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陕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3-05-23 15:30:07 来源:网络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一、2013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陕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供大家参考。

陕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三门峡市“四大一高”战略,深入实施“四大战略”,狠抓“四项重点工作”,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圆满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41.4亿元,增长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14.3亿元,增长25.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93亿元,增长17.3%,收入规模和增速均在全市排名第三,全省排名第21位,比2012年前移1个位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6亿元,增长14.6%,全市排名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6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分别增长9.7%13.3%,均在全市排名第三。

抓项目,促转型,“四大一高”成效显著。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落实三门峡市“四大一高”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重点项目79个,建成40个,在建36个,前期3个,完成投资112.5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5137。加大资金投入,全年县财政投入“四大一高”建设资金2.24亿元。“大通关”建设呈现新优势。全县新增出口企业2家、出口产品3个,出口范围辐射20多个国家。全县出口创汇5079万美元,全市排名第二。“大交通”建设再创新佳绩。投资1.91亿元,实施干线公路、城市道路、农村公路等项目36个、121公里,建设项目数量、投资额度创历史新高。陕县连续三年荣获全市农村公路普修普养“金杯县”称号。“大商贸”建设迈出新步伐。陕县特色商业区控规通过评审;春天置业公司投资3.7亿元的翡翠丽池温泉养生中心建成营业;帝王国际、中汇五彩城等城市综合体主体封顶;城区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大旅游”建设实现新突破。甘山国家森林公园通过4A级景区初验;高阳山温泉商务会议度假区和陕州地坑院文化旅游区等项目加快推进;在黄河旅游节期间,成功举办陕县地坑院民俗文化旅游节,陕县对外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83.4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9亿元。高新产业得到新加强。“河南省智能制造院士工作站”在三门峡豫西机床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特种车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完成7.7亿元,增长19%,高于全县工业增加值增幅5.2个百分点。

保运行,稳增长,工业经济企稳向好。持续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强化企业服务,协调贷款34.6亿元、融资2.24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85.2亿元,增长10.3%;完成增加值56.2亿元,增长13.8%;实现利润5.7亿元。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断加快,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6亿元,增长30%;实现工业增加值13.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0亿元,税收3.2亿元。“一区两园”实体运作体制进一步理顺。专用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方面,园区获市政府批准设立,年产2万辆矿山专用车项目已建成投产,年产1万辆起重举升专用车和汽车(产业)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加快推进,年产1万辆多轮驱动专用车样车试产即将完成。化工园区方面,空间发展规划暨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省级评审;完成投资6.5亿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续建项目6个,建成5个,在建1个。

强基础,促增收,特色农业不断壮大。粮食总产1.2亿公斤,继续保持稳定;果品总产5.5亿公斤,第二届特博会期间,我县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承办三门峡苹果财富大会,并与参会客商签订果品购销协议6万吨;烟叶收购6.9万担,烟农收入7000万元;生态林营造7.9万亩;蔬菜总产3.1亿公斤;新发展各类规模养殖场30个,天谷农场首批引进1166头世界顶级澳大利亚荷斯坦奶牛,并与伊利、蒙牛等知名企业签订了供奶协议;食用菌产量3700万公斤。二仙坡果品和缘份果业两个产业集群被确定为省级农业产业集群,占全市的三分之一;现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全县注册成立家庭农场12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0家,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21个。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投资1.17亿元,实施财政“以奖代补”重点水利项目17个,陕县被评为河南省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第18次获得省“红旗渠精神杯”。

重引领,抓统筹,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中心城区建设持续提速。以城市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为重点,大力实施城建“135”工程,完成了陕县主城区控规修编、张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城区框架不断拉大。实施城建重点工程45项,完成投资28亿元。深入实施县城区生态绿化、亮化工程,人均公共绿地8.9平方米;城市夜景更加靓丽多彩,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明确将观音堂镇作为陕县副中心城市加快建设,西张村镇、宫前乡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已完成;18个农村社区完成投资1.8亿元,建成住宅2300套,入住1000户。全县城镇化率达40.2%,增长2%。“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加快。大营镇寺古洼村、西张村镇庙上村等7个“美丽乡村”试点村规划已完成;张汴乡北营村以全市第一、全省第九的综合排名,成功入选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并开始建设。

促开放,大招商,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全年参加招商活动23次,签约项目33个、金额157.4亿元。特别是第二届特博会期间,签约项目17个、金额67.6亿元。全年吸收省外资金58亿元、省内资金8亿元;直接利用外资1.21亿美元。总部经济实现新突破。全年新注册总部企业45家,总数达94家,实现税收2.29亿元。

