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海勃湾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5-18 20:20:03 来源:网络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连同《乌海市海勃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10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勃湾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海勃湾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连同《乌海市海勃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努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区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7亿元,同比增长18.5%;财政收入完成24.7亿元,同比增长2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亿元,同比增长3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186元和9481元,同比增长12%。

(一)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76亿元,同比增长2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总数达到53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1家;引进和实施总投资达182亿元的32个新建、续建重点项目,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26个。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京海2×3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项目并网发电,4个300万吨洗煤、3个百万吨焦化、2条百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和包钢万腾钢铁高炉技改项目已建成投产或即将投产,蓝星低辐射镀膜玻璃、华油和华清焦炉煤气综合利用、海矿天安煤矸石利用等项目进展顺利,传统产业循环体系建设初具规模。产业转型步伐加快。陕汽液化天然气专用车、冀东专用车改装等6个机械装备制造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斯凯夫高档油漆、维斯通管材及天宇化工高岭土深加工等新材料项目即将建成,蓝星15兆瓦非晶硅薄膜电池及2兆瓦非晶硅光伏地面电站等新能源项目进展顺利,隆兴佰鸿LED节能灯具、新通领电线电缆等节能环保及非资源型项目建成投产,以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园区承载能力明显提高。投入3.2亿元,加快推进园区水、电、路、暖、污水和固废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企业“四化”工程,入园企业达89户,以千里山工业园区为核心,以煤炭洗选加工区、商砼区、小型工业和服务业加工区为配套的“一园三区”发展布局日渐成型。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全部拆除60万吨以下焦炉,关停取缔落后产能及环境违法企业59家,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1万余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8.5%。

(二)第三产业实现新突破。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9.2亿元,同比增长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5亿元,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0.5亿元,同比增长19%。传统服务业发展加快。豪泰酒店、万锦商厦开工建设,通用时代广场、维多利财富广场建设进展顺利,滨河国际酒店、新锐尚都国贸城、凤凰家居建材城等一批大型酒店、商业设施投入运营,商贸服务业稳步提升;实施房地产项目39个,完成投资21.5亿元,房地产业稳步推进;完善金沙湾景区及机场路沿线景观建设,建成煤炭博物馆和葡萄酒博物馆,组织举办首届美食节、汽车文化节,积极承办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等大型活动,旅游业稳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推动三大物流园建设,海勃湾物流园20家汽车4S店及二手车交易市场开工建设,众利惠农物流园三条铁路专用线及两个物流分区建成,岱山物流园1.1万平方米仓储基地完工,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内蒙古银行、黄河村镇银行、鄂尔多斯农村商业银行及一批小额贷款公司落户我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广告传媒、中介咨询、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取得长足进步。

(三)新农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农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2亿元,同比增长6%。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与引导,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葡萄、蔬菜等特色主导产业,保护地和葡萄种植面积分别新增240亩和3700亩。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投资91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10个,农业企业达30家,销售收入超百万元的达10家。重点加强机场路沿线葡萄观光长廊建设,汉森葡萄酒庄园建成运营,岱山农业科技园和新时针等一批生态农庄建设顺利推进。农业园区得到提升。投入2300余万元,完成园区道路、绿化、供水、集中供暖等基础设施工程,推进育苗、花卉、瓜果等高效作物规模种植,园区服务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提升,被评为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农区建设深入推进。实施农业扶贫开发项目5个,完成节水灌溉、大型沼气综合利用等工程,培训农区居民4200余人次,转移农区劳动力1160人。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葡萄补贴、“家电下乡”等各类涉农补贴约330万元。

