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6篇

时间:2023-08-15 20:20:02 来源:网络

篇一: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承担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常规教学

  ㈠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生活主题,以法律和宪法精神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

  1.

  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教学,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生活中法律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懂法、守法生活才会和谐美好。

  2.

  通过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的教学,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3.

  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的教学,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4.

  通过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教学,体会自

  己受到的法律特殊保护,㈡教学资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㈢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共有6人,其中男生5人,女生1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

  ㈣教学方法设计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

  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3.

  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4.

  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㈤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教学进度表

  早T

  题目

  课

  时

  自至

  备注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2宪法是根本法

  第二单元

  我们是公民

  3公民意味着什么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

  务

  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家机构

  5国家机构有哪些

  6人大代表为人民

  7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

  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8我们受特殊保护

  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期末复习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

  时

  课题

  年级六年级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与道德。

  学习目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作用,能够遵守法律和道德。

  标

  3、知识目标:了解法律是什么,对法律的概念和法律后果有正确的认识,学会区别道德和法律,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我们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认识法律,做守法公民。

  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教学过程

  重点

  难点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国法指的是什么呢?它和家规、规矩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授新课

  【法律是什么】

  1法律是什么?请你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2、归纳1:

  (1)

  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财产权、受教育权。

  (2)

  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

  思考。

  3、归纳2:

  (1)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我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说说自己对法律谈谈自己对法律的理野生动物。

  的理解。

  解,对法律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

  (2)

  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义务呢?

  4、总结:法律既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又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法律与道德】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结合生活经验,切入点,引起学生的1、探究与分享:判断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纪律?说说作为小学生兴趣,并便于学生

  违反的后果是什么?

  的权利和义务。

  从具体生活中进行思

  (2)

  无故迟到、旷课,是违法校规的。

  (3)

  无证驾驶,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法律和道德、纪律有什么不同呢?

  根据情景做出判4违反法律的后果。

  5、比一比:法律、道德与纪律的区别。

  6、提示: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断。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思考、讨论。

  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尽量做到有理有据,从辩论中认识到道德的作用,并形成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的正确比较、归纳。

  观念。

  7总结: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我们每一位公民,不仅要遵守法律,自觉守法,还应该要遵守社会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课堂小结

  鸟儿在蓝天上飞翔,花儿在阳光下绽放,我们生活在蓝天和阳光下,也生活在法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总结提升

  板书

  2、法律规范行为

  3、法律与道德

  2宪法是根本法

  课题

  宪法是根本法第一课时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

  年级六年级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宪法意识,尊重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学习目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书籍、网络等加深对宪法的了解和认识。

  标

  3、知识目标:感受宪法日,理解宪法日设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宪法日设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重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教学过程

  重点

  难点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提问:每年的12月4日,你知道是什么日子吗?

  2、回答:国家宪法日。

  3、导入语: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提问导入。

  思考并回答问题。

  讲授新课

  1、宪法日知识

  (1)

  为什么12月4日这一天,被确定为了宪法日呢?雪花老师小学资料制作微信:X3481913332(2)

  你知道我国是在哪一年确定12月4日为宪法日的抢答。

  吗?

  抢答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本节课奠定良好的氛围。

  (3)

  宪法日会开展一些怎样的活动呢?

  提示: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

  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2你所在的学校、小区等会在宪法日当天开展哪些宪法宣传活动呢?

  通过分享见闻加深对分享自己在宪法宪法日的感受。

  3:设立宪法日的重大意义

  (1)

  形成尊重宪法的氛围

  (2)

  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捍卫人民奋斗成果

  日的所见所闻。

  ③通过讨论,形成对宪法日的正确认识,懂得设立宪法日的必要4每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本国的宪法,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宪法日活动,帮助人们树立宪法意识,从而形成崇尚宪法的良好社会氛围,维护宪法权威。而我们也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宪法、加强对宪法的了解和认识。

  性和重要性。

  课堂小结

  国家宪法日,一年只有一天。但我们对宪法的认识,不能止于这一天。通过丰富多彩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宪法,了解宪法。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更要做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实施。

  总结提升

  板书

  宪法日

  3公民意味着什么教学设计

  课题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

  年级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公民意识,承担公民责任。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区分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能够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信息。

  3、知识目标:认识公民身份,学会区分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认识身份证,学会保管自己的身份信息。

  认识公民身份。

  学会保管自己的身份信息。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导入。

  重点

  难点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1、展示各国公民照片。

  2、思考:我们经常说“中国人”“外国人”,那么,中国人和外国人到

  底是怎么区分的呢?

  【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讲授新课

  1、活动园:课本第22页。

  2、讨论:

  (1)

  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等不同身份的?

  (2)

  想一想,机场的边检处为什么设置“中国公民”通道和

  “外国人”通道?

  回答:

  先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自己的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理解,再通过知识窗了解什么是公民——拥有中国国籍的人称为中国人。

  (1)

  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代表的是不同国籍的人,是不同国家的公民。

  (2)

  设置了中国公民专用通道,对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实施分区验放,能够更好地进行出入境管理。

  3、思考:

  (1)

  我们年纪那么小,我们也是公民吗?

  (2)

  公民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4、知识窗:什么是公民。

  5、小提示: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学校,我们是学生;

  在商场,我们是顾客。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公民。

  6、播放视频《中国有56个民族,外国人成中国公民后,会被分到哪个族》

  7、讨论:

  (1)外国人也能成为中国公民吗?

  (2)要成为中国公民都有哪些条件呢?

  8、小小国籍管理员:请你说说以下几人能不能取得中国国籍?要怎样才能取得中国国籍?

  (1)

  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中国,我出生在中国。

  (2)

  我爸爸妈妈是中国公民,我出生在国外。

  (3)

  我来自爱尔兰,在中国工作多年。我热爱这个国家,希望拥有中国国籍。

  通过讨论、思考、判断,知道成为中国公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9、国籍小知识:

  (1)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2)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

  (3)

  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备一定条件,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4)

  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中国公民具备法定条件的,可以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

  10、阅读角:课本第24页。

  11、讨论:

  (1)

  在古希腊,是所有人都拥有公民身份吗?有公民身份的人与其他人有何不同?

  通过对古希腊公民身份的讨论,知道公民享有权利且需(2)

  你认为一个国家当中,应当让每个人都拥有公民身份吗?为什要履行义务,并树么?

  立公民意识,自觉12、小提示:在一个国家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平等地拥有公承担公民责任。

  民的身份,我们平等地拥有公民的权利。因此,我们也要平等地履行公民的义务,承担属于公民的责任,做合格公民。

  【认识居民身份证】

  1、思考:什么东西能够证明我们公民的身份呢?

  2、观察与发现:

  有哪些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

  观察身份证,并发(1)

  你有居民身份证吗?说一说,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现和了解身份证上的信息。

  (2)

  这些数字有什么含义呢?为什么我的身份证有效期与爸爸妈妈的不一样?

  3、认识居民身份证。

  知道身份证的用途。

  4、活动园:身份证用处知多少。

  5、讨论:想一想,说一说,身份证还有哪些用处?

  6、新闻:拘了!男子拒绝乘警查身份证,理由是丢面子。

  7、重要提示:日常生活中,警察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依法有权查验居民身份证,我们必须配合,这是我们作为公民的法定义务。

  懂得要配合警察查验身份证。

  8、知识窗: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出示执法证件,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

  学会妥善保管身份信息。

  9、播放视频:《生活中用的身份证复印件,以免被泄漏,警官提醒加上特殊符号》

  10、这样做不对:随意丢弃车票。

  11、生活小提示:妥善保管身份信息。

  课堂小结

  我们是中国公民,我们拥有证明自己的身份证,我们要学会妥善保管总结提升

  自己的个人信息。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

  板书

  1、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2、认识居民身份证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3、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初步建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构建法治意识

  【教学方法】

  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应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专门的学习和了解。

  2.

  教师应当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并与其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师:《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师:祖逖、刘琨的英勇行为让我们敬佩不已。同学们,你们已经年满十周岁了,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你们长大了,长高了,也更加懂事了。你们有自己的道德要求,让“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成为你们的习惯,因为法律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师:这节法制课我们来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引导理解概念)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师总结解释概念。

  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权利的范畴

  你们生活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责任保护你们。

  了解自己的权利,知道权利被侵害后如何保护自己,是十分必要的,相信学习了本课之后同学们会有所收获。

  师:描述案例1情景

  课件演示《宪法》中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权利的条款。

  4、义务的范畴

  说完了权利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义务。请先看案例2,

  课件出示案例2师: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交流。

  师:义务是我们必须去做的事情,宪法中对公民的义务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课件出示)指名读。

  5、知识拓展

  不仅我们国内的法律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就是国际上也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来保护少年儿童的权利。

  课件出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名读。

  6、知识梳理

  本节课我们学习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了小学生也是公民,也具有和成年人一样的法律赋予的权利,就是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涉及保护我们少年儿童的法律还有很多很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等,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接触,希望法律改变你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做合格公民,做国人骄傲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们学习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了小学生也是公民,也具有和成年人一样的法律赋予的权利,就是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涉及保护我们少年儿童的法律还有很多很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等,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接触,希望法律改变你们的生活。

  5、国家机构有哪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

  (2)

  识记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3)

  识记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4)

  理解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5)

  理解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和活动组织原则

  (6)

  运用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组织活动中的对人民负责原则原理说明依法治国及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2、技能目标:

  CD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辩证的分析国家机构与国家性

  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2)

  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认清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本质

  (3)

  理解并能坚持做到依法治国的各项要求,做一个守法、护法公民

  3、价值目标

  (1)

  通过对依法治国原则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2)

  培养学生强烈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2、准确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教学难点:

  1、我国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

  2、什么是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权?人民法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审判权?

  3、正确理解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4、国家主席(难点、易错点)【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1、用电脑把第一课的主要内容显示一遍,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第一课的知识,又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因为本课关于国家机构的知识是第一课有关国家基本理论知识的继续和拓展。

  2、让学生准确回答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教师可以在黑板的副板书位置上写出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以便学生加深印象。

  3、教师小结:我们通过近一个月的政治课学习,知道了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担负着一系列对内对外职能,那么,国家要靠什么来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对内、对外职能呢?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一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板书)

  前边我们复习了关于国家职能,即国家在实现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担负的职责和功能,实现阶级统治,实施对社会的管理,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这个物质载体就是国家机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家机构问题。

  1、国家机构的含义(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2页第一自然段,然后回答:什么是国家机构?

  它包括哪些国家机构。

  在学生看完第42页第1段后,总结: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和,就是国家机构。

  结合投影,引导学生分析国家机构的含义。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建立国家机构?如果学生答出是为了行使国家权力,就一定要问:

  是所有的阶级都能行使国家权力吗?要让学生完整答出是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

  (1)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和。(板书)从纵向看它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

  从横向看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42页,第2自然段,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国家性质与国家机构的关系?为什么是这种关系?

  (3)

  国家行政机关。(板书)行政管理一词是指一切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为了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组织和活动,一般具有指挥与执行两层意思。而负责行政管理的机关就叫行政机关。如果是管理国家行政事物的机关,那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又称国家管理机关,通常也称为政府。

  行政机关产生的方式:有的由立法机关产生,比如议会制国家,由议会中的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有的由选举产生,比如总统制国家,由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现代各行政机关及其首脑的称谓不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七国首脑会议参加者,各国的行政机关与首脑的称谓都有哪些?

  (学生议论,教师归纳。)

  行政机关的名称有内阁(这词源于法国,是国王单独会见侍从的私人房间或开秘密会议的小房间)、政府。首脑的称谓有首相、总理、总统。像英国叫首相、日

  本叫总理、法与美国总统。内阁成员有的大臣,有的叫部长。世界上也有的国家的行政机关叫部长会议,行政首脑叫主席,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国务院,行政首脑叫总理。

  【板书设计】

  司法机关,维护和平

  【教学反思】

  我们了解了国家机构的含义、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以及国家机构设置的依据。请同学回答:我国有哪些国家机构?我们为什么要设置这些国家机构?

  6、人大代表为人民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三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知道人民代表是代表人民利益的。

  .初步了解人民代表的工作方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教学难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K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页上方的课文。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三个概念,请学生就自己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判断正确与否。教师应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就是要帮助他们深入认识和理解这三个概念。

  2.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上述三个概念。

  共和国“是一种国家性质,即国家是什么样的。除了共和国,还有其他体制的国家,如封建国家。我们国家几千年来一直是封建国家,而共和国是没有皇帝、国王的国家。封建国家是属于君主的,共和国则是属于人民的。”

  公民“在封建国家,国家的主人是皇帝、国王等君主。在共和国,国家的主人是公民。那么,什么是主人?同学们认为主人是什么样的人?

  ”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进行思考,引导他们得出如下意见:“主人是可以做主的人,比如决定各种事情,在家庭里如要不要买房子、买什么样的房子、买什么地方的房子,要不要让孩子参加围棋班,假期是回老家走亲戚还是外出旅游,只有自己家的人才能决定(小学生也是小主人)等,外人不能替家庭的人做决定,这个家庭的人才是主人。又如,有的同学可能养过小猫、小狗等宠物,对于这些宠物,你们就是主人,你可以决定是不是带它出去、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去,决定喂它吃什么、什么时间替它洗澡等,总之替它决定许多事情,甚至决定它的命运是不是把它送人等。”

  “作为国家的主人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要管理国家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要对国家负责。我们国家的主人是所有的公民,所有的公民都要管理国家,对国家负责。而在封建国家,只有国王或皇帝才能做决定,而且他可以决定所有人的命运。”

  公民怎样管理国家的各种事情呢?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到一种,就是自己直接参加投票选举,比如自己选举居委会、村委会,直接参与决策;又如,虎子所在村的全体村民投票决定开办土豆加工厂等;再如,同学们自己也亲身经历了选举班委会的活动,自己投票选出了班旗和班徽。不过,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让每个公民去讨论、决定和投票,是不是可能?

  ”请学生参考教科书进行发言,将他们的意见引导到选举代表的答案上来。

  人民代表“所有的公民都有权利对国家的事情提出批评和建议。但是,我国有13亿公民,不可能所有重大的事情都让大家停下自己的工作去讨论、决定,所以必须选举代表。人民代表就是由公民选举出来,代表公民参加国家或地方管理的人。”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再学习教科书第23页的课文。

  3.阅读讨论。教师提问:“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24页,通过提问确认学生基本清楚了学校门口设立安全标志的过程,尤其是小学生和姚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些什么,并且用左侧方框中的文字加以强调和概括。

  4.小组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任务:“同学们从教科书上了解了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我们每个小组在下次课上要完成一个任务,通过模拟活动,表现一位人民代表代表公民对地方或者国家的事情提出建议。”教师应提醒学生参考教科书中提到的姚老师是怎样做的,人民代表工作的基本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然后让学生准备。教师巡视并为学生提供帮助。每个小组应当有一个同

  学模拟人民代表,其他同学模拟普通公民。要表现出通过公民向代表反映意见、提出要求、人民代表了解情况、写出提案、告诉公民自己准备怎样在代表大会上提出等完整的过程。教师应提醒学生,要设计好在自己的小组中普通公民是什么人,应当与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和要求一致,比如,农民反映假种子问题、某地居民要求本地的企业解决排放污水问题等。

  【板书设计】

  人民代表为人民,带领人民奔小康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立足学生的学情,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培养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改中要求师生互动的要求。

  7、权利受到制约和和监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明确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能力:

  。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归纳监督政府权力的若干途径,分析政府依法行政和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分析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内涵等。

  。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和权力监督体系的内容,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会辩证地认识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

  O学会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

  。认识人民监督政府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培养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的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

  O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学民主决策和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

  。明确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作用,相信我们的政府是法治政府。

  【教学重难点】

  1.

  明确政府接受监督的重大意义。(重点)

  2.

  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具体要求。(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进行科

  师:同学们,在我国,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要依法行政,但是滥用权力时有发生,怎样确保权力依法行使呢?今天我们共同探讨这一问题(板书: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课堂探究活动一:

  教师提问:1、同学们,大家讨厌贪官吗?为什么?

  2、你心目中的好官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学教材46页第一段和47页最后一段,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及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和监督的意义。

  结论一:为什么监督政府

  教师点评并总结:权力是把双刃剑,为防止权力的滥用,就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这样才能保证政府行使权力是为人民谋利益的。监督政府的意义,课堂探究活动二:

  教师提问:这些官怎么就成了贪官了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展示贪官语录。

  教师总结: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思想根源,二是制度根源。

  教师提问:你认为思想根源和制度根源哪方面的完善能更直接有效的减少“贪官”?

  学生自由回答。

  结论二:怎样监督政府

  教师点评: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是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

  展示相关图片。

  课堂探究活动三:

  讨论:公民的监督和政府自身的监督哪个更有效?

