使得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通过这一方式得到更广泛的认识、接触、理解和接受。换言之,高校德育是国学发挥作用、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将国学与高校德育相结合,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要求。

  总而言之,国学与高校德育统一于开展高校德育、教化大学生的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德育通过对国学内容的检验、选择和教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传递道德知识、哲学知识等知识形态的文化,也传递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规范形态的文化,还传递情感、态度、信仰和各种文化心态、社会风尚等多形态的文化,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二、传承中医药文化在德育教育教育中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师国学承模式变为院校培养,中医药院校为我国培养国学了大量高等中医药人才。时至今日,高等中医国学药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想日趋成熟,然而国学令人费解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发展起国学来的中医药却要摆脱自身的理论基础及其架国学构,追求科学实证,日渐式微的原典理论已经成国学为人们对古典文化神坛的祭品,处处可见的“中国学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等光怪陆离的文化标国学旗无论是在中医最高学术机构,还是在人们的国学普通生活之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熟语,在此国学语境下的背离传统、背离经典的任何言论和行国学为都是对当下受众的误导,也是对中医原旨的国学玷污和嘲弄。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在着力国学中医药现代化的同时,应把中医药文化教育放国学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紧密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国学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不断提高中医药学生的综国学合素质。

  (一)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国学成部分

  自从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和发展。所谓文化,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国学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国学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药学发生、发育和发国学展的思想母体和动力源泉,科学与人文的成功国学交融是中医药学的基本特质。中医药学是中国国学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宝库,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国学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医学史上,许多文明古国国学都有过自己的传统医学,但是,历尽几千年的沧国学桑,目前硕果仅存且承传不绝的只有中医药学。国学数千年来,中医的实效性作用并没有因年湮代国学革而削弱,一代又一代承前启后的经验积累使国学她超越了时空局限而更臻完善,其关键的原因国学即在于她的文化性遗传,在于她具有先进文国学化的合理内核。

  (二)高等中医药院校德育教育要突出中医国学药文化特色

  大学不仅要培养专门人才,而且国学应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国学应培养具有优良综合素质的人才。各高等学校国学要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国学人才观,明确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质量人才国学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9]。因此,大学教育承国学载着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务。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国学学的基本功能,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国学命,研究文化是现代大学全部活动的基础。

  中医药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国学的重要基地,进行中医药文化教育理应成为中国学医药院校的基本职能,理应成为中医药院校德国学育教育的重要

  内容。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是国学中医药院校的基本职能,弘扬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学医药院校的神圣使命,而创新中医药文化则是国学中医药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毋庸置疑,在市场国学经济条件下,中医药学要继承、创新,中医药院国学校要发展、强壮,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不容忽国学视。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就是市场。高等中医国学药院校的人才培养在重视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国学同时,更应注重中医药文化教育,以中医药文化国学丰富中医药学生德育教育。

  三、中医药院校学生国学德育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加强国学素养的培育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文化认同”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是人们在一个民族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对本民族有意义事物的肯定性体悟。文化认同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而大国学的范畴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国学,学习国学对建立学生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觉性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中医药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传统文化的熏陶,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国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继而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在7年0月的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素养必然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心以及文化认同感。

  (二)提高国学素养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提高国学素养离不开国学教育,毕天璋提出“我们暂时可以界定为以国学为核心内容的,旨在传承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学术传统,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而中医学本身和传统文化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医学就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儒道等学说思想都影响了中医学的文化背景,而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才能够更好的理解中医理论中的精华。而国学中的经典无疑会帮助学生增强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质,例如读《论语》可以让学生知礼、知仁义,懂得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读《孟子》可以提升学生内心的道德感、提高社会责

  任感;读《庄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豁达洒脱;读唐诗宋词在让学生感受审美愉悦同时诗意的体悟人生,学习国学可以让我们心灵中有诗意,记忆中有历史,思考中有哲理。

  总之国学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既是响应中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和学术界“国学热”的回应,更是高校德育自身不断改革和提升的应有之义。国学中包含的精华和优秀资源,能够为中医药高校德育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新的力量。

  中医药心得体会

  篇经过5天的入学教育学习,我意识到自己真正进入了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生。现在的我,认识了高中与大学的不同,更好地适应了大学生的角色,更好地接纳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对大学新生活从不安焦虑到充满期待,对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向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大学是我们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不适应与挫折,只有端正心态,在学习的同时,调节自己,使自己能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不被困难打倒,迎难而上,敢于钻研,才能有所成就。同时要保持与同学间的和睦关系,友善待人,主动帮助他人,遇事多商量多倾听,与朋友分享快乐与烦恼,学会社交,学会适应新环境。

  同时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严格要求自己,绝不能放松懈怠。不要虚度年华,做好人生规划。大学学习绝不会轻松,我们要有自强不息,刻苦钻研的精神,才能学好针推。针推不仅学习的是书本知识,更要注重实践,小针灸大临床,时间才能出真知。要端正学习态度,学习是为了自己,不要耽误自己的人生。另外要找准学习方向,把握学习目标,立“志”,把握“神”。

  我很高兴自己能加入北中医这个大家庭,针推学院这个大家庭,班级这个家庭,通过学习,我更加认识到在这里,我和我的班级、学院、学校都是一体的,作为集体的一员都应该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遵守集体的规则,同时努力为集体的荣誉而奋斗。因此我们要有规则意识,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遵守规则,遵守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

  在学习之余,也要努力锻炼身体,养成强健的体魄,增进身心健康,提升个人修养。

  在李志刚教授的针道薪火中说道,“重经典,跟名师,国际化”。作为针道青年,应该做到“四有”,智慧的头,善良的心,灵巧的手,会说的嘴。针灸推拿作为中医学的重要技术与文化,要求我们学子不仅要掌握技术,更要研读经典,熟读经典,体悟经典,将《黄帝内经》等熟记于心。跟随名师,传承老师的技术,同时更要学会推陈出新,总结传统经验,开创新技术新方法,打开新思路,将针灸推拿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相结合,就如全息医学,使针灸推拿更加精准专业。更重要的是,针灸推拿作为中医走出国门的重要部分,需要我们这些新的针道青年投入更多的精力,能让更多病人减少痛苦,也让针灸推拿被更多的人认识,被更多人接受,被更多人喜爱。传承并创新,推动针灸推拿事业的发展与国际化是当代针道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在开学第一课中,我认识到在这次疫情中,中医文化发挥出的巨大力量,北中医人发挥出的巨大力量,除了作为一名北中医人的骄傲、感动,我们更要吸取这次疫情的经验教训,发扬中医学,从古老传统中提取更多精华。中医作为一门博大精深有着悠久历史的学门问,在新时代,要在我们手中成为服务现代人民的有力武器,成为增强中国力量的强大力量。

  最后,我会永远牢记“只要精诚动天地,何愁针砭不通神”。

  中医药心得体会

  篇时光飞逝,三年弹指一挥间,回望来时路,心中有很多感慨;现将以来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格管理,有效协调

  三年来,在护理部和科主任的领导下,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科室工作尤其是护理工作中身先士卒,大胆管理,认真落实医院和科室的各项工作制度,保证了科室工作稳步进行。积极配合主任做好医护协调工作,引导大家做好医护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一些摩擦和矛盾,增强了科室凝聚力,使中医科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医生护士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工作,也为病人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病区住院环境。

  二、狠抓护理业务培训

  作为一个中西医结合内科综合科室,我们科面临病种杂,疑难杂症多,护理专科性不强的难题。而与之对应的是:中医科的12名护士,仅有一名是中西医结合护理大专毕业,其余(包括我作为护士长本人)都是西医护理专业毕业,在学校仅了解到简单的中医基础知识;在西医“专科护士”培训不断深入发展,专科护士特点和优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中医科护士没有特定的专业知识和发展方向,这在一程度上影响了这个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也给病区护理工作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现实,我果断决定:从我做起,全员培训。采取业务讲课和业务查房相结合的方式,发动科主任和医生参与,对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系统的常见内科疾病知识进行培训,对中医基础知识和常用技能系统培训,甚至对一些普外科和骨科疾病的保守治疗、护理知识,也进行了培训。一年的系统培训下来,考核结果表明,护士对上述各系统常见疾病都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不仅提高了她们的业务技术水平,也极大的增强了护士对自身、对科室发展的信心。此后,我又采取日常强化的方式,不断结合病房现有病例强化培训过的知识,终于打造出了一支技术过硬、有中医特色的护理队伍。