(四)城市面貌展示新形象。以迎办自治区“十二运”和全市第二届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为契机,投入6亿元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区面貌明显改观。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启动编制建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高标准规划设计城建项目,注重融入书法、葡萄等特色文化元素,城市形象内涵显著提升。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实施旧城拆迁改造项目46个,完成拆迁3033户,拆迁净地面积148.8万平方米,建成亿信国际、盛世华庭等一批高标准住宅小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扩建黄河东街、海达街、海拉路等12条街路,高标准完成海北大街沿路景观美化亮化一体化改造,新建公交港湾停靠站及候车亭74个、交叉路口遮阳棚11座,更新完善路灯、交通信号灯等配套设施,城区通行状况极大改善。结合街路改造,同步完成人民路等5条街路商招店招改造和新华街等3条街路两侧建筑亮化工程。建成神华墨玉广场、乌珠慕主题公园、明珠广场和30多处景观绿地,建成如意、岱山等7个人工湖,新增公共绿地80余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完成供热管网、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二期改扩建等工程,新建5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更新了一批机械化环卫设施设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突出人本理念,强化城市管理,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加大违章建筑清理力度,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加强物业规范管理,对10个旧小区进行综合整治,为15个住宅小区引进物业,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7.4万平方米。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投入2000余万元,完成110国道、机场路沿线、京海电厂沿路等重点生态绿化工程,全年新增造林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1.8%。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加强工业污染源防治,完成黄河流域项目治理任务,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城区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以上天数超过290天。

(五)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加大投入、强化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实现快速、协调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投入1.1亿元,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整合撤并平沟一小和千里山学校初中部,新建、改扩建校舍5.3万平方米,建成5个标准化塑胶操场,更新了一批教学仪器设备,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充分利用师资培训基金,加强与北师大和呼市新城区2个师训基地的合作,强化教师队伍培训,招聘45名教师充实师资力量,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深入推进教育“三制”改革,实行教育满意度社会评价,强化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安排科技三项费1208万元,实施科技项目29项,其中自治区级以上9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获得授权专利13件,取得科技成果12项。促成多家企业与科研院所进行项目合作,产学研联合进一步加强。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投入2700余万元,开工建设新华、凤凰岭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千里山镇中心卫生院改扩建,建成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办公楼和千里山镇、滨河及海北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等惠民举措,减免医药费用210余万元。文体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明显进步。投入5100余万元,改造提升文体中心、图书馆等4个文体场馆,建成青少年宫、实验小学(西校区)体育馆,新增场馆面积9500平方米。围绕全市第二届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自治区“十二运”开幕式、全国书法教育现场会等活动的开展,坚持以会促创、以会促建、以会促发展、以会树形象,深入推进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作推出区情剧《大河书风》、歌曲《乌海姑娘》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全区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社会环境持续优化。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工作,圆满完成“五五”普法。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校园、社区安全技防工程建设,建立环卫联防“一岗双责”体系,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明显提高,“平安海勃湾”建设深入推进。加强安全生产预防体系建设,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全区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六)人民生活有了新改善。高度重视民生建设,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向全区人民承诺的“惠民十二条”全部落实。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建成金创商场创业孵化基地,开发公益性岗位500个,新增就业和再就业4200余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800余万元,“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投入1500万元,建成滨河等3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中河源等4个社区服务站及综合社会福利中心,为民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不断扩大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等“五险”覆盖面,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建成各类棚户区搬迁安置房7117套、廉租房636套,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360万元及教育救助、医疗救助、烟控区燃煤补助等各类济困救助金1240万元。

(七)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1件、政协委员提案119件,办复率均达100%。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成政务服务中心,在区一级行政审批的216个项目,除18项因工作需要不能进入中心外,其余198项全部进入中心,实行一站式集中办理。健全完善“阳光政务”服务系统,推进“便民服务一卡通”建设,便民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监察、审计、民族宗教、人口计生、妇女儿童、档案史志、食品安全、人民武装、双拥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二、“十一五”工作简要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发展步伐最快、城区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我们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进步,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45亿元预计增加到2010年的147亿元,年均增长18.3%;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3.02亿元预计增加到2010年的24.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3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5年的24.5亿元预计增加到2010年的60.5亿元,年均增长19.8%;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30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1倍。现代农业取得长足发展,突出产业特色,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保护地和葡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300亩和1.2万亩,是2005年的2.1倍和3.4倍。新型工业取得突破进展,以培育产业龙头带动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初步形成电力产能100万千瓦、焦炭产能630万吨、洗煤产能2700万吨、水泥产能420万吨;加速推进产业多元,引进和实施一批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高新技术等重点项目,非煤、非本地资源等替代产业初具规模。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突出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进一步优化商业布局,提升服务层次,服务业实现增量提质,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6.4%。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及环境违法企业141家,完成二氧化硫削减目标,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21.54%。