  学生自由发言

  播放视频:焦点访谈《督查到底,追责到人》了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

  督。

  结论三:我国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教师总结:两者相结合才最有效。

  指导学生结合教材47页图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练习:几种监督方式的区分

  教师:政府也自觉接受监督,建立公开办事制度,这就是阳光工程。

  就你最关心的问题,打市长热线询问

  【板书设计】

  权利的行使,大家共同监督

  【教学反思】

  建立廉洁高效政府,也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努力,最后,我们一起来宣誓。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宣誓积极行使公民权利,对国家机关及

  其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监督,为建立廉洁高效政府而努力!

  8、我们受特殊保护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意义,体会今天

  的我们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能力: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提高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

  知识: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们为什么受法律特殊保护,法律怎样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教学难点: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辨析。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平常乘车会给那些人让座?因为老弱病残孕是弱势群体,要受到全社会的特殊关爱。同样,我们未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可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侵害,也需要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来保护我们。

  2、课件展示课题:《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

  二、讲授新课

  ㈠、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我们受法律保护,这里的我们指的是谁?未成年人指那些人?

  K情境互动动一2(见课件)情境再现:上述这些图片和和情境案例,给我们的感想是什么?结合以上图片和案例,你能说出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的保护吗?

  (P63+序言)

  结论: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到侵害。

  原因:①、现实方面: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时常会受到一些不法侵害。

  ②、自身方面,未成年人有许多弱点和不足: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不够成熟,辨别是非和区分良莠能力较差;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结论:我们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除了上述原因外,你认为还应该有什么原因?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视频吧。

  0青境互动二』(见视频)想一想: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要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P46)

  原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国家和民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结论:我们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通过上述的分析了解,请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我对“青少年为什么要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的总结,大家对照自己的理解,看一看你总结的对吗?

  K我的小结2:青少年为什么需要受到特殊保护?

  1、自身方面,未成年人有许多弱点和不足: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不够成熟,辨别是非和区分良莠能力较差;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2、国家方面:我们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3、现实方面: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时常会受到一些不法侵害。

  ㈡、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K名言欣赏2:马克思名言(见课件)。

  过渡性交流:K益智小测验』为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下边我们进行一个益智小测验,看谁能首先分辨出下面图片中我们都受到了来自哪些方面的保护吗?请举手回答。

  K调查报告2(见课件):你还能列举身边的来自家庭、学校、社会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典型事例吗?

  温馨小提示:父母对我们悉心照料;老师对我们进行安全教育;学校进行危房改造;对未成年人免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K智慧展示台』(见课件):结合上述情境材料,你能说说家庭、学校、社会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吗?(P65正文,略)

  过渡性交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自觉履行职责对我们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社会生活环境是复杂的,也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面对下列情境,你会怎样做?你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

  为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过渡性交流: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制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国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还制定了两部专门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你知道这两部专门法律是什么法律吗?你知道还有那些法律对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板书设计】

  司法保护,民族崛起

  【教学反思】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国宪法、刑法等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明确规定了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

  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

  、,-。

  【教学重难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

  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观看法制教育视频)

  小组讨论,并用气泡图等各种形式记录,小组派代表发言,各组参与讨论。

  (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O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无罪,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报复”的错误做法。总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包括中小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群众,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盼望通过综合治理和

  “严打”使社会稳定,中小学生受到保护而健康成长。群众的眼睛雪亮,智慧丰富,威力无穷,不断涌现出保护少年儿童,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好青年,好干部。所以当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时,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共同来对付坏人。当群众勇敢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违法犯罪分子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勇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不能怯弱,不能束手待毙,不能让坏人为所欲为,这是中小学生预防侵害的必要前提。但是,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时,要强调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存自己.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说:“要想抓住狐狸,就得比狐狸狡猾。”《鸡毛信》中的海娃就是把鸡毛信藏在羊群头羊的尾巴下,躲过日本鬼子的搜查,胜利地完成了送重要情报的任务;小兵张嘎也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招数中,战胜愚蠢的敌人。

  【板书设计】

  知法守法,维护和平

  【教学反思】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主题探究则是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途径,离开了探究就谈不上主体参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主题探究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体验成功。

篇二: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

  一、学情分析:

  随着留守儿童的日益增多,这些孩子缺乏家庭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其予以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共设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材内容围绕法律、法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课型通过插图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在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三、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2.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等。

  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

  四、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懂得生活中离不开法律、法规,要做守法的公民。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便参与社会的能力。

  3.让法治意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切实做好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养成教育。

  4.认知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宪法意识。

  五、教学措施:

  1.让“四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转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观念。

  2.课堂教学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道德与法治。

  3.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

  4.用课件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六、教学进度

  周

  次

  日

  期

  一

  9.2—9.6二

  9.9—9.13三

  9.16—9.20四

  9.23—9.27五

  9.30—10.4六

  10.7—10.11七

  10.14—10.18八

  10.21—10.25九

  10.28—11.1十

  11.4—11.8十一

  11.11—11.15十二

  11.18—11.22十三

  11.25—11.29十四

  12.2—12.6十五

  12.9—12.13十六

  12.16—12.20十七

  12.23—12.2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法律是什么

  法律作用大

  宪法是根本法

  公民意味着什么

  我是中国公民

  公民的基本权利

  国家机构有哪些

  国家机关的职权

  期中复习

  期中检测

  人大代表为人民

  责任在肩,人民在心

  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

  我们受特殊保护

  特殊关爱,助我成长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依法维权有途径

  2备

  注

  十八

  十九

  二十

  12.30—1.31.6—1.101.13—1.17复习、考试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全册教案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教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小品表演、案例搜集、了解有关法律的一些规定。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与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请欣赏

  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

  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面对这些情形,你觉得是继续忍受还是可以想别的办法解决呢?

  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运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解决;推举代表与对方交涉,协商解决;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

  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

  (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

  (2)说说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

  (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专门法律?

  学生边看书,边把问题批在相关课文的上面,并将答案打记出来。

  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

  四、分组探究、展示交流:

  1、你说我说大家说: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几种权利,你还知道我们享有哪些权利?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1、政治权利: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政治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等。

  2、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3、财产权利:个人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等。

  4、受教育权。

  5、司法保护权。

  2、根据引言部分所说的汪菁、杨依、王浩的情况,你认为他们分别可以怎样依法维权?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利用法律来进行维权主要依靠法律手段,通过执法机关来进行维权行动。

  (1)、汪菁案例解决的途径:上诉到工商部门、城管部门等,由他们出面进行依法取缔;去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害,进行赔偿。

  (2)、杨依维权的途径:反映到卫生防疫部门,依法处罚小饭店;上诉到法院要求民事赔偿等。

  (3)、王浩可以拨打110报警,由公安部门配合抓获敲诈者。

  3、作为未成年人,一般会有哪些不法侵害发生?把你知道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未成年人的侵害有来自社会的,还有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如:

  被社会青年敲诈勒索。被流氓或坏人殴打。被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等。被坏人抢夺钱财或被骗钱财。被家长或学校老师殴打、体罚。雇佣童工。有些娱乐场所、网吧引诱未成年人进入等。有些厂家、商家销售不合格食品.4、你认为应如何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管理,加强理想、道德、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注重修养,善于引导,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

  境。

  5、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少年犯罪的案例,谈谈怎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管理,加强理想、道德、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注重修养,善于引导,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

  板书设计:

  认识法律,懂法知法

  2宪法是根本法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幻灯片,情景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一、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板书)

  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

  出示图片:打击犯罪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首先应该依据哪部法律?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出示图片:宪法

  因为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等根本问题。

  学生齐读教材中关于宪法第一条第一、第二款规定。

  教师:你还知道其他根本问题的相关内容吗?

  活动一:知识抢答一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的权利;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

  (5)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它:公民有劳动的义务;有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6)国家的标志是什么?(国旗、国徽、国歌。)

  ……

  教师作好各组抢答结果记录。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曾做过四次修订。它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板书设计

  树立宪法意识,知法懂法不犯法

  3公民意味着什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②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

  培养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学难点】懂得宪法和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树立宪法意识。

  教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1.教师应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专门的学习和了解。

  2.教师应当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并与其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展示不同身份人群的图片。

  (2)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等不同身份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公民意味着什么》。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2、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1、课件出示第23页的知识窗。

  交流:你知道国籍是什么?它是怎么获得的?

  2、认识身份证。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小卡片,它能代表我们的身份,那就是身份证。

  一:先说一说身份证是什么样子的?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哪些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

  ---公民身份证号码

  二:了解身份证号码的不同含义。

  公民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6位是地址码,7---14位为出生日期码,15---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10,则用x代替。

  3、三:公民身份证的有效期。(课件出示课本25页相关链接)

  4.身份证用处知多少?

  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

  机场办理登机手续

  在邮局邮寄物品

  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

  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

  板书设计

  做合格公民,树立良好形象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3、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初步建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构建法治意识

  教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1.教师应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专门的学习和了解。

  2.教师应当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并与其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1、故事导入

  师:《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师:祖逖、刘琨的英勇行为让我们敬佩不已。

  同学们,你们已经年满十周岁了,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你们长大了,长高了,也更加懂事了。你们有自己的道德要求,让“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成为你们的习惯,因为法律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师:这节法制课我们来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引导理解概念)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师总结解释概念。

  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权利的范畴

  你们生活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责任保护你们。了解自己

  11的权利,知道权利被侵害后如何保护自己,是十分必要的,相信学习了本课之后同学们会有所收获。

  师:描述案例1情景

  课件演示《宪法》中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权利的条款。

  4、义务的范畴

  说完了权利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义务。请先看案例2,课件出示案例2。

  师: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交流。

  师:义务是我们必须去做的事情,宪法中对公民的义务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课件出示)指名读。

  5、知识拓展

  不仅我们国内的法律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就是国际上也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来保护少年儿童的权利。

  课件出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名读。

  6、知识梳理

  本节课我们学习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了小学生也是公民,也具有和成年人一样的法律赋予的权利,就是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涉及保护我们少年儿童的法律还有很多很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等,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接触,希望法律改变你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做合格公民,做国人骄傲

  125国家机构有哪些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

  (2)识记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3)识记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4)理解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5)理解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和活动组织原则

  (6)运用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组织活动中的对人民负责原则原理说明依法治国及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辩证的分析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2)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认清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本质

  (3)理解并能坚持做到依法治国的各项要求,做一个守法、护法公民

  3、价值目标

  (1)通过对依法治国原则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2)培养学生强烈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观念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

  1、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2、准确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13教学难点:

  1、我国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

  2、什么是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权?人民法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审判权?

  3、正确理解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4、国家主席(难点、易错点)

  教法: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五、教学过程:

  1、用电脑把第一课的主要内容显示一遍,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第一课的知识,又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因为本课关于国家机构的知识是第一课有关国家基本理论知识的继续和拓展。

  2、让学生准确回答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教师可以在黑板的副板书位置上写出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以便学生加深印象。

  3、教师小结:我们通过近一个月的政治课学习,知道了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担负着一系列对内对外职能,那么,国家要靠什么来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对内、对外职能呢?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一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板书)

  前边我们复习了关于国家职能,即国家在实现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担负的职责和功能,实现阶级统治,实施对社会的管理,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这个物质载体就是国家机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家机构问题。

  141、国家机构的含义(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2页第一自然段,然后回答:什么是国家机构?

  在学生看完第42页第1段后,总结: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和,就是国家机构。

  结合投影,引导学生分析国家机构的含义。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建立国家机构?如果学生答出是为了行使国家权力,就一定要问:是所有的阶级都能行使国家权力吗?要让学生完整答出是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

  (1)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和。(板书)

  从纵向看它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

  从横向看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42页,第2自然段,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国家性质与国家机构的关系?为什么是这种关系?

  (3)国家行政机关。(板书)

  行政管理一词是指一切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为了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组织和活动,一般具有指挥与执行两层意思。而负责行政管理的机关就叫行政机关。如果是管理国家行政事物的机关,那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又称国家管理机关,通常也称为政府。

  行政机关产生的方式:有的由立法机关产生,比如议会制国家,由议会中的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有的由选举产生,比如总统制国家,由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现代各行政机关及其首脑的称谓不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七国首脑会议参加者,各国的行政机关与首脑的称谓都有哪些?

  (学生议论,教师归纳。)

  行政机关的名称有内阁(这词源于法国,是国王单独会见侍从的私人房间或开秘密会议的小房间)、政府。首脑的称谓有首相、总理、总统。像英国叫首相、日本叫总理、法与美国总统。内阁成员有的大臣,有的叫部长。世界上也有的国家的行政机关叫部长会议,行政首脑叫主席,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国务院,行政首脑叫总理。

  15板书设计

  司法机关,维护和平

  6人大代表为人民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三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3.知道人民代表是代表人民利益的。

  4.初步了解人民代表的工作方式。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教学难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16教法: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页上方的课文。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三个概念,请学生就自己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判断正确与否。教师应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就是要帮助他们深入认识和理解这三个概念。

  2.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上述三个概念。

  共和国

  “是一种国家性质,即国家是什么样的。除了共和国,还有其他体制的国家,如封建国家。我们国家几千年来一直是封建国家,而共和国是没有皇帝、国王的国家。封建国家是属于君主的,共和国则是属于人民的。”

  公民

  “在封建国家,国家的主人是皇帝、国王等君主。在共和国,国家的主人是公民。那么,什么是主人?同学们认为主人是什么样的人?”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进行思考,引导他们得出如下意见:“主人是可以做主的人,比如决定各种事情,在家庭里如要不要买房子、买什么样的房子、买什么地方的房子,要不要让孩子参加围棋班,假期是回老家走亲戚还是外出旅游,只有自己家的人才能决定(小学生也是小主人)等,外人不能替家庭的人做决定,这个家庭的人才是主人。又如,有的同学可能养过小猫、小狗等宠物,对于这些宠物,你们就是主人,你可以决定是不是带它出去、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去,决定喂它吃什么、什么时间替它洗澡等,总之替它决定许多事情,甚至决定它的命运―――是不是把它送人等。”

  “作为国家的主人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要管理国家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要对国家负责。我们国家的主人是所有的公民,所有的公民都要管理国家,对国家负责。而在封建国家,只有国王或皇帝才能做决定,而且他可以决定所有人的命运。”

  公民怎样管理国家的各种事情呢?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到一种,就是自

  1己直接参加投票选举,比如自己选举居委会、村委会,直接参与决策;又如,虎子所在村的全体村民投票决定开办土豆加工厂等;再如,同学们自己也亲身经历了选举班委会的活动,自己投票选出了班旗和班徽。不过,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让每个公民去讨论、决定和投票,是不是可能?”请学生参考教科书进行发言,将他们的意见引导到选举代表的答案上来。

  人民代表

  “所有的公民都有权利对国家的事情提出批评和建议。但是,我国有13亿公民,不可能所有重大的事情都让大家停下自己的工作去讨论、决定,所以必须选举代表。人民代表就是由公民选举出来,代表公民参加国家或地方管理的人。”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再学习教科书第23页的课文。

  3.阅读讨论。教师提问:“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24页,通过提问确认学生基本清楚了学校门口设立安全标志的过程,尤其是小学生和姚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些什么,并且用左侧方框中的文字加以强调和概括。

  4.小组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任务:“同学们从教科书上了解了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我们每个小组在下次课上要完成一个任务,通过模拟活动,表现一位人民代表代表公民对地方或者国家的事情提出建议。”教师应提醒学生参考教科书中提到的姚老师是怎样做的,人民代表工作的基本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然后让学生准备。教师巡视并为学生提供帮助。每个小组应当有一个同学模拟人民代表,其他同学模拟普通公民。要表现出通过公民向代表反映意见、提出要求、人民代表了解情况、写出提案、告诉公民自己准备怎样在代表大会上提出等完整的过程。教师应提醒学生,要设计好在自己的小组中普通公民是什么人,应当与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和要求一致,比如,农民反映假种子问题、某地居民要求本地的企业解决排放污水问题等。

  板书设计

  人民代表为人民,带领人民奔小康

  17权利受到制约和和监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明确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能力: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归纳监督政府权力的若干途径,分析政府依法行政和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分析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内涵等。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和权力监督体系的内容,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学会辩证地认识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学会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认识人民监督政府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培养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和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明确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作用,相信我们的政府是法治政府。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1.明确政府接受监督的重大意义。(重点)

  2.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具体要求。(重点、难点)

  教法: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师:同学们,在我国,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要依法行政,但是滥用权力时有发生,怎样确保权力依法行使呢?今天我们共同探讨这一问题(板书: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课堂探究活动一:

  教师提问:1、同学们,大家讨厌贪官吗?为什么?

  2、你心目中的好官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学教材46页第一段和47页最后一段,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及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和监督的意义。

  结论一:为什么监督政府

  教师点评并总结:权力是把双刃剑,为防止权力的滥用,就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这样才能保证政府行使权力是为人民谋利益的。监督政府的意义,课堂探究活动二:

  教师提问:这些官怎么就成了贪官了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展示贪官语录。

  教师总结: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思想根源,二是制度根源。

  教师提问:你认为思想根源和制度根源哪方面的完善能更直接有效的减少“贪官”?