  三、尝试文化管理,力求做出特色

  多年的护士长经历,使我深切的体会到:对于一个团队而言,规范其行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其思想,升华其内心世界,要让“护士长管理”这个外因,通过护士“个人素质”的内因起作用。为此,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护士排班表上,每周送她们一句人生、职场感悟;举办“天使心语”小板报;利用早会给她们讲一些励志、哲理等小故事,引发她们对人生、对事业的思索。潜移默化之中,我们中医科的护士,人文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我终于打造出了“我用人文知识改变护士——护士有效管理自己——护理工作质量提高”的良性链条。近几年,不仅中医科的护理文化建设搞得风生水起,而且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在省市历次检查中,我们中医科以收费规范著称,每次都迎接收费检查,没有给医院丢过一分。09年的行风评议检查中,中医科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服务,更是赢得了参检专家的肯定和赞扬。

  四、注重服务细节,提高病人满意度

  比如说,在对病人的健康教育方面,多数科室的做法是,单纯依靠护士口头宣教,但我通过长期以来的观察,发现了一个弊端:护士说得少了,内容涵盖不全,说得多了,因为时间有限,就会说得快而没有重点,这样,病人根本记不住。为此,我把入院宣教的内容列了一个提纲,作为护士口头宣教的内容,而把详细内容输入电脑,护士在做提纲挈领的宣教后,把详细的资料发于病人,这都起到很好的效果。类似的还有“鼻饲知识宣教”、“痰培养标本留取方法”、“尿培养标本留取注意事项”等等等等。这种口头和书面相结合的宣教方法,不仅有助于病人掌握,也节省了护士大量时间,因此深受大家欢迎。

  五、不断学习总结,提高自身素质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认真做好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同时,我坚持学习新知识,不断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于——参加了荷兰西客国际的心理咨询师培训,并于5月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考试,有望在8月份获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积极参与科室科研项目,参加了河南省PICC资质培

  训班;三年来,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综合类__4篇,在我院院刊上发表诗歌1篇,散文两篇。

  六、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尽管,回首往事,我可以毫无愧色的说:我没有虚度任何一寸光阴;面对我的病人我的科室,我也能够坦然的说,为了你们,我一直在努力!但是,面对自己,我深知工作中还有很多的缺憾,比如,科研是护理工作前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我们中医科的护理科研项目至今还是空白;再比如,有时候,过于严厉的要求,我甚至看到过护士的眼泪和无奈。

  因此,展望未来,我的努力方向是:1、力争在护理科研方面有所突破;2、宽严结合,让自己的管理方式更加成熟。

  中医药心得体会

  篇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体魄健全的身体。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我们也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在追逐梦想的途中,我们不想让身体上的因素作为前进途中牵绊。所以我们要懂得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身体。之所以选这门课,或多或少有这方面的原因吧。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学会了注重细节,学会了用心去对待生活。同时这门课也让我懂得了“求人不如求己”。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收获知识,也收获了一种态度,一种作为大学生应具备的生活态度!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也已发了我对生活习惯的思考。生活中应该养成一种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学习中医药与保健的同时,也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自身所生存的这个大环境,我想那些能拯救人命药材都是来自大自然,而随着人们生活的快节奏,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不由得引发我们对自身的思考,要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保护那些可贵的资源。

  建议:这门课的讲授整体还是挺好的,但唯一想跟老师说的是课堂上应让同学多些时间,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掌握课堂内容。

  设想:作为中文专业的学生,从教育与体系来看,我国的中等医药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的社会状态中,应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医药知识,以适应如此快节奏的生活。同时也可以把它扩展到更大领域,这种领域可以是跨国际的。在扩展的同时也可做到中西结合。

  建议:应积极宣传与普及中医药知识,让更多人明白“求人不如求己”。把这门课作为每个家庭的必修课,这样既能有益与健康,又能继承这种优良的传统。同时也满足了了广大群众对医疗全方位的要求,也促进了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另外,我觉得中医药与保健应作为我们每位大学生的的必修课,这样既能让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途中有足够的原动力,同时也可让我们大学生全面成才。

  中医药心得体会

  篇1我于7月24日——8月5日有幸来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首先感谢院领导

  中医药心得体会

  篇11在开始进行大三学期的选修课的选择时,我看到了中医药膳这门课程,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其实最开始我选择中医药膳课的原因是因为我很爱吃,“民以食为天”嘛。但当我真正开始上课之后,我更相信我做的选择是正确的。

  周俭老师为我们讲的都是一些易于制作的,贴近生活的药膳方子,都是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而做的,使我学到了很多养生的方法,原来好身体是可以吃出来的。很多人以为食疗和药膳是同样内容、同样目的的一门学科,因为它们都是通过食物来调理机体,但是二者也有着不同之处。食疗是以纯食品为原料,以保

  健为目的的一种方式。而药膳是以食品和药品共同制作,主要目的是防病治病。可以说中医药膳学包含了药膳和食疗两方面的内容,但更偏重于药膳。中医药膳学注重调理,没有峻药猛药,只要长时间坚持服用,一般都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随着中医药膳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人们的生活,目前社会上对中医养生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各地都陆续出现了以药膳为主题的餐厅,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了药膳这种防病治病的方式,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药膳方子被研究出来,应用到更多人的生活中,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吃饭就达到治病、防病、养生的目的。

  通过对中医药膳的学习,使我掌握了不少滋补养生的食谱,现在我也能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药膳方子。以后我就可以针对自己和家人不同时候的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药膳调配,可谓终身受益。但是药膳方子也需要有一定的原则。药膳方子一定不能犯中药禁忌。既然药膳是通过将药材与食材相结合而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那么就不能对人体有任何害处,如果一个药膳方子中的药材互犯禁忌,那药膳就不是治病的药了,而是“致死”的药!当然,这是最为严重的后果,但如果药物犯了禁忌,是一定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那么你通过药膳养生的目的就事与愿违了。其次药膳还一定要能够平衡阴阳,因为食用药膳的目的就是要养生,如果一个药膳方子不能平衡阴阳,那么服食久了就会导致体质阴阳失调,这样就得不偿失了。药膳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将体质内有失偏颇的阴阳二气通过食材的药理作用进行调和,最终达到平衡的状态。中医药膳的目的还在于调理脏腑、扶正祛邪,将药材融入食物中,通过日常三餐,慢慢作用于患者,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患者体内的邪气就会逐渐被食物中的药材祛除,疾患也会慢慢的治愈。通常人们很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别人说吃了这个好,自己就跟着吃,而没有考虑是否适合自己。中医药膳要讲究三因制宜,即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是说不同的人体的素质禀赋、体质强弱、性格类型各不相同,各人之嗜好也不一样,即使在同一人体,于一生中各个时期其体质及血气盛衰也有所变化。

  进行药膳方子的制作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区别对待,采取最适宜的药膳方案。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的人,其饮食宜忌有所不同。不同形态的人,其饮食宜忌也有差异。例如体胖的人多痰湿,适宜多食清淡化痰的食物:体

  瘦的人多阴虚,血亏津少,所以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物。因地制宜的意思是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自然条件、人文情况均不一样,因而人们的饮食习惯、体质以至所患疾病亦各有异。在选用药膳方子的时候,也必须注意到地域的不同,相应地选取适应当地特征的药材、食材。最后就是因时制宜,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整体,自然界有寒、热、温、凉四时不同的气候,食物也有不同的四性、五味,人们日常生活饮食要与气候相适应,才能调养机体,健身防病。比如春天气候渐暖,饮食既不能过温,也不能过寒。当选择平淡清补的食品,如蛋类、山药、萝卜等。夏天气候炎热,人体水分蒸发过多,津液耗伤,消化功能减弱,加之贪食生冷,极易引起消化不良,日常生活应减少肉食,宜选择清热生津,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类、粥类、蔬菜、西瓜之类。秋天气候渐凉而干燥,人们胃肠功能经过夏天的耗损逐渐增强,但不宜过食荤腥油腻,防止胃肠负担过重,应选择平补生津润燥之品,吃饭的时候配合乳制品、蛋类、梨、苹果、香蕉和蜂蜜等食品。冬天气候寒冷,食宜温补,增强御寒能力,如配食牛、羊、鸡肉之类,适当佐些辛辣调味之品,但不能过多,以免生痰助热。这些都是制作药膳方子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黄帝内经》一书中说:

