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5篇

时间:2023-08-18 19:10:02 来源:网络

篇一: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和基础,农业科技人才的数量和素质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发展水平,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但是,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还存在地区差异明显、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城市与农村、中高职与大学本科、硕士与博士等各层次、各类别的人才培养存在不平衡的情况。

  二、培养方式不适应需求。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方式多样,但与当前农业科技需求不符,一些培养机构和高校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选拔机制不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存在非理性的网络关系、地方保护主义、学历之争等问题,在选拔人才时缺乏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制约了农业科技人才的合理流动。

  四、待遇不利于人才流动。与工商业相比,农业科技的工作相对单调、较为艰苦,薪酬待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流动。

  一、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技工、中等职业教育和大学本科教育的投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

  二、优化培养方式,重视实践操作,加强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结合实际经验,强调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提高待遇,激励人才。加大农业科技人才的薪资和福利待遇,为人才创造更好的工作和发展环境,鼓励人才积极投身于农业科技研究和生产实践中。

篇二: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国家对农业的日益重视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虽然近年来在政策、资金和机制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支持和保障,但极端环境和人才竞争激烈等原因,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不足

  虽然一些高校开设了农业相关专业,但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数量较少,研究生培养质量有待提高。此外,目前一些国内的研究机构中,以农业科研为目标的岗位较少,导致人才无从选择。因此,我国需要通过改革现有的高等教育体系,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和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提高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数量和质量。

  二、行业后劲不足

  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业科技人才需要不断更新和换代。但我国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中,老龄化人员较多,新生代科研人员数量较少,这导致了第二、第三层次的核心人才缺失,行业后劲不足。因此,我国需要通过制定有利于年轻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加强对青年科研人员培养和扶持,提高他们的薪资待遇和管理待遇,吸引优秀的青年科研人才到农业科技行业工作。

  三、人才流动问题

  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人才市场较为不稳定,很多人才流向高科技企业或海外研究机构。这导致农业科技人才的流失率较高,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孵化和推广难度较大。因此,我国需要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流动管理和控制,建立符合国情的人才流动政策和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以及加强对人才的引导和管理,促进农业科技人才的扎根和发展。

  四、培育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近年来飞速发展,但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此时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作用尤为重要。但我们目前的培养方式主要强调理论知识,而实践和实验能力缺失,这为创新工作者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国要加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以实践为主,注重实验的专业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鼓励开展科技活动、人才交流和对外合作,提高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必须要引起重视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政策制定者、学校、企业、研究机构和个人都应该共同努力,为我国农业科技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篇三: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

  

  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作者:杨智琼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2016年第8期

  杨智琼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农牧和科技局,四川甘孜626700)

  摘要院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期促进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开展。

  关键词院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问题;措施

  改革开放发展至今,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问题。能否合理解决三农问题,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就目前来看,我国基本上实现了全面小康的目标,虽然仍有少部分地区仍处于贫困阶段,但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农村全面实现现代化,也是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首要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农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已经逐渐展开并深入发展。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农业技术人员应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在新技术的运用上应富有开拓性,只有这样,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展相关农业工作。但就近几年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来看,问题频出,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因此,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非常有必要。

  1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层次较低,活力不足

  目前,农村技术人才多为大专以下学历,年龄偏大的初中级职称,由于学历不高,导致知识储备不足问题严重。仅有的专业知识只是解释了表面现象,缺乏更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文化层次较低,体现不出应有的队伍活力[1]。

  1.2人员数量较少,影响持续力不足

  目前,不仅从事于农业一线的工作人员越来越少,且乡镇的农业技术人员更是少之又少。随着近年来农业人员编制的精简,诸多人员通过在中高等院校进行农业技术学习与培训,其农业知识较为扎实,但仍旧无法找到对口的工作。

  1.3经费不足,技术无法得到及时更新

  社会经济虽然在快速发展,但其在农业方面的投入程度显然不够,现有的资金储备无法满足农业技术应有的需求支出,农业技术人员工资普遍偏低,致使一部分农业技术人员迫于生计压力改行投入其它工作,剩下的农村技术人员由于福利待遇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因而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的及时更新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每一项技术的更新都需要投入充足的资金,可经费的不足,制约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农业现代化发展停滞不前[2]。