(二)城市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市建设和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加强交通路网、景观改造、公园广场、街景亮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道路96.1公里,建成主题公园、休闲广场、景观绿地50余个,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居住面积和绿地面积分别由2005年的10.5平方米、29平方米、6.1平方米增加到11.5平方米、35平方米和13.7平方米;天然气入户、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加快推进旧城改造,五年完成动迁面积约467万平方米。不断加大环卫投入,全面推进环卫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千方百计促进就业,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近1.3万个,893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780万元,组织职业技能培训1.8万余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零社保”低保家庭全部参加养老保险。逐年提高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基本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五年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近1.3亿元。启动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累计建成各类棚户区搬迁改造住房10389套、廉租房及公共租赁住房836套,圆满完成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

(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主法制不断加强。优先发展教育,累计投入2.33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13.4万平方米,撤并学校11所,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切实加大科技投入,五年累计安排科技三项费4300万元,共实施科技项目133项,其中自治区级以上24项。加快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扩建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个标准化村卫生室,购置了多种大型医疗设备,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切实加大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力度,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计划生育、民族、老龄、双拥等各项工作得到明显增强,先后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民政工作先进区、老龄工作先进区、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区等。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加大落实“惠民十二条”等为民办实事力度,一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政风、行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发展使我们深刻认识到:

——只有坚持以科学的思维来谋划发展,才能不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五年来,面对周边地区竞相发展的催人态势,我们没有妄自菲薄,而是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东部产业梯次转移的大好机遇,科学调整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既符合形势发展需求,又富有海勃湾地区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之路,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预计分别达到2005年的3.3倍和4.5倍,超额完成了“十一五”期间再造两个海勃湾的发展目标。

——只有坚持以创新的举措来推动发展,才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创新的思维来推动发展,以务实的态度来加快发展,有效化解了前进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创新招商方式,改进招商理念,一批发展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的大项目相继落户我区,一个档次较高、后续发展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在我区初步形成,为海勃湾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创新投融资体制,最大限度地激活国家投资、信贷支持、地方财政和企业资本的作用,有效缓解政府在资金方面的压力,确保了旧城改造、道路建设、园区基础设施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十五”期间的3.1倍,城市面貌、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只有坚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才能不断凝成上下一心、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依靠群众发展、发展为了群众的理念,坚持不懈地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的不断健全,人居环境的较大改善,“惠民十二条”的连年实施及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事业的快速推进,使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群众。五年来,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15.1亿元,占到财政总支出的37.6%,人民群众热爱海勃湾、建设海勃湾的责任感显著增强,全区上下人人思干、人人谋发展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今年,我区在迎办“两会”的过程中,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的实际情况,全区广大干部始终展现出一种攻坚克难、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利用半年多的时间,完成了100多项迎会重点工作任务,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经受住了考验,赢得了以会促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收到了以会树形象的良好效果。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工作,虽然我们每一次的进步都来之不易,但我们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方面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共同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驻地部队和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驻区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海勃湾区发展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十一五”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较低起点上实现的高增长,是自我比较的新发展。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发展不足、结构不优、效率不高、约束加剧仍旧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距离区域中心城区的标准还相距甚远,特别是“小三角”区域几个城镇和园区的发展速度、质量效益都在显著提高,大有赶超我们的趋势,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不科学发展更不行。这些都对我们发挥比较优势和实现打造区域中心的目标构成了严峻挑战。全区上下要以更为强烈的转型紧迫感和关键时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更加明确转型刚起步、差距仍很大的基本态势,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努力打造区域中心。我们只有选择并坚定地推动转型,才能在新一轮的发展竞争和优势比较中赢得先机。

三、“十二五”工作思路和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和谐海勃湾的关键时期,也是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人本发展、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根据区委六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十二五”时期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两个转型,打造一个中心”的总体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区、三产富区、生态立区、科教兴区”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结构调整、区域合作、创新发展、富民强区取得新成效,加快建设自治区西部“小三角”区域中心城区。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2%,突破400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3%,超过7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65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4.4%;节能减排完成自治区控制性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围绕上述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乌海市海勃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十二五”时期,我们要扎实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二是打造宜居城区,加快城市转型;三是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活力;四是坚持富民优先,构建和谐社会;五是发展社会事业,实现全面进步。这些重点工作的具体内容已体现在了《纲要(草案)》中,本次会议通过后,区政府将以积极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认真组织实施。