  早在

  多年以前,《黄帝内经》一书中说:五谷为养,五

  “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食之,以补精益气。

  ”

  果为助,《神农本草经》收载了许

  在古代,药物和食物是分不开的,多治病与养生皆宜的品种,如大枣、薏苡仁、芝麻、山药、药膳,古代称为“食疗”

  莲米、核桃、龙眼、百合、蜂蜜等。

  药膳,古代称为“食疗”

  、食治”

  食补”

  “食治”

  “食补”等。我国著名医药学家,如张仲景、孙思邈、、孟诜、陈直、忽思慧、李时珍、王孟英等,都曾对药膳有过,论述。如孙思邈在《千金方》一书中设药膳专篇《食治门》

  “”

  认为: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忽,深刻地阐述了养生之道,思慧曾著药膳专著《饮膳正要》

  特别是饮食与保健的辩证关系。陈直曾著老年保健专著《养,“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也。

  老奉亲书》

  说:人若能知其食性,中医药心得体会

  篇12ICU工作最平凡的是为患者提供生活护理。护士充当了一个多变角色:似子女般的照顾,似父母般的诱导,似朋友般的倾听……,由于ICU环境的特殊,家属不能陪伴,因此对待患者,给予关爱,给予安慰,给予家一样的温暖是每一位ICU护士天天重复的工作。

  ICU里患者病情较重,病情的观察至关重要。深夜,依然在病床旁,看着心电监护上数值的变化,液体的输注情况,患者的睡眠情况,每两小时的翻身拍背,做好肺部的护理,注意吸痰,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是ICU护士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ICU工作强度大,压力也大,跟普通病房有很大的区别。首先随时会有抢救,紧急气管插管,面罩加压通气,医生一声令下,配合抢救,抽药推药,按压除颤,紧张的争分夺秒。

  其次重病人集中在一起,一位抢救患者的工作强度似于三或四位病情轻的患者。今年的三月,可为是黑色的三月,不仅重病人的压床还有心外集中手术,姐妹们全部加班,三点一线的工作着,就这样大家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人提出我家有事,我家宝宝生病,我太累了……不能加班。而且还主动加班让其他需要帮助的姐妹休息。

  另外,由于封闭式的特殊医疗环境,护士扮演多种角色,所以责任感倍重。

  这个月我的工作是主班与治疗的学习,看似轻松并不轻松,每天的拿药、退药、术前宣教、请领物品、仪器的保养与维护、仪器的消毒……所有的所有都是为特护护士的工作准备着。有人把治疗护士比作管家,我看一点也不过。主班的工作更是不能马虎不的,这与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息息相关,也是他们的敏感话题,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

  。主班老师在有重病人时还会提出护理工作的重点,指导我们的工作。

  就在这黑色的三月我们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扶持着走过了忙碌的季节。

篇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心得医学生

  

  中医传承心得体会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

  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关于中医文化的传承,你有哪些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的是中医文化传承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医文化传承心得体会篇一

  一、学好中医,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我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先父薛培基早年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毕业后随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侍诊四年。父亲毕生致力于血液病、妇科病方面的临床研究。尽管在动乱年代,被谴返故里,限制诊病,但因其方简价廉、效果显著,德高望重之医名仍誉满乡里。由于家庭的影响,我从小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起初教我习诵易于记忆的歌诀式启蒙书,如《雷公药性赋》、《四言举要》、《医宗金鉴心法要决》等。继之给我讲授《傅青主女科》、《血证论》等中医名著。因年少好学,从小奠定了学习中医的童子功。

  初中毕业后,适逢十年动乱,我报考中医院校的理想未能实现,但学医之志并未消沉,几经周折,终于有幸拜在父亲师兄---现代著名中医学专家祝谌予老师门下。祝师告诉我:“要想学好中医,提高疗效,必须系统学好中西医基础理论。”因当时处在非常时期,祝师只能指导学习中医学院教材,不能系统讲授,我以自学为主。对疑惑之处,祝师集中解难,因此培养了我自学的能力。经过三年时间,我学完了中医学院中医系的全部教材。同时在祝师的指导下,我先后通过了《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赤水玄珠》、《张氏医通》、《医林改错》等历代名著。由于我勤奋好学,理论联系临床,学用结合,因此有了扎实的基本功。

  二、临床侍诊,是继承名老中医经验的捷径。

  祝师常教导吾辈,认认真真随师侍诊抄方,才是学好中医临床技能的最佳途径。我白天在门诊侍诊于老师,抄写医案、医方,每日接诊数十人。每周三、六晚上老师在家义务门诊,我亦侍诊于侧。寒暑

  十余载,风雪未辍。在祝师亲自教诲下,耳濡目染,心领神会。侍诊之余,整理脉案,阅览方书,并把老师所诊病历,按病、按方、按证分别归类,并查阅相应的文献做笔记,加按语。对老师临证灵感,询问于师,录之于册。日久天长,积累老师活的经验甚多。为求貌似,还常套用老师方法治疗疾病,把自已的体会也记录下来,加以对照。找出差距,如此反复验证,从中省悟老师的学术经验。进而探求神似真谛。

  三、广泛搜求,多师临证,才能掌握老师学术全貌。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七日,在祝师倡导下,由我组织成立了“顺义县国医医院”,聘请了北京四大名医传人和首都著名中西专家轮流应诊。先后应诊的有:祝谌予、李介鸣、刘渡舟、董德懋、翟济生、薛培基、赵绍琴、李鼎铭、屠金城、刘贵权、张秀琴、施如瑜、施小墨、肖承悰、陈文俊等中西医名家。此时我能有幸跟随这些前辈轮流侍诊,聆听教诲。老师们在看病时常中西理论有机结合给予讲释,有声有色,使我学之兴趣甚浓,受益良多。

  因祝师、家父同受施门教育,受此影响,我自然形成了一个收集师门医案、医方、医论、遗文、遗墨之兴趣,为求全面,面陈老师,提出请施门前辈成立施老学术研究机构的建议。恩师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由祝师组织施派在京传人共同发起成立“施今墨医药学术研究中心”。由我任中心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时代在发展,医学在进步,为使传统的医学得到科学的印证,以祝谌予老师为首的施门传人均以自己的专长在顺义国医院开设专科门诊,设立门诊大病历,真实的记录诊疗过程。现已收存文字大病历78000余例,声像病历54000余例,验方百余首,讲稿六十余篇,医论、医话上百篇,名医手迹近千余篇。使老师活的经验永世相传,造福桑梓。在祝师“我们利用10年时间,将已掌握的验方进行科学实验,精简药味,改变剂型,将其有效验者推向社会。”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将病历中有效验案所用之方药系统分类,利用科学的制做方法把中药传统汤剂改成诸如冲剂、胶囊、口服液、片剂等现代剂型。对其中屡试屡验之方设立对照组进行观察,将疗效确切之品种加以收藏,以备同有志于中医药之士共同

  开发。经过从师、临床三十余载,我对中医学术产生深厚的感情,并大受其益,渐入精深博大的祖国医学之殿堂。

  四、学习老师经验,必须多临床实践,才能深有体会。

  古有“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的说法。我每周应诊四天,每日接诊四、五十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中西医结合,牢记“辩证施治”为祝师一贯所倡导。在老师学术思想的影响下,我认为要想在某一专科有所突破,就要博采诸家,择其精要。治病医路要宽,不要认为自己是某病专家,对其它疾病不予研究。因为在临床有些病不可孤立存在,譬如糖尿病常可见到心、脑、肾、男性功能减退等并发症。如若一味只对糖尿病下功夫而忽略疾病的群体性,往往会出现因治疗方法少而不能应对临床复杂情况。因此我在看病时,内、外、妇、儿无不涉猎,常采用中西两法有机融合,相得益彰,茯益良多。