  1.4体制存在缺陷,工作开展存在阻力

  农业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用人机制缺乏科学性,服务体系不完善,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等问题,限制了基层农村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从而阻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2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应对措施

  2.1为农业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有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就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改善而言,应从其办公设备的必要投入及相关补贴等方面入手,根据农业技术要求所需,对相关农业技术人员配备必须的办公设备,增加经费投入,为其提供一定的科技示范经费,并定期开展农业技术深化培训。在一些岗位中,适当降低对农村技术人员的要求,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不断激励他们积极工作,从而更好地吸引专业技术人员投身于基层农业技术工作中。同时,健全农业基层管理机制,并出台部分激励优惠政策,对于表现突出,有研究成果的人员予以物质奖励及精神奖励,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投身于基层农业发展的工作中[3]。

  2.2扩建农业技术人才队伍

  现阶段,由于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呈逐渐萎缩的趋势,因此,农村技术人才队伍的扩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应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农业技术人员,号召社会上的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参加实践工作;另一方面加大对当地人们的农业技术培养,并建立相应的评聘机制,服务于当地农业。

  2.3完善农业技术人员管理机制

  应该健全及完善农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机制,定制目标考核制度,人员等级评定与工作业绩直接挂钩,完善县、镇、村3级结构,加强管理服务机构的完善和农业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使其树立正确社会荣辱观与个人价值观,切实做好促进农业发展的相关工作。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改善农业技术人员工作环境,壮大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及完善的农业技术人员管理机制,从而使得基层农业技术人员队伍更好地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春霞,贠谦吉.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8)

  2柏振忠.现代农业视角下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需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3陈道友.浅谈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吉林农业,2013(1)

  (责任编辑舒丹丹)

篇四: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是保障农业现代化、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基础。然而,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以及对策。

  问题1:基础研究方面的不足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基础研究方面的不足是一个显著的问题。虽然我国农业科技在应用研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基础研究方面往往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后面。这不仅限制了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带来困难。

  对策:加强基础研究投入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基础研究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引导大学、科研院所重视基础研究,鼓励基础研究人才深入钻研领域的本质规律,提高农业科技的根本性和前沿性。

  问题2:农业科技应用能力的不足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科技应用能力的不足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然而,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这会导致实际应用效果不佳。

  对策:加强应用实践环节的培养

  加强应用实践环节的培养,是增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我们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实践平台,如实验室、农业实地、农户家等等。其次,注重实际应用经验的传承,通过产学研合作、相关企业和农户等的合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强的科技服务能力。

  问题3: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结构不合理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中,中高级职称的人员比例较低,这对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实现产业化意义重大。

  对策:加强中高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为了解决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中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强中高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从一定程度上讲,中高级人才的数量质量能够决定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各级农业行政机构更多考虑实施育才计划,鼓励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农业科技兴业。

  结语:总的来说,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多,但是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我们应该从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加强应用实践以及加强中高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三个方面入手,全力推进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工作。

篇五: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

  

  浅析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5篇)

  第一篇:浅析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但是,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在农村人才的建设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前些年,国家把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城市高层次人才的建设上,而对农村人才的建设缺乏认识和力度,使得农村人才界定不清、培养不力、收效不大。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农村人才的发展,也制约了整个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与此同时,也制约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尽快向城市转移。强化农村人才开发,培养高素质的农村人才队伍,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源泉与核心目标,是落实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重庆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新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占近80%的比例,农村的自然、历史条件相对较差,农村人才存在文化程度低、技术技能欠缺、经营管理能力差等差距。如何改变这种劣势,为重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是重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重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来,重庆的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与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村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

  重庆市农村人才的分布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大部分集中在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与开发等新兴产业人才较为短缺。

  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才凤毛麟角,很难适应效益型、集约型、外

  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这也很难适应重庆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需要。

  (2)农村人才建设体系不够完善

  实地调查情况显示,全市现有农村人才管理与其他方面的人才管理相比,处于

  一种分散状态,加上目前人才建设体系不完善,给人才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虽然在管理上重庆市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基本上停留在以宏观引导为主,还没有形成科学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影响了农村人才队伍的发展和总体素质的提高。