  学生自由回答。

  结论二:怎样监督政府

  教师点评: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是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

  展示相关图片。

  课堂探究活动三:

  讨论:公民的监督和政府自身的监督哪个更有效?

  学生自由发言

  播放视频:焦点访谈《督查到底,追责到人》了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结论三:我国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2教师总结:两者相结合才最有效。

  指导学生结合教材47页图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练习:几种监督方式的区分

  教师:政府也自觉接受监督,建立公开办事制度,这就是阳光工程。就你最关心的问题,打市长热线询问

  板书设计

  权利的行使,大家共同监督

  8我们受特殊保护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意义,体会今天的我们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能力: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提高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

  知识: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我们为什么受法律特殊保护,法律怎样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教学难点: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辨析。

  教法: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平常乘车会给那些人让座?因为老弱病残孕是弱势群体,要受到全社会的特殊关爱。同样,我们未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可能受

  21到来自各方面的侵害,也需要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来保护我们。

  2、课件展示课题:《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

  二、讲授新课

  ㈠、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我们受法律保护,这里的我们指的是谁?未成年人指那些人?

  〖情境互动动一〗(见课件)情境再现:上述这些图片和和情境案例,给我们的感想是什么?结合以上图片和案例,你能说出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的保护吗?(P63+序言)结论: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到侵害。

  原因:①、现实方面: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时常会受到一些不法侵害。②、自身方面,未成年人有许多弱点和不足: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不够成熟,辨别是非和区分良莠能力较差;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结论:我们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除了上述原因外,你认为还应该有什么原因?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视频吧。

  〖情境互动二〗(见视频)想一想: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要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原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国家和民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结论:我们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通过上述的分析了解,请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我对“青少年为什么要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的总结,大家对照自己的理解,看一看你总结的对吗?

  我的小结:青少年为什么需要受到特殊保护?

  1、自身方面,未成年人有许多弱点和不足: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不够成熟,辨别是非和区分良莠能力较差;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222、国家方面:我们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3、现实方面: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时常会受到一些不法侵害。

  ㈡、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名言欣赏:马克思名言(见课件)。

  过渡性交流:(益智小测验)为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下边我们进行一个益智小测验,看谁能首先分辨出下面图片中我们都受到了来自哪些方面的保护吗?请举手回答。

  调查报告(见课件):你还能列举身边的来自家庭、学校、社会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典型事例吗?

  温馨小提示:父母对我们悉心照料;老师对我们进行安全教育;学校进行危房改造;对未成年人免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智慧展示台(见课件):结合上述情境材料,你能说说家庭、学校、社会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吗?(P65正文)过渡性交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自觉履行职责对我们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社会生活环境是复杂的,也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面对下列情境,你会怎样做?你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过渡性交流: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制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国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还制定了两部专门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你知道这两部专门法律是什么法律吗?你知道还有那些法律对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板书设计

  司法保护,民族崛起

  23..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学习目标

  一、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法: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24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观看法制教育视频)

  小组讨论,并用气泡图等各种形式记录,小组派代表发言,各组参与讨论。

  (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无罪,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报复”的错误做法。总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25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包括中小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群众,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盼望通过综合治理和“严打”使社会稳定,中小学生受到保护而健康成长。群众的眼睛雪亮,智慧丰富,威力无穷,不断涌现出保护少年儿童,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好青年,好干部。所以当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时,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共同来对付坏人。当群众勇敢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违法犯罪分子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勇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不能怯弱,不能束手待毙,不能让坏人为所欲为,这是中小学生预防侵害的必要前提。但是,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时,要强调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存自己.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说:“要想抓住狐狸,就得比狐狸狡猾。”《鸡毛信》中的海娃就是把鸡毛信藏在羊群头羊的尾巴下,躲过日本鬼子的搜查,胜利地完成了送重要情报的任务;小兵张嘎也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招数中,战胜愚蠢的敌人。

  板书设计

  知法守法,维护和平

  26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各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1.我们生活在法律中,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

  2.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生)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3.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纪律、道德和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4.(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5.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惩罚。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6.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民法保护了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民法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系。

  7.除了刑法和民法,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还有行政法等法律。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

  8.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9.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10.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法律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法律督促我们积极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11.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合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制裁)。当争议和冲突发生时,国家行政、司法机关依据法律作出公正的处理。

  12.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经济困难,可以通过(法律援助),获得政府

  2提供的免费法律服务。

  13.人人依法享有(权利),人人依法履行(义务)。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个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

  14.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同时,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15.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为国家宪法日,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国家设立宪法日具要重要意义。

  16.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这正是(忠于)宪法、(维护)宪法的具体体现。

  18.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管理国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9.国家宪法日一年只有一天。但是我们对宪法的认识,不能止于这一天。通过丰富多彩的宪法传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能更好地(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更要做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实施。

  20.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树根给枝叶输送营养,枝叶在树根支撑下成长。宪法就如同(树根),其他法律就好比繁茂的(枝叶)。

  21.宪法是国家(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

  22.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23.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权力)。任何公民的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24.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最高的法律权威,任何人都必须在这个权威规定的范围内活动,2这个权威就是(宪法)。

  25.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了解宪法如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我们就能体会它在国家和国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它是我们行动的根本(依据)。

  26.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从事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应该得到(追究)。

  第二单元

  我们是公民

  1.在家里我们都是孩子,在学校里我们都是(学生),在商场里,我们都是(顾客),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公民)。

  2.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出生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3.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

  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以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中国公民具有法定条件的,可以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

  4.为了证明居住在中国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的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持社会秩序,国家为每个公民确定了(公民身份号码)——每个公民唯一的、终生不变的身份代码。

  5.国民身份号码有(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一6位是(地址)码,第7一14位是(出生日期)码;第15一17位是(顺序)码;第18位是(校检)码,如果校检码为10,用(x)代替。

  6.日常生活中,警察基于履行职责的需求,依法有权查验居民的(身份)证,我们必须配合,这是我们作为公民的(法定)义务。

  7.村民身份证上有姓名,生日,家庭住址等信息,应注意(保密),避免个人信息(泄

  2露)后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自己的或家庭的利益。

  8.中华民族是智慧、勤劳、勇敢的民族,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是我们作为中国公民的(使命)。

  9.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地快速发展,中国到海外留学、务工和执行公务的人也越来越多。中国公民不仅应当在中国境内遵守(法律),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学习、工作和旅游时也应当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10.(护照)是我们在海外证明中国国籍和中国公民身份的证件。

  1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是我们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权利。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国家应充当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让人们可以安心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让每个公民在困难时获得帮助。

  12.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力)。

  13.宪法除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体现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既有对国家、社会的义务,也有对(家庭)的义务。

  14.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也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15.公民履行义务既包括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如(纳税),(服兵役),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权利,也包括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如(不偷别人的财物),不伤害别人,如果我们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6.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要求我国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317.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目前,我国已经参加了(20余)项国际人权条约,认真履行已参加的国际人权条约义务,开展国际人权交流和合作,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

  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家机构

  1.国家的正常运转需要通过(国家机构)实现,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国家机构)的保障。

  2.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统称。(宪法)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学校,医院,银行,邮局等单位(不享有)宪法规定的职权,(不属于)国家机构。

  3.国家机构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前者在全国范围内行使职权,后者代表国家在所在区域内行使职权。

  4.不同的国家机关名称不同,(职权)也不同。它们就像我们身体的器官,在承载着自己独特功能的同时,彼此之间又有着严密的(组织)性和(协调)性。(宪法)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根本法律依据。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员委员会,简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6.人民政府是行政机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代表国家在经济、社会等领域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提供公共服务。人民政府包括政府自身及所属工作部门,这些部门行使政府的具体职能,我们经常会与它们打交道。

  7.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是国家的监察机关。我国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8.任何社会都有争议存在。(司法)是解决社会争议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9.我国人口众多,不可能每个人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地方人民政府

  31正职和副职、地方监察委员会主任、地方人民法院院长和地方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均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11.在每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都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工作报告。

  12.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根据宪法,“一府一委两院”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13.(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职权,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14.作为国家的主人,为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

  15.(选举)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选票)代表着一种民主权利。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是全体选民行使选举权重要体现,每一张选票都应当认真对待和珍视。

  16.每年的(三月初),来自全国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会聚(北京),走进(人民大会堂),代表全国各族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共商国是。

  17.人民代表是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人大代表)应当依法行使代表职权,积极履行代表义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18.人大代表要按时出席(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认真行使大会期间的各项职权。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听取)和(反映)选民的意见和要求。

  19.关心国家大事不仅仅是人大代表的职责,其他公民也可以积极建言,参政议政。这既是公民应有的(权利),也是公民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

  20.国家的兴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公民参政议政是权利,也是(责任):它不仅有利于政府听取广大人民的意见,更好地实现民主、科学决策,管理好国家事务;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愿望),(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1.参政议政并不仅仅是成年人的事,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也可以(积极参与)。生活中有很多和我们关系密切的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提出来。

  22.我国国家国机关的职能是什么,行使哪些权力,如何行使权力,(宪法)和法律中有明确的规定。其中我们熟悉的公安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教育管理部门等行政机关,都在行使(行政)权力。

  3223.国家机关必须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既不能对应该履行的职责不履行,少履行或慢履行,也不能(超越)职责范围行使权力。

  24.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我国的行政机关下设的各部门(职能分工)不同,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服务)于人民,(维护)国家安定和社会秩序。

  25.一站式服务,就像一个“政务超市”,不同区域代表不同的(行政)机关,承担着办理不同业务的(职能),人们到这里办理业务时,到相应的区域就可以了。

  26.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等领域,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以保证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的(利益)。

  27.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法律)要求,保持同公民与社会的联系,倾听意见,接受(监督),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职责。

  28.在我国,对权力的监督来自多个方面。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保证权力的依法运行。

  29.生活中,公民可采取多种方式参与监督,例如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30.接受监督是(法治)国家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需要。国家机关要主动创造条件接受(监督);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监督)国家机关,这是法律赋予我们的责任。

  31.我国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要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报刊)等合法的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包括与公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需要公民广泛知道和参与的信息,各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信息,以便更好地接受(监督)。监督行政机关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

  32.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论年龄大小,我们都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我们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在提出批评、检举问题时应该(尊重事实),不能(诬告陷害)。

  33.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就是(违法行为)。对于国家机关的违法行为,要及时依法(纠正),防止因国家机关违法行使职权给(国家)和(人民)的权益造成损失。

  34.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有效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35.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这既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又促使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33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1.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为成年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未成年人超过我国人口数量的(1/5)。

  2.很多法律规定都涉及具体(年龄)的节点,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有些法律规定(达到)一定的年龄才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

  3.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法律保障,已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议题。我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以更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4.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义务教育关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不仅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而且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而制定的法律,于(1986)年通过,经2006年和2015年两次修正。强调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理念,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问题是这部法律的重要特点。

  7.近年来,我国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情在拷问道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未成年人(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

  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利的法律。这部法律于(1991)年通过,经过两次修正,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该法为促进为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法律保障,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

  9.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体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各司其职,才能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

  10.从世界范围观察,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关键在于集合全社会力量,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作为未成年人,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知法、(守

  34法),铭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法律。这部法律于(1999)年通过,2012年修正。该法明确了各级教育、行政、司法部门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教育、防范和矫治等职责。

  12.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我国,(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都给予了许多特别关怀。国际社会也一直致力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13.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未成年人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父母作为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未成年人,应听从父母的教导,(孝敬)父母。子女在成年后,还有(瞻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14.父母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以健康思想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法治社会,不得实施家庭暴力。

  15.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将遏制家庭暴力纳入法律程序。我国于(2015)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2016)年(3)月正式施行,该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都属于(家庭暴力)。

  16.一个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它的文明程度。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17.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在此过程中,一些人选择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农村留守儿童受到侵害的事件,引起全社会对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的广泛关注。

  18.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也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9.为了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处罚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我国制定了

  35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并在其他一些法律中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特别)条款。同时,作为公民,未成年人的一般权利也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知晓)法律,(学好)法律,(用好)法律,才能依法维护权利。

  20.公民享有(人身)权、(财产)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教育)权以及参与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项权利。(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各部门法,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对公民的权利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在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运用相应的(法律)维护自身权利。

  21.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还体现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方面:通过对实施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及时(教育)、(矫治),将未成年人与可能诱发犯罪的环境(隔离)开来,以保护其健康成长。

  22.(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权,而不能采用违反法方式维权。“运用法律维权益,以暴制暴不可取。”同时,权力的行使和保护也有边界。权利人应当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和保护权利,而不能超越法律范围滥用权利,超越法律的诉求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23.法律既(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一方面,在我们权利受到侵害时,需要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法犯罪。

  24.在校园生活中,同学们之间相处有很多难以忘怀的愉快时光,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和睦的音符,如孤立自己不喜欢的同学、(恃强凌弱)、(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网上传播谣言等网络欺凌行为也越来越多。这些欺凌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他人的权利,(危害)到我们的身心健康,也破坏了和谐有序的校园生活。

  25.我们应该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不”。对于校园欺凌行为,我们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请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大家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生活。

  26.针对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2016年11月,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向校园欺凌和暴力“亮剑”。

  27.我们在和他人接触时,应当注意自己的身体(隐私)部位不能被人随意触摸。一旦有人侵犯我们的身体,应当设法尽快(远离)并告知(父母)和(老师)。我们应加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警惕,预防性侵害。

  28.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及时将情况告诉(家长)

  36或(老师),寻求(法律)专业人员的帮助,向(有关部门)寻求保护,运用法律维护我们的权利。

  29.未成年人在维护自身权利时,应要学会(保护)自己。当遭遇侵害时,应当(冷静)应对,尽量避免危险,设法逃离现场,及时(报警)求助,以保证自身安全。

  30.依法维权要靠证据,一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证据,例如(合同)、书信、(指纹)、(录音)、电子邮件、(证人证言)等。

  37

篇三: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52人,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很感兴趣。由于本班留守儿童较多,缺乏家庭教育,导致了少部分的学困生,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教材编排分为四个单元:

  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材内容围绕法律、法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课文通过插图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三、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2.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

  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

  四、教学重难点1.要求学生懂得生活中离不开法律、法规,要做守法的公民。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便参与社会的能力。

  3.让法治意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切实做好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养成教育。

  4.认知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宪法意识。

  五、教学措施1.让“四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转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观念。

  2.课堂教学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道德与法治。

  3.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

  4.用课件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六、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单元名称内容课时周次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1.感受生活的法律2.宪法是根本法221-3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3.公民意味着什么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24-6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5.国家机构有哪些6.人大代表为人民7.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2227-10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8我们受特殊保护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2211-14期末复习15-考试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法律是什么。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

  3.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能力目标1.积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

  2.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正确认识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权利,并体验用相应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利,以及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展示与法律有关的图片。

  (2)调查同学们所了解到的法律规定了我们的哪些权利。

  (3)除了权利,还规定了哪些义务?(4)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在哪里呢?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说一说,你接触过法律吗?2.你觉得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纪律有何不同?3.与我们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有哪些?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

  1.课件出示第2页图片,列举生活中我们了解的法律,以及给我们所规定的权利。

  2.课件出示图片,了解法律给我们所规定的义务。

  3.课件出示第4页的活动园。

  交流:你是如何看待法律和纪律的?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4.过渡: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准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课件出示第4页的阅读角。)小结:通过学习阅读角,正确认识道德与法律的在我们生活中的关系与作用。

  5.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伴随着我们。(课件出示生活涉及法律的图片)小组讨论:我们的亲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小结: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不同的法律调解不同的社会关系。

  2.体会法律的作用。

  能力目标1.区分自身生活中所蕴含的法律范畴。

  2.学习用相应的法律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体验用相应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利,进一步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展示生活中涉及法律的图片。

  (2)调查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

  (3)区别认识刑法、民法和行政法,区分它们各自的规定?(4)实地采访,了解我们的学校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5)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第二课时。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了解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的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特点。2.知道法律对我们生活的作用,感受法律的公平正义。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与我们小学生息息相关的法律有哪些?2.有人说:“法律不外乎人情,打官司又很麻烦,我们尽量别打官司”,这种说法对吗?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

  1.课件出示第6页阅读角,明确刑法的发展及作用,进一步明确当今刑法的作用及大体规定。

  2.课件出示第6页相关链接,了解民法的作用及大体规定。结合图片进一步明确民法对于我们生活的相关保障。

  3.同上方法进一步了解行政法及其作用。

  4.小结: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者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5.课件出示第8页活动园,将有关情景与相应的法律连接。将所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区别掌握刑法、民法和行政法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及所起作用。

  6.过渡: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者我们的正常生活。(课件出示第10页的阅读角。)小结:通过学习阅读角,正确认识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7.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伴随着我们。(课件4出示法律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图片)。情景讨论: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如何维权。

  8.课件出示相关链接,了解法律援助。

  小结:法律明确我们的行为方向,指引我们的行为方向,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让我们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个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组织一次“法律故事会”,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或经历过的与法律有关的故事,说说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3.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感受并识记国家宪法日。