  祝谌予老师以中西医结合精深造诣和一张处方常具有中西医理论有机融合之特色而享誉医林。我得益前辈绳墨。加之我对针炙疗法的喜爱,常常针药双施。急则施针,缓则用药,以其即刻疗效形成了我独特的针药方证对应法,而响誉于众多患者。我以行针取穴少,痛苦小为一贯追求。如一例急性肠炎患者,病十余日高烧不退,体温持续38.9度至40度之间。中西医屡试退热消炎诸法不应,日泻十数次,小便甚少且黄,我予针刺外关和委中放血,15分钟后患者体温降至37.2度,排出大量黄色小便而渐安宁,遂以中药三根五苓散三剂而痊愈。我在临床实践中,有个重要体会,就是将老师经验和读书、看病时突发的灵感和体会随时记录,集腋成裘,就为编写读书和临证体会与同道交流,以资提高。从事中医工作30余年,积累了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深感中医学术精深博大,学无止境。

  五、集诸家之长,创自己之路。

  古语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确是至理名言。先贤越人随风适俗,博求多采,医路甚宽,世代传为佳话;孙思邈凡有“一事长于已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叶天士虚怀若谷,凡易十七师,以至成为妇孺皆知的大家;名医施今墨尝云:“中西医应互相学习,使其融会贯通。”吾师祝谌予常教导我辈:“博采众方就是对他人好的经验和杂

  志所载有价值的文章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和验证,对其确有效验者,在辩证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我曾有幸跟随著名中医刘渡舟侍诊,刘老精湛而独至的医术使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启迪。例如,我对刘老用五苓散治疗一例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甚佳颇为不解,遂询之,经刘老讲释后顿悟。刘老看我态度诚恳,曾多次赠方于我。

  因我对针炙极有兴趣,经祝师介绍,曾得到著名针炙专家胡荫培、王乐亭二位老师指教。针药并用,临床疗效提高,使我饱尝其中乐趣。发扬祖国医学任重道远,我要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中西结合,针药双修是我毕生为之的道路。

  中医文化传承心得体会篇二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

  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

  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王新

  中医文化传承心得体会篇三

  一、学好中医,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我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先父薛培基早年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毕业后随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侍诊四年。父亲毕生致力于血液病、妇科病方面的临床研究。尽管在动乱年代,被谴返故里,限制诊病,但因其方简价廉、效果显著,德高望重之医名仍誉满乡里。由于家庭的影响,我从小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起初教我习诵易于记忆的歌诀式启蒙书,如《雷公药性赋》、《四言举要》、《医宗金鉴心法要决》等。继之给我讲授《傅青主女科》、《血证论》等中医名著。因年少好学,从小奠定了学习中医的童子功。

  初中毕业后,适逢十年动乱,我报考中医院校的理想未能实现,但学医之志并未消沉,几经周折,终于有幸拜在父亲师兄---现代著名中医学专家祝谌予老师门下。祝师告诉我:“要想学好中医,提高疗效,必须系统学好中西医基础理论。”因当时处在非常时期,祝师只能指导学习中医学院教材,不能系统讲授,我以自学为主。对疑惑之处,祝师集中解难,因此培养了我自学的能力。经过三年时间,我学完了中医学院中医系的全部教材。同时在祝师的指导下,我先后通过了《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赤水玄珠》、《张氏医通》、《医林改错》等历代名著。由于我勤奋好学,理论联系临床,学用结合,因此有了扎实的基本功。

  二、临床侍诊,是继承名老中医经验的捷径。

  祝师常教导吾辈,认认真真随师侍诊抄方,才是学好中医临床技能的最佳途径。我白天在门诊侍诊于老师,抄写医案、医方,每日接诊数十人。每周三、六晚上老师在家义务门诊,我亦侍诊于侧。寒暑十余载,风雪未辍。在祝师亲自教诲下,耳濡目染,心领神会。侍诊之余,整理脉案,阅览方书,并把老师所诊病历,按病、按方、按证分别归类,并查阅相应的文献做笔记,加按语。对老师临证灵感,询问于师,录之于册。日久天长,积累老师活的经验甚多。为求貌似,还常套用老师方法治疗疾病,把自已的体会也记录下来,加以对照。找出差距,如此反复验证,从中省悟老师的学术经验。进而探求神似真谛。

  三、广泛搜求,多师临证,才能掌握老师学术全貌。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七日,在祝师倡导下,由我组织成立了“顺义县国医医院”,聘请了北京四大名医传人和首都著名中西专家轮流应诊。先后应诊的有:祝谌予、李介鸣、刘渡舟、董德懋、翟济生、薛培基、赵绍琴、李鼎铭、屠金城、刘贵权、张秀琴、施如瑜、施小墨、肖承悰、陈文俊等中西医名家。此时我能有幸跟随这些前辈轮流侍诊,聆听教诲。老师们在看病时常中西理论有机结合给予讲释,有声有色,使我学之兴趣甚浓,受益良多。

  因祝师、家父同受施门教育,受此影响,我自然形成了一个收集师门医案、医方、医论、遗文、遗墨之兴趣,为求全面,面陈老师,提出请施门前辈成立施老学术研究机构的建议。恩师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由祝师组织施派在京传人共同发起成立“施今墨医药学术研究中心”。由我任中心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时代在发展,医学在进步,为使传统的医学得到科学的印证,以祝谌予老师为首的施门传人均以自己的专长在顺义国医院开设专科门诊,设立门诊大病历,真实的记录诊疗过程。现已收存文字大病历78000余例,声像病历54000余例,验方百余首,讲稿六十余篇,医论、医话上百篇,名医手迹近

  千余篇。使老师活的经验永世相传,造福桑梓。在祝师“我们利用10年时间,将已掌握的验方进行科学实验,精简药味,改变剂型,将其有效验者推向社会。”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将病历中有效验案所用之方药系统分类,利用科学的制做方法把中药传统汤剂改成诸如冲剂、胶囊、口服液、片剂等现代剂型。对其中屡试屡验之方设立对照组进行观察,将疗效确切之品种加以收藏,以备同有志于中医药之士共同开发。经过从师、临床三十余载,我对中医学术产生深厚的感情,并大受其益,渐入精深博大的祖国医学之殿堂。

  四、学习老师经验,必须多临床实践,才能深有体会。

  古有“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的说法。我每周应诊四天,每日接诊四、五十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中西医结合,牢记“辩证施治”为祝师一贯所倡导。在老师学术思想的影响下,我认为要想在某一专科有所突破,就要博采诸家,择其精要。治病医路要宽,不要认为自己是某病专家,对其它疾病不予研究。因为在临床有些病不可孤立存在,譬如糖尿病常可见到心、脑、肾、男性功能减退等并发症。如若一味只对糖尿病下功夫而忽略疾病的群体性,往往会出现因治疗方法少而不能应对临床复杂情况。因此我在看病时,内、外、妇、儿无不涉猎,常采用中西两法有机融合,相得益彰,茯益良多。

  祝谌予老师以中西医结合精深造诣和一张处方常具有中西医理论有机融合之特色而享誉医林。我得益前辈绳墨。加之我对针炙疗法的喜爱,常常针药双施。急则施针,缓则用药,以其即刻疗效形成了我独特的针药方证对应法,而响誉于众多患者。我以行针取穴少,痛苦小为一贯追求。如一例急性肠炎患者,病十余日高烧不退,体温持续38.9度至40度之间。中西医屡试退热消炎诸法不应,日泻十数次,小便甚少且黄,我予针刺外关和委中放血,15分钟后患者体温降至37.2度,排出大量黄色小便而渐安宁,遂以中药三根五苓散三剂而痊愈。我在临床实践中,有个重要体会,就是将老师经验和读书、看病时突发的灵感和体会随时记录,集腋成裘,就为编写读书和临证体会与同道交流,以资提高。从事中医工作30余年,积累了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深感中医学术精深博大,学无止境。

  五、集诸家之长,创自己之路。

  古语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确是至理名言。先贤越人随风适俗,博求多采,医路甚宽,世代传为佳话;孙思邈凡有“一事长于已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叶天士虚怀若谷,凡易十七师,以至成为妇孺皆知的大家;名医施今墨尝云:“中西医应互相学习,使其融会贯通。”吾师祝谌予常教导我辈:“博采众方就是对他人好的经验和杂志所载有价值的文章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和验证,对其确有效验者,在辩证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我曾有幸跟随著名中医刘渡舟侍诊,刘老精湛而独至的医术使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启迪。例如,我对刘老用五苓散治疗一例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甚佳颇为不解,遂询之,经刘老讲释后顿悟。刘老看我态度诚恳,曾多次赠方于我。