  (3)农村人才外流严重,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不足

  长期以来,农民生存在贫困的环境中,其优秀的青壮年人才都被选走了,留下的全是儿童、妇女、老人,劳动力低下,人才外流导致农业和农村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再者,由于目前农村主要还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制,农民不少还存在小农经济的思想,他们之中一部分人掌握了一些技术专长,但由于没有解

  放思想,创新意识也不强,并没有发挥出他们自身的优势。创造出应有的效益。即使说有些外出务工的人才返乡创业,但仅限于小作坊,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影响了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

  (4)农村职业培训体制不完善

  当前,在农村人才队伍中有一大部分人才都仅仅局限于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自然状态,而不去参加应有的职业培训,培训缺乏规划性,农村人才需求预测和发展规划还不够科学,培养开发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和无序;再则,在培训的过程中多是传统的理论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针对性不强,缺乏应有的实际操作,参加

  培训的农村人才便感到乏味,毫无积极性;

  再加上农村的教育观念和现代化教育手段相对落后,参加职业教育的学生比例较低,各有关部门分散掌握农村教育培训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最终使人才培养规模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不能与现代农业对农村人才的需要与时俱进,使得我们的职业培训主体流失,从而导致教育培训工作相当滞后。

  5.2.5缺乏对农村人才的宣传推介力度

  对农村人才和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对农村人才和人才工作的先进典型缺

  少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对农村人才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还不够深入。人才与

  非人才之间并没有什么差别,农村人才一感觉不到被尊重、被崇尚、被学习的环境。

  第二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XXX镇党委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既是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和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又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关键举措。如何更好地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我们结合课题研究,对XXX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以推进我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健康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XXX镇位于延怀盆地的东端,辖区面积158.7平方公里。全镇共有36个行政村,11660户,26149人,其中农业人口18631人。全镇现有耕地面积48497亩,从业人员14483人。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5948.6万元,人均劳动所得7696.6元。

  通过对登记在册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调查摸底核实,我镇因户口迁出或不再从事行业的流失农村实用人才38人,目前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存量219人,其中2011年培养达标53人,占农业人口总量的1.2%。其中:技术类10人;管理类38人;营销类8人;生产类140人;社会(文化)类241人。

  二、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实用人才是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我镇农村实用人才自然成长虽然较早,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总量不多、素质不高。农村举家外出的现象很多,留在镇内特别是留在农村的人才不多,且人才层次较低,大多数是文化不高的“能工巧匠”,约200人左右,除此以外的实用人才,大多数仅有初中文化,很少有人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中级以上人才则更少。

  2、技术、年龄、性别结构均不合理。农村实用人才主要是乡土专家、“回乡人员”、能工巧匠和种养大户。“乡土专家”年龄偏大,人数较多,以留守农村为主;“回乡人员”则年纪偏轻,人数较少,无农业实践经验,以外出务工为主,两类人才因年龄、文化和地理的差异性很少机会交流,很难取长补短。技术结构不太合理,农业科技人才居多,信息、卫生和经营管理人才甚少。实用人才年龄总体偏大,且女性人才比例偏小。

  3、管理服务不到位。我镇农村实用人才,分布面广,普通农民多,多为分散型作业,给人才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还缺乏系统的规划,服务扶持力度不

  够、措施不力、培训效益不明显。对农村实用人才提供服务少,而且相对滞后,人才基本情况登记不祥,目前全镇已申报的仅有219人。

  4、培训力度不大。从调查情况看,大多实用人才依靠祖辈实践积累和摸索掌握实用技术,且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致使培训工作举步艰难,只能停留在对种、养等带有共性专业的培训上。而对农产品加工、农村经纪、信息等技术培训力度不够大。

  5、专业技能难以有效发挥。由于管理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培训内容与农村需求相脱节,致使学非所用;大多数实用人才,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中高技能人才相对不足;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多数人才小农经济意识浓重等等,导致实用人才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另外,在实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也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

  施。尤其出外打工的实用人才,发挥不了自己的技能。

  6、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县、镇财政资金紧张等原因,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投入不足,致使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严重制约。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社会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

  队伍。

  1、完善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方法

  创新工作方法,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制定好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规划,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切实把农村实用人才纳入全镇人才队伍建设的管理之中,采用“人才+基地”、“人才+项目”、“人才+基金”为主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农村实用人才管理网络,加强制度管理,坚持和完善建档造册,走访联系,镇副职领导挂点制度,坚持做到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完善培训机制,提高人才素质