  2.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能力目标1.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了解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2.组织一些活动宣传国家宪法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组织活动感受宪法日的重要意义,认识宪法的法律效力及权威。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一)猜谜游戏,导入话题1.师:首先进行一个猜谜游戏,谜语是:排行我老大,国法之根本;

  子由母产生,冲突我有效。请问谜底是什么?(生齐答:宪法)2.教师问:到底谁在法律家族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呢?(学生可能回答:宪法)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宪法,了解宪法。板书课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3.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感受并识记宪法日。

  (2)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3)通过组织活动感受宪法日的重要意义,认识宪法的法律效力及权威。

  (4)探究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发生的伟大历史变革。

  4.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____________。是制定其他法律的________,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_____和根本_____,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_____和必须履行的基本_____。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_____、_____、_____。

  2.我国现行宪法颁布时间?哪天规定为国家宪法日?3.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_____、_____、_____,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_____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_____。

  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

  1.课件出示国家宪法日图片,了解的宪法地位,以及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2.课件出示图片,了解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

  3.课件出示第14页的活动园。

  列举国家宪法活动日的活动主题。

  4.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课件出示第15页的“新中国伟大历史变革”。)小结: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5.了解宪法的主要构建内容。(课件出示宪法目录)小结:国家宪法日,一年只有一天。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更要做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实施。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说说宪法的主要内容。

  3.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2.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2.能力目标1.了解宪法宣誓及其发展状况。

  2.设计一些宣传宪法的标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一)辩论,导入话题1.辩论――“谁是法律家族的核心”。

  2.小组讨论。通过学生对不同法律的陈述和辩论,让学生对法律有更深的了解。

  3.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从思想上认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2)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3)了解宪法宣誓及其发展状况。

  4.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部分条款,《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什么?保护对象的权利有哪些?宪法又规定了哪些方面的内容?2.通过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你认为这三部法律的第一条规定的共同点是什么?反映了宪法和其他法律是什么关系?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

  1.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1)辩论会:《谁是法律家族的核心》小结:通过辩论,让学生明确宪法是根本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2)活动园:阅读《刑法》、《物权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规定,知晓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

  小结: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3)出示19页活动园,通过宪法的部分条款和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用连线的方式把对应的内容连起来。通过练习增强学生对宪法法律效力的认识。

  小结: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2.树立宪法权威。

  (1)活动园:“宪法权威之我见”主题班会。

  小结:让学生明确生活中应该怎样维护宪法权威。

  (2)怎样进行“宪法宣誓”。

  小结:进一步感知宪法的权威,维护宪法的权威。

  3.设计宣传宪法的标语。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说说宪法权威。如何进行宪法宣誓。

  3.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3.公民意味着什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2.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展示不同身份人群的图片。

  (2)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等不同身份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公民意味着什么》。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2.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1.课件出示第23页的知识窗。

  交流:你知道国籍是什么?它是怎么获得的?2.认识身份证。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小卡片,它能代表我们的身份,那就是身份证。

  (1)先说一说身份证是什么样子的?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哪些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

  ---公民身份证号码(2)了解身份证号码的不同含义。

  公民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6位是地址码,7---14位为出生日期码,15---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10,则用x代替。

  (3)公民身份证的有效期。(课件出示课本25页相关链接)3.身份证用处知多少?(1)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在邮局邮寄物品。

  (2)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

  4.小结小小卡片不仅作用大,而且就号码一项也很有意思!同学们,你们一定要牢记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哦。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1.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

  2.“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

  3.公民身份证号码是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号码。

  公民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6位是地址码,7---14位为出生日期码,15---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10,则用x代替。

  4.身份证用处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在邮局邮寄物品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必做题]一、填空。

  1.国籍的取得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2.“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___________,并为__________所沿用。

  3.___________是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号码。

  二、判断。

  1.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中国,我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2.外国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备一定条件,可以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3.公民身份证号码前六位是出生日期。()[选做题]小组之间讨论:机场的边检为什么设置“中国公民”通道和“外国人”通道?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身为中国公民,应该知道国家的建设成就。

  2.明白如果走出国门,我们就是中国的名片,要严于律己。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知道自己应该为祖国做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爱国热情,能自觉维护祖国形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能展现祖国建设成就的图片,可以联系实际谈谈现在的科技发展情况,激发学习兴趣。

  解读目标:这一节课,就让我们认识自己中国公民身份,并了解我们祖国的建设成就,而且一定要知道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骄傲和1自豪。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利用课件教学:

  1.了解祖国的建设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方面,中国GDP超10万亿美元,是世界上10万亿俱乐部成员,是日本GDP的2倍。高铁2万公里,占世界6成。钢铁产量,世界16亿吨,中国占8亿吨;

  中国高速公路12万公里,占世界的52%,力压美国占世界第一;

  有六个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桥。

  科技方面的成就:中国天眼,世界最大的望远镜;

  北斗卫星,世界排名第二位;

  神舟飞船,载人航天;

  我国是世界第三个把飞行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进行试验;

  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计算能力世界第一。

  体育方面的成就:成功举办北京奥运;

  男足曾实现历史性突破,闯入2021年韩/日世界杯赛;

  跳水从梦之队时代到里约奥运会中国队的金牌第一的超级梦之队;

  中国横扫世界乒坛;

  中国女排东山再起,两夺世界冠军,更夺得了里约奥运会金牌。

  ……这一些,都是我们中国公民共同努力的结果2.看到这些成就,你有什么感想。(激发民族自豪感)3.我能为祖国做些什么?看到这些成就,内心真的是很激动,那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我们不能像科学家叔叔那样搞科研,也不能像解放军叔叔去保家卫国,但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从学好每一个知识做起。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想怎么做?4.小结同学们的答案让老师特别欣慰,老师仿佛看到了在你们的努力下,我们祖国更加灿烂的明天。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锻炼好身体,加油吧!孩子们。你们一定会成为建设祖11国的栋梁之材,成长为我们国家最优秀的公民。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1.我是中国公民,我关心国家建设。

  经济军事航天……我是中国公民,我自豪。

  2.护照是我们在海外证明中国国籍和中国公民身份的证件。

  3.努力做好中国名片。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必做题]一、填空。

  1.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是我们作为____________的使命。

  2.中国是全世界第_____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在___________研究和资源勘探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3._____护照是我们在海外证明中国国籍和中国公民身份的证件。

  4.走出国门,每个人都代表中国,都是中国的__________。

  二、判断。

  1.出国的人就不是中国公民了。()2.外籍华人不是中国公民了。()3.犯罪后被判刑,就失去公民身份了。()4.只有取得选民资格,才享有公民权利。()5.很多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应当尊重。()三、简答题。

  1.护照上有哪些重要信息?2.很多中国人在海外取得科技、商业等方面的成功,你知道他们的励志故事吗?[选做题]作为中国公民,你打算为祖国做些什么?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2.知道一些基本法律的内容。

  2.能力目标明白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在生活中合法使用权利,并自觉履行个人义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12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图片,引出主题----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解读目标: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认识一些基本法律法规,让我们做一个知法懂法的好孩子。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借助课本32.33页的活动园,小组讨论公民有哪些权利。

  1.公民的权利(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即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4)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5)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

  (6)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和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力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7)受教育权,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8)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9)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10)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

  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残废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11)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法取得赔13偿的权利。

  2.公民的义务在我国,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有: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4)劳动的义务;

  (5)受教育的义务;

  (6)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7)依法纳税;

  (8)夫妻双方有义务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有义务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有义务赡养扶助父母。

  (二)议一议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课件出示图片)(三)在生活当中,我们还应履行一些道德方面的义务。

  (四)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第一,公民既享受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又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二,公民的某些宪法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如劳动权和受教育权,它们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第三,权利和义务在整体上是相互促进的。

  第四,权利上附有限制条件,《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宪法》第51条)。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1.公民的权利(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即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14选举权,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4)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5)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

  (6)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和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力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7)受教育权,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8)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9)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10)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

  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残废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11)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

  2.公民的义务在我国,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有: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4)劳动的义务;

  (5)受教育的义务;

  (6)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7)依法纳税;

  (8)夫妻双方有义务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有义务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有义务赡养扶助父母。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15[必做题]一、填空。

  1.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3.年颁布的宪法全面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4.我们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既有对、的义务、也有对家庭的义务。

  二、判断。

  1..如果我们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3.我们要增强权利观念,义务观念无所谓。。()4.男性和女性在求职时权利是一样的,单位不得歧视女性。()三、简答题。

  1.列举你所知道的法律名称2.宪法中规定的公民的权利有哪些?[选做题]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履行自己的义务。?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人权是什么?2.了解国家为了保障人权做了哪些工作?.2.能力目标能够列举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在生活中合法使用权利,并自觉履行个人义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图片,引出主题----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解读目标: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国家为了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制定了那些法律法规。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161.结合课前预习,小组讨论:什么是“人权”.2.交流探究《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1)》目录。

  分为几大部分,涉及哪些方面?3.小组交流“活动园”——人权保护在身边,请同学们列举自己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1.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2.《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1年)》五大目标(1)全面保障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2)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3)充分保障各类特定群体权利(4)深入开展人权教育(5)积极参与国际人权工作3.12月10日是世界人权日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必做题]1.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2.2021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载入宪法。

  3.目前,我国已经参加了项国际人权条约,认真履行已参加的国际人权条约义务,开展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

  判断:1.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2.12月12日是世界人权日。()3.我们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努力消除性别歧视。()4.人人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简答题1.列举自己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

  2.你知道《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1)》目录包含哪些内容吗?选做题你知道《儿童权利公约》的来历和主要内容吗?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5.国家机构有哪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职权。

  2.明确国家机构的产生及其各自职权范围。

  2.能力目标能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能了解国家机关在维护人民当家做主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对国家机关的认识,增强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

  1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说说我们学校有哪些职能部门,都担负着哪些职责。

  (2)活动园:看看哪些单位属于国家机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国家机构有哪些》。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明确国家机构及其各自职权范围。2.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国家机构的职权。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我国各国家机关的主要职权是什么?2.生活中经常与国家机关打交道的经历。

  3.我们的日常生活能否离得开国家机关?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

  (一)学习“身边的国家机构”1.课件出示第42页的活动园。

  交流:看看身边哪些单位属于国家机构。

  2.过渡:各国家机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让我们走近身边的国家机构,来进一步了解这些机构。(课件出示了解国家机构。)3.出示第43页活动园。进一步了解所在地区的国家机构。

  总结:总体了解国家机构的概念和基本构架。

  (二)学习“国家机关的职权”1.课件出示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简表,了解不同类型的国家机关及其职责。

  2.做一做44页活动园,加强认识。

  3.课件出示,进一步学习国家机构的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一步了解它的四项权力。

  4.课件出示,进一步学习国家机构的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及所属工作部门。

  15.课件出示,进一步学习国家机构的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以及我国的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6.通过活动园,了解法院可以审理哪些类型的案件?总结:通过学习,让我们真正了解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机构有哪些,并且知道正是它们保障了我们的国家生活正常运转。并且知道宪法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根本法律依据。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说说生活中我们与国家机关相互联系的具体事例。

  3.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职权。

  2.明确国家机构的产生及其各自职权范围。

  2.能力目标能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能了解国家机关在维护人民当家做主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对国家机关的认识,增强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出示图片:说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认识。

  (2)活动园: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如何代表人民行驶当家作主的权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般什么时候召开?会讨论、决定哪些事情呢?(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国家机构有哪些》的第二课时,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国家机关是如何产生的呢?2.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1.全国人民大表大会的相关知识。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如何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的?3.了解“一府一委两院”的含义,以及具体职责。

  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何履职,以及与人民的关系。

  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

  1.课件出示第48页的活动园和49页的知识窗。

  交流:国家权力机关是如何产生的?。

  2.过渡:我们了解了国家权力机关的相关知识。那么作为全国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家机关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课件出示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情况。)3.出示第50页知识窗,了解“一府一委两院”。

  4.出示第50页活动园,分析人民、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一委两院”的关系。

  5.探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情况——从“穿制服”说起。

  总结:通过学习,让我们真正了解了国家权力机关以及执行机关的产生、履职情况,还知道了国家机关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让我们进一步拥护国家权力机关的领导,增强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说说生活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时必须穿制服?3.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6.人民代表为人民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人民代表和人大、人民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人民代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观察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关系的大局意识和能力。

  2.通过阅读、课堂学习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列举人民代表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人民权利实现和维护等方面的重大作用,体会到人大代表和人大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人大代表工作,关心支持其开展工作,并逐步培养国家意识。

  23.引导学生认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体验人大制度对我国人民利益实现、巩固政权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培养其具有良好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先请同学简单介绍汇报自己调查采访的具体情况:如区县人民代表选举工作的过程,代表的产生情况,代表对人民的责任、承诺等。

  二、实践反馈活动1.我国选举制度的内容;

  人民代表的产生、与选民的关系;

  活动2.人民代表接待日活动安排;

  三、交流与共享1.“谈一谈”:为什么说我国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各民族、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根本利益。保证全体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质,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它既有利于全国人民参加国家管理,也有利于在民主的基础上有效地处理国家事务。

  2.它的具体表现是:

  (1)人民选举人民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有权修改宪法,制定法律,决定国家重大问题。

  (2)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由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民主集中制组织和运行的,所以它保证了各级人民政府能够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处理国事,成为有效的行政工作系统。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将同整个社会主义制度一样,逐步得到充分的发挥。

  3.我国选举制度的内容。

  凡达到选举年龄的公民,除被剥夺政治权利者外,普遍享有选举权。

  资产阶级虽然最早提出“普遍选举“的口号,用来动员人民群众参加反封建21专制的斗争,但是在他们夺取政权后,却严格限制选举权,规定了诸如居住期限、财产资格、教育程度、性别、种族等选举资格的限制。直到20世纪初才成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原则,但这一原则在实践中仍未能得到很好贯彻。

  我国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使普选原则我国在实践中得到很好贯彻。

  4.讨论与交流通过这一具体实例你得出哪些结论?人民代表和人民的关系是代表与被代表、受委托与委托的关系。板书5.谈一谈为什么说我国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7.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国家机关的职能是什么,行使哪些权力。

  2.进一步了解“一站式”政务服务。

  2.能力目标能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明白行政办事流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对国家行政机关的认识,增强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出示:图中的工作人员分别是哪些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2)生活中,我们熟悉的行政机关有哪些?(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7课《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第一课时。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了解我国国家机关的职能是什么,行使哪些权力。2.进一步了解“一站式”政务服务。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我国各国家机关的职能是什么?行使哪些权力?如何行使权力?2.生活22中去行政办事大厅办事的经历。

  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

  (一)学习“权力行使有边界”1.阅读第62页的活动园。

  交流:从图上你能看出哪些问题?2.课件出示,继续了解行政机关的组成及履职情况,以及国务院机构改革后,机关部门设置情况。

  过渡:行政机关要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约束,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也就是说,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责,行政机关必须履行;

  宪法和法律没有授予的权力,行政机关就不能行使。(课件出示活动园和相关链接。)总结:国家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既不能对应该履行的职责不履行、少履行或慢履行,也不能超越职责范围行使权力。

  (二)学习“一站式行政服务”1.课件出示了解“一站式”行政服务的定义,了解其性质。

  2.和同学找一找本县的“行政服务中心”。

  3.课件出示,了解“12345公共服务系统”。

  总结:“一站式”服务,就像一个“政务超市”,不同区域代表不同的行政机关,承担着办理不同业务的职能。人们到这里办理业务时到相应的区域就可以。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说说生活中我们与国家机关相互联系的具体事例。

  3.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2.它们行使权力必须加强监督,权力违法必定追责。

  2.能力目标懂得依法行政、依法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国家行政机关的重要性,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自觉支持依法行政,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23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出示图片:这组图片给我们什么启示?(2)启示: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等领域,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以保证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的利益。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7课《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第二课时。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知道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2.它们行使权力必须加强监督,权力违法必定追责。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如何接受公民监督?监督方式有哪些?2.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是否也可以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呢?3.国家权力机关或工作人员违法行政会追责吗?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

  (一)学习“权力运行受监督”1.阅读第66页的活动园。

  交流:从图上你能看出哪些问题?你在生活中有同样的困惑吗?2.课件出示小贴士,继续了解行政机关的履职情况,以及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监督。

  过渡:在我国,对权力的监督来自多个方面。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保证权力的依法运行。(课件出示主席寄语和小贴士,加强认识。)3.课件出示活动园,查找资料,判断下列事例属于何种监督方式。加深认识公民参与监督的方式。

  4.课件出示知识窗,继续了解“信息公开”和“政府公报”,5.讨论:小学生能否监督、怎样监督?6.阅读角:党的领袖对于权力监督的观点。

  总结: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论年龄大小,我们都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我们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在提出批评、检举问题时应该尊重事实,不能诬告陷害。

