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工信意见】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意见【优秀范文】

时间:2023-06-02 13:40:04 来源:网络

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我市工业持续快速增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信意见】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意见【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工信意见】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意见【优秀范文】



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我市工业持续快速增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市场化完善和经济国际化提升互动并进的重要时期,工业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宏观调控要求,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更高平台上实现又好又快的持续协调发展。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方针,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苏政发〔2006155号),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着力点,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注重发展临港型工业,整合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服务业,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发展型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进一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目标。到2010年,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目标:

1.产业结构明显优化。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两高两低”产业比重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

2.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达到1.5%以上,每年新增省级以上认定的企业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行业共性技术服务中心等)5家以上;每年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创建 “江苏名牌产品”15个、“江苏著名商标”20件、“中国名牌产品”5个和 “中国驰名商标”12件。

3.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三个重点产业,到2010年分别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超1500亿元、2000亿元和1500亿元的规模,积极培育船舶修造、金属制品、家纺绣品、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电动工具等一批特色板块和工业集聚园区,形成10个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工业园区。着力培育一批重点企业(集团),形成50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其中,超100亿元的2个、超50亿元的10个,超30亿元的15个。

4.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明显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分别削减14.7%29.5%。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5.生产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生产服务业实现总量倍增、结构优化、功能完善,为制造业技术升级和降低成本提供有力支撑。企业物流业务外包比例明显上升,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

二、强化产业发展引导

(一)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船舶、机械、金属制品三大先进装备制造业。船舶工业围绕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级船舶产业基地的目标定位,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坚持外资内资并举,推广应用先进的船舶造修技术和管理模式。设计制造超大型油轮、大型集装箱船、化学品船、液化天然气船、液化石油气船、汽车滚装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舶,开发海上钻井平台和抢险、测量等特种船舶和豪华型游船,提高船用柴油机、大型船用铸锻件、锅炉等配套产品的开发和制造水平。机械工业重点是加快发展精密高速数控机床、多轴联动加工中心、港口机械、农业机械、电力能源装备、输变电设备及节能环保机械,培育发展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配套件和机电一体化装备,重点建设风力发电机组、汽车零部件等生产基地,提升改造基础机械、零部件等领域的企业,使全市机械工业重振雄风。金属制品工业要加快研制开发特种集装箱、罐式箱、移动式储罐等高附加值产品,积极开发生产汽车、通信、船舶和桥梁专用钢丝、特种钢绳和钢帘线等高档金属制品,提高有色金属深加工制品的档次和水平。

(二)顺应发展趋势,积极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四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计算机软件技术和产品,集成电路设计、生产(流片)、封装、测试和配套材料产业链;光传输、光接入、光纤光缆和光电器件产品群;数字化视听产品,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突出抓好集成电路生产基地、多媒体光盘工业园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加快软件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开发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秸杆发电、城市垃圾发电等各种自然能源、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优化能源结构,把我市建成全省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电子信息材料、优质无机增强材料、新型合成纤维材料、功能性金属材料、新型磁性材料、新型包装材料以及新型建筑材料,加快建设微电子和电子元器件材料、高分子材料、纺织新材料、新型精细化工材料和高性能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新医药产业重点研制开发中成药新品和生物技术药品,发展海洋生物制药、保健药品,加强对传统名优中药品种的二次开发,积极发展控释药制剂、靶向制剂、微丸、微囊等医药新剂型,并扩大规模,形成原料药和制剂“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

(三)遵循产业演进规律,注重发展冶金、电力、石化三大临港型工业。冶金工业重点发展精品特钢、优质棒型材、不锈钢型材等关键短缺品种,进一步提高大口径不锈钢、合金钢管的市场占有率。电力工业要全力推进如东LNG天然气电厂、大唐吕四电厂、华能南通三期扩建、海门国电项目以及天生港发电有限公司技术改造项目等一批重大电力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建设进程,加速形成以火电为主体、热电为补充、新能源为后续的电力能源体系,构建长三角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石化工业依照“以炼带产、前炼后延”思路,提升油品储运和仓储能力,以引资兴建炼油项目为切入口,迅速启动重化工产业,加快形成以汽油、柴油为主项的全轻型炼油基地和以润滑油、工业燃料油和重交沥青为主项的重质油精炼基地,并结合炼油项目建设发展大型乙烯工程、大型甲醇项目和苯酚丙酮项目。