办实事,惠民生,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全年县乡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13.5亿元,比2012年增加1.1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6%。完成投资2.48亿元,省、市、县十项民生工程全部完成任务。解决5.2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4个贫困村165667人搬迁任务,贫困人口脱贫5030人。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深入实施“崤函创业扶持行动”,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亿元;新增城镇就业8015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8.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2.1亿元;全县养老、失业、医疗等五项社会保险完成2.36亿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5.3%18.7%,发放城乡低保金2589万元,受益群众1.2万户1.9万人。认真落实优抚政策,陕县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县”。在全市率先大幅增加在职村两委干部工作报酬,增幅达60%左右。积极推动科技事业,投入2947万元,实施科技攻关、科技转化和社会发展项目42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5%。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扎实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活动,投资2962万元,完成了20所学校的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实验小学搬迁改造、职教中心专业教学楼、秦汉路中心幼儿园建设已完工投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崤函古道申遗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组验收;陕县庙上村地坑窑院、安国寺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电视专题片《人马寨》获得“河南省民间文艺金鼎奖”民俗影像作品奖;蒲剧《人间第一情》获河南文华剧目一等奖。不断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年县财政支出1.28亿元,改扩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1.4万平方米,陕县人民医院改扩建等项目建成投用;新农合全年补偿医疗费7445.5万元,受益群众39.9万人次。全面提升计生服务水平,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创建通过初验。持续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城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投资1.8亿元的开曼铝业赤泥干式堆存项目建成投用,县城区道路扬尘污染明显好转,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甘山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三门峡市首个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西张村镇通过省级生态镇验收,张茅乡东村等5个村通过省级生态村验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食品违法犯罪,全县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转作风,提效能,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两转两提”、“三治三促”活动,坚持依法行政,简化行政审批,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坚持政务信息公开,打造阳光政府,全年政府网站发布信息6000余条;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9件、政协委员提案132件;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若干意见,全县“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减少2200余万元;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省、市级文明单位14家、文明村镇7个。

此外,国防动员、人民武装、工商行政、国土资源管理、统计、审计、消防、质监、粮食、社会保险、民族宗教、黄河河务、史志档案、老区建设、邮政通讯、妇女儿童、残疾人、对台、外侨、人防、老龄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宏观形势复杂多变、外部竞争日趋激烈、县级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各专项工作推进指挥部的锐意进取、合力攻坚;得益于各乡镇、各部门的真抓实干、善做善成;更得益于全县34万人民的同心同德、同舟共济。一年来,我们在磨砺中经受了考验,在奋进中坚定了信心,在实干中凝聚了力量。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陕县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我县还面临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结构调整缺乏大项目、好项目的支撑带动,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还很艰巨;二是招商引资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相对偏小,受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项目建设进度不平衡;三是政府自身建设上,一些单位、部门存在工作标准低、效率低、作风不扎实的问题,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201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落实“十二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按照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和县委工作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改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深入实施“四大战略”,狠抓“四项重点工作”,着力扩大需求稳增长、优化结构促转型、改革创新增后劲、创造优势强支撑、改善民生促和谐,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新陕县。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5%;进出口总额增长9.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定目标。

三、2014年重点工作

(一)强化工业主导,持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以“一高两化”为方向,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转型步伐。

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按照“一区两园”发展构架,围绕专用汽车暨装备制造、化工等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以上,增长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亿元,增长15%;工业增加值15.4亿元,增长13.5%。一方面,倾全县之力,全力打造专用汽车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骏通公司为龙头,重点抓好已投产的年产2万辆矿山专用车项目,确保满负荷生产;全力推进投资15.2亿元的年产1万辆起重举升专用车、投资20亿元的年产1万辆多轮驱动专用车等项目。围绕“一水两园三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加快化工园区发展,着力打造化工产业集群。按照“一大、二全、三多、四集”的发展思路,投资6亿元,力争年底前基本实现建成区、发展区6平方公里范围基础设施全覆盖,提升综合承载能力。紧盯年产60万吨烧碱及系列化工产品改扩建项目,争取尽快落地建设,带动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同时,抓好昊洋公司年产3.6万吨通讯塔等3个续建和硅基纳米粉及涂料等5个新建项目。

以“一高两化”为方向,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结构向复合型、科技型、集聚型转变,降低铝及铝加工和冶金两大产业比重,保持黄金、建材、食品三大产业比重平衡,提升先进制造、化工、新能源三大产业比重。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重点实施21个工业技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8亿元,新增工业产值10亿元以上,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精特优”转化。推进高新产业规模化。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快设备更新,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重点抓好骏通公司多轮驱动专用车、中电投风力发电等项目,积极引进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不断发展壮大先进制造和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重点依托“河南省智能制造院士工作站”,振兴陕县智能机械制造加工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依托缘份果业公司,加快推进“河南省果蔬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促进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全县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扩大20%以上。持续强化企业服务。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支持优势企业壮大规模,着力培育超十亿元的大型企业。大力开展“县长质量奖”评选活动,鼓励企业加大品牌创建,扶持发展一批名牌产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河南省著名商标”。