  (二)学习“权力违法必追责”1.课件出示“活动园”明确国家机关违法行24使权力,一定会追责。

  2.课件出示活动园,讨论“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造成损失,如何处理”。

  3.课件出示阅读角,通过“河南死刑保证书案”加深对权力违法必追责的认识。

  总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这既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又促使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说说生活中我们与国家机关相互联系的具体事例。

  3.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8.我们受特殊保护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未成年人,为什么我们需要法律特殊保护?2.保护未成年人成长的有关法律有哪些?3.我们都受到了哪些方面的保护?能力目标知道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知道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提升幸福感。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图片,引出主题----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解读目标: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国家为了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制定了那些法律法规。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25(一)讨论交流:

  我们是未成年人。

  1.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交流:

  什么是未成年人?2.不同国家的法定成年年龄有什么不同?(二)讨论:

  活动园你如何看待未成年人做家务问题?正反方辩论三、合作探究:

  1.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我们享受那些方面的保护?(出示课件图片)家庭学校社会司法3.国家为什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了解未成年人犯罪及相关法规。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1.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

  2.未成年人作为家庭的一员,也应尽一份责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国家制订了很多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4.未成年人受到的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问题。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必做题]一、填空题1.在我国,未满的公民为未成年人。美国的成年年龄是,英国,德国,法国的成年年龄是周岁。

  2.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已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议题。

  3.关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4.全面提高,不仅有助于促进,而且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判断题1.从世界范围观察,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

  ()2.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3.10岁是准许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的最低年龄。

  ()4.小学生在家可以不做家务。

  ()5.6——7岁是义务教育小学入学年龄。

  ()三、简答题1.列举我们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法规。国家为为未成年人制26定这些法律有什么意义?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规定有哪些内容?选做题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能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解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特别关怀,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2.能力目标能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关心体贴家人。能回报社会,做有价值的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家人的付出,初步培养家庭责任感。明确社会各界的关怀,初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新课导入:

  照片欣赏,调动激情。

  1.欣赏一组幼童时期和成长历程的照片。

  2.揭示课题(设计说明:照片源于学生生活,唤起幼时记忆,初步感知成长道路上一直与家人同行。)2.目标解读: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能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解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特别关怀,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故事回忆,体验亲情1.分享故事:傍晚,劳累了一天的妈妈下班回到家。她见我神情痛苦地躺在床上,赶紧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呀,烧得好厉害!”妈妈望了望窗外的大雨,二话没说,披上雨衣抱起我就向医院跑去。

  2一路上,风吼得厉害,雨也越下越大。妈妈怕我被雨水淋着,就把雨衣的一大半给了我,把我裹得严严实实。我躺在妈妈的怀中,心里有说不出激动。渐渐地,我发现妈妈的呼吸越来越急促,脚步也好像放慢了,每挪动一步都那么费力。我着急地想:“医院啊医院,以前觉得你离我家挺近的,可现在为什么变得这么遥远?”2.幻灯片播放家人关爱孩子事例,引发回忆:回忆一下,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哪些来自家庭的关爱?讲述自己感触最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设计说明:以身边同学的故事为例,真实地讲述家人疼爱子女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引起学生共鸣,想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从而有感而发,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悉心照顾和培养。)3.学生小组内交流,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未成年人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未成年人,应听从父母的教导,孝敬父母。子女在成年后,还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二)阅读角:了解国际家庭日和《儿童权利公约》1.简要讲述P78国际家庭日的由来和意义。

  2.同学们,听完这些故事,谈谈你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小结:国际社会也一直致力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未成年人承载着世界的美好明天,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前行,不负厚望。

  (三)知识窗: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请同学们讨论,在日常的生活中,如何与家人相处,或家庭和睦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四)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态度1.一个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出它的文明程度。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幻灯片出示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爱。

  2.补充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3.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看过的资料、向同学介绍一下: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哪些来自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怀?(五)关爱留守儿童1.简介留守儿童成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全社不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在此过程中,一些人选择将未成沪未年子女留在家乡交2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

  2.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902万人。(完成81页阅读角)。

  谈一谈你认为留守儿童在成长中会面临哪些些问题?3.就如何更好地关心、帮助留守儿童提出合理的建议。

  4.教师小结: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也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一)感恩家人感情升华1.家人需要关心和体贴家人这么爱我们,他们是否也需要我们去关心、体贴呢?上一周我们已经开展了“我爱我家”第一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观察记录了父母一天的活动,现在先请你们先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同学们,我们在享受家人关爱的同时,也要试着学会关心、体贴自己的家人。平时,你有主动关心过家人吗?请你说一说。

  2.学着关心、体贴家人。

  接下来我们就做一个“关爱家人”的闯关游戏,想参加的同学马上请你准备好。

  (1)第一关:知道家人生日我知道的生日是月日;

  我知道的生日是月日;

  我知道的生日是月日;

  我知道的生日是月日;

  同学们,每年家人都为我们过生日,我们也应该记住他们的生日,心中有他们,这就是关心家人的表现。

  (2)第二关:为家人庆祝生日先说一说你以前是怎么给家人庆祝生日的。

  假如今天就是妈妈的生日,我就是寿星妈妈,你还有其他庆祝的办法吗?(3)第三关:我会做,我能行!开饭了,我会()。

  妈妈不高兴了,我会()。

  2(),我会()。

  (),我会()。

  ……(设计说明:通过游戏的形式,检测学生关爱家人的行为,告知学生关爱家人的方式,在游戏中分享快乐,体会到关心、体贴家人也是自己应该做的事,培养家庭责任感。)(二)感恩社会,明理导行思考:我能为社会做什么?出示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辨析导行。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该如何保护自己?你该如何感恩家人,回报社会?出示梁启超和毛泽东的名言,对学生提出希望。

  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教学目标1.懂得正确行使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知道正确行使权利有界限,维护权利守边界。

  重点难点重点:懂得正确行使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难点:知道正确行使权利有界限,维护权利守边界。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讲课之前,老师向你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在马路上行走,有人欺侮了你,你会怎么办?回答得很好,我们当中有些人表现出了一种无畏的英雄气概,但这并不是最理想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如果遇到拦路抢劫的事,我们最好能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板书课题:《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一课向我们介绍了用法律保护自己,不违犯法律,那么,是怎样做的呢?二、讲述故事,激情明理:

  1.创设情境、讲述故事。

  2.提出问题,引导明理:问题:

  1.当别人对你强行搜身时,你是怎样做的?2.你为什么不让家人去报复?如果去报复后会造成什么后果?③你为什么能受到别人的称赞?3.师生共议,明确道理。学生议论,教师小结。

  小结:1.你在被别人拦住,遭受恐吓的时候,并没有被吓倒,他勇敢地站在3那里,冷静地劝说那几个人;

  当那几个青年强行对他搜身时,你利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保护了自己,指出了他们的行为触成了犯罪。假如你是你,你这时会怎样做?说的很好,我们要用法律保护自己,首先必须知法、懂法,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必须多学法律知识,只有掌握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违法犯罪,才能在自己受到伤害时保护自己。

  2.是的,你清楚地知道:如果哥哥去找他们,一定会用暴力报复他们,而使用暴力去报复人是违法的,因此你不让哥哥去找他们。你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二是使哥哥免于违法。当然这一切都是与你知法守法分不开的。假设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你的亲人要去报复别人,你会怎样做?假如那几个青年是你的亲人,你又会怎样做?小结:以后,我们一定要多学些法律知识,不做违法的事。假如我们的亲人要做违法的事,一定要劝阻。如果已经做了违法的事,一定要劝说他们到公安机关自首。让我们共同努力,维护社会治安,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好吗?③小结:你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称赞,是因为他平时学习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用法律去劝阻别人不违法,模范地做到了学法、知法、守法。

  三、拓宽知识,深化明理:列举事例,强化明理。

  你是我们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的典范。有谁知道我们身边知法守法的事迹吗?小结:你们说的这些事迹,有很多老师也知道,他们一方面自己遵纪守法,另一方面用法律终止别人违法,虽然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却维护了社会的安宁,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四、对比讨论,辨析明理:

  1.“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小公民,应该学法、知法、守法。“小结: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有权利和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定,因此应该学法、知法、守法。

  2.“少年儿童天真活泼,不应该受法律的约束。“小结:天真活泼并不是无拘无束,少年儿童的天真活泼是在以纪律和法律为前提条件下的天真活泼,所以也应以遵纪守法为先决条件。

  ③“你准备怎样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小结:从小学法、知法、守法,31同时要运用法律知识劝阻别人的违法行为,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做出贡献。

  五、简单总结,激情导行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张你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同时,终止了个别人的违法行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希望你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从小遵守纪律,长大遵守法律,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32

篇四: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教法

  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

  学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小品表演、案例搜集、了解有关法律的一些规定。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与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请欣赏

  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

  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面对这些情形,你觉得是继续忍受还是可以想别的办法解决呢?

  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运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解决;推举代表与对方交涉,协商解决;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

  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

  (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

  (2)说说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

  (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专门法律?

  学生边看书,边把问题批在相关课文的上面,并将答案打记出来。

  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

  四、分组探究、展示交流:

  1、你说我说大家说: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几种权利,你还知道我们享有哪些权利?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1、政治权利: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政治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等。

  2、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3、财产权利:个人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等。

  4、受教育权。

  5、司法保护权。

  2、根据引言部分所说的汪菁、杨依、王浩的情况,你认为他们分别可以怎样依法维权?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利用法律来进行维权主要依靠法律手段,通过执法机关来进行维权行动。(1)、汪菁案例解决的途径:上诉到工商部门、城管部门等,由他们出面进行依法取缔;去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害,进行赔偿。(2)、杨依维权的途径:

  反映到卫生防疫部门,依法处罚小饭店;上诉到法院要求民事赔偿等。(3)、王浩可以拨打110报警,由公安部门配合抓获敲诈者。

  3、作为未成年人,一般会有哪些不法侵害发生?把你知道的案例与

  大家分享。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未成年人的侵害有来自社会的,还有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如:

  1、被社会青年敲诈勒索。

  2、被流氓或坏人殴打。

  3、被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等。

  4、被坏人抢夺钱财或被骗钱财。

  5、被家长或学校老师殴打、体罚。

  6、雇佣童工。7、有些娱乐场所、网吧引诱未成年人进入等。8、有些厂家、商家销售不合格食品.

  4、你认为应如何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1、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管理,加强理想、道德、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3、注重修养,善于引导,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

  5、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少年犯罪的案例,谈谈怎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

  1、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管理,加强理想、道德、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3、注重修养,善于引导,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

  板书设计

  认识法律,懂法知法

  教学反思

  2宪法是根本法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法

  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学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幻灯片,情景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一、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板书)

  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

  出示图片:打击犯罪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首先应该依据哪部法律?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

  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出示图片:宪法

  因为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等根本问题。

  学生齐读教材中关于宪法第一条第一、第二款规定。

  教师:你还知道其他根本问题的相关内容吗?

  活动一:知识抢答一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的权利;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

  (5)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它:公民有劳动的义务;有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6)国家的标志是什么?(国旗、国徽、国歌。)

  ……

  教师作好各组抢答结果记录。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曾做过四次修订。它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板书设计

  树立宪法意识,知法懂法不犯法

  教学反思

  3公民意味着什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②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

  培养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学难点】懂得宪法和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树立宪法意识。

  教法

  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学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1.教师应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专门的学习和了解。

  2.教师应当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并与其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展示不同身份人群的图片。

  (2)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等不同身份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公民意味着什么》。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2、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1、课件出示第23页的知识窗。

  交流:你知道国籍是什么?它是怎么获得的?

  2、认识身份证。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小卡片,它能代表我们的身份,那就是身份证。

  一:先说一说身份证是什么样子的?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哪些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

  ---公民身份证号码

  二:了解身份证号码的不同含义。

  公民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6位是地址码,7---14位为出生日期码,15---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10,则用x代替。

  3、三:公民身份证的有效期。(课件出示课本25页相关链接)

  4.身份证用处知多少?

  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

  机场办理登机手续

  在邮局邮寄物品

  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

  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

  板书设计

  做合格公民,树立良好形象

  教学反思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3、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初步建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构建法治意识

  教法

  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学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1.教师应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专门的学习和了解。

  2.教师应当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并与其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1、故事导入

  师:《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师:祖逖、刘琨的英勇行为让我们敬佩不已。

  同学们,你们已经年满十周岁了,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你们长大了,长高了,也更加懂事了。你们有自己的道德要求,让“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成为你们的习惯,因为法律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师:这节法制课我们来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引导理解概念)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师总结解释概念。

  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权利的范畴

  你们生活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责任保护你们。了解自己的权利,知道权利被侵害后如何保护自己,是十分必要的,相信学习了本课之后同学们会有所收获。

  师:描述案例1情景

  课件演示《宪法》中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权利的条款。

  4、义务的范畴

  说完了权利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义务。请先看案例2,课件出示案例2。

  师: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交流。

  师:义务是我们必须去做的事情,宪法中对公民的义务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课件出示)指名读。

  5、知识拓展

  不仅我们国内的法律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就是国际上也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来保护少年儿童的权利。

  课件出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名读。

  6、知识梳理

  本节课我们学习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了小学生也是公民,也具有和成年人一样的法律赋予的权利,就是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涉及保护我们少年儿童的法律还有很多很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等,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接触,希望法律改变你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做合格公民,做国人骄傲

  教学反思

  5国家机构有哪些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

  (2)识记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3)识记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4)理解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5)理解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和活动组织原则

  (6)运用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组织活动中的对人民负责原则原理说明依法治国及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辩证的分析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2)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认清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本质

  (3)理解并能坚持做到依法治国的各项要求,做一个守法、护法公民

  3、价值目标

  (1)通过对依法治国原则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2)培养学生强烈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观念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

  1、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2、准确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教学难点:

  1、我国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

  2、什么是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权?人民法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审判权?

  3、正确理解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4、国家主席(难点、易错点)

  教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五、教学过程:

  1、用电脑把第一课的主要内容显示一遍,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第一课的知识,又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因为本课关于国家机构的知识是第一课有关国家基本理论知识的继续和拓展。

  2、让学生准确回答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教师可以在黑板的副板书位置上写出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以便学生加深印象。

  3、教师小结:我们通过近一个月的政治课学习,知道了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担负着一系列对内对外职能,那么,国家要靠什么来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对内、对外职能呢?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一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板书)

  前边我们复习了关于国家职能,即国家在实现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担负的职责和功能,实现阶级统治,实施对社会的管理,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这个物质载体就是国家机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家机构问题。

  1、国家机构的含义(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2页第一自然段,然后回答:什么是国家机构?它包括哪些国家机构。

  在学生看完第42页第1段后,总结: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和,就是国家机构。

  结合投影,引导学生分析国家机构的含义。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建立国家机构?如果学生答出是为了行使国家权力,就一定要问:是所有的阶级都能行使国家权力吗?要让学生完整答出是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

  (1)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和。(板书)

  从纵向看它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

  从横向看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42页,第2自然段,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国家性质与国家机构的关系?为什么是这种关系?

  (3)国家行政机关。(板书)

  行政管理一词是指一切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为了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组织和活动,一般具有指挥与执行两层意思。而负责行政管理的机关就叫行政机关。如果是管理国家行政事物的机关,那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又称国家管理机关,通常也称为政府。

  行政机关产生的方式:有的由立法机关产生,比如议会制国家,由议会中的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有的由选举产生,比如总统制国家,由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现代各行政机关及其首脑的称谓不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七国首脑会议参加者,各国的行政机关与首脑的称谓都有哪些?