  完善培训机制,切实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一是优化配置,遵循农村实用人才成长规律,探索创新教育培训措施,有效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提高培养效果,实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将更多的普通农民培养成农村实用人才。建立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日常工作。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培训内容上,结合全镇农业产业发展全面梳理培训需求,统筹培训规划,对各个行业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在培训时间上,以方便农村实用人才为原则,尽量安排农闲时期;在培训方式上,积极探索订单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采用定期与平时培训,政府与民间培训,课堂与走出去培训,专

  业与综合培训相结合的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农村实

  用人才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三是推进培训基地建设,在全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职业学校、农业产业化基地中建设一批师资雄厚、设备完备、成绩突出的培训实践示范基地,依托基地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认真培养和吸纳适合全镇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3、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增强人才活力

  不断完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激励保障机制,切实增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活力。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做到机构、人员、制度、经费四到位,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考核工作责任机制,将考核内容纳入各职能部门工作考核。二是完善政策扶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服务,促进土地承包权向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规模经营主体流转,不断优化农村实用人才投融资环境,推进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农户联保、互保机制,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三是完善农村公共信息网络建设,吸纳各类人才服务三农工作,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专家库。四是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和奖励力度,大力宣传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事迹,关心优秀实用人才的快速成长,积极引导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领办或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典型规模产业基地,促进全镇经济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2011年11月11日

  第三篇: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国际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中高层次人才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成为每一个企业以及相关研究者研究的重点。笔者根据多年经验和有关资料的研究,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企业

  人才队伍建设

  问题

  对策

  一、我国企业人才建设的现状

  当今的国际环境日益复杂,企业面对的市场方面的竞争也更加严峻。作为企业的关键核心,企业人才成为企业面对挑战的重要砝码。这些挑战是企业的重要转折,依靠人才的力量可以实现企业迅速的腾飞,但是,同样的,人才建设不够完善,也可能会让企业受到致命的冲击,影响企业在世界的竞争地位。企业人才笼统来说,包括企业的所有员工,因为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相对来说,高层管理者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这些人才的培养以及建设是我国当前的迫切任务,从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我们可以发现,国家已经十分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实现国家经济腾飞的保障。尤其是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一步需要,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我党不断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路线,积极推进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人才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际环境的压力迫使我国更加重视企业高层人才建设问题,党和国家也相继推出了一些政策条例来促进企业对人才的建设。优秀的人才是我国任何企业的所需,也是我国应对经济挑战与其他国际大公司的竞争力量。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说,我国企业在探索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继续优化,管理体系也需要进一步改革,我国的企业人才建设进度还远不及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不能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

  二、阻碍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原因

  1.人才培养的相关体系不健全。虽然各个企业都将人才培养战略放到首位,但是培养人才的体系仍然不够完善,职能交叉、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弊端依旧存在。很多企业没有明确人才培养的主体,即任何员工都会被纳入培养的范围,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形式化严重,没有找准企业重心,结果就是人才不仅没有得到挖掘,还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

  2.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不能满足企业需要。企业对于人才的吸收主要来源于各个高等院校,高等院校是人才流出的关键,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源头。由于我国的社会转型等等的原因,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当今的高等教育往往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教学,单一化的培养专业人才。但是,现如今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所以面对新的形势,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是需要解决的。

  3.关于人才的培训机制比较落后。人才培养需要培训机制的引导,但是现如今的形势是,培训机制落后,没有长远的培训规划,缺乏相应的培训目标,走入流于应付的怪圈。在培训内容方面,其内容与企业发展结合不紧密,使得培训知识不能得以应用,效果得不到保证。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1.落实完善的民主监督机制。人才队伍的要求严谨,各个级别的员工都应该为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尽一份力。企业内部要杜绝腐败的发生,利用各个方面的员工对管理者或者其他人员的熟悉,使其对相应员工或者管理者进行评价,一旦大多数的评价出现廉洁方面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就要立即解决。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有利于企业人才的进一步培养,摆正思想观念,杜绝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2.加大力度参与海外人才竞争。由于人才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各个企业之间也加大力度对各行各业的人才进行着争夺。可以说,人才竞争的胜利就是企业胜利的一大步。现如今大部分企业主要吸取人才的目标还是国内,海外市场需要进一步挖掘。企业要认识到海外人才的重要性,其可能有着更加先进的知识管理经验。所以,企业要加大力度参与海外人才的争夺战中,使其为我所用,这样才能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添加新的动力。