  因我对针炙极有兴趣,经祝师介绍,曾得到著名针炙专家胡荫培、王乐亭二位老师指教。针药并用,临床疗效提高,使我饱尝其中乐趣。发扬祖国医学任重道远,我要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中西结合,针药双修是我毕生为之的道路。

篇九: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心得医学生

  

  学习中医药文化的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中医药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药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几千年来,中医中药一直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保健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使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中药仍然如同璀灿的明珠大放异彩。在全球抗击SARS期间,中医中药的神奇疗效让世人再次把目光投向这块中华瑰宝。一直以来,中医中药的作用机理因无法用现代医学理论来诠释而阻碍其走向世界,为此我国的中医药行业人士一直在积极探索各种方法,规范中医药的管理以及建立行业标准,不断地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中医药现代化从何入手

  实现中医药现代化,首先要从继承入手,要进行现代的继承,而现代的继承即指通过理解、描述与诠释,把历史认识变成我们现代人所能理解接受的认识,这是现代化的第一步,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继承。

  中医药学继承的现代阐述应该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实验验证和临床验证。任何科学理论在没有完成严密的实验论证的情况下,它都是假设,所以中医理论也应该接受现代科学严密的科学论证。二是中医药必须要完成文化认同。歌

  德说过,最具有民族性的东西也最具有世界性,但是我们任何一个民族文化要在一个国家存在下去,它必须首先完成世界化,而要完成世界化的前提就必须被世界人民所接受,必须进行一次新的文化的认同,如果我们中药不能完成这个新的文化认同,那么西方社会、西方的民众就很难接受中医的理念,就很难接受中药的治疗。所以,我们在继承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中医的理论内涵进行新的、科学的理解与解释,必须要完成新的文化的认同,就是要运用全球都能接受的普遍运用价值,去说明中医药理论的公式和原理的现代价值,完成历史论资到现代论资的演变。只有这样,我们的中药才能够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三是在继承过程中要解决中医药的科学语言问题。科学语言是科学认识主体用于描述、记录科学认识活动所获取的理论成果的信息载体,科学语言产生于科学认识的实践,又应用于科学认识实践,它既是科学认识主体的认识成果,又是科学认识主体的认识工具。但是我们

  要看到,科学语言是历史的产物,它记载着科学时代的精神,又被科学时代精神所制约,科学与语言的意义体现出科学时代的特征。比如,对生命的本质,在古代,认为生命就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生老病死,到了近代就认为生命是蛋白体存在的方式,而到了现代认为生命主要是核酸核蛋白组成的多分子系统的存在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用不相同的科学语言去描写人们对生命和本质的认识。所以任何科

  学都要进行常规的科学解题活动,在不改变原有理论基本观点的前提下,要对原有理论语言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中医药理论是科学的,但是它的科学语言有待于完善,而我们现在很多传统中医的科学语言基本上就是把古代人们的认识翻译成白话文,认为已经完成了科学语言的改造,其实不是。中药继承的首要任务、主要基础,就是要用能体现时代特征的科学语言,对中医药理论科学内涵进行能被广泛认同的描述与记录,然后以新的科学语言为基础加以验证与发展,并以新的科学语言进行传播,这样才能完成中医现代化的进程。

  中医药现代化现在如何入手,非常重要的是要重视中药研究开发的知识创新,建立在知识创新基础上的新药开发,将会具有较大的市场能量与较长的市场份额占有时间。所以如果说创新药物的知识创新点是不断拓宽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的话,那么中药的知识创新应该对证的实质进行系统的研究。比如辨证施治是中医的核心理论,是中医科学研究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中医现代化过程中,辨证施治理论决不能放弃,中医药现代化的过程非常重要的文化认同,就是要让全球能够接受辨证施治的普遍价值,要证实辨证施治的传统价值,然后让这种辨证施治的传统价值变成现代价值,为全球所接受。所以中药现代化的研究首先要对证的实质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知道,中医所说的阳虚,这种

  病理过程存在于很多疾病过程当中,如果我们研究出阳虚的实质,建立起阳虚的模型,开发出针对阳虚的药物的话,那么阳虚药物就不是针对一个病,而是能够针对很多很多病从中医理念出发的共同的病理过程,那么这样开发出来的药,就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具有中医特色,才是中药。针对某一个病可以开发中药,但是我们认为在开发中药

  的同时,应该对这个病的不同的病证分型,开发系列中药。在中药新药开发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中药新药开发当中的知识创新,而不是单纯着眼于中药开发的技术创新,只有从知识创新源头所开发出来的新药,包括中药,才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当然我们也要非常重视中药新药开发的技术创新,首先要抢占中药科学的制高点,要开展中药材和中医药标准规范研究。要增强中药行业的竞争能力,一是要主导制定行业规范,二是要开展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三是要开展中药质量控制方法论的研究,四是要开展抢救、保护中药材制药研究,五是要开展中药新器械研究,六是要开展现代中药新制剂研究,七是要出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要抢占一批专利。其次,要加大中药的基础研究力度,要重点攻克中药理论、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方法等制约中药国际化的瓶颈,使中药产品有效成分明确,质量控制科学,临床运用定位明确等,这方面重点要做好三项工作:第一,以医学院校为基础,对

  常用中药尤其是具有优势特色的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研究,关键是要确定其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建立适合生产的高效分离方法。第二,要运用现代仪器分析法手段,对常用中药及其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有效部分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要建立有效的质控方法。第三,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对中药特别是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要明确中药防治疾病的作用靶点。要抢占中药的科技制高点,从目前来说要攻克两个关键技术,即要加大力度对现代高新技术与装备在中药产业的推广运用,并对其过程中所出现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重点研究与突破。要有效地解决中药产品粗、大、黑的问题,使中药能广泛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剂型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而剂型确定以后,它的品质是个很大的问题。要发展中药制剂的新剂型,尤其应加强对中药的粉式剂以及孔式剂、网式剂的研究。要完成所有这些中医药现代化的工作,重要的是我们的科研要融入社会,要构筑一个科学的服务平台,要快速提升中药的研发能力,要采取纵向、横向科研科技并重,以新药研究开发项目来带动中药的基础研究,以重点实验室、中药基础与新药研

  究实验室为大本营,与科研单位特别是与企业联合组建按现代企业模式运作的现代中药研究开发和质量标准研究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够构筑国际化的、能够为企业服务的、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的技术平台。因此在中药的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进行强强联合,而这种强强联合主要指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与企业联合。

  二、中医药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1.中药及其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

  目前,在国际中草药市场高达150亿美元的份额中,中国仅占其中的百分之五,其余份额基本被日本、韩国、印度和泰国瓜分。近日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获悉,我国中药出口最高值曾达到年创汇7亿美元,但从1996年开始,总体上逐年下降趋势相当明显。我国中药出口在经历了近10年的徘徊后,20XX年实现重大突破,中药出口达到亿美元,比20XX年的亿美元增长了%。提取物出口增长最快,全年出口亿美元,增长了%,而中药进口为亿美元,比20XX年亿美元增长%;进出口总计亿美元,同比增长了%。中药出口、进口和进出口总和都创下了历史最高值。20XX年以来,我国中药出口形势看好,中药出口量急剧增长,特别是植物提取物增长尤为明显。

  中医药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点。在中药及其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同时,使中药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增长点;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中药及其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是完成中药产业战略任务的根本途径,而中药内含的优秀的中医药文化将成为中药国际化持久的推动力。

  2.中医药标准化

  俗话说,“丸、散、膏、丹,神仙难辨”,中医药要现代化,技术要有新突破。名优中成药的生产技术现代化是中药国际化的重要前提,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生产需要,采用高效提取、分离、纯化等技术提高中药质量水平,如超临界萃取、大孔树脂吸附分离、超微粉碎及细胞培养等等。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不同需求,将多种技术组装配套、系统集成,并通过自动控制和在线监

  测技术,实现稳定与可控,优化生产,提高质量水平。在这方面,我们要解放思想,不能因为中药材成分复杂,中成药多为复方制剂,交互作用就更复杂,而且有史以来还没有办法对如此复杂的问题做出明确的理论说明,因此就认为古方不能改、不能动,这是一个自我约束的很大的误区。我们可以探索通过生物等效性实验和临床实践以及先进的分析、检验手段进行研究和创新。例如,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复杂的中药大复方制剂主要的有效物质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如果主要有效物质是一种或少数几种,则可以按其有效成分制定大复方制剂定性定量的质量标准,这才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科学地阐明大复方制剂的内涵,这是从技术上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途径,也将为中药大复方制剂化大为小、化繁为简、变说不清为说得清创造条件。