  (学生议论,教师归纳。)

  行政机关的名称有内阁(这词源于法国,是国王单独会见侍从的私人房间或开秘密会议的小房间)、政府。首脑的称谓有首相、总理、总统。像英国叫首相、日本叫总理、法与美国总统。内阁成员有的大臣,有的叫部长。世界上也有的国家的行政机关叫部长会议,行政首脑叫主席,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国务院,行政首脑叫总理。

  板书设计

  司法机关,维护和平

  教学反思

  6人大代表为人民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三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3.知道人民代表是代表人民利益的。

  4.初步了解人民代表的工作方式。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教学难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教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页上方的课文。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三个概念,请学生就自己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判断正确与否。教师应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就是要帮助他们深入认识和理解这三个概念。

  2.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上述三个概念。

  共和国

  “是一种国家性质,即国家是什么样的。除了共和国,还有其他体制的国家,如封建国家。我们国家几千年来一直是封建国家,而共和国是没有皇帝、国王的国家。封建国家是属于君主的,共和国则是属于人民的。”

  公民

  “在封建国家,国家的主人是皇帝、国王等君主。在共和国,国家的主人是公民。那么,什么是主人?同学们认为主人是什么样的人?”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进行思考,引导他们得出如下意见:“主人是可以做主的人,比如决定各种事情,在家庭里如要不要买房子、买什么样的房子、买什么地方的房子,要不要让孩子参加围棋班,假期是回老家走亲戚还是外出旅游,只有自己家的人才能决定(小学生也是小主人)等,外人不能替家庭的人做决定,这个家庭的人才是主人。又如,有的同学可能养过小猫、小狗等宠物,对于这些宠物,你们就是主人,你可以决定是不是带它出去、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去,决定喂它吃什么、什么时间替它洗澡等,总之替它决定许多事情,甚至决定它的命运―――是不是把它送人等。”

  “作为国家的主人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要管理国家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要对国家负责。我们国家的主人是所有的公民,所有的公民都要管理国家,对国家负责。而在封建国家,只有国王或皇帝才能做决定,而且他可以决定所有人的命运。”

  公民怎样管理国家的各种事情呢?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到一种,就是自己直接参加投票选举,比如自己选举居委会、村委会,直接参与决策;又如,虎子所在村的全体村民投票决定开办土豆加工厂等;再如,同学们自己也亲身经历了选举班委会的活动,自己投票选出了班旗和班徽。不过,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让每个公民去讨论、决定和投票,是不是可能?”请学生参考教科书进行发言,将他们的意见引导到选举代表的答案上来。

  人民代表

  “所有的公民都有权利对国家的事情提出批评和建议。但是,我国有13亿公民,不可能所有重大的事情都让大家停下自己的工作去讨论、决定,所以必须选举代表。人民代表就是由公民选举出来,代表公民参加国家或地方管理的人。”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再学习教科书第23页的课文。

  3.阅读讨论。教师提问:“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24页,通过提问确认学生基本清楚了学校门口设立安全标志的过程,尤其是小学生和姚老师在这个

  过程中都做了些什么,并且用左侧方框中的文字加以强调和概括。

  4.小组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任务:“同学们从教科书上了解了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我们每个小组在下次课上要完成一个任务,通过模拟活动,表现一位人民代表代表公民对地方或者国家的事情提出建议。”教师应提醒学生参考教科书中提到的姚老师是怎样做的,人民代表工作的基本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然后让学生准备。教师巡视并为学生提供帮助。每个小组应当有一个同学模拟人民代表,其他同学模拟普通公民。要表现出通过公民向代表反映意见、提出要求、人民代表了解情况、写出提案、告诉公民自己准备怎样在代表大会上提出等完整的过程。教师应提醒学生,要设计好在自己的小组中普通公民是什么人,应当与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和要求一致,比如,农民反映假种子问题、某地居民要求本地的企业解决排放污水问题等。

  板书设计

  人民代表为人民,带领人民奔小康

  教学反思

  7权利受到制约和和监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明确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能力:

  ○

  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归纳监督政府权力的若干途径,分析政府依法行政和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分析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内涵等。

  ○

  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和权力监督体系的内容,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

  学会辩证地认识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

  ○

  学会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

  ○

  认识人民监督政府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培养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

  ○

  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和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

  ○

  明确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作用,相信我们的政府是法治政府。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1.明确政府接受监督的重大意义。(重点)

  2.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具体要求。(重点、难点)

  教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师:同学们,在我国,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要依法行政,但是滥用权力时有发生,怎样确保权力依法行使呢?今天我们共同探讨这一问题(板书: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课堂探究活动一:

  教师提问:1、同学们,大家讨厌贪官吗?为什么?

  2、你心目中的好官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学教材46页第一段和47页最后一段,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及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和监督的意义。

  结论一:为什么监督政府

  教师点评并总结:权力是把双刃剑,为防止权力的滥用,就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这样才能保证政府行使权力是为人民谋利益的。监督政府的意义,课堂探究活动二:

  教师提问:这些官怎么就成了贪官了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展示贪官语录。

  教师总结: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思想根源,二是制度根源。

  教师提问:你认为思想根源和制度根源哪方面的完善能更直接有效的减少“贪官”?

  学生自由回答。

  结论二:怎样监督政府

  教师点评: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是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

  展示相关图片。

  课堂探究活动三:

  讨论:公民的监督和政府自身的监督哪个更有效?

  学生自由发言

  播放视频:焦点访谈《督查到底,追责到人》了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结论三:我国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教师总结:两者相结合才最有效。

  指导学生结合教材47页图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练习:几种监督方式的区分

  教师:政府也自觉接受监督,建立公开办事制度,这就是阳光工程。就你最关心的问题,打市长热线询问

  板书设计

  权利的行使,大家共同监督

  教学反思

  8我们受特殊保护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意义,体会今天的我们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能力: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提高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

  知识: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我们为什么受法律特殊保护,法律怎样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教学难点: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辨析。

  教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平常乘车会给那些人让座?因为老弱病残孕是弱势群体,要受到全社会的特殊关爱。同样,我们未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可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侵害,也需要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来保护我们。

  2、课件展示课题:《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

  二、讲授新课

  ㈠、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我们受法律保护,这里的我们指的是谁?未成年人指那些人?

  〖情境互动动一〗(见课件)情境再现:上述这些图片和和情境案例,给我们的感想是什么?结合以上图片和案例,你能说出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的保护吗?(P63+序言)结论: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到侵害。

  原因:①、现实方面: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时常会受到一些不法侵害。②、自身方面,未成年人有许多弱点和不足: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不够成熟,辨别是非和区分良莠能力较差;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结论:我们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除了上述原因外,你认为还应该有什么原因?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视频吧。

  〖情境互动二〗(见视频)想一想: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要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P46)原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国家和民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结论:我们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通过上述的分析了解,请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我对“青少年为什么要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的总结,大家对照自己的理解,看一看你总结的对吗?

  〖我的小结〗:青少年为什么需要受到特殊保护?

  1、自身方面,未成年人有许多弱点和不足: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不够成熟,辨别是非和区分良莠能力较差;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2、国家方面:我们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3、现实方面: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时常会受到一些不法侵害。

  ㈡、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名言欣赏〗:马克思名言(见课件)。

  过渡性交流:〖益智小测验〗为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下

  边我们进行一个益智小测验,看谁能首先分辨出下面图片中我们都受到了来自哪些方面的保护吗?请举手回答。

  〖调查报告〗(见课件):你还能列举身边的来自家庭、学校、社会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典型事例吗?

  温馨小提示:父母对我们悉心照料;老师对我们进行安全教育;学校进行危房改造;对未成年人免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智慧展示台〗(见课件):结合上述情境材料,你能说说家庭、学校、社会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吗?(P65正文,略)

  过渡性交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自觉履行职责对我们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社会生活环境是复杂的,也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面对下列情境,你会怎样做?你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过渡性交流: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制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国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还制定了两部专门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你知道这两部专门法律是什么法律吗?你知道还有那些法律对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板书设计

  司法保护,民族崛起

  教学反思

  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学习目标

  一、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教学过程: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观看法制教育视频)

  小组讨论,并用气泡图等各种形式记录,小组派代表发言,各组参与讨论。

  (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无罪,什么是犯

  罪;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报复”的错误做法。总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包括中小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群众,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盼望通过综合治理和“严打”使社会稳定,中小学生受到保护而健康成长。群众的眼睛雪亮,智慧丰富,威力无穷,不断涌现出保护少年儿童,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好青年,好干部。所以当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时,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共同来对付坏人。当群众勇敢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违法犯罪分子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勇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不能怯弱,不能束手待毙,不能让坏人为所欲为,这是中小学生预防侵害的必要前提。但是,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时,要强调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存自己.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说:“要想抓住狐狸,就得比狐狸狡猾。”《鸡毛信》中的海娃就是把鸡毛信藏在羊群头羊的尾巴下,躲过日本鬼子的搜查,胜利地完成了送重要情报的任务;小兵张嘎也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招数中,战胜愚蠢的敌人。

  板书设计

  知法守法,维护和平

  教学反思

篇五: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8、我们受特殊保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

  2、懂得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我们只有达到一定的年龄,才会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3、知道我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以便有效的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4、分别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三部法律的大概内容,懂得这三部法律制定的重要意义。

  5、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懂得保护自己,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别了解《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三部法律的大概内容,懂得这三部法律制定的重要意义。

  2、教育同学们学会保护自己,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三部法律的有关条文内容等等。

  预习要求:

  查阅资料,初步了解《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三部法律的有关条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今年上六年级了,老师想问一下,你们多大了?

  学生回答自己的年龄。

  2、大家都是十二三岁的年龄,你们知道吗?这个年龄在法律上都会

  受到特殊的保护。我们会受到哪些法律的保护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能够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法律。

  3、板书课题:8、我们受特殊保护

  二、我们是未成年人

  1、教师引导: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为成年人。根据2016年我国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未成年人超过我国人口数量的1/5。在家长的心目中,我们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听一听家长们的心声。

  2、出示课本72页“活动园”,学生读一读,了解家长对我们这些未成年人的看法。

  预设:

  未成年人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尝试一下。

  未成年人的社会经验少,是非观正在形成中。

  未成年人生活经验少,做事容易冲动。

  未成年人自制力差,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未成年人精力旺盛,适应性很强。

  3、同学们,作为未成年人的我们,你们认同家长的这些看法吗?说一说,与成年人相比,我们未成年人还有哪些特殊之处?

  预设:

  我们未成年人好奇心强,学什么东西都很快。

  我们未成年人容易相处,适应性很强。

  我们未成年人心思单纯,不会有害人之心。

  4、根据我国法律规定,18周岁为法定成年年龄,其实在世界上,不同国家的法定成年年龄是不一样的。

  出示课本72页“知识窗”,学生读一读《不同国家的法定成年年龄》,了解世界各国的法定成年年龄。

  5、教师引导:同学们,为什么法律要明确规定法定成年年龄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因为很多法律规定都涉及具体年龄的节点,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有不同的意义,有些法律规定达到一定的年龄才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因此,法律要明确规定法定成年年龄。

  6、出示课本73页的“知识窗”《一些重要的年龄节点》,学生自己读一读,了解我国公民一些重要的年龄节点,知道不同年龄在我国法律上的意义。

  师生一起学习,了解我国公民一些重要的年龄节点,特别引导学生了解12周岁以及14周岁这个年龄在法律上的意义以及相关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2条规定,12周岁这个年龄是允许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的年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规定,14周岁是因违法行为而可能受到刑罚处罚的最低年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25条规定,14周岁是因违法行为而可能受到行政法处罚的最低年龄。

  7、教师引导: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12周岁左右,那么12周岁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呢?我们先来看一看王阿姨的儿子的事例。

  8、学生读一读课本73页“活动园”的文字,了解这段文字的内容,想一想,王阿姨的做法对不对?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在家里做家务吗?你是如何看待未成年人做家务这一问题的?

  预设:

  王阿姨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按照刘律师的说法,虽然12周岁的小学生还未成年,但是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也应该尽一份责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刷碗、擦桌子等等,这样可以锻炼未成年人承担责任的能力,培养未成年人的责任意识。

  三、专门法律来保护

  1、教师引导:我们大家都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对于外界的影响和威胁、反抗能力都比较小,对自己的保护能力不足,因此国家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专门制定了未成年人的法律,以便更有效的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那么,我国专门制定了哪些有关未成年人的法律呢?

  预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讨论交流,说一说,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这些法律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制定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预设:

  未成年人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整个社会的未来。

  社会上有一部分违法犯罪分子,把侵害对象直接指向未成年人。

  因为未成年人能力较小,对生活中遇到的危险和威胁反抗能力较小。

  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制定法律不仅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同样,也是为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义务教育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关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不仅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而且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而制定的法律。

  《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时间及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86年通过,经2006年和2015年两次修正。

  《义务教育法》的特点:强调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理念,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问题这部法律的重要特点。

  (2)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大概内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

  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3)实践题

  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75页的“活动园”里的题目要求,想一想,关于我国义务教育的说法是否准确,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前三条的说法是对的,最后一题是错误的,因为法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4)教师小结:同学们,国家制定义务教育法,就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能够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当然,这也是我们大家必须履行的义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教师出示1-2例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案例中,未成年人受到了什么侵害。

  案例:2000年4月12日夜11时,北京房山区琉璃河地区43岁的农民骆淑平,因对8岁的儿子王闯多次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及说谎之事不满,遂持木把笤帚对王闯进行殴打。王闯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去反抗,也不躲避,任母亲毒打,造成双臂及下肢大面积创伤,并引发肾功能衰竭,法医鉴定为重伤。检察院对其母提起了公诉,房山区人民法院正式立案审理此案,她涉嫌的罪名是故意伤害。

  (2)教师引导:同学们,近年来我国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在拷问社会道德的同时,也暴露出未成年人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3)出示课本76页的“知识窗”,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资料。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究竟有哪些内容呢?教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有哪些内容?

  预设: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四条

  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5)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害的行为,同学们,你们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呢?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

  家庭对于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不够,父母总是把孩子保护得太好。

  学校应该开设未成年人保护的课程,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6)教师小结:同学们,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各司其职,才能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

  5、《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出示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未成年人触犯的是什么法律?给别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案例:

  张某,16岁,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张某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经常从工厂里偷偷往家里拿些东西,还常常把张某叫到工厂,把一些东西悄悄装在他的书包里让他带回家。慢慢地,受父亲的影响,张某养成了一个坏习惯,经常把别人的东西

  “拣

  ”

  回家

  。父母总是夸奖他有本事

  。上初中以后,张某迷上了网吧,为了有钱进网吧,张某把

  “拣

  ”

  到的东西拿去卖,后来又伙同网友去盗窃,把盗窃

  来的钱拿去上网、大吃大喝、进高档舞厅。渐渐地,胆子越来越大,仅两年时间,就和同伙作案共二十多次,盗窃过的东西有钱包、手机、自行车和摩托车,价值二万七千多元,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

  4月28日,阿城市打掉一个盗窃犯罪团伙。案破了,按说民警应该兴高采烈,可是他们反而忧心忡忡。因为他们抓获的“飞檐走壁大盗”竟是4个未成年的毛孩子!最大的才12岁,最小的只有8岁。连续5次作案,盗窃钱物价值6000余元。

  (1)教师引导:其实,未成年人犯罪已经呈现出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特点。

  出示课本77页活动园的饼状分析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相关的文字说明,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和特点。

  预设:

  未成年人犯罪主要以抢劫罪和盗窃罪为主。

  未成年人犯罪类型和形式多样。

  未成年人犯罪也有很多恶性案件,所以不要低估未成年人犯罪的手段。

  (2)教师引导:正是因为如此,为了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这部法律的大概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共分8章57条,包括

  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八个章节的内容,法条中明确了各级教育、司法部门、机关和社会组织及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教育、防范和矫治等职责,旨在通过全社会的关心和努力预防、减少和纠正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

  (3)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让未成年人减少犯罪,请同学们尝试从未成年人的角度,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出几点建议?

  预设: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和司法机关、未成年人的共同参与。

  1、国家要通过立法明确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各界的预防责任,并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社会要形成保护青少年、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氛围,减少不良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

  3、家庭要重视青少年价值观和情感的成长,教育未成年人具有正面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学校要履行教育责任,不仅仅重视知识的教育,更要重视情感教育和法制教育;

  5、司法机关要对未成年人犯罪实施宽严相济的政策,本着治病救人的方针,以专业化预防手段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6、未成年人自己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远离不良影响,争做文明守法好公民。

  (4)教师小结:为了有效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我们要集合全社会力量,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而作为未成年人,我们也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知法守法,铭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国家为了我们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制定了专门的法律,其中最重要的法律有三部,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希望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知法守法,快乐的学习生活,健康的成长。

  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8、我们受特殊保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

  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未成年人,应当听从父母的教导,孝敬父母。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和《儿童权利公约》,懂得父母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和适当的方式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3、了解全社会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一些措施,引导学生感受来自社会各界的对未成年人的特别关怀。

  4、了解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形成的原因以及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懂得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

  教学重点:

  懂得国家和社会为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给予的特殊关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来自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特殊关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对少年儿童特别关照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整个社会的未来,因此,为少年儿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8课——《我们受特殊保护》。

  2、板书课题。

  二、特殊关爱,助我成长

  1、教师引导:为了保护少年儿童,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国整个国家、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都给予了特许多特别关怀。国际社会也一直致力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2、家庭

  (1)其实在未成年人成长的过程中,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学们。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关爱了吗?请你回

  忆一下,讲述自己感触最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学生分小组交流,讲述家庭关爱自己的故事。

  (2)通过同学们的讲解,老师发现家庭在同学们的成长过程中的的确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国际社会对家庭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与进步,联合国大会于1993年通过决议,宣布每年的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

  (3)出示课本78页“阅读角”,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国际家庭日”的有关知识内容。

  (4)出示“国际家庭日”的徽号标志,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国际家庭日”徽号标志的内容及象征意义。

  预设:“国际家庭日”徽号标志解释:屋檐下心连心,象征着家庭中生命与爱。家是温暖、关怀、安全、团结、宽容和接纳的地方。这就是国际家庭日(自1994年起)徽号所要表达的讯息。

  (5)家庭在整个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那么,在家庭中,父母应当给予未成年人哪些方面的关爱和教育呢?