四、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的工作,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开创我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意义重大。

2011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区委六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两个转型,打造一个中心”的目标,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全面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切实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2%;财政收入增长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达到自治区要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左右。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工业经济。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一手提升传统产业,一手培育新兴产业,努力在转型发展上实现多元突破。提升园区发展水平。抓好千里山工业园区与煤炭洗选加工、商砼、小型企业和服务业加工三个配套产业区规划衔接,进一步完善园区道路、供电、污水处理、河道整治、固废渣场等基础设施,加快相关产业向园区集中,实现“一园三区”同步开发建设,构筑产业发展集群。进一步健全完善园区管理机制,强化项目服务监管,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做细能源产业,加快煤炭资源深度转化,全力推广高效清洁燃煤发电技术,确保华信、源通等4个300万吨洗煤项目建成投产,抓好京海电厂二期前期筹建。做深化工产业,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推进源通、广纳、华信等4个百万吨焦化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华油焦炉煤气制天然气项目建设进度,重点开发粗苯加氢、焦油提纯等下游产品;大力发展盐化工产业,促进50万吨离子膜烧碱、PVC项目开工建设。做优建材产业,狠抓企业技术引进和产品研发,大力开发高端建筑陶瓷、优质特种玻璃等产品,重点推动蓝星低辐射镀膜玻璃、维斯通管材、黄河工贸水泥熟料和水泥粉磨站等项目达产见效。做大冶金产业,加快实施包钢万腾钢铁高炉技改项目,大力发展机械加工及铸造产业,实现冶金产业与下游产业协同发展,钢铁产品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扩张装备制造产业,确保陕汽液化天然气专用车、冀东专用车改装厂顺利达产,规划建设汽车零部件加工区,推动德容汽车液压油缸、成功机械汽车货箱、福瑞特汽车气瓶等项目开工建设。扩展新能源产业,加大新能源产业投入和技术引进力度,加快蓝星非晶硅薄膜电池和非晶硅光伏地面电站等项目建设,逐步形成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等光伏产业链条。扩大新材料产业,完成斯凯夫高档油漆、天宇化工高岭土深加工等项目建设,打造以化工新材料、精密陶瓷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扎实开展节能减排。加强重点能耗企业节能监管,鼓励企业实施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加强煤矸石、粉煤灰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扩大污染物减排监控目标,逐步淘汰混烧白灰窑,抓好企业清洁生产和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污染物和能耗增量。

(二)第三产业。编制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升传统服务业档次,拓展现代服务业领域,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完善商贸综合服务功能。重点抓好人民路和新华街城市商业中心改造提升,推进维多利财富广场、九龙国际广场开工建设,完成通用时代广场、万锦商厦主体建设,积极引进沃尔玛、王府井、西贝餐饮、红星美凯龙等国内外知名连锁品牌。鼓励商业企业创新经营理念,优化发展模式,走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之路。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完成海勃湾物流园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二手车交易市场、建材城一期和一批汽车4S店,推动岱山、众利惠农物流园建成运营,引进一批专业化知名物流企业,探索构建区域物流电子商务平台,提高物流业服务水平。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引进光大银行、包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现有金融机构加强营业网点建设,延伸服务范围。依托科教资源优势,加快银海新都等商务写字楼建设,着力引进知名企业区域性总部和营销、采购、研发中心,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丰富城市商务服务功能。鼓励社区服务、信息咨询、现代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开工建设书法奇石观赏区等文化产业项目,积极举办承办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汽车越野赛等大型文体活动,培育扶持动漫、文化展览、艺术品交易等文化产业。以“景区申A,酒店升星”为抓手,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加强旅游服务管理,开发龙游湾湿地公园等一批旅游景区,策划沿黄景观、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等一批旅游线路,建设锦江国际等星级酒店,引进一批知名餐饮企业和精品娱乐项目,鼓励服务行业创新服务、提升品位,增强休闲旅游业集聚效应。