  药之害在医不在药。我们从不认为中药无毒,但五千年

  的临床已总结出系统理论,合理配伍、辨证使用即可增效减毒。但西方人理解不了。而我们动辄要求中药按西药标准申报,岂非为难中药?中药要有自己的国家标准,让世界中药与我国接轨。一味强调同西药接轨,是缺乏民族自信心的表现,其结果只能使中医如同世界另外三大传统医学一样不复存在。

  篇二:中药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药的心得体会

  有人说: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他承载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的文化。

  中国的发展,并使我们可站在更高的角度观察人类的繁衍生息。在跟李冬黎中医学习之前我一直觉得,中医是一位老人,左手拿着《本草纲目》,右手给

  人号脉,并能用毛笔写出药方的文人,他的疗效并不怀疑,可他的治愈时间确是我回避的主

  要原因。中药我只知道是用一些特殊的花草和特殊的昆虫动物所制成的汤剂,疗效好。中药

  治病,但口感不好,使我更多地选择西药片。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中医、中

  药,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

  献。其又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医

  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迄今仍然

  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中医中药经历数千年,通过历代无数医家的努力得以不断地丰富发展,从而逐渐

  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他融入了我国古代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宇宙观和方法论

  ---阴阳五行。阴阳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阴阳即对立又是统一的整体,他

  始终处于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的不断运动变化状态,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根基,且

  可相互转化。五行既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它们相生相克也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医诊病则通过观察患者外在的局部的表现来推测内脏的变化,以确定病情,尽而就

  产生了四诊,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病情的基本方法。我国老中医之所以神奇,能治百病。

  就在于他结合中医的理论把四诊运用到了极至,如东汉的华佗、张仲景,明代的李时珍,他

  们为中医、中药的发展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了中医的理论,中医的诊断就得有中药的治疗。谈到中药,他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其所有的药物大多数源于我国天然

  产的,但也有源于外国的,还有少数

  化学药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水土、气候、日照、温差、湿度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

  各异,各地所产的同一种药材,其质量优势不一,可见中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就有了

  “道地药材”。如四川的黄连、附子,东北的人参、五味子,甘肃的当归,湖南地黄,山东的阿胶,广西的肉桂等等。

  近些年来,日本、韩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已把中药纳入其居民医疗保险体系中。

  欧美很多医药学家也将目光投向了植物制药,中医药在预防、养身、保健、康复等方面也显

  示出了其特有的优势,我相信中医药会像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引领世界。我会认真的跟李冬

  黎老中医学习,继续钻研刻苦学习中医药知识,掌握的更好更扎实。篇二:学习中医药会议

  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药会议精神心得体会几千年来,中医中药一直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保健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

  巨大贡献。即使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中药仍然如同璀灿的明珠大放异彩。在全

  球抗击sars期间,中医中药的神奇疗效让世人再次把目光投向这块中华瑰宝。一直以来,中

  医中药的作用机理因无法用现代医学理论来诠释而阻碍其走向世界,为此我国的中医药行业

  人士一直在积极探索各种方法,规范中医药的管理以及建立行业标准,不断地促进中药事业

  的健康发展。

  一、中医药现代化从何入手实现中医药现代化,首先要从继承入手,要进行现代的继承,而现代的继承即指通过理

  解、描述与诠释,把历史认识变成我们现代人所能理解接受的认识,这是现代化的第一步。

  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继承。中医药学继承的现代阐述应该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实验验证和临床验证。任何科学

  理论在没有完成严密的实验论证的情况下,它都是假设,所以中医理论也应该接受现代科学

  严密的科学论证。二是中医药必须要完成文化认同。歌德说过,最具有民族性的东西也最具

  有世界性,但是我们任何一个民族文化要在一个国家存在下去,它必须首先完成世界化,而

  要完成世界化的前提就必须被世界人民所接受,必须进行一次新的文化的认同,如果我们中

  药不能完成这个新的文化认同,那么西方社会、西方的民众就很难接受中医的理念,就很难

  接受中药的治疗。所以,我们在继承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中医的理论内涵进行新的、科学的理解与解释,必须要完成新的文化的认同,就是要运用全球都能接受的普遍运用价值,去说

  明中医药理论的公式和原理的现代价值,完成历史论资到现代论资的演变。只有这样,我们

  的中药才能够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三是在继承过程中要解决中医药的科学语言问题。科学

  语言是科学认识主体用于描述、记录科学认识活动所获取的理论成果的信息载体,科学语言

  产生于科学认识的实践,又应用于科学认识实践,它既是科学认识主体的认识成果,又是科

  学认识主体的认识工具。但是我们

  要看到,科学语言是历史的产物,它记载着科学时代的精神,又被科学时代精神所制约。

  科学与语言的意义体现出科学时代的特征。比如,对生命的本质,在古代,认为生命就是有

  机体的新陈代谢、生老病死,到了近代就认为生命是蛋白体存在的方式,而到了现代认为生

  命主要是核酸核蛋白组成的多分子系统的存在方式。在

  不同的历史时期是用不相同的科学语

  言去描写人们对生命和本质的认识。所以任何科学都要进行常规的科学解题活动,在不改变

  原有理论基本观点的前提下,要对原有理论语言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中医药理论是科学

  的,但是它的科学语言有待于完善,而我们现在很多传统中医的科学语言基本上就是把古代

  人们的认识翻译成白话文,认为已经完成了科学语言的改造,其实不是。中药继承的首要任

  务、主要基础,就是要用能体现时代特征的科学语言,对中医药理论科学内涵进行能被广泛

  认同的描述与记录,然后以新的科学语言为基础加以验证与发展,并以新的科学语言进行传

  播,这样才能完成中医现代化的进程。

  中医药现代化现在如何入手,非常重要的是要重视中药研究开发的知识创新,建立在知

  识创新基础上的新药开发,将会具有较大的市场能量与较长的市场份额占有时间。所以如果

  说创新药物的知识创新点是不断拓宽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的话,那么中药的知识创新应该

  对证的实质进行系统的研究。比如辨证施治是中医的核心理论,是中医科学研究纲领的重要

  组成部分,那么在中医现代化过程中,辨证施治理论决不能放弃,中医药现代化的过程非常

  重要的文化认同,就是要让全球能够接受辨证施治的普遍价值,要证实辨证施治的传统价值。

  然后让这种辨证施治的传统价值变成现代价值,为全球所接受。所以中药现代化的研究首先

  要对证的实质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知道,中医所说的阳虚,这种病理过程存在于很多疾病

  过程当中,如果我们研究出阳虚的实质,建立起阳虚的模型,开发出针对阳虚的药物的话。

  那么阳虚药物就不是针对一个病,而是能够针对很多很多病从中医理念出发的共同的病理过

  程,那么这样开发出来的药,就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具有中医特色,才是中药。针对

  某一个病可以开发中药,但是我们认为在开发中药的同时,应该对这个病的不同的病证分型,开发系列中药。在中药新药开发现代化过程

  中,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中药新药开发当中的知识创新,而不是单纯着眼于中药开发的技术创

  新,只有从知识创新源头所开发出来的新药,包括中药,才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当然我们也要非常重视中药新药开发的技术创新,首先要抢占中药科学的制高点,要开

  展中药材和中医药标准规范研究。要增强中药行业的竞争能力,一是要主导制定行业规范。

  二是要开展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三是要开展中药质量控制方法论的研究,四是要开展抢救、保护中药材制药研究,五是要开展中药新器械研究,六是要开展现代中药新制剂研究,七是

  要出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要抢占一批专利。其次,要加大中药的基础研究力度,要重点

  攻克中药理论、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方法等制约中药国际化的瓶颈,使中药产品有效成

  分明确,质量控制科学,临床运用定位明确等,这方面重点要做好三项工作:第一,以医学

  院校为基础,对常用中药尤其是具有优势特色的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研究,关键是

  要确定其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建立适合生产的高效分离方法。第二,要运用现代仪器分析

  法手段,对常用中药及其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有效部分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要建立有效

  的质控方法。第三,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对中药特别是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