  预设:父母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6)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在家庭中不仅不关爱未成年人,还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7)出示父母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案例,引导学生读一读。

  案例:一个5岁的女孩被父母逼着学弹钢琴,如不弹够父母规定的时间便被呵斥或打骂,她却没有一点自我保护意识,任由父母打骂。她的父母还认为“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才”。一天,孩子弹钢琴时突然全身不停地抽动,破口大骂,眼鼻错位,被医生诊断为脑神经介质发生障碍的“抽动秽语综合症”,是由压力过大所致。从此,孩子一见钢琴就犯病,家长只好将钢琴卖掉。

  (8)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我国于2015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并于2016年3月正式实施。

  (9)出示课本79页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宣传漫画,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

  暴力法》的内容。

  (10)其实,不仅是中国,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将遏制家庭暴力,纳入法律的程序,联合国大会于1989年11月20日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目的就是为了为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11)出示课本79页“阅读角”《儿童权利公约》,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儿童权利公约》的一些知识,教师特别提醒学生:我国政府于1992年批准了《儿童权利公约》,1992年4月1日《儿童权利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

  3、社会各界的关怀

  (1)过渡:在未成年人成长的过程中,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社会各界的关怀对儿童的成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未成年人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哪些关怀呢?

  (2)出示课本80页的几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我国社会对未成年人的特别关怀。

  预设:

  开学第1天,交通警察到学校讲解交通安全知识。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火灾逃离现场演练。

  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公园等场所,未成年人可享受免费或者优惠票价。

  各大网吧都张贴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警示牌。

  (3)除了这些,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哪些来自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怀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预设:

  乘坐汽车、火车、飞机,未成年人可享受半票或者免票的优惠。

  4、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1)教师引导: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在此过程中,一些人选择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中,交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了农村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留守儿童这个问题。

  (2)留守儿童的概念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3)按照留守儿童的概念,统计班上的留守儿童数字。

  (4)出示课本81页“阅读角”的两份饼状分析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2016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字以及年龄结构特点。

  教师引导:同学们,这份数据是2016年统计出来的。这两年,留守儿童的数字在不断攀升,就拿我们班上来说,留守儿童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的增加,不仅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困扰,也给全社会带来了压力。下面我们来采访一下我们班上的留守儿童们,听一听身边的留守儿童的心声。

  (5)父母不在身边,生活又缺少照料,学习缺乏引导,心事无人诉说……许多农村留守儿童遭遇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同学们,今天我们以“留守儿童”为主题,分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一、留守儿童在成长中,还可能面临哪些问题?二、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关心和帮助留守儿童?

  学生分小组讨论,形成本小组的共同意见,在全班交流。

  (6)老师引导: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不仅让许多农村留守儿童遭遇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而且还发生了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受到侵害的事件,这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广泛注意。

  (7)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对此,我们无力改变,不过关爱和保护留守儿童,是我们全社会每个人的责任,国家、政府和社会为了关爱留守儿童,采取了很多措施。

  相机出示一些国家、政府和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一些措施。

  措施一: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措施二: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并设立了“亲情电话”,还准备利用农远工程的电脑,在开通了网络之后,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服务。让万水千山也隔阻不了“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交融。

  措施一:建立了“爱心妈妈(爸爸)”值日制,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安排一名富有爱心和教育经验的教师值守“留守儿童之家”,利用课

  余时间为“留守儿童”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所存在的疑惑和困难。

  (8)教师小结:同学们,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也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三、课堂总结

  9、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作为未成年人,要知晓法律,学好法律,用好法律,才能依法维护自身的权利。

  2、懂得未成年人除了享有公民的一般权利之外,还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特别权利,享受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3、懂得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不能采用违法方式维权。

  4、懂得我们一方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

  1、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知晓法律,学好法律,用好法律,依法维权,而不能用违法方式维权。

  2、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法犯罪。

  教学难点:

  懂得我们要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同时也要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法犯罪。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一些案例等等。

  预习要求:

  预习课本相关内容,初步了解我们要懂得运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是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该如何去做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2、板书课题。

  二、用好法律,维护权利

  1、在《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国家为了保护我们未成年人,专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是哪些法律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这些法律全方位的保护了我们未成年人的权利,而且国家还在其它一些法律中也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特别条款。所以我们只有懂得这些法律,学好这些法律,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用好法律,才能依法维护权利。

  3、学生自由读一读“阅读角”《懂法、用法、学法的心路历程》这篇文章,了解故事中的主人公吕慧娴的遭遇,想一想,吕慧娴的哪项权利受到了侵犯?是我国的什么法律维护了他的权利?

  吕慧娴依法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被父亲剥夺,在老师、校长、村委会和乡镇教育办公室的帮助之下,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维护了吕慧娴的权益。

  请学生说一说,从吕慧娴的经历中,自己懂得了什么?

  预设:

  从吕慧娴的身上,我们懂得了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要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从吕慧娴的经历中,我们知道,如果个人力量比较小,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在他人的帮助下,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从吕慧娴的身上,我们知道知晓法律,学好法律,才能用好法律,才能依法维护自身的权利。

  4、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依法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哪些权利呢?这些权利是哪些法律帮我们规定的?

  预设: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教育权以及参与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项权利。这些权利在宪法及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各部门法律中都有规定,这些法律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对我们的权利进行了全方位的保护。

  5、教师小结:既然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那么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就应当运用相应的法律,维护自身的权利。

  吕慧娴长大之后,选择法律学作为他的大学专业,在大学期间,吕慧娴在法律援助中心实习。有一天,她为几名前来请求法律援助的人提供了一些建议,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课本83页的“阅读角”图片,学生自由看一看图片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介绍,了解图片内容,想一想,这些图片中的人遇到了什么问题?吕慧娴又为他们提供了什么建议?

  预设:

  图片1:张彤的爸爸被施工队拖欠工资,吕慧娴建议张彤爸爸依照《劳动法》申请劳动仲裁。

  图片2:王小蒙和妈妈在小区散步时,被一条狗咬伤,吕慧娴建议他和家长依照《侵权责任法》向狗的主人索赔。

  图片3:何洁上街购物,被人偷走钱包,吕慧娴建议他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向公安局报案。

  图片4:刘文娟叔叔对交警作出的罚款决定不服,吕慧娴建议他依照《行政诉讼法》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6、未成年人除了享有公民的一般权利之外,还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特别权利,并且国家还依照法律,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这些体现在哪些法律中呢?

  预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别规定,未成年人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主要是通过对实施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及时的教育、矫治,将未成

  年人与可能诱发犯罪的环境隔离开来,以保护其健康成长。

  7、实践题

  红领巾六(1)班学生邀请当地法院的法官普及法律知识,在授课结束后,同学们又向法官咨询了4种情形。你认为这些情形会运用到下列哪部法律?请将对应的序号填写在括号中。

  出示课本84页“活动园”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图片的内容,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想一想,这些情形会运用到下列哪部法律?

  预设:

  罗某某初中没毕业,家里就让他辍学打工。会运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蒋某某的爸爸经常在酗酒后打他。会运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15周岁的蒋某参与贩卖毒品,被警察抓获。会运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小学生杨某某放学后经常偷偷去网吧打游戏。将会运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8、除了书上提到的4个案例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涉及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情形呢?说一说,与同学们分享分享。

  预设:

  李某某伙同学生杨某某偷邻居家的自行车去卖。将会运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张某某的父母离婚了,爸爸再婚后,继母经常虐待张某某。会运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赵某某等5名小学生去网吧打游戏的时候,网吧老板向他们出示了“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警示牌。运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9、过渡:同学们,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权。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

  10、出示课本85页的“活动园”,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活动园”故事的内容,想一想赵志刚姑父他们的做法合法吗?如果你是赵志

  刚,应该建议家人怎么做?把你的建议写下来。

  组织学生分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预设:

  赵志刚姑父他们的做法是不对的,广场上跳广场舞的人已经触犯了赵志刚姑父他们的权利,这时候赵志刚姑父他们应当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权,而不能采用违法方式维权。

  赵志刚姑父他们的做法是不对的,运用法律维护权益,以暴制暴是不可取的。

  赵志刚姑父他们的做法肯定不对,因为权利人应当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和保护权利,而不能超越法律范围滥用权利,超越法律的诉求是得不到法律的支持的。

  在这种情况下,赵志刚姑父他们应该将广场舞的事情反映到社区和有关部门,运用《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来维护自己的权力。

  11、教师小结:同学们,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要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不过在依法维权的时候,一定要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和保护自己的权利,不能超越法律范围,滥用权力。

  三、守法不违法

  1、同学们,法律保护我们的合法权利,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就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可是法律也会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如果我们违反法律,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就像书本上的杜某某一样。

  2、学生读一读课本“活动园”《悔恨的泪水》这篇文章,想一想杜某某实施了哪些不良行为?分别受到了哪些处理?完成课本的表格。

  学生分小组交流表格填写的情况。

  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写。

  3、全班讨论交流,说一说从杜某某的身上,我们得到什么启发?

  预设:

  我们不能像对某某一样,仗着家人的疼爱,有恃无恐,最终触犯法律,受到法律的惩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能有违法犯罪的行为。

  4、教师小结:当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时,法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由父母学校管教,由公安机关治安处罚,由政府收容教养,由法院追究刑事责任。这篇文章中的杜某某,法律对其采取的措施是由政府收容教养一年,要被送进少年管教所。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知晓法律,学好法律,用好法律,才能依法维护我们的权利。明白了在我们依法维权的时候,要运用正当的法律手段,而不能采用违法方式维权。还懂得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做违法的事情。

  9、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生活中的欺凌行为,了解欺凌行为的危害,懂得在欺凌行为面前应该勇敢的说不,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2、知道我们在和他人接触时,应当加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警惕,预防性侵害。

  3、懂得我们的权利在受到侵害时,应该在家长或者老师的帮助之下,寻求法律专业人员的帮助,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权利。

  4、懂得未成年人在维护自身的权利时,要学会保护自己。避免危险发生,以保证自身安全。

  5、懂得一切依法维权都要依靠证据,在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要懂得收集相关的证据。

  教学重点:

  1、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法犯罪。

  2、懂得依法维护权利,要采用正当途径,并且懂得学会自我保护,学会收集证据。

  教学难点:

  知道依法维权要通过正当的途径,不要使用违法方式维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一些案例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的日常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校园欺凌行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一定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同时,我们明白了知晓法律,学好法律,用好法律,才能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且在维权的过程中,要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权,而不能采用违法方式维权。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9课。

  板书课题:9、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二、守法不违法

  (一)校园欺凌行为

  1、同学们,在校园生活中,同学之间和谐相处,有许多难以忘怀的愉快时光。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同学之间也会闹起小矛盾,常常会出现孤立自己不喜欢的同学,恃强凌弱,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等行为。这些我们都统称为校园欺凌行为。

  2、出示87页上面一幅图,学生自己看一看,读一读,了解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

  预设:

  骂——辱骂,中伤,讽刺,贬抑受害者。

  传——网上传播谣言,进行人身攻击。

  吓——恐吓,威胁,逼迫受害者做其不愿做的事。

  毁——损坏受害者的书本、衣物等个人财产。

  打——打架,斗殴

  3、教师引导:这5种校园欺凌行为在你们身上发生过吗?如果在你们身上没有发生过,那你们看到过在其他同学身上发生过吗?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发生在身边的校园欺凌行为。

  4、教师引导:这些欺凌行为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它不仅严重侵害了他人的权利,危害了他人的身心健康,也破坏了和谐有序的校

  园生活,因此,我们要坚决制止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当校园欺凌行为发生在我们身上时,我们该如何去做呢?请看一看王然同学是如何做的?

  5、学生读一读课本87页“活动园”的一篇文章,了解吴某某为什么要欺负王然同学?王然同学被欺负的时候感受是什么样的?爸爸给了王然怎样的建议?如果你是王然你会怎么做?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发生的事情:吴某某和另外两个男生拦住王然,逼迫王然叫他们大哥,强迫王然给他们背书包。

  王然的感受:害怕,委屈。

  爸爸的建议:要勇敢,不要害怕他们。不行的话,就告诉老师或者告诉爸爸,由老师和爸爸找他们的家长沟通。

  6、讨论:如果你是王然的同学,当你看到卢某某和另外两个男生拦住王然,欺凌王然的时候,你认为怎样做比较合适?除此之外,你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预设:

  办法1:可以上前阻止卢某某的行为,卢某某和其他另外两个男生见有人干预,可能就不会再为难王然同学。

  方法2: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是一种比较安全稳妥的办法。

  方法3:可以联合其他同学出面帮助王然同学。

  方法4:放学的时候,可以和王然结伴回家。

  教师引导:第2天放学的时候,卢某某又拦住了王然同学,这时候,王然同学是如何去做的?结果怎样?

  7、讨论交流:同学们,卢某为什么要欺负王然呢?你能接受他欺负同学的理由吗?

  8、学生讨论,教师出示88页的饼状分析图,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校园欺凌他人的原因,想一想,你认为这些说法合理吗?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心里不舒服等理由,就去欺负其他同学。法律规定校园欺凌行为严重的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9、出示课本88页《校园严重欺凌行为对应的刑法罪名》,学生读一读,了解校园欺凌行为对应的罪名,懂得校园欺凌也是一种违法犯罪

  行为。

  10、教师小结:校园欺凌行为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为了不让这种犯罪行为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应该勇敢的对欺凌行为说“不”,要勇敢的反击校园欺凌行为,如果自己不能解决,可以向老师和家长求助,向有关国家机构请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生活。

  11、出示课本88页下面的三幅插图,引导学生读一读,知道国家针对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懂得法律也在保护我们每一个未成年人的权利,坚决打击校园欺凌行为。

  (二)预防性侵害

  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不但要预防校园欺凌行为,向校园欺凌行为勇敢的说“不”,同时还要预防性侵害。当我们在和他人接触的时候,应当注意自己的身体隐私部位不能被人随意触碰。

  2、出示课本89页“活动园”《区分正常的身体接触和不当的身体接触》,学生读一读,了解什么是正常的身体接触?什么是不当的身体接触?遇到不当的身体接触该如何去做?

  3、教师引导:一旦我们遇到不当的身体接触,或者有人侵犯我们的身体,应当设法尽快远离,并告知父母或者老师,同时我们应该加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警惕,预防性侵害。

  4、出示课本89页的“知识窗”,学生读一读,认识到性侵害未成年人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远离性侵害,当性侵害发生后,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三、依法维权有途径

  (一)维权有途径

  1、教师引导:法律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成长,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有哪些维权途径呢?

  2、出示课本90页的“未成年人维权途径示意图”,了解未成年人的权力受到侵害时,应当通过什么途径维护我们的权利。

  3、实践题

  出示课本90页“活动园”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文字内容,了解陈某某遇到了什么?你认为他应该怎样做?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当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不能忍气吞声,这只会让对方变本加厉;也不能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解决问题。那样会触犯法律;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向家人讲清楚情况,向老师、学校报告,或者找律师咨询,也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法院提出请求,要求维权,惩治坏人。

  (二)自身安全最重要

  1、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真正的犯罪分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首先学会保护好自己,尽量避免危险,要想方设法逃离现场,及时报警求助,以保证自身的安全,就像梁小惠同学一样。

  2、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91页的《机智自救的梁小惠》这篇文章,想一想梁小惠遇到了什么危险?她是怎样做的?

  3、在讨论梁小惠的故事时,同学们发表了自己不同的观点,有两位同学是这样说的,你认为他们谁说的更有道理呢?

  观点一:梁小惠沉着机智,巧妙周旋,保全自己,值得学习。

  观点二:梁小惠胆子太小了,她一开始就应该与歹徒作斗争。

  4、引导学生就这两种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应该如何应对?是像观点一那样,巧妙周旋,保全自己?还是像观点二那样,与歹徒作斗争?

  5、教师特别强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因为凭我们自己的力量,与歹徒作斗争,无疑于以卵击石。那样不仅不能保全自己,还容易激怒歹徒,陷自己于危险之中。所以,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

  (三)依法维权靠证据

  1、同学们,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不过,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并不是靠着口头上说说,一切都要依靠证据。什么是证据呢?

  2、在日常生活中,一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证据,例如合同、书信、指纹、录音、电子邮件、证人证言等等。

  3、出示课本92页的三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当下列情况需要维权的时候,权利人可以收集的证据是什么?请把你的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预设:

  邵勇可以收集的证据是发票和玩具卡车。

  张佳丽可以收集的证据是小偷留下的脚印。

  黄茜可以搜集的证据是十字路口监控摄像头拍下的视频。

  4、教师小结:同学们,有了这些证据,我们就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留心,凡事留意一下,才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利。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同时我们要向校园欺凌生活和侵害我们权利的行为说不,在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学会收集证据,以便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篇六: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制教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教法

  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

  学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小品表演、案例搜集、了解有关法律的一些规定。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与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请欣赏

  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

  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面对这些情形,你觉得是继续忍受还是可以想别的办法解决呢?

  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运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解决;推举代表与对方交涉,协商解决;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

  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

  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

  (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

  (2)说说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

  (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专门法律?