  3.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精髓所在,只有好的企业文化与人才有机结合,才能使人才最大程度地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的人才是企业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摆脱旧思想,用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鼓舞每一位员工,用先进的企业文化管理企业人才,才能提高企业产能,树立良好外在形象。

  总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高层次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建设的关键性问题。企业高层次人才是一个企业的命脉,他们掌握着企业的核心技术,是企业

  得以延续的根本。进行合理的企业人才建设不仅仅对企业,也对国家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M].人民出版社,2004[2]戚鲁主编.人力资源能本管理与能力建设[M].人民出版社,2003[3]孙启军等编著.企业人才竞争战略[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4]李金松,张来民主编.中国人才队伍建设百题[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第四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

  对策思考

  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才结构不优。一是专业结构不优。大部分实用人才仍停留在种植、养殖这种生产周期较长、获益较慢、风险较大的行业上发展,而对于市场经济日益需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物流等方面涉及较少。二是年龄结构不优。30岁以下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极少数;而40岁以上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大多数。三是学历结构不优。农村实用人才中90%以上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没有受过系统的农业专业教育。开发经费不足。一是投入资金不足。尽管有些地方的县乡两级财政在运转艰难的情况下,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要。特别是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面,所需教材资料、实践操作现场、教师授课补助、参观学习资金均难以落实,直接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顺利进展,影响实用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二是农村实用人才自身发展资金不足。由于大部分人员生长在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再加上没有相应的资金扶助,许多有理想、有技术、有文化的实用人才,往往因缺少创业资金而不能依靠专业特长发家致富,从而使得一部分实用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想率先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技术人才紧缺。县直农口部门专业人才年龄偏大。由于大中专毕业生不再实行统招统分,报考农业专业的学生偏少,农业学科的毕业后大多数不愿回到农村工作,从而导致农口部门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同时,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及乡镇机构改革等原因,精简机构和站所人员,农业、畜牧、林业等涉农站所工作人员特别是年轻人员被分流或自谋职业,剩下人员也仅能以卖农药、化肥、种子等来维系生计。年龄大者在岗不在业,乡镇站所专业技术人员出现严重断层现象。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的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各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明确的政策,投入了数千亿元的资金。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工程,也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结合农民素质教育工作,加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建立专项扶持经费,列入对基层的转移支付统筹考虑,逐步建立起政府、社会投入和个人自愿出资相结合的多种融资机制,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程的快速推进。

  优化农村实用人才成长创业的环境。积极鼓励和支持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缓解涉农技术服务人才缺乏的问题。对服务“三农”成绩突出,作出了一定贡献的优秀青年,在招考国家公务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特别是对于优秀青年农民,应适当放宽报考

  条件。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扶持,为农民提供便捷的信贷支持,解决发展资金问题,真正让广大农村实用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所长,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继续推进教育调整,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揽,加快推进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逐步改善农村实用人才年龄、文化、专业结构不优的现状,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科技水平,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持。

  第五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瓶颈问题与对策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瓶颈问题与对策

  截止2006年底,我市总人口800691人,其中农业人口664693人;非农业人口135998人。总户数206897户,其中农村户数171842。乡村劳动力资源数351476人,其中年龄内劳动力330679人。农民是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中农村实用人才更是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生力军。为了掌握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的总量、素质、结构情况,探寻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瓶颈问题,研究进一步加速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对策,我们采用与镇村干部、种养大户、农民召开座谈会、表格统计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现予报告。

  一、农村实用人才的现状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做出贡献,起到示范或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是广大农民的优秀代表,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农村实用人才的界定尚没有定量标准的情况下,我们定性界定农村实用人才即指在种植业、养殖业、林业、运输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营销等行业中,具备一项以上生产、管理、营销技能的生产能手和能工巧匠。