(四)立足良好基础,整合提升纺织服装、精细化工、轻工食品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围绕原料、面料、终端产品三个环节,提高差别化、功能化纤维比重,提升服装用、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档次,打造服装知名品牌。精细化工产业要继续拓展高效低毒新农药、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等特色产品领域,着力发展以乙烯、丙酮及乙烯衍生制品为龙头的石化下游非燃料能源延伸产品。轻工食品产业以王子造纸为依托,形成铜板纸、白板纸等高档纸品的规模化生产,扩大干式复写纸等特种纸品的生产能力;利用滨江临海的港口优势和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迅速做强做大粮油加工业,加快以初加工产品为主向食品制造业延伸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拉长产业链;立足现有基础和资源条件,加快发展中高档家具、室内装饰产品以及面向出口的鞋帽玩具业;以开发旅游产品为突破口,整合民间工艺美术研发和生产资源,创新发展蓝印花布、红木雕刻、工艺陶瓷、工艺鞋帽、哨口风筝、绣品等特色工艺美术产品,进一步扩大出口。

(五)实施工贸联动,加快发展物流、科技、商务等生产服务业。积极推进现代物流基地建设,以沿江沿海港口、交通枢纽、开发区、大型批发市场为依托,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分拨中心,促进批发交易与物流配送一体化发展,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壮大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兴办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技术开发及转移、科技信息及咨询、知识产权及认证、技术交易等专业性技术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特色专业市场和会展业,引导发展法律、会计、审计、税务、咨询、评估、广告、策划、调查、就业和劳务中介、经纪代理等。

三、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继续推进各种生产要素向沿江沿海经济带聚集、向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聚集、向特色工业集中区聚集,形成“一条带隆起、四高地显现、十园区呼应、整体性跃升”的布局构架。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目标,着眼于延长主导产业链,依托重点产业带和工业集中区,积极引进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的项目,鼓励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增强集聚效应,促进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节约。

“一条带”即沿江沿海基础产业带,主要发展临港工业特色鲜明的石化、电力、冶金、新材料、造纸和粮油加工等基础产业集群。新增重化工业主要布局于如东洋口港区、启东吕四港区等沿海区域。

“四高地”即船舶修造、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四个已经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在全国享有较高声誉的产业,要奋力提升为制造业高地,勇于参与全球竞争。船舶修造全力推进沿江、沿主要运河两条船舶产业带和港闸船舶配套产业集中区、开发区海洋工程装备工业园、通州船用钢结构集中区、启东、如皋船舶配套区等“两带五区”建设。精细化工主要布局于市开发区化工一、二、三区,以及启东北新化工园区、海门青龙港化工园区、如东洋口港开发区化工园区、海安精细化工园区、如皋港化工园区。纺织服装在市区布局棉纺织、化纤、印染、服装四大板块,县(市)区布局特色化纤、色织、家用纺织品和绣品、丝绸等五个板块。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以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为布局重点,形成以市开发区光电子、崇川开发区及海安绿山电子集成电路、通州平潮电子元器件和港闸开发区光存储等一批特色电子信息产业园。

“十园区”即按照培育特色、均衡分布的原则,全市重点培育10个集聚功能较强、产业特色鲜明、管理服务规范、质量效益较高的工业集中区,给予重点规划建设。分别是港闸船舶配套工业园、崇川现代都市工业园、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洋工程装备工业园、海安机械工业园、如皋农机装备工业园、如东中天光缆工业园、通州临江电子工业园、海门化工医药工业园、启东天汾科技五金工业园、中国南通家纺绣品工贸园。

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加强自主创新载体建设。进一步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鼓励企业与国内外大集团、著名机构合作共建开放式、跨地区、国际化的研发机构,鼓励优势企业创造条件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构建行业共性与关键技术平台。在家纺、船舶等重点行业选择若干关键共性技术组建35个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在产业集聚区建设集产品开发、工艺设计、产品测试和技术培训、咨询为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鼓励各类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风险投资公司等参与平台投资建设。