(二)强化龙头带动,持续打造三产发展高地。重点在旅游、商贸、新兴服务业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推动我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旅游业。重点抓好总投资56.2亿元的陕州地坑院文化旅游区、高阳山温泉保健度假区、甘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三大景区景点建设,陕州地坑院文化旅游区年底前具备初步接待能力;高阳山温泉商务会议度假区年底前完成温泉中心、主题酒店等;甘山国家森林公园4A级景区创建成功。以陕州特色文化一条街建设为载体,加快旅游产品开发。组织好首届全国剪纸大赛等活动,充分利用黄河旅游节、特博会等重大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推介我县旅游资源,促进全县旅游业快速发展。加快发展特色商业区。进一步完善区内基础设施,重点抓好总投资超40亿元的戴斯国际会议中心等15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0亿元以上,着力引进温泉休闲度假旅游、高端矿泉水加工以及高档商住、城市综合体、特色商业街等建设项目,打造特色鲜明、规模较大、中部地区较为知名的温泉文化商业区。着力培育新兴服务业。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企业,统筹发展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创办社区服务实体。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发展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加快发展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形成功能互补、充满活力的金融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商贸业。抓好喜天下国际商贸城等商贸项目,以及缘份果业、二仙坡果业冷链物流项目,着力打造区域物流中心;抓好中国特色商品城、陕州大厦等14个重点项目,加快发展总部经济、连锁经营、特许经营、折扣店、物联网等新型商贸业态,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三)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持续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按照“调结构、抓特色、转方式、增收入”的基本思路,促进农业经济全面发展。提升特色农业效益。围绕“果、烟、林、菜、牧、菌”六大支柱产业,新发展果树5万亩,果品总产5.6亿公斤以上;烟叶生产向高质量、规模化方向发展,收购烟叶7万担,烟农收入 8400万元以上;完成营造林10.3万亩;抓好设施蔬菜、越夏蔬菜、单品种蔬菜基地建设,播种面积达到9万亩,产量3.5亿公斤;新发展各类规模养殖场20个;以培育百万袋食用菌示范园为重点,实现食用菌栽培4000万袋。积极发展中药材、花卉等特色种植,以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为主体,大力发展新型都市农业业态,打造一批兼具城市“菜篮子”、休闲观光等综合功能的现代农业园区。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增长5%以上;特色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比例达90%以上。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新发展家庭农场30家,积极培育奶牛、生态养殖等农业产业化集群,年内申报市级以上农业示范园区10个,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以上、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8家,带动农户3.5万户。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和防汛抗旱工作,新建、续建水利重点项目11个,解决3.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万亩、小流域治理20平方公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8100万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项目3587.6公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认真落实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新能源建设等政策。完成“三山一滩”扶贫开发任务,搬迁200户移民800人,实现5000人脱贫目标。深入实施“崤函创业扶持行动”、职业农民培训等工程,提高农民专业技能,进一步扩大就业,力争全年创劳务收入12亿元以上。