(三)新农区建设。加快土地流转,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实现特色高效发展,农区居民持续增收。加强农业社区整合。结合滨河新区及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切实抓好中河源社区改造和库区移民搬迁。深入推进农业园区改造提升,新建1个蔬菜育苗基地,发展3个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培养农业示范带头人30人,增强园区产业服务和人口集聚能力,努力打造农区中心社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健全主导产业奖励机制,大力发展葡萄、蔬菜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重点抓好千里山镇北部蔬菜、葡萄基地和机场路沿线葡萄观光长廊建设,全年流转土地2000亩,新增葡萄2000亩,蔬菜面积达到7500亩,确保岱山、建辛等生态农庄建成运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完善农区基础设施,落实惠农政策措施,加大农区养老保险参保力度,强化农区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区居民非农收入比重,确保农区居民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四)城市建设。围绕“特、亮、净、绿、畅”的建设目标,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城市功能,努力提升城市的品质和水平。

强化城市管理。进一步理顺管理职能,推动城管执法重心和管理职责下移,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加快建设数字城管,整合公安、环卫、行政执法等部门资源,对城市进行全方位、高效率的动态管理。积极推进环卫、市政、园林等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开放行业市场,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实现管养分开、管干分离,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强化物业管理,培育优秀物业企业,完善区、街、社区三级物业管理工作网络,力争实现业主委员会和多形式物业管理在改建小区和旧楼房区的全覆盖。

改善城市面貌。强化规划引导作用,高标准编制建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海北新城发展规划和环城水系规划,注重城市形象和建筑设计,凸显城市滨水及书法特色。大力推进拆迁改造,完善拆迁管理制度,深入推行模拟拆迁等阳光拆迁模式,加大公益事业、服务业和居民住宅等重点项目拆迁推进力度,力争完成5000户、300万平方米净地拆迁目标。启动打造“十分钟休闲区”工程,加强小区休闲绿地、活动广场等公共设施建设,打造锦绣中华、丽日花园等一批精品示范小区。全面完成水利枢纽工程海勃湾淹没区移民搬迁。启动海北新城建设,加快推进鄂绒、双星、德晟、星光等企业生活服务区项目建设,着力构筑城市发展新平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完成建设北路建设,对新华街、双拥街等街路进行特色改造;改造人民路、黄河街排水管网,完成京海电厂热网二期工程,建成压缩式垃圾转运站6座、公厕12座,更新改造一批机械化环卫设施设备。全面推进城市亮化工程,对海拉路、狮城街等4条街路部分楼宇进行亮化,切实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优化城市环境。按照城郊森林化、城区园林化的思路,全方位推进造林绿化。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四期、天然林保护等绿化工程,完成机场路分车带、海勃湾至海南快速通道两侧等绿化项目,新增造林面积1.5万亩;完成青山路、光明路、东环路等街路绿化和城区出入口景观绿地建设,不断增加绿化面积。调整城市绿化供水布局,投资1.1亿元重新改造北部供水系统,新建城区绿化用水管网,对城区北部供水探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有效解决居民用水与绿化用水争水的矛盾。继续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大力推动节能建筑、节能示范小区建设,取缔淘汰城区所有燃煤锅炉,深化工业废气、汽车尾气、餐饮油烟、施工扬尘等专项整治,城区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以上天数达到300天。

(五)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进程,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让群众享受到更多发展成果。

强化科技和人才保障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产学研合作,引导支持骨干企业组建科技研发中心,引进先进研发技术设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力争将千里山工业园区打造成为自治区高新技术园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完善管理、技术等各类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选择50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和30名高级专业人才纳入人才储备库。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重视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企业人才队伍素质。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继续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新建和续建一小、三小、五中等学校14座教学楼,为全区所有中小学建成标准化塑胶操场,力争打造3所花园式学校和3所书法特色学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强化教科研工作,抓好教师队伍培训,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视学前教育,新建蒙古族幼儿园、滨河新区幼儿园,进一步缓解“入园难”问题。