  (一)农村实用人才数量、素质、结构现状

  经调查汇总,我市现有农村实用人才20104人。占农业人口的3.02%;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数的5.72%;占农村年龄内劳动力的6.10%;占全市总农户的11.70%,即每100户中仅有约12个农村实用人才。

  ——按性别划分:其中男性17351人,占86.3%;女性2753人,占13.7%。

  ——按从事产业划分:其中从事种植业(果树、花木、棉花、瓜类、蔬菜、食用菌、药材等)的6815人,占33.9%;从事养殖业(养禽1000只以上、养猪100头以上、养羊50只以上、养兔100只以上、养鱼1亩池以上、养牛10头以上等)的4241人,占21.1%;从事汽车、拖拉机营运行业的8946人,占44.5%;从事农副产品营销的经纪人102人,占0.5%。

  ——按年龄结构划分:其中21-30岁的4447人,占22.1%;31-40岁的6201人,占30.8%;41-50岁的5790人,占28.8%;51-60岁的3349人,占16.7%;60岁以上的317人,占1.6%。

  ——按学历层次划分:其中初、高中学历的19208人,占95.5%;中专及以上学历896人,占4.5%。

  ——按农民技术职称划分:实用人才中具有农民技术职称的260人,仅占总量的1.3%。在具有农民技术职称的人员中:农民高级技

  师10人,占3.9%;农民技师36人,占13.8%;农民技术员214人,占82.3%。

  ——按分布地域划分:310国道两侧及以北城镇周围拥有约17500人,约占87%;南部山区拥有2604人,约占13%。综上所述,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明显呈现出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二)农业从业者的思想现状

  为了掌握广大农业从业者的思想现状,我们精心编写了包含13道问答题的《巩义市农业从业者思想现状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收回200份。汇总显示:

  ——87%的人认为从事种植业能够致富;2%的人认为不能;11%的人认为说不清。

  ——96%的人认为从事养殖业能够致富;没有人认为不能;4%的人认为说不清。

  ——在作为农民,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尽快富裕起来的选项中:100%的人选择规模养殖;43%的人选择规模种植;7%的人选择亦工亦农;没人选择咋也不能。

  ——今年买了几本农业科技书籍的选项中:买过1本的13%;买过2本的30%;买过3本的7%;买过4本以上的35%(其中有1人买了50多本);13%的人没有买过。

  ——在如果村里建成图书室,你会经常去阅读学习吗的选项中:57%的人会经常去;39%的人偶尔会去;4%的人不会去。

  ——在通常你都是从那些途径获得农业科技知识的回答中:70%

  选择通过科技书籍;39%选择通过参加科技培训;28%的选择向其他人学习;11%选择其他途径。

  ——在是否愿意参加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选项中:愿意的100%;认为无所谓或不愿意的没有。

  ——在学习农业技术最佳方式的选择中:认为教师讲授最佳的46%;认为播放光盘最佳的33%;认为阅读书籍最佳的24%;认为现场指导最佳的70%。

  ——在最愿意在那里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选项中:选择在村里的57%;在镇里的30%;在市里的15%;选择有机会的话到外地的22%。

  ——在最想学习哪方面技术的选项中:选择种植业的46%;选择养殖业的83%;选择其他的没有。

  ——在为了提高自身种养殖业技术水平,最希望政府给于哪方面服务的选项中:选择组织培训的65%;选择专家上门指导的50%;选择帮助建立村级图书室的15%;选择送书的13%;选择无所谓的没有。

  ——在2007年你接受过几次农业技术培训的选项中:选择1次的43%;选择2次的48%;选择3次以上的9%;选择无的10%。

  ——在你认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选项中:选择资金的78%;选择人才的57%;选择技术的46%;选择土地规模的15%。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农业从业者对通过规模养殖和规模种植实现致富信心十足,对通过不同途径获取知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一种渴望,对希望政府提供的帮助和服务有着理性的需求。同时也可以看到: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瓶颈问题

  近年来,在市场的带动下,经过农业职能部门的宣传、引导、培训,一批农村实用人才逐步成长起来,其中一部分通过种植、养殖业规模经营,创造了规模效益,在农村产生了极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对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调查中能明显的感觉到,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瓶颈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制约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的快速增加、素质的快速提高和结构的日趋合理。