  学生边看书,边把问题批在相关课文的上面,并将答案打记出来。

  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

  四、分组探究、展示交流:

  1、你说我说大家说: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几种权利,你还知道我们享有哪些权利?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1、政治权利: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政治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等。

  2、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3、财产权利:个人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等。

  4、受教育权。

  5、司法保护权。

  2、根据引言部分所说的汪菁、杨依、王浩的情况,你认为他们分别可以怎样依法维权?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利用法律来进行维权主要依靠法律手段,通过执法机关来进行维权行动。(1)、汪菁案例解决的途径:上诉到工商部门、城管部门等,由他们出面进行依法取缔;去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害,进行赔偿。(2)、杨依维权的途径:

  反映到卫生防疫部门,依法处罚小饭店;上诉到法院要求民事赔偿等。(3)、王浩可以拨打110报警,由公安部门配合抓获敲诈者。

  3、作为未成年人,一般会有哪些不法侵害发生?把你知道的案例与

  大家分享。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未成年人的侵害有来自社会的,还有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如:

  1、被社会青年敲诈勒索。

  2、被流氓或坏人殴打。

  3、被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等。

  4、被坏人抢夺钱财或被骗钱财。

  5、被家长或学校老师殴打、体罚。

  6、雇佣童工。7、有些娱乐场所、网吧引诱未成年人进入等。8、有些厂家、商家销售不合格食品.4、你认为应如何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1、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管理,加强理想、道德、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3、注重修养,善于引导,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

  5、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少年犯罪的案例,谈谈怎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

  1、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管理,加强理想、道德、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3、注重修养,善于引导,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

  板书设计

  认识法律,懂法知法

  教学反思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丰富,他们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忽略的法律的保障作用,缺乏法律意识。

  2宪法是根本法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法

  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学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幻灯片,情景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一、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板书)

  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

  出示图片:打击犯罪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首先应该依据哪部法律?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

  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出示图片:宪法

  因为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等根本问题。

  学生齐读教材中关于宪法第一条第一、第二款规定。

  教师:你还知道其他根本问题的相关内容吗?

  活动一:知识抢答一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的权利;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

  (5)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它:公民有劳动的义务;有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6)国家的标志是什么?(国旗、国徽、国歌。)

  ……

  教师作好各组抢答结果记录。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曾做过四次修订。它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板书设计

  树立宪法意识,知法懂法不犯法

  教学反思

  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因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实施宪法目的是有效贯彻依法治国的原则,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首先要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所以在整个法制教育中,宪法教育居于核心地位。同时宪法是公民权利的根本法律保障,每位公民都有必要了解宪法、掌握宪法。

  3公民意味着什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②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

  培养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学难点】懂得宪法和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树立宪法意识。

  教法

  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学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1.教师应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专门的学习和了解。

  2.教师应当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并与其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展示不同身份人群的图片。

  (2)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等不同身份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公民意味着什么》。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2、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1、课件出示第23页的知识窗。

  交流:你知道国籍是什么?它是怎么获得的?

  2、认识身份证。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小卡片,它能代表我们的身份,那就是身份证。

  一:先说一说身份证是什么样子的?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哪些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

  ---公民身份证号码

  二:了解身份证号码的不同含义。

  公民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6位是地址码,7---14位为出生日期码,15---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10,则用x代替。

  3、三:公民身份证的有效期。(课件出示课本25页相关链接)

  4.身份证用处知多少?

  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

  机场办理登机手续

  在邮局邮寄物品

  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

  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

  板书设计

  做合格公民,树立良好形象

  教学反思

  本课学习了怎样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包括两目:第一目“信守承诺

  勇担过错,”第二目“自觉承担责任”。主要引导学生理解承担责任的两个方面要求:一方面,承诺就意味着责任,失信于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要慎重许诺:另一方面,要只带有了过错,不应逃避或推卸责任,而应该主动承担自己的过错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觉承担责任的态度,知道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还需要做到自觉承担责任。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3、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初步建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构建法治意识

  教法

  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学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1.教师应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专门的学习和了解。

  2.教师应当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并与其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1、故事导入

  师:《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师:祖逖、刘琨的英勇行为让我们敬佩不已。

  同学们,你们已经年满十周岁了,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你们长大了,长高了,也更加懂事了。你们有自己的道德要求,让“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成为你们的习惯,因为法律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师:这节法制课我们来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引导理解概念)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师总结解释概念。

  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权利的范畴

  你们生活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责任保护你们。了解自己的权利,知道权利被侵害后如何保护自己,是十分必要的,相信学习了本课之后同学们会有所收获。

  师:描述案例1情景

  课件演示《宪法》中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权利的条款。

  4、义务的范畴

  说完了权利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义务。请先看案例2,课件出示案例2。

  师: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交流。

  师:义务是我们必须去做的事情,宪法中对公民的义务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课件出示)指名读。

  5、知识拓展

  不仅我们国内的法律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就是国际上也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来保护少年儿童的权利。

  课件出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名读。

  6、知识梳理

  本节课我们学习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了小学生也是公民,也具有和成年人一样的法律赋予的权利,就是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涉及保护我们少年儿童的法律还有很多很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等,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接触,希望法律改变你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做合格公民,做国人骄傲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们学习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了小学生也是公民,也具有和成年人一样的法律赋予的权利,就是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涉及保护我们少年儿童的法律还有很多很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等,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接触,希望法律改变你们的生活。

  5国家机构有哪些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

  (2)识记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3)识记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4)理解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5)理解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和活动组织原则

  (6)运用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组织活动中的对人民负责原则原理说明依法治国及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辩证的分析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2)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认清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本质

  (3)理解并能坚持做到依法治国的各项要求,做一个守法、护法公民

  3、价值目标

  (1)通过对依法治国原则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2)培养学生强烈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观念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

  1、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2、准确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教学难点:

  1、我国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

  2、什么是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权?人民法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审判权?

  3、正确理解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4、国家主席(难点、易错点)

  教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五、教学过程:

  1、用电脑把第一课的主要内容显示一遍,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第一课的知识,又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因为本课关于国家机构的知识是第一课有关国家基本理论知识的继续和拓展。

  2、让学生准确回答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教师可以在黑板的副板书位置上写出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以便学生加深印象。

  3、教师小结:我们通过近一个月的政治课学习,知道了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担负着一系列对内对外职能,那么,国家要靠什么来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对内、对外职能呢?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一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板书)

  前边我们复习了关于国家职能,即国家在实现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担负的职责和功能,实现阶级统治,实施对社会的管理,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这个物质载体就是国家机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家机构问题。

  1、国家机构的含义(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2页第一自然段,然后回答:什么是国家机构?它包括哪些国家机构。

  在学生看完第42页第1段后,总结: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和,就是国家机构。

  结合投影,引导学生分析国家机构的含义。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建立国家机构?如果学生答出是为了行使国家权力,就一定要问:是所有的阶级都能行使国家权力吗?要让学生完整答出是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

  (1)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和。(板书)

  从纵向看它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

  从横向看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42页,第2自然段,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国家性质与国家机构的关系?为什么是这种关系?

  (3)国家行政机关。(板书)

  行政管理一词是指一切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为了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组织和活动,一般具有指挥与执行两层意思。而负责行政管理的机关就叫行政机关。如果是管理国家行政事物的机关,那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又称国家管理机关,通常也称为政府。

  11行政机关产生的方式:有的由立法机关产生,比如议会制国家,由议会中的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有的由选举产生,比如总统制国家,由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现代各行政机关及其首脑的称谓不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七国首脑会议参加者,各国的行政机关与首脑的称谓都有哪些?

  (学生议论,教师归纳。)

  行政机关的名称有内阁(这词源于法国,是国王单独会见侍从的私人房间或开秘密会议的小房间)、政府。首脑的称谓有首相、总理、总统。像英国叫首相、日本叫总理、法与美国总统。内阁成员有的大臣,有的叫部长。世界上也有的国家的行政机关叫部长会议,行政首脑叫主席,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国务院,行政首脑叫总理。

  板书设计

  司法机关,维护和平

  教学反思

  我们了解了国家机构的含义、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以及国家机构设置的依据。请同学回答:我国有哪些国家机构?我们为什么要设置这些国家机构?

  126人大代表为人民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三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3.知道人民代表是代表人民利益的。

  4.初步了解人民代表的工作方式。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教学难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教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页上方的课文。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三个概念,请学生就自己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判断正确与否。教师应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就是要帮助他们深入认识和理解这三个概念。

  2.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上述三个概念。

  共和国

  “是一种国家性质,即国家是什么样的。除了共和国,还有其他体制的国家,如封建国家。我们国家几千年来一直是封建国家,而共和国是没有皇帝、国王的国家。封建国家是属于君主的,共和国则是属于人民的。”

  公民

  “在封建国家,国家的主人是皇帝、国王等君主。在共和国,国家的主人是公民。那么,什么是主人?同学们认为主人是什么样的人?”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进行思考,引导他们得出如下意见:“主人是可以做主的人,比如决定各种事情,在家庭里如要不要买房子、买什么样的房子、买什么地方的房子,要不要让孩子参加围棋班,假期是回老家走亲戚还是外出旅游,只有自己家的人才能决定(小学生也是小主人)等,外人不能替家庭的人做决定,这个家庭的人才是主人。又如,有的同学可能养过小猫、小狗等宠物,对于这些宠物,你们就是主人,你可以决定是不是带它出去、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去,决定喂它吃什么、什

  13么时间替它洗澡等,总之替它决定许多事情,甚至决定它的命运―――是不是把它送人等。”

  “作为国家的主人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要管理国家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要对国家负责。我们国家的主人是所有的公民,所有的公民都要管理国家,对国家负责。而在封建国家,只有国王或皇帝才能做决定,而且他可以决定所有人的命运。”

  公民怎样管理国家的各种事情呢?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到一种,就是自己直接参加投票选举,比如自己选举居委会、村委会,直接参与决策;又如,虎子所在村的全体村民投票决定开办土豆加工厂等;再如,同学们自己也亲身经历了选举班委会的活动,自己投票选出了班旗和班徽。不过,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让每个公民去讨论、决定和投票,是不是可能?”请学生参考教科书进行发言,将他们的意见引导到选举代表的答案上来。

  人民代表

  “所有的公民都有权利对国家的事情提出批评和建议。但是,我国有13亿公民,不可能所有重大的事情都让大家停下自己的工作去讨论、决定,所以必须选举代表。人民代表就是由公民选举出来,代表公民参加国家或地方管理的人。”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再学习教科书第23页的课文。

  3.阅读讨论。教师提问:“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24页,通过提问确认学生基本清楚了学校门口设立安全标志的过程,尤其是小学生和姚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些什么,并且用左侧方框中的文字加以强调和概括。

  4.小组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任务:“同学们从教科书上了解了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我们每个小组在下次课上要完成一个任务,通过模拟活动,表现一位人民代表代表公民对地方或者国家的事情提出建议。”教师应提醒学生参考教科书中提到的姚老师是怎样做的,人民代表工作的基本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然后让学生准备。教师巡视并为学生提供帮助。每个小组应当有一个同学模拟人民代表,其他同学模拟普通公民。要表现出通过公民向代表反映意见、提出要求、人民代表了解情况、写出提案、告诉公民自己准备怎样在代表大会上提出等完整的过程。教师应提醒学生,要设计好在自己的小组中普通公民是什么人,应当与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和要求一致,比如,农民反映假种子问题、某地居民要求本地的企业解决排放污水问题等。

  板书设计

  人民代表为人民,带领人民奔小康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立足学生的学情,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培养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改中要求师生互动的要求。

  147权利受到制约和和监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明确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能力:

  ○

  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归纳监督政府权力的若干途径,分析政府依法行政和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分析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内涵等。

  ○

  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和权力监督体系的内容,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

  学会辩证地认识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

  ○

  学会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

  ○

  认识人民监督政府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培养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

  ○

  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和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

  ○

  明确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作用,相信我们的政府是法治政府。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1.明确政府接受监督的重大意义。(重点)

  2.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具体要求。(重点、难点)

  教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15师:同学们,在我国,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要依法行政,但是滥用权力时有发生,怎样确保权力依法行使呢?今天我们共同探讨这一问题(板书: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课堂探究活动一:

  教师提问:1、同学们,大家讨厌贪官吗?为什么?

  2、你心目中的好官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学教材46页第一段和47页最后一段,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及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和监督的意义。

  结论一:为什么监督政府

  教师点评并总结:权力是把双刃剑,为防止权力的滥用,就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这样才能保证政府行使权力是为人民谋利益的。监督政府的意义,课堂探究活动二:

  教师提问:这些官怎么就成了贪官了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展示贪官语录。

  教师总结: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思想根源,二是制度根源。

  教师提问:你认为思想根源和制度根源哪方面的完善能更直接有效的减少“贪官”?

  学生自由回答。

  结论二:怎样监督政府

  教师点评: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是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

  展示相关图片。

  课堂探究活动三:

  讨论:公民的监督和政府自身的监督哪个更有效?

  学生自由发言

  播放视频:焦点访谈《督查到底,追责到人》了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结论三:我国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教师总结:两者相结合才最有效。

  指导学生结合教材47页图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练习:几种监督方式的区分

  教师:政府也自觉接受监督,建立公开办事制度,这就是阳光工程。就你最关心的问题,打市长热线询问

  16板书设计

  权利的行使,大家共同监督

  教学反思

  建立廉洁高效政府,也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努力,最后,我们一起来宣誓。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宣誓积极行使公民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监督,为建立廉洁高效政府而努力!

  18我们受特殊保护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意义,体会今天的我们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能力: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提高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

  知识: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我们为什么受法律特殊保护,法律怎样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教学难点: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辨析。

  教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平常乘车会给那些人让座?因为老弱病残孕是弱势群体,要受到全社会的特殊关爱。同样,我们未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可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侵害,也需要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来保护我们。

  2、课件展示课题:《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

  二、讲授新课

  ㈠、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我们受法律保护,这里的我们指的是谁?未成年人指那些人?

  〖情境互动动一〗(见课件)情境再现:上述这些图片和和情境案例,给我们的感想是什么?结合以上图片和案例,你能说出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的保护吗?(P63+序言)结论: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到侵害。

  原因:①、现实方面: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时常会受到一些不法侵害。②、自身方面,未成年人有许多弱点和不足: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不够成熟,辨别是非和区分良莠能力较差;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1结论:我们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除了上述原因外,你认为还应该有什么原因?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视频吧。

  〖情境互动二〗(见视频)想一想: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要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P46)原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国家和民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结论:我们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通过上述的分析了解,请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我对“青少年为什么要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的总结,大家对照自己的理解,看一看你总结的对吗?

  〖我的小结〗:青少年为什么需要受到特殊保护?

  1、自身方面,未成年人有许多弱点和不足: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不够成熟,辨别是非和区分良莠能力较差;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2、国家方面:我们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3、现实方面: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时常会受到一些不法侵害。

  ㈡、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名言欣赏〗:马克思名言(见课件)。

  过渡性交流:〖益智小测验〗为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下边我们进行一个益智小测验,看谁能首先分辨出下面图片中我们都受到了来自哪些方面的保护吗?请举手回答。

  〖调查报告〗(见课件):你还能列举身边的来自家庭、学校、社会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典型事例吗?

  温馨小提示:父母对我们悉心照料;老师对我们进行安全教育;学校进行危房改造;对未成年人免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智慧展示台〗(见课件):结合上述情境材料,你能说说家庭、学校、社会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吗?(P65正文,略)

  过渡性交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自觉履行职责对我们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社会生活环境是复杂的,也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面对下列情境,你会怎样做?你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过渡性交流: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制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国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还制定了两部专门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你知道这两部专门法律是什么法律吗?你知道还有那些法律对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板书设计

  司法保护,民族崛起

  1教学反思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国宪法、刑法等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明确规定了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

  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学习目标

  一、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教学过程: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

  2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观看法制教育视频)

  小组讨论,并用气泡图等各种形式记录,小组派代表发言,各组参与讨论。

  (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无罪,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报复”的错误做法。总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包括中小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群众,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盼望通过综合治理和“严打”使社会稳定,中小学生受到保护而健康成长。群众的眼睛雪亮,智慧丰富,威力无穷,不断涌现出保护少年儿童,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好青年,好干部。所以当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时,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共同来对付坏人。当群众勇敢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违法犯罪分子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勇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不能怯弱,不能束手待毙,不能让坏人为所欲为,这是中小学生预防侵害的必要前提。但是,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时,要强调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存自己.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说:“要想抓住狐狸,就得比狐狸狡猾。”《鸡毛信》中的海娃就是把鸡毛信藏在羊群头羊的尾巴下,躲过日本鬼子的搜查,胜利地完成了送重要情报的任务;小兵张嘎也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招数中,战胜愚蠢的敌人。

  21板书设计

  知法守法,维护和平

  教学反思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主题探究则是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途径,离开了探究就谈不上主体参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主题探究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体验成功。

  22

推荐访问: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上册 人教版 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