(四)强化投资拉动,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14年,初步安排实施县重点项目102个,总投资400亿元以上,年计划完成投资110.5亿元;列入省重点项目3个,总投资61.4亿元;列入市重点项目30个,总投资177.5亿元。加快推进在建项目。重点抓好高阳山温泉商务会议度假区、年产1万辆起重举升专用车等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年计划投资14.6亿元;抓好天谷农场万头奶牛、陕州地坑院文化旅游区等3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年计划投资72.4亿元。提前谋划储备项目。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不断完善重点项目遴选机制,优先安排打基础、谋长远、技术含量高、关联度大的项目100个以上。健全机制服务项目。继续实行一个县级领导牵头、一个部门负责、一套人马服务、一套政策扶持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及联审联批、月督查、周例会等制度,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五)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突出中心城区带动。按照三门峡市“两大三小”组团发展思路,抢抓市商务中心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机遇,以创建“智慧城市”为载体,紧盯“双百”目标,重点抓好2014年计划实施的总投资144.7亿元的40项城建工程,完成年度投资41亿元、新建商品房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大力实施城区主干道街景改造、绿化亮化文化、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加快总投资7620万元的城市水系建设,全面完成涧里水库至高阳山城市引水、温水沟至甘棠公园引水、甘棠公园水系建设等工程,营造甘棠公园3.6万平方米水文化景观;以“一路一线一涵洞”为纽带,推动城市建设与高阳山景区、地坑院景区互动发展,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力争城市建设实现“四个突破”,达到“五加快五提升”。统筹小城镇建设。按照因地制宜、放大优势、打造特色的原则,全面加快观音堂镇、张汴乡等6个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农民进城安居工程、西张村镇升龙苑社区等8个重点社区建设,年内建成住宅1500套、16.5万平方米;加快供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力争全年吸纳1-2万人到城镇居住,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2.2%。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立足长远做规划、全面启动整环境、一乡一村搞示范、集中倾斜打精品”的总体思路,每个乡镇选择1-2个村庄,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推进产城融合。以产业、就业、生计为重点,对城中村、城郊村和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有序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将农民直接转化为市民。以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为载体,用产业创造就业岗位,吸引农民群众进城务工。大力完善城区功能,深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公租房1360套;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化解农民工子女就学难等突出问题,使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转得出、留得住、有活干、能致富”。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对资源、资产、资金、资本等国有“四资”的整合、运作力度,用好县投融资平台,积极发挥农发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重要作用。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争取土地增量,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六)强化生态建设,持续打造美丽陕县。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努力建设生态陕县、美丽陕县。改善环境质量。持续推进“蓝天工程”,开展城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依法关闭县城区燃煤取暖锅炉及生产性小锅炉,抓好开曼能源、锦荣水泥等企业烟气脱硝工程,推进建筑施工扬尘、道路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治理,进一步减少灰霾;加强重点耗能、排污等企业监测监管,坚决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持续推进 “碧水工程”,抓好南涧河水污染专项治理,扎实开展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业废水治理。持续推进“乡村清洁工程”,积极探索财政奖励政策,鼓励各乡镇通过填埋、覆盖,建设垃圾池、垃圾中转站等方式,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完成1个省级绿化模范乡镇、5个市级绿化模范村创建任务,巩固省级林业生态先进县、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成果。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和城郊大环境绿化,深入开展国道、省道、县乡道路、城区道路等通道绿化及重要节点绿化,在中心城区10公里范围内实行可视可栽、立体绿化,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2%以上,努力把陕县建设成为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好家园!

(七)强化开放带动,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围绕专用汽车暨装备制造、化工、铝精深加工、矿温泉开发等主导产业,继续坚持大员招商、小分队招商、集群招商等方式,紧盯发达地区及国内外500强、行业100强企业,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全年签约金额150亿元以上,直接利用外资完成1.3亿美元,吸收省外资金突破70亿元。积极培育外贸出口。借助三门峡海关、国家果品与果蔬汁检测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加大对缘份果业、奥科化工等7家现有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国际市场份额;争取骏通公司专用汽车实现直接出口;鼓励中达化工、美乐化工等企业,尽快实现出口。持续发展总部经济。进一步规范奖励政策、税收经济秩序、实体运作程序,力争全年新增总部企业40家以上,实现税收3亿元。

(八)强化改革创新,持续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把改革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严格按照规定简政放权,推进服务型执法建设。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国家“营改增”等改革政策,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防范财政风险。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深化金融改革。完善投融资平台功能,提升投融资能力。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防范和化解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步伐,培育1-2家企业进入省上市“后备队”,推动中小企业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深化农村改革。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改革为重点,加快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建设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筹备建立林地林木交易平台和“四荒”交易平台,推进农村产权要素合理流动。

(九)强化民生改善,持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时刻牢记为民宗旨,统筹抓好各项民生工作。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认真抓好省、市、县十项民生工程落实。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水平,重点抓好陕县中心幼儿园建设及中小学校舍提升改造,完成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积极做好陕县中医院项目立项前期工作,加快陕县第一人民医院病房楼暨附属用房项目建设。继续抓好文化惠民实事,扎实开展送戏下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全民健身活动;抓好崤函古道申遗,力争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实现应保尽保。逐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和优抚对象补助水平。扩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确保新增城镇就业6400人。足额筹集新农合资金,切实提高农民受益水平;完善减灾救灾、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大力发展老龄、慈善、红十字事业。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继续抓好安全生产监管,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信访工作和社会管理治理,积极回应基层要求和群众呼声。做好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处置应对能力,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用严格的标准、严密的监管、严厉的惩处、严肃的问责,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舒心、吃得安心!

继续加强国教育,支持好民兵和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密切军民关系。搞好经济普查。继续做好审计、民政、黄河河务、外侨、对台、民族宗教、史志档案、残疾人事业和妇女儿童等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推进“两转两提”,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作风,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转变职能,切实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全面提升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把政府的作用与市场、社会的力量相结合,增加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不断增强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依法行政,不断增强科学决策能力。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切实把政府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注重科学民主决策,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不断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改进作风,打造为民务实清廉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抵制“四风”。深化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严控“三公”经费,把更多的财力用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上,政府要过紧日子,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各位代表!改革发展的美好前景鼓舞着我们,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热切期盼鞭策着我们。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改革创新,务实重干,为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新陕县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陕县 政府工作报告 陕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