  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要明确中药防治疾病的作用靶点。要抢占中药的科技制高点,从目前

  来说要攻克两个关键技术,即要加大力度对现代高新技术与装备在中药产业的推广运用,并

  对其过程中所出现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重点研究与突破。要有效地解决中药产品粗、大、黑

  的问题,使中药能广泛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剂型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而剂型确定以

  后,它的品质是个很大的问题。要发展中药制剂的新剂型,尤其应加强对中药的粉式剂以及

  孔式剂、网式剂的研究。要完成所有这些中医药现代化的工作,重要的是我们的科研要融入

  社会,要构筑一个科学的服务平台,要快速提升中药的研发能力,要采取纵向、横向科研科

  技并重,以新药研究开发项目来带动中药的基础研究,以重点实验室、中药基础与新药研

  究实验室为大本营,与科研单位特别是与企业联合组建按现代企业模式运作的现代中药

  研究开发和质量标准研究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够构筑国际化的、能够为企业服务的、与社会

  需求紧密联系的技术平台。因此在中药的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进行强强联合,而这种强强联

  合主要指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与企业联合。

  二、中医药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1.中药及其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目前,在国际中草药市场高达150亿美元的份额中,中国仅占其中的百分之五,其余份

  额基本被日本、韩国、印度和泰国瓜分。近日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获悉,我国中药

  出口最高值曾达到年创汇7亿美元,但从1996年开始,总体上逐年下降趋势相当明显。我国

  中药出口在经历了近10年的徘徊后,20XX年实现重大突破,中药出口达到亿美元,比

  20XX年的亿美元增长了%。提取物出口增长最快,全年出口亿美元,增长了

  %,而中药进口为亿美元,比20XX年亿美元增长%;进出口总计亿

  美元,同比增长了%。中药出口、进口和进出口总和都创下了历史最高值。20XX年以来。

  我国中药出口形势看好,中药出口量急剧增长,特别是植物提取物增长尤为明显。

  中医药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点。在中药及其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同时,使中药产业成

  为我国经济的增长点;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中药及其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是完成中药产

  业战略任务的根本途径,而中药内含的优秀的中医药文化将成为中药国际化持久的推动力。

  2.中医药标准化

  俗话说,“丸、散、膏、丹,神仙难辨”,中医药要现代化,技术要有新突破。名优中成

  药的生产技术现代化是中药国际化的重要前提,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生产需要,采用高效提取、分离、纯化等技术提高中药质量水平,如超临界萃取、大孔树脂吸附分离、超微粉碎及细胞

  培养等等。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不同需求,将多种技术组装配套、系统集成,并通过自动控

  制和在线监

  测技术,实现稳定与可控,优化生产,提高质量水平。在这方面,我们要解放思想,不

  能因为中药材成分复杂,中成药多为复方制剂,交互作用就更复杂,而且有史以来还没有办

  法对如此复杂的问题做出明确的理论说明,因此就认为古方不能改、不能动,这是一个自我

  约束的很大的误区。我们可以探索通过生物等效性实验和临床实践以及先进的分析、检验手

  段进行研究和创新。例如,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复杂的中药大复方制剂主要的有效物质

  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如果主要有效物质是一种或少数几种,则可以按其有效成分制定大复

  方制剂定性定量的质量标准,这才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

  下,科学地阐明大复方制剂的内涵。

  这是从技术上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途径,也将为中药大复方制剂化大为小、化繁为简、变说

  不清为说得清创造条件。

  药之害在医不在药。我们从不认为中药无毒,但五千年的临床已总结出系统理论,合理

  配伍、辨证使用即可增效减毒。但西方人理解不了。而我们动辄要求中药按西药标准申报。

  岂非为难中药?中药要有自己的国家标准,让世界中药与我国接轨。一味强调同西药接轨。

  是缺乏民族自信心的表现,其结果只能使中医如同世界另外三大传统医学一样不复存在。篇

  三:中医师承心得体会尹华荣名老中医跟师体会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

  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

  王

  新篇四:中药专业药房实习心得

  工作心得体会

  ——我们抓的不是药而是责任当人们提起药剂师、药剂士,你想到了什么?也许有人会说:就是个抓药的,谁都能干

  的,只要认真仔细点就可以了,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样想法,那么我要对您说声抱歉,你out

  啦!那种单纯、简单的配方发药年代早已过去,“抓药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大众提供着安

  全、有效、负责的医药服务。调剂成为一项神圣而充满强大的、责任的工作。来到了同仁堂的第一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曾经学习过的东西,发现有很多知识是学校

  所不能给予的。对于我这个只有两年半学习中药经历的学生来说,我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新

  鲜和畏惧。

  记得第一次去学校的调剂实训室,对着满屋子整齐的药斗让我想起了《大宅门》的百草

  厅,抽拉式的药箱,称药的戥子,熟悉的药材名称,甚至还有不时的捣药声??一切都向我

  展示着草药的神秘,我开始喜欢那个地方。从取错药的尴尬,被老师耐心的纠正,又重新分发药材:从当初老师抓一副药而我称出

  一味药的无奈到单独完成一张处方的从容??现在来到同仁堂后的我,无论从行为还是思想。

  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调剂工作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交到患者手中的每付药是整个中药房所有人共同劳动

  的结果。一来的同仁堂,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将药品上架。对于一个新店,这无疑是一项浩

  大的工程。时间短、工作量大,大家加班加点都在为新

  店的开张做最后的冲刺。在这里,我

  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团队协作的优势。通过这些天的忙碌,我牢记并严格执行流程的各个环节,开始关注细节。了解到想要干

  好并达到熟练,就必须发现细节,刻意练习,用心去学。也是在这些天,我学会与人配合。

  学会条理分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我们不能马虎,我们抓的是责任,也是病人对我们的信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努力,我会加油,我也会对所有人说:加油!不光要新的体会。

  更要实践,用自己的切身行动证明一切!

  工作心得体会

  —我们抓的不是药而是

  责任牛小娟

  20XX年2月篇五:寻觅名老中医心得体会

  “寻觅名老中医”心得体会

  老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受中医熏陶,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切为了临床。

  疗效才是硬道理”。他主张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反对死啃书本也反对没有理论的盲目实

  践,有理论、有实践并能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才能称得上是医学家。

  老注重医学传承,平等待人,他认为中医药的生命力在基层。

  多年来,他注重基层医生特别是乡村医生

  的医学教育培养,不辞辛苦,毫无保留的传授

  沈氏家族积累的诊疗经验,在业界得到肯定,受到广大基层医生的尊崇和爱戴。

  二十多年来,我所走过的学医道路,是艰苦的,曲折的。总起来有以下体会:

  要学好中医,必须打好两个基础。首先是古文基础,最低要求繁体字能认识,文言

  文能断句。再就是中医基础,如《内经〃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白文要选读,药

  性、方歌、脉诀、经络歌诀要熟读,有了这两个基础,才能继续深入下去。

  要多看几种好的参考书。我在读高中的时候,老师教我读古典医着是不错的,但是

  指导我看的参考书,只限于汪切庵、陈修园两家,这就太局限了。后来我在中医大时所看的参考书,就使我的眼界开阔多了,因而获益不少。

  要多跟几个好的老师,因每个老师各有他的长处。比如,有的老师长于伤寒;有的老师长于温病,有的长于杂病,有的长于妇科,有的长于儿科。根据各老师辨证用药的特点。

  取其所长,为我所用,这就大有好处。但这个条件如不具备,也可自学成材。

  学医要有坚强的意志,朝斯夕斯,持之以恒。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前途,要看到

  光明,要提高自己的勇气。在顺利的时候,又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刻苦学习,继续前进。

  我在学医过程中,学习情绪曾有几次大的起落,教训是很深刻的。

  在医疗作风方面,对同道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对病人无论

  工人、农民、领导干部,都要一视同仁,详细诊察,不得草率。有时病人情绪急躁,要

  求过高,也只能耐心说服,体谅病人。但也不能迁就病人,投其所好。更不能乘人之危,向

  病家需索财物,这是起码的医德。我现在已经是一名大三的杏林学子,我以自己身在湖南中医药大学这个中医情结深厚的学府而感到骄傲自豪,我更为遇到这么多医学精湛的中医老师而欣喜,我将在这片热土中继