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建成新华、凤凰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强化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建立卫生监督信息化平台,切实增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加大“社区体育馆”、“风雨操场”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积极开展群众性全民健身活动,努力增强人民体质。

增强文体事业发展活力。围绕“书法城”建设,培养、引进一批优秀书法教师,完善中小学书法教材和课程设置,加快普及青少年书法教育。融合书法文化元素,对主要公共服务场所门头牌匾和千里山街、和平街等8条街路部分路段商招店招进行改造,将狮城街打造成书法特色文化街。立足区域特色文化,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筹建书法博物馆,完成葡萄酒博物馆布展工作;组织开展社区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积极举办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全面提升文体事业发展水平。

巩固精神文明创建成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基础性工作,健全完善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以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争创自治区文明城区。认真做好监察、审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人口计生、档案史志、人民武装、双拥等工作。

(六)民生工作。牢牢把握民生这一根本,加大为民办实事工作力度,促进公共财政向改善民生倾斜,全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促进充分就业。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力度,全方位促进就业再就业,确保群众实现就业创收。优化创业环境,建立创业扶持、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和政策扶持强度,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民生保障。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切实做好农区转移劳动力等人群参保工作。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国有工矿棚户区、城市棚户区、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完成煤矿棚户区搬迁改造。进一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抓好低保边缘群体帮扶救助,加快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加强社区健身娱乐、家政服务、配送中心等便民网点建设,建成2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2个社区服务站,提高便民利民服务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启动“六五”普法,增强全民法制意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全天候、全覆盖防控网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强化信访工作,健全完善领导接访、包案和干部下访长效机制,注重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执法监督,深化专项整治,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城市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对能力。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大检疫检测力度,打造食品安全城区。

各位代表,关注民生、造福百姓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1年,我们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大的投入,实施好以下十二条惠民举措。

1.强化就业援助,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开发公益性岗位500个,安置失业人员2000人,安排小额担保贷款2000万元,鼓励困难人员创业带动就业。

2.开工建设国有工矿和城市棚户区住宅3127套、公共租赁住房700套、限价房500套,建成廉租房400套,切实解决居民住房困难。

3.在全区各行政村全部设立公交站点,全面实现村村通公交,切实改善农区居民的出行条件。

4.建立“农超对接”合作机制,推动超市、市场与蔬菜瓜果种植户建立直采、直供、直销关系,切实缓解农区居民“卖菜难”和城区居民“吃菜贵”问题。

5.新建四小、三中和实验小学“风雨操场”,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向社会开放,切实改善学生体育活动条件和群众日常健身环境。

6.推动一小、二中等6所学校同国内知名院校结成校际联盟,建立教师交流与教育资源合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7.加大区属医院同国内医学院校和知名医院的合作力度,每所区属医院争取打造1个特色专业科室,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8.为全区低保家庭幼儿入园发放助学券,确保贫困家庭幼儿及时入园。

9.鼓励社区居民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活动开展好、带动能力强的业余文体组织给予重点扶持,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10.全面实施“放心早餐”工程,建成集标准化生产和统一配送于一体的早餐配送中心1个,经营网点50个,为全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早餐。

11.投入400万元,对12个旧住宅小区进行综合整治,全区住宅小区专业化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65%以上。

12.在全区中小学校、建成小区、重点单位和主要公共场所启动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工程,进一步扩大科技防控覆盖面,为居民群众创造平安社会环境。

(七)政府自身建设。创新政府工作流程,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全面实行网上办公和网上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环节和许可事项,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建立健全政社互动、干群合作的平台和机制,畅通政府与社会、群众的沟通渠道。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等制度,确保各项决策更加符合群众的愿望。继续实行政府工作目标分解责任制和重点项目区级领导分包责任制,强化督导,严格考核,推动工作有效落实。加强机关效能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素质。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按时办结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推行政务信息公开,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惩治腐败体系。加强政风建设,坚持勤俭持政,厉行节约,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寻求新突破,实现新跨越,既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更是全区人民的热切期盼。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把人民的期望化作前进的动力,把发展的使命化作积极的行动,凝聚和依靠全区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锐意进取,抢抓机遇,扎实工作,为把富裕文明和谐的海勃湾全面推上新阶段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海勃湾区 海勃湾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