(二)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紧密结合我市产业特点,以应用为重点,鼓励和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进入企业或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建立一批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规范的产学研联合体,拓展联合领域,提升联合层次,创新联合机制。

(三)主攻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组织力量联合攻关,全面推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程,使之成为我市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渠道。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创业园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载体功能,在更高层次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装备制造业为突破口,选择船舶配套、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速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四)积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积极参与研究制定对新型工业化有重大促进作用的高新技术标准和体系。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快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标准水平。鼓励企业建立国际标准跟踪机制,积极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

(五)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围绕企业创新系统集成化、企业管理现代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传统产品数字化、商务交易网络化等五个方面,加快推进先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设计、营销等领域的应用和集成,把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和先进制造技术结合起来,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和应用,实施企业信息化示范带动工程、企业信息化应用工程和信息化人才培训工程。以船舶制造业为重点,加强产业集群信息化建设和示范。

五、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一)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在全市年耗能达万吨标煤的工业企业中,认真组织实施“百家企业节能行动”方案,并将节能行动要求扩大到所有重点耗能企业,突出抓好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纺织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以及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节能工程。

(二)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示范。组织实施《南通市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创建一批示范工程。

(三)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依法加大实施力度,支持企业通过改进设计和技术进步实施清洁生产,逐步建立企业自觉实施清洁生产的机制。到2010年,纳入强制审核范围的排污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沿江工业企业普遍开展自愿性的审核。实施高水平清洁生产改造方案,形成一批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建设一批“零排放”企业。

(四)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强化冶金、电力、化工、建材、造纸、酿造、印染等废弃物多、污染重的行业管理,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加强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循环链建设,建立资源再利用和再循环的循环经济机制。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以废旧轮胎、再生金属为重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五)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增强全员安全生产观念,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安全生产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落实责任,强化监督,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加大生产过程劳动卫生安全保障措施投入力度,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增强劳动者身体素质。

六、加大组织推进和政策扶持

(一)建立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委。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切实发挥国家和省、市工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导向作用,严格执行产业准入门槛,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生产淘汰类产品和采用淘汰类工艺、技术、装备的企业,限期停产或予以关闭。

(三)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各项优惠政策。落实鼓励类建设项目引进技术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技术改造项目购置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新增所得税和外商投资项目采购国产设备退还增值税政策。根据国家和省相关规定,落实企业技术开发有关税费优惠政策。各级政府要视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逐年扩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专项资金的规模,主要用于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品牌产品的发展。鼓励优势骨干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并购联合等战略性重组。省重点培育发展企业的母公司在报请省和国家税务部门批准后,统一计算母公司和全资子公司的所得税。对省内跨地区联合重组同一法人的企业集团,经报省级税务部门确认,由企业集团统一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各成员企业按年度应纳所得税额的60%就地预缴,年度终了按规定汇算清缴。

(四)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专业化、特色化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集团配套协作,促进小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大对产业链长的龙头型项目、技术研发机构、销售总部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合作经营,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海外建立生产研发基地、资源开发基地和国际营销网络,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推进工业行业协会的改革发展,发挥行业协会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五)建设工业经济人才高地。加强企业家团队与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培养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在重点学科、领域和高新技术企业优先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和流动站,加快建设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为高层次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平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我市劳动力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充分发挥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主体作用,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

(六)加大生产要素协调力度。加大金融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持,继续开展工商企业融资洽谈活动,拓展企业与金融单位的联系渠道,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有利条件。继续扩大重点企业授信额度,推动商业银行对重点项目采用银团贷款和总分行联贷等多种方式予以信贷支持,确保商业银行用于企业技术进步信贷比重稳定提高。利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积极争取扩大企业债券(含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鼓励企业利用境内外股票市场融资。优先安排市重大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支持企业实施环保安全搬迁、退城进区。

推荐访问:意见 工业化 市政府 【工信意见】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