  (一)政府部门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没有列入重要议事日程。2007年11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中办发[2007]24号),强调“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全文七款二十五条,对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进行了详尽的部署。因此,我市也应尽快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的要求,按照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实用人才的需求,把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负组织协调职责的领导机构,制定相应的政策,建立完善的机制,投入有效的资金,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加大表彰奖励的力度,加速培养和壮大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镇(办)级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出现严重弱化,村级没有专职农业技术员。随着镇级政府体制改革,原有的“八大站”除电业管理站仍独立存在外,其余七站(农技、种子、水利、农机、林业、农经、畜牧)合并为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的基本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据调查统计:19个镇办(不含新华办)现有工作人员97人,其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45人(含农技、种子、水利、农机、林业、农经、畜牧),非农专业技术人员52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依专业分类:农技19人,畜牧6人,林业5人,水利8人,农机3人,其它3人。依学历分类:本科4人,大专19人,中专22人。依职称分类:副高1人;中级16人;初级14人;其它14人(享受行政或工人待遇)。由此可见,镇一级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其数量、专业素质、专业结构出现了严重的弱化。近年来,村级已经不再安排专职农业技术员。

  (三)用于实用人才培养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专项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四)缺少现代化的培训设施和设备,导致培训方式单

  一、培训密度小、规模小、层次低、效果差。

  三、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进程的对策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成效大小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质和量。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要改变目前一定程度上的政府建设新农村为农民建设新农村,就要从基础性的工作做起,即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知识、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技术队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提供数量足够多、素质足够高、结构日趋合理的新型农民。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农业等职能部门,也涉及文化、卫生、教育、科技等部门;不仅需要市委、市政府统筹组织协调,也需要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合作。因此,市委、市政府应成立领导组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工作的开展,真正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为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搭建平台。加大指导和扶持力度,在土地流转、技术支持、项目立项、资金投入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对符合产业政策、有科技创新意识、科技含量高、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给予税收优惠。加快完善农户联保、互保机制,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为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提供金融支持。稳步推进和积极规范民间借贷,引导农村实用人才创办资金互助组织。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创办科技示范基地、优质农产品示范园,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类经济实体,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开办技术培训班、农业技术研发、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和区域性同行业月例会制度,普及推广科技知识和实用技能。依法保护农村实用人才的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支持他们开展技术引进、开发、推广和成果转化等创新活动。

  (三)建立资金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目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完成的课题。着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实用人才队伍,并以此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进程,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必须研究建立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必须进一步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四)完善现代化培训设施设备配备,着力提高培训覆盖面和培训效果。要充分发挥农民职业培训机构如市农广校等的农民培训主力军作用,如山东等省和我省一些地市那样,配置现代化的培训设施和设备,配置科技培训直通车,开通农技服务热线电话,逐步建成农业远程教育网络并延伸到村,真正让农民职业培训机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通过对镇村农技服务和推广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和提升培训;通过对村支两委党员干部和规模种养户等开展一定层次的学历教育;通过对广大农业从业者开展系统的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需要认真研究、科学规划、持续实施,方可取得满意成效。本文仅就对我市现状调查汇总的基础上,找到一些明显存在着的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由于时间紧迫,难免挂一漏万。尚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离不开教育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题目太广,而且迁移和流动性比较大,还是谈一下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为什么?这是考虑长远和发展趋势,象美国、英国、日本、韩国那样,即使是再强调人少地多还是人多地少,农村人口大都减少到农业人口,而真正的农民只有国家人口总数的2——3%,美国是这样,而日本、韩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农业人口只有国家总人口的6%——7%,农民还是2%——3%。因此说,农业人力资源开发还是比较长远而稳固的话题。正如日本的农村教育维系到上一

  世纪八十年代后,从文献中消失一样。

  谈起我国的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就不能脱离我国的政体和社会制度,比起资本主义国家显然有不同的地方,如党政领导干部,主管农业的地委(市委)、县委书记、地区专员、市长、县长、乡镇长等,即使是村干部还有村支书呢。因此说,我国的农业人力资源应该包括:(1)主管农业工作的党政领导干部;(2)农业专业技术与管理干部,包括农业厅局、处室(科)行政干部和农业专业技术类干部;(3)农民。