  续挥洒激情,为中医大的明天,为中医学的未来继续前行。

  篇三:中医学习感想

  中医学习感想

  11151990148盛雨琴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缘分,在高考结束后,原本一心想要做个程序猿的我,居然会改变主意报考中医专业。

  中医,这个传承了千年的古老医术,一直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神秘。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强调辨证实施,重视病人个体差异。虽然同是慢性肝炎,病程长短不同,通过辩证进行不同的治疗,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按照化验去治‘大三阳’。气滞血瘀者,当以祛邪为主;气虚血滞者,当以扶正为先。?这些理论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看中医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根据病人的体质、体征,结合天时、地理、病史等诸多社会因素确定症结和治疗方案,这就是著名的三因理论?因人、因时、因地用药?。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因此,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相、经络、运气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医几千年的发展史,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代表和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医创造了世界科学史上的两个奇迹,一个是历史的奇迹,中医为中国人民繁衍生息的医疗保驾护航;另一个是现实的奇迹,为那些患有疑难怪病的病人解除痛苦。也许有人要问,中医是什么?我们说中医是朴素的辩证法,是劳动人民经过两千多年以来积累的与各种疾病做斗争经验的总结,中医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同时也是具有最完整理论体系的科学,它的理论对其它学科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传统文化里面还有一家,那就是医家。医家不仅是一种医疗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哲学。中医是崇尚阴还是崇尚阳呢?其实中医是讲阴阳平和、阴阳不偏的。可以说中医是阴阳哲学的最佳体现。中医说一个人有病了,那是阴阳不和。怎么治病?就是调和阴阳。病治好了就是阴阳调和了!有人攻击中医就说一个阴阳太简单了!其实越简单的东西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中医是一种阴阳中和的文化!应该在我们中华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

  们开始使

  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

  现在,西医院远远多于中医院,在大多数人认识中,有了病就是去医院检查。

  然后吃点药,中医从来不是第一选择,也是只有在经过多方折腾病也没有痊愈后,才想起来去看看中医。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了一个中医的自述,看得我目瞪口呆。感到生孩子绝不是一个自然过程,而是一种有如?神六?发射的高科技程序。

  (她先叙述产前检查,我说:?完了,非给你剖腹不可。?我知道这种情况也完全可以自然分娩,不是非剖腹不可。她说:?是啊,人家说了,这是必需的。?人家西方医生还很以人为本哪,刀口在下腹部,还是弧线形,考虑到让你还能穿比基尼。她说,手术室为抑制病菌温度很低,做完手术又用凉水给她进行了全身清洗,我说:?完了,你非发烧不可。?她说:?人家说了,这也是必经阶段。?我听了真是叫苦不叠,谁说生孩子就非得发烧呀?医院赶在她发烧之前先给她挂上吊瓶,这样她就不至于烧死。一听用药方法和饮食,我说:?更完了,你非没奶不可。?她说,医生说了,这也是正常的。好在西方服务设施完善,什么都想得很周到,哺育孩子不成问题。我告诉她,她的确?享受?了一番西方的一流科技服务,但除了挨了一顿大可不必的?收拾?外,没得到任何好处。)

  我推崇科学,但还没有推崇到为了享受高科技而心甘情愿地把自己交给医生去整治。

  现代人对医学产生了被治的依赖性。对科学的信奉使人们不能?我的身体,我做主?。每年,单位体检,都能掀起一场治病浪潮。因为没有人是没有?毛病?的。按照医生的建议把子宫?挖?出去了。阑尾?切?下去了,把胆?摘?除了,还事。有扁桃体,蛀牙……医生说身上的痣全应该挖光,以防癌变。

  看一条美国科技报道说,发现早产儿在保温箱中的成活率很低,而要是帖着人的皮肤保温,成活率却很高。这让我说不出的晕。在中国,七个月的早产儿的成活率一直很高。过去的人,穿很宽松肥大的棉裤,母亲让把早产儿放在贴肚皮的位置,再用棉裤兜住,也都兜活了。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组成,它们统一有序由相互联系。世间百草皆有属性:寒热温凉,辛酸甘苦咸。四气五味,各有所司。人也是自然之子,有五脏六腑、七情六欲。以自然之物、自然之法,医自然之身。古朴的哲学思想滋润了神奇的中国医学。于是,五千年来,一根针,一把草,护佑了千千万万炎黄子孙。

  虽然我还没有开始学习关于中医方面的知识,但是自己也会在图书馆找一些关于中医方面的书,我喜欢在安静而温暖的图书馆的角落里,恭敬而虔诚的接触这个神秘的国度,偶尔我也会迷茫,自己能不能做一个好医生,然而我知道,救人性命第一要有一颗慈悲之心,普济天下也许太过遥远,但是怀着一颗救世济民的心去学习中医,我相信自己会学好,会成为一个好医生,一个能够给别人带来健康和幸福的好医生。

篇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心得医学生

  

  参加“中医药传承·学术高质量发展大会”个人心得

  1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xx市中医管理局线上举办的“中医药传承.学术高质量发展大会”,大会以“启动第六批市级师承、部署学术高质量发展、展示五方责任案例示范”为主线,直播第六批市级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拜师仪式。

  在本次大会上xx市中医管理局局长xx表示,“十四五期间我们xx中医药要实现教育发展战略、资源管理战略以及新学科战略这三个战略,写好推动‘回归’、促进‘扭转’、加速‘破题’、加快‘拓展’和重新‘架构’这五篇文章,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奋力推动首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共同开启中医创城发展的新局面”。参加完本次大会后我深有感触,如何继承发扬前辈的学术经验和临床技能,真正做到守正创新,就要结合自身、挖掘长处、寻找差距和不足,自从拜入平衡针疗法创始人xx教授门下,经过近一个月的跟师学习,结合本次大会的宗旨,也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现汇报如下:

  一、回归健康我们平衡针疗法是在继承传统中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发展的一门现代针灸学。平衡针疗法是以中医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了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控模式。这一点正契合了屠局长讲的“守正创新,扭转中西医关系,要做到中医为主、西为中用、能中不西、先中

  后西”观点。在病情发展阶段给与平衡针的干预,杜绝重大疾病的形成,正是把中医发展扭转到健康上的具体体现,中医常讲“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临床技术,将疾病控制在发展阶段。

  二、回归整体人体是有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自身的调节功能、修复功能、平衡功能,平衡针疗法就是利用人体内的自我平衡系统的整体调节原理,通过针刺大脑中枢管理系统反应在体表神经上的特定靶穴,来修复病人的遗传基因程序,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改变了过去头痛医头、脚病医脚的治病原理,真正做到运用整体观念、“回归整体”的基本要求。

  三、破解固化、拓展空间在继承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创新,突破思想固化、学术固化,拓展中医的学术空间、服务空间、生存空间,让自己成为真正具有中医思维的医生。xx教授经常教导我们,要将平衡针疗法继承发扬下去,就要努力去做科研,并且很能出成绩,既要明白中医观点,又要跳出来,思想不能僵化,不要用以前学的知识去套平衡针,这样就会走入死胡同,这样就不能继承发扬。

  四、整合资源,提高效能我们既要提高学术理论水平,又要提高临床服务效率,真正把知识技术链、供应链、产业链、信息链、人才链结合起来,临床疗效就是科学,在实际临床中,平衡针疗法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首先平衡针疗法来源于中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学的中枢调控学说。中医是从宏观认识平衡,西医是从微观来认识平衡。中西医学

  阐述的都是一个有机整体,都是一个平衡系统。尤其是近期疫情反复,专家都要求大家先要提高自身免疫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我们平衡针疗法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免疫力,避免重大疾病的形成,真正做到“未病先防”。如何在针灸科做到“一医一患”,一直是我们的难题,而平衡针疗法就能很容易做到这一点。因为平衡针疗法的特点就是快速进针,即进针快,找针感快,出针快,整体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以内,并且不留针,取穴少,病人痛苦小,且只用一根针,扎完即可见效,即可让患者离开,在同样的时间里可以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真正做到“简、便、验、廉”,真正做到提高临床服务效率。

  所以在参加完本次大会,听完xx局长的讲话后,我学xxx衡针疗法的信念就更坚定了,真正把三个战略和五篇文章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守正创新,将我们的平衡针疗法发扬光大,将健康带给更多的人!

推荐访问: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心得医学生 中医药 传承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