  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体制也有特色,党政领导干部归属组织部门管理,专业技术管理干部由人事、农业部门管理,农民由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管理。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具有其他行业部门无以伦比的分散、范围广、地区差异大、人数众多等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农业的区域性产业特点,逐步形成了以培养农业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的农业大学和培养中等农业专门人才的农业学校,以及培养回归农业的乡土专门人才的农业职业学校。农业教育承担着不断提升主管农业的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和广大农民素质的职责。在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农业部门通过所辖的教育机构承担着培训这些农业专门人才的职责。

  这是新中国农业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结晶——农业教育体系。这个体系具有“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布局科学、规模适度、开放有序”的特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教育体系。层次:是指高中初等文化学历层次;结构:是指各种文化、专业、学历、年龄层次在总量中所占据的合理比重;布局:是指教育资源及其培养的人才资源在全国东西南北中、省(区市)、地(市)、县乡(镇)的合理分布;规模:是指农业行业在今后的发展中所需的合理的人才规模;开放:是指所有农业教育资源的运行机制在全国是一盘棋,合理分工、有序竞争,防止行业部门化的垄断、分散、重叠、低效现象。

  在幅员辽阔的我国,地区间差异很大,农业的区域性、分散性、差异性和专门性决定着与其他行业所不同的发展规律和特征:即农业——生产——科技——教育的“不可分离性”和“相对独立性”。如

  果教育归教育部门,科技归科技部门、农业只有支离破碎的生产职能了,成为孤岛和“无源之水”。因此说,单纯的市场原理和效率(效益)优先准则套用在我国的农业上,就会出现人才和教育被隔绝、远离、遗弃、断层、削减、短缺、匮乏现象,这就是目前越来越严重的“疏教”和“离农”倾向,如果任其继续发展,尽管国家投入逐年增加,但堵不住这个天大的“窟窿”。

  没有教育和人才支撑的科技是昙花;没有教育和人才支撑的产业会得“软骨病”,缺乏后劲,很容易枯竭。邓小平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党中央、国务院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教育是第一生产力的源泉和母体。2008年春节前,教育家何东昌当问起“农业教育是否回归农业部门管理更合理”时,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也正在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业振兴与发展,不能离开教育和人才。

  深刻理解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性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xiexiebang.com2006年03月15日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字体:大

  中

  小】

  现代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相对应的农业形态,是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全面实行现代经营管理为本质特征和主要标志的发达农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提出这一要求是很有针对性的,是十分必要的。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必然要求。农村的落后首先是经济的落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脱离了农业的发展,农村其他各项建设就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是农村工作的两大基本目标和长期任务,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阶段,都必须始终不渝地

  抓紧抓好,不能有丝毫放松。最近两年虽然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出现较快增长,但目前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2006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继续保持增产增收良好势头的基础并不牢固,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一方面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增加对农民的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增加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另一方面必须从强化科技、完善设施、优化结构、转变方式、提高产能等方面入手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发展现代农业总的要求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只有大力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积极推进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才能突破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制约,提高农业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效益。只有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加工、储运、流通设施建设,才能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转化增值的能力。只有加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力度,不断优化农产品结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畜牧和水产养殖业,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才能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只有促进农业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等节约型农业,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只有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快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其他主要农产品供给,适应我国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设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总的看,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任务繁重。从人多地少水缺的国情出发,不仅要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而且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不仅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要提高土地产出率;不仅要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而且要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应当把握好以下五点:一是要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通过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突破耕地和淡水短缺的约束,提高资源产出效率;通过推广使用农业机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实现高产稳产。二是要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加快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食品生物工程技术等高技术的研发力度,特别要在良种培育、先进种养技术集成配套、农产品精深加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普及。三是要坚持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继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广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等多种模式,完善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信贷、财税和登记等方面给予支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四是要坚持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注重树立和运用大资源理念,立足于全部国土资源,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注重树立和运用大农业理念,拓宽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增强和发挥农业的食物营养、工业原料、就业增收、生态保障、观光旅游、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注重树立和运用大食物理念,广辟食物来源。注重树立和运用大市场理念,充分利用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扩大流通范围,消除流通障碍,提高流通效率。注重树立和运用大生态理念,充分发挥林草等植被的生态屏障作用,搞好水土保持,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国研室提供)

推荐访问: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 队伍建设 农业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